CN216045008U - 一种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5008U
CN216045008U CN202121968024.8U CN202121968024U CN216045008U CN 216045008 U CN216045008 U CN 216045008U CN 202121968024 U CN202121968024 U CN 202121968024U CN 216045008 U CN216045008 U CN 216045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pulling
spacing pieces
side wall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680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g Jinxia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5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50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1.一种保持器,包括:抗拉带,所述抗拉带的数量为两根且相平行;间隔片,所述间隔片的数量为多个并固定连接在两根抗拉带上,相邻的两个间隔片对位于其中的滚动元件的两端进行限位,所述间隔片具有两个分别与不同滚动元件保持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一端具有一防落面,接触面另一端具有一阻挡面,同一接触面上的防落面和阻挡面对其中的滚动元件的另外两端进行限位。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向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持器。
背景技术
直线滑轨装置中,为了使滑座沿滑轨的移动更加顺畅,滑座内设置有滚动元件(如滚珠或滚子等),为了延长滚动元件寿命,减少滚动元件与滚动元件之间、或滚动元件与滑座之间的碰撞与摩擦,通常会将滑座的滚动元件放置在一个保持器内,滑座内设置有让滚动元件和保持器活动的循环通道。
现有的保持器存在以下缺陷:
如图1所示,间隔片2的两端面均具有一球面凹槽,导致保持器无法上下脱模,须预埋钢珠顶出后,作链带和滚珠(滚动元件)分离。
如图2所示,链带不具有滚珠(滚动元件)防脱落功能;且于链带作循环回转运动时,易发生连接带㫁裂现象。
如图3所示,链带仅具有单向滚珠(滚动元件)防脱落功能;连接带处,于链带作循环回转运动时,由于缺乏挠性,易发生抗拉带和抗拉带槽发生摩擦而产生声响。
如图4所示,间隔片2处,于注塑时易产生注塑毛边;圆形截面的抗拉带1设计,于链带作循环回转运动时,易发生断裂情形。
其中,抗拉带存在以下不足:抗拉带中之非挠性段长度与挠性段长度之差值大,易导致抗位带之塑性变形及高摩擦阻力。
连结带存在以下不足:
1、连结带与抗拉带连结之截面积过大,导致抗拉带回转时之曲率差异值大,并产生大磨擦阻抗。
2、连结带与抗拉带连结之截面积太小,易使得保持器于循环运动中在此连结处发生断裂。
间隔片存在以下不足:
a、间隔片以圆球面包覆滚动元件;于循环运动中会产生大磨擦阻力。
b、间隔片以圆球面包覆滚动元件;于循环回转区中会产生夹挤效应。
c、间隔片以圆球面包覆滚动元件或中间有凹槽装置者;在射出脱模时皆不易,且易造成脱模后尺寸的变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制作脱模容易,结构简单、强度高、具有多向防脱落功能的保持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持器,包括:
抗拉带,所述抗拉带的数量为两根且相平行;
间隔片,所述间隔片的数量为多个并固定连接在两根抗拉带上,相邻的两个间隔片对位于其中的滚动元件的两端进行限位,所述间隔片具有两个分别与不同滚动元件保持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一端具有一防落面,接触面另一端具有一阻挡面,同一接触面上的防落面和阻挡面对其中的滚动元件的另外两端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带与间隔片的连接处具有一沉槽。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带位于两相邻间隔片之间的侧壁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带和间隔片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带的横截面为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片的周侧壁上具有一浇注口。
进一步的,位于抗拉带两端的间隔片外端部具有一凸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面上具有一容置槽,所述防落面构成了容置槽一端的内侧壁,所述阻挡面构成了容置槽另一端的内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槽内壁面具有与滚动元件的外侧壁相贴合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带的横截面为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带的端部在纵截面上呈尖角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的结构在注塑时可上下脱模成形;同时具有两侧的滚动元件防落功能。
2、本装置通过防落面和阻挡面的配合,对位于两相邻间隔片之间的滚动元件进行多方位的阻挡,以形成最大防落面积和面强度。
3、方形截面的抗拉带和抗拉带上沉槽的设计增强了抗拉带槽内耐磨擦和保持带回转时的挠性功能。
4、抗拉带端部设计为尖角状,能够增加保持器滑动过程中的顺畅性并减少阻力。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第四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抗拉带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现有技术的抗拉带,2-现有技术的间隔片,3-本申请的抗拉带,31-沉槽,4-间隔片,41-浇注口,42-凸部,43-接触面,44-防落面,45-阻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5-7所示,一种保持器,包括两根平行的抗拉带3、多个固定连接在两根抗拉带上的间隔片4。
其中,抗拉带3和间隔片4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进行制备。
抗拉带3的横截面为方形,抗拉带3与间隔片4的连接处具有一沉槽31。该沉槽为31圆孔,该沉槽31的存在,使得抗拉带3与间隔片4的连接处构成了两个连接带,通过方形截面的抗拉带3和双侧双连接带的设计,使得本保持器具备显著的槽内耐磨擦和保持带回转时的挠性功能。
同时,沉槽31不穿透抗拉带,从而使得浇注时抗拉带3的不具有沉槽的一面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对模具的制作降低了难度。
相邻的两个间隔片4对位于其中的滚动元件的两端进行限位,间隔片具有两个分别与不同滚动元件保持接触的接触面43,两接触面43分别位于间隔片4的上下端处。接触面43一端具有一防落面44,接触面43另一端具有一阻挡面45,同一接触面43上的防落面44和阻挡面45对其中的滚动元件的另外两端进行限位。通一块间隔片4上的两个阻挡面45可以位于间隔片的同一端,也可以位于不同端;本申请为了在注塑成型时更好脱模,选择将阻挡面设置在间隔片的同一端上。
抗拉带3位于两相邻间隔片之间的侧壁为弧形。该弧形贴合在位于两相邻间隔片之间滚动元件的侧壁上,避免滚动元件瞬间推动保持器时,导致抗拉带3或连结带发生塑性变形的抵抗能力强。
间隔片4的周侧壁上具有一浇注口41。每个间隔片均具有浇注口,从而使得注塑时布料均匀,保证成品率。
抗拉带两端的间隔片外端部具有一凸部42。当抗拉带位于滑座内时,位于抗拉带首尾的间隔片上的凸部相互抵靠和顶推,使保持器构成一个环形。
本实施例中,接触面43上具有一容置槽,防落面44构成了容置槽一端的内侧壁,阻挡面45构成了容置槽另一端的内侧壁。容置槽内壁面具有与滚动元件的外侧壁相贴合的形状。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抗拉带的端部在纵截面上呈尖角状。能够增加保持器滑动过程中的顺畅性并减少阻力。
纵截面为圆弧形的容置槽的设计,构成了一个对位于两相邻间隔片间的滚动元件的一个半包覆式的空间,不会使保持带在回转区中对滚动元件产生夹挤效应;保证了滚动元件在其中滚动的顺畅性,有效的降低滚动元件所受的滚动摩擦力;同时还通过防落面和阻挡面对其端部进行限位;更使得本保持器在进行制备时可以采用上下脱模射出成形的方法。射出脱模便利,不会导致脱模后产品的变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抗拉带,所述抗拉带的数量为两根且相平行;
间隔片,所述间隔片的数量为多个并固定连接在两根抗拉带上,相邻的两个间隔片对位于其中的滚动元件的两端进行限位,所述间隔片具有两个分别与不同滚动元件保持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一端具有一防落面,接触面另一端具有一阻挡面,同一接触面上的防落面和阻挡面对其中的滚动元件的另外两端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带与间隔片的连接处具有一沉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带位于两相邻间隔片之间的侧壁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带和间隔片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带的横截面为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片的周侧壁上具有一浇注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抗拉带两端的间隔片外端部具有一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上具有一容置槽,所述防落面构成了容置槽一端的内侧壁,所述阻挡面构成了容置槽另一端的内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内壁面具有与滚动元件的外侧壁相贴合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带的端部在纵截面上呈尖角状。
CN202121968024.8U 2020-11-02 2021-08-20 一种保持器 Active CN2160450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7965 2020-11-02
CN2020224879651 2020-1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5008U true CN216045008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20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68024.8U Active CN216045008U (zh) 2020-11-02 2021-08-20 一种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50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3037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olling element string
US6116783A (en) Ball chain
KR101279667B1 (ko) 조직화된 접촉면을 구비하는 운동 커플링
US7296929B2 (en) Linear guide unit
CN216045008U (zh) 一种保持器
EP3288410B1 (en) Mold-in touch fastener systems with wave-shaped wall
US20150043842A1 (en) Guide, bearing means for a guide and method and parts for forming bearing means for a guide
CN108350937A (zh) 运动引导装置
JP3263005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US20140241652A1 (en) Rolling element accommodating tool
JP2568320Y2 (ja)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2008002529A (ja) 直動案内装置用転動体収容ベルトおよび直動案内装置、並びに転動体収容ベルト製造用金型
US20080292226A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apparatus
CN216045007U (zh) 一种滚动组件保持器
US20080116038A1 (en) Roller Chain for a Linear Guideway
CN203130801U (zh) 线性滑轨滚珠保持器
TWI422478B (zh) 移位式滾針防斷斜銷的脫模裝置
JP4408357B2 (ja) ローラ連結体の成形方法、この成形方法に使用される金型及び成形装置
CN112343921A (zh) 一种具有多段式滚动组件的滑座滚动系统
CN210308890U (zh) 注塑模具
JP4600355B2 (ja) 直動案内装置用転動体収容ベルト、直動案内装置、および転動体収容ベルト製造用金型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転動体収容ベルト製造方法
KR101089952B1 (ko) 플리스틱 볼리테이너
CN100484705C (zh) 线性滑轨保持器
US8511897B2 (en) Linear motio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ith a chain
CN205053040U (zh) 单绳绳尾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9

Address after: 341000 South side of Changzheng Avenue, Rui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202, the second floor of Ruijin Tongxiang Real Estate Co., Ltd.)

Patentee after: Ruijin Xilong Technology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1, 100 Xiangxing Road, Xiamen Torch hi tech Zone (Xiang'an) Industrial Zone,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before: Wang Jinx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5

Address after: Room 208-1, No. 100 Xiangxing Road,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Xiang'an) Industrial Zone,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361000

Patentee after: Wang Jinxia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Taiwan, China

Address before: 341000 South side of Changzheng Avenue, Rui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202, the second floor of Ruijin Tongxiang Real Estate Co., Ltd.)

Patentee before: Ruijin Xilong Technology Indust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