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2614U -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2614U
CN216042614U CN202121191952.8U CN202121191952U CN216042614U CN 216042614 U CN216042614 U CN 216042614U CN 202121191952 U CN202121191952 U CN 202121191952U CN 216042614 U CN216042614 U CN 216042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quare steel
pull rod
limiting
plat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195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留峰
彭博
张征
闫乾
窦战孟
李帅
张小凡
郭茜
王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195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2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2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2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属于降板吊模施工技术领域。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包括可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第一方钢和根第二方钢首尾相接围成一个矩形框架模板;定义矩形框架模板的每个转角处的连接结构为一个可拆连接单元,可拆连接单元包括活动拉杆、限位柱、限位板、固定套、限位弹簧、定位杆和支撑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能够限制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的移动,保证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需要拆装时,沿着朝向吊模内侧的方向拆除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不会造成方钢挤压混凝土接触侧面,避免出现砼面缺棱掉角、外观质量差的情况,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同时可以多次周转使用,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各房间的功能不同,需要相应的采用不同的楼地面装修材料—石材、木地板、水磨石、细石混凝土、水泥等等。由于各种材料的构造做法不同,因此各材料的厚度也就不同。例如卫生间、浴室、厨房等房间对材料的特殊要求,使材料不同的房间的楼地面出现了高度差。当高度差大于30毫米时,通常需要采用“降板”的方法来降低厚度较大一侧的楼板标高,即卫生间、浴室、厨房等部位板面标高比相邻楼面板面标高要低,与相邻楼面板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降板区域的施工通常借助于吊模实现,多数吊模高度为7cm-10cm。
降板吊模模板体系常用的吊模为木方模板,即采用木方模板对混凝土进行成型,在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木方模板时,由于混凝土凝固,首先是需要在各个方向敲打木方模板,使木方模板与混凝土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再将木方模板提起。采用上述方式,在对木方模板敲打过程中,木方模板会撞击周围的混凝土,容易使这些混凝土变形或者损坏,其次,在木方模板提起过程中,木方模板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容易带动周围的混凝土,造成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出现松散、缺损、棱角不齐等质量问题,从而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对建筑结构及后续防水施工造成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以解决采用传统木方模板时,混凝土成型质量不易保证,进而影响后续建筑结构及防水施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均设有两根,两根第一方钢和两根第二方钢首尾相接围成一个矩形框架模板,定义矩形框架模板的每个转角处的连接结构为一个可拆连接单元,第一方钢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钢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所述可拆连接单元包括活动拉杆、限位柱、限位板、固定套、限位弹簧、定位杆和支撑板;
活动拉杆,为L形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拉杆段和第二拉杆段,第一拉杆段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拉杆段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拉杆段的端部连接有能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挡块;
限位柱,焊接固定在第一方钢上;
限位板,为L形板,包括竖向限位板段和水平限位板段,竖向限位板段与所述限位柱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竖向限位板段焊接固定在第一方钢上,水平限位板段连接在竖向限位板段的远离第一方钢的一端,水平限位板段与第一方钢平行,并且水平限位板段与第一方钢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拉杆段的直径适配,竖直限位板段与所述限位柱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二拉杆段的直径适配;
固定套,焊接固定在第二方钢上,固定套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固定套的套孔直径不小于第二拉杆段的直径,以使第二拉杆段能够沿左右方向穿过固定套并且能相对固定套旋转;
限位弹簧,能够沿左右方向伸长和收缩,限位弹簧的一端所述挡块固定连接,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靠近挡块的固定套固定连接;
定位杆,为L形杆,包括第一定位杆段和第二定位杆段,第二定位杆段与第二方钢焊接固定;
支撑板,为L形板,包括水平支撑板段和竖向支撑板段,水平支撑板段与第一方钢焊接固定以支撑第一定位杆段,竖向支撑板段连接在水平支撑板段的远离第一方钢的一端,竖向支撑板段与第一方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定位杆段的直径适配,第二定位杆段与水平支撑板段在前后方向上有设定的活动间距;
第一定位杆段穿过竖向支撑板段与第一方钢之间的空间,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支撑板段挡止配合;
在左右方向上,第二拉杆段通过限位柱与靠近限位柱的竖向限位板段之间的空间穿过所述固定套并且与靠近限位柱的竖向限位板段挡止配合,第一拉杆段在限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限位板段挡止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通过第一方钢与第二方钢之间首尾相接并且可拆连接的形式围成用于降板施工的矩形框架模板,方钢材质有足够的刚度,易拼装,相比于传统的木方模板,无跑模涨模现象,容易固定。具体使用时,活动拉杆的第二拉杆段通过限位柱与靠近限位柱的竖向限位板段之间的空间穿过固定套并且与靠近限位柱的竖向限位板段挡止配合,活动拉杆的第一拉杆段在限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限位板段挡止配合,同时在上下方向上与水平限位板段挡止配合,此时可限制第二方钢前后左右和向上移动;定位杆的第一定位杆段穿过竖向支撑板段与第一方钢之间的空间由水平支撑板段支撑,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支撑板段挡止配合,此时可限制第二方钢下沉和左右移动,从而使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混凝土浇筑时的稳定性。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向外拉动活动拉杆,使活动拉杆的第一拉杆段越过水平限位板段而脱离限位板,此时可转动第一拉杆段将第二方钢解锁,使第二方钢能够向降板一侧移动进行拆卸,进而能够沿着降板一侧的方向拆除第一方钢,不会对混凝土挤压造成棱角缺损的情况,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整个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安装方便,耐久性好,可以多次周转使用,无材料浪费,节约成本,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无缺棱掉角的现象,混凝土成型质量高,有效保障后续建筑结构及防水施工。
进一步的,同一个可拆连接单元中,限位板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块,第一拉杆段同时与各块限位板的竖向限位板段在左右方向上挡止配合。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更多的限位板与活动拉杆在左右方向上挡止配合,从而提高在左右方向上对第二方钢的限制,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整个吊模施工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固定套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
有益效果:第二拉杆段同时穿过各个固定套,使第二拉杆段上具有更多的受力点,在第二方钢收到混凝土挤压时保护第二拉杆段。
进一步的,第二拉杆段与挡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连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便于活动拉杆与挡块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同时也方便限位弹簧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拉杆和定位杆均由圆钢制成。
有益效果:圆钢在施工现场较为常见,易于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中第一方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中第二方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中第一方钢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中第二方钢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方钢,2-第二方钢,3-活动拉杆,4-第一拉杆段,5-第二拉杆段,6-固定套,7-限位柱,8-限位弹簧,9-挡块,10-限位板,11-水平限位板段,12-竖向限位板段,13-定位杆,14-第一定位杆段,15-第二定位杆段,16-支撑板,17-水平支撑板段,18-竖向支撑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包括可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方钢1和第二方钢2,第一方钢1和第二方钢2均设有两根,并且第一方钢1的长度大于第二方钢2的长度。两根第一方钢1和两根第二方钢2首尾相接围成一个矩形框架模板,定义矩形框架模板的每个转角处的连接结构为一个可拆连接单元,第一方钢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钢2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本实施例中,可拆连接单元包括活动拉杆3、限位柱7、限位板10、固定套6、限位弹簧8、定位杆13和支撑板16。
具体的,如图1所示,活动拉杆3为L形杆,由一根圆钢弯折90°形成,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拉杆段4和第二拉杆段5,第一拉杆段4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拉杆段5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拉杆段的端部连接有能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挡块9。
如图2所示,限位柱7焊接固定在第一方钢1上,且靠近第一方钢1端部的位置。限位板10为L形板,包括竖向限位板段12和水平限位板段11,竖向限位板段12与限位柱7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竖向限位板段12焊接固定在第一方钢1上,水平限位板段11连接在竖向限位板段12的远离第一方钢1的一端。水平限位板段11与第一方钢1平行,并且水平限位板段11与第一方钢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拉杆段4的直径适配,竖直限位板段12与限位柱7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二拉杆段5的直径适配。同一个可拆连接单元中,限位板10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有两块。
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套6为螺帽,焊接固定在第二方钢2上,固定套6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固定套6的套孔直径大于第二拉杆段5的直径。同一个可拆连接单元中,固定套6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两个。在前后方向上,第二拉杆段5通过限位柱7与靠近限位柱7的竖向限位板段12之间的空间穿过各个固定套6,能相对各个固定套6旋转,并且第二拉杆段5顶靠限位柱7,被限位柱7限位(参考图4),同时第二拉杆段5与靠近限位柱7的竖向限位板段12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
如图5所示,限位弹簧8的刚度较大,能够沿左右方向伸长和收缩,限位弹簧8的一端挡块9固定连接,限位弹簧8的另一端与靠近挡块9的固定套6固定连接。第二拉杆段5在挡块9和限位弹簧8的作用下,不会与第二方钢2上脱离。为便于活动拉杆3与第二方钢2的安装,第二拉杆段5与挡块9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连接在一起。即安装时,可将第二拉杆段5穿过各固定套6,然后在第二拉杆段5上套装限位弹簧8,进而在第二拉杆段5上旋拧挡块9。此时在限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第一拉杆段向右与各块限位板的竖向限位板段挡止配合,此时可限制第二方钢前后、左右和向上方向的移动。
定位杆13为L形杆,由一根圆钢弯折成90°形成,包括第一定位杆段14和第二定位杆段15,第二定位杆段15与第二方钢2焊接固定。
如图2所示,支撑板16为L形板,包括水平支撑板段17和竖向支撑板段18。水平支撑板段17与第一方钢1焊接固定以支撑第一定位杆段14,竖向支撑板段18连接在水平支撑板段17的远离第一方钢1的一端,竖向支撑板段18与第一方钢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定位杆段14的直径适配,第二定位杆段15与水平支撑板段17在前后方向上有设定的活动间距。第一定位杆段15穿过竖向支撑板段18与第一方钢1之间的空间,此时在水平支撑板段17的作用下,第二方钢2不会下沉,并且第一定位杆段15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支撑板段18挡止配合,进一步限制第二方钢2的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通过第一方钢1与第二方钢2之间首尾相接并且可拆连接的形式围成用于降板施工的矩形框架模板,方钢材质有足够的刚度,易拼装,相比于传统的木方模板,无跑模涨模现象,容易固定。具体使用时,活动拉杆3的第二拉杆段5通过限位柱7与靠近限位柱7的竖向限位板段12之间的空间穿过固定套6并且与靠近限位柱7的竖向限位板段7挡止配合,活动拉杆3的第一拉杆段4在限位弹簧8的弹性力作用下在左右方向上与各个竖向限位板段12挡止配合,同时在上下方向上与水平限位板段11挡止配合,此时可限制第二方钢2前后左右和向上移动;定位杆13的第一定位杆段14穿过竖向支撑板段18与第一方钢1之间的空间并由水平支撑板段17支撑,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支撑板段18挡止配合,此时可限制第二方钢2下沉和左右移动,从而使第一方钢1和第二方钢2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混凝土浇筑时的稳定性。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向外拉动活动拉杆3,使活动拉杆3的第一拉杆段4越过水平限位板段11并脱离限位板10,此时将第一拉杆段4转动90°,即可将第二方钢2解锁,使第二方钢2能够向降板一侧移动进行拆卸,进而能够沿着降板一侧的方向拆除第一方钢1。整个拆卸过程按照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即用力方向朝向吊模内侧,不会造成方钢挤压混凝土接触侧面,避免出现砼面缺棱掉角、外观质量差的情况,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整个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制作加工简单,安装方便,拼装后几何尺寸偏差小,耐久性好,可以多次周转使用,无材料浪费,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在安装和拆除施工时,能够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拆除后混凝土观感较好,无缺棱掉角的现象,混凝土成型质量高,有效保障后续建筑结构及防水施工。
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个可拆连接单元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固定套或者一块限位板。当然,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固定套或者三块以上的限位板。
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拉杆和定位杆也可以采用木材制成。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连接在一起的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第一方钢和第二方钢均设有两根,两根第一方钢和两根第二方钢首尾相接围成一个矩形框架模板,定义矩形框架模板的每个转角处的连接结构为一个可拆连接单元,第一方钢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钢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所述可拆连接单元包括活动拉杆、限位柱、限位板、固定套、限位弹簧、定位杆和支撑板;
活动拉杆,为L形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拉杆段和第二拉杆段,第一拉杆段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拉杆段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拉杆段的端部连接有能在左右方向移动的挡块;
限位柱,焊接固定在第一方钢上;
限位板,为L形板,包括竖向限位板段和水平限位板段,竖向限位板段与所述限位柱在前后方向上间隔且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布置,竖向限位板段焊接固定在第一方钢上,水平限位板段连接在竖向限位板段的远离第一方钢的一端,水平限位板段与第一方钢平行,并且水平限位板段与第一方钢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拉杆段的直径适配,竖直限位板段与所述限位柱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与第二拉杆段的直径适配;
固定套,焊接固定在第二方钢上,固定套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固定套的套孔直径不小于第二拉杆段的直径,以使第二拉杆段能够沿左右方向穿过固定套并且能相对固定套旋转;
限位弹簧,能够沿左右方向伸长和收缩,限位弹簧的一端所述挡块固定连接,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靠近挡块的固定套固定连接;
定位杆,为L形杆,包括第一定位杆段和第二定位杆段,第二定位杆段与第二方钢焊接固定;
支撑板,为L形板,包括水平支撑板段和竖向支撑板段,水平支撑板段与第一方钢焊接固定以支撑第一定位杆段,竖向支撑板段连接在水平支撑板段的远离第一方钢的一端,竖向支撑板段与第一方钢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定位杆段的直径适配,第二定位杆段与水平支撑板段在前后方向上有设定的活动间距;
第一定位杆段穿过竖向支撑板段与第一方钢之间的空间,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支撑板段挡止配合;
在左右方向上,第二拉杆段通过限位柱与靠近限位柱的竖向限位板段之间的空间穿过所述固定套并且与靠近限位柱的竖向限位板段挡止配合,第一拉杆段在限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在左右方向上与竖向限位板段挡止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可拆连接单元中,限位板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块,第一拉杆段同时与各块限位板的竖向限位板段在左右方向上挡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个可拆连接单元中,固定套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拉杆段与挡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降板吊模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拉杆和定位杆均由圆钢制成。
CN202121191952.8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Active CN216042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1952.8U CN216042614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1952.8U CN216042614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2614U true CN216042614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2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1952.8U Active CN216042614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2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1098B (zh) 一种早拆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535579A (zh) 一种用于水平后浇带免支撑吊模工具的施工方法
CA3068904C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eiling element and ceiling formwork
CN108589772B (zh) 用于管廊顶板的台模系统及早拆模板的早拆方法
CN207761334U (zh) 一种可调整式后浇带支撑装置
CN216042614U (zh) 一种降板吊模施工装置
CN106437146A (zh) 一种楼层梁浇筑用模板、楼层梁的施工方法
CN211396591U (zh) 混凝土剪力墙根部加固装置
CN209760872U (zh) 一种支模架免支撑用斜拉杆
CN209369331U (zh) 一种楼板的模板装置
CN204983661U (zh) 轻钢大模框、保温防护装饰一体免拆模板支护系统
CN215926712U (zh) 一种可伸缩定型降板模板支设装置
CN207048309U (zh) 一种顶板快拆支撑体系
CN115075613B (zh) 装配式建筑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5368705U (zh) 一种楼面后浇带浇筑模具结构
CN211447710U (zh) 电梯井操作平台
CN211229507U (zh) 一种可周转的圆弧角楼层降板吊模
CN211473393U (zh) 一种门窗洞口固定框模
CN112681726A (zh) 一种楼面后浇带浇筑模具结构及其施工方式
CN206888511U (zh) 一种用于变截面矩形柱的铝合金模板体系
CN213710350U (zh) 一种厨房、卫生间的降板吊模
CN210289175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板厚控制器
CN21021711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模板
CN217501033U (zh) 一种可拆卸定型钢模板形式降板模具
CN219689089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板吊装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