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2091U -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2091U
CN216042091U CN202121379480.9U CN202121379480U CN216042091U CN 216042091 U CN216042091 U CN 216042091U CN 202121379480 U CN202121379480 U CN 202121379480U CN 216042091 U CN216042091 U CN 216042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unting
roof
lap joint
ce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794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永生
王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w Building Mate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794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2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2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2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涉及装修工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吊顶板上开设凹槽而导致对吊顶板的材质要求较高和加工难度较高的问题。该搭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安装龙骨、第一搭接件及第二搭接件。至少两个安装龙骨用于与屋顶固定连接。第一搭接件用于与吊顶板固定连接,且搭接于一个安装龙骨上。第二搭接件用于与吊顶板固定连接,且搭接于另一个安装龙骨上。该搭接组件用于安装吊顶板。

Description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修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背景技术
在装修工程技术领域中,很多情况下会使用吊顶板来进行屋顶的装饰,吊顶板一般通过倒T形安装龙骨来实现安装,倒T形安装龙骨包括用于与屋顶固定的底板及与底板垂直的卡板。对应的,需要在吊顶板厚度方向上的侧面的中间位置开设凹槽。安装吊顶板时,倒T形安装龙骨的卡板伸入吊顶板上的凹槽中,以实现吊顶板的安装,一块吊顶板配套两个倒T形安装龙骨使用。
但是,上述安装吊顶板的方法中,因为需要在吊顶板厚度方向的侧面上开设凹槽,而吊顶板厚度一般较小,这就对吊顶板上开设凹槽的精度要求较高,进而导致吊顶板加工难度较高;另外,为保证吊顶板上凹槽的槽壁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凹槽的槽壁较薄的情况下,对于吊顶板的材质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吊顶板上开设凹槽而导致对吊顶板的材质要求较高和加工难度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搭接组件,该搭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安装龙骨、第一搭接件及第二搭接件。至少两个安装龙骨用于与屋顶固定连接。第一搭接件用于与吊顶板固定连接,且搭接于一个安装龙骨上。第二搭接件用于与吊顶板固定连接,且搭接于另一个安装龙骨上。
使用该搭接组件安装吊顶板时,可以将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固定于吊顶板上,并将安装龙骨固定于屋顶上,然后使得吊顶板靠近安装龙骨并通过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搭接在安装龙骨上。这种安装吊顶板的方式,可以将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固定于吊顶板靠近屋顶的背面上,不需要在吊顶板垂直于屋顶的侧面上开设凹槽,所以降低了吊顶板的加工难度。而且,也不需要为了保证凹槽槽壁的结构强度而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制作吊顶板,降低了吊顶板对于材质的要求,也即降低了吊顶板的制作成本。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龙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安装板。第一连接板用于与屋顶固定连接且垂直于屋顶。安装板与第一连接板垂直且平行于屋顶。第一搭接件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的第一连接板上,第二搭接件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的安装板上。这样设置,第一连接板与屋顶垂直,安装板平行于屋顶,从而方便第二搭接件的搭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龙骨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第一搭接件搭接于安装孔用于朝向屋顶的孔壁面上。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连接板的结构较为简单,仅需在其上开设安装孔即可满足第一搭接件的搭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均包括固定板、搭接板和过渡板。固定板用于与吊顶板固定连接。搭接板与固定板平行,且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上。过渡板用于连接固定板和搭接板。这样一来,对于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而言,在固定板与吊顶板贴合且固定于吊顶板上后,搭接板平行于吊顶板,而正常情况下,吊顶板最终是平行于屋顶的,则搭接板也就能够平行于屋顶,进而方便第一搭接件搭接在平行于屋顶的孔壁面上,同时方便第二搭接件搭接在平行于屋顶的安装板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搭接件的搭接板用于背向屋顶的侧面与第一搭接件的固定板用于背向屋顶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H1,安装孔用于朝向屋顶的孔壁面与安装板用于背向屋顶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H2,满足:H1>H2。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搭接件可能未连接在吊顶板的边缘位置,即吊顶板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超出第一搭接件的过渡板,基于此,设置H1>H2,可以在第一搭接件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上的过程中,避免吊顶板与第一搭接件对应的安装龙骨冲突,从而方便第一搭接件搭接在对应的安装龙骨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搭接件的固定板用于远离屋顶的侧面与第二搭接件的固定板用于远离屋顶的侧面共面。这样一来,在安装吊顶板时,能够保证吊顶板安装后处于水平状态;另外,在使用该搭接组件安装整个屋顶的吊顶板时,相邻两吊顶板可以使用同一个安装龙骨,则在此情况下,只要各安装龙骨的安装板共面,就可以使得相邻的吊顶板共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板用于朝向屋顶的侧面上设有长条凸起,第二搭接件的搭接板搭接于长条凸起上。长条凸起用于朝向屋顶的侧面与安装孔用于朝向屋顶的孔壁面共面。这样一来,可以设置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的结构尺寸相同,从而统一制作第一搭接件和第二搭接件,提高该搭接组件的制作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安装龙骨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面截取的截面呈L形,安装板远离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具有翻边,翻边平行于第一连接板;翻边构成长条凸起。这样设置,使得长条凸起与第一连接板的间距较大,避免第二搭接件的搭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冲突。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搭接组件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用于与第一连接板相贴合,且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垂直,且相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三连接板用于与屋顶贴合且固定连接。这样一来,安装龙骨可以通过固定件实现与屋顶的固定连接,安装龙骨上不需要设置用于与屋顶直接固定的结构,降低了安装龙骨的结构复杂性。而固定件可以单独设置,相比于安装龙骨而言,固定件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小,加工起来较为容易。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板上设有龙骨连接孔,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固定连接孔。搭接组件还包括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件穿过龙骨连接孔和固定连接孔,以将安装龙骨和固定件固定。龙骨连接孔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龙骨连接孔的开孔沿垂直于安装板的方向延伸,或者,固定连接孔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固定连接孔的开孔沿垂直于第三连接板的方向延伸。这样一来,在安装安装龙骨时,可以调整安装龙骨与固定件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各安装龙骨的安装板距屋顶的距离,可以实现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吊顶板距屋顶的距离以及调整吊顶板的水平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吊顶组件,该吊顶组件包括吊顶板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搭接组件。吊顶板与搭接组件中的第一搭接件及第二搭接件固定连接。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搭接组件,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中的第一搭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中的第二搭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中安装吊顶板的过程中的某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中的第一搭接件与对应的安装龙骨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中吊顶板通过第一搭接件安装在一个安装龙骨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安装在屋顶上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中的安装龙骨、固定件及螺纹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吊顶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吊顶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吊顶组件的方法的流程图三。
附图标记:
1-吊顶组件;11-吊顶板;12-搭接组件;121-安装龙骨;1211-第一连接板;12111-安装孔;12112-龙骨连接孔;1212-安装板;12121-翻边;1213-长条凸起;122-第一搭接件;1221-第一固定板;12211-第一固定孔;1222-第一搭接板;1223-第一过渡板;123-第二搭接件;1231-第二固定板;12311-第二固定孔;1232-第二搭接板;1233-第二过渡板;124-固定件;1241-第二连接板;12411-固定连接孔;1242-第三连接板;12421-屋顶固定孔;125-螺纹连接件;2-屋顶;3-屋顶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精度或者安装误差的限制,绝对的平行或者垂直效果是难以达到的。在本申请中有关垂直、平行或者同向描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限定条件,而是表示可以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实现垂直或者平行的结构设置,并达到相应的预设效果,如此,可以最大化的实现限定特征的技术效果,并使得对应技术方案便于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提供一种吊顶组件,该吊顶组件用于装饰屋顶。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吊顶组件1,该吊顶组件1包括吊顶板11和搭接组件12。搭接组件12包括至少两个安装龙骨121(图1和图2中所示的搭接组件12包括两个安装龙骨121)、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至少两个安装龙骨121用于与屋顶2固定连接。第一搭接件122用于与吊顶板11固定连接,且搭接于一个安装龙骨121上。第二搭接件123用于与吊顶板11固定连接,且搭接于另一个安装龙骨121上。
定义图2中所示的X方向和Y方向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且两个方向水平延伸,屋顶2即沿X方向和Y方向延伸。图1和图2中的Z方向沿竖直方向延伸,即同时垂直于X方向和Y方向。
两个安装龙骨121沿X方向间隔布置,各安装龙骨121为长条状结构,且安装龙骨121的长度沿Y方向延伸。图1和图2所示的吊顶组件1中,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分别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搭接件122固定于吊顶板11在X方向上的一侧,两个第二搭接件123固定于吊顶板11在X方向上的另一侧。并且,两个第一搭接件122沿Y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搭接件123沿Y方向间隔设置。
定义吊顶板11用于朝向屋顶2的面为背面,用于背向屋顶2的面为正面,其余面为侧面。其中,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均固定于吊顶板11的背面上。
吊顶板11在安装时,将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分别固定于吊顶板11的背面上,并将安装龙骨121固定在屋顶2上。调整好两安装龙骨121的间距,使得两安装龙骨121的间距与吊顶板11在X方向上的尺寸适配。然后将吊顶板11在X方向上的一侧通过第一搭接件122搭接在一个安装龙骨121上,最后将吊顶板11在X方向上的另一侧通过第二搭接件123搭接在另一个安装龙骨121上,如此,便完成吊顶板11的安装。
通过上述搭接组件12安装吊顶板11,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均固定于吊顶板11的背面上,这样一来,不需要在吊顶板11的侧面上开设凹槽,即可完成吊顶板11的安装。既降低了吊顶板11的加工难度,也不需要为了保证凹槽槽壁的强度而选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制作吊顶板11,从而可以降低吊顶板11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一个吊顶板11配置两个第一搭接件122和两个第二搭接件123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吊顶板11也可以配置一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第一搭接件122,也可以配置一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第二搭接件123,均可以使用,只要能够保证吊顶板11安装后的稳定性符合要求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安装龙骨121、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的材料不做限定,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塑料或者木塑材料,均可以使用。
下面对安装龙骨121的结构进行说明。安装龙骨121包括第一连接板1211和安装板1212。第一连接板1211用于与屋顶2固定连接且垂直于屋顶2。安装板1212与第一连接板1211垂直且平行于屋顶2。第一连接板1211和安装板1212一体成型。第一搭接件122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121的第一连接板1211上,第二搭接件123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上。安装龙骨121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面截取的截面呈L形。
下面对第一搭接件122如何实现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121的第一连接板1211上进行说明。参照图2,安装龙骨121的第一连接板1211上设有安装孔12111,第一搭接件122搭接于安装孔12111用于朝向屋顶2的孔壁面上。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2111为一个沿X方向贯穿第一连接板1211的方孔。使用时,第一搭接件122的一部分从第一连接板1211在X方向上背向安装板1212的一侧伸入安装孔12111内,并搭接在安装孔12111用于朝向屋顶2的孔壁面上。安装孔12111用于朝向屋顶2的孔壁面水平延伸。
参照图2,第一连接板1211上对应不同的第一搭接件122分别设有不同的安装孔12111。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多个第一搭接件122共用一个安装孔12111,同样可以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安装孔12111为方孔。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21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孔,如三角孔、梯形孔等,只要安装孔12111内能够形成用于朝向屋顶2的孔壁面即可。
上述通过在第一连接板1211上开设安装孔12111而实现第一搭接件122的搭接,使得第一连接板1211的结构较为简单,第一连接板1211上不需要再设置额外凸出的结构以供第一搭接件122搭接。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件12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搭接于第一连接板1211上,如在第一连接板1211上对应各第一搭接件122设置支撑板,在X方向上,支撑板和安装板1212位于第一连接板1211的两侧,则第一搭接件122可以搭接于支撑板上,同样可以使用。
下面对第一搭接件122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第一搭接件122包括第一固定板1221、第一搭接板1222和第一过渡板1223。第一固定板1221用于与吊顶板11固定连接。第一搭接板1222与第一固定板1221平行,且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121上。第一过渡板1223用于连接第一固定板1221和第一搭接板1222。其中,第一固定板1221、第一搭接板1222和第一过渡板1223一起形成Z形结构,并且,第一固定板1221、第一搭接板1222和第一过渡板1223一体成型。另外,第一过渡板1223垂直于第一固定板1221。
在将第一搭接件122固定于吊顶板11上时,使得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固定板1221与吊顶板11的背面贴合并固定。正常情况下,吊顶板11安装在屋顶2上时,吊顶板11处于水平状态,如此一来,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搭接板1222也处于水平状态。第一连接板1211上用于搭接第一搭接件122的孔壁面处于水平状态,则在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搭接板1222搭接于对应的孔壁面上时,稳定性较好。
下面对第一搭接件122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进行说明。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中的第一搭接件122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固定板122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2211,第一固定孔12211用于穿过第一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固定板1221和吊顶板11固定连接。
示例的,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钉,使用时,将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固定板1221贴合在吊顶板11的背面的设定位置,然后将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固定孔12211后旋入吊顶板11内,并将第一固定板1221压紧在吊顶板11的背面上,从而实现第一搭接件122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
上述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实现第一搭接件122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是,本申请对于第一搭接件122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的形式并不做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搭接件122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吊顶板11的背面上,具体可以为:在第一固定板1221与吊顶板11相对的面之间涂胶,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板1221与吊顶板11的粘接固定,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情况下,第一固定板1221上不需要设置第一固定孔12211。
下面对第二搭接件123的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1,第二搭接件123包括第二固定板1231、第二搭接板1232和第二过渡板1233。第二固定板1231用于与吊顶板11固定连接。第二搭接板1232与第二固定板1231平行,且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121上。第二过渡板1233用于连接第二固定板1231和第二搭接板1232。其中,第二固定板1231、第二搭接板1232和第二过渡板1233一起形成Z形结构,并且,第二固定板1231、第二搭接板1232和第二过渡板1233一体成型。另外,第二过渡板1233垂直于第二固定板1231。
在将第二搭接件123固定于吊顶板11上时,使得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固定板1231与吊顶板11的背面贴合并固定。正常情况下,吊顶板11安装在屋顶2上时,吊顶板11处于水平状态,如此一来,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搭接板1232也处于水平状态。安装龙骨121安装在屋顶2上时,安装板1212处于水平状态,则在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搭接板1232搭接于对应的安装板1212上时,稳定性较好。
下面对第二搭接件123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进行说明。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中的第二搭接件123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固定板1231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2311,第二固定孔12311用于穿过第二连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板1231和吊顶板11固定连接。
示例的,第二连接件可以为螺钉,使用时,将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固定板1231贴合在吊顶板11的背面的设定位置,然后将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二固定孔12311后旋入吊顶板11内,并将第二固定板1231压紧在吊顶板11的背面上,从而实现第二搭接件123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
上述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实现第二搭接件123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是,本申请对于第二搭接件123与吊顶板11的固定连接的形式并不做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搭接件123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吊顶板11的背面上,具体可以为:在第二固定板1231与吊顶板11相对的面之间涂胶,从而实现第二固定板1231与吊顶板11的粘接固定,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情况下,第二固定板1231上不需要设置第二固定孔123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板1221构成第一搭接件122的固定板,第一搭接板1222构成第一搭接件122的搭接板,第一过渡板1223构成第一搭接件122的过渡板。第二固定板1231构成第二搭接件123的固定板,第二搭接板1232构成第二搭接件123的搭接板,第二过渡板1233构成第二搭接件123的过渡板。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中安装吊顶板11的过程中的某一状态的示意图。通过上述搭接组件12安装吊顶板11时,可以先将两个安装龙骨121固定在屋顶2上,然后将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固定于吊顶板11的背面上,接着使得吊顶板11固定第二搭接件123的一侧斜向上翘起而伸至对应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的上侧,然后将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搭接板1222伸入对应安装龙骨121的安装孔12111内,接着逐渐沿着X方向朝向对应第一搭接件122的安装龙骨121移动吊顶板11,在移动吊顶板11的过程中,逐渐将吊顶板11摆正(即逐渐使得吊顶板11变成水平状态),最终使得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搭接板1232搭接在对应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上即可,在吊顶板11处于水平状态后,还可以沿着X方向朝向第二搭接件123对应的安装龙骨121移动吊顶板11,保证第一搭接板1222和第二搭接板1232的搭接量充足,防止吊顶板11掉落。
在沿着X方向朝向第二搭接件123对应的安装龙骨121移动吊顶板11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搭接板1222从对应的安装孔12111内脱出,设置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搭接板1222在X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搭接板1232在X方向上的尺寸。
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中的第一搭接件122与对应的安装龙骨121的配合示意图。为了方便第一搭接件122搭接于对应的安装龙骨12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搭接板1222用于背向屋顶2的侧面与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固定板1221用于背向屋顶2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H1,定义安装孔12111用于朝向屋顶2的孔壁面与安装板1212用于背向屋顶2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H2,设置H1和H2满足:H1>H2。
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搭接件122可能未连接在吊顶板11在X方向上的边缘位置,即吊顶板11的边缘在X方向上超出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过渡板1223。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中吊顶板11通过第一搭接件122安装在一个安装龙骨121上的示意图。图7中所示的吊顶板11的边缘在X方向上超出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过渡板1223的部分为A部分。
在上述情况下,设置H1>H2,可以在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搭接板1222搭接于对应安装龙骨121的安装孔12111内的过程中,避免吊顶板11的A部分与第一搭接件122对应的安装龙骨121冲突,保证吊顶板11的顺利安装。
为了保证吊顶板11在安装后处于水平状态,参照图1,设置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固定板1221用于远离屋顶2的侧面与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固定板1231用于远离屋顶2的侧面共面。如此一来,因为第一固定板1221和第二固定板1231均贴合固定在吊顶板11的背面上,则在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搭接于对应的安装龙骨121上后,吊顶板11自然能够实现处于水平状态。
在第一搭接件122的第一固定板1221用于远离屋顶2的侧面与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固定板1231用于远离屋顶2的侧面共面的基础上,为了降低该搭接组件12的制作难度,参照图1,在安装板1212用于朝向屋顶2的侧面上设有长条凸起1213,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搭接板1232搭接于长条凸起1213上。并且,设置长条凸起1213用于朝向屋顶2的侧面与安装孔12111用于朝向屋顶2的孔壁面共面。
如此一来,在吊顶板11通过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安装于安装龙骨121上时,安装孔12111用于朝向屋顶2的孔壁面与吊顶板11的背面之间的距离等于长条凸起1213用于朝向屋顶2的侧面与吊顶板11的背面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设置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的结构尺寸均相同。在制作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时可以统一制作,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的设计难度和制作难度,进而降低了该搭接组件12的制作难度。
为了避免第二搭接件123搭接于长条凸起1213上时与第一连接板1211冲突,应当设置长条凸起1213与第一连接板1211在X方向上的间距尽可能的大。基于此,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远离第一连接板1211的边缘具有翻边12121,翻边12121平行于第一连接板1211,这里所述的远离第一连接板1211是指在X方向上远离第一连接板1211。翻边12121构成长条凸起1213。在Z方向上,第一连接板1211和翻边12121均位于安装板1212的同一侧。
如此一来,长条凸起1213距离第一连接板1211的距离最远,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第二搭接件123的第二搭接板1232与第一连接板1211冲突。
下面对安装龙骨121如何实现与屋顶2固定连接进行说明。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安装在屋顶2上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组件12还包括固定件124,固定件124包括第二连接板1241和第三连接板1242。第二连接板1241用于与第一连接板1211相贴合,且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1242与第二连接板1241垂直,且相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三连接板1242用于与屋顶2贴合且固定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板1241和第三连接板1242一起形成L形结构。
基于此,安装龙骨121可以通过固定件124实现与屋顶2的固定连接,安装龙骨121上不需要设置直接用于与屋顶2固定的结构,降低了安装龙骨121的结构复杂性。而固定件124的尺寸相比于安装龙骨121而言,可以设置的较小,加工起来较为容易。
下面对固定件124如何与屋顶2固定连接进行说明。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吊顶组件1中的安装龙骨121、固定件124及螺纹连接件125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板1242上设有屋顶固定孔12421。参照图8,屋顶固定孔12421用于穿过屋顶连接件3,屋顶连接件3与第三连接板1242和屋顶2固定连接。
示例的,屋顶连接件3为膨胀螺栓。使用时,第三连接板1242平行于屋顶2且与屋顶2贴合,膨胀螺栓穿过第三连接板1242上的屋顶固定孔12421后将第三连接板1242固定于屋顶2上。这种情况下,第二连接板1241垂直于屋顶2。另外,参照图8,对于一个安装龙骨121而言,固定件124设有两个,两个固定件124沿Y方向间隔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固定件124通过屋顶连接件3实现固定于屋顶2上为例进行的说明。本申请对于固定件124如何实现固定于屋顶2上并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24还可以在屋顶2浇筑形成时直接嵌装入屋顶2内,同样可以使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一个安装龙骨121对应设置两个固定件124为例进行的说明。本申请对于一个安装龙骨121设置几个固定件124并不做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安装龙骨121也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固定件124,同样可以使用。
下面对固定件124的第二连接板1241如何与安装龙骨121的第一连接板1211固定连接进行说明。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211上设有龙骨连接孔12112,第二连接板1241上设有固定连接孔12411。搭接组件12还包括螺纹连接件125,螺纹连接件125穿过龙骨连接孔12112和固定连接孔12411,以将安装龙骨121和固定件124固定。
示例的,螺纹连接件125为螺栓,并且,设置固定连接孔12411内设有与螺栓配套的内螺纹。在将固定件124固定在屋顶2上后,将安装龙骨121的第一连接板1211与固定件124的第二连接板1241贴合,并且,使得第一连接板1211上的龙骨连接孔12112和第二连接板1241上的固定连接孔12411对准。然后,将螺栓穿过龙骨连接孔12112后旋装入固定连接孔12411内,从而实现固定件124和安装龙骨121的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螺纹连接件125为螺栓为例进行的说明。本申请对于螺纹连接件125的结构并不做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螺纹连接件125可以包括配套螺栓和配套螺母,在使用时,配套螺栓可以依次穿过龙骨连接孔12112和固定连接孔12411后旋装配套螺母,从而实现固定件124和安装龙骨121的固定连接,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情况下,固定连接孔12411内不需要设置内螺纹。
为了保证吊顶板11的共面。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龙骨连接孔12112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龙骨连接孔12112的开孔沿垂直于安装板1212的方向延伸,即沿着Z方向延伸。
基于此,可以通过调整螺纹连接件125在龙骨连接孔12112内的位置,而实现沿垂直于屋顶2的方向(即图9中的Z方向)调整安装板1212距离屋顶2的距离。如此一来,即使屋顶2平整度较差,也可以将对应于所有吊顶板11的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调整为共面。进而,合理设计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的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方便的保证各吊顶板11处于水平状态,且保证对应屋顶2的所有吊顶板11共面。同时,还可以通过固定件124调整各吊顶板11距离屋顶2的距离。
或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固定连接孔12411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固定连接孔12411的开孔沿垂直于第三连接板1242的方向延伸。同样可以实现沿垂直于屋顶2的方向调整安装板1212距离屋顶2的距离,这种情况下,龙骨连接孔12112的开孔的形状不需要设置成长条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搭接组件,该搭接组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与上述吊顶组件1中的搭接组件12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安装上述吊顶组件1的方法,参照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吊顶组件1的方法的流程图一。该方法包括图10中所示的S101、S102和S103:
S101、将第一搭接件122和第二搭接件123固定于吊顶板11上。
S102、将安装龙骨121固定于屋顶2上。
S103、将吊顶板11上的第一搭接件122搭接于一个安装龙骨121上,将吊顶板11上的第二搭接件123搭接于另一个安装龙骨121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1和步骤S102并无先后顺序要求,先做这两个步骤中的任一步骤均可以。
为了使得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处于水平状态,且使得吊顶组件1中的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共面。参照图11,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吊顶组件1的方法的流程图二。在安装龙骨121包括第一连接板1211和安装板1212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102包括图11中所示的S1021和S1022:
S1021、调整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距屋顶2的距离,使各安装板1212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内。
S1022、将安装龙骨121的第一连接板1211与屋顶2固定。
上述步骤S1021中,一般可以使用激光水平仪,测量安装板1212与激光水平仪发出的光线在Z方向上的距离L。当同一安装龙骨121上各处测量出的L值在公差范围内,并且,各安装龙骨121测量得出的L值在公差范围内时,即可确定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共面。
基于此,在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共面后,可以方便实现吊顶板11处于水平状态,且方便的实现对应于屋顶2的各吊顶板11共面,从而提高屋顶2的美观度。
为了方便的实现调整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共面,在搭接组件12包括固定件124和螺纹连接件125的情况下,参照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吊顶组件1的方法的流程图三。上述步骤S1021包括如图12所示的S10211和S10212:
S10211、将固定件124的第三连接板1242与屋顶2固定。
S10212、将安装龙骨121的第一连接板1211与固定件124的第二连接板1241通过螺纹连接件125固定;在固定连接孔12411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螺纹连接件125位于固定连接孔12411内的位置,以调整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共面。在龙骨连接孔12112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螺纹连接件125位于龙骨连接孔12112内的位置,以调整各安装龙骨121的安装板1212共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212中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连接孔12411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另一种是龙骨连接孔12112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施工时具体如何调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安装龙骨,用于与屋顶固定连接;
第一搭接件,用于与吊顶板固定连接,且搭接于一个所述安装龙骨上;
第二搭接件,用于与所述吊顶板固定连接,且搭接于另一个所述安装龙骨上;
所述安装龙骨包括:
第一连接板,用于与屋顶固定连接且垂直于屋顶;
安装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且平行于屋顶;
所述第一搭接件搭接于对应所述安装龙骨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搭接件搭接于对应所述安装龙骨的所述安装板上;
所述搭接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
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贴合,且固定连接;
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且相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用于与屋顶贴合且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龙骨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搭接件搭接于所述安装孔用于朝向屋顶的孔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件和所述第二搭接件均包括:
固定板,用于与所述吊顶板固定连接;
搭接板,与所述固定板平行,且搭接于对应所述安装龙骨上;
过渡板,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搭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件的所述搭接板用于背向屋顶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搭接件的所述固定板用于背向屋顶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H1,所述安装孔用于朝向屋顶的孔壁面与所述安装板用于背向屋顶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H2,满足:H1>H2。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件的所述固定板用于远离屋顶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搭接件的所述固定板用于远离屋顶的侧面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用于朝向屋顶的侧面上设有长条凸起,所述第二搭接件的所述搭接板搭接于所述长条凸起上;
所述长条凸起用于朝向屋顶的侧面与所述安装孔用于朝向屋顶的所述孔壁面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龙骨被垂直于其长度延伸方向的面截取的截面呈L形,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边缘具有翻边,所述翻边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翻边构成所述长条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龙骨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固定连接孔;
所述搭接组件还包括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穿过所述龙骨连接孔和所述固定连接孔,以将所述安装龙骨和所述固定件固定;
所述龙骨连接孔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所述龙骨连接孔的开孔沿垂直于所述安装板的方向延伸,或者,所述固定连接孔的开孔的形状呈长条状,所述固定连接孔的开孔沿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方向延伸。
9.一种吊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板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搭接组件,所述吊顶板与所述搭接组件中的所述第一搭接件及所述第二搭接件固定连接。
CN202121379480.9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Active CN216042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9480.9U CN21604209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79480.9U CN21604209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2091U true CN216042091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4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79480.9U Active CN216042091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2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379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CN210947493U (zh) 墙板、墙板安装扣及墙板的安装结构
CN110352282B (zh) 建筑物的墙壁结构、安装装置及板材的施工方法
CN113445690A (zh) 一种装饰板安装组件、装饰板组件及装饰板组件安装方法
CN216042091U (zh) 一种搭接组件及吊顶组件
CN113431246A (zh) 一种吊顶安装构件、吊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5407010U (zh)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CN112814307A (zh) 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15889027U (zh) 一种墙板可横竖双向安装的装配式墙面系统
CN211447288U (zh) 一种激光焊接房墙板转角件
CN113356461A (zh) 一种组合式吊顶安装结构、吊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WO2017154306A1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WO2012043703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JP5882704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敷設構造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固定部材
CN215594692U (zh) 一种装配式墙面安装系统
CN216920935U (zh) 一种搭接快装式卫浴吊顶
KR20180137437A (ko) C 채널과 태양광 모듈 프레임 체결 장치
AU2007317210A1 (en) A fasten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fastening a building panel
CN113404247B (zh) 一种挂装结构、装饰板组件及其挂装方法
JPH0261254A (ja) 壁用断熱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断熱壁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3431245A (zh) 一种限位搭接结构、吊顶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113431290B (zh) 一种插装组件、装饰板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8933690U (zh) 一种免钉找平龙骨组件
CN218508832U (zh) 光伏瓦及具有坡度的光伏屋顶
CN218234149U (zh) 一种墙面找平龙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