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07010U -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07010U
CN215407010U CN202120443957.9U CN202120443957U CN215407010U CN 215407010 U CN215407010 U CN 215407010U CN 202120443957 U CN202120443957 U CN 202120443957U CN 215407010 U CN215407010 U CN 215407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late
pin
bas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39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维
孟夏杰
周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39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07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07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07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侧板的表面和第二侧板的表面设置有齿钩,第二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侧板的表面和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滑槽,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完成装配的情况下,使齿钩处于不同的滑槽内可改变屋面支座整体的高度,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安装需求,避免了为适应不同厚度保温层而重新设计和制造屋面支座造成的成本高昂和工期过长的问题。同时可通过调整个别屋面支座的高度使屋面恢复平整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光伏组件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组件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技术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
在构件式BIPV系统中,采用支座将压型钢板和光伏组件连接到建筑物的表面框架(例如檩条)上,直接作为屋面使用,建筑物的表面框架与压型钢板之间通常还夹有保温层,对建筑物内部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由于气候环境和应用场景的不同,不同建筑物所需的保温层厚度也不尽相同,在生产环节要根据不同建筑物的保温层厚度对支座进行单独设计和制造。
然而,根据不同保温层厚度单独设计和制造支架不仅会导致支座成本高昂,还会导致生产周期耗时过长,容易延误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旨在解决构件式BIPV系统中,需要根据保温层厚度单独设计屋面支座导致的成本高昂、生产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
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齿钩的结构匹配;
在所述第一齿钩处于所述滑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完成装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背离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背离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
或,
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面向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面向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钩,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钩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滑槽。
可选的,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一个所述沟槽构成一个所述滑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不与所述通孔重叠。
可选的,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置有穿杠孔,所述穿杠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横杠和卡勾,所述横杠穿设于所述穿杠孔内,所述卡勾与所述横杠连接。
可选的,所述屋面支座还包括销钉,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销孔,所述第三侧板还包括第二销孔;
所述销钉穿设于所述第二销孔和一个所述第一销孔内,将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销接;
所述第一销孔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销孔的孔心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3.6mm,相邻的所述第一销孔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销钉还包括销卡和卡孔,所述卡孔横向贯穿所述销钉的销体,所述销卡穿设于所述卡孔中,所述销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屋面组件,包括:光伏组件、底板、保温层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屋面支座,光伏组件设置在底板上,相邻底板之间设置有屋面支座,屋面支座与檩条固定连接,保温层位于底板与檩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侧板的表面和第二侧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钩,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侧板的表面和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完成装配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齿钩处于不同的滑槽内可改变屋面支座整体的高度,从而适配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屋面支座可以在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的情况下,可通过第一齿钩和不同的滑槽进行组合从而改变屋面支座的高度,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安装需求,有效避免了为适应不同厚度保温层而重新设计和制造屋面支座造成的成本高昂和工期过长的问题。同时在屋面局部不平整时,通过调整个别屋面支座的高度使屋面恢复平整状态,解决了屋面的找平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组件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的最小装配高度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的最大装配高度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完成装配的状态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屋面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第一底座,201-第二底座,1011-第一侧板,1012-第二侧板,1013-第一连接板,1021-第一齿钩,1031-第一销孔,1032-穿杠孔,1041-第一承载板,1042-第二承载板,2011-第三侧板,2012-第四侧板,2013-第二连接板,2014-第一支撑板,2015-第二支撑板,2021-滑槽,2022-第二齿钩,2031-通孔,2032-第二销孔,3011-销钉,3012-销卡,3013-卡孔,10-屋面支座,20-光伏组件,30粘胶层,40-底板,50-横杠,60-卡勾,70-自攻钉,80-保温层,90-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组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屋面组件由光伏组件20、底板40、保温层80和屋面支座10组合而成。其中,光伏组件20设置在底板40的粘胶层30上,相邻底板40之间设置有屋面支座10,屋面支座10通过自攻钉70与檩条90连接,保温层80位于底板40与檩条90之间以及屋面支座10与檩条90之间。
参照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10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屋面支座10包括: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第一底座10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1011、第二侧板1012以及连接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的第一连接板1013,第一侧板1011的表面和第二侧板1012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1021;第二底座201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2011、第四侧板2012以及连接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的第二连接板2013,第三侧板2011的表面和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2021,滑槽2021的结构与第一齿钩1021的结构匹配;在第一齿钩1021处于滑槽2021的情况下,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完成装配。
示例的,第一侧板1011、第二侧板1012和第一连接板1013之间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整体生产,第一连接板1013可以是的形状可以是平面结构或弧面结构等,也可以是镂空的框架结构,第一侧板1011、第二侧板1012和第一连接板1013可以由铝合金和不锈钢等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一侧板1011、第二侧板1012和第一连接板1013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第三侧板2011、第四侧板2012和第二连接板2013之间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整体生产,第二连接板2013的形状可以是平面结构或弧面结构等,也可以是镂空的框架结构,第三侧板2011、第四侧板2012和第二连接板2013可以由铝合金和不锈钢等强度较大的金属材料制成。第三侧板2011、第四侧板2012和第二连接板2013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上的各个第一齿钩1021之间相互平行,各个第一齿钩1021横截面的形状相同,第一齿钩1021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与第一侧板1011或第二侧板1012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在生产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时一同被制造,第一齿钩1021的材料可以与对应的第一侧板1011或第二侧板101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齿钩1021的材料可以选用相较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更为坚硬的材料和/或表面摩擦力更小的材料,以增加耐用度和/或减小滑动摩擦力,第一齿钩1021与第一侧板1011或第二侧板1012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上横向均匀设置的滑槽2021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齿钩1021横截面的形状相对应,第一齿钩1021可在滑槽2021内沿滑槽2021两端的方向进行滑动,第三侧板2011上设置的滑槽2021数量大于对应的第一侧板1011上设置的第一齿钩1021的数量,第四侧板2012上设置的滑槽2021数量大于对应的第二侧板1012上的设置的第一齿钩1021的数量,以使第一齿钩1021可在距离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不同距离上的滑槽2021内滑动,以使屋面组件可根据装配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高度。
参照图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10的最小装配高度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完成装配的情况下,第一侧板1011上的所有第一齿钩1021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齿钩1021处于第三侧板2011的一个滑槽2021内,第二侧板1012上的所有第一齿钩1021中至少有一个第一齿钩1021处于第四侧板2012的一个滑槽2021内,当所有第一齿钩1021中最远离第一连接板1013的第一齿钩1021,处于最远离第一连接板1013的滑槽2021内时,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装配而成的屋面支座10的高度最小,装配高度指第二连接板2013远离第一连接板1013的一面到第一侧板1011远离第二连接板2013的一端的垂直距离,即图3中示出的d2。调节高度指屋面支座10可调节的最小高度差,即图3中d1所指示的距离。
优选的,d1可以为3.6mm,d2可以为59.6mm。
参照图4,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10的最大装配高度图,如图4所示,当所有第一齿钩1021中最远离第一连接板1013的第一齿钩1021,处于最靠近第一连接板1013的滑槽2021内时,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装配而成的屋面支座10的高度最大,此时屋面支座10达到最大装配高度,如图4中d3所示的距离。
优选的,d3可以为88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侧板的表面和第二侧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钩,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侧板的表面和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完成装配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齿钩处于不同的滑槽内可改变屋面支座整体的高度,从而适配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屋面支座可以在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的情况下,可通过第一齿钩和不同的滑槽进行组合从而改变屋面支座的高度,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安装需求,有效避免了为适应不同厚度保温层而重新设计和制造屋面支座造成的成本高昂和工期过长的问题。同时在屋面局部不平整时,通过调整个别屋面支座的高度使屋面恢复平整状态,解决了屋面的找平问题。
可选的,参照图2,第一侧板1011面向第二侧板1012的表面和第二侧板1012面向第一侧板1011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1021,第三侧板2011背离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和第四侧板2012背离第三侧板2011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2021。
示例的,第一齿钩10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1011面向第二侧板1012的表面,以及第二侧板1012面向第一侧板1011的表面,相应的,滑槽2021可以设置在第三侧板2011背离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以及第四侧板2012背离第三侧板2011的表面,确保了在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完成后,第二底座201被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限制在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之间的空间内,确保了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在横向方向上不会产生相对移动。
可选的,参照图2,第一侧板1011背离第二侧板1012的表面和第二侧板1012背离第一侧板1011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1021,第三侧板2011面向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和第四侧板2012面向第三侧板2011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2021。
示例的,第一齿钩1021可以设置在第一侧板1011背离第二侧板1012的表面,以及第二侧板1012背离第一侧板1011的表面,相应的,滑槽2021可以设置在第三侧板2011面向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以及第四侧板2012面向第三侧板2011的表面,确保了在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装配过程中以及装配完成后,第一底座101被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限制在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之间的空间内,确保了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在横向方向上不会产生相对移动。
可选的,参照图2,第三侧板2011的表面和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钩2022,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钩2022之间形成一个滑槽2021。
示例的,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可以包括均匀横向设置的第二齿钩2022,各个第二齿钩2022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钩2022之间形成一个凹陷结构,一个凹陷结构构成了一个滑槽2021,第二齿沟的长度可以与第一齿钩1021的长度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齿钩1021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与第三侧板2011或第四侧板2012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在生产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时一同被制造,第二齿钩2022的材料可以与对应的第三侧板2011或第四侧板2012的材料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二齿钩2022的材料可以选用相较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更为坚硬的材料和/或表面摩擦力更小的材料,以增加耐用度和/或减小第一齿钩1021与滑槽2021间的摩擦力,第二齿钩2022与第三侧板2011或第四侧板2012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的,第三侧板2011的表面和第四侧板2012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一个沟槽构成一个滑槽2021。
示例的,滑槽2021可以是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表面的沟槽,在制造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时,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在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册版表面形成横向均匀分布的沟槽,也可以在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表面打磨或切削出沟槽,沟槽的长度与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的宽度相同,也就是说,沟槽横向贯通所处的第三侧板2011和第四侧板2012,沟槽两端没有阻挡,沟槽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齿钩1021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可选的,参照图2,第二连接板2013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031,第一连接板1013在垂直于第二连接板2013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不与通孔2031重叠。
示例的,第二连接板2013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031,通孔2031可作为螺丝孔,使第二底座201可以通过螺丝与其他物体相连接。在第二连接板2013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031的情况下,第一连接板1013在垂直于第二连接板2013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不与通孔2031重叠,使通孔2031在面向第一连接板1013的方向上不会被第一连接板1013遮挡,便于技术人员通过通孔2031安装螺丝,通孔203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参照图1,可使自攻钉70穿过通孔2031,将完成装配的屋面支座10固定在檩条90和保温层80之上。
可选的,参照图2,第二底座201还包括第一支撑板2014和第二支撑板2015;第一支撑板20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2013和第三侧板2011相连,第二支撑板20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2013和第四侧板2012相连。
示例的,第一支撑板2014和第二支撑板2015可以是平板结构、框型结构和弧面结构等,第一支撑板2014和第二支撑板2015的材料可以是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第一支撑板2014和第二支撑板2015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与第二连接板2013相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技术与第三侧板2011、第四侧板2012和第二支撑板2015一同被制造,第一支撑板2014和第二支撑板2015的材料、连接方式等,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支撑板2014、第三侧板2011和第二连接板2013连接而形成的结构的横截面可以是三角形结构,以使第一支撑板2014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第二支撑板2015、第四侧板2012和第二连接板2013连接而成的结构的横截面可以是类三角形结构,以使第二支撑板2015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可选的,参照图2,屋面支座10还包括销钉3011,第一侧板1011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销孔1031,第三侧板2011还包括第二销孔2032;销钉3011穿设于第二销孔2032和一个第一销孔1031内,将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201销接;第一销孔103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销孔1031的孔心相距第一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为3.6mm,相邻的第一销孔1031之间相互连通,销钉3011还包括销卡3012和卡孔3013,卡孔3013横向贯穿销钉3011的销体,销卡3012穿设于卡孔3013中,销卡3012的长度大于第一销孔1031和第二销孔2032的直径。
示例的,第一底座101从图2中示出的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朝向第二底座201移动,使位于第一侧板1011地第一齿钩1021与位于第三侧板2011上的滑槽2021相互咬合,第二侧板1012上的第一齿钩1021与第四侧板2012上的滑槽2021相互咬合,在一个第一销孔1031与第二销孔2032对齐的情况下,使销钉3011穿过上述第一销孔1031和第二销孔2032,并在销钉3011穿过上述第一销孔1031和第二销孔2032之后使销卡3012穿过卡孔3013,即可完成屋面支座10的装配。
参照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屋面支座10完成装配的状态图。在屋面支座10完成装配后,第一底座101的第一齿钩1021与第二底座201的滑槽2021相互咬合,防止第一底座101相对第二底座201在垂直于第二连接板2013的方向发生位移,同时,穿过一个第一销孔1031和第二销孔2032的销钉3011可以防止第一齿钩1021在滑槽2021内滑动,穿过卡孔3013的销卡3012可以防止销钉3011脱出第一销孔1031和/或第二销孔2032。显然,在装配过程中,通过使第一齿钩1021滑入不同位置的滑槽2021内,可以装配获得不同高度的屋面支座10。
进一步的,参照图2,第一齿钩1021滑入不同位置的滑槽2021可获得不同装配高度的屋面支座10,而对于不同装配高度的屋面支座10,第二销孔2032对应有不同的第一销孔1031,也就是说,第一销孔1031的数量与屋面支座10的装配高度的数量相对应,例如,第一齿钩1021可滑入滑槽2021的三个不同位置,则屋面支座10具有三个不同的装配高度,对应的,第一销孔1031的数量为三个,每一个第一销孔1031对应有一个装配高度,在一个装配高度下,对应的第一销孔1031可与第二销孔2032对齐。
优选的,屋面支座10的最低装配高度可以为59.6mm,装配高度的调节幅度可以为3.6mm,即相邻的装配高度之间相差3.6mm,最大装配高度可以为88mm,对应的,相邻的第一销孔1031的孔心的距离为3.6mm。
示例的,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销孔1031和第二销孔2032的大小,有可能出现相邻第一销孔1031的孔心的距离小于第一销孔1031直径的情况,因此各个第一销孔1031可以为独立的孔洞,也可以是相互连接的孔洞。
可选的,参照图2,第一侧板1011背离第二连接板20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承载板1041,第一承载板1041与第一侧板1011垂直,第二侧板1012背离第二连接板20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承载板1042,第二承载板1042与第二侧板1012垂直。
示例的,第一承载板1041与第一侧板1011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互相固定连接,也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生产制造。第二承载板1042与第二侧板1012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互相固定连接,也可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生产制造。本申请实施例在此对第一承载板1041与第二承载板1042与对应侧板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第一承载板1041与第二承载板1042的材料可以是与对应侧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参照图5,第一侧板1011和第二侧板1012均设置有穿杠孔1032,穿杠孔1032为多边形结构,第一底座101还包括横杠50和卡勾60,横杠50穿设于穿杠孔1032内,卡勾60与横杠50连接。
示例的,在第一侧板1011和第一连接板1013的连接处和第一承载板1041之间的区域上,第一侧板1011还设置有第一穿杠孔1032,在第二侧板1012和第一连接板1013的连接处和第二承载板1042之间的区域上,第二侧板1012设置有第二穿杠孔1032。第一、第二穿杠孔1032之间还设置有卡勾60,卡勾60一端为孔洞结构,第一、第二穿杠孔1032的形状相同,且第一、第二穿杠孔1032的形状与横杠50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横杠50穿设于第一、第二穿杠孔1032以及卡勾60一端的孔洞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屋面组件,参照图1,包括:光伏组件20、底板40、保温层80和如前所述的屋面支座10,光伏组件20设置在底板40上,相邻底板40之间设置有屋面支座10,屋面支座10与檩条90固定连接,保温层80位于底板40与檩条90之间。
光伏组件20通过粘胶层30与底板40相连接,底板40与卡勾60固定连接,卡勾60通过横杠50与屋面支座10连接,自攻钉70依次穿过屋面支座10的第二连接板2013上的通孔2031、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013与檩条90之间保温层80和檩条90,将屋面支座10固定在保温层80之上,底板40可以为压型钢板或其他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屋面组件,参照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屋面组件的示意图。光伏组件20通过粘胶层30与底板40相连接,底板40与卡勾60固定连接,卡勾60通过横杠50与屋面支座10连接,自攻钉70依次穿过屋面支座10的第二连接板2013上的通孔2031和檩条90,将屋面支座10固定在檩条90之上,底板40可以为压型钢板或其他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屋面支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第一侧板的表面和第二侧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齿钩,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侧板的表面和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完成装配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齿钩处于不同的滑槽内可改变屋面支座整体的高度,从而适配不同的保温层厚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屋面支座可以在进行重新设计和制造的情况下,可通过第一齿钩和不同的滑槽进行组合从而改变屋面支座的高度,进而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安装需求,有效避免了为适应不同厚度保温层而重新设计和制造屋面支座造成的成本高昂和工期过长的问题。同时在屋面局部不平整时,通过调整个别屋面支座的高度使屋面恢复平整状态,解决了屋面的找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
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滑槽,所述滑槽的结构与所述第一齿钩的结构匹配;
在所述第一齿钩处于所述滑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完成装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面向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面向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背离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背离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
或,
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齿钩,所述第三侧板面向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面向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的滑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齿钩,相邻的两个第二齿钩之间形成一个所述滑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的表面和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沟槽,一个所述沟槽构成一个所述滑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表面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不与所述通孔重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设置有穿杠孔,所述穿杠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底座还包括横杠和卡勾,所述横杠穿设于所述穿杠孔内,所述卡勾与所述横杠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支座还包括销钉,所述第一侧板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销孔,所述第三侧板还包括第二销孔;
所述销钉穿设于所述第二销孔和一个所述第一销孔内,将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销接;
所述第一销孔中相邻的两个第一销孔的孔心相距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3.6mm,相邻的所述第一销孔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销钉还包括销卡和卡孔,所述卡孔横向贯穿所述销钉的销体,所述销卡穿设于所述卡孔中,所述销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
10.一种屋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底板、保温层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屋面支座,光伏组件设置在底板上,相邻底板之间设置有屋面支座,屋面支座与檩条固定连接,保温层位于底板与檩条之间。
CN202120443957.9U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Active CN215407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3957.9U CN215407010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3957.9U CN215407010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07010U true CN215407010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67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3957.9U Active CN215407010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070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876A (zh) * 2022-08-24 2022-11-01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木结构平屋顶装配式柱承光伏板支架安装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2876A (zh) * 2022-08-24 2022-11-01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木结构平屋顶装配式柱承光伏板支架安装施工方法
CN115262876B (zh) * 2022-08-24 2023-12-12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木结构平屋顶装配式柱承光伏板支架安装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78382A1 (ja) 構造物設置架台、構造物設置用支持具、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US7836639B2 (en) Structure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14016882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構造
WO2010107419A1 (en) Support system for solar panels
US20090293383A1 (en) Solar Panel Roof Mounting System Having Integrated Standoff
CN215407010U (zh) 一种屋面支座及屋面组件
KR101120478B1 (ko) 조립식 지붕의 태양광모듈 지지구
CN213418263U (zh) 光伏建筑构件
JP4311341B2 (ja) 機能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KR20180094362A (ko) 지붕 무타공 태양광 패널의 지지 구조체
KR200267578Y1 (ko) 건물 외벽용 복층유리의 고정부재와 설치구조
KR101784930B1 (ko) 지붕판넬용 지지부재
WO2017154306A1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13125904U (zh) 光伏瓦和光伏屋顶
CN114826103A (zh) 一种光伏电站基座
JP5430544B2 (ja) 補助垂木固定金具及び設備固定装置
JP3588214B2 (ja) 屋根設置物の固定具
JP2017025574A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の固定部材およ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CH711544A1 (en) Solar module-carrying device.
JP602931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4567234B (zh) 一种bipv系统
CN213937800U (zh) 光伏屋顶
CN216356554U (zh) 一种装配式bipv导水系统纵向连接件
JP2014173360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支持構造
KR101974782B1 (ko) 높이 조절 가능한 열교차단 패널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7

Address after: 710018 No. 8369,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369 Shangyuan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