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7800U - 光伏屋顶 - Google Patents

光伏屋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7800U
CN213937800U CN202022241576.0U CN202022241576U CN213937800U CN 213937800 U CN213937800 U CN 213937800U CN 202022241576 U CN202022241576 U CN 202022241576U CN 213937800 U CN213937800 U CN 213937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piece
supporting
serg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415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夏杰
贺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ongi Green Energy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415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7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7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7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屋顶,包括多个光伏组件;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瓦基板及多个扣板;各所述扣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瓦基板分别通过锁边结构连接;至少对应于部分所述扣板位置处设置有光伏组件支撑单元,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分别与扣板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光伏组件承载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上。本方案可以大幅提高抗外部载荷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抗外部载荷的变形能力,提高稳定性,避免了在光伏组件在运行时,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夹具及与夹具连接的锁边结构)因受到外部载荷时容易产生歪斜变形,导致光伏组件的各连接点不在同一平面,以使光伏组件损坏的问题发生。

Description

光伏屋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屋顶。
背景技术
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与新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安装并与建筑形成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既发挥建筑材料的功能(如遮风、挡雨、隔热等),又发挥发电的功能,使建筑物成为绿色建筑。
BIPV具有多种不同的安装形式,比如光伏屋顶、光伏幕墙和光伏天棚等。现阶段光伏屋顶多为构件式BIPV,该方案主要是通过单个的夹具夹在瓦基板的锁边结构上,通过单个夹具上连接的连接件来连接光伏组件,采用此种方式,由于是采用的单个夹具,在受到外部载荷时容易产生歪斜变形,稳定性差,从而导致光伏组件的各连接点不在同一平面,进而导致光伏组件在运行时易损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光伏屋顶,提高受到外部载荷时的抗歪斜变形能力,提高稳定性,避免光伏组件在运行时因外在载荷导致其连接点不在同一平面而造成的损坏。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屋顶,包括:
多个光伏组件;
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瓦基板及多个扣板;
各所述扣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瓦基板分别通过锁边结构连接;
至少对应于部分所述扣板位置处设置有光伏组件支撑单元,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分别与扣板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固定连接;
每一所述光伏组件承载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上。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两个固定连接组件,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扣板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两个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均连接;所述光伏组件承载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弹性调节件,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均夹装所述弹性调节件,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对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锁边结构固定夹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作为可实现方式,至少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一设置有开口朝向另一的第一凹槽,所述锁边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的侧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第二凹槽。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一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为沿垂直于所述锁边结构长度方向的长条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弹性调节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且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栓外侧。
作为可实现方式,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边框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为沿垂直于所述锁边结构长度方向的长条孔;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以连接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一支撑件。
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活动支持组件,所述活动支持组件支持于所述锁边结构位置。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活动支持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连接座,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连接座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锁边结构的长度方向,且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锁边结构锁合。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座滑动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连接片二者之一设置有沿所述锁边结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孔,另一具有与所述滑动孔滑动配合的折弯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滑动孔止脱配合。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光伏组件支撑单元与扣板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均固定连接,两锁边结构与光伏组件支撑单元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稳固机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个锁边连接一个夹具的安装结构,本方案可以大幅提高抗外部载荷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抗外部载荷的变形能力,提高稳定性,避免了在光伏组件在运行时,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夹具及与夹具连接的锁边结构)因受到外部载荷时容易产生歪斜变形,导致光伏组件的各连接点不在同一平面,以使光伏组件损坏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屋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仅示出一个光伏组件的主视图;
图3为一个扣板与两个瓦基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光伏组件支撑单元部位的主视图;
图5为光伏组件支撑单元部位的立体图;
图6为固定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第一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8为光伏组件的立体图;
图9为活动支持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屋顶,包括:
多个光伏组件3;光伏组件3例如但不限于为单玻组件或双玻组件。
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瓦基板1及多个扣板2,例如但不限于沿着一方向,如屋脊的方向,按照瓦基板1→扣板2→瓦基板1→扣板2……瓦基板1的顺序,依次并排设置,直至覆盖整个屋顶;
各所述扣板2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瓦基板1分别通过锁边结构6连接;
瓦基板1及扣板2可以但不限于采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滚压等工艺形成。该金属板材优选表面具有防腐层的板材,以提高板材的耐腐蚀性能,板材例如但不限于为钢板。防腐层例如但不限于为油漆层、镀锌层等。
瓦基板1可以包括第一底板和分别连接在第一底板相背的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每一个第一侧板远离第一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锁边,优选地,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连接的位置可以为钝角α,这样可以抵消因热胀冷缩造成的横向变形,本文所指的横向是两锁边之间的方向,纵向为锁边的长度延伸方向,横向与纵向相互垂直。
扣板2可以包括第二底板和分别连接在第二底板相背的两侧的两个第二侧板,每一个第二侧板远离第二底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锁边。
为了提高瓦基板1和/或扣板2的刚度、强度,可以对应地在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设置多个加强筋,各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第一底板和/或第二底板的长度方向(也即纵向)相交。加强筋可以通过滚压或冲压的工艺形成。加强筋可以是长条形、十字形等形状。
在扣板2两侧分别设置有瓦基板1的情况下,扣板2一侧的第二锁边与其中一个瓦基板1的第一锁边锁合,形成锁边结构6,扣板2另一侧的第二锁边与另外一个瓦基板1的第一锁边锁合,也形成锁边结构6。例如通过锁边机将对应的第一锁边和第二锁边紧压在一起,形成边结构。锁边结构6一方面达到连接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防止雨水从屋顶进入屋内。
其中,瓦基板1和扣板2可以采用通长结构,也可以采用非通长结构。
瓦基板1和扣板2采用通长结构的时,其自光伏屋顶的屋脊至屋檐方向,只含有一个瓦基板1和扣板2,即瓦基板1和扣板2为通长结构,仅需沿屋脊方向交替并排铺装该瓦基板1和扣板2。
瓦基板1和扣板2采用非通长结构的时,在进行光伏屋顶拼装的过程中,需要沿屋脊方向及屋脊至屋檐两个方向进行拼装。
至少对应于部分所述扣板2位置处设置有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分别与扣板2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6固定连接;
可以根据所要承载(安装)的光伏组件3的大小,瓦基板1及扣板2的横向尺寸(也即宽度)确定在哪些扣板2位置安装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
每一所述光伏组件3承载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上,也即光伏组件3有多个连接位置,每个连接位置对应一个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其中,图1中示出的是每个光伏组件3有四个连接位置,通过四个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来固定连接一个光伏组件3。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与扣板2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6均固定连接,两锁边结构6与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稳固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单个锁边连接一个夹具的安装结构,本方案可以大幅提高抗外部载荷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抗外部载荷的变形能力,提高稳定性,避免了在光伏组件3在运行时,光伏组件3的连接结构(至少包括夹具及与夹具连接的锁边结构6)因受到外部载荷时容易产生歪斜变形,导致光伏组件3的各连接点不再同一平面,以使光伏组件3损坏的问题发生。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参见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包括第一支撑件10和两个固定连接组件,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扣板2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6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与两个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均连接;所述光伏组件3承载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上。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分为三个部分,一方面便于在安装过程中进行调节,另一方面,通过该三个部分的固定连接,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并且在于两个锁边结构6连接后,由两个锁边对一个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进行支撑,提高了抗外部载荷的变形能力。
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弹性调节件9,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0之间均夹装所述弹性调节件9,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0通过第一螺栓15连接。在安装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一螺栓15的紧固量,在弹性调节件9的作用,可以调整第一支撑件10与固定连接组件之间的间隙,通过对该间隙的调整,来控制与光伏组件3的各连接点对应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防止光伏组件3破裂。
弹性调节件9例如但不限于为螺旋弹簧、橡胶弹簧、蝶形弹簧等。
例如在安装过程中,对于安装同一个光伏组件3的四个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来说,若其中三个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的第一支撑件10位于同一平面,而另外一个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的第一支撑件10与其它三个光伏组件支撑单元5的第一支撑件10不位于同一平面,且右侧较高,那么可以旋紧右侧的第一螺栓15,和/或可以旋松左侧的第一螺栓15,以调整第一支撑件10与两个固定连接组件之间的间隙,最终使四个第一支撑件10位于同一平面,以对光伏组件3进行较好的支撑,防止因四个连接位置不在同一平面,导致光伏组件3破裂或隐裂。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对合的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7,所述锁边结构6固定夹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8与所述第二连接件7之间,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7通过第三螺栓16固定连接。通过对合的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7来夹住锁边结构6,连接可靠,便于安装。
作为可实现方式,至少所述第一连接件8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二者之一设置有开口朝向另一的第一凹槽18,所述锁边结构6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8内。在该示例中,第一凹槽18设置在第二连接件7上。由于锁边结构6是第一锁边与对应的第二锁边经翻折锁合在一起,锁边结构6处的厚度较其余位置要大,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8来容纳锁边结构6后,可以提高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7与锁边结构6的接触面积,且形成了锁边结构6卡在了第一凹槽18内的结构,提高了固定连接组件与锁边结构6连接的可靠性,至少可以防止其二者意外分离。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8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相对的侧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21和第二凹槽20,通过相互配合的凸起21和第二凹槽20,起到对第一连接件8和第二连接件7二者相互定位的作用,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件8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二者之一设置有第二支撑件19,例如,第一连接件8的顶部一体连接第二支撑件19,第二支撑件19与第一连接件8可以是通过铸造、挤压或钣金等工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9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为沿垂直于所述锁边结构6长度方向的长条孔13,该示例中长条孔13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0上所述第一螺栓15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9,所述弹性调节件9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0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9之间,且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栓15外侧。通过设置上述长条孔,可以在横向上对第一支撑件10进行位置调整。
作为可实现方式,如图5、图7、图8所示,各所述光伏组件3包括边框12,所述第一支撑件10与所述边框12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28,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8为沿垂直于所述锁边结构6长度方向的长条孔,该示例中边框12上设置的第二连接通孔28为长条孔,第一支撑件10上设置的第二连接通孔28为圆孔;还包括第二螺栓11,所述第二螺栓11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28,以连接所述边框12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0。
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活动支持组件14,所述活动支持组件14支持于所述锁边结构6位置。活动支持组件14用于通过自攻螺丝17与檩条4固定,以使光伏屋顶连接在檩条4上。
作为可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活动支持组件14包括连接片22和连接座,所述连接片22与所述连接座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锁边结构6的长度方向,且所述第一连接片22与所述锁边结构6锁合。在扣板2及瓦基板1发生长度方向的热胀冷缩的情况时,通过连接片22与连接座之间的滑动,可以消除到其长度方向的热胀冷缩。
在安装时,连接片22可以与上述的第一锁边、第二锁边一同进行锁合,形成锁边结构6。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座滑动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3和第二连接板24,所述第一连接板23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连接孔26,所述第二连接板24与所述连接片22二者之一设置有沿所述锁边结构6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孔25,另一具有与所述滑动孔25滑动配合的折弯部27,且所述折弯部27与所述滑动孔25止脱配合。
穿过各固定连接孔26的自攻螺丝17将座滑动固定在檩条4上。
在该示例中,滑动孔25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4上,折弯部27设置在连接片22上,弯折部可以是通过钣金的方式折弯形成,例如但不限于弯折部可以为梯形结构,这样弯折部可以卡在滑动孔25内不会自动的脱出。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光伏组件;
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瓦基板及多个扣板;
各所述扣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瓦基板分别通过锁边结构连接;
至少对应于部分所述扣板位置处设置有光伏组件支撑单元,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分别与扣板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固定连接;
每一所述光伏组件承载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组件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件和两个固定连接组件,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扣板两侧的所述锁边结构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两个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均连接;所述光伏组件承载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弹性调节件,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均夹装所述弹性调节件,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对合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锁边结构固定夹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一设置有开口朝向另一的第一凹槽,所述锁边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的侧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和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二者之一设置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均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为沿垂直于所述锁边结构长度方向的长条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弹性调节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且穿设在所述第一螺栓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边框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为沿垂直于所述锁边结构长度方向的长条孔;还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以连接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一支撑件。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支持组件,所述活动支持组件支持于所述锁边结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支持组件包括连接片和连接座,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连接座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锁边结构的长度方向,且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锁边结构锁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滑动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连接片二者之一设置有沿所述锁边结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孔,另一具有与所述滑动孔滑动配合的折弯部,且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滑动孔止脱配合。
CN202022241576.0U 2020-10-10 2020-10-10 光伏屋顶 Active CN213937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1576.0U CN213937800U (zh) 2020-10-10 2020-10-10 光伏屋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41576.0U CN213937800U (zh) 2020-10-10 2020-10-10 光伏屋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7800U true CN213937800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6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41576.0U Active CN213937800U (zh) 2020-10-10 2020-10-10 光伏屋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7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4607B2 (en) Solar panel racking system and devices for the same
US774817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installing a low profile mounting system
US20180048259A1 (en) Slide fit mounting clip for install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WO2011078382A1 (ja) 構造物設置架台、構造物設置用支持具、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KR101903727B1 (ko) 지붕일체형 패널시스템
WO2010071085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設置架台、その施工方法、及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WO2006109517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構造
CN111173204A (zh) 一种随板安装的屋面支座
CN217949547U (zh) 光伏屋面系统和光伏建筑
US11549724B2 (en) Solar panel mount
JP2003074154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固定装置
US20200224424A1 (en) Snow fence for a structure having varying roof types
JP2007239446A (ja) 横葺き段付金属屋根部材
CN213937800U (zh) 光伏屋顶
JP5430544B2 (ja) 補助垂木固定金具及び設備固定装置
CN214205402U (zh) 光伏组件支撑装置及光伏屋顶
CN217680071U (zh) 一种站房屋面用的可调节固定件
JP4084611B2 (ja) 建築物の外装構造
US12009778B2 (en) Solar panel racking system and devices for the same
CN217984915U (zh) 光伏组件支撑结构及屋顶光伏组件
JP2006037715A (ja) 取付構造及び外装構造
CN220954236U (zh) 一种彩钢瓦波峰夹具及bipv系统
CN217159595U (zh) 一种光伏组件结构
CN213062651U (zh) 一种用于二类防水屋面的装配结构
CN220225986U (zh) 光伏屋顶的一体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1

Address after: 710018 No. 8369,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logical Industrial Park,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ONGI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369 Shangyuan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Longji Green Ener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