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1191U - 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1191U
CN216041191U CN202120952058.1U CN202120952058U CN216041191U CN 216041191 U CN216041191 U CN 216041191U CN 202120952058 U CN202120952058 U CN 202120952058U CN 216041191 U CN216041191 U CN 216041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piles
pile
supporting structure
jet gro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20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魏来
刘德兵
吴红兵
段峰
薛晓红
姜子麒
孙静
刘爽
郝龙飞
许烨旸
王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x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20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1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1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1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于基坑外侧并环绕基坑设置的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括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的两止水帷幕,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设于所述止水结构内侧,所述围护结构包括两桩墙和横向支撑结构,所述桩墙沿基坑的周向环绕设置,两所述桩墙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支撑结构设于两所述桩墙之间,且分别与两所述桩墙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防水性能好的基坑支护结构。

Description

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安全,在基坑外侧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对于填海造陆地区的建筑施工,由于工程地临近海域,基坑地下水连通海域,基坑排水后由于基坑内外压差影响,难以彻底隔绝基坑地下水回流,容易发生海水倒灌导致基坑水位上升,影响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旨在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的基坑支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设于基坑外侧并环绕基坑设置的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括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的两止水帷幕。
可选地,所述止水帷幕包括沿基坑的周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旋喷桩,所述旋喷桩竖直设置并延伸至基坑坑底所在平面,相邻的两所述旋喷桩相互咬合。
可选地,若干所述旋喷桩包括多个素混凝土桩和多个钢筋混凝土桩,多个所述素混凝土桩和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桩交错设置。
可选地,若干所述旋喷桩均为圆柱桩,定义所述旋喷桩的桩径为D,相邻的两所述旋喷桩之间的咬合距离为L,且满足0.3D≤L≤0.5D。
可选地,所述旋喷桩的桩径满足500mm≤D≤700mm。
可选地,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设于所述止水结构和基坑之间,所述围护结构包括:
两桩墙,所述桩墙沿基坑的周向环绕设置,两所述桩墙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和
横向支撑结构,所述横向支撑结构设于两所述桩墙之间,且分别与两所述桩墙连接。
可选地,所述桩墙包括若干支护桩,若干所述支护桩沿基坑的周向依次排布,且相邻的两所述支护桩之间相互咬合。
可选地,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横梁,若干所述横梁沿基坑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横梁沿两所述桩墙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每一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桩墙的支护桩连接。
可选地,每一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桩墙中相邻的两所述支护桩的咬合位置。
可选地,所述围护结构包括还多个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横向支撑结构沿所述桩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基坑外侧形成两层间隔设置的止水帷幕,一方面,两层止水帷幕起到双重隔水的效果,得以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防渗透能力和止水能力,防止海水倒灌导致基坑内水位上升;同时,两止水帷幕起到挡土作用,得以避免两层止水帷幕之间的土层水土流失导致土体滑移,从而避免基坑周侧地层变形、基坑失稳,进一步保证基坑结构稳定。也即,本申请的基坑支护结构,即能提高基坑的防水能力,阻止海水倒灌;同时又能加固基坑周侧土层,保证基坑和基坑周侧土层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坑支护结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基坑支护结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素混凝土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基坑支护结构 21 桩墙
10 止水结构 211 支护桩
11 止水帷幕 22 横梁
111 素混凝土桩 200 基坑
112 钢筋混凝土桩 300 地面
20 围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100。
请参照图1,所述基坑支护结构100包括设于基坑200外侧并环绕基坑200设置的止水结构10,所述止水结构10包括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的两止水帷幕11。
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基坑支护结构100,主要用于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200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200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加固与保护。本申请的基坑支护结构100,可应用于临海、临河等地下水丰富的场地,并且对于填海造陆区等以回填淤泥质土为主的软土地区以及含有淤泥质土的深基坑200工程能够起到很好的挡土作用。具体地,在基坑200施工前,先对应基坑200区域建立基坑支护结构100,以稳定地质,隔断地下水通路。本申请的基坑支护结构100中包括两层止水帷幕11组成的防水结构,单层的止水帷幕11为环绕基坑200区域布置的连续止水体,可用于阻止或减少基坑200侧壁及基坑200底地下水流入基坑200,止水帷幕11可以是但不限于高压旋喷桩、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11、螺旋钻机素砼或压浆止水帷幕11等,本申请设置两层止水帷幕11,可以起到双重防渗透作用,以使基坑200具有很好的防水功能,有效地阻止海水或河水倒灌;同时,本申请的两层止水帷幕11之间间隔设置于基坑200外侧隔离出稳定的地质层,防止基坑200开挖并向外排水时,基坑200周侧地层的水土向基坑200内流失产生土体滑移导致基坑200失稳,可以理解的,此时,靠近基坑200一侧的止水帷幕11同时起到挡土作用,保证基坑200和基坑200周侧地层的结构稳定性。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基坑200外侧形成两层间隔设置的止水帷幕11,一方面,两层止水帷幕11起到双重隔水的效果,得以提高基坑支护结构100的防渗透能力和止水能力,防止海水倒灌导致基坑200内水位上升;同时,靠近基坑200的一层止水帷幕11,起到挡土作用,得以避免两层止水帷幕11之间的地层水土流失导致土体滑移,从而避免基坑200周侧地层变形、基坑200失稳,进一步提高基坑200安全。也即,本申请的基坑支护结构100,即能提高基坑200的防水能力,阻止海水倒灌;同时又能避免基坑200周侧地层稳定,起到挡土作用,保证基坑200和基坑200周侧地层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坑支护结构100还包括在基坑200区域内侧设置的降水井,降水井的开挖深度直至预定的基坑200深度,基坑200开挖过程中,基坑200区域的地下水优先集中于降水井内,此时可借助水泵等设施将地下水从降水井内抽出,避免基坑200开挖过程中整个基坑200内部泥泞。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坑200开挖结束后,基坑200底部设有层叠设置的防水层和垫层,垫层设于防水层上方并与防水层间隔设置,同时垫层和防水层之间设有排水沟,既能避免基坑200下方的地下水涌入基坑200内部,又得以将基坑200内的诸如雨水或未能从降水井排出的水从排水沟排出基坑200外,进一步确保基坑200内部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保证基坑200内地质稳定。
请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止水帷幕11的高度为H,基坑200的深度为h,且满足H-h≥2m。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以地面300为基准面,止水帷幕11竖直埋设于土层中,基坑200也是基于地面300向下开挖,止水帷幕11以基坑200坑底向下延伸,且满足止水帷幕11的设置高度超出基坑200深度2m或2m以上,得以有效地隔断地下水通道,以阻挡海水倒灌。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帷幕11包括沿基坑200的周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旋喷桩,相邻的两所述旋喷桩相互咬合。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坑支护结构100包括双层止水帷幕11,以阻止基坑200外地下水倒灌至基坑200。本实施例中,止水帷幕11包括若干旋喷桩,若干旋喷桩沿基坑200区域的周向依次排布,且相邻的两个旋喷桩之间相互咬合,以此可以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帷幕,得以加强相邻的旋喷桩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止水帷幕11的连接密度,有效地防止水土渗透,更好地起到止水和加固作用。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相邻的相互咬合的两旋喷桩中,定义其中一所述旋喷桩为素桩,另一旋喷桩为荤桩,素桩采用凝固较慢的混凝土浇筑形成,在素桩初凝之前,相邻的两素桩之间钻旋喷孔,旋喷孔破坏素桩的边缘结构,在旋喷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荤桩,即可实现素桩和荤桩的相互咬合。
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旋喷桩包括多个素混凝土桩111和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2,多个所述素混凝土桩111和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桩112交错设置。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止水帷幕11包括若干依次咬合连接的若干旋喷桩。本实施例中,若干旋喷桩包括多个素混凝土桩111和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2,且多个素混凝土桩111和多个钢筋混凝土桩112交错设置,相邻的素混凝土桩111和钢筋混凝土桩112之间相互咬合,其中,钢筋混凝土桩112为钢筋笼与混凝土的浇筑组合结构,在实现止水帷幕11的可操作性的同时得以加强止水帷幕11的结构稳定性。
施工时,采用双管法浇筑工艺,在地面300间隔开设素孔,素孔孔径不小于130mm;继而向素孔内喷注混凝土浆液,达到预设的喷浆量之后后向孔内喷射压缩空气,达到预设的压力后重复此步骤直至灌满素孔,待素孔内的混凝土浆液初凝前进行相邻的钢筋混凝土桩112的施工,在混凝土桩的相邻位置开设荤孔,此时,部分素孔内边缘处的混凝土被同步破坏,向荤孔内放置预制的钢筋笼后向荤孔内喷注混凝土浆液,达到预设的喷浆量之后后向孔内喷射压缩空气,达到预设的压力后重复此步骤直至灌满荤孔,完全凝固后即完成止水帷幕11的施工。此种施工方式,得以使混凝土浆液与被搅动的土砂混合,凝固成型后便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改良地层,提高旋喷桩的结构强度。
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所述旋喷桩均为圆柱桩,定义所述旋喷桩的桩径为D,相邻的两所述旋喷桩之间的咬合距离为L,且满足0.3D≤L≤0.5D。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止水帷幕11包括若干依次咬合连接的旋喷桩。本实施例中,各个旋喷桩为尺寸相同的圆柱桩,定义旋喷桩的桩径为D,相邻的两旋喷桩之间的咬合距离为L,咬合距离L所指两相邻的旋喷桩之间,两侧壁相交位置的距离,本实施例中,咬合距离L与旋喷桩的桩径之间满足0.3D≤L≤0.5D,以使相邻的旋喷桩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且在咬合位置处的止水帷幕11的具有一定的止水厚度,较好地保证相邻的旋喷桩之间咬合位置的防水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喷桩的桩径满足500mm≤D≤700mm。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止水帷幕11包括若干依次咬合连接的旋喷桩,各个旋喷桩为尺寸相同的圆柱桩。本实施例中,旋喷桩的桩径满足500mm≤D≤700mm,旋喷桩的桩径可以是500mm、550mm、600mm、650mm以及700mm,以使止水帷幕11具有较好的止水厚度,保证止水帷幕11的防水性能。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坑支护结构100还包括围护结构20,所述围护结构20设于所述止水结构10内侧,所述围护结构20包括两桩墙21和横向支撑结构,所述桩墙21沿基坑200的周向环绕设置,两所述桩墙21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支撑结构设于两所述桩墙21之间,且分别与两所述桩墙21连接。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坑支护结构100包括环绕基坑200设置的止水结构10,以避免海水倒灌且对基坑200起加固作用。本实施例中,基坑支护结构100还包括围护结构20,围护结构20设于止水结构10内侧,并与基坑200间隔设置,围护结构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桩墙21和设于两桩墙21之间的横向支撑结构,用于加固基坑200边缘的地层,承受基坑200水平土压力或滑坡推力;每一所述桩墙21均沿基坑200的周向环绕设置,两侧桩墙21的设置,一方面阻断基坑200外侧外力对基坑200周侧土层的影响,防止基坑200边坡滑坡;另一方面,阻断基坑200开挖对基坑200周侧土层的影响,避免基坑200周侧土层变形;横向支撑结构的设置,得以传递两侧桩墙21所受外力,提高桩墙21的抗剪切性能,进而提高桩墙21的结构稳定性,加强基坑200和基坑200周侧的结构稳定性。其中,桩墙21可以是但不限于地下连续墙结构也可以是若干支护桩211形成的加固结构,横向支撑结构可以是但不限于冠梁或锚杆、锚索等结构。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桩墙21包括若干支护桩211,若干所述支护桩211沿基坑200的周向依次排布,且相邻的两所述支护桩211之间相互咬合。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坑支护结构100包括环绕基坑200设置的围护结构20,围护结构2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桩墙21。本实施例中,桩墙21包括若干支护桩211,若干所述支护桩211沿基坑200的周向依次排布,且相邻的两所述支护桩211之间相互咬合,以此可以形成一道连续的桩墙21结构,得以加强相邻的支护桩21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桩墙21的连接密度,更好地起到加固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护桩211为钢筋混凝土桩112,以提高桩墙21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喷桩均为圆柱桩,定义所述支护桩211的桩径为D1,相邻的两所述旋喷桩之间的咬合距离为L1,且满足0.3D1≤L1≤0.5D1,以使相邻的支护桩211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且在咬合位置处的桩墙21的具有一定的止水厚度,较好地保证相邻的支护桩211之间咬合位置的加固能力。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横梁22,若干所述横梁22沿基坑200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横梁22沿两所述桩墙21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每一所述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桩墙21的支护桩211连接。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坑支护结构100包括环绕基坑200设置的围护结构20,围护结构2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桩墙21,且桩墙21之前通过横向支撑结构连接。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横梁22,若干所述横梁22沿基坑200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横梁22沿两所述桩墙21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每一所述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桩墙21的支护桩211连接,多个横梁22的设置,得以分散桩墙21所受外力,避免应力集中,避免桩墙21损坏,加强基坑200和基坑200周侧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横梁22的端部连接于所述桩墙21中相邻的两所述支护桩211的咬合位置。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围护结构20中横向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横梁22,每一横梁22的两端分别与两桩墙21连接,得以传递两侧桩墙21所受外力,提高桩墙21的抗剪切性能。本实施例中,每一横梁22的端部连接于桩墙21中相邻的两支护桩211的咬合位置,从而提高两支护桩211的咬合位置的抗剪切力,避免咬合位置开裂,提高桩墙21的结构稳定性,对基坑200形成稳定支撑。
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围护结构20包括多个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横向支撑结构沿所述桩墙2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基坑支护结构100包括环绕基坑200设置的围护结构20,围护结构2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桩墙21,且桩墙21之前通过横向支撑结构连接。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结构设有多个,多个横向支撑结构沿桩墙2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均与两侧桩墙21连接,以加强两侧桩墙21的抗剪切性能,从而提高桩墙21的结构稳定性,加强基坑200和基坑200周侧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坑外侧并环绕基坑设置的止水结构,所述止水结构包括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的两止水帷幕;
所述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围护结构,所述围护结构设于所述止水结构内侧,所述围护结构包括两桩墙和横向支撑结构,所述桩墙沿基坑的周向环绕设置,两所述桩墙相互套合且间隔设置;所述横向支撑结构设于两所述桩墙之间,且分别与两所述桩墙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帷幕包括沿基坑的周向依次排布的若干旋喷桩,相邻的两所述旋喷桩相互咬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旋喷桩包括多个素混凝土桩和多个钢筋混凝土桩,多个所述素混凝土桩和多个所述钢筋混凝土桩沿基坑的周向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旋喷桩均为圆柱桩,定义所述旋喷桩的桩径为D,相邻的两所述旋喷桩之间的咬合距离为L,且满足0.3D≤L≤0.5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的桩径满足500mm≤D≤7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墙包括若干支护桩,若干所述支护桩沿基坑的周向依次排布,且相邻的两所述支护桩之间相互咬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横梁,若干所述横梁沿基坑的周向依次排布,所述横梁沿两所述桩墙的排布方向延伸设置,每一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桩墙的支护桩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横梁的端部与相邻两所述支护桩的咬合位置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还包括多个所述横向支撑结构,多个所述横向支撑结构沿所述桩墙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CN202120952058.1U 2021-05-06 2021-05-06 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16041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2058.1U CN216041191U (zh) 2021-05-06 2021-05-06 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2058.1U CN216041191U (zh) 2021-05-06 2021-05-06 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1191U true CN216041191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14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2058.1U Active CN216041191U (zh) 2021-05-06 2021-05-06 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1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7904B (zh) 一种防水板桩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CN104631476A (zh) 一种滨海超深厚软土地基浮置式钢板桩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CN203213124U (zh) 一种钢板桩与水泥搅拌桩联合支护
CN102864780A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方法
CN210315632U (zh) 一种深厚覆盖层地区大跨拱桥环形地下连续墙基础
CN113216124A (zh) 一种用于改扩建船闸工程的防渗围堰系统
CN216041191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107326896A (zh) 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桩及施工方法
CN113123350A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215211065U (zh) 支护结构
CN213897154U (zh) 一种软土基坑坑底固化结构
CN113123349A (zh) 支护结构
JP5407642B2 (ja) 複合型堤防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1305050B (zh) 一种隧道施工中对两侧既有桥墩的防护工艺
CN114908766A (zh) 相邻地连墙接缝处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JP2604210B2 (ja) 地下大規模空間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11498907U (zh)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CN210395386U (zh) 水底隧道强透水砂性土层抗渗透破坏结构
CN113957880A (zh) 一种钢混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CN208309626U (zh) 一种浮式管桩及其堤坝挡土结构
JPS5936058B2 (ja) 地下連続壁を利用した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14783957U (zh) 基坑及其隔水加固结构
CN219825274U (zh) 一种防止基坑地下水突涌的支护结构
CN204491627U (zh) 一种建筑基坑用四位一体圆截面咬合桩支护结构
JP2784314B2 (ja) オープンケーソンの沈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