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8907U -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 Google Patents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8907U
CN211498907U CN201921951932.9U CN201921951932U CN211498907U CN 211498907 U CN211498907 U CN 211498907U CN 201921951932 U CN201921951932 U CN 201921951932U CN 211498907 U CN211498907 U CN 211498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jet
jet grouting
grouting pile
foundation pi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519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519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8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8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8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本实用新型能够止水效果好,能够消除或者降低水下通道基坑发生渗漏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背景技术
在跨河、跨江等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施工工程中,由于基坑施工横跨江河等水域施工,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相对于土层基坑止水帷幕的施工环境更加困难,极易发生渗漏漏水等安全隐患。特别是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渗漏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沿南方地区地下水丰富、水位较高,临河基坑渗漏的情况更为多见。水下通道基坑因为穿越河流一般采用明挖的地下通道基坑施工来穿越河流底部,施工时采用围堰避水,然后开挖施工跨河水下通道基坑。现有的基坑止水帷幕包括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下的高压旋喷桩,以对水下通道基坑起到止水作用。在护岸完工后,由于受到地基沉降的原因,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与高压旋喷桩脱离形成渗漏通道,则江水、河水通过该渗漏通道渗漏到水下通道基坑。因此,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的防渗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以解决水下通道基坑渗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与第三高压旋喷桩之间通过黄沙回填密实层和素混凝土传力带衔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包括通过衔接板连接的下段桩和上段桩,所述衔接板位于外护岸以及所述下段桩和上段桩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深度小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深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密度大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密度,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为压密注浆。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的内侧,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三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的侧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与地平面等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基坑围护桩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内的第四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小于第三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与设置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端头处的外护岸等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分布在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三面围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由于在第一高压旋喷桩上水平连接有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二高压旋喷桩与第一高压旋喷桩的构成的桩基增大了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下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底板与其其下的桩基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与第一高压旋喷桩脱离而形成渗漏通道。当第一高压旋喷桩发生沉降时,与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保持与第一高压旋喷桩同步沉降,从而使第三高压旋喷桩下降到第一高压旋喷桩沉降的位移,通过第三高压旋喷桩的沉降填补了水下通道基坑底板第一高压旋喷桩之间的沉降缝隙,避免了在水下通道基坑底板处产生渗漏通道的安全隐患,从而防止水下通道基坑渗漏。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能够通过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对基坑围护桩的止水效果进行补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水帷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的另一侧面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0、水下通道,110、基坑,111、底板,120、钻孔灌注桩,130、高压旋喷桩,140、侧墙,150、外护岸,160、端头处,170、厢式护岸,171、临时封堵墙,180、地平面,200、止水帷幕,210、第一高压旋喷桩,220、第二高压旋喷桩,230、第三高压旋喷桩,231、下段桩,232、上段桩,233、衔接板,240、黄沙回填密实层,250、素混凝土传力带,300、水岸线,400、地下室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止水帷幕200,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底板111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和第二高压旋喷桩220,位于水下通道基坑110底板111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230;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210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其中基坑围护桩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110内的第四高压旋喷桩130和钻孔灌注桩120。其中端头处160是指水岸线300以外的水下通道基坑110对应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高压旋喷桩210、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和第四高压旋喷桩130包括但不限于采用
Figure BDA0002265131820000041
的双排高压旋喷桩,以提高高压旋喷桩的强度,则能够提高其作为止水桩的稳定性。第二高压旋喷桩220包括但不限于采用
Figure BDA0002265131820000042
双排高压旋喷桩,水泥掺量为25%,以对基坑进行加固。其中位于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与第四高压旋喷桩130之间的钻孔灌注桩120包括但不限于
Figure BDA0002265131820000043
位于底板111处的钻孔灌注桩可以采用
Figure BDA0002265131820000044
请参考图3至图5,为了实现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与第一高压旋喷桩210的垂直衔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止水帷幕200,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210与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之间通过黄沙回填密实层240和素混凝土传力带250衔接。
请参考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止水帷幕200,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包括通过衔接板233连接的下段桩231和上段桩232,所述衔接板233位于外护岸150以及所述下段桩231和上段桩232之间。外护岸150的上段桩232待回填土后与下段桩231接高至地平面180。即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与地平面180等高。
请参考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止水帷幕200,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的深度小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深度。
请参考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止水帷幕200,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的密度大于第一高压旋喷柱210的密度,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220为压密注浆。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的密度大于第一高压旋喷柱210的密度,能够提高第二高压旋喷桩220对第一高压旋喷柱210的连接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而压密注浆进一步提高了底板111以下的密度,从而防止第一高压旋喷柱210与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的同步沉降。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止水帷幕200,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220位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210的内侧,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和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位于水下通道基坑110的侧墙140与基坑围护桩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原有基坑围护桩与侧墙140之间增加与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从而对水下通道基坑端头处160的止水效果进行补强,提高止水能力,以克服或者消除水下通道基坑端头处160的渗漏问题。
请参考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止水帷幕200,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130的等高线小于第三高压旋喷桩230的等高线,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130的等高线与设置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端头处160的外护岸160等高。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止水帷幕200,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分布在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三面围合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水帷幕200能够在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三面防止渗漏问题,提高止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对于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宜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越小,高压喷射注浆处理地基的强度越高,一般采用0.8-2.0,28天桩身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2.5Mpa.桩体抗压模量不小于80-90Mpa。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下通道基坑110止水帷幕200,由于在第一高压旋喷桩210上水平连接有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第二高压旋喷桩220与第一高压旋喷桩210的构成的桩基增大了水下通道基坑110底板111以下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底板111与其其下的桩基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下通道基坑110底板111与第一高压旋喷桩210脱离而形成渗漏通道。当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发生沉降时,与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保持与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同步沉降,从而使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下降到第一高压旋喷桩210沉降的位移,通过第三高压旋喷桩230的沉降填补了水下通道基坑110底板111第一高压旋喷桩210之间的沉降缝隙,避免了在水下通道基坑110底板111处产生渗漏通道的安全隐患,从而防止水下通道基坑110渗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210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110沿水两岸的端头处160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能够通过第二高压旋喷桩220、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210对基坑围护桩的止水效果进行补强。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通过高压旋喷桩进行止水。为了进一步提高止水效果,在结构缝内设置有橡胶止水带。
高压旋喷桩浆液使土体剥离后充分和射出的浆液混合而形成柱状桩体,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音较低等优点,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高压旋喷桩技术所产生的固结体有着较好的强韧度,其防渗性能好。
请参考图3至图5,为了提高水下通道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底板111以上设置有厢式护岸170,并且在厢式护岸170与第三高压旋喷桩230的接合面设置有临时封堵墙171。当然厢式护岸170与第三高压旋喷桩230之间还可以通过肋板连接,以提高相互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高压旋喷桩230可以采用拉森钢板桩替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适应于跨河水下通道的止水帷幕,特别适用于跨江水下通道的止水帷幕。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水帷幕200能够防止渗漏到地下室外墙400及其后方施工的地下室车库内。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内容做的任何变形和润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底板以下相互水平连接设置的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底板以上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垂直衔接的第三高压旋喷桩;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基坑围护桩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与第三高压旋喷桩之间通过黄沙回填密实层和素混凝土传力带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包括通过衔接板连接的下段桩和上段桩,所述衔接板位于外护岸以及所述下段桩和上段桩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深度小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的密度大于第一高压旋喷柱的密度,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为压密注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位于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的内侧,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和第三高压旋喷桩位于水下通道基坑的侧墙与基坑围护桩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高压旋喷桩与地平面等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围护桩包括设置于水下通道基坑内的第四高压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小于第三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所述第四高压旋喷桩的等高线与设置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端头处的外护岸等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第三高压旋喷桩及其下第一高压旋喷桩分布在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形成三面围合结构。
CN201921951932.9U 2019-11-08 2019-11-08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Active CN211498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1932.9U CN211498907U (zh) 2019-11-08 2019-11-08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51932.9U CN211498907U (zh) 2019-11-08 2019-11-08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8907U true CN211498907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0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51932.9U Active CN211498907U (zh) 2019-11-08 2019-11-08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89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445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8445A1 (zh) * 2019-11-08 2021-05-14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52829B (zh) 一种桩筏基础抗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3213124U (zh) 一种钢板桩与水泥搅拌桩联合支护
CN103603335A (zh) 一种减少土表堆载对临近桩基影响的加翼钢管隔离桩
CN105804007A (zh) 一种基于滩涂软基的加筋土岸墙结构
WO2021088445A1 (zh)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CN211498907U (zh)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CN203939036U (zh) 一种适用于河道的钢板桩围堰结构
CN111335263B (zh) 一种建造人工岛的方法
CN111305050B (zh) 一种隧道施工中对两侧既有桥墩的防护工艺
CN113047215B (zh) 一种中板桩高桩码头结构
CN115450236A (zh) 一种围堰防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4435321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取水明渠
CN212316981U (zh) 一种洪水位以下穿越软基堤防的取水管道结构
CN209891168U (zh) 一种疏浚工程的闸箱埋管式排水口结构
CN204326119U (zh) 一种桩筏基础抗浮结构
CN209816830U (zh) 一种用于咬合式排桩施工冷缝的注浆结构
CN112575777A (zh) 一种航道下穿高铁桥墩桩基的框架加固体系和加固方法
CN110939101A (zh) 直立式堤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7870574U (zh) 锁口钢板桩运用于桩间止水帷幕的构造
CN219840108U (zh) 一种使用粘土和膜袋混凝土联合防渗的围堰结构
CN215669620U (zh) 降水井的封堵结构
CN217681761U (zh) 一种双线盾构隧道全封闭式端头加固结构
CN114960730B (zh) 一种无基坑修筑沥青心墙坝基座的方法及结构
CN113605904B (zh) 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下穿河流反压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6664031U (zh)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