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64031U -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64031U
CN216664031U CN202122722749.5U CN202122722749U CN216664031U CN 216664031 U CN216664031 U CN 216664031U CN 202122722749 U CN202122722749 U CN 202122722749U CN 216664031 U CN216664031 U CN 216664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queduct
pipe
buried pipe
gully
retain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27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勇
董合费
宋海娟
邱浩
谢宇琦
杨茂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21227227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64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64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64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包括渡槽、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临时围堰、临时导流管、埋管、支护结构。所述渡槽位于埋管上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永临结合布置;所述衔接段挡墙位于渡槽两端,为渡槽与冲沟现状护岸的衔接结构;所述防冲底板位于衔接段挡墙部位的冲沟河床上;所述临时围堰位于衔接段挡墙上、下游的冲沟内,为非汛期挡水土石围堰;所述临时导流管横贯渡槽、衔接段挡墙所在冲沟,采用PE管;所述渡槽与衔接段挡墙、渡槽与防冲底板之间的伸缩缝内均设有止水;所述埋管为钢管结构,设埋管外包混凝土保护;所述支护结构为埋管施工成槽的防护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安全、施工简单、投资省、环境影响小的特点。

Description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导流明渠结构,具体涉及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直径2.0m以上的大直径埋管下穿深厚覆盖层基础上的冲沟时,为减少开挖放坡的征地面积,降低政策处理难度,常采用钢板桩、钻孔灌注桩等垂直支护开挖,穿越冲沟部位时,必须考虑施工导流及度汛安全问题。
大直径埋管支护结构施工工期长,施工导流度汛通常跨汛期施工,需新增导流明渠。导流明渠过流能力按度汛洪水标准确定,并不小于现状冲沟行洪规模。
新增导流明渠后,根据冲沟和导流明渠部位的埋管施工先后工序,通常有以下两种做法:
方法一、先明渠后冲沟:1)先利用现状冲沟导流,在拟改线设置导流明渠部位,施工完成桩基支护结构及埋管;2)开挖施工导流明渠;3)利用新建的导流明渠导流,施工完成冲沟部位的桩基支护结构及埋管;4)恢复冲沟导流;5)恢复导流明渠至原地面高程。
方法二、先冲沟后明渠:1)新建导流明渠;2)利用新建的导流明渠导流,施工完成冲沟部位的桩基支护结构及埋管;3)恢复冲沟导流后回填导流明渠;4)施工完成导流明渠部位的桩基支护结构及埋管;5)导流明渠部位的埋管施工完成后回填至原地面高程。
山区冲沟具有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汛期洪峰流量大,但非汛期径流小甚至无水。上述两种方法都需要新建导流明渠,且由于过流能力要求不小于冲沟行洪规模,明渠规模大,投资及环境影响均较大。
山区冲沟在枯水期是完全有条件在冲沟内,采用小规模的土石围堰导流施工支护结构的桩基及防渗结构,因为此时埋管基坑尚未开挖,不影响埋管施工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进行优化,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优化工序,并降低投资及对环境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时,新建明渠施工工序繁琐、投资大、对环境影响大的缺点,提供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通过在支护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一方面,渡槽可兼做明渠导流和恢复的冲沟过流渠道,永临结合一次到位;另一方面,渡槽与支护桩整体浇筑,较支护桩顶部框格支撑梁更可靠,为下部埋管浅埋暗挖施工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降低投资及对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包括渡槽、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临时围堰、临时导流管、埋管、支护结构。所述渡槽位于所述埋管的上方,为永临结合布置,既是冲沟在所述埋管部位的汛期导流结构,也是运行期冲沟的支护结构,所述渡槽的两端搁置在所述埋管的支护结构上,渡槽底板兼做渡槽下方支护结构的顶支撑;所述衔接段挡墙位于所述渡槽的两端,为渡槽与冲沟现状护岸的衔接结构;所述防冲底板位于所述衔接段挡墙部位的冲沟河床上;所述临时围堰位于所述衔接段挡墙上、下游的冲沟内,为非汛期挡水土石围堰,临时围堰为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非汛期施工提供防护,汛期到来前拆除。所述临时导流管横贯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所在冲沟,避免非汛期冲沟水流进入所述渡槽基坑。
进一步地,所述渡槽可采用现浇U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渡槽上部交通需要,所述现浇U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渡槽也可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箱涵过流需满足非汛期导流及运行期行洪的洪水标准。
进一步地,所述衔接段挡墙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
进一步地,所述防冲底板为钢筋混凝土底板,在与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连接部位处,防冲底板局部放大加厚。
进一步地,所述临时导流管可采用PE管,两端分别伸出临时围堰,将冲沟上游水体引至冲沟下游,汛期到来前随所述临时围堰一起拆除,改由已实施完成的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承担导流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渡槽与衔接段挡墙、渡槽与防冲底板之间均设有伸缩缝,伸缩缝内设有止水,止水可采用铜片止水、或钢边橡胶止水、或橡胶止水。
进一步地,所述埋管为钢管结构,在支护结构完工后,常规部位均明挖成槽施工,但在渡槽下方需暗挖施工,埋管一般在工厂制造成标准管节,现场安装就位后环向焊接,然后再绑扎钢筋立模浇筑埋管外包混凝土,回填恢复至原地面高程。
进一步地,所述埋管外包混凝土位于埋管外部,对埋管起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结构为埋管施工成槽的防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冠梁、顶支撑、钢支撑和钢围檩。钻孔灌注桩是埋管基坑主要受力结构,共设两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回旋钻或冲击钻成孔,泥浆护壁或套管施工,钻孔灌注桩纵向受力钢筋顶部在冠梁部位伸入冠梁,在渡槽部位伸入渡槽;高压旋喷桩布置于钻孔灌注桩外侧间隙,采用双重管旋喷,起防渗作用;冠梁位于钻孔灌注桩顶部,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结合顶支撑构成框架结构,起约束钻孔灌注桩地表位移的作用;顶支撑位于冠梁之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埋管基坑开挖前与冠梁整体浇筑;钢支撑为钻孔灌装桩中下部的支撑结构,在土体开挖至相应高程后安装,两端与钢围檩采用螺栓连接,钢支撑为埋管开挖施工的临时结构,用于保障埋管基坑成槽开挖至基础,方便埋管施工,一般在埋管基础加固处理后拆除,根据支护结构稳定需要,所述钢支撑可设一道或多道;钢围檩为钢支撑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连接结构,随钢支撑一道安装及拆除。
进一步地,根据埋管基坑地质情况,所述支护结构也可采用其他具有承载、防渗作用的支护结构,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
进一步地,为保障施工质量,所述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埋管外包混凝土设置厚度10cm左右的素混凝土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安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渡槽底板兼做渡槽下方支护结构的顶支撑,导流渡槽的框架架构稳定性更好,钻孔灌注桩顶部更不易变形,受力条件好,导流结构安全有保障。
2)施工简单。充分利用冲沟非汛期过流量小的特点,非汛期在冲沟内利用土石围堰和导流管施工,避免新建大直径管道的导流明渠,施工更简单。
3)投资省。汛期导流渡槽或箱涵,两端的衔接段渠道及防冲底板均为永临结合结构,特别是取消了导流明渠以及导流明渠两边护岸所需的防渗墙结构,节省投资效果明显。
4)环境影响小。导流明渠开挖放坡影响范围大,优化取消有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5是图1的D—D剖视图。
图中:1-渡槽;2-衔接段挡墙;3-防冲底板;4-临时围堰;5-临时导流管;6-止水;7-埋管;8-埋管外包混凝土;9-支护结构;91-钻孔灌注桩;92-高压旋喷桩;93-冠梁;94-顶支撑;95-钢支撑;96-钢围檩;10-冲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包括渡槽1、衔接段挡墙2、防冲底板3、临时围堰4、临时导流管5、止水6、埋管7、埋管外包混凝土8、支护结构9。
所述渡槽1位于埋管7上方,为现浇U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永临结合布置,既是冲沟10在埋管7部位的汛期导流结构,也是运行期冲沟10的支护结构,两端搁置在埋管7支护结构9的钻孔灌注桩91上,渡槽1的底板兼做渡槽1下方支护结构的顶支撑;渡槽1的两端与衔接段挡墙2间伸缩缝采用止水6连接。
所述衔接段挡墙2位于渡槽1两端,为渡槽1与冲沟10现状护岸的衔接结构,考虑防渗要求,一般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
所述防冲底板3位于衔接段挡墙2部位的冲沟10河床上,为钢筋混凝土底板,与渡槽1、衔接段挡墙2连接部位,防冲底板3局部放大加厚,与渡槽1之间的伸缩缝设止水6连接。
所述临时围堰4位于衔接段挡墙2上下游的冲沟10内,为非汛期挡水土石围堰,为渡槽1、衔接段挡墙2、防冲底板3非汛期施工提供防护,汛期到来前拆除。临时围堰4内设置临时导流管5,避免非汛期冲沟10水流进入渡槽1基坑。
所述临时导流管5横贯渡槽1、衔接段挡墙2所在冲沟10,可采用PE管,两端分别伸出临时围堰5,将冲沟10上游水体引至冲沟10下游,汛期到来前随临时围堰4一起拆除,改由已实施完成的渡槽1、衔接段挡墙2、防冲底板3承担导流功能。
所述止水6分别位于渡槽1与衔接段挡墙2、渡槽1与防冲底板3之间的伸缩缝内,可采用铜片止水、钢边橡胶止水或橡胶止水。
所述埋管7为钢管结构,在支护结构9完工后,常规部位均明挖成槽施工,但在渡槽1下方需暗挖施工,埋管7一般在工厂制造成标准管节,现场安装就位后环向焊接,然后再绑扎钢筋立模浇筑埋管外包混凝土8,回填恢复至原地面高程。
所述埋管外包混凝土8位于埋管7外部,对埋管7起保护作用。
所述支护结构9为埋管7施工成槽的防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91、高压旋喷桩92、冠梁93、顶支撑94、钢支撑95和钢围檩96。钻孔灌注桩91是埋管7基坑主要受力结构,共设两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回旋钻或冲击钻成孔,泥浆护壁或套管施工,桩径可采用1.0m,桩中心间距1.2m布置,钻孔灌注桩91纵向受力钢筋顶部在冠梁93部位伸入冠梁93,在渡槽1部位伸入渡槽1;高压旋喷桩92布置于钻孔灌注桩91外侧间隙,采用双重管旋喷,起防渗作用,水泥掺量不宜小于30%;冠梁93位于钻孔灌注桩91顶部,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结合顶支撑94构成框架结构,起约束钻孔灌注桩91地表位移的作用;顶支撑94位于冠梁93之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埋管7基坑开挖前与冠梁93整体浇筑;钢支撑95为钻孔灌装桩91中下部的支撑结构,在土体开挖至相应高程后安装,两端与钢围檩96采用螺栓连接,钢支撑95为埋管7开挖施工的临时结构,用于保障埋管7基坑成槽开挖至基础,方便埋管7施工,一般在埋管7基础加固处理后拆除;钢围檩96为钢支撑95与钻孔灌注桩91之间的连接结构,随钢支撑95一道安装及拆除。
为保障施工质量,所述衔接段挡墙2、防冲底板3、埋管外包混凝土8设置厚度10cm左右的素混凝土垫层。
根据渡槽1上部交通需要,所述现浇U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渡槽1也可改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箱涵过流需满足非汛期导流及运行期行洪的洪水标准。
根据埋管7基坑地质情况,所述钻孔灌注桩91和高压旋喷桩92也可采用其他具有承载、防渗作用的支护结构,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
根据支护结构9稳定需要,所述钢支撑95可设一道或多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渡槽、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临时围堰、临时导流管、埋管、支护结构;所述渡槽位于所述埋管的上方,为永临结合布置,所述渡槽既是冲沟在埋管部位的汛期导流结构,也是运行期冲沟的支护结构,渡槽的两端搁置在所述支护结构上,渡槽的底板兼做渡槽下方支护结构的顶支撑;所述衔接段挡墙位于所述渡槽的两端,为所述渡槽与冲沟现状护岸的衔接结构;所述防冲底板位于所述衔接段挡墙部位的冲沟河床上;所述临时围堰位于所述衔接段挡墙上、下游的冲沟内,为非汛期挡水土石围堰,所述临时围堰为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非汛期施工提供防护,汛期到来前拆除;所述临时导流管横贯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所在冲沟,避免非汛期冲沟水流进入所述渡槽基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槽采用现浇U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段挡墙采用混凝土重力式挡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底板为钢筋混凝土底板,在与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连接部位处,防冲底板局部放大加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导流管采用PE管,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临时围堰,将冲沟上游水体引至冲沟下游,汛期到来前随所述临时围堰一起拆除,改由已实施完成的所述渡槽、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承担导流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渡槽与衔接段挡墙、渡槽与防冲底板之间均设有伸缩缝,在伸缩缝内设有止水;止水采用铜片止水、或钢边橡胶止水、或橡胶止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埋管为钢管结构,埋管外设有外包混凝土,对埋管起保护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为所述埋管施工成槽的防护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冠梁、顶支撑、钢支撑和钢围檩;钻孔灌注桩是埋管基坑主要受力结构,共设2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回旋钻或冲击钻成孔,泥浆护壁或套管施工,钻孔灌注桩纵向受力钢筋顶部在冠梁部位伸入冠梁,在渡槽部位伸入渡槽;高压旋喷桩布置于钻孔灌注桩外侧间隙,采用双重管旋喷,起防渗作用;冠梁位于钻孔灌注桩顶部,为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结合顶支撑构成框架结构,起约束钻孔灌注桩地表位移的作用;顶支撑位于冠梁之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埋管基坑开挖前与冠梁整体浇筑;钢支撑为钻孔灌装桩中下部的支撑结构,在土体开挖至相应高程后安装,两端与钢围檩采用螺栓连接,钢支撑为埋管开挖施工的临时结构,用于保障埋管基坑成槽开挖至基础,方便所述埋管施工,在埋管基础加固处理后拆除,钢支撑设一道或多道;钢围檩为钢支撑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连接结构,随钢支撑一起安装及拆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采用钢板桩、或地下连续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段挡墙、防冲底板、埋管外包混凝土均设置有素混凝土垫层。
CN202122722749.5U 2021-11-08 2021-11-08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Active CN216664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2749.5U CN216664031U (zh) 2021-11-08 2021-11-08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2749.5U CN216664031U (zh) 2021-11-08 2021-11-08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64031U true CN216664031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1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22749.5U Active CN216664031U (zh) 2021-11-08 2021-11-08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64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1246B (zh) 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基坑施工方法
CN100510281C (zh) 超大直径、超埋深度调蓄池的半逆作施工方法
CN111021408A (zh) 管廊穿河段作业中止水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13669073B (zh) 一种控制临近建筑变形的富水砂性地层先隧后站施工方法
CN203939036U (zh) 一种适用于河道的钢板桩围堰结构
CN213805429U (zh) 一种半山坡排洪沟防护体系
CN104480945B (zh) 一种基坑逆作施工方法
CN104499489B (zh) 一种基坑施工方法
CN110117959B (zh) 一种临近江河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209760299U (zh) 一种避免房屋拆迁的明暗挖结合地铁车站结构
CN216664031U (zh) 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JP2014201895A (ja) 河川の護岸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15198793A (zh) 一种边坡明洞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032846A (zh) 一种大直径埋管下穿冲沟的导流结构
CN114657949A (zh) 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
CN204435321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取水明渠
CN211498907U (zh) 水下通道基坑沿水两岸的端头处的止水帷幕
CN112575777A (zh) 一种航道下穿高铁桥墩桩基的框架加固体系和加固方法
CN215289967U (zh) 一种柔性坝坝基预埋涵洞进行导流度汛的结构
CN220953191U (zh) 一种下穿铁路桥河道拓挖施工结构
CN104612161A (zh) 带地下连续墙的基坑逆作施工方法
CN104018460A (zh) 城市河道桩柱式框架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337307U (zh) 一种隧道下穿河道的拱盖结构
CN216305942U (zh) 一种下穿泥石流沟隧道的防护系统
CN217460590U (zh) 一种加强排水的基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