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7596U -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7596U
CN216017596U CN202122711012.3U CN202122711012U CN216017596U CN 216017596 U CN216017596 U CN 216017596U CN 202122711012 U CN202122711012 U CN 202122711012U CN 216017596 U CN216017596 U CN 216017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s
detection device
motor
gear
rigid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10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树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enhua Zhong'an Fir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uyiy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uyiy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uyiy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10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7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7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7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固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贴合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凹块,所述齿圈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底部均固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本体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转杆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扇叶。该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通过第一电机、齿圈、齿轮、转杆和扇叶之间的配合,齿圈可通过与两个齿轮的啮合相连带动两个转杆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转杆可带动两组扇叶对本体的内腔进行散热处理,解决了消防检测装置内部大多没有散热系统,导致检测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消防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安全防治愈加重视,而火灾又是防治的重点。为了避免火灾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们开始在建筑中安装消防用检测装置,为了确保检测装置安装的稳固性,所以多采用螺栓进行固定。
现有的消防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内部大多没有散热系统,导致检测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影响使用寿命,且检测装置大多采用螺栓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相对较为繁琐,不利于后续的检修与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消防检测装置内部大多没有散热系统,导致检测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固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贴合有板体,所述板体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凹块,两个所述凹块的一端分别贴合于壳体的外壁两侧,所述本体的内腔设有扇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齿圈、齿轮、转杆和扇叶;
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本体的内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本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齿圈,所述齿圈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的底部均固接有转杆,两个所述转杆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本体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转杆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蜗杆、蜗轮、曲杆、槽板、滑块、滑槽、顶杆和套筒;
两个所述蜗杆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壳体的内腔顶部两侧,两个所述蜗杆的外壁一侧均啮合相连有蜗轮,两个所述蜗轮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于壳体的内腔一侧,两个所述蜗轮的一侧均固接有曲杆,两个所述曲杆的一端均滑动相连有槽板,两个所述槽板的顶部均固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顶部均滑动相连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分别开设于壳体的内腔顶部两侧,两个所述槽板的一侧均固接有顶杆,两个所述顶杆的外壁均间隙配合有套筒,两个所述套筒分别贯穿于壳体的外壁两侧,两个所述顶杆的一端分别抵紧于两个凹块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
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壳体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从动轮,两个所述从动轮的顶部分别固接于两个蜗杆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该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通过第一电机、齿圈、齿轮、转杆和扇叶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一电机可带动齿圈转动,而齿圈可通过与两个齿轮的啮合相连带动两个转杆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转杆可带动两组扇叶对本体的内腔进行散热处理,解决了消防检测装置内部大多没有散热系统,导致检测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
通过蜗杆、蜗轮、曲杆、槽板、滑块、滑槽、顶杆、套筒和凹块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两个蜗杆的同向转动可带动两个蜗轮相向转动,使得两个蜗轮可分别带动两个曲杆进行摆动,此时曲杆可通过与槽板的滑动相连带动槽板和滑块在滑槽的内壁稳定的横向移动,进而使得槽板可带动顶杆通过套筒将凹块抵紧,此时的本体可得到固定,解决了检测装置大多采用螺栓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相对较为繁琐,不利于后续的检修与维护的问题。
通过第二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二电机可带动主动轮转动,通过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之间的啮合相连,使得主动轮的转动可通过两个从动轮带动两个蜗杆同步同向转动,进而使得两个顶杆的移动具有一致性,同时进一步的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螺栓孔、板体和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电机、转杆和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二电机、套筒和凹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壳体,3、板体,4、散热机构,401、第一电机,402、齿圈,403、齿轮,404、转杆,405、扇叶,5、固定机构,501、蜗杆,502、蜗轮,503、曲杆,504、槽板,505、滑块,560、滑槽,507、顶杆,508、套筒,6、传动机构,601、第二电机,602、主动轮,603、从动轮,7、凹块,8、通风孔,9、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为建筑消防检测装置,本体1的顶部固接有壳体2,壳体2的顶部贴合有板体3,板体3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凹块7,两个凹块7的一端分别贴合于壳体2的外壁两侧,本体1的内腔设有扇热机构4,散热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01、齿圈402、齿轮403、转杆404和扇叶405,第一电机401安装于本体1的内腔,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电机401的型号,第一电机401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本体1的顶部,第一电机401的输出端固接有齿圈402,使得第一电机401可带动齿圈402转动,齿圈402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齿轮403,使得齿圈402可带动两个齿轮403同步转动,两个齿轮403的底部均固接有转杆404,两个转杆404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本体1的顶部两侧,使得连个齿轮403可分别带动两个转杆404转动,两个转杆404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扇叶405,使得转杆404可带动扇叶405对本体1的内腔进行散热处理,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孔8,增加了本体1内腔气体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散热效果。
壳体2的内腔设有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包括蜗杆501、蜗轮502、曲杆503、槽板504、滑块505、滑槽506、顶杆507和套筒508,两个蜗杆501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壳体2的内腔顶部两侧,两个蜗杆501的螺纹方向相同,两个蜗杆501的外壁一侧均啮合相连有蜗轮502,两个蜗轮502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于壳体2的内腔一侧,使得两个蜗杆501的转动可带动两个蜗轮502相向转动,两个蜗轮502的一侧均固接有曲杆503,使得蜗轮502的转动可带动曲杆503摆动,两个曲杆503的一端均滑动相连有槽板504,两个槽板504的顶部均固接有滑块505,两个滑块505的顶部均滑动相连有滑槽506,两个滑槽506分别开设于壳体2的内腔顶部两侧,曲杆503可通过与槽板504的滑动相连带动槽板504和滑块505在滑槽506的内壁稳定的横向移动,两个槽板504的一侧均固接有顶杆507,两个顶杆507的外壁均间隙配合有套筒508,两个套筒508分别贯穿于壳体2的外壁两侧,使得槽板504可带动顶杆507通过套筒508移动至壳体2的外壁,两个顶杆507的一端分别抵紧于两个凹块7的内壁,通过顶杆507将凹块7抵紧,使得本体1可得到固定。
壳体2的内腔设有传动机构6,传动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01、主动轮602和从动轮603,第二电机601安装于壳体2的内腔顶部,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二电机601的型号,第二电机601的输出端固接有主动轮602,使得第二电机601可带动主动轮602转动,主动轮602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从动轮603,两个从动轮603的顶部分别固接于两个蜗杆501的底端,通过主动轮602和两个从动轮603之间的啮合相连,使得主动轮602的转动带动两个蜗杆501同步同向转动,板体3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螺栓孔9,以便于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将板体3固定在任意位置。
当使用该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时,第一电机401可带动齿圈402转动,而齿圈402可通过与两个齿轮403的啮合相连带动两个转杆404同步转动,进而使得两个转杆404可带动两组扇叶405对本体1的内腔进行散热处理,解决了消防检测装置内部大多没有散热系统,导致检测装置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温度升高,进而可能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第二电机601可带动主动轮602转动,通过主动轮602和两个从动轮603之间的啮合相连,使得主动轮602的转动带动两个蜗杆501同步同向转动,两个蜗杆501的同向转动可带动两个蜗轮502相向转动,使得两个蜗轮502可分别带动两个曲杆503进行摆动,此时曲杆503可通过与槽板504的滑动相连带动槽板504和滑块505在滑槽506的内壁稳定的横向移动,进而使得槽板504可带动顶杆507通过套筒508将凹块7抵紧,此时的本体1可得到固定,解决了检测装置大多采用螺栓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相对较为繁琐,不利于后续的检修与维护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顶部固接有壳体(2),所述壳体(2)的顶部贴合有板体(3),所述板体(3)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凹块(7),两个所述凹块(7)的一端分别贴合于壳体(2)的外壁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内腔设有散热机构(4);
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01)、齿圈(402)、齿轮(403)、转杆(404)和扇叶(405);
所述第一电机(401)安装于本体(1)的内腔,所述第一电机(401)的输出端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本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电机(401)的输出端固接有齿圈(402),所述齿圈(402)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齿轮(403),两个所述齿轮(403)的底部均固接有转杆(404),两个所述转杆(404)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本体(1)的顶部两侧,两个所述转杆(404)的底部两侧均固接有扇叶(4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孔(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有固定机构(5);
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蜗杆(501)、蜗轮(502)、曲杆(503)、槽板(504)、滑块(505)、滑槽(506)、顶杆(507)和套筒(508);
两个所述蜗杆(501)通过轴承分别转动相连于壳体(2)的内腔顶部两侧,两个所述蜗杆(501)的外壁一侧均啮合相连有蜗轮(502),两个所述蜗轮(502)通过销轴均转动相连于壳体(2)的内腔一侧,两个所述蜗轮(502)的一侧均固接有曲杆(503),两个所述曲杆(503)的一端均滑动相连有槽板(504),两个所述槽板(504)的顶部均固接有滑块(505),两个所述滑块(505)的顶部均滑动相连有滑槽(506),两个所述滑槽(506)分别开设于壳体(2)的内腔顶部两侧,两个所述槽板(504)的一侧均固接有顶杆(507),两个所述顶杆(507)的外壁均间隙配合有套筒(508),两个所述套筒(508)分别贯穿于壳体(2)的外壁两侧,两个所述顶杆(507)的一端分别抵紧于两个凹块(7)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有传动机构(6);
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01)、主动轮(602)和从动轮(603);
所述第二电机(601)安装于壳体(2)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二电机(601)的输出端固接有主动轮(602),所述主动轮(602)的两侧均啮合相连有从动轮(603),两个所述从动轮(603)的顶部分别固接于两个蜗杆(501)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3)的内部两侧均开设有螺栓孔(9)。
CN202122711012.3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Active CN216017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1012.3U CN216017596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1012.3U CN216017596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7596U true CN216017596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5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1012.3U Active CN216017596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7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017596U (zh) 一种便于建筑消防检测装置
CN211046683U (zh) 一种改进的电机结构
CN204258545U (zh) 一种电机降温装置
CN217329215U (zh) 一种补光报警多用途360度球形摄像机
CN215186280U (zh) 一种具有复位板减速蜗轮的汽车雨刮电机
CN214835413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03515053U (zh) 一种门窗锁具机构
CN216046918U (zh) 一种多功能箱式天然气调压柜
CN213259360U (zh) 一种多功能齿轮箱维修装置
CN210034871U (zh) 一种移动式安全巡查监控装置
CN215812414U (zh) 一种荧光法溶解氧仪
CN216750899U (zh) 一种有散热装置的电气自动化配电柜
CN114289516A (zh) 一种装配快速的轧机底座
CN113621787B (zh)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铜丝制造用连续退火装置
CN220470565U (zh) 一种膨化机带轮传动结构
CN215851824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船舶轮机
CN216747392U (zh) 一种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
CN213613333U (zh) 一种装配快速的轧机底座
CN211449164U (zh) 一种立式长轴高温熔盐泵
CN214776599U (zh) 一种电力无人机巡检路线规划装置
CN215832939U (zh) 一种漏水检测装置
CN220545331U (zh) 一种具有ups功能的智能远程监控设备
CN217354822U (zh) 一种低噪音直流无刷冷却风扇总成
CN218882513U (zh) 一种无油空气压缩机转子组件
CN214899526U (zh) 一种安全双层防护结构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4

Address after: No. 10 Liaohe Nor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300400

Patentee after: Tianjin Zhenhua Zhong'an Fire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000 Borun Business Plaza,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2-1215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Juyiy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