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4655U - 背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4655U
CN216014655U CN202121758574.7U CN202121758574U CN216014655U CN 216014655 U CN216014655 U CN 216014655U CN 202121758574 U CN202121758574 U CN 202121758574U CN 216014655 U CN216014655 U CN 216014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pad
limiting part
extending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585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国耀
李彦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Vide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585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4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4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4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和显示装置。该背板采用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限制光学膜片,并利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表面连接显示面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相关显示结构与背板之间采用背板、中框、前框以及相关辅件的固定方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零件种类和数量;背板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光学膜片的装配口,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的限位槽,使得光学膜片可以采用从装配口插入限位槽的方式实现与背板之间的装配,可以有效简化装配工艺,节约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背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背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产品通常采用背板、中框、前框以及相关辅件(如螺钉等)为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提供支撑或固定,例如,将背光模组夹在背板与中框之间,将显示面板夹在中框与前框之间,采用螺钉将背板、中框和前框紧固,这会导致显示产品存在零件繁多、或装配繁琐、或人力成本较大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背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显示产品的零件繁多、或装配繁琐、或人力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围合形成用于装配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的装配区;
第一限位部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和第三限位部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光学膜片的装配口;
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的限位槽,限位槽用于对光学膜片进行限位;
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表面均用于与显示面板连接,使得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依次连接并围合形成限位槽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
第一延伸部远离第二延伸部的一端与主体部的边缘连接,第三延伸部位于第一延伸部远离主体部的一侧,第三延伸部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表面用于与显示面板连接;
第一延伸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主体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以外;第三延伸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与第一延伸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重合;第一平面是装配区所在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任意一种特征:
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均为直面板;
第一延伸部为曲面板,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均为直面板;
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为直面板,第三延伸部为曲面板;
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为曲面板,第三延伸部为直面板;
第一延伸部为直面板,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均为曲面板;
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均为曲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具有用于容纳电器元件的背腔,背腔的开口位于第一平面。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光学膜片、显示面板和如第一个方面提供的背板;
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分别与光学膜片限位连接;
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背板的主体部的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连接;
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限位垫;
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限位槽的内壁接触,弹性限位垫的另一侧与光学膜片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第三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或,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限位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垫和第二子垫;
第一子垫和第二子垫的相背离表面,分别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延伸部的内壁和第三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第一子垫和第二子垫的相向表面,分别与光学膜片的两侧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粘接件;
柔性粘接件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表面粘接,柔性粘接件的另一侧与显示面板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包括:导光板、扩散片和粘接胶;
扩散片位于导光板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扩散片与导光板之间通过粘接胶连接为整体。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装配方法,包括:
准备如第一个方面提供的背板;
将光学膜片从背板的装配口处向背板的第二限位部的方向移动,直到光学膜片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
将显示面板连接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背板的主体部的一侧表面,使得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层叠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光学膜片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之前,还包括:将弹性限位垫装配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和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内,使得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限位槽的第一延伸部的内壁或第三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光学膜片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之后,还包括:将弹性限位垫装配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和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内,使得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限位槽的第一延伸部的内壁或第三延伸部的内壁接触,且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光学膜片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光学膜片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之前,还包括:将第一子垫装配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和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内,使得第一子垫的一侧与限位槽的第一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在光学膜片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之后,还包括:将第二子垫装配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和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内,使得第二子垫的一侧与限位槽的第三延伸部的内壁接触,且第二子垫的一侧与光学膜片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背板采用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限制光学膜片,并利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表面连接显示面板,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相关显示结构与背板之间采用背板、中框、前框以及相关辅件的固定方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零件种类和数量;
背板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第二限位部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光学膜片的装配口,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的限位槽,使得光学膜片可以采用从装配口插入限位槽的方式实现与背板之间的装配,可以有效简化装配工艺,节约人力成本。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片中导光板与粘接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100-背板;101-装配区;102-装配口;103-第一平面;
110-主体部;111-背腔;
121-第一限位部;122-第二限位部;123-第三限位部;120-限位槽;
131-第一延伸部;132-第二延伸部;133-第三延伸部;
200-显示装置;
210-光学膜片;211-导光板;212-扩散片;213-粘接胶;
220-显示面板;
230-弹性限位垫;231-第一子垫;232-第二子垫;
240-柔性粘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研究发现,现有的显示产品通常采用背板、中框、前框以及相关辅件(如螺钉等)为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提供支撑或固定。以电视机为例,通常将背光模组夹在背板与中框之间,将显示面板夹在中框与前框之间,采用螺钉将背板、中框和前框紧固,这就使得显示产品存在零件繁多、或装配繁琐、或人力成本较大等缺陷。
本申请提供的背板和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100,该背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主体部110、以及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110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
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围合形成用于装配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210的装配区101。
第一限位部121远离第二限位部122的端部和第三限位部123远离第二限位部122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光学膜片210的装配口102。
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101的限位槽120,限位槽120用于对光学膜片210进行限位。
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均用于与显示面板220连接,使得显示面板220与光学膜片210层叠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00采用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110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限制光学膜片210,并利用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连接显示面板22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相关显示结构与背板100之间采用背板100、中框、前框以及相关辅件的固定方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零件种类和数量。
背板100的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第二限位部122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光学膜片210的装配口102,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101的限位槽120,使得光学膜片210可以采用从装配口102插入限位槽120的方式实现与背板100之间的装配,可以有效简化装配工艺,节约人力成本。
背板100的主体部110可以为光学膜片210和显示面板220等相关显示结构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撑。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背板100的主体部110具有用于容纳电器元件的背腔111,背腔111的开口位于第一平面103,第一平面103是装配区101所在的平面。例如驱动电路板、控制芯片、背光模组的光源等电器元件可以容纳于背腔111中。
在一个示例中,背板100为金属材质,可以采用冲压、弯折的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对金属料材采用锻造工艺一体成型。
在一个示例中,背板100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将熔融态的材料(例如:金属、或塑料等)送入模具中,冷却成型或压制成型或增材(3D打印)成型。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背板100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需要与主体部110一体成型,并且也分别需要具备用于与光学膜片210限位连接的限位槽120。为此,本申请为背板100提供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依次连接并围合形成限位槽120的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延伸部132和第三延伸部133。
第一延伸部131远离第二延伸部132的一端与主体部110的边缘连接,第三延伸部133位于第一延伸部131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第三延伸部133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用于与显示面板220连接。
第一延伸部131在第一平面103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主体部110在第一平面103的投影以外。第三延伸部133在第一平面103的投影,至少部分与第一延伸部131在第一平面103的投影重合。第一平面103是装配区101所在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延伸部132和第三延伸部133一起围合形成用于与光学膜片210限位连接的限位槽120,第二延伸部132的内壁形成了限位槽120的底面,第一延伸部131和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分别形成了限位槽120的两侧壁,第三延伸部133的外壁用于与显示面板220连接。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各限位部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采用不同的形状结构。为此,本申请为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中的至少一个,提供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延伸部132和第三延伸部133均为直面板,采用此结构的限位部的轴截面呈匚形。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延伸部131为曲面板,第二延伸部132和第三延伸部133均为直面板,采用此结构的限位部的轴截面呈反D形。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延伸部131和第二延伸部132均为直面板,第三延伸部133为曲面板,采用此结构的限位部的轴截面呈D形。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延伸部131和第二延伸部132均为曲面板,第三延伸部133为直面板。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延伸部131为直面板,第二延伸部132和第三延伸部133均为曲面板。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延伸部131、第二延伸部132和第三延伸部133均为曲面板,采用此结构的限位部的轴截面呈拱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10所示,包括:光学膜片210、显示面板220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背板100。
背板100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分别与光学膜片210限位连接;
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背板100的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与显示面板220连接;
显示面板220与光学膜片210层叠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背板100作为光学膜片210和显示面板220的安装件或支撑件。
具体地,背板100采用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110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限制光学膜片210,并利用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连接显示面板22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相关显示结构与背板100之间采用螺钉等连接件的固定方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零件种类和数量。
背板100的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第二限位部122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光学膜片210的装配口102,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101的限位槽120,使得光学膜片210可以采用从装配口102插入限位槽120的方式实现与背板100之间的装配,可以有效简化装配工艺,节约人力成本。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光学膜片210的相对两端需要被稳定地限制在限位槽120内。为此,本申请为显示装置200提供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5-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还包括:弹性限位垫230。
弹性限位垫230的一侧与限位槽120的内壁接触,弹性限位垫230的另一侧与光学膜片210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限位垫230有利于填充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减少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的旷量,使得光学膜片210被限制得更加稳固。并且,弹性限位垫230为光学膜片210提供了柔性连接,有利于减免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刚性接触可能对光学膜片210带来的损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限位垫230可以采用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材料,TPE又称人造橡胶或合成橡胶。TPE既具备传统交联硫化橡胶的高弹性、耐老化、耐油性各项优异性能,同时又具备普通塑料加工方便、加工方式广的特点。可采用注塑、挤出、吹塑等加工方式生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弹性限位垫230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中至少一个的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时可以先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然后将弹性限位垫230塞入光学膜片210与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之间。
当然,也可以先将弹性限位垫230装配到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再将光学膜片210插入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与弹性限位垫230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弹性限位垫230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时可以先将弹性限位垫23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并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靠近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接触,然后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光学膜片210靠近背板100的主体部110的一侧与弹性限位垫230接触。
当然,也可以先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再将弹性限位垫230塞入光学膜片210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弹性限位垫2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垫231和第二子垫232。
第一子垫231和第二子垫232的相背离表面,分别与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和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接触;
第一子垫231和第二子垫232的相向表面,分别与光学膜片210的两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子垫231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并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靠近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接触,然后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光学膜片210靠近背板100的主体部110的一侧与第一子垫231接触,最后将第二子垫232塞入光学膜片210与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之间。
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到,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均用于与显示面板220连接。为此,本申请为显示装置200提供如下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5-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还包括:柔性粘接件240。
柔性粘接件240的一侧与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中至少一个的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粘接,柔性粘接件240的另一侧与显示面板220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粘接件240一方面可以为背板100的各限位部与显示面板220之间提供牢固的连接,使得显示面板220与光学膜片210层叠设置以利于实现画面显示功能。另一方面,柔性粘接件240为背板100的各限位部与显示面板220之间提供的是柔性连接,相比于刚性连接而言,有利于减免显示面板220可能受到的来自背板100的应力损坏,提高显示面板220的寿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柔性粘接件240可以采用泡棉胶,泡棉胶具有缓冲好、不易分层、耐高温等特性,利于提高背板100与显示面板220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和持久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光学膜片210包括:导光板211、扩散片212和粘接胶213。
扩散片212位于导光板211靠近显示面板220的一侧,且扩散片212与导光板211之间通过粘接胶213连接为整体。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211可以将背光模组中背光源(图中未绘出)发出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扩散片212可以调整导光板211输出的面光源的光线角度,进而扩大显示装置200的可视角度。
扩散片212与导光板211之间通过粘接胶213连接为整体,可便于与背板100的装配。
在一些示例中,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源结构,具体地:背光源位于导光板211远离扩散片212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背光模组可以采用侧入式背光源结构,具体地:背光源位于导光板211的一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包括步骤S101-S103:
S101:准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背板。
在一个示例中,背板100为金属材质,可以对金属料材采用冲压、弯折的工艺一体成型得到主体部110、和连接于主体部110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也可以对金属料材采用锻造工艺一体成型。
在一个示例中,背板100可以采用注塑工艺,将熔融态的材料(例如:金属、或塑料等)送入模具中,冷却成型或压制成型或增材(3D打印)成型。
S102:将光学膜片从背板的装配口处向背板的第二限位部的方向移动,直到光学膜片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的限位槽、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以及第二限位部的限位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限位部121与第三限位部123平行,步骤S102具体为:将光学膜片210的两侧边缘分别插入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推送光学膜片210,使得光学膜片210在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和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的引导下,从背板100的装配口102处向背板100的第二限位部122的方向移动,直至光学膜片210的端头边缘插入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中的在光学膜片210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以及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之前,还包括步骤:将弹性限位垫230装配到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和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120内,使得弹性限位垫230的一侧与限位槽120的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或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接触。
这样可以减少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的旷量,并实现光学膜片210与背板100之间的柔性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S102具体为:先将弹性限位垫23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并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靠近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接触,然后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光学膜片210靠近背板100的主体部110的一侧与弹性限位垫230接触。
在另一个示例中,步骤S102具体为:先将弹性限位垫230装配到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再将光学膜片210插入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与弹性限位垫230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中的在光学膜片210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以及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之后,还包括:将弹性限位垫230装配到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和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120内,使得弹性限位垫230的一侧与限位槽120的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或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接触,且弹性限位垫230的一侧与光学膜片210接触。
这样也可以减少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的旷量,并实现光学膜片210与背板100之间的柔性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S102具体为:先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再将弹性限位垫230塞入光学膜片210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之间。
在另一个示例中,步骤S102具体为:先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然后将弹性限位垫230塞入光学膜片210与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中的在光学膜片210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以及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之前,还包括:将第一子垫231装配到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和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120内,使得第一子垫231的一侧与限位槽120的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接触。
并且,在光学膜片210的相对两边缘分别伸入背板的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以及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之后,还包括:将第二子垫232装配到第一限位部121的限位槽120、第二限位部122的限位槽120和第三限位部123的限位槽120中的至少一个限位槽120内,使得第二子垫232的一侧与限位槽120的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接触,且第二子垫232的一侧与光学膜片210接触。
即,在限位槽120中设置两个子垫(第一子垫231和第二子垫232),以实现对光学膜片210两侧均提供与背板100之间的柔性连接,也可以减少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的旷量。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S102具体为:先将第一子垫231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并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靠近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接触,然后将光学膜片210装配到限位槽120内,光学膜片210靠近背板100的主体部110的一侧与第一子垫231接触,最后将第二子垫232塞入光学膜片210与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即限位槽120的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内壁)之间。
当然,也可以先将第二子垫232装入限位槽120并与第三延伸部133的内壁接触,然后将光学膜片210插入第二子垫232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之间,再将第一子垫231塞入光学膜片210与第一延伸部131的内壁之间;还可以是,先将第一子垫231和第二子垫232分别装入限位槽120,然后再向第一子垫231和第二子垫232之间插入光学膜片210。
S103:将显示面板连接于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背板的主体部的一侧表面,使得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层叠设置。
经过上述步骤S101-S103,可以实现显示装置200的快速装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相关显示结构与背板100之间采用背板100、中框、前框以及相关辅件的固定方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零件种类和数量;利用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101的限位槽120,使得光学膜片210可以采用从装配口102插入限位槽120的方式实现与背板100之间的装配,可以有效简化装配工艺,节约人力成本。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背板100采用分别一体成型于主体部110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限制光学膜片210,并利用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主体部110的一侧表面连接显示面板22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相关显示结构与背板100之间采用背板100、中框、前框以及相关辅件的固定方式而言,可有效减少零件种类和数量。
2、背板100的第一限位部121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远离第二限位部122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光学膜片210的装配口102,第一限位部121、第二限位部122和第三限位部123分别具有开口朝向装配区101的限位槽120,使得光学膜片210可以采用从装配口102插入限位槽120的方式实现与背板100之间的装配,可以有效简化装配工艺,节约人力成本。
3、弹性限位垫230有利于填充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可能存在的间隙,减少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的旷量,使得光学膜片210被限制得更加稳固。并且,弹性限位垫230为光学膜片210提供了柔性连接,有利于减免光学膜片210与限位槽120之间刚性接触可能对光学膜片210带来的损坏。
4、柔性粘接件240一方面可以为背板100的各限位部与显示面板220之间提供牢固的连接,使得显示面板220与光学膜片210层叠设置以利于实现画面显示功能。另一方面,柔性粘接件240为背板100的各限位部与显示面板220之间提供的是柔性连接,相比于刚性连接而言,有利于减免显示面板220可能受到的来自背板100的应力损坏,提高显示面板220的寿命。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一体成型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处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围合形成用于装配背光模组中光学膜片的装配区;
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端部之间形成用于装配所述光学膜片的装配口;
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具有开口朝向所述装配区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对所述光学膜片进行限位;
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表面均用于与显示面板连接,使得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光学膜片层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依次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连接,所述第三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三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表面用于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以外;所述第三延伸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一平面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平面是所述装配区所在的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任意一种特征:
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均为直面板;
所述第一延伸部为曲面板,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均为直面板;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为直面板,所述第三延伸部为曲面板;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为曲面板,所述第三延伸部为直面板;
所述第一延伸部为直面板,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三延伸部均为曲面板;
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三延伸部均为曲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用于容纳电器元件的背腔,所述背腔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平面。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膜片、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
所述背板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的限位槽分别与所述光学膜片限位连接;
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分别远离所述背板的主体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光学膜片层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限位垫;
所述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弹性限位垫的另一侧与所述光学膜片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第三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或,所述弹性限位垫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垫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垫和第二子垫;
所述第一子垫和所述第二子垫的相背离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第一延伸部的内壁和第三延伸部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一子垫和所述第二子垫的相向表面,分别与所述光学膜片的两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粘接件;
所述柔性粘接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中至少一个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表面粘接,所述柔性粘接件的另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包括:导光板、扩散片和粘接胶;
所述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扩散片与所述导光板之间通过所述粘接胶连接为整体。
CN202121758574.7U 2021-07-28 2021-07-28 背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6014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8574.7U CN216014655U (zh) 2021-07-28 2021-07-28 背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58574.7U CN216014655U (zh) 2021-07-28 2021-07-28 背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4655U true CN216014655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8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58574.7U Active CN216014655U (zh) 2021-07-28 2021-07-28 背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4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80411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6976781B2 (en) Frame and bezel structure for backlight unit
EP3904096A1 (en) Laminating fixture, implements and method
CN11400287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57637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onplanar laminated assemblies
CN213661723U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摄像头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1552116B (zh)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19311B (zh) 用于便携终端的纤薄型显示模块固定装置
CN106597742B (zh) 中框构件、具有该中框构件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16014655U (zh) 背板和显示装置
JP2004327420A (ja) キーシート及びキー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7324173B2 (en) Side fixing fram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5691312A (zh) 背板、显示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13687541A (zh) 背光结构、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1107522Y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CN210667568U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器
CN113867046A (zh) 背光胶框、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1528867U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112835228A (zh) 用于背光组件的胶框、背光组件和显示面板
CN110827678B (zh) 显示装置
CN210896332U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397085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25762A (zh) 一种导光板插接安装的背光模组
CN215067612U (zh) 框贴结构组件和lcm显示模组
CN218298704U (zh) 一种背光模组胶框及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