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6633U - 台车 - Google Patents

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6633U
CN216006633U CN202121302551.5U CN202121302551U CN216006633U CN 216006633 U CN216006633 U CN 216006633U CN 202121302551 U CN202121302551 U CN 202121302551U CN 216006633 U CN216006633 U CN 216006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age
trolley
cantilever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25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肖平
张家龙
李明利
王明
张建伟
王长龙
刘盼龙
赵闯
李东
亢雪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25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6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6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6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车,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该台车包括车体、悬臂组件和吊笼;车体用于在安装有护栏的桥梁上行驶;悬臂组件位于车体的车身的一侧,且悬臂组件的其中一端与车体连接,另一端能够从护栏的上方经过后伸出至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吊笼与悬臂组件的远离车体的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车利用悬臂组件可以将吊笼伸至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且可以利用车体和悬臂组件共同稳定支撑吊笼,从而有效保证吊梁内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同时,该台车利用车体可以带动吊笼沿护栏长度方向快速稳定移动,进而可以保证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台车。
背景技术
桥梁护栏作为桥梁上部结构中唯一外露部分,具有钢筋密集、混凝土保护层薄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因振捣棒难以插入或插入深度不足,导致护栏表面存在蜂窝、气泡等现象,严重影响护栏的整体美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是采取后期修饰的方式进行处理。
现有的桥梁护栏修饰方式大多数采用钢筋或方钢等钢材制作成简易挂笼,再将挂笼悬挂于护栏上,施工人员再在挂笼中对桥梁护栏进行修饰。挂笼顶部和护栏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滑轮,滑轮用于减小挂笼和护栏之间的摩擦,便于沿护栏长度方向移动挂笼,从而便于对护栏进行全面修饰。
由于桥梁护栏修饰作业是一种高空作业,因而现有的挂笼结构过于简单,稳定性不足,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由于滑轮的存在,在移动挂笼时需防止滑轮脱轨而缓慢移动挂笼,进而会降低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桥梁护栏修饰作业采用的挂笼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由于滑轮的存在,在移动挂笼时需防止滑轮脱轨而缓慢移动挂笼,进而会降低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台车,包括车体、悬臂组件和吊笼;
所述车体用于在安装有护栏的桥梁上行驶;所述悬臂组件位于所述车体的车身的一侧,且所述悬臂组件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车体连接,另一端能够从所述护栏的上方经过后伸出至所述护栏的远离所述桥梁的一侧;
所述吊笼与所述悬臂组件的远离所述车体的端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体上固定有支撑组件,所述悬臂组件的远离所述吊笼的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组件包括支撑板和两个悬臂,所述支撑板和两个所述悬臂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两个所述悬臂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悬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第二端均与所述吊笼连接;
所述支撑板固定于两个所述悬臂之间,且所述支撑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支撑组件处,第二端位于所述吊笼的靠近所述车体的一侧的上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
所述第一固定梁连接于两个所述悬臂之间,且与所述支撑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梁连接于两个所述悬臂的第二端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笼的靠近所述车体的一侧和远离所述车体的一侧分别固定有一组吊杆;
两组所述吊杆中,靠近所述车体的一组所述吊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梁连接,另一组所述吊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梁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所述车体的车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立柱,每组所述立柱均包括沿所述车体的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
其中一个所述悬臂的第一端固定于其中一组所述立柱的远离所述吊笼的立柱的顶端,且该悬臂依次与该组所述立柱的其余立柱的顶端连接;
另一个所述悬臂的第一端固定于另一组所述立柱的远离所述吊笼的立柱的顶端,且该悬臂依次与该组所述立柱的其余立柱的顶端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臂组件的远离所述吊笼的端部和所述车体之间连接有阶梯组件,所述阶梯组件从靠近所述车体的一端至另一端,沿从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吊笼和所述悬臂组件的远离所述车体的端部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吊笼的离地高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相互匹配的螺旋套筒和螺杆;
所述螺旋套筒安装于所述悬臂组件上,所述螺杆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吊笼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螺旋套筒后位于所述悬臂组件的上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的位于所述悬臂组件上方的端部固定有防坠件,所述防坠件能够与所述悬臂组件的顶部抵接以限制所述螺杆从所述螺旋套筒中退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车包括车体、悬臂组件和吊笼;车体用于在安装有护栏的桥梁上行驶;悬臂组件位于车体的车身的一侧,且悬臂组件的其中一端与车体连接,另一端能够从护栏的上方经过后伸出至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吊笼与悬臂组件的远离车体的端部连接。在对桥梁的护栏进行修饰作业之前,可以先将车体行驶至桥梁上,再使得悬臂组件的与吊笼连接的端部伸出至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继而可以将吊笼连接至悬臂组件的该端,以使吊笼位于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将吊笼与悬臂组件的端部稳定连接后,施工人员即可通过悬臂组件行走至吊笼处并进入吊笼内,继而施工人员可以在吊笼内对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进行修饰作业。当需要沿护栏长度方向移动吊笼以对护栏进行全面修饰时,可以通过沿桥梁长度方向行驶车体,车体移动后即可带动悬臂组件和吊笼一起沿护栏长度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车利用车体和悬臂组件相互配合可以稳定支撑吊笼和吊笼内的施工人员,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吊梁内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台车可以利用车体带动吊笼沿护栏长度方向快速稳定移动,进而可以有效保证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臂组件和阶梯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套筒、悬臂组件与螺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车体;10-轮轴;11-车轮;12-电机;13-传动结构;14-控制器;2-悬臂组件;20-支撑板;21-悬臂;22-第一固定梁;23-第二固定梁;3-吊笼;4-支撑组件;5-阶梯组件;6-高度调节组件;60-螺旋套筒;61-螺杆;7-防坠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包括车体1、悬臂组件2和吊笼3。车体1用于在安装有护栏的桥梁上行驶;悬臂组件2位于车体1的车身的一侧,且悬臂组件2的其中一端与车体1连接,另一端能够从护栏的上方经过后伸出至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吊笼3与悬臂组件2的远离车体1的端部连接。
在对桥梁的护栏进行修饰作业之前,可以先将车体1行驶至桥梁上,再使得悬臂组件2的与吊笼3连接的端部伸出至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继而可以将吊笼3连接至悬臂组件2的该端,以使吊笼3位于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将吊笼3与悬臂组件2的端部稳定连接后,施工人员即可通过悬臂组件2行走至吊笼3处并进入吊笼3内,继而施工人员可以在吊笼3内对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进行修饰作业。当需要沿护栏长度方向移动吊笼3以对护栏进行全面修饰时,可以通过沿桥梁长度方向行驶车体1,车体1移动后即可带动悬臂组件2和吊笼3一起沿护栏长度方向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利用车体1和悬臂组件2相互配合可以稳定支撑吊笼3和吊笼3内的施工人员,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吊梁内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台车可以利用车体1带动吊笼3沿护栏长度方向快速稳定移动,进而可以有效保证施工效率。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台车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桥梁护栏修饰作业采用的挂笼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由于滑轮的存在,在移动挂笼时需防止滑轮脱轨而缓慢移动挂笼,进而会降低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吊笼3的稳定性,车体1上可以安装有配重结构。配重结构用于保持车体1和吊笼3之间的平衡,防止车体1倾翻。
其中,配重结构可以为钢、铁、铅等材质制成的块状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台车中,车体1上固定有支撑组件4,悬臂组件2的远离吊笼3的端部与支撑组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
支撑组件4用于支撑悬臂组件2,可以抬高悬臂组件2的离地高度,便于悬臂组件2的端部从护栏的上方经过后伸出至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车体1可以通过采用工字钢和钢板焊接形成。具体的,车体1可以采用多根工字钢、槽钢等钢材焊接形成长方体形状的框架,继而可以在框架外侧焊接钢板,以使钢板包裹框架而使车体1形成箱型结构。
其中,车体1的尺寸没有限制,如,车体1的长度可以为3.5米,宽度可以为1.7米,高度可以为40厘米。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组件4可以焊接固定于箱型车体1上方,当施工人员需要移动至吊笼3内时,可以依次通过车体1、支撑组件4和悬臂组件2移动至吊笼3上方,继而进入吊笼3内。
如图3所示,箱型车体1底部可以安装有两根轮轴10,每根轮轴10的两端均安装有车轮11。为驱动车轮11转动,车体1底部还可以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设置于靠近轮轴10的位置处,且可以通过包括齿轮和链条的传动结构13与轮轴10连接,电机12用于驱动轮轴10转动,从而可以驱动车轮11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台车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4,控制器14与电机12连接,用于控制电机12工作。进一步的,上述控制器14可以为控制手柄。
其中,车轮11的直径没有限制,当车体1高度为40厘米时,车轮11的直径可以为30厘米。
如图2所示,悬臂组件2可以包括支撑板20和两个悬臂21,支撑板20和两个悬臂21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悬臂21平行设置,且两个悬臂21的第一端均与支撑组件4连接,第二端均与吊笼3连接。支撑板20固定于两个悬臂21之间,且支撑板20的第一端位于支撑组件4处,第二端位于吊笼3的靠近车体1的一侧的上方。
悬臂21用于支撑吊笼3和支撑板20,支撑板20用于作为行走板以供施工人员行走,便于施工人员到达吊笼3处。
为提升施工人员在支撑板20上行走时的稳定性,两个悬臂21上方均可以安装有防护栏。进一步的,防护栏上还可以安装有挡板,该挡板不仅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且可以用于喷绘施工注意事项等标语。
其中,支撑板20的第二端位于吊笼3的靠近车体1的一侧的上方,可以使得支撑板20的第二端和两个悬臂21的第二端之间形成通口,该通口正对吊笼3,便于施工人员进入到吊笼3中。
为提升支撑板20在两悬臂21之间的稳定性,两悬臂21之间与支撑板20的两端对应位置处可以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横梁,该横梁同样可以采用槽钢支撑。
悬臂21可以采用槽钢、工字钢、角钢等钢材制成,本实施例优选悬臂21采用槽钢制成。为稳定支撑施工人员,支撑板20可以采用钢板制成。
支撑板20与悬臂21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螺母组件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悬臂21的尺寸和支撑板20的尺寸均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悬臂21的长度可以为3.5米,支撑板20的厚度可以为1.5厘米。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悬臂组件2还包括第一固定梁22和第二固定梁23。第一固定梁22连接于两个悬臂21之间,且与支撑板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固定梁23连接于两个悬臂21的第二端之间。
第一固定梁22即为上述两悬臂21之间的两个横梁中与支撑板20的第二端对应的横梁。
第二固定梁23用于与第一固定梁22、两个悬臂21相互配合,使上述支撑板20的第二端和两个悬臂21的第二端之间的通口形成为侧边均带有边框的通口,从而提升施工人员进入吊笼3过程的安全性。
其中,第一固定梁22和第二固定梁23同样可以采用槽钢制成。
如图1所示,吊笼3的靠近车体1的一侧和远离车体1的一侧分别固定有一组吊杆。两组吊杆中,靠近车体1的一组吊杆与第一固定梁22连接,另一组吊杆与第二固定梁23连接。
为提升吊笼3的容积以容纳数量更多的施工人员以及提升吊笼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吊笼3为长方体形状。此时两组吊杆可以有效提升吊笼3与悬臂组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每组吊杆均可以包括两根吊杆,四根吊杆与吊笼3顶部的四个角部一一对应连接,且四个吊杆相互平行。
其中,吊笼3的尺寸没有限制,可以根据施工人员的数量进行选择。如吊笼3内需容纳两个施工人员时,吊笼3的高度可以为1米,宽度为75厘米,长度为2.5米。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4包括沿车体1的车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立柱,每组立柱均包括沿车体1的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其中一个悬臂21的第一端固定于其中一组立柱的远离吊笼3的立柱的顶端,且该悬臂21依次与该组立柱的其余立柱的顶端连接。另一个悬臂21的第一端固定于另一组立柱的远离吊笼3的立柱的顶端,且该悬臂21依次与该组立柱的其余立柱的顶端连接。
立柱不仅可以保证悬臂组件2与车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不会大量占用车体1上方空间而妨碍施工人员到达悬臂组件2上。
其中,立柱也可以采用槽钢制成,立柱的高度没有限制,可以根据桥梁的护栏的高度进行设定。如,立柱的高度可以为1.5米。
为保证车体1的平衡,支撑组件4优选设置在车体1中部。
如图1和图2所示,悬臂组件2的远离吊笼3的端部和车体1之间连接有阶梯组件5,阶梯组件5从靠近车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沿从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阶梯组件5便于施工人员上下悬臂组件2,可以进一步的保证施工效率以及保证施工安全性。
悬臂组件2的远离吊笼3的端部和车体1之间还可以安装有分布于阶梯组件5两侧的扶手杆,扶手杆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为提升阶梯组件5的使用体验,阶梯组件5的相较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以为45度。
其中,阶梯组件5可以采用槽钢和钢板制成,其宽度可以为1.2米。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台车还可以包括高度调节组件6,高度调节组件6安装于吊笼3和悬臂组件2的远离车体1的端部之间,用于调节吊笼3的离地高度。
高度调节组件6便于抬升吊笼3和下降吊笼3,从而便于悬臂组件2的端部和吊笼3从护栏上方经过,以及便于使吊笼3位于护栏的远离桥梁的一侧而进入工作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高度调节组件6可以采用伸缩杆或油缸等伸缩驱动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高度调节组件6包括相互匹配的螺旋套筒60和螺杆61。螺旋套筒60安装于悬臂组件2上,螺杆61的其中一端与吊笼3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螺旋套筒60后位于悬臂组件2的上方。
当悬臂组件2包括两个悬臂21时,螺旋套筒60可以与悬臂21连接。进一步的,当悬臂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梁22和第二固定梁23,且吊笼3通过吊杆与两固定梁连接时,螺杆61即可为上述吊杆。
通过在螺杆61上旋转螺旋套筒60即可调节吊笼3的离地高度,为防止吊笼3影响旋转螺旋套筒60的过程,螺旋套筒60可以转动安装在悬臂组件2上,或者,螺旋套筒60可以固定在连接件中部的通孔内,而连接件则可以通过插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悬臂组件2可拆卸连接。
如图4所示,螺杆61的位于悬臂组件2上方的端部固定有防坠件7,防坠件7能够与悬臂组件2的顶部抵接以限制螺杆61从螺旋套筒60中退出。
防坠件7可以防止吊笼3从悬臂组件2上掉落,从而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防坠件7可以采用钢板制成,进一步的,防坠件7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螺杆61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悬臂组件(2)和吊笼(3);
所述车体(1)用于在安装有护栏的桥梁上行驶;所述悬臂组件(2)位于所述车体(1)的车身的一侧,且所述悬臂组件(2)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车体(1)连接,另一端能够从所述护栏的上方经过后伸出至所述护栏的远离所述桥梁的一侧;
所述吊笼(3)与所述悬臂组件(2)的远离所述车体(1)的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固定有支撑组件(4),所述悬臂组件(2)的远离所述吊笼(3)的端部与所述支撑组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组件(2)包括支撑板(20)和两个悬臂(21),所述支撑板(20)和两个所述悬臂(21)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两个所述悬臂(21)平行设置,且两个所述悬臂(21)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撑组件(4)连接,第二端均与所述吊笼(3)连接;
所述支撑板(20)固定于两个所述悬臂(21)之间,且所述支撑板(2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支撑组件(4)处,第二端位于所述吊笼(3)的靠近所述车体(1)的一侧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组件(2)还包括第一固定梁(22)和第二固定梁(23);
所述第一固定梁(22)连接于两个所述悬臂(21)之间,且与所述支撑板(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梁(23)连接于两个所述悬臂(21)的第二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笼(3)的靠近所述车体(1)的一侧和远离所述车体(1)的一侧分别固定有一组吊杆;
两组所述吊杆中,靠近所述车体(1)的一组所述吊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梁(22)连接,另一组所述吊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梁(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沿所述车体(1)的车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组立柱,每组所述立柱均包括沿所述车体(1)的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
其中一个所述悬臂(21)的第一端固定于其中一组所述立柱的远离所述吊笼(3)的立柱的顶端,且该悬臂(21)依次与该组所述立柱的其余立柱的顶端连接;
另一个所述悬臂(21)的第一端固定于另一组所述立柱的远离所述吊笼(3)的立柱的顶端,且该悬臂(21)依次与该组所述立柱的其余立柱的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组件(2)的远离所述吊笼(3)的端部和所述车体(1)之间连接有阶梯组件(5),所述阶梯组件(5)从靠近所述车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沿从下至上的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组件(6),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安装于所述吊笼(3)和所述悬臂组件(2)的远离所述车体(1)的端部之间,用于调节所述吊笼(3)的离地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6)包括相互匹配的螺旋套筒(60)和螺杆(61);
所述螺旋套筒(60)安装于所述悬臂组件(2)上,所述螺杆(61)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吊笼(3)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螺旋套筒(60)后位于所述悬臂组件(2)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61)的位于所述悬臂组件(2)上方的端部固定有防坠件(7),所述防坠件(7)能够与所述悬臂组件(2)的顶部抵接以限制所述螺杆(61)从所述螺旋套筒(60)中退出。
CN202121302551.5U 2021-06-10 2021-06-10 台车 Active CN216006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2551.5U CN216006633U (zh) 2021-06-10 2021-06-10 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2551.5U CN216006633U (zh) 2021-06-10 2021-06-10 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6633U true CN216006633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4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2551.5U Active CN216006633U (zh) 2021-06-10 2021-06-10 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6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7222B (zh) 一种能避让桥侧障碍的吊架铰接式桥梁检修车
DE112014003015B4 (de) Mobilkran
CN108970854B (zh) 一种桥梁底部壁面油漆喷涂施工方法
JP2007120077A (ja) 高架道橋の架設方法及び装置
RU2654263C2 (ru) Портальный кран
CN107201719B (zh) 高架桥防撞墙模板吊装转运机及防撞墙施工方法
CN211142839U (zh) 自行式防撞墙施工模板台车
CN210288140U (zh) 一种简易的预制桥面板吊装台车
CN107253675A (zh) 一种自行式塔冠吊机
CN216006633U (zh) 台车
CN110847031A (zh) 桥梁施工用移动吊篮
CN106320190A (zh) 桥梁养护加固悬吊施工平台
CN213774416U (zh) 一种建筑吊篮
CN213538695U (zh) 桥梁防撞墙模板台车
CN210234958U (zh) 一种高速铁路施工用搬运小车
CN209874433U (zh) 一种组拼式整体移动操作架
CN215252384U (zh) 一种双幅桥混凝土护栏施工台车
CN202730646U (zh) 一种能避让桥侧障碍的吊架铰接式桥梁检修车
CN215629366U (zh) 一种桥梁涂装检修装置
JP2004176486A (ja) 作業台車
CN107724235A (zh) 一种桥梁防撞墙安全作业平台
CN212270670U (zh) 桥梁施工用移动吊篮
CN216305423U (zh) 一种单跨式防护棚架横梁安拆用的提升移动装置
CN115613477B (zh) 一种主梁悬臂无轨三角挂篮及施工方法
CN218436633U (zh) 一种大型伸缩安全平台防撞墙模板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