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3272U -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3272U
CN216003272U CN202122449276.6U CN202122449276U CN216003272U CN 216003272 U CN216003272 U CN 216003272U CN 202122449276 U CN202122449276 U CN 202122449276U CN 216003272 U CN216003272 U CN 216003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tapered roller
film
heating system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492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庆松
查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lei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lei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lei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lei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492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03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3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3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属于圆锥滚子包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封边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机构和定位机构,加热机构包括箱体和加热管,箱体底部连接加热管,加热管底部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加热孔;定位机构包括垫膜件和至少两块压板,垫膜件上端设置有突出部,用于向上抵靠叠压膜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叠压膜上的凸起部,突出部与加热管位置相对应,压板固定连接在箱体下端,压板远离箱体的一端与突出部形成配合间隙以用于对叠压膜实现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封边加热系统可针对圆锥滚子形状上的特殊性,适当可以延长叠压膜的加热时间,对用于封边的凸起部加热更加均匀,从而增加叠压膜的封边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锥滚子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圆锥滚子一般装配在滚子轴承中,由于属于小型零部件,如果不进行规则排列的装箱,例如在包装箱内直接堆放圆锥滚子,则可能会产生堆放在一起的圆锥滚子之间形成碰擦从而产生损伤。
对圆锥滚子的装箱前,可以使用塑料等材质的包装膜对实现包装,包装后的圆锥滚子既可以通过外侧的包装膜避免相互间的摩擦损伤,也可以减少装箱时圆锥滚子的移动,从而可充分利用包装箱的空间。
使用包装膜对圆锥滚子进行包装时,可以先将圆锥滚子朝一个方向排列成行,再对应该行圆锥滚子用包装膜进行包裹后加热封边。由于圆锥滚子不同于一般的规则形状零件,滚子两端的外缘直径并不相同,因此在排列成行后,滚子不同位置与包装膜之间的距离并不相同,这决定了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具有特殊性。
经过检索,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轴承的圆锥滚子的包装装置(申请号:202020339589.9,申请日:2020年3月18日),该申请案公开的轴承滚子包装系统中,上料机构的上料通道末端设置有导料件,上膜机构的上膜通道末端设置有导膜件,导料件设置在导膜件上方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包装膜经过第一间隙后其两边沿内折并包裹导料件;输送机构的两个输送轮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包装膜经过第二间隙后其两边沿被压紧并形成连续的包装袋;封边机构的封边轮和辅助轮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包装袋经过第三间隙后其边沿被封边。
该申请案通过输送轮拉动包装袋边沿的方式带动包装袋移动,从而实现轴承滚子的输送,避免了滚子在输送过程中相互碰撞而发生损害。但是如何针对圆锥滚子形状上的特殊性进行加热封边时的处理,该申请案并未提及。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包装膜对圆锥滚子加热封边容易产生加热不均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通过在加热机构上增加并优化加热位置,并且使用定位机构配合形成便于包装膜便于加热的凸起部,从而提高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质量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用于对包裹有圆锥滚子的叠压膜实现封边加热,包括加热机构和定位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箱体和加热管,所述箱体底部连接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底部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加热孔;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垫膜件和至少两块压板,所述垫膜件上端设置有突出部,用于向上抵靠叠压膜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叠压膜上的凸起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加热管位置相对应,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下端,压板远离箱体的一端与所述突出部形成配合间隙以用于对叠压膜实现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孔开设在加热管下端的最低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安装部,在箱体横断面上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沿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安装部包括调节段和固定段,所述调节段设置为箱体竖直方向开设的槽体,所述固定段为箱体下端向下延伸并对所述加热管外壁形成包裹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垫膜件包括垫条和垫板,所述垫板能够放置在圆锥滚子的最上端,所述垫条下端与垫板上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垫条顶部形成所述突出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垫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垫条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垫条的顶部在垫条的横断面上呈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垫条与所述叠压膜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布,所述隔离布覆盖叠压膜的重合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垫条设置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包括连接部和压紧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压板与所述箱体的连接;所述压紧部向靠近凸起部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凸起部的外缘处定位配合。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安装部中的调节段宽度大于所述固定段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孔在加热管的底部均匀分布。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机构和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叠压膜加热时的定位,加热机构设置在定位机构上方,加热机构中的加热管底部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加热孔,定位机构中的垫膜件上端顶住叠压膜重合区域的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凸起部,凸起部与加热管位置相对应,压板远离箱体的一端与凸起部侧缘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封边加热系统可针对圆锥滚子形状上的特殊性,沿加热管轴向设置的多个加热孔可以延长叠压膜的加热时间,对凸起部的加热更加均匀,从而增加叠压膜的封边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中的垫膜件包括垫条和垫板,垫条的顶部与叠压膜相配合形成凸起部,凸起部的剖面外缘可以为弧形,可避免叠压膜因过度弯折而降低封口质量,而垫板则可以增加与圆锥滚子上端的接触面从而增加垫膜件摆放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封边加热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垫膜件与叠压膜配合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箱体;10、调节段;11、固定段;2、加热管;3、垫膜件;30、垫条;31、垫板;4、压板;40、连接部;41、压紧部;5、叠压膜;50、重合区域;51、凸起部;6、隔离布;7、圆锥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圆锥滚子作为轴承等机构的零部件,在生产时往往由于尺寸小、数量多而不易包装,或者包装后占用过多的空间,亦或者由于堆放式的包装而产生多个圆锥滚子之间的碰擦从而在包装这一环节上产生较多的不良品甚至废品。圆锥滚子由于前后两头的尺寸并不相同,在包装的摆放时就会出现两头不易无法调整方向的问题,因此多个圆锥滚子的包装还需要滚子沿长度方向的两头呈固定方向排布。
鉴于圆锥滚子的形状因素,在包装时可以采用将多个圆锥滚子沿长度方向进行排列的方式,并用叠压膜将多个圆锥滚子包装在内,从而形成长条形的包装单元。这种长条形的包装单元最大限度地将圆锥滚子整齐地进行了排列,最终可以在生产包装流程中多个包装单元放置在包装箱内。这样完成包装圆锥滚子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到了包装箱内的空间,并且由于使用叠压膜对包装单元内圆锥滚子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限位,从而大幅降低了圆锥滚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并且即使在不同包装单元之间产生碰撞,也会由于叠压膜在圆锥滚子外的保护作用而大幅减轻甚至避免碰擦产生的损伤。
在使用叠压膜对圆锥滚子进行包装时,可以采用平整的叠压膜对圆锥滚子进行包裹后封边的方式。但圆锥滚子不同于其他形状更为规则的零件,在叠压膜包裹时,圆锥滚子的前后两端的外缘直径并不相同,因此这会大幅增加叠压膜封边时的难度。传统的封边方式例如对硬币包装时的加热封边,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圆锥滚子的封边。而在封边时,先要对两侧边的叠压膜进行加热,进而再通过压力使两侧边的叠压膜合为一体,这其中对叠压膜封边的加热处理过程对封边的好坏尤为重要,不良的加热会使位于两侧边部分叠压膜不能完全合为一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形成包装损坏、圆锥滚子的脱落,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再重新包装圆锥滚子则会大幅增加工艺难度。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是指X轴方向,第二方向是指Y轴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用于叠压膜5包裹圆锥滚子7后的封边加热。这里的叠压膜5为平面膜,圆锥滚子7可以以头尾相连的方式进行的排列,一张叠压膜5对多个圆锥滚子7进行包装,在叠压膜5包裹完圆锥滚子7后,位于圆锥滚子7上方的叠压膜5两个侧端需要进行热处理从而形成两个侧端闭合,进而完成叠压膜5能在圆锥滚子7的外侧面实现闭合的包裹,此处的外侧面是指圆锥滚子7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面。
加热系统包括加热机构和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叠压膜5加热时的定位,在封边时,可以使位于圆锥滚子7上方的叠压膜5两侧端形成重合区域50,并且使叠压膜5位于重合区域50的部分能够相互贴合,从而形成可加热密封的结构,这里重合区域50中叠压膜5两侧端形成内外两层结构。加热机构设置在定位机构上方,能够通过热空气或者电感应等加热方式使重合区域50的叠压膜5达到能够融合的温度。
加热机构包括箱体1和加热管2,箱体1为加热机构的主体部分,箱体1内部可以设置加热发生装置,在箱体1底部连接加热管2,从而使加热管2能够位于叠压膜5重合区域50的上方,加热管2底部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加热孔,加热孔中可以释放热空气而对叠压膜5形成加热。
定位机构包括垫膜件3和至少两块压板4,垫膜件3上端设置有突出部,用于向上抵靠叠压膜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叠压膜上的凸起部51,突出部与加热管2位置相对应,这里的凸起部51为加热系统用于进行加热的位置,也是叠压膜5重合区域50中进行封边的位置。压板4固定连接在箱体1下端,压板4远离箱体1的一端与突出部形成配合间隙以用于对叠压膜实现定位。压板4的作用是压住凸起部51侧部边缘,使该位置重合的两层叠压膜5能够紧密接触,这里的凸起部51侧部是指图1中凸起部51的左右两侧。作为优化,本实施例中的压板4包括连接部40和压紧部41,连接部40用于压板4与箱体1的连接,压紧部41向靠近凸起部51的方向上延伸,并与凸起部51的外缘处定位配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加热管2的底部的加热孔只设置一个,而叠压膜5在产线中移动时,加热孔形成的加热位置与叠压膜5形成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叠压膜5沿长度方向的封边。但是,由于圆锥滚子7包装封边时与其他形状规则零件有所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圆锥滚子7具有直径不同的大径端和小径端。在圆锥滚子7收尾相连排布在叠压膜5内时,在叠压膜5包裹多个圆锥滚子7时,垫膜件3与叠压膜5的配合位置位于圆锥滚子7的大径端,而其他部分的凸起部51的叠压膜5两侧端不能形成紧密的贴合,位于远离加热孔一侧的叠压膜5则受热不均匀或者受热不足。因此,如果仅仅设置一个加热孔进行封边时,在垫膜件3与叠压膜5非配合位置上,对叠压膜5的加热效果不理想,进而会降低叠压膜5的封边品质。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沿加热管2轴向设置的多个加热孔可以延长叠压膜5的加热时间,对凸起部51的加热更加均匀,从而增加叠压膜5的封边强度。
为了使加热管2中热空气能够更加均匀地覆盖到叠压膜5的凸起部51上,本实施例加热孔开设在加热管2下端的最低处,从而提高凸起部51处的加热效果。由于设置多个加热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叠压膜5处进行均匀的加热封边,因此本实施例中作为优化方案,加热孔在加热管2的底部均匀分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设置有安装部,在箱体1横断面上安装部设置在沿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安装部用于配合加热管2的安装。安装部包括调节段10和固定段11,其中调节段10 设置为箱体1竖直方向开设的槽体,固定段11实现加热管2在箱体1上的定位,具体地,固定段11为箱体1下端向下延伸并对加热管2外壁形成包裹的定位结构。设置固定段11在箱体1下端向下延伸,是为了尽可能使加热管2能够更加靠近叠压膜5,从而避免热量的损耗。固定段11对加热管2起到定位效果,但固定段11下端应当不能影响加热管2的加热功能,即固定段11下端可以开设避让槽或者与加热孔相对应的避让孔。为了便于加热管2的安装,在第一方向上,安装部中的调节段10宽度大于固定段11宽度。
本实施例中的垫膜件3包括垫条30和垫板31,垫板31能够放置在圆锥滚子7最上端,垫条30下端与垫板31上板面固定连接,垫条顶部形成垫膜件3上的突出部。在第一方向上,垫板31的长度大于垫条30的长度。设置垫条30和垫板31的好处是,垫条30的顶部与叠压膜5相配合形成凸起部51,而垫板31则可以增加与圆锥滚子7上端的接触面从而增加垫膜件3摆放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叠压膜5的凸起部51的剖面外缘可以为弧形,弧形外缘可以使叠压膜5的凸起部51与叠压膜5其他包裹段平稳过度,避免因过度弯折而降低封口质量。因此凸起部51的垫条顶部形成的突出部在垫条30的横断面上呈弧形,从而对应将凸起部51挤压呈对应形成。
受热的叠压膜5如果直接接触垫膜件3则可能造成叠压膜5贴附在垫膜件3上,进而造成垫膜件3脱离叠压膜5时会破坏叠压膜5。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本实施例中垫条30与所述叠压膜5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布6,隔离布6覆盖叠压膜5的重合区域50,隔离布6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由于垫膜件3与圆锥滚子7以及叠压膜5的接触面积较小,垫膜件3重量过大不利于垫膜件3的放置,因此本实施例中垫条设置为中空结构。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用于对包裹有圆锥滚子(7)的叠压膜(5)实现封边加热,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机构和定位机构;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箱体(1)和加热管(2),所述箱体(1)底部连接加热管(2),所述加热管(2)底部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加热孔;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垫膜件(3)和至少两块压板(4),所述垫膜件(3)上端设置有突出部,用于向上抵靠叠压膜(5)中间位置从而形成叠压膜(5)上的凸起部(51),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加热管(2)位置相对应,所述压板(4)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下端,压板(4)远离箱体(1)的一端与所述突出部形成配合间隙以用于对叠压膜实现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开设在加热管(2)下端的最低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安装部,在箱体(1)横断面上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沿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安装部包括调节段(10)和固定段(11),所述调节段(10)设置为箱体(1)竖直方向开设的槽体,所述固定段(11)为箱体(1)下端向下延伸并对所述加热管(2)外壁形成包裹的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膜件(3)包括垫条(30)和垫板(31),所述垫板(31)能够放置在圆锥滚子的最上端,所述垫条(30)下端与垫板(31)上板面固定连接,所述垫条顶部形成所述突出部,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垫板(31)的长度大于所述垫条(30)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条(30)的顶部在垫条(30)的横断面上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条(30)与所述叠压膜(5)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布(6),所述隔离布(6)覆盖叠压膜(5)的重合区域(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条(30)设置为中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4)包括连接部(40)和压紧部(41),所述连接部(40)用于压板(4)与所述箱体(1)的连接;所述压紧部(41)向靠近凸起部(51)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凸起部(51)的外缘处定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安装部中的调节段(10)宽度大于所述固定段(11)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孔在加热管(2)的底部均匀分布。
CN202122449276.6U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Active CN216003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9276.6U CN216003272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49276.6U CN216003272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3272U true CN216003272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49276.6U Active CN216003272U (zh) 2021-10-12 2021-10-12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3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51125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multi-walled plastic bags
CN110114273A (zh) 制造包装单元的包装机和方法、及由包装套筒和外包装制成的包装单元
CN106532134A (zh) 方形锂电池叠片机及叠片工艺
US20180029738A1 (en) Method for improved folding of a container
CN216003272U (zh) 一种圆锥滚子包装的封边加热系统
US4481669A (en) Multi-walled plastics bag
CN107323744A (zh) 一种四面封口棉片包装机
CN203186602U (zh) 带式中包机
CN111547314A (zh) 一种侧封机构
JP2008105733A (ja) 補強部材付き袋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67364B (zh) 一种防静电膜双边热熔焊接封边成袋机
CN209852686U (zh) 一种包装袋快速封口装置
CN211788674U (zh) 一种带外包的电容器卷绕机
CN205931387U (zh) 一种自动封装装置
CN107826338A (zh) 一种软抽纸端面热封装置
CN102320410A (zh) 一种枕形包装袋及其包装机
CN105667899B (zh) 一种热收缩膜的裹膜方法及裹膜装置
JP2015003767A (ja) 封帯形成方法、及び封帯形成装置
CN212314056U (zh) 一种侧封机构
CN211843438U (zh) 包装袋纵封装置
CN219707390U (zh) 一种自热米饭包装覆膜装置
JP5356921B2 (ja) スリーブ貼付装置及び貼付方法
CN217622501U (zh) 一种塑料袋生产用可分料包装的压袋机
CN220199750U (zh) 一种薄膜热封成袋工装
CN217994877U (zh) 一种酱料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