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02284U - 移动接触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移动接触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02284U
CN216002284U CN202120530409.XU CN202120530409U CN216002284U CN 216002284 U CN216002284 U CN 216002284U CN 202120530409 U CN202120530409 U CN 202120530409U CN 216002284 U CN216002284 U CN 216002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position
mobile
move
catenar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04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文
尚前博
范彩虹
蒋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02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02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接触网装置,包括移动接触网和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置有行走装置;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一个以上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设置有驱动装置;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行走装置上;每个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与门架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工作位移动;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工作位移动。

Description

移动接触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接触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接触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气化铁路线路上方必然设置有向机车提供电力的接触网,而设置供电接触网的铁路集装箱码头、装卸货场、检修车库等处,由于车厢上方的接触网,使装卸作业等均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不安全。
现有的解决方案为:1、由电力机车牵引的货物列车进入结点站后,再改由内燃调机车进行调车作业;2、由电力机车牵引的货物列车进入有接触网无电区的货物线,将接触网断电后进行装卸作业。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接触网位于货物列车的上方,影响装卸机械的作业;3、将需要装卸的区段采用“不落弓”的无电区。这种作业的缺点是无电区不能太长,利用列车的惯性进行滑行运动,如果司机操作不当电力机车容易停在无电区需要救援。
另外,现有的运动接触网中有采用接触线本身的张力进行移动,每个支柱悬挂的接触线移动时容易折弯的缺陷,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中所有接触线组件与接触网连接的地方会形成折弯点,在接触线折弯是移动接触网需要极力避免的问题,而采用上述方式必定会形成折弯点。以800米的移动接触网为例,假定立柱与立柱之间的距离在20米,需要40根立柱,分别编号为1、1+N…、20、…、 40,门架上设置行走装置分别连接移动接触线组件的两端,行走装置行走时能带动第一根的接触线组件往工作位移动(此处会产生第一个折弯点,且最为明显),只有当第一和第四十根立柱中的伸缩机构伸展开有移动位移的时候,才会带动第二和第三十九根立柱上的伸缩机构伸展开,依次从两端逐渐往中间位带动。张紧的接触线中,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力即可形成折弯点,当使用在更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种时,这种折弯形象更为明显。张紧的接触线中只需要一个很小的力即可形成折弯点,所以采用上述的这种方式中整个接触网移动段中的接触线会形成一个大的弧形,整个弧形的宽度会超过受电弓的取电宽度范围,出现整个移动接触网无法使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移动接触网装置,包括移动接触网和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置有行走装置;
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一个以上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设置有驱动装置;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行走装置上;
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与门架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包括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收放支持机构;还包括移动小车,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带动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每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收放支持机构至少包括腕臂和拉件;
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腕臂活动连接;或者
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腕臂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腕臂采用连杆机构腕臂,所述连杆机构腕臂至少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或者
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
进一步的,当只设置接触线时,所述悬挂件上连接有支柱绝缘子,接触线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支柱绝缘子上。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固定件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转动轴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能够在移动小车上转动,使得连杆机构腕臂能够左右摆动。
进一步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中,所述拉件采用柔性材质制成、采用刚性材质制成或者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拉件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器。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用于辅助移动小车在竖直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道、滑槽、滑轨、轨道、限位架或者使用立柱的工字钢的侧边作为轨道,所述移动小车在滑道、滑槽、滑轨、轨道、限位架或者立柱工字钢侧边沿立柱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轨道,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移动小车沿轨道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链条,所述电机驱动链条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以使所述收放支持机构的自由端带动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主动链轮,所述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移动小车沿立柱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所述链条转动带动移动小车移动。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设置方式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齿条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转动带动移动小车移动;或者
第二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所述移动小车设置在丝杠上,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锚装置,所述下锚装置设置在行走装置上,所述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两端门架的下锚装置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补偿装置,所述下锚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下方,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所述移动补偿装置用于确保移动接触网移动时接触线的张力控制在预设范围之内。
相对于现有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相对于现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使用驱动装置提供主体式的驱动,驱动移动小车能够沿立柱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支持机构的另一端沿远离立柱的方向移动,带动接触线和/或承力索往工作位移动;或者使得支持机构的另一端沿靠近立柱的方向移动,带动接触线和/或承力索往非工作位移动。采用这种主动式的驱动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存在折弯点情况,移动接触网中整体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不管是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从非工作位移动到工作位的过程,还是从工作位移动到非工作位的过程,整根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基本都可以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出现弧线的技术缺陷;另一方面整个移动接触网中每一个立柱上均采用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出现拉不动,伸缩机构展不开不到位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机构可靠,故障率低,能够有效的保证移动接触网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采用了如本方案提供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可以有效增加移动接触网的长度,应用到万吨线货运线路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方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接触网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接触网装置位于工作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接触网装置位于非工作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放支持装置实施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收放支持装置实施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收放支持装置实施例三;
图8是本实用新型收放支持装置实施例四。
图中:1、立柱;2、腕臂;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3、移动小车; 4、拉件;5、电机;6、链条;7、接触线;8、承力索;9、主动链轮;10、从动链轮;11、转动轴;12、可调节松紧器;13、铰接件;14、下锚装置;15、固定接触悬挂下锚装置;16、铁路;17、轨道;18、绝缘子;19、悬挂件;20、线夹;21、门架;22、行走装置;23、用于驱动行走装置移动的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所示,利用接触线本身的张力进行移动,每个支柱悬挂的接触线移动时存在容易折弯的缺陷,影响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装置,包括移动接触网和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门架21,所述门架21上设置有行走装置22;
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一个以上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设置有驱动装置;
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行走装置2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与门架21上的行走装置22 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如图3示意图是位于工作位的示意图,如图4是位于非工作位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包括立柱 1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1上的收放支持机构;还包括移动小车3,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小车3移动带动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从而带动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如图5所述,移动小车3向下移动(如图5中箭头A所示),腕臂2的自由端带动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往非工作位移动(如图5中箭头B所示)。如图6所示,移动小车3向上移动(如图6中的箭头A所示)腕臂2的自由端带动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往工作位移动(如图6中箭头B所示)。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每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带动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移动,门架21横梁上的行走装置22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的移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移动接触网中也可以仅在腕臂2自由端设置接触线7,也存在仅在支持机构上设置承力索8的情况。另外需要补充的是,本实施中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上设置有绝缘子18,可以在拉件和/或腕臂2均设置绝缘子18,起到电气隔离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放支持机构至少包括腕臂2和拉件4;
第一种设置方式:如图5或者图6所示,所述腕臂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移动小车3活动连接,所述拉件4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1活动连接,所述拉件4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腕臂2活动连接;如图5所述,拉件4与立柱1连接的地方可以设置转轴,也可以不设置转动,只需要拉件4与立柱1铰接或者活动连接即可。
如图7所述,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腕臂2采用连杆机构腕臂2,所述连杆机构腕臂2至少包括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1的一端和第二连杆22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移动小车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活动连接可以采用铰接件13 进行连接,第一连杆21和第二连杆22分别与移动小车3连接的地方采用转动轴11和铰接件13的配合方式;拉件4与立柱1连接的地方也可以采用转动轴 11和铰接件13的配合方式。
第一种设置方式中,所述拉件4采用柔性材质制成、采用刚性材质制成或者采用弹性材质制成。所述拉件4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器12。可调节松紧器12 的设置主要是方便在安装的过程通过控制拉件4的长度,来实现调节腕臂2自由端的高度做微调整。
第二种设置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腕臂2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立柱1 活动连接,所述拉件4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移动小车3活动连接,所述拉件 4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腕臂2活动连接。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1的一端和第二连杆22 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 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8 和/或接触线7。(此种方式图中未示出)
如图7所示,当只设置接触线7时,所述悬挂件19上连接有支柱绝缘子 18,接触线7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支柱绝缘子18上。接触线通过线夹21夹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小车3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杆21的一端和第二连杆22的一端与固定件铰接。
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小车3上设置有转动轴 11,所述第一连杆21的一端和第二连杆22的一端与转动轴11铰接。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个立柱1上的支持机构在工作位状态、或者非工作位状态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所述支持机构转动的过程中,各自支持机构通过对应的转动轴11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有效的解决施工误差,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同时还有效的解决支持机构两侧拉力不平衡的问题,有效的张紧接触线7和或承力索8,本实施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还能够根据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两端提供的拉动自动调节,使得承力索8和接触线 7一直保持在张紧状态,而现有的技术方式不能解决该技术问题,也不能达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提供的支持机构在工作位状态(位于铁路16 上方)、或者非工作位状态(位于铁路16侧边)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所述支持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机构通过所述转动轴11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伸缩机构是为了实现将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移动到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移动接触网是需要将承力索8和/接触线7处于张紧状态。当支持机构两侧的拉力不平衡的时,一方面不平衡的拉力长时间作用容易对支持机构本身造成形变,另一方面,立柱1与立柱1之间、支持机构安装的角度等都容易存在施工误差,特别是承力索8和/接触线7受热胀冷缩的影响。比如在整个承力索8处于工作状态时,现有的伸缩腕臂2不能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动,其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是固定死在腕臂2(支持机构)上的,立柱1与立柱1之间的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受热膨胀线体延伸,导致立柱1与立柱1之间承力索8不能张紧,且由于承力索8和接触线7是固定死在腕臂2上,所以两端门架21上的拉紧装置提供的拉力不能逐渐传递。而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所述转动轴 11,所述支持机构能够转动以便伸缩支持机构,以及所述支持机构通过所述转动轴11能够实现整体的支持机构水平方向转动。
故此,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持机构在工作位状态、或者非工作位状态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所述支持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持机构通过所述转动轴11能够在水平方向转动。有效的解决施工误差,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同时还有效的解决支持机构两侧拉力不平衡的问题,能够根据承力索8 和或接触线7两端提供的拉动自动调节,使得承力索8和接触线7一直保持在张紧状态,而现有的技术方式不能解决该技术问题,也不能达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目前相关技术中采用张紧的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由接触线7和/或承力索8的平移来带动伸缩结构张开或者收缩,其存在的问题是任意一个接触网组件的伸展的力是要从其侧方位伸展开的伸缩机构中得来,当第一根和最后一根立柱1的伸缩机构不能再伸展开的时候,中间位置任意接触网组件将不能再从侧方位提供伸展开的拉力,会有折弯点,会形成弧线,出现了拉不动,存在展不开的伸缩机构情况。
上述方案是整个移动接触网中通过张紧的承力索8和/或接触线7的平移来拉动伸缩结构的自由端促使伸缩结构张开或者收缩。其存在的问题点上文已经说明。
另一方面,需要补充说明,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用于辅助移动小车3在竖直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道、滑槽、滑轨、轨道17、限位架或者使用立柱1的工字钢的侧边作为轨道17,所述移动小车3在滑道、滑槽、滑轨、轨道17、限位架或者立柱1工字钢侧边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移动。也可以采用直接垂吊的方式贴合立柱1的表面设置,在移动小车3上设置滚轮以便减少移动小车3与立柱1之间的摩擦。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5和链条6,所述电机5驱动链条6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3移动,以使所述收放支持机构的自由端带动接触线7和/或承力索8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优选的,还包括主动链轮9,所述电机5驱动主动链轮9转动通过链条6 带动移动小车3沿立柱1移动。还包括从动链轮10,所述主动链轮9通过链条 6带动从动链轮10,所述链条6转动带动移动小车3移动。
作为一种拓展的补充方案,驱动装置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齿条沿立柱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3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转动带动移动小车3移动;或者
第二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所述移动小车3设置在丝杠上,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3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还包括还包括下锚装置14,所述下锚装置14设置在行走装置22上,所述接触线7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两端门架21的下锚装置14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还包括移动补偿装置,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中设置有补偿弹簧,所述下锚装置14设置在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下方,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22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所述移动补偿装置用于确保移动接触网移动时接触线7的张力控制在预设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架21上还设置有固定接触悬挂下锚装置1514,固定接触线7下锚在所述固定接触悬挂下锚装置1514上。
工作原理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4,当从工作位移动往非工作位移动的时候,两侧门架上也设置有用于驱动行走装置移动的驱动装置23(也可以采用电机带动链条转动从而拖动行走装置移动),其带动行走装置移动,悬挂在行走装置下方的下锚装置随动,从而从两端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网非工作位移动;同时每一个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的移动小车在立柱上下移,使得所有支持机构的另一端沿靠近其对应立柱的方向移动,带动整个接触线和/或承力索往非工作位移动;
当从非工作位往工作位移动时,每一个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的移动小车在立柱上往上移,使得所有支持机构的另一端沿远离其对应立柱的方向移动,带动整个接触线和/或承力索展开往工作位移动;同时,门架上的移动小车行走装置移动。实现将整个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移动到工作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现有技术存在折弯点情况,移动接触网中整体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不管是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从非工作位移动到工作位的过程,还是从工作位移动到非工作位的通常,整根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基本都可以保持在同一直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出现弧线的技术缺陷;另一方面整个移动接触网中每一个立柱上均采用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出现拉不动,伸缩机构展不开不到位的情况。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各自设置的电机驱动相对应的移动小车移动的移动量相当。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这种驱动方式在长久的工作过程中,各自移动小车在立柱上的移动量是相当的。不会出现若干立柱中,移动小车在长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移动量不一致的问题。
现有的方式中通过坠砣张紧钢丝绳的方式拉带动移动小车移动,这种做法同样存在不足:
1、因为只是通过一根张紧的钢丝绳去控制若干滑动块(相当于移动小车) 的移动,在受力移动的过程中,各个分支点由于自身滑动端的重量,每个分支点作用在钢丝绳上均会形成一个拉力点,这些拉力点不能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张紧的钢丝绳也会形成弧线和折弯点,这样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是,每个立柱上对应的滑动端其滑动的形成量不相同,在通过伸缩机构的作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水平移动的形成就不相同,导致承力索和或接线水平移动的行程不相等,使得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出现弧线,严重的导致受电弓不能有效取电;另一个问题,滑动端行程不一致还会导致伸缩机构自由端各自的水平高度不一致,造成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会出现受电弓取电是不能接触到接触线的问题。
2、钢丝绳在使用的过程中,两端长久的拉力容易导致钢丝绳的长度形变增长,离拉动电机越近的钢丝绳其承载的拉力越大,因为各个分支的重量均汇总到这里,其形变增量越多,那对各个分支中滑动端的拉动滑动量就会产生影响,出现滑动量不相当的问题,在通过伸缩机构的作用,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上反映出来的弧度或者折弯点就更明显了。
3、钢丝绳本身的热胀冷缩的问题,移动接触网需要能够在零下20多度,零上40多大的温差范围工作,按照普通接触网的长度800米,那钢丝绳的热胀冷缩问题也会导致立柱上移动端的移动量不相当。那若更长的接触网中会出现靠近拉动电机处的立柱上的移动端移动到位了,越远的立柱中的移动端还没移动到位的情况。
而在实际的工况中上述三点问题是共同存在的,在通过伸缩机构的放大,同样存在使得接触线和或承力索会有折弯点,会形成弧线,出现了拉不动,存在展不开的伸缩机构或者展开不到位情况。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操作原理如下:
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工作位移动;同时,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工作位移动。
优选的,驱动装置共同作用,驱动移动小车在立柱的长度方向往上移动,带动收放支持机构中腕臂的一端上移动实现收放支持机构伸展,带动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网往工作位移动,同时,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工作位移动。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操作原理如下:
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收缩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非工作位移动;同时,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非工作位移动。
优选的,驱动装置共同作用,驱动移动小车在立柱的长度方向往下移动,带动收放支持机构中腕臂的一端上移动实现收放支持机构收缩,带动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网往非工作位移动,同时,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非工作位移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方案中,收放支持机构伸展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网往工作位移动或者往非工作移动的过程中,其移动的水平距离与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移动的水平距离相当。
本操作方法中,移动小车移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非工作位移动的同时,门架行走装置被驱动带动下锚装置往工作位移动至与固定接触悬挂下锚装置电连接。此时,移动接触网处于工作位状态,货运列车可以驶入或者驶出。
移动小车移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往非工作位移动的同时,门架上的移行走装置被驱动带动下锚装置与固定接触悬挂下锚装置断开电连接,并往非工作位移动。此时,移动接触网处于非工作位状态,货运列车可以进行货物装卸作业、检修作业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包括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9)

1.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接触网和设置在所述移动接触网两端的门架,所述门架上设置有行走装置;
移动接触网中包括一个以上的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中设置有驱动装置;
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行走装置上;
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与门架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包括立柱以及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收放支持机构;还包括移动小车,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带动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从而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驱动各自的收放支持机构伸展或者收缩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共同作用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支持机构至少包括腕臂和拉件;
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所述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与腕臂活动连接;或者
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腕臂一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的与腕臂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臂采用连杆机构腕臂,所述连杆机构腕臂至少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第一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移动小车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或者
第二种设置方式: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直接或间接与立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上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有承力索和/或接触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只设置接触线时,所述悬挂件上连接有支柱绝缘子,接触线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支柱绝缘子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固定件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转动轴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能够在移动小车上转动,使得连杆机构腕臂能够左右摆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种设置方式中,所述拉件采用柔性材质制成、采用刚性材质制成或者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件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辅助移动小车在竖直方向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道、滑槽、滑轨、轨道、限位架或者使用立柱的工字钢的侧边作为轨道,所述移动小车在滑道、滑槽、滑轨、轨道或者限位架或者立柱工字钢侧边沿立柱的长度方向移动;或者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轨道,所述移动小车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电机驱动移动小车沿轨道上下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链条,所述电机驱动链条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以使所述收放支持机构的自由端带动接触线和/或承力索移动到工作位、非工作位或者在工作位与非工作位两者之间切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链轮,所述电机驱动主动链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移动小车沿立柱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所述链条转动带动移动小车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设置方式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条和齿轮;所述齿条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移动小车上,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转动带动移动小车移动;或者
第二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丝杆,所述移动小车设置在丝杠上,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锚装置,所述下锚装置设置在行走装置上,所述接触线的两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两端门架的下锚装置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补偿装置,所述下锚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下方,所述移动补偿装置与所述行走装置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所述移动补偿装置用于确保移动接触网移动时接触线的张力控制在预设范围之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4、15或18所述的移动接触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放支持机构伸展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网往工作位移动或者往非工作移动的过程中,其移动的水平距离与门架横梁上的行走装置移动的水平距离相当。
CN202120530409.XU 2021-03-10 2021-03-13 移动接触网装置 Active CN2160022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11608 2021-03-10
CN2021205116086 2021-03-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02284U true CN216002284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2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0409.XU Active CN216002284U (zh) 2021-03-10 2021-03-13 移动接触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022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4651B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CN1994784B (zh)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CN101718066B (zh) 一种无缝线路快速换轨作业车及其换轨方法
CN211617712U (zh) 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摘钩机器人系统
BR102014017837B1 (pt) Sistema de teleférico para transportar pessoas e produtos
CN111775777B (zh) 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CN113147516A (zh) 移动接触网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6002284U (zh) 移动接触网装置
CN201002528Y (zh)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CN112026593B (zh)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CN219191981U (zh) 一种接触悬挂张力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悬挂装置
CN112498182A (zh) 力传递机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CN114633666A (zh) 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CN112026591B (zh) 接触线组件连接装置及移动接触网系统
CN219029173U (zh) 主动驱动式伸缩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CN216709076U (zh) 移动接触网中间支柱调节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CN111775778B (zh) 恒张力移动接触网驱动力转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0655660U (zh) 恒张力装置、放线架以及放线车
CN112572239A (zh) 消除施工误差的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CN218986406U (zh) 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CN112677830A (zh) 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CN113043918A (zh)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CN112829641A (zh)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方法
CN113928188A (zh) 移动接触网中间支柱调节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CN112829643A (zh) 主动驱动式收放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