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3918A -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43918A CN113043918A CN202011572188.9A CN202011572188A CN113043918A CN 113043918 A CN113043918 A CN 113043918A CN 202011572188 A CN202011572188 A CN 202011572188A CN 113043918 A CN113043918 A CN 1130439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
- moving
- force
- force transmission
- m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olley wires, e.g. from build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M—POWER SUPPLY LINES, AND DEVICES ALONG RAIL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 B60M1/00—Power supply lines for contact with collector on vehicle
- B60M1/12—Trolley lin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M1/26—Compensation means for variation in l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的腕臂结构上,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具有一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能够来回移动;具有一传力件,所述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具有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传力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或者所述受力部转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传力件抵接。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有效解决施工误差带来的影响,同时解决现有接触网转动不到位的技术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化铁路移动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铁路装卸采用内燃机车牵引货车进出装卸作业区,这种方式需要更换牵引机头,铁路机车调度困难效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遇到重载列车,往往需要多台调车内燃机车才能满足牵引需求;还有的部分煤矿部门,利用电力机车惯性滑过装卸作业区的办法,在装卸作业区设定无电区,来保证装卸作业的安全。利用电力机车惯性滑过煤炭装卸作业区的方法,难以控制机车的停车点,一旦停车位控制不当,电力机车停在无电区,则需要花费高额的救援费用才能将列车移动至有电区域。
随着铁路电气化牵引的推进,中国铁路干线的运输都采用电力机车取代内燃机车。在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实现电气化,采用刚性的可移动式接触网,现有的刚性可移动式接触网系统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对线路使用条件要求高,结构可靠性差,若是移动接触网移动段整体铁轨一侧,一种方式是使用电动机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这行方式对于长距离的移动接触网来说,存在拖动力不足、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另一种方式使用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来驱动旋转支架转动从而带动整体移动接触网移动段侧移到铁轨一侧,这种方式中,汇流排是一整条的安装在转动支架末端,较难控制电动机或者电动推杆驱动的同步性。
目前,一种方式使用重型锚臂上连接有钢丝绳,钢丝绳通过滑轮组,利用电动执行机构的配合实现接触网的回收,另一种方式利用电机驱动旋转支架实现侧移。
随着电气化铁路技术的革新,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将技术创新升级,提供能够满足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电气化移动接触网。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也有使用柔性的可移动接触网,用电机在柔性接触网的一侧直接拖拽承力索,使接触线侧移到铁轨一侧;也有采用机械驱动的腕臂抬高接触网,即便是抬高也不能完全将接触网移到铁路外侧,还是会影响到大型货物的装卸,若采用转动腕臂,将接触网左右摆动到铁路一侧,也还存在不能完全摆动到铁路一侧的缺陷,其存在如下不足:
1、热胀冷缩肯定会导致接触线,承力索的延伸,可能导致弓网故障(火车受电弓与接触网故障),比如调节线索张力的补偿装置落地,腕臂偏移,定位器脱离等严重的安全事故。若接触线因为松弛而缠绕住火车受电弓(车头上面高高抬起的一个横板),进而将接触网杆拽倒,机车掉道,车厢倾倒,后果非常严重。
2、承力索和接触线固定安装在转动腕臂上,立柱之间的间距、垂直度以及腕臂之间承力索和接触线张紧程度都存在施工误差。
根据现有的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开行5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050m,在运煤专线上开行10000t的重载货物列车,其部分车站的到发线有效长度为1700m。对于这种长距离的重载列车,比如1400m到 1700m的万吨重载列车,由于热胀冷缩的影响及施工误差的存在,移动接触网在转动到铁路上方或者铁路侧边时,存在转动不到位的情况。
现有的做法是,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设置坠砣,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设置拖拽机构,通过拖拽机构拉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实现将接触线从铁轨一侧边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从铁轨上方移动到铁轨一侧边。
通过申请人的不断研究和实践,上述方案能够有效的实现驱动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或者铁轨的上方,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设置为腕臂向右转动带动接触线和承力索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由于接触线和承力索存在热胀冷缩的特性,当最右侧的腕臂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腕臂与铁轨趋近平行,可以理解为完全摆到一侧,让出铁路上方空间),其余腕臂并未完全转动到铁轨一侧边(可以理解为整个接触网中还有至少一根腕臂未完全摆动到铁路一次,对于长距离的接触网,存在摆动到铁路侧上方就停止摆动的情况,因为最右侧的腕臂已经摆动到位),距离右边腕臂越远的转动腕臂,其偏移量越小,即当最右侧的腕臂停止转动时,其余的腕臂还没有转动到位,特别是对于适用于长距离的重载列车移动接触网1600米左右的,当最右侧的腕臂到位后停止转动时,距离右端腕臂较远的其他腕臂还处在没有转动到位的状态,甚至处在铁轨的侧上方,这样就会影响大型货场、集装箱等其他货物的装卸作业;另外由于转动不到位,存在受电弓取电接触不良或者无法接触取不到电的情况,影响到货运列车的驶入或者驶出。
申请人就存在缺陷放在发明内容部分,旨在说明该技术问题的提出也是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现在的公开技术中并未为有该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有的柔性接触网技术中,包括现有实际应用的技术以及在先专利申请文件中均没有披露该缺陷及相关的解决方案,申请人自信是在本行业中首次提供了解决该技术缺陷的方案,若该缺陷不能解决,将直接影响移动接触网的运行问题,导致移动接触网在商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为此申请人经过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申请人提供了一套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移动接触网中承力索和接触线移动不到位缺陷的技术方案,且相对于刚性接触网成本更低,运行更可靠,受天气影响更小,维护更简单;本申请提供的接触网还克服原有采用拖拽的方式进行移动的不足,改用重力补充的方式进行移动,其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改进,即可实现更长距离(1600m-1700m)的整体式移动。除了能够满足现有机车的货运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还可以有效的应用到万吨列车这样的重载列车上。
传统的做法是将承力索和/或接触线固定死在转动腕臂上,通过转动腕臂的转动带动承力索和接触网从铁轨一侧边移动到铁轨上方或者从铁轨上方移动到铁轨一侧边,这种设置方式存在的缺陷上述已做阐述。申请人通过不断的研究革新,提出一种颠覆传统的设置方式,即将承力索和/或接触线不固定死在转动腕臂上,这样承力索和接触线在转动的过程就可以不受到施工误差和热胀冷缩的影响。
申请人提供两个方向的技术思路,第一是让承力索直接在腕臂结构上做往复的移动,这种方式还直接省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承力索夹持座和接触线接触座”,第二种是将承力索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拉力或者推力通过传力件传递给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腕臂结构转动;当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腕臂结构被驱动转动,将腕臂结构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通过传力件传递给承力索,从而带动或者拉动承力索移动。核心的思路是承力索不是固定死在腕臂结构上的,只有不是固定死的,才能克服施工误差带来的影响,以及克服热胀冷缩导致承力索转动不到位的问题,也只有不是固定死的,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形成补偿,这个本专利最大的创新点,也是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最大区别点,其带来了有益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技术的技术问题。
专利默认承力索和接触线能够被拉动左移或者右移,或者腕臂机构能够被驱动转动,包括使用转动电机驱动腕臂结构转动,或者使用电动推杆或者液压推杆推动腕臂结构转动,即承力索和接触线能够被拉动从铁轨一侧边移动到铁轨上方(工作位)或者从铁轨上方移动到铁轨一侧边(非工作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的腕臂结构上,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
具有一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能够来回移动;
具有一传力件,所述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
具有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传力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或者所述受力部转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传力件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
第一种:所述移动件采用承力索;或者
第二种: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移动件本体两端的承力索。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件还包括固定挡件,所述固定挡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所述固定挡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固定挡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挡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固定挡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件包括弹性传力件,所述弹性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弹性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传力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弹性传力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传力件采用弹簧;关于弹簧的安装方式包括:
第一种:所述弹簧设置在移动件上,或者
第二种: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在移动件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作用在受力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件包括固定挡件和弹性传力件,所述固定挡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所述弹性传力件的一端作用在固定挡件,所述弹性传力件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受力部。
进一步的,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受力部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固定挡件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固定挡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的水平距离。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侧移腕臂定位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上;还包括上述的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上。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所述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根腕臂结构中设置有上述的力传递机构;或者
所述移动接触网中采用至少一根上述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
进一步,接触线的设置方式有如下:
第一种:还包括悬吊件,所述悬吊的一端设置在承力索上,所述悬吊的另一端与接触线连接;或者
第二种:还包括夹持结构,所述接触线通过夹持结构设置在腕臂结构上。
进一步,当使用第一种方式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悬吊件连接,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腕臂结构上;或者
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旋转机构上。
移动接触网中接触线和/或承力索从工作位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从非工作位移动到工作位,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方式:
第一种方式:包括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所述第一坠砣结构作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从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调节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第二种方式:包括坠砣结构和拖动机构,所述坠砣结构作用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拖动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另一端,通过拖动机构拉动坠砣结构移动实现调节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第三种方式:在上述第一种方式中增加可转动的锚臂机构,所述锚臂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任意端,或者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或第二坠砣结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或者
第四种方式:在上述第二种方式中可转动的锚臂机构,所述锚臂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任意端,或者两端均设置;
所述坠砣结构直接作用在接触网一端,或者坠砣结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所述拖动机构直接作用在接触网一端,或者所述拖动机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或者
第五种方式:采用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用于驱动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个腕臂结构转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的移动接触网,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件受力移动;所述移动件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的水平距离。
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
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
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部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进一步的,移动件被进一步拉动,通过传力件进一步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实现行程补偿;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通过传力件进一步带动移动件移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进一步移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受力部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移动过程中通过受力部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移动件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进一步的,移动件被进一步拉动,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实现行程补偿;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移动件移动,所述受力部通过弹性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进一步移动。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力传递机构将承力索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推力或者拉力作用于腕臂结构,从而拉动或者推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这种结构上的改变,腕臂一般可以转动的安装在立柱上,在任意推动力作用下均可转动,故使用传力件推动或者拉动支持装置转动,如此一来,即便是最边上一根支持装置转动到位后(到位一般指已摆动到铁路一侧边),只需要承力索能被进一步拉动,那通过设置的力传力件就可以推动或者拉动腕臂结构进一步的转动实现形成补偿,如此可解决现有移动接触网中所有腕臂摆不到位的情况。
2)、力传递机构中的移动件(承力索)与腕臂结构存在相对移动的关系,将移动件滑动设置,有效的克服了施工误差带来和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
3)、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柔性接触网承力索受力更均匀,且工期短,受天气、温差等因素影响小,可广泛应用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寿命长,可在现有接触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方便安装和检修、固定接触网结构相似等诸多优点。
4)、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接触线,万吨重载列车将不再采用内燃机车进行调车作业,克服了传统需要多车解列,甚至无法牵引重载列车的情况,能够有效地满足万吨列车货物装卸线路或者入库检修的需求,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的节省购置内燃机车的费用、节省了现有对内燃机车进行调配、维护检修等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存在除施工误差及热胀冷缩影响下移动接触网转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力传递机构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力传递机构实施例二;
图4是本发明力传递机构实施例三;
图5是本发明力传递机构实施例四;
图6是本发明力传递机构实施例五;
图7是本发明力传递机构实施例六;
图8是本发明力传递机构实施例七;
图9是本发明接触线安装实施例一;
图10是本发明接触线安装实施例二;
图11是本发明接触网驱动方式实施例一;
图12是本发明接触网驱动方式实施例二。
图中:1、腕臂结构;2、移动件;3、固定挡件;4、弹性传力件;5、套筒;6、中间挡件;7、旋转机构;8、转动支撑轴;9、中间固定件;10、横杆; 11、固定座;12、悬吊件;13、夹持结构;14、连接件;15、第一坠砣结构; 16、第二坠砣结构;17、拖动机构;18、承力索;19、移动件本体;20、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如图1所示,传统的移动接触网示意图,设置为腕臂向右转动带动承力索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非工作位),由于承力索存在除施工误差及热胀冷缩影响,当最右侧的腕臂a移动到铁轨的一侧边(腕臂与铁轨趋近平行,让出铁路上方空间),其余腕臂(腕臂a至d)并未完全转动到铁轨一侧边(可以理解为整个接触网中还有至少一根腕臂未完全摆动到铁路一次,对于长距离的接触网,存在摆动到铁路侧上方就停止摆动的情况,因为最右侧的腕臂已经摆动到位),距离右边腕臂越远的转动腕臂,其偏移量越小,即当最右侧的腕臂停止转动时,其余的腕臂还没有转动到位,特别是对于适用于长距离的重载列车移动接触网 1600米左右的,当最右侧的腕臂到位后停止转动时,距离右端腕臂较远的其他腕臂还处在没有转动到位的状态,甚至处在铁轨的侧上方,这样就会影响大型货场、集装箱等其他货物的装卸作业;另外由于转动不到位,存在受电弓取电接触不良或者无法接触取不到电的情况,影响到货运列车的驶入或者驶出。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的腕臂结构1上,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
具有一移动件2,所述移动件能够来回移动;
具有一传力件,所述传力件2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1;
具有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传力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或者所述受力部转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传力件抵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2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1,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1转动;或者,所述腕臂结构1转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2移动。
所述移动件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
第一种:所述移动件1采用承力索;或者
第二种:所述移动件1包括移动件本体19和设置在所述移动件本体19两端的承力索18。
本发明中直接改变传统的固有方案,利用承力索本身作为传动件,将其活动的设置(为固定死的腕臂结构上),本发明提供的承力索是可以在腕臂结构上来回滑动的,存在相对移动的关系,所述承力索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水平距离,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下,只有在滑动的情况下才会存在承力索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水平距离。若承力索是固定死在腕臂结构上,那么其承力索沿水平方向的水平移动距离是等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水平距离。正是因为存在相对滑动的关系,才可以消除施工误差及热胀冷缩影响。也正是因为存在相对滑动的关系,才在结构上进行的革新,利用传力件进行传力,当承力索被拉动的时候(力的发起端是外置的坠砣或者拖动机构拉动承力索),那就将承力索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力传递给腕臂结构来带动腕臂结构转动到工作位或者非工作位;当腕臂结构转动时(当力的发起端是腕臂结构被转动电机或者推杆等方式驱动转动),那就将腕臂结构转动的力通过受力部,利用传力件传递给移动件(承力索),从而带动承力索移动。这个方式突破的传统思维,传统中均认为承力索是需要固定设置在腕臂上的,通过腕臂的转动来带动承力索移动,或者直接拉动承力索移动;现有相关的技术(相关的论文以及现有公开的专利)均为如此,本发明突破传统思维,在承力索移动的过程或者转动转动的过程,使得承力索和/ 或接触线还存在相对移动的关系,即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水平距离。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有效的解决了施工误差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承力索热胀冷缩的问题,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下,由于传动的承力索是固定死在腕臂上,由于热胀冷缩的存在,导致接触网在侧边到铁路一遍的时候,会出现摆不到位的情况,这个问题在上文已做说明,在此不做赘述,本发明另外一个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体接触网在侧摆的过程中,由于移动件(承力索)是滑动设置,能够在腕臂结构上来回移动,所以就位进一步行程补偿提供基础,可以使用弹性的传力件(比如弹簧,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传力件均可),通过弹性传力件的储能功效进一步推动或者拉动腕臂结构进一步摆动实现行程补偿,这样相对于现有的摆动情况来讲,本方案就可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对于长距离,比如1700M的移动接触网,可以完美的将承力索和/或接触线摆动到铁路的一侧边,而且摆动的到位。现有的移动接触线,比如使用刚性的接触网或者柔性的接触网,其长度不能达到1700M,或者使用多段的移动接触网进行拼接,部件和施工上较为复杂成本也高,当然或者有人要问,若每根腕臂根部均设置一个转动电机,也可以间接摆动不到位的情况,现有的在先专利中和实际的应用中,基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一个电机故障就会移动整个移动接触网的运行,故障率高,成本高,而且从系统控制方面也复杂。所以本发明追求是一种故障率低,采用本发明的结构方式,从目前的技术来讲是故障率最低的,运行稳定可靠的,关键是运行操作简便,摆动效果好。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力件还包括固定挡件3,所述固定挡件3设置在移动件上,所述固定挡件3用于将移动件2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固定挡件3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1。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挡件3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移动件2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3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1,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1转动;或者所述腕臂结构1 转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固定挡件3,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1移动。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力件包括弹性传力件4,所述弹性传力4件用于将移动件2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弹性传力件4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2。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传力件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套管,最优的采用弹簧;关于弹簧的安装方式包括:
第一种:所述弹簧设置在移动件上,或者
第二种: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在移动件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作用在受力部上。
上述图2提供了使用固定挡件的情形,图3提供了使用弹性传力件的情形,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可以把这固定挡件和弹性传力件结合起来使用。需要补充说的是,本实施例中固定挡件是固定在移动件上的,可以随移动件一起移动,固定挡件实际上起推动的作用,可以将其理解为推动件。
如图4所示,所述传力件包括固定挡件3和弹性传力件4,所述固定挡件3 设置在移动件2上,所述弹性传力件4的一端作用在固定挡件3,所述弹性传力件4的另一端作用在受力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左移)通过固定挡件3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4,所述受力部被推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1,从而推动所述腕臂结构1转动;或者
如图5所示,所述腕臂结构1转动(右转),所述受力部压缩弹性传力件 4,所述固定挡件3被推动,所述固定挡件3将力传递给移动件2,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2移动。
在上述图4的基础上,将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套筒5的端面上(如C点所示),如图6所示,向右拉动移动件,实施例中移动件2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3 拉伸弹性传力件4,所述受力部被拉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1,从而拉动所述腕臂结构1转动;
在图6的基础上,如图7所示,将弹簧的左端还是固定的套筒的端面上(如 C点所示),采用所述腕臂结构1向左转动的方式,所述受力部拉伸弹性传力件3,所述固定挡件3被拉动,所述固定挡件3将力传递给移动件2,从而拉动移动件2移动。
图6和图7是为了说明移动件是可以给拉动或者推动实现移动,腕臂结构也是可以给拉动或者推动实现转动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受力部能够随动腕臂结构一起转动的,只要在移动移动的过程,移动件能够抵压接触到受力部即可,或者受力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抵压接触到移动件即可。现在对受力部的实施形态做说明:
可以设置一个套筒5,移动件穿设在套管中,前文讲到传力件包括固定挡件和/或弹性传力件,三种组合形态,只要是固定挡件和/或弹性传力件在移动的过程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抵压接触到受力部即可,受力部可以是套筒本身,也可以是套筒本身任意位置,优选受力部为套筒的两端端面(如图2中的A和B 指示的位置),也可以是设置在套筒内部的中间挡件均可。上述这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均属于对权利要求中受力部的解释。
传力件左右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传力件(固定挡件或者弹性传力件)抵接套筒内部的左端面或者右端面,从而带动套筒移动,套筒把力传递给腕臂结构,从而实现移动件的移动带动了腕臂结构的转动;另一种实施形式为:腕臂结构被驱动转动,套筒一起转动过程中受力部会抵接传力件(推动部或者弹性传力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承力索)移动。
如图8所示,另外,受力部也可以是一体固定设置在套筒上其他用于受力的中间挡件6,比如中间挡件6可以是一个挡块,传力件是在移动的过程中传递推力或者拉力,只要是中间挡件能够在传力件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发生抵接即可。
本实施例子中所述(移动件)承力索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的水平距离。
如图1至8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侧移腕臂定位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上;还包括上述的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上。如图8所示,所述旋转机构7中设置有转动支撑轴8,所述力传递机构设置在转动支撑轴上。
需要补充说明下,所述力传递机构可以通过中间固定件9,以这种间接的方式设置在旋转机构的转动支撑轴上,中间固定件起将转动支撑轴与力传递机构固定连接的作用,这里提供一种实施方式,但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中间固定件包括横杆10和固定座11,横杆设置在转动支撑轴上,力传递机构通过固定座设置在横杆上。当然可以不需要横杆,直接将力传递机构通过固定座设置在转动支撑轴上也可以(这种实施方式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所述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根腕臂结构中设置有上述的力传递机构7;或者
所述移动接触网中采用至少一根上述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侧移腕臂定位装置转动安装在立柱20上。
接触线的设置方式有如下:
如图9所示,第一种:还包括悬吊件12,所述悬吊的一端设置在承力索上,所述悬吊的另一端与接触线连接;或者
如图10所示,第二种:还包括夹持结构13,所述接触线通过夹持结构设置在腕臂结构上。
当使用第一种方式时:还包括连接件14,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悬吊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腕臂结构上;或者
所述连接件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旋转机构上。
移动接触网中接触线和/或承力索从工作位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从非工作位移动到工作位,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方式:
如图11所示,第一种方式:包括第一坠砣结构15和第二坠砣结构16,所述第一坠砣结构作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从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调节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如图12所示,第二种方式:包括坠砣结构和拖动机构17,所述坠砣结构作用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拖动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另一端,通过拖动机构拉动坠砣结构移动实现调节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第三种方式:(图中未示出)在上述第一种方式中增加可转动的锚臂机构,所述锚臂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任意端,或者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 或第二坠砣结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或者
第四种方式:(图中未示出)在上述第二种方式中可转动的锚臂机构,所述锚臂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任意端,或者两端均设置;
所述坠砣结构直接作用在接触网一端,或者坠砣结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所述拖动机构直接作用在接触网一端,或者所述拖动机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或者
第五种方式:(图中未示出)采用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用于驱动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个腕臂结构转动。
本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件受力移动;
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
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
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部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移动件被进一步拉动,通过传力件进一步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实现行程补偿;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通过传力件进一步带动移动件移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进一步移动。
还包括步骤: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受力部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移动过程中通过受力部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移动件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移动件被进一步拉动,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实现行程补偿;
需要补充说明:由于移动件是滑动设置在腕臂结构上的,当腕臂停止转动的时候,移动件还是能够被进一步拉动的,比如当移动接触网中最边上一根腕臂停止转动(一般转动到铁路一侧边了),这时若干有其他腕臂结构没有转动到位,移动件够被进一步拉动的,若干定位装置中的弹性传力件推动或者拉动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实现行程补偿。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移动件移动,所述受力部通过弹性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进一步移动。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应用于移动接触网中的腕臂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
具有一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能够来回移动;
具有一传力件,所述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
具有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传力件移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或者所述受力部转动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与传力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
第一种:所述移动件采用承力索;或者
第二种:所述移动件包括移动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移动件本体两端的承力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还包括固定挡件,所述固定挡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所述固定挡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固定挡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挡件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固定挡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弹性传力件,所述弹性传力件用于将移动件移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受力部;或者所述弹性传力件用于将受力部转动过程中形成的力传递给移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传力件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受力部抵接;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弹性传力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传力件采用弹簧;关于弹簧的安装方式包括:
第一种:所述弹簧设置在移动件上,或者
第二种:所述弹簧的一端作用在移动件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作用在受力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包括固定挡件和弹性传力件,所述固定挡件设置在移动件上,所述弹性传力件的一端作用在固定挡件,所述弹性传力件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在受力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受力部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所述受力部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固定挡件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固定挡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力传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沿水平方向的最大水平移动距离能够大于对应腕臂结构转动的水平距离。
12.移动接触网侧移腕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腕臂结构上;
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上。
13.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根腕臂结构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力传递机构;或者
所述移动接触网中采用至少一根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接触线的设置方式有如下:
第一种:还包括悬吊件,所述悬吊的一端设置在承力索上,所述悬吊的另一端与接触线连接;或者
第二种:还包括夹持结构,所述接触线通过夹持结构设置在腕臂结构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当使用第一种方式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悬吊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腕臂结构上;或者
所述连接件直接或者间接的设置在旋转机构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其特征在于:移动接触网中接触线和/或承力索从工作位移动到非工作位;或者从非工作位移动到工作位,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方式:
第一种方式:包括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所述第一坠砣结构作用移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第二坠砣结构设置在移动接触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第二坠砣结构从移动接触网的两端调节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第二种方式:包括坠砣结构和拖动机构,所述坠砣结构作用在接触网的一端,所述拖动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另一端,通过拖动机构拉动坠砣结构移动实现调节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第三种方式:在上述第一种方式中增加可转动的锚臂机构,所述锚臂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任意端,或者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坠砣结构和/或第二坠砣结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第四种方式:在上述第二种方式中可转动的锚臂机构,所述锚臂机构设置在接触网的任意端,或者两端均设置;
所述坠砣结构直接作用在接触网一端,或者坠砣结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所述拖动机构直接作用在接触网一端,或者所述拖动机构带动锚臂机构转动,转动的锚臂机构带动承力索和/或接触线移动接触网的工作状态;
第五种方式:采用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用于驱动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个腕臂结构转动;
第六种方式:采用电动或者液压推杆推动移动接触网中至少一个腕臂结构转动。
17.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移动接触网,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件受力移动;
所述移动件移动通过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
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转动;
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部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移动件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件被进一步拉动,通过传力件进一步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实现行程补偿;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通过传力件进一步带动移动件移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进一步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移动件移动过程中通过固定挡件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受力部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转动;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移动过程中通过受力部压缩或者拉伸弹性传力件,所述移动件被推动或者拉动,所述受力部通过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接触网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件被进一步拉动,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受力部移动,所述受力部将力传递给所述腕臂结构,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实现行程补偿;或者
所述腕臂结构进一步转动,通过弹性传力件带动移动件移动,所述受力部通过弹性传力件将力传递给移动件,从而推动或者拉动所述移动件进一步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72188.9A CN113043918A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CN202180080573.8A CN117062731A (zh) | 2020-12-28 | 2021-12-17 | 补偿摆臂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PCT/CN2021/139071 WO2022143216A1 (zh) | 2020-12-28 | 2021-12-17 | 补偿摆臂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572188.9A CN113043918A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43918A true CN113043918A (zh) | 2021-06-29 |
Family
ID=76508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572188.9A Pending CN113043918A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4391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3216A1 (zh) * | 2020-12-28 | 2022-07-07 | 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补偿摆臂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11572188.9A patent/CN11304391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3216A1 (zh) * | 2020-12-28 | 2022-07-07 | 兰州新伟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补偿摆臂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94784B (zh) |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 |
CN211617712U (zh) | 一种铁路驼峰作业摘钩机器人系统 | |
CN112498182A (zh) | 力传递机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111775777B (zh) | 恒张力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 |
CN113043918A (zh) |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112572239A (zh) | 消除施工误差的定位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201002528Y (zh) | 电气化铁路可移动接触网 | |
CN212373193U (zh) | 恒定张力移动接触网 | |
CN214564765U (zh) | 力传递机构、腕臂定位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
CN214607171U (zh) | 消除施工误差的定位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
CN214564766U (zh) | 力传递机构、侧移腕臂定位装置及移动接触网 | |
CN112644345A (zh) | 消除施工误差的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114148222A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112537228A (zh) | 移动接触网补偿机构及移动接触网 | |
CN114633666A (zh) | 伸出式支持装置、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215474603U (zh) | 消除施工误差的移动接触网 | |
CN111775778B (zh) | 恒张力移动接触网驱动力转动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3442186U (zh) | 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 | |
CN112829641A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5474608U (zh) | 移动接触网补偿机构及移动接触网 | |
CN212195165U (zh) | 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 | |
CN214523430U (zh) | 移动接触网的移动机构及移动接触网 | |
CN117062731A (zh) | 补偿摆臂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112590626A (zh) | 移动接触网的移动机构、移动接触网及操作方法 | |
CN212243032U (zh) | 大型货场、集装箱柔性移动接触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