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1220U -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1220U
CN215991220U CN202121917238.2U CN202121917238U CN215991220U CN 215991220 U CN215991220 U CN 215991220U CN 202121917238 U CN202121917238 U CN 202121917238U CN 215991220 U CN215991220 U CN 215991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ntrol module
main body
portable communication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72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勤
梁新宇
张维
王红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eger Safety Equipmen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aeger Safety Equip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aeger Safety Equipmen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aeger Safety Equip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72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1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1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1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包括:主体部,设置有凹陷结构以及与所述凹陷结构相邻的控制模块,所述凹陷结构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体部的顶壁开设有暴露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相通信;盖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壁或主体部的其他壁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顶盖,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方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运动,以封闭或暴露所述顶壁。通过本申请方案能够在有限空间内集成更多功能,利于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应急救援场景中,通常会在救援区域外围设置通信基站,指挥人员可以通过通信基站监控进入救援区域内的救援人员的生命指标,并与救援人员进行通信。为方便携带,目前通信基站的设计趋势越来越朝着小型化和便携性方向发展。但是,现有的便携式通信基站是以牺牲功能的方式实现小型化和便携设计的,导致现有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便携式通信基站以及改进的通信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包括:主体部,设置有凹陷结构以及与所述凹陷结构相邻的控制模块,所述凹陷结构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体部的顶壁开设有暴露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相通信;盖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壁或主体部的其他壁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顶盖,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方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运动,以封闭或暴露所述顶壁。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还包括: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通信,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的通信内容。
可选的,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控制模块相邻的壁设置有充电口,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充电。
可选的,所述盖板关闭所述开口时与所述顶壁或主体部的其他壁磁吸固定。
可选的,所述顶盖面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收纳袋,所述收纳袋至少用于收纳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通信,用于显示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的通信内容。
可选的,所述盖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至少一面设置有书写板。
可选的,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还包括:天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或者顶盖,所述天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相通信。
可选的,所述顶壁开设有适于接收所述天线的插口,所述插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天线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线缆收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主机,用于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和显示模块相通信;感应单元,与所述主机耦接,以建立所述主机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电源单元,与所述主机和感应单元耦接,以向所述主机和感应单元供电。
可选的,所述感应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的感应区。
可选的,所述感应单元包括NFC单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便携式通信基站;通信终端,与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直接通信,或者,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设备与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相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施方案能够在有限空间内集成更多功能,利于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使用需求。具体而言,主体部通过相邻设置容纳空间和控制模块的设计,实现在小空间内集成储物、数据传输和控制等多种功能。由此,本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改进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兼顾小尺寸和功能多样性,使得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地指挥、监控通信终端关联的个体。
进一步,盖板在关闭开口以封闭容纳空间的同时可以形成支撑面以支撑一显示模块,使得显示模块能够以更便利用户观看和操作的角度进行固定和放置。
进一步,控制模块包括电源单元,以在便携式通信基站工作期间通过内置电池的方式为控制模块的主机和感应单元提供电力输送,而无需外接电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通信基站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便携式通信基站中容纳空间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通信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1-便携式通信基站;11-主体部;11a-顶壁;11b-底壁;11c-侧壁;111-容纳空间;112-控制模块;113-充电口;114-操作按钮;115-开口;116-缺口;117-凹陷结构;117a-与控制模块相邻的壁;118-分隔板;119-适配部;12-顶盖;121-收纳袋;13-盖板;131-第一面;132-固定部;14-显示模块;15-天线;151-插口;152-卡扣部;153-孔;16-感应区;2-通信系统;21-通信终端;22-中继设备;221-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言,现有便携式通信基站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使用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包括:主体部,设置有凹陷结构以及与所述凹陷结构相邻的控制模块,所述凹陷结构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体部的顶壁开设有暴露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相通信;盖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壁或主体部的其他壁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顶盖,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方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运动,以封闭或暴露所述顶壁。
采用本实施方案能够在有限空间内集成更多功能,利于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使用需求。具体而言,主体部通过相邻设置容纳空间和控制模块的设计,实现在小空间内集成储物、数据传输和控制等多种功能。由此,本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改进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兼顾小尺寸和功能多样性,使得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地指挥、监控通信终端关联的个体。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便携式通信基站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便携式通信基站中容纳空间的局部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的区别在于,图1示出的是便携式通信基站1刚打开尚未进入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1可以应用于应急救援场景,用户通过便携式通信基站1与通信终端21(如图4所示)关联的个体相通信、监控个体的生命体征。其中,通信终端21可以包括个体随身携带的具有通信功能的仪器仪表,如图4中消防员随身背负的自给式呼吸器(Self-contained air breathing apparatus,简称SCBA)。
具体地,便携式通信基站1可以包括主体部11,将主体部11面向顶盖12的壁记作顶壁11a,主体部11可以包括顶壁11a、底壁11b以及四面侧壁11c。所述顶壁11a、底壁11b以及四面侧壁11c围成的空间内相邻地设置有凹陷结构117(如图3所示)和控制模块112。凹陷结构117适于形成容纳空间111(如图3所示),容纳空间111可以用于容纳物件以实现储物效果。例如,容纳空间111和控制模块112可以在平行于顶壁11a的平面内并列排布。
控制模块112被封闭在顶壁11a、底壁11b以及四面侧壁11c围成的空间内,并在便携式通信基站1日常使用过程中处于对外不可见状态。顶壁11a设置有操作按钮114以启动或关闭控制模块112。例如,操作按钮114可以为电源开关。
控制模块112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相通信,具体地,控制模块112可以接收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发送的数据,还可以向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发送指令。例如,在火场救援场景中,控制模块112可以接收消防员携带的自给式呼吸器的实时数据,如氧气余量数据等,控制模块112还可以向自给式呼吸器发送指挥指令,如指令消防员撤离火场。
主体部11可以设置有把手部(图未示),这样主体部11的外形可以为手提箱式,使得便携式通信基站1便于携带。
主体部11在底壁11b以及四面侧壁11c可以设置有硬质外壳,以起到保护、抗摔作用。例如,硬质外壳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获得更大的强度。进一步,硬质外壳可以采用阻燃材料制成。
进一步,便携式通信基站1可以包括顶盖12,设置于顶壁11a上方并可相对主体部11运动以暴露或封闭顶壁11a。例如,顶盖12和主体部11在顶壁11a的一侧铰接,在顶壁11a的相对的另一侧可相扣合或相分离,相扣合时顶盖12封闭顶壁11a,相分离时顶盖12暴露顶壁11a(如图1和图2所示)。
进一步,结合图1和图3,顶壁11a可以开设有暴露容纳空间111的开口115,用户可以自开口115向容纳空间111内放入物件,或自开口115从容纳空间111内取出物件。
进一步,继续参考图1,便携式通信基站1可以包括盖板13,可活动地设置于顶壁11a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15。例如,参考图1,盖板13和开口114的形状可以不是完全一致的,以通过预留缺口116的方式方便用户将盖板13自顶壁11a取下从而打开所述开口115。又例如,盖板13可以铰接于顶壁11a,并可绕铰接轴相对顶壁11a转动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15。
盖板13关闭开口115时可以用于支撑一显示模块14,如图2所示。例如,盖板13关闭开口115时,盖板13与顶壁11a齐平,也即顶壁11a此时呈一个基本完整的平面,从而显示模块14可以平稳放置在顶壁11a上,以基本水平的方向呈现给用户观看和操作。即使显示模块14的摆放位置稍微偏离盖板13所在区域,也不会因盖板13表面和顶壁11a除开口115外的区域高低不平而无法放稳。
显示模块14与控制模块112相通信,用于显示控制模块112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的通信内容。具体地,控制模块112与显示模块14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相通信。例如,两者可以通过Wi-Fi、蓝牙等方式通信。进一步,显示模块14显示的通信内容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12接收到的消防员携带的自给式呼吸器的实时数据,如氧气余量数据等,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1121发送给自给式呼吸器的指挥指令。
显示模块14可以是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相独立的设备,用户可以将显示模块14拿出便携式通信基站1之外操作,如拿在手里进行操作,显示模块14也可以放置在盖板13上进行操作而无需用户手持。
例如,显示模块14可以包括平板电脑。平板电脑可以随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1一同配置、销售给用户,或者,平板电脑可以由用户自行配置、购买。例如,用户可以单独购买便携式通信基站1,并将该便携式通信基站1与自身已有的平板电脑连接,从而通过平板电脑浏览控制模块112接收到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的数据,并通过平板电脑发送指令,发送的指令通过控制模块112传输至对应的通信终端21。
日常使用期间,显示模块14可以放置在便携式通信基站1内,以免因分开存放而遗失。例如,顶盖12面向主体部1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收纳袋121,收纳袋121至少用于收纳显示模块14。
进一步,参考图1和图2,收纳袋1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大小不一地设置在顶盖12面向主体部11的一侧的不同位置,以方便用户按需收纳物件。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参考图3,凹陷结构117可以大体呈矩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凹陷结构117的具体形状,如圆形、多边形等。
进一步,凹陷结构117内可以设置有至少一道分隔板118,以将容纳空间111划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空间。例如,分隔板118可以是在凹陷结构117内自底壁11b向顶壁11a的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通过分隔板118可以至少将容纳空间111的底部划分成多个独立空间。进一步,分隔板118可以向上延伸至开口115处并在盖板13关闭开口115时与盖板13相抵,从而将容纳空间111彻底划分成多个完全独立的子空间。
例如,凹陷结构117形成的容纳空间111内可以用于放置显示模块14的充电适配器,还可以用于放置控制模块112的充电适配器,以及其他用户需要收纳的物件。
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3,控制模块112被封闭在与凹陷结构117相邻的壁(图示117a)、前、右和后三面侧壁11c、顶壁11a和底壁11b围成的空间内。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1和图2是以沿图示视角左右并列的方式布置凹陷结构117和控制模块112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两者在主体部11内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凹陷结构117可以位于控制模块112的右侧;又例如,控制模块112可以分散设置在主体部11的左右两侧,而凹陷结构117位于左右两部分控制模块112中间。
进一步,凹陷结构117与控制模块112相邻的壁117a可以设置有充电口,用于为控制模块112充电。例如,控制模块112可以由内置电池(如后文所述电源单元)供电,则凹陷结构117在与控制模块112相邻的壁117a开设有充电口113,以便给内置电池充电。由此,无需在便携式通信基站1的外壳(即底壁11b、四面侧壁11c、顶壁11a和顶盖12)开孔即可实现向控制模块112供电,使得便携式通信基站1整体均保持完整面,耐火性更好,防摔抗震性能也更强。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盖板13可以包括固定部132,凹陷结构117可以设置有适配部119,盖板13关闭开口115时固定部132与适配部119耦合,以将盖板13固定于顶壁11a。由此,能够防止便携式通信基站1内的部件发生非预期位移。
具体地,固定部132和适配部119可以为磁吸结构,从而盖板13关闭开口115时与顶壁11a磁吸固定。例如,固定部132和适配部119可以为磁性相反的磁体,盖板13放置到开口115处时两者自动相吸从而引导并保持盖板13在封闭开口115的位置。
进一步,固定部1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分散设置于盖板13的边沿,相应的,适配部119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并分散设置于开口115周围。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参考图1和图2,盖板13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面131和第二面(图未示)。其中,第一面131适于在盖板13关闭开口115时支撑显示模块14,如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第二面也可以作为显示模块14的支撑面。
进一步,第一面131可以绘制有操作指导信息,如通过不同颜色的图案和文字来指导用户操作便携式通信基站1建立与通信终端的通信连接。例如,用户打开顶盖12后,参照第一面131绘制的操作指导信息,首先开启显示模块14,然后按操作按钮114以开启控制模块112,最后将天线15插入插口151。经过这三步操作,显示模块14与控制模块112基于Wi-Fi连接,控制模块112与通信终端21通过天线15相通信。
进一步,第二面可以设置有书写板(图未示)。例如,当用户需要手写信息时,可以将盖板13翻起以使用书写板来写画。在实际应用中,第一面131也可以设置书写板。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参考图1和图2,便携式通信基站1可以包括天线15,可拆卸地设置于主体部11,天线15与控制模块112耦接,控制模块112通过天线15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相通信。
具体地,天线15可以通过线缆(图未示)耦接所述控制模块112。凹陷结构117在与控制模块112相邻的壁117a上可以开设有供线缆通过的孔153,如图3所示。线缆的一端穿过孔153并插接于控制模块112,另一端连接天线15。线缆未穿过孔153的部分收纳在容纳空间111内。
进一步,顶壁11a可以设置有卡扣部152,用于固定天线15。
进一步,顶壁11a可以开设有适于接收天线15的插口151,插口151与容纳空间111连通。例如,参考图1,天线15固定于卡扣部152,线缆的端部自插口151伸出并连接于天线15,线缆的大部分则收纳于容纳空间111内并被盖板13遮盖而对外不可见。
进一步,插入插口151的天线15的延伸方向可以基本上呈竖直方向,以获得较优的通信质量。
进一步,天线15可以包括可伸缩的多段结构,需要时可以基于图2所示状态向上拉伸天线15以延长其长度,从而获得更优的信号质量。
进一步,线缆的长度可以远大于控制模块112到插口151的距离,如线缆可以为2米长,从而天线15既可以插入插口151工作,也可以被取出主体部11而架设于便携式通信基站1之外的任意位置,以确保较优的信号质量。
在一个具体实施中,控制模块112可以包括:主机(图未示),用于分别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和显示模块14相通信;感应单元(图未示),与主机耦接,以建立主机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1之间的通信连接;电源单元(图未示),与主机和感应单元耦接,以向主机和感应单元供电。
具体地,主机、感应单元和电源单元可以均封闭在前、右和后侧壁11c、底壁11b、顶壁11a和凹陷结构117与控制模块112相邻的壁117a围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感应单元可以包括设置于顶壁11a的感应区16。例如,感应单元可以包括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单元。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先后开启显示模块14和主机,并将天线15插入插口151后,可以将NFC卡分别在感应区16上和个体关联的通信终端21进行感应,从而使得主机与通信终端21相互识别并建立通信连接。进一步,通信终端21与主机之间通过天线15进行数据交互,主机将接收到的信息通过Wi-Fi发送至显示模块14,并通过Wi-Fi接收显示模块14发送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一个变化例中,把手部可以设置于顶盖12,这同样可以在顶盖12与主体部11相扣合时使用户能够通过把手部提起整个便携式通信基站1。
在本实施例一个变化例中,天线15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于顶盖12的,如通过卡扣可拆卸地固定于顶盖12面向顶壁11a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盖板13可以是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部11除顶壁11a外的其他壁的,例如,盖板13可以铰接于侧壁11c,这同样可以打开或关闭开口115。
由上,采用本实施方案能够在有限空间内集成更多功能,利于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多样化使用需求。具体而言,主体部11通过相邻设置容纳空间111和控制模块112的设计,实现在小空间内集成储物、数据传输和控制等多种功能。进一步,盖板13在关闭开口115以封闭容纳空间111的同时形成支撑面,使得显示模块14能够以更便利用户观看和操作的角度进行固定和放置。由此,本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改进的便携式通信基站1,兼顾小尺寸和功能多样性,使得用户能够更为方便地指挥、监控通信终端关联的个体。
进一步,控制模块112包括电源单元,以在便携式通信基站1工作期间通过内置电池的方式为控制模块112的主机和感应单元提供电力输送,而无需外接电源。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通信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本实施例所述的通信系统2可以视为一种智能遥测系统(smart telemetrysystem),用于远程遥测携带通信终端21的个体的体征参数、生命指标等。例如,通信系统2可以应用于应急救援场景,如火场救援场景,以通过与消防员随身携带的仪表(即下述通信终端21)相通信来远程获取消防员的生命指标。
具体地,参考图4,通信系统2可以包括上述图1至图3所示便携式通信基站1;通信终端21,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直接通信,或者,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设备22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相通信。
例如,通信终端21可以包括SCBA。
进一步,中继设备22可以用于延长便携式通信基站1与通信终端21之间的通信距离。换言之,当通信终端21距离便携式通信基站1较近时,可以直接与主机相通信。而随着通信终端21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的距离增大至超出天线15的信号覆盖范围,则需要中继设备22进行信号中转。通信终端21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之间的距离越大,参与信号中转的中继设备22越多,此时多个中继设备22可以级联地进行信号中转。
在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中,中继设备22可以被个体随身携带进入会场,并在需要时放置到合适位置开机以实现通信终端21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之间的信号中转。
为方便寻回,中继设备22的至少两个面上可以均设置有指示灯221,从而无论中继设备22以何种角度放置,均有一个设置有指示灯221的面是朝上的或者是对着易于被用户看到的方向的。
进一步,中继设备22可以通过降低指示灯221的发光频率的方式来实现节能。例如,中继设备22开机搜网时,指示灯221可以是以较高频率闪烁的,在成功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建立通信连接后,控制指示灯221以较低的频率闪烁从而在指示中继设备22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降低功耗。开机搜网可以指中继设备22开启后,与便携式通信基站1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进一步,开机搜网还可以包括中继设备22与通信终端21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
在切换闪烁频率的同时,指示灯221还可以改变颜色,以指示中继设备22的不同状态。
在一个变化例中,中继设备22可以仅在一面设置指示灯221,并通过导光机构(图未示)将指示灯221的光引导至中继设备22的其他面。这同样可以实现无论中继设备22以何种角度放置,均有一个设置有指示灯221的面是朝上的或者是对着易于被用户看到的方向的。
例如,可以在指示灯221外围设置延伸至中继设备22的其他面的导光体,从而将指示灯221产生的光引导至其他面。
虽然本申请披露如上,但本申请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设置有凹陷结构以及与所述凹陷结构相邻的控制模块,所述凹陷结构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体部的顶壁开设有暴露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与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相通信;
盖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顶壁或主体部的其他壁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开口;顶盖,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方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运动,以封闭或暴露所述顶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通信,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的通信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与所述控制模块相邻的壁设置有充电口,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关闭所述开口时与所述顶壁或主体部的其他壁磁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面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收纳袋,所述收纳袋至少用于收纳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通信,用于显示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的通信内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至少一面设置有书写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天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或者顶盖,所述天线与所述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天线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相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开设有适于接收所述天线的插口,所述插口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天线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模块耦接,所述线缆收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主机,用于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和显示模块相通信;
感应单元,与所述主机耦接,以建立所述主机与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电源单元,与所述主机和感应单元耦接,以向所述主机和感应单元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顶壁的感应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单元包括NFC单元。
1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通信基站;
通信终端,与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直接通信,或者,通过至少一个中继设备与所述便携式通信基站相通信。
CN202121917238.2U 2021-08-13 2021-08-13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Active CN215991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7238.2U CN215991220U (zh) 2021-08-13 2021-08-13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7238.2U CN215991220U (zh) 2021-08-13 2021-08-13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1220U true CN215991220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1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7238.2U Active CN215991220U (zh) 2021-08-13 2021-08-13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1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0418B2 (en) Portable keyboard
US11989058B2 (en) Docking accessory platform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US9654605B2 (en) Accessory for use with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ver
CN105593780B (zh) 模块化平板外壳
US11740657B2 (en) Display and docking apparatus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EP3033869B1 (en) Adaptor enabling 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dditional functions
US6463263B1 (en) Communication station
KR101725444B1 (ko) 플랫형 드론
EP1758353A2 (en) Wrist watch-type headset assembly
CN101568233B (zh) 电子设备
CN215991220U (zh) 便携式通信基站和通信系统
KR20210116218A (ko) 게임컨트롤러
KR20150022967A (ko) 휴대용 키보드
KR20170086164A (ko) 휴대단말기용 보조 배터리
CN216751210U (zh) 充电装置
CN21611856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7484849U (zh) 电子设备
CN218633413U (zh) 新型vr无线充电底座装置
CN215990954U (zh) 摄像组装系统和电子设备
CN215913575U (zh) 折叠式智能眼镜无线充电眼镜盒
WO2021099796A1 (en) A case assembly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creen
JP3051600U (ja) ライト付き電池パック
GB2586259A (en) Carrying bag with television
CN114495603A (zh) 基于无线卡片的互动学习桌
JP2005142103A (ja) 電池パック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