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7815U -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 Google Patents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7815U
CN215987815U CN202121675020.0U CN202121675020U CN215987815U CN 215987815 U CN215987815 U CN 215987815U CN 202121675020 U CN202121675020 U CN 202121675020U CN 215987815 U CN215987815 U CN 215987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mbing frame
push
traction assembly
tower crane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50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新
刘莹
潘尚峰
余郭煦
李典航
黄浙枫
余佳彤
李锦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6750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7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7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7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包括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及推杆,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延伸部,支撑部的支撑方向为竖直方向,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爬升架套设在支撑部的外侧并与支撑部活动连接,爬升架与延伸部固定连接;推杆设置在爬升架的内部,推杆的一端固定在爬升架的内部的远离支撑部的一侧,推杆的另一端沿靠近或者远离支撑部的方向往复移动;牵引组件设置在延伸部上,牵引组件用于将标准节移动到支撑部的顶部;推杆的另一端沿靠近支撑部的方向移动,并抵接标准节时,爬升架带动延伸部沿着远离支撑部的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能够全自动以及全面的对塔吊的升降原理进行演示。

Description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普教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背景技术
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以一节一节的接长,用来吊装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原材料。一般的塔吊采用自身的起重臂将待添加的标准节提升至引进高度,并利用爬升架将标准节放置在待引进位置。
当前的科技展馆中罕有介绍工程机械原理的展品,为了普及工程机械结构及机械思想,让公众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塔吊的工作原理以及升降过程,并激发出公众尤其是儿童对于工程机械结构的兴趣,现设计制作一种塔吊模型机电系统,以对塔吊的升降过程进行全方位展示。
然而,现有中的塔吊模型,一方面对塔吊的升降原理展示不足,另一方面该塔吊装置的自动化程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该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包括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及推杆,整个升降过程均为自动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塔吊的升降原理展示不足,以及自动化程度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包括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及推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延伸部,所述支撑部的支撑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爬升架套设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并与所述支撑部活动连接,所述爬升架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
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爬升架的内部,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爬升架的内部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牵引组件用于将标准节移动到所述支撑部的顶部;
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支撑部的方向移动,并抵接所述标准节时,所述爬升架带动所述延伸部沿着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爬升架上,所述推拉组件包括相连的推拉架和推拉杆,所述推拉架设置在所述爬升架的内部,所述推拉杆相对设置在所述爬升架的外部,所述推拉架与所述推拉杆均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爬升架的方向移动;
所述推拉杆活动并带动所述推拉架,以将所述推拉架从所述爬升架的内部推出,或将外部的所述推拉架拉回至所述爬升架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爬升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控锁,所述标准节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
所述标准节移动至所述爬升架的预设位置时,所述电控锁卡入至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卡槽中,形成所述爬升架与所述支撑部的固定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组件和第二牵引组件,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和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且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的牵引端与所述第二牵引组件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牵引组件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牵引组件的牵引端与所述标准节连接,并带动所述标准节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延伸部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主轴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
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同步带和至少两个同步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轴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同步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至少两个所述同步轮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同步带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同步轮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同步轮和所述同步带同步移动;
所述第二牵引组件与所述同步带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包括卷扬小车、第二电机、卷线轮及吊绳,所述卷扬小车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外部,所述卷扬小车与所述同步带相连,所述同步带运动并带动所述卷扬小车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运动;
所述延伸部的靠近所述第二牵引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卷扬小车上设置有轴承滚轮,所述轴承滚轮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卷扬小车中,所述卷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机转动并带动所述卷线轮转动,所述吊绳的第一端绕设在所述卷线轮上,所述吊绳的第二端与所述标准节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牵引组件还包括支撑板和定滑轮,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卷扬小车的外部,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吊绳的第二端绕设所述定滑轮,并与所述标准节电磁吸附连接;
所述吊绳的第二端上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标准节上设置有磁体,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磁体相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爬升架由铝排和角铝连接组成,所述铝排包括横向铝排和纵向铝排,所述角铝设置在所述横向铝排和所述纵向铝排的连接处,以对所述铝排进行定位连接;
所述爬升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滑轮,所述滑轮的轮面滑动抵接所述支撑部的外壁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平衡配重件,所述平衡配重件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且所述平衡配重件与所述牵引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包括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及推杆,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延伸部,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和推杆在配合装配时,爬升架套设在支撑部的外侧,并与支撑部活动连接,爬升部与延伸部固定连接,其中,推杆作为动力源,能够带动爬升架的上下移动,爬升架与延伸部固定相连,爬升架的运动能够直接带动延伸部上下移动,从而完成该塔吊的升降过程,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整个升降过程均为自动完成,充分的展示了塔吊的升降原理以及升降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升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升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升架横截面向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延伸部和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10-支撑组件;
11-支撑部;
12-延伸部;
121-滑轨;
20-爬升架;
21-电控锁;
22-铝排;
23-角铝;
24-滑轮;
30-牵引组件;
31-第一牵引组件;
311-第一电机;
312-同步带;
313-同步轮;
32-第二牵引组件;
321-卷扬小车;
3211-轴承滚轮;
322-第二电机;
323-卷线轮;
324-吊绳;
3241-电磁铁;
325-支撑板;
326-定滑轮;
33-主轴;
34-轴承座;
40-推杆;
50-推拉组件;
51-推拉架;
52-推拉杆;
60-标准节;
61-卡槽;
70-平衡配重件;
80-底座;
81-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常见的塔吊模型主要为积木拼接玩具,不能自动演示塔吊的工作原理。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塔吊模型只能演示塔吊的吊取功能,对于塔吊的升降原理以及升降过程展示不足,不能够较好的起到教育意义,也无法激发出公众尤其是儿童对于工程机械结构的兴趣。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包括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及推杆,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延伸部,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和推杆在配合装配时,爬升架套设在支撑部的外侧,并与支撑部活动连接,爬升部与延伸部固定连接,这样推杆作为动力源,能够带动爬升架的上下移动,爬升架与延伸部固定相连,爬升架的运动能够直接带动延伸部上下移动,从而完成该塔吊的升降过程,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整个升降过程均为自动完成,充分的展示了塔吊的升降原理以及升降过程。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升架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升架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爬升架横截面向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延伸部和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100,可以包括支撑组件10、爬升架20、牵引组件30及推杆40,其中,支撑组件10可以包括支撑部11和延伸部12,具体的,支撑部11的支撑方向为竖直方向,延伸部12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爬升架20可以为框状结构,推杆40设置在爬升架20的内部,牵引组件30设置在延伸部12上,牵引组件30与标准节60相连,牵引组件30用于将标准节60移动到支撑部11的顶部。
组装时,爬升架20套设在支撑部11的外部,爬升架20与支撑部11活动连接,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固定连接,其中,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它方式连接,或者,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互相固结,本实施例中对于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使得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之间为固定连接,并且爬升架20的运动能够带动延伸部12上下运动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具体的,推杆40设置在爬升架20的内部,推杆40的一端固定在爬升架20的内部的远离支撑部11的一侧,推杆40的另一端位于爬升架20的内部且靠近或者远离支撑部11,即推杆40的一端为固定端,推杆40的另一端为活动端,其中,牵引组件30将标准节60牵引到支撑部11的顶部,推杆40的另一端自动下降并靠近支撑部11,推杆40的另一端抵接住标准节60时,推杆40对标准节60施加向下的压力,同时,标准节60对于推杆40具有反向的作用力,从而推杆40作为动力源,并在该作用力下,爬升架20自动朝向远离支撑部11的一侧运动,即爬升架20此时处于上升状态,由于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为固定连接,因此当爬升架20上升时,爬升架20带动延伸部12上升,使得延伸部12与支撑部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进而实现爬升架20与支撑组件10的上升过程。
接着,当上升到预设高度时,推杆40收回,即推杆40的另一端自动上升并远离支撑部11,此时推杆40与标准节60不抵接,爬升架20朝向靠近支撑部11的一侧运动,即爬升架20此时处于下降状态,爬升架20带动延伸部12下降,使得延伸部12与支撑部11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进而实现爬升架20与支撑组件10的下降过程。
其中,在进行牵引操作时,牵引组件30设置在延伸部12上,标准节60可以放置在操作台上,牵引组件30逐渐下落,直到抵接住标准节60并与标准节60相连,标准节60在牵引组件30的作用上升并移动至支撑部11的顶部,同样的,标准节60在牵引组件30的作用下可以从爬升台下降至操作台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支撑组件10、爬升架20、牵引组件30及推杆40的尺寸不做进一步限定,因为支撑组件10、爬升架20、牵引组件30及推杆4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该装置的全自动化操作,并全面展示塔吊的升降原理及升降过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次,爬升架20的外径大于支撑部11的外径,这样便于实现爬升架20的运动,另外,标准节60的尺寸略小于爬升架20的尺寸,这样便于将标准节60拉入至爬升架20中。
因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100,通过包括支撑组件10、爬升架20、牵引组件30及推杆40,支撑组件10包括支撑部11和延伸部12,支撑部11的支撑方向为竖直方向,延伸部12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爬升架20套设在支撑部11的外侧,并与支撑部11活动连接,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固定连接;爬升架20为框状结构,推杆40设置在爬升架20的内部,推杆40的一端固定在爬升架20的内部的远离支撑部11的一侧,推杆40的另一端靠近或者远离支撑部11,牵引组件30设置在延伸部12上,牵引组件30用于将标准节60移动到支撑部11的顶部;推杆40的另一端靠近支撑部11并抵接标准节60时,爬升架20带动延伸部12沿着远离支撑部11的方向运动,推杆40的另一端远离支撑部11并与标准节60脱离时,爬升架20带动延伸部12沿着靠近支撑部11的方向运动。
这样在操作时,推杆40的一端与爬升架20固定相连,推杆40作为动力源,从而带动爬升架20的上下移动,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固定相连,爬升架20的运动能够直接带动延伸部12上下移动,从而完成该塔吊的升降过程,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整个升降过程全部为自动完成,流畅性高,不需要人工操作,从而能够减少失误,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同时,增加装置的趣味性,全面清晰的展示了塔吊的升降原理及升降过程。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可以包括推拉组件50,推拉组件50活动连接在爬升架20上,其中,推拉组件50可以包括相连的推拉架51和推拉杆52,推拉架51设置在爬升架20的内部,推拉杆52相对设置在爬升架20的外部,推拉架51与推拉杆52的活动方向相同。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推拉杆52的设置数量不做进一步限制,示例性的,可以设置一个推拉杆52,可以设置两个推拉杆52,也可以设置四个推拉杆52,本实施例中具体以相对设置两个推拉杆52为例进行说明,这样便于起到平衡的作用。
操作时,推拉架51与推拉杆52相配合,推拉杆52活动并带动推拉架51,以将推拉架51从爬升架20的内部推出,或将外部的推拉架51拉回至爬升架20的内部。具体的,当推拉杆52活动并将推拉架51从爬升架20中推出时,便于标准节60在牵引组件30的作用下移动至推拉架51上,接着,推拉杆52活动并将推拉架51拉回至爬升架20的内部,从而完成将标准节60自动拉入至爬升架20上的操作。
接着,推拉杆52活动并将推拉架51从爬升架20中推出,标准节60同时被推出,同样的,在牵引组件30的作用下可将标准节60从爬升架20上移动至操作台上,整个移动过程全部自动完成,流畅性高,并且不需要人为对标准节60进行取放。其中,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标准节60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另外,推拉杆52可以通过螺栓和连接件固定在爬升架20上。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爬升架20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控锁21,标准节60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61,其中,通过电控锁21与卡槽61相配合,以实现爬升架20在竖直方向上的卡死或者松开。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以设置两个电控锁21为例进行说明,电控锁21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方式安装在爬升架20上。
具体的,标准节60移动至爬升台上,如图2a和图2b所示,爬升架20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电控锁21始终为关闭状态,此时爬升架20与支撑部11为活动连接状态,当标准节60移动至爬升架20的预设位置时,电控锁21打开,并卡入至对应位置处的标准节60上的卡槽61中,爬升架20停止运动,以形成爬升架20与支撑部11的固定连接状态。
具体的在上升时,当电控锁21锁紧时,爬升架20的竖直承力转移至电控锁21,此时推杆40收回,推拉杆52与推拉架51将标准节60拉入至爬升架20内部,之后再伸出推杆40分担承力,即可实现一次爬升工作,下降操作类似,首先收起推杆40留出空间,推拉杆52带动推拉架51推出标准节60,之后推杆40推出并接触下一节标准节60,松开电控锁21后推杆40收回,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慢慢回落,即可实现爬升架20的下降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牵引组件30可以包括第一牵引组件31和第二牵引组件32,第一牵引组件31和第二牵引组件32均设置在延伸部12上。
具体的,第一牵引组件31沿着延伸部12的延伸方向运动,该运动状态可以包括以下两种:第一种状态为第一牵引组件31沿着延伸部12的延伸方向靠近爬升架20运动,即第一牵引组件31向左运动,第二种状态为第一牵引组件31沿着延伸部12的延伸方向远离爬升架20运动,即第一牵引组件31向右运动。
其中,第一牵引组件31的牵引端与第二牵引组件32相连,并带动第二牵引组件32沿靠近或远离支撑部11的方向移动,具体的,第一种状态下,当第一牵引组件31靠近爬升架20运动时,第一牵引组件31带动第二牵引组件32沿着支撑部11的延伸方向靠近延伸部12运动,即第二牵引组件32向上运动,第二种状态下,当第一牵引组件31远离爬升架20运动时,第二牵引组件32带动第二牵引组件32沿着支撑部11的延伸方向远离延伸部12运动,即第二牵引组件32向下运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牵引组件30还可以包括主轴33和轴承座34,轴承座34设置在延伸部12上,主轴33设置在轴承座34上,通过设置轴承座34,能够对主轴33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通过设置主轴33,可以实现第一牵引组件31和第二牵引组件32的相连,其中,主轴33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牵引组件31可以包括第一电机311、同步带312和至少两个同步轮313,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与主轴33连接,至少两个同步轮313分别设置在延伸部12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至少两个同步轮31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主轴33上,同步带312套设在至少两个同步轮313上,第一电机311带动同步轮313和同步带312同步移动,第二牵引组件32与同步带312连接。在操作过程中,流畅性高,并且不需要人为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二牵引组件32可以包括卷扬小车321、第二电机322、卷线轮323及吊绳324,组装时,卷扬小车321设置在延伸部12的外部,卷扬小车321与同步带312相连,第二电机322设置在卷扬小车321中,卷线轮323与第二电机322的输出轴相连,吊绳324的第一端绕设在卷线轮323上,吊绳324的第二端与标准节60相连。其中,第二电机322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在卷扬小车321上。
通过设置卷扬小车321、第二电机322、卷线轮323及吊绳324,并且由于卷扬小车321与同步带312相连,这样同步带312运动能够带动卷扬小车321运动,同时,第二电机322转动带动卷线轮323转动,使得吊绳324在卷线轮323上完成收缩与拉长的操作,并带动标准节60移动。因此,通过以上卷扬小车321的移动、吊绳324与标准节60之间的移动,能够实现将标准节60移动至爬升架20上的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二牵引组件32还可以包括支撑板325和定滑轮326,支撑板325连接在卷扬小车321的外部,定滑轮326设置在支撑板325上,吊绳324的第二端绕设定滑轮326,并与标准节60连接。
其中,定滑轮326是指中心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通过设置定滑轮326,定滑轮326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这样当牵引重物时,可以使用定滑轮326将施力方向转变为容易出力的方向,这样便于施力,其次,通过设置支撑板325,可以将定滑轮326连接在该支撑板325上,同时可以实现卷扬小车321与定滑轮326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5所示,延伸部12的靠近第二牵引组件32的一侧外部可以设置有滑轨121,卷扬小车321上可以设置有轴承滚轮3122,具体操作时,轴承滚轮3122滑动连接在滑轨121上,以便于同步带312带动卷扬小车321运动,便于用户操作,并且流畅性高,不需要人为操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吊绳324的第二端与标准节60电磁吸附连接,吊绳324的第二端上可以连接有电磁铁3241,标准节60上设置有磁体(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电磁铁3241和磁体,电磁铁3241与磁体相吸合,从而可以将标准节60连接在吊绳324上,标准节60通过磁铁进行定位,保证了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爬升架20可以由铝排22和角铝23连接组成,其中,铝排22包括横向铝排22和纵向铝排22,角铝23设置在横向铝排22和纵向铝排22的连接处,以对铝排22进行定位连接。具体的,铝排22和角铝23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进行定位连接,示例性的,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组成,这样便于操作,并且能够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爬升架20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滑轮24,滑轮24的轮面滑动抵接支撑部11的外壁面。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爬升架20上可以设置有一个滑轮24,可以设置有两个滑轮24,也可以设置四个滑轮24,本实施例中具体以设置四个滑轮24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参见图3所示),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滑轮24,这样便于实现爬升架20较顺滑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可以包括平衡配重件70,平衡配重件70设置在延伸部12上,并且平衡配重件70与牵引组件30分别位于支撑部11的相对两侧,通过设置平衡配重件70,以实现该塔吊升降装置模型100在升降过程的配重平衡。其中,该平衡配重件70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在延伸部12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平衡配重件70的重量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可以包括底座80,支撑组件10与底座80相连,其中,一方面底座80可以对该支撑组件10提供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底座80可供操作者操作,并且底座80上可以设置有控制台81,控制台81上可以设置有按钮或者触摸屏,便于用户直接通过控制台81便可以进行操控,无需直接接触该装置中的任何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台81可以与推杆40电连接,或者,控制台81可以与第一牵引组件31或者与第二牵引组件32电连接,从而实现该装置的全自动化操作。
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底座80与控制台81分离的形式,甚至可以采用无线控制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可以实现该装置的全自动化操作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塔吊升降装置模型100的升降过程为:
标准节60与吊绳324通过电磁铁3241和磁体实现自动吸附,随后第一电机311、第二电机322、同步轮313与同步带312共同配合,实现将标准节60自动吊起,并运输到合适位置的功能,全程自动化操作,避免手动操作,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其次,通过推拉架51与推拉杆52的配合,可实现将标准节60自动拉入或推出爬升架20的功能,标准节60之间通过磁铁定位,保证系统稳定性;其次,爬升时,电控锁21锁扣自动松开,爬升高度足够时再伸出锁紧,卡入对应的标准节60的卡槽61内,由此可以依靠电控锁21锁扣固定爬升架20,再抬起推杆40,留出空间来加入新的标准节60,之后推杆40落下,其次,下降时,推杆40将支撑部11微微抬起,电控锁21的锁扣自动缩回,之后推杆40收缩,爬升架20与延伸部12下降,直到下降到特定高度后,电控锁21锁扣的锁舌伸出,卡住定位,整个流程全部自动完成,流畅性高,不需人工操作,从而减少失误的可能,极大地提高安全性,增加装置的趣味性,并可以全面以及清晰地向公众展示塔吊的升降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焊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焊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爬升架、牵引组件及推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延伸部,所述支撑部的支撑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爬升架套设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并与所述支撑部活动连接,所述爬升架与所述延伸部固定连接;
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爬升架的内部,所述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爬升架的内部的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牵引组件用于将标准节移动到所述支撑部的顶部;
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沿靠近所述支撑部的方向移动,并抵接所述标准节时,所述爬升架带动所述延伸部沿着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活动连接在所述爬升架上,所述推拉组件包括相连的推拉架和推拉杆,所述推拉架设置在所述爬升架的内部,所述推拉杆相对设置在所述爬升架的外部,所述推拉架与所述推拉杆均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爬升架的方向移动;
所述推拉杆活动并带动所述推拉架,以将所述推拉架从所述爬升架的内部推出,或将外部的所述推拉架拉回至所述爬升架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控锁,所述标准节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
所述标准节移动至所述爬升架的预设位置时,所述电控锁卡入至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卡槽中,形成所述爬升架与所述支撑部的固定连接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组件和第二牵引组件,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和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且所述第一牵引组件的牵引端与所述第二牵引组件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牵引组件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牵引组件的牵引端与所述标准节连接,并带动所述标准节沿靠近或远离所述延伸部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主轴和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
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同步带和至少两个同步轮,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主轴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同步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至少两个所述同步轮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同步带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同步轮上,所述第一电机带动所述同步轮和所述同步带同步移动;
所述第二牵引组件与所述同步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组件包括卷扬小车、第二电机、卷线轮及吊绳,所述卷扬小车设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外部,所述卷扬小车与所述同步带相连,所述同步带运动并带动所述卷扬小车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运动;
所述延伸部的靠近所述第二牵引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卷扬小车上设置有轴承滚轮,所述轴承滚轮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卷扬小车中,所述卷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机转动并带动所述卷线轮转动,所述吊绳的第一端绕设在所述卷线轮上,所述吊绳的第二端与所述标准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牵引组件还包括支撑板和定滑轮,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卷扬小车的外部,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
所述吊绳的第二端绕设所述定滑轮,并与所述标准节电磁吸附连接;
所述吊绳的第二端上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标准节上设置有磁体,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磁体相吸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由铝排和角铝连接组成,所述铝排包括横向铝排和纵向铝排,所述角铝设置在所述横向铝排和所述纵向铝排的连接处,以对所述铝排进行定位连接;
所述爬升架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滑轮,所述滑轮的轮面滑动抵接所述支撑部的外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配重件,所述平衡配重件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且所述平衡配重件与所述牵引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塔吊升降装置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台。
CN202121675020.0U 2021-07-22 2021-07-22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Active CN215987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5020.0U CN215987815U (zh) 2021-07-22 2021-07-22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5020.0U CN215987815U (zh) 2021-07-22 2021-07-22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7815U true CN215987815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5020.0U Active CN215987815U (zh) 2021-07-22 2021-07-22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78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3452A (zh) * 2022-04-08 2022-07-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塔吊顶升作业模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3452A (zh) * 2022-04-08 2022-07-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塔吊顶升作业模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7815U (zh)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CN109896410B (zh) 一种四自由度立式安装平台
CN116101875B (zh) 一种自爬升建筑构件起吊安装自动化设备
CN108689307A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吊装方法
CN115691291A (zh) 塔吊升降装置模型
CN113982290A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
CN112591590A (zh) 一种用于立井多绳摩擦提升机的调绳装置
CN109761160B (zh) 一种电力屏柜迁移装置
CN215479206U (zh) Pc构件堆垛机及生产线
CN211521449U (zh) 一种自动锁定的升降货梯
CN114906780A (zh) 一种井盖迁移装置
CN211283510U (zh) 深基础单侧模架吊装装置
CN208843609U (zh) 一种港口桥吊模拟装置
CN110565620A (zh) 一种地基工程夯实设备
CN111532993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外挂墙板转运养护提升装置
CN109052174A (zh) 一种港口桥吊模拟装置
CN109019359A (zh) 一种小型建筑起重设备
CN220165665U (zh) 一种简易龙门形式的干式盘管安装设备
CN21986036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物料移动设备
CN220520033U (zh) 一种工地升降装置
CN213356656U (zh) 一种可以自己调节水平的墙板吊具
CN214059573U (zh) 一种阀门管道井逃生模拟实训装置的提升机构
CN202575911U (zh) 步进提升装置
CN221070705U (zh) 一种开关柜室内起吊搬运装置
CN216662347U (zh) 一种用于板状构件的提升机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