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弹出电子清纱器对纱线进行检查时,易引起纱线损伤,且电子清纱器弹出时间不容易控制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包括捻接装置,所述捻接装置固定安装在捻接器座上,所述捻接器座通过纵移机构实现纵向移动;在捻接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电子清纱器,所述电子清纱器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上,并能够跟随捻接器同步移动,捻接完成后直接对捻接纱线进行检查,不需要单独弹出电子清纱器,从而避免了对纱线的损伤,有效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自动打结小车的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捻接器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可移动安装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从动轮轴和驱动轮轴,所述从动轮轴和驱动轮轴通过其二者外周面上缠绕的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轴外接有电机,用于驱动传送带带动其上方的底座横向移动;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纵移机构;所述纵移机构的伸缩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的上表面,通过其上的气缸IV控制纵移机构的伸缩端伸出,进而推动捻接器座并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捻接机构前移;所述捻接机构通过气缸驱动,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气缸座下表面,所述气缸座通过接气板固定安装在捻接器座的上方,由于各部分通过各自的气缸独立控制,因此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并且拆装方便、便于检修;还包括电子清纱器,所述电子清纱器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上,并位于所述捻接机构的正下方,所述电子清纱器能够跟随捻接器同步移动,捻接完成后能够直接对捻接纱线进行检查,不需要单独弹出电子清纱器,从而避免了对纱线的损伤,有效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气板竖向设置,其内侧面通过通气管连通有捻接器,使得整个结构占地面积小且便于拆装;所述捻接器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均分别竖向开设有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所述捻接器与所述接气板之间竖向设置有抱纱装置,所述抱纱装置通过其后端活动连接的从动杆外接有气缸Ι,所述气缸Ι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下表面,通过启动气缸Ι,以驱动从动杆带动抱纱装置移动至捻接器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挡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下剪刀,所述下剪刀设置在所述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之间位置处;所述下剪刀通过驱动块ΙΙ外接有气缸ΙΙΙ,所述气缸ΙΙΙ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下挡板的下表面还可拆卸安装有下夹纱装置,所述下夹纱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纱线槽Ι的一侧;所述下夹纱装置通过驱动块Ι外接气缸ΙΙ。当吸纱嘴将上断尾纱吸住并放入纱线槽Ι内以后,通过气缸ΙΙ驱动下夹纱装置夹住上断尾纱的纱尾,再通过气缸ΙΙΙ驱动下剪刀将靠近吸嘴口一侧的上断尾纱剪断,从而完成上断尾纱的准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挡板的下表面可拆卸安装有上剪刀,所述上剪刀设置在所述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之间位置处;所述上剪刀通过驱动块ΙΙ外接有气缸ΙΙΙ,所述气缸ΙΙΙ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上表面;所述上挡板的下表面还可拆卸安装有上夹纱装置,所述上夹纱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纱线槽ΙΙ的一侧;所述上夹纱装置通过驱动块Ι外接有气缸ΙΙ,所述气缸ΙΙ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上表面。当大吸嘴将筒管断纱吸住并带动筒管断纱上行至捻接器前侧时,通过气缸ΙΙ驱动上夹纱装置夹住筒管断纱的纱尾,再启动气缸Ι,以驱动从动杆带动抱纱装置移动至捻接器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内。
一种用于自动打结小车的气动捻接检测装置的捻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吸取上断尾纱:所述捻接器下方设置的上风道上连通有单锭吸纱嘴,并通过上风道为其提供负压,使得单锭吸纱嘴与上风道内的负压管相联通,所述单锭吸纱嘴通过其上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每锭的墙板上;开始时单锭吸纱嘴位于上零位传感器处,然后开启所述单锭吸纱嘴上的电机,使得所述单锭吸纱嘴前端的吸纱嘴对准捻接器上方的罗拉出纱口,所述吸纱嘴开始吸取上断尾纱;
步骤二、上断尾纱准备:控制所述单锭吸纱嘴上的电机反转,所述单锭吸纱嘴下行进而带动吸纱嘴将所吸住的上断尾纱放入纱线槽Ι内,然后开启气缸ΙΙ,以驱动下夹纱装置夹住上断尾纱的纱尾;
步骤三、吸取筒管断纱:驱动捻接器下方的大吸嘴下行至筒纱吸嘴处,并对齐筒纱吸嘴,然后开始吸取筒管断纱;
步骤四、筒管断纱准备:驱动大吸嘴上行,并将吸取的筒管断纱提升至纱线槽ΙΙ前方,然后开启气缸ΙΙ,以驱动上夹纱装置夹住筒管断纱的纱尾。
步骤五、揽纱:启动气缸IV,所述气缸IV的伸缩端伸出,进而推动捻接器座并带动其上的捻接器前移,再启动气缸Ι,以驱动从动杆带动抱纱装置移动至捻接器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内;
步骤六、纱线捻接:开启捻接器控制开关,以形成高速气流;再开启气缸ΙΙΙ,以驱动其上连接的驱动块ΙΙ带动上剪刀和下剪刀剪去多余纱线,进而完成捻接接头操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五中,在捻接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电子清纱器,所述电子清纱器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上,捻接机构的正下方设置的电子清纱器能够跟随捻接器座共同前移,待捻接完成后,停留1~2s,所述电子清纱器对捻接纱线进行检查,不需要单独弹出电子清纱器,从而避免了对纱线的损伤,有效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捻接器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可移动安装有横移机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从动轮轴和驱动轮轴,所述从动轮轴和驱动轮轴通过其二者外周面上缠绕的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轮轴外接有电机,用于驱动传送带带动其上方的底座横向移动;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纵移机构,所述纵移机构通过其上的气缸IV控制其前部的伸缩端伸出,进而推动捻接器座并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捻接机构前移;所述捻接机构通过气缸驱动,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气缸座下表面,所述气缸座通过接气板固定安装在捻接器座的上方,由于各部分通过各自的气缸独立控制,因此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并且拆装方便、便于检修;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电子清纱器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上,并位于所述捻接机构的正下方,所述电子清纱器能够跟随捻接器同步移动,捻接完成后能够直接对捻接纱线进行检查,不需要单独弹出电子清纱器,从而避免了对纱线的损伤,有效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在底座上表面竖向安装有接气板,所述接气板内侧面通过通气管连通有捻接器,使得整个结构占地面积小且便于拆装;所述接气板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组通气孔,从而为捻接装置通入压缩空气,以形成高速气流,便于后续工序的捻接操作;所述捻接器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均分别竖向开设有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所述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用于放置相互捻接的纱线,且定位准确;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所述捻接器与所述接气板之间竖向设置有抱纱装置,所述抱纱装置通过其后端活动连接的从动杆外接有气缸Ι,所述气缸Ι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下表面,通过启动气缸Ι,以驱动从动杆带动抱纱装置移动至捻接器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内;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所述下挡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下剪刀,所述下剪刀通过驱动块ΙΙ外接有气缸ΙΙΙ,所述气缸ΙΙΙ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上表面。所述下挡板的下表面还可拆卸安装有下夹纱装置,所述下夹纱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纱线槽Ι的一侧;所述下夹纱装置通过驱动块Ι外接气缸ΙΙ。当吸纱嘴将上断尾纱吸住并放入纱线槽Ι内以后,通过气缸ΙΙ驱动下夹纱装置夹住上断尾纱的纱尾,再通过气缸ΙΙΙ驱动下剪刀将靠近吸嘴口一侧的上断尾纱剪断,从而完成上断尾纱的准备。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所述上挡板的下表面可拆卸安装有上剪刀,所述上剪刀通过驱动块ΙΙ外接有气缸ΙΙΙ,所述气缸ΙΙΙ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上表面;所述上挡板的下表面还可拆卸安装有上夹纱装置,所述上夹纱装置设置在靠近所述纱线槽ΙΙ的一侧;所述上夹纱装置通过驱动块Ι外接有气缸ΙΙ,所述气缸ΙΙ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上表面。当大吸嘴将筒管断纱吸住并带动筒管断纱上行至捻接器前侧时,通过气缸ΙΙ驱动上夹纱装置夹住筒管断纱的纱尾,再启动气缸Ι,以驱动从动杆带动抱纱装置移动至捻接器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和纱线槽ΙΙ内。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所述横移机构包括从动轮轴和驱动轮轴,所述从动轮轴和驱动轮轴通过其二者外周面上缠绕的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下表面通过滑块可移动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沿传送带移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所述滑块对应滑轨位置可拆卸安装在底座下表面,并能够适配式卡合在滑轨上;所述从动轮轴的内侧通过外接连接块固定安装在滑轨前端,所述驱动轮轴外接有电机,用于驱动传送带带动其上方的底座沿着滑轨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多锭公用一台捻结小车,从而解决了以往的所有小车共用一条轨道,需要考虑小车与小车之间的干扰问题,且提高了捻接效率、便于维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自动打结小车的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底座1和捻接器座2,所述底座1下表面可移动安装有横移机构5,所述横移机构5包括从动轮轴53和驱动轮轴56,所述从动轮轴53和驱动轮轴56通过其二者外周面上缠绕的传送带55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55的上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下表面通过滑块 52可移动安装有滑轨51,所述滑轨51沿传送带55移动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组,所述滑块52对应滑轨51位置可拆卸安装在底座1下表面,并能够适配式卡合在滑轨51上;所述从动轮轴53的内侧通过外接连接块54固定安装在滑轨51前端,所述驱动轮轴56外接57有电机,用于驱动传送带55带动其上方的底座1沿着滑轨51横向移动。目前,捻结小车基本以节为单位,一台小车控制 3~4节,8个纱锭为一节,通过橡胶轮在轨道滚动的形式进行行走,由于所有小车共用一条轨道,需要考虑小车与小车之间的干扰问题;同时由于橡胶轮会不同程度的变形,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小车的定位。一台小车管的纱锭较多,难免打结效率上也会有所欠缺。本实用新型的横移机构5实现多锭公用一台捻结小车,从而解决了以往的所有小车共用一条轨道,需要考虑小车与小车之间的干扰问题,且提高了捻接效率、便于维护。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纵移机构4;所述纵移机构4的伸缩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2的上表面,通过其上的气缸IV41控制纵移机构4的伸缩端伸出,进而推动捻接器座2并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捻接机构3前移;如图3所示,所述捻接机构3通过气缸33驱动,所述气缸33固定安装在气缸座34下表面,所述气缸座34通过接气板36固定安装在捻接器座2的上方;所述接气板 36竖向设置,其内侧面通过通气管35连通有捻接器31,使得整个结构占地面积小且便于拆装;如图4~5所示,所述捻接器3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挡板311和下挡板312,所述上挡板311和下挡板312上均分别竖向开设有纱线槽Ι313和纱线槽ΙΙ314;所述捻接器31与所述接气板36之间竖向设置有抱纱装置32,所述抱纱装置32通过其后端活动连接的从动杆321 外接有气缸Ι322,所述气缸Ι322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34下表面,通过启动气缸Ι322,以驱动从动杆321带动抱纱装置32移动至捻接器31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313和纱线槽ΙΙ314内,由于各部分通过各自的气缸独立控制,因此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并且拆装方便、便于检修。
如图5所示,所述下挡板312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下剪刀317,所述下剪刀317设置在所述纱线槽Ι313和纱线槽ΙΙ314之间位置处;所述下剪刀317通过驱动块ΙΙ3321外接有气缸ΙΙΙ332,所述气缸ΙΙΙ332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34上表面。所述下挡板312的下表面还可拆卸安装有下夹纱装置318,所述下夹纱装置318设置在靠近所述纱线槽Ι313的一侧;所述下夹纱装置318通过驱动块Ι3311外接气缸ΙΙ331。如图1所示,当吸纱嘴将上断尾纱吸住并放入纱线槽Ι313内以后,通过气缸ΙΙ331驱动下夹纱装置318夹住上断尾纱的纱尾,再通过气缸ΙΙΙ332驱动下剪刀317将靠近吸嘴口一侧的上断尾纱剪断,从而完成上断尾纱的准备;如图4所示,所述上挡板311的下表面可拆卸安装有上剪刀315,所述上剪刀315设置在所述纱线槽Ι313和纱线槽ΙΙ314之间位置处;所述上剪刀315通过驱动块ΙΙ3321外接有气缸ΙΙΙ332,所述气缸ΙΙΙ332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34上表面;所述上挡板311的下表面还可拆卸安装有上夹纱装置316,所述上夹纱装置316设置在靠近所述纱线槽ΙΙ314的一侧;所述上夹纱装置316通过驱动块Ι3311外接有气缸ΙΙ331,所述气缸ΙΙ331固定安装在所述气缸座34上表面。如图1所示,当大吸嘴10将筒管断纱吸住并带动筒管断纱上行至捻接器31前侧时,通过气缸ΙΙ331驱动上夹纱装置316夹住筒管断纱的纱尾,再启动气缸Ι322,以驱动从动杆321带动抱纱装置32移动至捻接器31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313和纱线槽ΙΙ314内。
还包括电子清纱器8,所述电子清纱器8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2上,并位于所述捻接机构3的正下方,所述电子清纱器8能够跟随捻接器31同步移动,捻接完成后能够直接对捻接纱线进行检查,不需要单独弹出电子清纱器8,从而避免了对纱线的损伤,有效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自动打结小车的气动捻接检测装置的捻接方法,基本结构同实施例 1,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如图1~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吸取上断尾纱:所述捻接器31下方设置的上风道6上连通有单锭吸纱嘴7,并通过上风道6为其提供负压,使得单锭吸纱嘴7与上风道6内的负压管相联通,所述单锭吸纱嘴7通过其上的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每锭的墙板上;开始时单锭吸纱嘴7位于上零位传感器72处,然后开启所述单锭吸纱嘴7上的电机,使得所述单锭吸纱嘴7前端的吸纱嘴71对准捻接器31上方的罗拉出纱口,所述吸纱嘴71开始吸取上断尾纱;
步骤二、上断尾纱准备:控制所述单锭吸纱嘴7上的电机反转,所述单锭吸纱嘴7下行至下零位传感器73处,进而带动吸纱嘴71将所吸住的上断尾纱放入纱线槽Ι313内,然后开启气缸ΙΙ331,以驱动下夹纱装置318夹住上断尾纱的纱尾;
步骤三、吸取筒管断纱:驱动捻接器31下方的大吸嘴10下行至筒纱吸嘴9处,并对齐筒纱吸嘴9,然后开始吸取筒管断纱;
步骤四、筒管断纱准备:驱动大吸嘴10上行,并将吸取的筒管断纱提升至纱线槽ΙΙ314 前方,然后开启气缸ΙΙ331,以驱动上夹纱装置316夹住筒管断纱的纱尾。
步骤五、揽纱:启动气缸IV41,所述气缸IV41的伸缩端伸出,进而推动捻接器座2并带动其上的捻接器31前移,再启动气缸Ι322,以驱动从动杆321带动抱纱装置32移动至捻接器31前方,并将上断尾纱和筒管断纱分别揽入纱线槽Ι313和纱线槽ΙΙ314内;
步骤六、纱线捻接:开启捻接器31控制开关,以形成高速气流;再开启气缸ΙΙΙ332,以驱动其上连接的驱动块ΙΙ3321带动上剪刀315和下剪刀317剪去多余纱线,进而完成捻接接头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五中,在捻接器31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电子清纱器8,所述电子清纱器8安装在所述捻接器座2上,捻接机构3的正下方设置的电子清纱器8能够跟随捻接器座2共同前移,待捻接完成后,停留1~2s,所述电子清纱器8对捻接纱线进行检查,不需要单独弹出电子清纱器8,从而避免了对纱线的损伤,有效提高了纱线的质量。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