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3878U -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3878U
CN215973878U CN202122476288.8U CN202122476288U CN215973878U CN 215973878 U CN215973878 U CN 215973878U CN 202122476288 U CN202122476288 U CN 202122476288U CN 215973878 U CN215973878 U CN 2159738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dual
rod
bas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762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辉
单小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od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od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od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odan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762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38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38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38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u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取件头部,所述取件头部和底座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后支撑滑槽和前支撑滑槽,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杆架,后连接杆架的底部固定设有后支撑杆,后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滑动安装在后支撑滑槽内的滑块,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前连接杆架,后连接杆架的底部通过另一后支撑杆连接滑动安装在前支撑滑槽内的另一滑块,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取件时,实现对连杆转动端部的支撑,防止取件物品过重,对连杆的主驱动端造成过大的偏转挤压。

Description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伺服取件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在取件过程中,双连杆机构的主驱动端部缺少足够有效地支撑,当取件物品重量过重时,双连杆的主驱动端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应力,容易导致双连杆受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进行取件时实现对连杆转动端部的支撑,防止取件物品过重,对连杆的主驱动端造成过大的偏转挤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取件头部,所述取件头部和底座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后支撑滑槽和前支撑滑槽,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杆架,后连接杆架的底部固定设有后支撑杆,后支撑杆的底部设有滑动安装在后支撑滑槽内的滑块,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前连接杆架,后连接杆架的底部通过另一后支撑杆连接滑动安装在前支撑滑槽内的另一滑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端部设有第一连杆转座,第二连杆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转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一连杆转座和第二连杆转座内并驱动连杆转动的主驱动辊,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交错铰接安装在取件头部上,取件头部上设有驱动连杆相对取件头部转动的调节驱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连接杆架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侧,所述前连接杆架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杆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支撑滑槽和前支撑滑槽为环形滑槽,所述滑块轴转动安装在后支撑杆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杆靠近取件头部一端的顶部固定设有前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的顶端转动安装有上支撑连板,所述上支撑连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取件头部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杆靠近取件头部的底部固定设有另一前支撑杆,另一所述前支撑杆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下支撑连板,所述下支撑连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取件头部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支撑滑槽位于底座远离取件头部的一端,所述前支撑滑槽位于底座靠近取件头部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底座的顶部开设后支撑滑槽和前支撑滑槽,在第一连杆的主驱动端连接后连接杆架,通过后连接杆架连接设有滑块的后支撑杆,在第二连杆的主驱动端连接前连接杆架,通过前连接杆架连接设有另一滑块和另一后支撑杆,在该双伺服取件机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进行取件时,实现对连杆转动端部的支撑,防止取件物品过重,对连杆的主驱动端造成过大的偏转挤压;
2、通过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辅助驱动端分别设置前支撑杆、上支撑连板和下支撑连板,通过上支撑连板和下支撑连板与取件头部的连接,增加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辅助驱动端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立体示意图。
其中:1、后支撑滑槽;2、滑块;3、后支撑杆;4、前支撑滑槽;5、底座;6、第一连杆转座;7、后连接杆架;8、主驱动辊;9、前连接杆架;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前支撑杆;13、上支撑连板;14、下支撑连板;15、调节驱动;16、取件头部;17、第二连杆转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底座5,底座5的一侧设有取件头部16,取件头部16和底座5之间设有连杆,连杆包括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底座5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后支撑滑槽1和前支撑滑槽4,第一连杆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杆架7,后连接杆架7的底部固定设有后支撑杆3,后支撑杆3的底部设有滑动安装在后支撑滑槽1内的滑块2,第二连杆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前连接杆架9,后连接杆架7的底部通过另一后支撑杆3连接滑动安装在前支撑滑槽4内的另一滑块2;
通过在底座5的顶部开设后支撑滑槽1和前支撑滑槽4,在第一连杆10的主驱动端连接后连接杆架7,通过后连接杆架7连接设有滑块2的后支撑杆3,在第二连杆11的主驱动端连接前连接杆架9,通过前连接杆架9连接设有另一滑块2和另一后支撑杆3,在该双伺服取件机驱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转动,进行取件时,实现对连杆转动端部的支撑,防止取件物品过重,对连杆的主驱动端造成过大的偏转挤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0端部设有第一连杆转座6,第二连杆11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转座17,底座5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一连杆转座6和第二连杆转座17内并驱动连杆转动的主驱动辊8,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交错铰接安装在取件头部16上,取件头部16上设有驱动连杆相对取件头部16转动的调节驱动15。
在本实施例中,后连接杆架7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杆10的两侧,前连接杆架9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杆11的两侧;将前连接杆架9和后连接杆架7设置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可在连杆的两侧实现对连杆端部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后支撑滑槽1和前支撑滑槽4为环形滑槽,滑块2轴转动安装在后支撑杆3的底部;滑块2与后支撑杆3之间采用轴转动连接可有效降低滑块2在支撑滑槽内的滑动摩擦,降低滑块2的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0靠近取件头部16一端的顶部固定设有前支撑杆12,前支撑杆12的顶端转动安装有上支撑连板13,上支撑连板13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取件头部16的顶部;通过在第一连杆10的辅助驱动端设置前支撑杆12和上支撑连板13,通过上支撑连板13与取件头部16的连接,增加第一连杆10辅助驱动端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11靠近取件头部16的底部固定设有另一前支撑杆12,另一前支撑杆12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下支撑连板14,下支撑连板14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取件头部16的底部;通过在第二连杆11的辅助驱动端设置前支撑杆12和下支撑连板14,通过下支撑连板14与取件头部16的连接,增加第二连杆11辅助驱动端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后支撑滑槽1位于底座5远离取件头部16的一端,前支撑滑槽4位于底座5靠近取件头部16的一端;从而可以在连杆工作时,实现后连接杆架7和前连接杆架9的错位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包括底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一侧设有取件头部(16),所述取件头部(16)和底座(5)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包括上下交错分布的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所述底座(5)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后支撑滑槽(1)和前支撑滑槽(4),所述第一连杆(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后连接杆架(7),后连接杆架(7)的底部固定设有后支撑杆(3),后支撑杆(3)的底部设有滑动安装在后支撑滑槽(1)内的滑块(2),所述第二连杆(1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前连接杆架(9),后连接杆架(7)的底部通过另一后支撑杆(3)连接滑动安装在前支撑滑槽(4)内的另一滑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0)端部设有第一连杆转座(6),第二连杆(11)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杆转座(17),所述底座(5)的顶部设有位于第一连杆转座(6)和第二连杆转座(17)内并驱动连杆转动的主驱动辊(8),所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交错铰接安装在取件头部(16)上,取件头部(16)上设有驱动连杆相对取件头部(16)转动的调节驱动(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接杆架(7)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杆(10)的两侧,所述前连接杆架(9)有两个并对称设置在第二连杆(1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滑槽(1)和前支撑滑槽(4)为环形滑槽,所述滑块(2)轴转动安装在后支撑杆(3)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0)靠近取件头部(16)一端的顶部固定设有前支撑杆(12),所述前支撑杆(12)的顶端转动安装有上支撑连板(13),所述上支撑连板(13)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取件头部(16)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11)靠近取件头部(16)的底部固定设有另一前支撑杆(12),另一所述前支撑杆(12)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下支撑连板(14),所述下支撑连板(14)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取件头部(16)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滑槽(1)位于底座(5)远离取件头部(16)的一端,所述前支撑滑槽(4)位于底座(5)靠近取件头部(16)的一端。
CN202122476288.8U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Active CN2159738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6288.8U CN215973878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76288.8U CN215973878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3878U true CN215973878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69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76288.8U Active CN215973878U (zh) 2021-10-14 2021-10-14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38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1665B1 (en) Retractable counterweight for straight-boom aerial work platform
CN210548942U (zh) 一种三卡盘激光切管机
CN215973878U (zh) 一种双伺服取件机双连杆驱动装置
CN108791430A (zh) 一种重型货物物流运输车
CN205463819U (zh) 用于冲片的开式可倾压力机
CN210557647U (zh) 汽车板簧伺服挡料缓冲机构
CN213386206U (zh) 一种汽车轮胎原料上料装置
CN112723156B (zh) 应用于原木卸船作业的专用抓斗装置
CN214933811U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长棒料喂料机
JP2008238231A (ja) 砂型中子自動成型機
CN113175015A (zh) 一种石材装载机使用的大负荷铲叉
CN210702591U (zh) 一种车削车床的上料装置
CN209206924U (zh) 一种铝棒加热系统
CN113427625A (zh) 自动分板机
CN109317979A (zh) 一种铝棒加热系统
CN113866020A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的柔性性能检测设备
CN219582166U (zh) 一种铝型材切割机
CN211386634U (zh) 一种用于纵梁片料修剪的上下料操作台
CN218839908U (zh) 一种带自动送料组件的包装机
CN219965612U (zh) 一种棒料分拣装置
KR20100037344A (ko) 잉곳 가공용 클램핑장치
KR101695003B1 (ko) 마스트레일 가공용 지그
CN209988607U (zh) 一种摩擦输送线专用机械控制设备
CN218662153U (zh) 车厢竹纤板装配上厢专用工装
JPH02116446A (ja) 鋼管等の送り込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