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9673U -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9673U
CN215959673U CN202122366563.0U CN202122366563U CN215959673U CN 215959673 U CN215959673 U CN 215959673U CN 202122366563 U CN202122366563 U CN 202122366563U CN 215959673 U CN215959673 U CN 215959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cavity
motor
motor assembly
surface cleaning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665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逢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665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9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9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967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559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23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其包括主体和电机组件,主体内限定有抽吸管道。电机组件设置于主体限定的电机组件安装腔内,用于产生沿抽吸管道流动的抽吸气流。主体内还限定有与电机组件安装腔相连通的电子零部件安装腔,主体上开设有进风口,电机组件产生的冷却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子零部件安装腔后再流经电机组件安装腔,以依次对电子零部件和电机组件进行冷却。通过采用对电机的冷却气流同时对线路板进行冷却,可以有效节省设备的成本,同时缩小整个设备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面清洁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市场上涌现出吸尘器、洗地机、蒸汽拖把等各种表面清洁设备。随着表面清洁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相对应的线路板上的元器件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表面清洁设备的体积变化不大,各零部件均需要占用比较小的体积,因此,较多的元器件集成到线路板上,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容易造成线路板过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可以有效地对线路板进行冷却,确保表面清洁设备正常使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主体,其内限定有抽吸管道;
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限定的电机组件安装腔内,用于产生沿所述抽吸管道流动的抽吸气流;
其中,所述主体内还限定有与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相连通的电子零部件安装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冷却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子零部件安装腔后再流经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以依次对电子零部件和电机组件进行冷却。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抽吸管道流体连通的污水箱,所述污水箱安装至所述主体限定的污水箱安装腔内,所述主体还开设有与所述污水箱安装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引导至所述污水箱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抽吸气流和所述冷却气流在所述电机组件的叶轮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所述混合气流流经叶轮后经出风通道排出到所述污水箱安装腔。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供应清洁液的净水箱,所述净水箱安装于所述主体限定的所述净水箱安装腔内,所述主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引导至所述净水箱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抽吸气流和所述冷却气流在所述电机组件的叶轮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所述混合气流流经叶轮后经出风通道排出到所述净水箱安装腔。
可选地,所述污水箱安装腔的底壁开设有漏水孔,用于将所述混合气流中的至少部分液体引导至待清洁表面和/或所述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
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限定有污水箱安装腔和电子零部件安装腔,所述后框架限定有净水箱安装腔,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共同限定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
可选地,在所述表面清洁设备前进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电子零部件安装腔位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前方,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位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污水箱安装腔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的干湿电机,所述电机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限定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可选地,沿气流流动方向,至少部分所述进风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出风通道的长条状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主体限定的污水箱安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表面清洁设备包括主体和电机组件,主体内限定有抽吸管道。电机组件设置于主体限定的电机组件安装腔内,用于产生沿抽吸管道流动的抽吸气流。主体内还限定有与电机组件安装腔相连通的电子零部件安装腔,主体上开设有进风口,电机组件产生的冷却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子零部件安装腔后再流经电机组件安装腔,以依次对电子零部件和电机组件进行冷却。通过采用对电机的冷却气流同时对线路板进行冷却,可以有效节省设备的成本,同时缩小整个设备的体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枢转结构的表面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头,其可在待清洁表面运动以清洁所述待清洁表面;
主体,通过枢转结构可枢转的连接到所述清洁头;
其中,所述枢转结构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连接到所述主体,所述下连接件绕第一轴线可枢转的连接到清洁头以使所述主体相对于清洁头沿行进方向枢转,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之间可绕第二轴线相对旋转以使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清洁头偏转,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基本垂直。
可选地,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主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30°-50°之间的任意值。
可选地,所述下连接件包括直立段和与所述直立段相连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远离所述直立段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清洁头枢转连接,所述直立段与所述上连接件可旋转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轴处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构造成在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清洁头直立时限制所述主体相对于所述清洁头前后转动。
可选地,所述下连接件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之间可相对旋转,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之间不可相对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弹性件和滑块。
可选地,所述直立段的外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上连接件沿所述滑槽滑动以与所述下连接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上连接件的周壁开设有通孔,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定位片,部分定位片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滑槽,剩余部分定位片卡接在所述通孔处,以限制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之间沿所述第二轴线所在方向上的运动。
可选地,所述转轴处设置有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用于与设置于所述清洁头的微动开关相配合。
可选地,所述清洁头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待清洁表面接触的万向轮。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
电机壳体,其包括周壁、顶壁和底壁,所述周壁、顶壁和底壁之间限定有安装空间;
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干湿电机,用于产生冷却气流和抽吸气流;
其中,所述周壁和/或所述顶壁上开设有冷却风入口,所述底壁构造有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所述冷却气流从所述冷却风入口进入电机内部对所述干湿电机进行冷却后通过所述出风通道排出所述电机壳体。
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导电触头。
可选地,所述抽吸气流和所述冷却气流在所述干湿电机的叶轮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
可选地,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的端部均设置有密封件。
可选地,沿抽吸气流流动方向至少部分所述进风通道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出风通道设置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周壁之间,所述出风通道的横截面为长条状。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所述表面清洁设备的脏污回收系统包括抽吸管道、与所述抽吸管道流体连通的污水箱以及用于产生沿所述抽吸管道流动的抽吸气流的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组件。
可选地,主体,其限定有用于放置所述污水箱的污水箱安装腔,从所述出风通道与所述污水箱安装腔连通,从所述出风通道排出的气流从所述污水箱和所述主体之间的缝隙排出到外界。
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还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是否安装过滤海帕。
可选地,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位于所述污水箱安装腔的上方。
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头,用于在待清洁表面移动以对所述待清洁表面进行清理,包括
吸嘴,临近或接触所述待清洁表面;
抽吸管道,设置于所述清洁头,所述抽吸管道与所述吸嘴流体连通,以通过吸嘴对所述待清洁表面的脏污进行回收;
其中,所述抽吸管道内限定有储藏空间,所述储藏空间配置成储存至少部分抽吸管道内残留的脏污。
可选地,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抽吸管道包括依次排布水平段和倾斜段,沿垂直方向所述倾斜段具有底端和顶端,所述储藏空间设置于所述倾斜段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储藏空间设置于所述水平段和所述倾斜段的交汇处。
可选地,所述清洁头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储藏空间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密封盖,以密封所述储藏空间与外界。
可选地,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水平段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
可选地,所述储藏空间由所述清洁头的下壳体限定而成。
可选地,所述储藏空间为部分所述水平段向下凹陷形成。
第六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清洁头,用于在待清洁表面移动以对所述待清洁表面进行清理,包括
吸嘴,临近或接触所述待清洁表面;
抽吸管道,设置于所述清洁头,所述抽吸管道与所述吸嘴流体连通,以通过吸嘴对所述待清洁表面的脏污进行回收;
其中,所述清洁头的底壁设置有与所述抽吸管道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密封盖。
可选地,沿气流流动方向所述抽吸管道包括依次排布水平段和倾斜段,沿垂直方向所述倾斜段具有底端和顶端,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倾斜段的底端所对应的区域。
第七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包括
清洁头,用于在待清洁表面上运动以清洁所述待清洁表面;
主体,其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可枢转的连接到所述清洁头,另一端连接手柄;
其中,所述主体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限定有污水箱安装腔和电子零部件安装腔,所述后框架限定有净水箱安装腔,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组合到一起后共同限定电机组件安装腔,在所述清洁头前进方向上所述污水箱安装腔的开口朝向前方且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开口朝向后方。
可选地,所述后框架还限定有电池包安装槽,所述电池包安装槽位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下方。
可选地,沿所述清洁头前进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电子零部件安装腔位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前方。
可选地,电池包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池包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前框架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与所述电子零部件安装腔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电子零部件安装腔与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相连通,冷却气流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进入所述电子零部件安装腔后再进入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以依次对电子零部件和电机组件进行冷却。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安装槽处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用于安装对接电池包的接线端子。
可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位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下方且位于所述污水箱安装腔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进风口流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前框架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引导至所述污水箱安装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系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手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手柄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净水箱的剖面图;
图8为图6所示净水箱的结构分解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污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剖面图;
图11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结构分解图;
图12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上盖体和下盖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角度下);
图15为一实施例中主框架的结构分解图;
图16为一实施例中主框架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17为一实施例中一个角度下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截面图;
图24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25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安装到枢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分解图;
图28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剖面图(第二限位结构位于锁定位置);
图30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剖面图(第二限位结构位于解锁位置);
图31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拿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拿掉上壳体和滚刷盖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8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中的分配器裸露在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一实施例中一个角度下清洁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0为图39所示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图41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清洁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2为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所示驱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系统的示意性剖面图。图2中的箭头方向为表面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清洁系统包括表面清洁设备100和基座200,表面清洁设备100还包括脏污回收系统和清洁液供给系统,清洁液供给系统包括净水箱4、管道和喷嘴,净水箱4中的液体经过管道后通过喷嘴喷洒到滚刷或者待清洁表面上,对表面进行清洗,然后脏污回收系统将清洗后的脏污回收。脏污回收系统包括设置于清洁头的吸嘴、用于回收脏污的污水箱5、用于产生抽吸气流的电机组件6以及将吸嘴、污水箱和电机组件流体连通的抽吸管道。电机组件6产生的抽吸气流使吸嘴处的脏污由抽吸管道流进污水箱5,脏污在污水箱5进行气液分离后,气体被电机排出设备外。基座200可以对接表面清洁设备100,表面清洁设备100对接到基座200后,可现实电池充电和/或启动自清洁程序。
继续参考图1和图2,表面清洁设备100包括手柄1、主体2和清洁头3,手柄1和清洁头3分别设置于主体2沿其轴向方向的两端。手柄1包括把手部分11和细长杆12,细长杆12可以为伸缩杆,还可以一根不可伸缩的直杆,细长杆还可以相对于主体枢转或者弯折。
手柄
参考图3-5,图3为一实施例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手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手柄的结构分解图。把手部分11由两个环形的内壳113和环形的外壳组成,内壳模制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内壳的外周向外延伸出一个安装结构,安装结构通过卡扣和/或螺栓与细长杆12连接。外壳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分别设置在内壳的上下两侧,包围内壳,外壳和内壳形成一个完整的把手部分,上壳体限定有安装空间,线路板安装于安装空间内,上壳体构造有贯穿壳体的通孔,控制按钮通过通孔与线路板连接,用于控制表面清洁设和/或基座的程序运行,线路板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安装空间内,线路板通过卡扣和/或螺栓连接到安装支架114,安装支架114和上壳体111内壁面之间设置有硅胶垫,硅胶垫一方面可以防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手感,安装支架的两端通过卡接和/或螺钉连接到上壳体,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之间通过卡扣和/或螺栓连接,外壳和内壳之间限定有过线通道,线束通过该过线通道延伸到细长杆。
继续参考图5,下壳体112呈Y型,Y型下壳体的上半部分与上壳体111相连,下半部分限定了一个通道,细长杆12可以穿过通道与内壳相连。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外壳和内壳之间均可设置定位结构,以方便装配时进行定位。
继续参考图3-5,细长杆12具有相对的两端,一端与把手部分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和/或螺栓与主体连接,细长杆连接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线束插接件121,细长杆中限定了通道,线束穿过通道与线束插接件电连接,线束插接件与位于主体的内的线束插接件电连接,用来传输信号。线束插接件121通过安装件122安装到细长杆12,安装件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圈,防止水进入主体内。安装件通过至少一个弹扣123安装到细长杆,弹扣123还可以与主体上的安装孔配合,限定细长杆相对于主体轴向运动。
净水箱
参考图6-8,图6为一实施例中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净水箱的剖面图。图8为图6所示净水箱的结构分解图。净水箱4包括容器41和顶盖42,容器41包括底壁411、顶壁412和在顶壁412和底壁411之间延伸的侧壁413,顶壁和从顶壁四周向下延伸的侧壁一体模制而成,底壁通过高频诱导焊工艺焊接到侧壁,限定出储液空间,顶壁412开设有注水口43。底壁上设置有柱塞阀44,当净水箱4安装到主体后,阀门打开,柱塞阀为常规结构,此处不再详述。底壁上还设置有限位结构414,用于防止净水箱安装到主体后从主体滑出。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方便用户取放。顶盖42设置于容器上方,顶盖上设置有可以枢转的盖子421,盖子421可以打开和封闭注水口,盖子421和顶壁412之间限定有安装空间,部分锁扣45位于安装于安装空间内,锁扣包括按钮451和弹簧4552,弹簧452的一端抵接顶壁,另一端抵接按钮451,按钮包括一体成型且间隔设置的卡接部453和触动部454,按动触动部454,卡接部453会跟触动部一起运动,卡接部和触动部的上端均伸出于顶盖42,卡接部453的上端卡接到主体对应的凹槽内,触动部454的上端裸露于外界,方便用户接触。顶盖42整体呈棱柱型,顶盖包括前壁422、后壁423以及在两个壁之间延伸的侧壁424,前壁422和后壁423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分开,以限定出一个安装空间。后壁向下凹陷形成用于安装盖子的空间,后壁上开设有通孔,以使卡接部从顶盖内部伸出,前壁和后壁的交汇处开设有一个另一个通孔,以方便触动部从顶盖的内部伸出。
污水箱
参考9-14,图9为一实施例中污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剖面图。图11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结构分解图。图12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上盖体和下盖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9所示污水箱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角度下)。污水箱5包括本体51和盖子52,本体51为一体模制而成,本体51包括底壁511和由底壁511的四周向上延伸而成的侧壁512,本体的上面设置有由侧壁围设的开口,底壁512处设置有进气管513,进气管513由部分底壁向上延伸而成。进气管的高度不超过侧壁,占侧壁总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
进气管处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图中未示出),气液分离器套设于进气管的顶端(进气管的出气口位于进气管的顶端),本体内设置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过滤网用于在用户倾倒污水时,将污水箱中的固体杂质保持在污水箱内,过滤器设置在污水箱的中部位置,高于警戒水位线。气液分离器的本体上开设有通孔,通孔至少部分与进气管连通,通孔的作用是在倾倒污水时避免部分污水进入到气液分离器的本体而无法排出。
继续参考图12-14,盖子52限定有出气口,盖子由上盖体521和下盖体522扣合而成,上盖体521为一体模制的环状结构,上盖体包括内壁和位于内壁外侧的外壁,内壁和外壁上端通过顶壁连接,内壁、外壁和顶壁之间限定有容纳空间,其中,环状内壁限定有用于容纳过滤器的上通孔523,上通孔的四周为台阶状,用于支撑过滤海帕,过滤海帕为常规结构,此处不再详述。锁扣53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锁扣包括按钮531和弹簧532,按钮包括卡接部533和触动部534,按钮531一体模制,其中,卡接部533的部分从顶壁的开孔中伸出,外壁开设有开孔,触动部534通过开孔暴露于上盖体,用户可通过该开孔控制触动部。
继续参考图12-14,下盖体522的结构与上盖体521相适配,同样为一体模制的环状结构,其中心处限定有下通孔524,回收箱内的气流依次通过下通孔524、上通孔523后流出污水箱。具体地,环形的周壁限定出一个凹腔,凹腔的一部分底壁构造有格栅状结构(下通孔),格栅状结构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同时,格栅状结构相对周壁倾斜,周壁的底端低于格栅状结构。
继续参考图12-14,下盖体522上设置有一对安装支架525,每个安装支架525上均安装有一个导电片526,导电片可以为金属材料,还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导电片深入到本体限定的容纳空间内,当容纳空间中的液体达到一定容量时,两个导电片之间导通,发出液满信号,提示用户及时清理污水箱。优选地,导电片设置于过滤网的上方。下盖体522的外周围设有一圈密封圈,密封圈与污水箱的内壁过盈配合,起到密封作用。此外,上盖体521和下盖体522对接的地方同样设置有密封圈527,将上通孔和下通孔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形成一个完整的通孔。导电片的顶端穿过上盖体顶壁的通孔,与主体上的电触片电连接。
下盖体的下表面向外突出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气液分离器的本体上的通孔相适配,当盖子可以盖到污水箱本体的开口时,凸起结构将通孔密封。
主体
参考图15-20,图15为一实施例中主框架的结构分解图。图16为一实施例中主框架的示意性剖面图。图17为一实施例中一个角度下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后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主体2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主框架上的装饰件(图中未示出)。主框架限定有多个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净水箱4、污水箱5、电机组件6、线路板24、显示屏25等相关结构。
参考图15-18,主框架包括前框架22和后框架23,前框架22限定有污水箱安装腔221和电子零部件安装腔222,其中,污水箱安装腔221的开口朝向前侧,电子零部件安装腔222的开口朝向后侧。主体2采用前后框架对接的结构形式,在设备生产制造时,不仅模具的制造比较方便,而且安装的时候也比较节省人工成本,单个框架的结构所承载的零部件相对较少,不需要较强的结构,因此可以减少使用的材料,使主体进一步地轻量化。
参考图19-20,后框架23限定有净水箱安装腔231,安装腔的部分底壁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安装槽232,安装槽232内设置有贯穿底壁的通孔,通孔处设置有橡胶圈233,橡胶圈233为环状,贯穿通孔,位于安装槽内的一侧的橡胶圈用于对接净水箱上的出水阀,起密封作用,防止净水箱中的液体进入安装槽。位于通孔的另一侧的橡胶圈对接出水盘234,橡胶圈同样起密封作用,出水盘234上设置有贯穿通孔的顶针结构,当净水箱安装至安装槽后,顶针结构将柱塞阀的开关向上顶起,出水通道打开,液体进入出水盘后通过导管用于将水引导至待清洁表面和/或滚刷。导管内安装有红外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导管内的液体流量。红外检测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前框架内侧。安装槽内还开设有一个出水孔,出水孔通过出水盘连接至导管,用于将安装槽内的液体引导至清洁头所在位置。
后框架23还限定有电池包安装槽235,用于安装电池包9,净水箱4和电池包9均朝向设备的后方,可以从后方将净水箱和电池包取下,电池包安装槽内设有用于安装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236,安装结构236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池包安装槽处,电池包安装槽处设有通孔,与接线端子相连的导线通过该通孔与线路板、电机等机构连接。
参考图16,同时还可以参考其他视图,前框架22和后框架23对接后一起限定有一个电机组件安装腔223,可以安装电机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电机组件安装腔223位于净水箱安装腔231的下方且位于污水箱安装腔221的上方。线路板24、显示屏25等电子部件设置于电子零部件安装腔222内且位于净水箱安装腔231的前方,电机组件6设置于净水箱安装腔231的下方、污水箱安装腔221的上方。电子零部件安装腔222位于电机组件6的上方,电子零部件安装腔222的侧壁开设有进风口224,进风口224位于电机组件6的风机冷却风道的上游,外界气流从该进风口224进入电子零部件安装腔222后,首先对电子零部件(主要是线路板)进行冷却,然后该气流从风机冷却风道的冷却进口进入电机组件6的内部,对电机进行冷却,然后从冷却出口排出,冷却出口设置于电机组件主风道的进气口处,通过进气口产生的负压实现冷却风道中气流的流动。装饰件上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与进风口224流体连通。前框架设置有排气孔225,排气孔225用于将冷却气流引导至污水箱安装腔。
电机组件
参考图21-24,图21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截面图。图24为一实施例中电机组件的结构分解图。电机组件6包括电机壳体61和设置于电机壳体61内的干湿电机(图中未示出)。电机壳体包括上壳体62和下壳体63,上壳体62由周壁和顶壁构成,下壳体63由周壁和底壁构成,周壁、顶壁和底壁之间限定有安装空间。干湿电机安装于安装空间内,用于产生冷却气流和抽吸气流。周壁和/或顶壁上开设有冷却风入口,在本实施例中,顶壁上开设有冷却气流进入的冷却风入口621和过线孔622(参见图21),顶壁的内侧设置有减震垫623,减震垫与干湿电机相接触。
参考图22和23,下壳体的底壁开设有进风通道631和出风通道632,干湿电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橡胶垫633,进风口通过橡胶垫与进风通道631流体连接而实现密封。橡胶垫633设置于干湿电机和下壳体63的底壁之间,同时起到减震和密封的作用,橡胶垫633用于分割进风通道631和出风通道632。设置于底壁上的进风通道631呈圆台状,沿气流流动方向,进风通道631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出风通道632的横截面为长条状,出风通道632设置于进风通道631和周壁之间,出风通道632远离污水箱安装腔的开口,比进风通道631更加靠近污水箱安装腔的内壁。冷却气流从冷却风入口621进入电机内部对干湿电机进行冷却后通过出风通道632排出电机壳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抽吸气流B和冷却气流A在干湿电机的叶轮的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C。即叶轮的旋转即产生抽吸气流,同时产生冷却气流。在其他实施例中,抽吸气流和冷却气流还可以在叶轮下游或者叶轮内汇合形成混合气流。这样,可以降低电机的成本,同时减小电机的体积。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气流的产生还可以是除进风口的叶轮外,其他的设备产生,此处不再详述。干湿电机的外周还设置有密封圈624,密封圈624与顶壁相贴合,用于将冷却风道和干湿电机的出风通道632分隔开。
参考图17和18。图18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电机组件6安装到电机组件安装腔223内。电机组件安装腔223位于污水箱安装腔221的上方。污水箱5安装至主体限定的污水箱安装腔221内,主体2还开设有与污水箱安装腔连通的排气孔225,排气孔225用于将冷却气流或混合气流引导至污水箱安装腔221。在设备正常工作时,从出风通道排出的气流从污水箱和主体之间的缝隙排出到外界,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
继续参考图23,抽吸气流B和冷却气流A在电机组件的叶轮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C,混合气流C流经叶轮后经出风通道632排出到污水箱安装腔221。污水箱安装腔221的底壁开设有漏水孔(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混合气流中的至少部分液体引导至待清洁表面和/或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2还开设有与净水箱安装腔连通的排气孔,排气孔用于将冷却气流或混合气流引导至净水箱安装腔。净水箱安装腔的底壁也可以设置有漏水孔。在一个进一步地的实施例中,抽吸气流和冷却气流在电机组件的叶轮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混合气流流经叶轮后经出风通道排出到净水箱安装腔。
继续参考图24,进风通道631和出风通道632的端部均设置有密封件634,密封件634设置于下壳体63的底壁的外侧且设置于电机壳体和电机组件安装腔的底壁之间,用于分割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一步地,两个密封件可一体成型,即在一个橡胶垫上开设两个相对独立的孔。
继续参考图22,电机壳体的下壳体63的外侧设置有导电触头635,两个导电触头635可伸缩的设置于下壳体的安装支架636上,导电触头635的一部分可深入到污水箱安装腔内,与污水箱上的导电片电连接。导电触头设置于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之间的位置。
继续参考图22,电机壳体的下壳体63还设置有检测装置637,检测装置637在过滤海帕安装到位后,可以发出信号,此时机器可以正常使用,如果过滤海帕没有安装到位,则机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用户安装海帕。检测装置可以为干簧管或其他可以发出信号的装置,过滤海帕上设置有磁铁。检测装置和出风通道分别位于进风通道的两侧。
参考图23或24,电机壳体61和主体之间设置有减震件63,减震件63可以设置在主体上,还可以设置在电机壳体上,或者减震件63是独立于两者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电机壳体和前框架之间设置有两个弧形减震片,电机壳体和后框架之间的减震片黏贴到电机壳体上。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
枢转结构
参考图25-31,图25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安装到枢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6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分解图。图28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分离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剖面图(第二限位结构位于锁定位置)。图30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剖面图(第二限位结构位于解锁位置)。图31为一实施例中枢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主体2和清洁头3之间通过枢转结构7枢转连接。枢转结构7包括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上连接件71的一端连接到前框架的底端,上连接件71的另一端与下连接件72的一端旋转连接,可以确保主体相对于清洁头绕主体的轴线转动,下连接件72的另一端与清洁头枢转连接,确保主体相对于清洁头前后转动。具体地,参考图26或者图28,下连接件72绕第一轴线Y可枢转的连接到清洁头以使主体相对于清洁头沿行进方向枢转,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之间可绕第二轴线X相对旋转以使主体相对于清洁头偏转,第一轴线Y和第二轴线X基本垂直。参考图29,第二轴线X与主体长度方向的轴线Z之间的角度为30°-50°之间的任意值。采用这种枢转结构,当主体绕第二轴线X旋转式,把手部分会发生较大的偏转,偏离第二轴线X,此时,对把手稍微施加一点力,清洁头即可被主体施加的力改变运动方向,清洁头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万向轮,该枢转结构与万向轮配合,可以使用户更加方便的操控清洁设备,实现滚刷的转向,同时,清洁头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在手柄的带动下,清洁头还能横向运动,适应不同的场景。
继续参考图29,上连接件71大致呈弧形管状结构,其内为中空,塑料管73贯穿中空结构,组成抽吸管路的一部分,以使污水箱与清洁头上的吸嘴流体连通,塑料管73的一端设置有橡胶管,部分橡胶管深入污水箱安装腔内,当污水箱安装到污水箱安装腔后,污水箱的进气管与橡胶管密封接触。塑料管73处设置有脏污检测装置77,具体地,塑料管73的径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红外发射装置发射的光穿过塑料管后被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当抽吸管道中的脏污比较多时,大部分光被阻挡,不能被接收,因此,脏污检测装置77会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干湿电机提高转速。当脏污检测装置77检测到脏污比较少时,控制干湿电机降低转速。
继续参考图26和图27,下连接件72整体呈L型,包括直立段721和水平段722,直立段721限定有通孔,软管74贯穿通孔,软管7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橡胶管,分别与对应的管道密封连接,软管的一端与塑料管73流体连接,另一端与清洁头的吸嘴流体连通,水平段722远离直立段721的一端设置有转轴723,下连接件72通过转轴723可绕清洁头上的枢转支架78枢转,以使主体相对于清洁头前后枢转。转轴72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7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724为第一凸起结构,第一凸起结构与设置于清洁头上的第二凸起结构配合,当主体处于直立位置时,两个凸起结构相配合以限定主体相对于清洁头的前后转动(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参考图29和图30,下连接件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75,第二限位结构75可与上连接件配合,限定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第二限位结构75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在解锁位置,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之间可相对旋转,在锁定位置,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72之间不可相对旋转。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75是一个可伸缩的滑块,当主体相对清洁头倾斜时,滑块向外伸出,与上连接分离,此时,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可相对转动,当主体相对于清洁头直立时,滑块收缩,部分滑块深入到上连接件限定的凹槽内,此时,由于滑块与下连接件相连,所以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无法发生相对转动。
参考图28,直立段721的外表面设置有滑槽727,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之间通过滑槽727引导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上连接件72的周壁上开设有通孔711,定位片76可以穿过通孔深入到滑槽内,限定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沿轴向方向的运动。定位片76为台阶状,定位片76的一部分结构与滑槽727配合,使定位片76与下连接件72之间沿轴向方向相对静止,定位片76的另一部分结构与通孔711配合,使定位片76与上连接件71之间沿轴向方向相对静止,这样可以确保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之间沿轴向方向相对静止,而只能绕轴相对转动。
参考图31,下连接件72的转轴723处设置有开关结构726,该开关结构726与设置于清洁头的微动开关相配合,实现直立断电的功能,即当主体位于直立状态且未放置到基座时,表面清洁设备处于断电状态,电池不对任何元器件进行供电。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限定的通孔除了容纳抽吸管道外,还供至少部分线缆穿过,其内限定有单独的过线孔,具体结构就不再详述。
清洁头
参考图32-图35,图32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3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拿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5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拿掉上壳体和滚刷盖之后的结构示意图;清洁头3上设置有用于对接枢转结构7的枢转支架78(如图35所示),下连接件72可枢转设置于枢转支架上。清洁头3还包括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之间下定有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各种零部件。上壳体31和下壳体32均呈工字型,沿运动方向两端分别限定有容纳滚刷的空间,分别用于安装前滚刷33和后滚刷34。滚刷的上方设置有滚刷盖38,与上壳体31、下壳体32共同限定滚刷腔。滚刷盖的内侧设置有刮水条和/或梳齿,以刮除滚刷上的脏污和/或毛发。
继续参考图34,上壳体31设置有锁扣311,通过锁扣311可以释放滚刷盖38,上壳体31还设置有弹出机构312,弹出机构312在滚刷盖解锁后将滚刷盖弹出一定的距离,方便用户取下。上壳体31和枢转支架78共同限定下连接件的前后、上下方向的运动,只允许下连接件绕转轴做枢转运动。
继续参考图35,下壳体32安装有水泵321、线路板322、滚刷驱动组件8、臭氧发生器323等结构。下壳体32还设置有万向轮和/或滚轮。水泵321和滚刷驱动组件8分别设置于抽吸管道324的相对两侧,臭氧发生器323设置在抽吸管道324的后方,线路板322设置于水泵321的后方。水泵321通过水泵盖安装于下壳体内,水泵321的外周设置有减震垫。滚刷驱动组件8通过组建盖安装于下壳体,驱动电机的外周设置有减震垫。
下壳体32的沿滚刷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漏水孔(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清洁头内部的液体导向待清洁表面。
参考图36-38,图36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7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的剖面示意图。图38为一实施例中清洁头中的分配器裸露在外的结构示意图。继续参考图38,清洁头上设置有分配器35,用于将清洁液体喷洒到前滚刷上,分配器35安装到下壳体限定的凹槽内。分配器35为长条状结构,设置有导水槽,导水槽内均匀设置有喷孔,将清洁液喷洒至滚刷,滚刷刮条36设置在分配器下方,作用是在润湿滚刷前将滚刷上的大部分脏污刮除掉。滚刷刮条36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或者是为硬塑料制成。
继续参考图36和37,下壳体上还设置有地面刮条37,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刮擦。地面刮条37设置在前滚刷后方,在前进过程中将遗漏的脏污保持在抽吸口处,尽可能的减少脏污遗漏。地面刮条37通过安装支架39安装到下壳体,安装支架39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滚轮,安装支架39可拆卸地设置于下壳体,用户通过拆卸安装支架,可对刮条和滚轮进行清理。安装支架39上还设置有通孔391,通孔391与抽吸管道连通,通孔处设置有密封盖392,可将通孔密封,当密封盖392打开后,用于可通过通孔清理堆积到抽吸管道324内的脏污。地面刮条可以为软胶或者硬胶材料制成,此处不做限制。
继续参考图37,前滚刷33和后滚刷34反向转动,前滚刷33所在的滚刷腔内设置有刮除滚刷脏污的滚刷刮条36,抽吸管道324连通前滚刷腔,将刮除的脏污抽吸到污水箱内,后滚刷34所在的滚刷腔不与抽吸管道连通,是一个单独的腔室,后滚刷腔处同样设置有后刮条325,后刮条325的作用是将后滚刷上的至少部分脏污刮除,防止脏污进入滚刷腔内,后刮条325设置于后滚刷的前方且安装到下壳体上,后刮条325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比待清洁表面略高一些,不与待清洁表面接触。后刮条设置于后滚刷前方,再向前清扫时,可以将后滚刷上的脏污不断的刮下来后依靠后滚刷将脏污向前推,而不至于被遗漏在待清洁表面,当设备向后时,被刮掉的脏污留在待清洁表面,随即被前滚刷扫起或吸嘴吸起后回收到污水箱。
参见图39-41,图39为一实施例中一个角度下清洁头的剖面示意图。图40为图10所示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图41为一实施例中另一角度下清洁头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清洁头3包括吸嘴329和抽吸管道324,吸嘴329临近或接触待清洁表面。吸嘴内可以设置有滚刷等搅拌件,还可以不包括任何搅拌件。抽吸管道324与吸嘴329流体连通,以通过吸嘴329对待清洁表面的脏污进行回收。抽吸管道324内限定有储藏空间328,储藏空间328配置成储存至少部分抽吸管道内残留的脏污。这里所指的残留的脏污,是指设备停止后,部分附着到管道内的脏污因重力的作用,而向吸嘴处回流。如果脏污较多,那么可能会从吸嘴重新流到待清洁表面。而储藏空间328的作用即将这部分脏污暂时储存起来,以在设备下次运行(自清洁或者正常工作)时,重新被回收到污水箱。在抽吸管道内设置储藏空间,可以有效收集设备停止后回流的脏污,防止附着到抽吸管道的脏污因重力作用回流到待清洁表面,给待清洁表面造成二次污染。储藏空间由清洁头的下壳体限定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平段和下壳体一体模制而成,储藏空间为部分水平段向下凹陷形成。
继续参考图39-41,清洁头3的底壁设置有与储藏空间328相连通的通孔,通孔处设置有密封盖392,以密封储藏空间与外界。该密封盖392打开后,用户可以对储藏空间328和抽吸管道324进行清理,这样可以保持管道内的清洁,避免抽吸管道324的内壁附着较多的脏污,产生异味。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水平段326和储藏空间328还可以是分开的。当储藏空间328由一个单独的零件限定而成时,该零件可以被单独取出,以进行清理。当限定储藏空间的零件被取出后,用户可以通过该位置对抽吸管道进行清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气流流动方向抽吸管道包括依次排布水平段326和倾斜段327。这里的水平段326并不是特征该段管道是完全水平设置,可以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但角度不宜过大。倾斜段327是指该段管道相对于水平段倾斜向上,通过倾斜段,脏污进入到污水箱或者进入与污水箱连通的管道内。由于倾斜段倾斜设置,沿垂直方向倾斜段具有底端和顶端,为了使整个倾斜段残留的脏污被收集,储藏空间设置于倾斜段的底端。进一步地,储藏空间设置于水平段和倾斜段的交汇处。沿气流流动方向,水平段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即从吸嘴到储藏空间这段距离,沿气流流动方向水平段逐渐向下倾斜,这样,水平段,36残留的脏污也可以被有效的收集到储藏空间328内。
滚刷驱动组件
参考图42-图43,图42为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3为图42所示驱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滚刷驱动组件8包括驱动电机81、减速机构82和传动机构83,减速机构82包括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行星轮系,行星轮系包括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太阳轮、相对于太阳轮固定的齿圈和设置于太阳轮和齿圈之间的至少一个行星轮,与行星轮传动连接的主动轮,与主动轮传动连接的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可采用同一型号,主动轮和从动轮均通过各自的传动机构将动力输出至对应的滚刷,减速机构设置于由前壳体和后壳体限定的安装空间内。
传动机构83包括与主动轮或从动轮传动连接的输出齿轮,与滚刷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用于传动连接输出齿轮和传动齿轮的皮带,传动齿轮通过花瓣状的传动件与滚刷的一端传动连接,
传动机构83还包括传动支架831,传动支架831包括与后壳体对接的对接部832和限定有传动空间的安装部833,对接部832和安装部833可一体模制而成,对接部和/或安装部的外周可设置有减震垫,通过减震垫与清洁头的上壳体和/或下壳体接触,起到减震作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其内限定有抽吸管道;
电机组件,设置于所述主体限定的电机组件安装腔内,用于产生沿所述抽吸管道流动的抽吸气流;
其中,所述主体内还限定有与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相连通的电子零部件安装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电机组件产生的冷却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子零部件安装腔后再流经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以依次对电子零部件和电机组件进行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抽吸管道流体连通的污水箱,所述污水箱安装至所述主体限定的污水箱安装腔内,所述主体还开设有与所述污水箱安装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引导至所述污水箱安装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气流和所述冷却气流在所述电机组件的叶轮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所述混合气流流经叶轮后经出风通道排出到所述污水箱安装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供应清洁液的净水箱,所述净水箱安装于所述主体限定的所述净水箱安装腔内,所述主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用于将所述冷却气流引导至所述净水箱安装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吸气流和所述冷却气流在所述电机组件的叶轮上游汇合形成混合气流,所述混合气流流经叶轮后经出风通道排出到所述净水箱安装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箱安装腔的底壁开设有漏水孔,用于将所述混合气流中的至少部分液体引导至待清洁表面和/或所述表面清洁设备的清洁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限定有污水箱安装腔和电子零部件安装腔,所述后框架限定有净水箱安装腔,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共同限定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面清洁设备前进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电子零部件安装腔位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前方,在垂直方向上所述电机组件安装腔位于所述净水箱安装腔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污水箱安装腔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的干湿电机,所述电机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限定有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
沿气流流动方向,至少部分所述进风通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出风通道的长条状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主体限定的污水箱安装腔连通。
CN202122366563.0U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Active CN215959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6563.0U CN215959673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PCT/CN2022/118559 WO2023051234A1 (zh) 2021-09-28 2022-09-13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6563.0U CN215959673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9673U true CN215959673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66563.0U Active CN215959673U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9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43932U (zh) 污液回收装置以及干湿两用吸尘设备
CN109805832B (zh) 污液回收组件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13712472A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216535171U (zh) 清洁系统及基站
KR20070074146A (ko) 청소기 시스템
CN109846419B (zh) 污液回收装置以及干湿两用吸尘器
CN216876228U (zh) 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N216535170U (zh) 水箱及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CN215502760U (zh) 一种具有基站的清洁机系统
CN215272426U (zh) 一种清洁设备
CN215959673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215191259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机系统
CN219846359U (zh) 地刷组件和洗地机
CN215687535U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216535172U (zh) 滚筒组件及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CN216876229U (zh) 水箱和清洁设备
CN215733828U (zh) 一种电机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WO2023051234A1 (zh) 一种表面清洁设备
CN115104969A (zh) 污液箱以及表面清洁装置
CN209808205U (zh) 污液回收组件以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15381346A (zh) 一种排风效果好的多功能表面清洁机
CN215959672U (zh) 一种清洁头及表面清洁设备
CN114652215A (zh) 一种具有基站的清洁机系统
CN218128396U (zh) 地刷以及清洁设备
CN220141569U (zh)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