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47079U - 一种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47079U
CN215947079U CN202122267030.7U CN202122267030U CN215947079U CN 215947079 U CN215947079 U CN 215947079U CN 202122267030 U CN202122267030 U CN 202122267030U CN 215947079 U CN215947079 U CN 215947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hell
wall
conveying bel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70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光勤
张仠武
姜林
刘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chuan Tenwin Metals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chuan Tenwin Metal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chuan Tenwin Metals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chuan Tenwin Metals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70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47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47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47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输送带,输送带上部的壳体内设有进料斗和陶瓷加热灯且转动设有第一辊筒,第一辊筒外壁上设有插杆,输送带底部的壳体内设有清理机构,进料斗内转动设有侧壁上设有搅拌叶和搅拌杆的搅拌轴,进料斗下部的壳体内滑动设有喷管,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进风管和排风管,进风管与热风机连通,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设于输送带底部壳体内的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第二辊筒外壁上布满凸粒,第三辊筒外壁上设有多个刮片,喷管与进料斗底部之间设有料管连通,料管为柔性管,喷管沿垂直于输送带输送方向滑动,喷管侧面的壳体内设有驱动源,驱动喷管沿其滑动方向往复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污泥是指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以铜、铬等重金属氢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沉淀物,成分复杂。由于电镀废水量大、成分复杂、COD高、重金属含量高,如不经处理任意排放,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处理电镀废水的同时也将形成大量的电镀污泥,这些电镀污泥具有含水率高、重金属组分热稳定性高且易迁移等特点,若不妥善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电镀污泥的处理包括烘干,然而传统的烘干设备干燥效率低,尤其是电镀污泥内部的水分不易散发,并且烘干设备对污泥进行烘干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将烘干作业和电镀污泥的输送作业相结合,使电镀污泥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烘干,可大幅降低电镀污泥的综合处理时间,提升电镀污泥的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提高电镀污泥内部水分的散发效率,将烘干与运输结合的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烘干装置,包括:
壳体;
输送带,设于壳体内;
陶瓷加热灯,设于输送带上部的壳体内;
第一辊筒,转动设于输送带上部的壳体内;
插杆,设于第一辊筒外壁上;
清理机构,设于输送带底部的壳体内;
进料斗,设于输送带上部的壳体内;
搅拌轴,转动设于进料斗内且其侧壁上设有搅拌叶及搅拌杆;
喷管,滑动设于进料斗下部的壳体内;
其中,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与热风机连通,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设于输送带底部壳体内的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所述第二辊筒外壁上布满凸粒,所述第三辊筒外壁上设有多个刮片,所述喷管与进料斗底部之间设有料管连通,所述料管为柔性管,所述喷管沿垂直于输送带输送方向滑动,所述喷管侧面的壳体内设有驱动源,驱动喷管沿其滑动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的,所述插杆在第一辊筒外壁上沿其径向设置,多个所述插杆在第一辊筒的外壁上呈矩阵均匀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三辊筒外壁上的多个刮片等间距设置,所述刮片在第三辊筒的外壁上螺旋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及第三辊筒皆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进料斗为圆台形,所述进料斗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上,所述搅拌轴与进料斗同轴线设置,所述搅拌轴顶端及底端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和底座通过结构杆与进料斗内壁连接,所述顶座或底座上设有与搅拌轴传动连接的电机。
可选的,所述搅拌叶为螺旋叶片,所述搅拌叶的螺径及螺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搅拌杆垂直于搅拌轴设置,所述搅拌杆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可选的,所述喷管侧面的壳体内设有沿其滑动方向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喷管与导向板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喷管侧壁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两个齿条,所述齿条与喷管的滑动方向平行,两个所述齿条的中间转动设有扇形齿轮,所述喷管侧面对应设有与扇形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
可选的,所述喷管侧面设有设于壳体内的支撑板,与所述扇形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料管内部等间距设有多个上下设置的钢丝圈。
可选的,所述清理机构下部的壳体底部设有料槽,所述壳体底部侧壁上还设有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污泥输送过程中对其烘干,减少电镀污泥综合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烘干污泥前,通过插杆使污泥表面具有若干孔隙,提高污泥内水分的散发效率,设于输送带底部的清理机构可清理附着在输送带上的污泥,避免污泥附着在输送带上增加输送带的负载,将电镀污泥呈蛇形排至输送带上输送,电镀污泥在输送带上坍落、倾斜或摊平时,蛇形排布的电镀污泥之间留有的间隙为此提供了空间,避免电镀污泥由输送带侧部边缘落出输送带,并且蛇形放置的污泥也增加了水分散发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进料斗结构图;
图3为扇形齿轮结构图;
图4为第三辊筒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烘干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输送带3,输送带3水平设置,输送带3两端对应设有驱动辊,驱动源与驱动辊传动连接,驱动辊驱动输送带3运转,输送带3的输送末端处设有与壳体1连接的输料板4。
输送带3输送始端的上部设有进料斗2,进料斗2设于壳体1内,进料斗2为圆台形,进料斗2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上,进料斗2顶端位于壳体1顶部,电镀污泥由进料斗2顶端进入。
进料斗2内转动设有搅拌轴11,搅拌轴11与进料斗2同轴设置,搅拌轴11底端向下延伸至进料斗2底端处。搅拌轴11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顶座6和底座10,顶座6及底座1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水平设置的结构杆7,结构杆7端部与进料斗2内壁连接。顶座6上设有与搅拌轴11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运转,驱动搅拌轴11转动。
搅拌轴11上设有搅拌叶9和搅拌杆8,搅拌叶9为螺旋叶片结构,搅拌轴11上的搅拌叶9由上至下,其螺径及螺距逐渐缩小。搅拌叶9的螺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使得搅拌叶9上部叶片较大,与上部空间较大的圆台形的进料斗2适配。搅拌叶9的螺距逐渐缩小,使得搅拌叶9下部叶片更加密集,增强进料斗2下部的搅拌叶9对污泥的挤压效果,使进料斗2底部保持高效排料。搅拌杆8垂直设于搅拌轴11上,搅拌杆8由上至下其长度逐渐缩短,使得搅拌杆8端部与进料斗2内壁的间距相同,以使搅拌杆8与上部空间较大的圆台形的进料斗2适配。
进料斗2底部设有料管12,料管12为柔性管,料管12与进料斗2连通。料管12具有弹性,料管12内部等间距设有多个上下设置的钢丝圈,增强料管12的结构强度,进料斗2底部输出的污泥进入料管12内。
料管12底部设有喷管14,喷管14与料管12连通,喷管14一侧的壳体1内设有导向板13,导向板13靠近喷管14的侧壁上设有滑轨,滑轨水平沿垂直于输送带3输送方向设置,喷管14与滑轨滑动连接,喷管14通过滑轨的导向,在导向板13上沿垂直于输送带3输送方向滑动。
喷管14另一侧的壳体1内设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上设有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的转轴朝向喷管14。喷管14靠近第二电机16的侧壁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上齿条17和下齿条19,上齿条17和下齿条19皆水平设置且互相平行,且上齿条17及下齿条19平行于滑轨,即上齿条17及下齿条19沿喷管14滑动方向设置。上齿条17及下齿条19的齿槽相向设置,上齿条17及下齿条19之间设有扇形齿轮18,扇形齿轮18可与上齿条17及下齿条19啮合,扇形齿轮18转动的轴线位于上齿条17及下齿条19中间,使得扇形齿轮18转动离开上齿条17后可进入下齿条19上,扇形齿轮18与第二电机16传动连接,扇形齿轮18与第二电机16的转轴同轴设置。
第二电机16运转驱动扇形齿轮18转动,扇形齿轮18转动至上部,与上齿条17啮合时,驱动上齿条17向左侧移动,带动喷管14向左滑动,扇形齿轮18离开上齿条17后,转动进入下齿条19且与其啮合,扇形齿轮18转动驱动下齿条19向右侧移动,带动喷管14向右滑动,以此实现喷管14沿垂直于输送带3输送方向的往复运动。
喷管14侧面的输送带3上部还转动设有第一辊筒21,第一辊筒21设于壳体1内,壳体1内设有与第一辊筒21传动连接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运转驱动第一辊筒21转动。第一辊筒21水平设置并且垂直于输送带3的输送方向,第一辊筒2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设置的插杆22,插杆22具有一定的长度,多个插杆22在第一辊筒21的外壁上呈矩阵均匀设置。第一辊筒21转动,带动插杆22圆周运动,插杆22自由端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输送带3的输送速度相同,并且插杆22自由端运动至最低处时靠近输送带3表面。
输送带3上部设有多个拉杆,拉杆竖直设置在壳体1内,拉杆底端设有陶瓷加热灯20。壳体1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风管24和排风管23,进风管24设于壳体1侧壁下部,排风管23设于壳体1侧壁上部。进风管24与热风机连通,热风机通过进风管24向壳体1内输入热风,输入的热风与水汽由排风管23排出,壳体1底部侧壁上还设有排水管26。
输送带3底部的壳体1内设有两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设于输送带3下部的第二辊筒27和第三辊筒28,第二辊筒27及第三辊筒28按照输送带3的运动方向顺次设置,第二辊筒27及第三辊筒28皆与壳体1转动连接,壳体1内对应设有与第二辊筒27及第三辊筒28传动连接的第三电机,第二辊筒27及第三辊筒28与第一辊筒21平行。
第二辊筒27的外壁上布满若干凸粒,第三辊筒28的外壁上等间距均匀设有多个刮片29,刮片29在第三辊筒28的外壁上螺旋设置。清理机构下部的壳体1底部还设有料槽25,输送带3底部经过第二辊筒27时,第二辊筒27转动,第二辊筒27外壁上的凸粒对输送带3表面进行挤压,使输送带3表面附着的污泥松散,再经过第三辊筒28外壁刮片29的刮动,使污泥掉落入料槽25内,避免污泥附着在输送带3上。
电镀污泥由进料斗2进入,第一电机5运转,驱动搅拌轴11转动,搅拌轴11带动搅拌叶9及搅拌杆8转动,搅拌叶9将污泥向下推动,搅拌杆8对污泥切削搅拌,避免污泥堵塞,污泥进入料管12内,第二电机16运转,驱动喷管14沿垂直于输送带3输送方向做往复运动,污泥由料管12进入喷管14,喷管14将污泥排至输送带3上,由于喷管14做往复运动,污泥在输送带3上的放置轨迹呈蛇形,电镀污泥由输送带3输送至输料板4排出。
电镀污泥经过第一辊筒21时,第一辊筒21转动,使插杆22插入电镀污泥中,使电镀污泥插满孔隙,利于污泥中水分的散发,且污泥在输送带3上呈蛇形输送,增加了表面积,利于污泥内的水分散发。热风机的热风由进风管24输入并由排风管23输出,陶瓷加热灯20对壳体1内部进行加热,污泥中的水分散失后水气流由排风管23排出。壳体1内具有较高的温度,使得附着在输送带3上的污泥干燥并黏附在输送带3表面,输送带3底部的清理机构对附着在输送带3表面的污泥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在污泥输送过程中对其烘干,减少电镀污泥综合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烘干污泥前,通过插杆22使污泥表面具有若干孔隙,提高污泥内水分的散发效率,设于输送带3底部的清理机构可清理附着在输送带3上的污泥,避免污泥附着在输送带3上增加输送带3的负载,将电镀污泥呈蛇形排至输送带3上输送,电镀污泥在输送带3上坍落、倾斜或摊平时,蛇形排布的电镀污泥之间留有的间隙为此提供了空间,避免电镀污泥由输送带3侧部边缘落出输送带3,并且蛇形放置的污泥也增加了水分散发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输送带,设于壳体内;
陶瓷加热灯,设于输送带上部的壳体内;
第一辊筒,转动设于输送带上部的壳体内;
插杆,设于第一辊筒外壁上;
清理机构,设于输送带底部的壳体内;
进料斗,设于输送带上部的壳体内;
搅拌轴,转动设于进料斗内且其侧壁上设有搅拌叶及搅拌杆;
喷管,滑动设于进料斗下部的壳体内;
其中,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设有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进风管与热风机连通,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转动设于输送带底部壳体内的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所述第二辊筒外壁上布满凸粒,所述第三辊筒外壁上设有多个刮片,所述喷管与进料斗底部之间设有料管连通,所述料管为柔性管,所述喷管沿垂直于输送带输送方向滑动,所述喷管侧面的壳体内设有驱动源,驱动喷管沿其滑动方向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在第一辊筒外壁上沿其径向设置,多个所述插杆在第一辊筒的外壁上呈矩阵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辊筒外壁上的多个刮片等间距设置,所述刮片在第三辊筒的外壁上螺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及第三辊筒皆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为圆台形,所述进料斗直径较大的一端朝上,所述搅拌轴与进料斗同轴线设置,所述搅拌轴顶端及底端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和底座通过结构杆与进料斗内壁连接,所述顶座或底座上设有与搅拌轴传动连接的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为螺旋叶片,所述搅拌叶的螺径及螺距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搅拌杆垂直于搅拌轴设置,所述搅拌杆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侧面的壳体内设有沿其滑动方向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喷管与导向板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侧壁上设有上下设置的两个齿条,所述齿条与喷管的滑动方向平行,两个所述齿条的中间转动设有扇形齿轮,所述喷管侧面对应设有与扇形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侧面设有设于壳体内的支撑板,与所述扇形齿轮传动连接的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料管内部等间距设有多个上下设置的钢丝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下部的壳体底部设有料槽,所述壳体底部侧壁上还设有排水管。
CN202122267030.7U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烘干装置 Active CN215947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7030.7U CN21594707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7030.7U CN21594707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47079U true CN215947079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2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7030.7U Active CN215947079U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47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143473A (ko) 건조 장치
CA2108597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hydrat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JP5193322B2 (ja) 間接加熱式乾燥機
CN215947079U (zh) 一种烘干装置
CN111644549A (zh) 一种高效的中频感应加热装置
CN107934415A (zh) 一种防堵塞多入口的螺旋输送机
CN2685292Y (zh) 一种粘性物料输送机
CN216004148U (zh) 一种污泥输送设备
CN116255813A (zh) 一种工业用粉末物料的微波加热干燥设备
CN115259600A (zh) 一种具有自动输送功能的污泥低温烘干装置
CN113685824B (zh) 一种含铜含镍污泥处置用的立式烧结机
CN216004036U (zh) 一种输料装置
JP2011144038A (ja) スクリューコンベア
CN210663794U (zh) 一种用于分子筛成型的烘干装置
CN212227589U (zh) 一种颗粒干燥装置
CN215766333U (zh) 一种贵金属回收用干燥装置
CN110509612B (zh) 一种纸筒高效快速烘干设备
CN218673036U (zh) 一种网带式烘干机
CN220684952U (zh) 一种降低病害的畜禽粪便处理池
CN220229966U (zh) 一种用于树脂干燥的沸腾式烘干机
CN217149070U (zh) 一种用于生物炭制备的出料机构
CN218915711U (zh) 一种有机肥料用烘干设备
JP3894499B2 (ja) 間接加熱管付回転乾燥機
CN218993970U (zh) 一种用于勃姆石加工的烘干装置
CN217520181U (zh) 一种颗粒状饲料干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