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37224U -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 Google Patents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37224U
CN215937224U CN202121198680.4U CN202121198680U CN215937224U CN 215937224 U CN215937224 U CN 215937224U CN 202121198680 U CN202121198680 U CN 202121198680U CN 215937224 U CN215937224 U CN 215937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ssembly
opening
gear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86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佳跃
李昂
郭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86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37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37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37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包括管道和驱动件,管道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部,驱动件设有第二传动部,第二传动部与第一传动部传动配合,以使驱动件能够驱动管道移动到预设位置。该管道移动组件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当需要灌注清水或者收集污水时,将管道伸入扫地机器人中,能够减少清水、污水等液体洒落地面。

Description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道移动组件和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多数扫地机器人完成清洁任务回到基站后,一般采用冲刷的方式对扫地机器人的滚筒或者拖布等清洁部进行清洁。冲刷的方式会导致污水洒落地面,产生臭气,并且不方便收集。现有的一种自带容置腔的扫地机器人能够自动清洁其滚筒或者拖布等,但完成清洁任务会消耗清水,相应也会产生污水,由于扫地机器人的大小限制,其所携带的水量只能完成有限次数的清洁任务,所以需要手动灌注清水,倾倒污水,无法自动解决扫地机器人的灌注清水和清理污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和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能够自动实现扫地机器人的清水灌入和污水清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包括:管道,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部;驱动件,设有第二传动部,第二传动部与第一传动部传动配合,以使驱动件能够驱动管道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
可选地,管道外壁设置的外螺纹,以形成第一传动部;管道移动组件包括中空的传动件,传动件的中空内壁设有内螺纹,传动件通过内螺纹套接于管道外壁的外螺纹,驱动件能够驱动传动件转动,以使得管道相对于传动件轴向移动。
可选地,驱动件的输出端具有第一齿轮,以形成第二传动部,传动件是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容置箱组件,包括:上述管道移动组件和具有第一容置腔的容置箱;其中,管道的第一端用于在管道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时与扫地机器人内的第二容置腔对接,管道的第二端用于与容置箱对接。
可选地,容置箱组件包括支撑架和固定座,容置箱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连通第一容置腔,支撑架能够从第一开口进入第一容置腔,支撑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支撑架设置有贯穿孔,管道穿设于贯穿孔,并能够沿贯穿孔的轴向往复移动;固定座用于固定支撑架;其中,容置箱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的第二开口,固定座对应第二开口设置,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容置腔以及容置箱外部空间,管道的第一端能够通过第二开口移动到容置箱外部空间的第一预设位置。
可选地,支撑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孔装配第一安装柱,使支撑架固定于固定座上。
可选地,容置箱组件包括套管和至少一个第一阻隔圈,套管穿设于贯穿孔且与支撑架相对固定,且套管套设于管道外周;至少一个第一阻隔圈套设于管道的外壁,以密封套管和管道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容置箱组件包括箱盖和密封圈;其中,箱盖将密封圈压紧于第一开口的边缘。
可选地,容置箱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容置箱组件和第二容置箱组件,第一容置箱组件包括软管和软管接头,软管的一端位于容置箱的底部,软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管道,软管与管道连接的一端能够跟随管道移动;第二容置箱组件包括第二阻隔圈,第二阻隔圈设置于管道和箱盖之间,当管道靠近箱盖时压紧第二阻隔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包括:上述容置箱组件;流体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流体在管道中移动。
本申请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能够利用驱动件驱动管道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以实现扫地机器人的自动换水,减少人工操作并且提高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申请管道移动组件的在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管道移动组件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容置箱组件在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容置箱组件在A-A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5是图3中支撑架在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容置箱在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容置箱组件部分结构一侧面的剖视图;
图8是图3中轴承部和第二齿轮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套管和第一阻隔圈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中容置箱组件部分结构另一侧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第三阻隔圈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中容置箱组件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一容置箱组件和第二容置箱组件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是本申请管道移动组件的在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管道移动组件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实施例所描述的管道移动组件11包括管道111和驱动件112,管道111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部(见下文),驱动件设有第二传动部(见下文),第二传动部和第一传动部传动配合,因此,驱动件112能够驱动管道111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图未示),其中第一预设位置是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到扫地机器人(见下文)的第二容置腔(图未示)内或者其附近的位置。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到扫地机器人的第二容置腔内可以抽出污水,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到扫地机器人的第二容置腔内或者其附近可以将清洁基站的清水注入扫地机器人,进而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清洁效率,进一步也可以减少灌注清水或者收集污水的时候清水或者污水溅落地面的可能。驱动件112具体可以包括电机。
可选地,管道111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可以是给扫地机器人灌注清水,收集扫地机器人中的污水,或者收集扫地机器人中的垃圾。
可选地,完成灌注清水、收集污水后,管道111返回第二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可以是管道111的初始位置。
如图2所示,第一传动部可以是设置于管道111外壁的外螺纹1113,管道移动组件11包括中空的传动件(图未标),该传动件的中空内壁设置有内螺纹1132,传动件通过内螺纹1132套接于管道111外壁的外螺纹1113,驱动件112能够驱动传动件转动,管道111可以是由于惯性、摩擦力等与传动件发生相对转动,以使管道111相对于传动件轴向移动。传动件转动可以是绕轴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管道111上设置有限制块(图未示),管道移动组件11设置有与限制块对应的限制槽(图未示),限制槽沿管道111轴向延伸,限制块能够在限制槽中滑动。限制块和限制槽的滑动配合能够使传动件绕管道111相对转动、并且管道111不能转动,从而实现由传动件转动使管道111沿其轴线移动。
驱动件112的输出端可以具有第一齿轮1121,以形成第二传动部,传动件可以是第二齿轮1131,第一齿轮1121和第二齿轮1131啮合。因此,此时的管道移动组件11实现管道111移动的方式是:驱动件112通过其输出端的第一齿轮1121与作为传动件的第二齿轮1131的啮合,驱动第二齿轮1131轴向转动;第二齿轮1131的内螺纹1132套接于管道111的外螺纹1113,第二齿轮1131转动,通过内螺纹1132和外螺纹1113的配合使得管道111绕其轴线转动的同时可以在管道111的轴向往复移动,管道111可以在驱动件112的驱动下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可选地,管道111的轴向设置为重力方向,管道111、第二齿轮1131和第一齿轮1121之间通过螺纹或者齿轮配合。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管道111外壁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齿条,驱动件112输出端的齿轮直接与齿条啮合。此时也能够实现管道111在轴向方向上的往复移动。或者,管道111外壁的齿条与第二齿轮1131啮合,同时第二齿轮1131与第一齿轮1121啮合。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管道移动组件11能够将管道111移动到预设位置,在清洁系统中可以将管道111移动到扫地机器人的第二容置腔当中,提高换水效率,减少污水等液体洒落地面的风险。
图3是容置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容置箱组件的在A-A方向上的截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用于清洁系统的容置箱组件实施例所描述的容置箱组件10包括管道移动组件11和容置箱15,容置箱15具有第一容置腔(图未示)。其中,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用于在管道111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时与扫地机器人内的第二容置腔对接,管道111的第二端1112用于与容置箱15对接。对接完成后,第一容置腔连通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中的液体可以通过管道111移动到第二容置腔当中,第二容置腔的物体可以移动到第一容置腔当中。
容置箱组件10包括支撑架14和固定座153,支撑架14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内,支撑架14设置有贯穿孔141,管道111穿设于贯穿孔141,并能够沿贯穿孔141的轴向往复运动,固定座153用于固定支撑架14。
容置箱15设有第一开口151,第一开口151连通第一容置腔,支撑架14可以从第一开口151进入第一容置腔,容置箱15还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的第二开口154,固定座153对应第二开口154设置,第二开口154连通第一容置腔以及容置箱15的外部空间,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能够通过第二开口154移动到位于容置箱15外部空间的第一预设位置。
可选地,固定座与容置箱15是一体的,支撑架14固定于固定座能够使得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通过第二开口154移动到容置箱15的外部空间。
图5是支撑架在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容置箱在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容置箱组件部分结构一侧面的剖视图。
如图5到图7所示,支撑架14包括第一安装部142,第一安装部142具有第一安装孔1421,相应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部1531,第一固定部1531包括第一安装柱1532。第一安装孔1421装配第一安装柱1532,使支撑架14固定于固定座。此时,管道移动组件11在支撑架14的作用下,也与容置箱15相对固定,同时支撑架14为管道111的移动提供合适的垂直度,并起到保护的作用。
可选地,支撑架14可以包括第二安装部143,第二安装部143具有第二安装孔1431,固定座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图未标),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安装柱1536,第二安装孔1431装配第二安装柱1536,使第二安装部143固定于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安装部142设置于贯穿孔141的第一端1111,第二安装部143设置于贯穿孔141的第二端1112,第一安装柱1532沿管道111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短于第二安装柱1536沿管道111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在第二安装部143和第二固定部的作用下,支撑架14能够有更好的垂直度,使管道111的移动更流畅,减少了螺纹,齿轮等结构在运动时的磨损。
图8是轴承部和第二齿轮1131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到图8所示,容置箱组件10可以包括轴承部(图为标),第二齿轮1131轴向至少一侧凸设有凸环(见下文),轴承部套接凸环。轴承部用于承受第二齿轮1131径向的力,并且稳定,耐磨,增加了第二齿轮1131转动的稳定性,增加管道移动组件1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安装部142设有第一凹槽1422,第一固定部1531设有第二凹槽1533;轴承部包括第一轴承181和第二轴承182,第二齿轮1131向两侧轴向突出设置有凸环,分别是第一凸环1134和第二凸环1135,第一轴承181和第二轴承182分别套设于第一凸环1134和第二凸环1135。其中,第一凹槽1422装配第一轴承181,第二凹槽1533装配第二轴承182。支撑架14、第一轴承181、第二齿轮1131、第二轴承182依次压紧于固定座上。第一轴承181、第二轴承182承受第二齿轮1131动作时产生的径向的力,并将第二齿轮1131固定于支撑架14和固定座之间,以此将管道移动组件11固定。同时,如此设置增加了管道移动组件11运转时的稳定性,增加管道移动组件11以及容置箱组件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轴承部包括第一轴承181,第二齿轮1131轴向靠近第一安装部142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凸环1134,第一轴承181套设于第一凸环1134。在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轴承部包括第二轴承182,第二齿轮1131轴向靠近第一固定部1531的一侧图设有第二凸环1135,第二轴承182套设于第二凸环1135。
图9是套管和第一阻隔圈在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容置箱组件10可以包括套管12和至少一个第一阻隔圈13,套管12穿设于贯穿孔并与支撑架14相对固定,套管12套设于管道111外周,保护管道111并且提高管道111移动时的垂直度。阻隔圈套设于管道111的外壁,以密封套管12和管道111之间的缝隙,因此,当管道111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容置腔可以是通过套管12和管道111连通第二容置腔。例如,当清洁系统收集扫地机器人中的污水时,污水可以经过管道111,然后流经套管12进入容置箱15内。
可选地,设置于管道111外壁的第一阻隔圈13可以有多个。
可选地,第一阻隔圈13可以与管道111相对固定,具体可以是管道111外壁设置有第三凹槽1534,用以容置和固定部分第一阻隔圈13。
可选地,第一阻隔圈13设置于管道111外壁的非螺纹部分,不与外螺纹1113发生干涉。
可选地,容置箱组件10可以包括支撑架14但不包括套管12,此时支撑架14可以是刚性较好的金属材料,能够保证管道111移动时有较好的垂直度,管道111移动流畅,管道111移动组件11动作时的磨损较少;容置箱组件10也可以是既包括套管12也包括支撑架14,此时套管12可以是刚性比较好的金属材料,能够保证管道111移动时有较好的垂直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容置箱组件10也可以是包括套管12但不包括支撑架14,套管12可以是刚性较好的金属材料,能够保证管道111移动时较好的垂直度。管道移动组件11可以是以其他方式与容置箱15固定。
图10是容置箱组件部分结构另一侧面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容置箱组件10的第一齿轮1121设置于容置箱15外,第二齿轮1131设置于容置箱15内。固定座可以设置有第三凹槽1534,用于容置第二齿轮1131第一安装部142盖设于第三凹槽1534上。为了第一齿轮1121、第二齿轮1131能够传动配合,第三凹槽1534的侧壁侧向开设有第三开口152,第一齿轮1121和第二齿轮1131通过第三开口152啮合。驱动件112置于容置箱15外,不需要设计额外用于驱动件112的密封结构,减少了成本,节约了空间。
图11是第三阻隔圈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11所示,容置箱组件10包括第三阻隔圈,第三组隔圈呈开环状,第三组隔圈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531与第一安装部142之间,且被第一固定部1531和第一安装部142压紧,其中,第一容置腔靠近第二开口154的区域形成固定部,第三组隔圈半包围于第二齿轮1131,且第三组隔圈的内径大于第二齿轮1131的直径,使得第三组隔圈与第二齿轮1131间隔设置,第三组隔圈的开口部191与第三开口152对应设置,第一安装部142靠近所述开口部191的一侧面与对应位置的容置箱15的侧壁抵接,以覆盖第三开口152。
可选地,第三阻隔圈上设置有通孔192,能够容纳第一安装柱1532穿过,从而使第三阻隔圈的位置固定。
可选地,在第一安装部142与对应位置的容置箱15的侧壁的抵接处在装配时会有胶水密封工艺。如此设置,第一安装部142、第三阻隔圈将齿轮、轴承、管道111外部螺纹等结构与第一容置腔中容置液体或者固体的空间隔绝开来,加上胶水密封工艺,极大减少液体、灰尘或者垃圾进入其中的可能性,能够防止齿轮被液体污染或者被卡住,减少齿轮因为灰尘等固体造成的磨损。
图12是容置箱组件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容置箱组件10包括箱盖16和密封圈17,其中,箱盖16将密封圈17压紧于第一开口151的边缘。密封圈17具有弹性和回弹性,被箱盖16和第一开口151的边缘挤压时变形以密封第一开口151。具体地,密封圈17可以是各种橡胶密封圈、各种硅胶密封圈等。
在清洁系统中,通常需要给扫地机器人灌注清水,或者收集扫地机器人中的污水、垃圾等,需要由不同的容置箱组件10来完成。
图13是第一容置箱组件和第二容置箱组件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容置箱组件10的数量可以为二,分别是第一容置箱组件101和第二容置箱组件102。其中,第一容置箱组件101和第二容置箱组件102包括上述容置箱组件10的所有特征,但在尺寸上有所不同。第一容置箱组件101除了包括上述容置箱组件10特征外,还包括软管1011和软管接头1012,软管1011的一端位于第一容置腔的底部,软管1011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1012连接管道111,软管1011与管道111连接的一段能够跟随管道111移动;第二容置箱组件102除了包括上述容置箱组件10的特征外,还包括第二阻隔圈1021,第二阻隔圈1021设置于管道111和箱盖16之间,当管道111的第二端1112靠近箱盖16时压紧第二阻隔圈1021,能够防止箱体内的液体、灰尘或者垃圾倒灌进管道111当中。
图13中描述的风机和水泵在下文有详细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容置箱组件10可以容置液体或灰尘、垃圾等固体,具体地,容置箱15可以容置清水,污水或者垃圾灰尘。并且容置箱组件10中的管道111能够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箱,方便给扫地机器人灌注清水或者收集扫地机器人中的污水、灰尘或者垃圾。
图14是换水基站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实施例所描述的换水基站1包括上述的容置箱组件10和流体驱动组件20,流体驱动组件20能够驱动流体在管道111中移动。
可选地,换水基站1包括壳体30,壳体30能够容纳扫地机器人2进出,方便扫地机器人2进行换水操作。换水具体可以是灌注清水、收集污水,必要时包括收集灰尘或者垃圾。
流体驱动组件20可以包括水泵22,水泵22能够驱动第一容置箱组件101中的液体通过软管1011和管道111进入扫地机器人2中。
可选地,第一容置箱组件101可以用于给扫地机器人2灌注液体,液体可以是清水。
由上文可知,容置箱15的第一开口151被箱盖16和密封圈17密封,第二开口154和第三开口152在第一安装部142和第三阻隔圈作用下与容置箱15内部容置液体的部分隔离,当容置箱15中的液体在流体驱动组件20的驱动下,通过软管1011和管道111进入扫地机器人2中时,会造成容置箱15内外的压力不平衡,会影响系统运行,因此,第一容置箱组件101可以设置有一个连通第一容置腔与容置箱15外部的压力平衡部(图未示)。压力平衡部可以是孔、栅窗等。
可选地,压力平衡部设置于箱盖16上。
可选地,压力平衡部设置于容置箱15侧壁靠近箱盖16的部分。
可选地,压力平衡部可以设置于密封圈17上。
可选地,第一容置箱组件101可以包括箱盖16但是不包括密封圈17,箱盖16盖设于第一开口151,但不能封住第一开口151。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水泵22也可以驱动第一容置箱组件101外部的液体进入容置箱15内,包括驱动扫地机器人2中的液体进入容置箱15内。例如,将扫地机器人2中的污水抽进容置箱15内。
液体驱动组件可以是风机21,风机21能够驱动扫地机器人2中的污水进入第二容置箱组件102中的容置箱15。
可选地,第二容置箱组件102可以是用于收集扫地机器人2中的液体,液体可以是污水。
可选地,第二容置箱组件102中的容置箱15可以开设有风口155,风口155设置有防尘网减少灰尘通过。风机21鼓风在风口155处造成低气压,从而将扫地机器人2中的液体抽进容置箱15中,第二容置箱中的套管12或者贯穿孔的轴向长度较长,使容置箱15能够较大程度容纳液体或者垃圾。
可选地,壳体30设置有从风机21输出端延伸到风口155的风道,辅助风机21驱动液体进入容置箱15中。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风机21还可以驱动第二容置箱外的灰尘、垃圾等物体进入容置箱15中,包括驱动扫地机器人2中的灰尘、垃圾等物体进入容置箱15中。
换水基站1给扫地机器人2灌注清水的过程是:扫地机器人2进入到换水基站1中,管道111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到扫地机器人2中的第二容置腔中,水泵22驱动容置箱15中的清水经过软管1011、管道111进入扫地机器人2中的第二容置腔,直到第二容置箱组件101中的容置箱15装满清水,水泵22停止驱动清水,管道111移动到第二预设位置,回到初始位置。
换水基站1从扫地机器人2中收集污水的过程是:扫地机器人2进入到换水基站1中,管道111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管道111的第一端1111移动到扫地机器人2中的第二容置腔中,风机21鼓风,在风口155处形成低气压,驱动第二容置腔中的污水经过管道111、套管12或者管道111、支撑架14进入第二容置箱组件102中的第一容置腔中,直到清空第二容置腔中的污水,风机21停止鼓风,管道111移动到第二预设位置,回到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传动部;
驱动件,设有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第一传动部传动配合,以使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管道移动到第一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外壁设置的外螺纹,以形成所述第一传动部;
所述管道移动组件包括中空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所述中空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内螺纹套接于所述管道外壁的所述外螺纹,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件转动,以使得所述管道相对于所述传动件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具有第一齿轮,以形成第二传动部,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4.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容置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移动组件;
容置箱,具有第一容置腔;
其中,所述管道的第一端用于在所述管道移动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与扫地机器人内的第二容置腔对接,所述管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容置箱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置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支撑架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管道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并能够沿贯穿孔的轴向往复移动;
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架;
其中,所述容置箱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支撑架能够从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容置箱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第二开口,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以及所述容置箱外部空间,所述管道的所述第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移动到所述容置箱外部空间的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置箱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孔装配所述第一安装柱,使支撑架固定于固定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置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套设于所述管道外周;
至少一个第一阻隔圈,套设于所述管道的外壁,以密封所述套管和所述管道之间的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置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盖;
密封圈;
其中,所述箱盖将所述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置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容置箱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容置箱组件和第二容置箱组件,所述第一容置箱组件包括软管和软管接头,所述软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箱的底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连接所述管道,所述软管与管道连接的一端能够跟随管道移动;
所述第二容置箱组件包括第二阻隔圈,所述第二阻隔圈设置于所述管道和所述箱盖之间,当所述管道靠近所述箱盖时压紧所述第二阻隔圈。
10.一种用于清洁系统的换水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容置箱组件;
流体驱动组件,用以驱动流体在管道中移动。
CN202121198680.4U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Active CN215937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8680.4U CN215937224U (zh)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8680.4U CN215937224U (zh)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37224U true CN215937224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504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8680.4U Active CN215937224U (zh) 2021-05-31 2021-05-31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37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2438B2 (en) Sweeping robot and corresponding cleaning device
EP3524117A2 (en) Sweeping robot and water tank
US20190246860A1 (en) Sweeping robot and water tank
JP2021511474A (ja) フィルター掃除モジュール及び空気処理装置
CN212913093U (zh) 清洁设备
KR101622010B1 (ko) 세탁기
CN113455973A (zh) 清洁设备
CN212630681U (zh) 清洁设备
JP6992092B2 (ja) フィルター掃除モジュール及び空気処理装置
CN215937224U (zh) 用于清洁系统的管道移动组件、容置箱组件、换水基站
CN209915258U (zh) 可调节出料量的化妆品容器
CN210381122U (zh) 一种用于智慧建筑的智能监控装置
CN113615966B (zh) 一种毛刷清洁装置及清洁方法
CN108013804B (zh) 物料清洗装置、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5072794U (zh) 地面清洁器
CN213133905U (zh) 一种可分级处理的生态肥料加工用筛选装置
CN113082824A (zh) 一种玻璃钢过滤装置
CN113455974B (zh) 清洁设备
CN113529604B (zh) 一种市政用公路告示牌清洁系统
CN116058736B (zh) 洗地车用循环过滤去污清洁系统
CN104921668A (zh) 地面清洁器
CN220836866U (zh) 一种机械零件清洗装置
CN215232541U (zh) 化学原料液带式过滤机
CN217244173U (zh) 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18128400U (zh) 清洁装置与污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1601, building 2, Vanke Cloud City phase 6, Tongfa South Road,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6th floor, block a, building 6, Shenzh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Valley)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edong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 16, building B1,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D ROBO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