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93183U - 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93183U CN215893183U CN202121083947.5U CN202121083947U CN215893183U CN 215893183 U CN215893183 U CN 215893183U CN 202121083947 U CN202121083947 U CN 202121083947U CN 215893183 U CN215893183 U CN 2158931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air
- hot air
- air outlet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其中加热箱包括加热箱体和热风箱,加热箱体内设有加热区和非加热区,热风箱设置于非加热区,热风箱包括:热风箱体,热风箱体内设有出风罩,出风罩位于热风箱体的靠近加热区的一侧,出风罩具有朝向加热区的开口,用于向加热区送热气流;加热器,加热器设置于热风箱体内用于加热空气;及风机,风机与热风箱体连接,风机的叶轮设置热风箱体内用于将热风箱体内的热气流送入出风罩。热风箱内设置出风罩,能够扩大出风横截面,热气流从出风罩出来后再次扩散,使得前述立式料盘能够均匀地接受热气流,保持立式料盘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立式料盘内的各电路板能受热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
背景技术
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又称为集成电路板,简称为电路板,PCB板采用电子印刷技术,将电子元器件集成于基材上,是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应用极为广泛。在PCB板制作过程中涉及到对PCB板的加热或者烘干工艺,比如涂料胶水固化、水分干燥等。因此,在PCB板的加工工艺中经常使用到加热炉。在现有技术中的PCB板的成型工艺中,加热炉内的加热区对电路板进行加热,在加热区的不同位置接受热风的量不相同,导致不同位置的电路板受热不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以解决现有中加热炉不同位置接受热风的量不相同,导致不同位置的电路板受热不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包括加热箱体和热风箱,所述加热箱体内设有加热区和非加热区,所述热风箱设置于所述非加热区,所述热风箱包括:
热风箱体,所述热风箱体内设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位于所述热风箱体的靠近所述加热区的一侧,所述出风罩具有朝向所述加热区的开口,用于向加热区送热气流;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热风箱体内用于加热空气;及
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热风箱体连接,所述风机的叶轮设置所述热风箱体内用于将热风箱体内的热气流送入所述出风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另一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立式加热炉,所述立式加热炉包括所述的加热箱。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热风箱加热箱体供给热气流,具体来说,在热风箱体内,加热器加热空气,通过风机将热气流送入出风罩内,出风罩朝向加热区,从而向加热箱体内的加热区供给热气流。设置出风罩,能够扩大出风横截面,热气流从出风罩出来后再次扩散,使得前述立式料盘能够均匀地接受热气流,保持立式料盘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使得立式料盘各个位置能够保持在预定的加热温度范围内,也使得立式料盘内的各电路板能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移除外壳后的内部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移除外壳后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内部结构中的立式料盘与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内部结构中的立式料盘与推料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中的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中的立式料盘与热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中的热风箱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加热炉中的链条张紧装置的分解图。
附图标示说明:
1、加热箱;11、加热箱体;11a、入料口;11b、出料口;
12、热风箱;121、热风箱体;1211、出风板;122、加热器;123、风机;1231、送风电机;1232、叶轮;124、出风罩;125、蜗壳;1251、出风管道;126、回风管道
13、立式料盘;
131、支撑架;1311、竖板;1312、横板;1313、导向件;
132、承载件;
133、升降组件;1331、传送链;1332、第一链轮;1333、第二链轮;1334、同步辊轴;
134、升降动力组件;1341、升降电机;1342、传动链;1343、传动链轮;
135、链条张紧装置;1351、安装座;13511、滑槽;13512、挡块;1352、滑块;1353、张紧调节组件;13531、调节螺丝;13532、缓冲件;13533、滑动件;1354、锁紧螺母;
136、宽度调节组件;1361、料架导向机构;13611、导向杆;13612、直线轴承;13613、固定座;1362、调节螺杆;1363、调节动力机构;13631、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2、第三传动轮;13633、第四传动轮;13634、第三缠绕件;
2、推料机构;21、第一传送组件;211、传送支架;212、第一缠绕件;213、第一传动轮;22、传送动力机构;221、传送电机;222、传送传动杆;23、推料组件;231、第二传送组件;2311、推料支架;2312、第二缠绕件;2313、第二传动轮;232、推块;24、推料动力机构;241、推料电机;242、推料传动杆;25、推料箱;26、传送调节组件;261、第一调节动力件;262、第一丝杆;263、第二丝杆;264、调节传动机构;
2a、入料机构;
2b、出料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9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文中提到“A和B分别连接(设有、设置于、固定于)C和D”,应该理解为包括“A连接(设有、设置于、固定于)C,B连接(设有、设置于、固定于)D”,也包括“A连接(设有、设置于、固定于)D,B连接(设有、设置于、固定于)C”。比如下文记载的技术内容“加热箱体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入料口11a和出料口11b”,其包括技术内容“加热箱体11的上部设有入料口11a,加热箱体1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11b”,也包括技术内容“加热箱体11的上部设有出料口11b,加热箱体11的下部设有入料口11a”。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物料加热的立式加热炉,尤其是适用于加热板状物料,比如电路板,下文物料以电路板为例。立式加热炉包括加热箱1、入料机构2a和出料机构2b。
其中,如图2、图3及图7所示,加热箱1包括加热箱体11、热风箱12和设置于加热箱体11内用于存放电路板的立式料盘13。加热箱体11内设有加热区和非加热区,立式料盘13设置于加热区,热风箱12设置于非加热区。加热箱体1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入料口11a和出料口11b,具体来说,可以入料口11a设置于加热箱体11的上部,出料口11b设置于加热箱体11的下部,还可以入料口11a设置于加热箱体11的下部,出料口11b设置于加热箱体11的上部。入料机构2a设置于加热箱1的入料口11a处,用于推动电路板从入料口11a移动至立式料盘13。出料机构2b设置于加热箱1的出料口11b,用于推动立式料盘13上的电路板从出料口11b出料。热风箱12设置于加热箱体11内,用于向立式料盘13供给热气流。本实施例中,在加热箱1内设置立式料盘13,入料机构2a将电路板运输至立式料盘13内,加热完成后,出料机构2b将电路板送出加热箱1外。通过立式料盘13存储大量的电路板,扩大加热箱1放置电路板的数量,从而增加加热箱1内同时加热的电路板数量,提高加热效率。而且电路板为板状物料,电路板能够沿竖直方向层层间隔叠放于立式料盘13,电路板的板状结构与立式料盘13的立式结构相适配,进一步提高电路板存放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立式料盘13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料架,料架包括支撑架131和沿支撑架131高度方向分布的多个承载件132,两支撑架131上同一高度上的两承载件132承载电路板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立式料盘13包括两个料架,其一料架上的承载件132支撑电路板的一侧边缘,另一料架上同一高度的承载件132支撑电路板的另一侧边缘,如此电路板绝大部分处于悬空状态,便于电路板充分地与热气流接触,提高对电路板的加热速度,提高加热效率。而且,立式料盘13包括两个支撑架131,承载件132沿支撑架131的高度方向分布,从而形成立式料盘13,便于电路板沿竖直方向层层间隔叠放,提高立式料盘13的放置电路板数量。
进一步地,如图4、图5所示,料架还包括升降组件133和升降动力组件134,升降组件133沿支撑架131的高度方向设置于支撑架131上,各承载件132设置于升降组件133上,升降动力组件134与升降组件133连,升降动力组件134驱动升降组件133运转工作。本实施例中,升降动力组件134驱动升降组件133运动,从而带动承载件132上升或者下降,而同意高度上的两个承载件132承载同一个电路板,使得电路板上升或者下降,在电路板的上升或者下降过程对电路板进行加热。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立式加热炉,电路板从入料口11a进入,从出料口11b出来,形成电路板上下分层输送。尤其是加热箱体11上的入料口11a和出料口11b位于加热箱体11的同一侧时,电路板能够从上层运输经立式加热炉后回转至下层运输,或者从下层运输回转至上层运输,具有换向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升降组件133包括升降链组,升降链组包括传送链1331、第一链轮1332和第二链轮1333,第一链轮1332和第二链轮1333中的一个设置于支撑架131的上端,第一链轮1332和第二链轮1333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支撑架131的下端。升降动力组件134与第一链轮1332连接以驱动第一链轮1332转动。支撑架131上的各承载件132沿传送链1331的长度方向固定于传送链1331上。传送链1331、第一链轮1332和第二链轮1333组合一个升降链组,升降动力组件134与第一链轮1332连接,并且升降动力组件134驱动第一链轮1332旋转,从而使得升降链组运转,传送链1331带动承载件132循环升降,在两个并排设置的料架中,同一高度的两承载件132则带动电路板上升或者下降。
另外,在立式加热炉内,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加热,因此,升降链组也需要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而传送链1331为金属材质链条结构,相比于橡胶的传送皮带,能够更加适应高温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升降链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链组分别设置于支撑架131的两侧,即,其中一个升降链组设置于支撑架131的一侧,另一个升降链组设置于支撑架131的另一侧。两第一链轮1332分别设置于支撑架131上端的两侧,两第二链轮1333分别设置于支撑架131下端的两侧,或者,两第一链轮1332分别设置于支撑架131下端的两侧,两第二链轮1333分别设置于支撑架131上端的两侧。升降组件133还包括同步辊轴1334,同步辊轴133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第一链轮1332,或者同步辊轴1334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第二链轮1333。承载件132呈长条形,各承载件13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升降组件133的两传送链1331上。
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升降链组,并通过两个升降链组分别连接承载件132的两端,使得承载件132获得两端支撑,提高承载件132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同步辊轴1334,使得两升降链组同步运转,承载件132的两端能够同步升降,确保承载件132平稳升降。另外,设置两个升降链组,能够更加适配长条状的承载件132,而在两个并排设置的料架上,通过位于电路板左右两侧的两承载件132来放置电路板,使得电路板存放于立式料盘13时更加平稳。
具体的,第一链轮1332和第二链轮1333分别设置于下文中的竖板1311内侧(竖板1311的内侧,是指靠近另一竖板1311的一侧,竖板1311的外侧是指远离另一竖板1311的一侧)的上下两端。
升降动力组件134在与升降组件133连接时,或者说与升降链组连接时,是与第一链轮1332连接,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同步辊轴1334与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链轮1332连接,如此同步辊轴1334更加靠近升降动力组件134,减缓动力传递迟滞,提高两升降链组的同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对于前述承载件132,包括承载部和位于承载部外侧(两料架并排设置,两料架上同一高度上的承载件132也并排设置,承载部外侧,是指远离另一承载件132的一侧)的限位部,限位部的高度高于承载部,位于同一高度的两承载件132相对设置,即,承载件132上的限位部均位于承载部的远离电路板的一侧,如此,两承载件132上的限位部能够从左右两侧限制电路板的位置,而两承载件132上的承载部则从左右两侧承载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支撑架131包括并行设置的两竖板1311和设置于两竖板1311之间的两横板1312,两竖板1311和两横板1312连接成框形,升降组件133设置于竖板1311上。支撑架131包括两并行设置的竖板1311,如此,在两竖板1311之间形成升降组件133的安装空间,便于升降组件133的安装布置,尤其是便于升降链组的布置。支撑架131包括两横板1312,其中一横板1312位于上方,另一横板1312位于下方,如此使得两并排设置的料架中,位于上方的两横板1312并排设置,位于下方的两横板1312并排设置,下文中的料架导向机构1361能够与两横板1312连接,便于下文中料架导向机构1361和支撑架131的导向配合。
具体来说,前述升降链组设置于其中其一块竖板1311的内侧,当然升降组件133包括两个升降链组时,其中一个升降链组设置于其中一块竖板1311的内侧,另一个升降链组设置于另一块竖板1311的内侧。前述同步辊轴1334设置于两竖板1311之间。
下文中的突出部为其中一个竖板1311向加热箱体11外延伸并突出于加热箱体11外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对于升降动力组件134的安装位置,具体来说,升降动力组件134设置于加热箱1外,升降动力组件134部分伸入加热箱1内,升降动力组件134的伸入加热箱1内的部分与升降组件133连接以驱动升降组件133运动驱动承载件132升降,具体来说是与升降链组连接。升降动力组件134通常会包括动力元件(比如电机或者气动马达)和传送结构,这些结构内部有塑料,在高温下容易产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本实施例中,升降动力组件134的伸入加热箱1内的部分驱动升降组件133运动,升降动力组件134中的伸入加热箱1内的部分为传动结构,升降动力组件134中的动力元件外置于加热箱1外,使得升降动力组件134中的动力元件远离高温环境,确保升降动力组件134正常工作。
更具体地,支撑架131上设有伸出至加热箱体11外的突出部。升降动力组件134设置于突出部上,升降动力组件134的一部分伸入加热箱1内,升降动力组件134伸入加热箱体11内的部分与升降链组中的第一链轮1332连接以驱动第一链轮133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升降动力组件134包括升降电机1341、传动链1342和两个传动链轮1343,升降电机1341设置于突出部上,升降电机1341还与其中一个传动链轮1343连接,另一个传动链轮1343设置于加热箱体11内且与升降组件133连接,具体来说是与升降链组中的第一链轮1332连接,传动链1342绕设于两传动链轮1343上。如此,升降电机1341位于加热箱1外,通过两个传动链轮1343和传动链1342将动力传递至升降组件133。
具体的,其中一个传动链轮1343可旋转地设置突出部的外侧(等同于竖板1311的外侧),另一个传动链轮1343位于加热箱1内,位于加热箱1内的传动链轮1343可旋转地设置于竖板1311外侧的上端,位于加热箱1内的传动链轮1343与第一链轮1332固定连接。升降电机1341输出的动力最后经位于加热箱1内的传动链轮1343传递至第一链轮1332,从而驱动第一链轮1332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支撑架13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导向件1313,导向件1313用于引导电路板进入两支撑架131之间或者引导电路板从两支撑架131之间出料。入料机构2a和出料机构2b无法做到与支撑架131无缝连接,入料机构2a与承载件132之间存在间隙,出料机构2b与承载件132之间也存在间隙,因此设置导向件1313能够在间隙中继续引导电路板行进,使得电路板精确入料或者出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料架上还包括链条张紧装置135,链条张紧装置135于支撑架131上,链条张紧装置135还与传送链1331连接以张紧传送链1331。通过设置链条张紧装置135张紧传送链1331,确保传送链1331保持足够的张力,避免跳链、掉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链条张紧装置135包括安装座1351、滑块1352和张紧调节组件1353,安装座1351用于与支撑架131连接,安装座1351设置于支撑架131上的靠近第二链轮1333的位置,安装座1351上设有滑槽13511和挡块13512,滑槽13511沿竖直方向延伸,挡块13512位于滑槽13511靠近第一链轮1332的一端。滑块1352滑动设置于滑槽13511上,第二链轮1333设置于滑块1352上。张紧调节组件1353设置于滑块1352上,张紧调节组件1353还抵接挡块13512以调节滑块1352与挡块13512之间的距离。通过张紧调节组件1353调节滑块1352和挡块13512之间的位置,滑块1352沿滑槽13511滑动,第二链轮1333的位置发生改变,或靠近第一链轮1332,或远离第一链轮1332,使得传送链1331的张力发生改变。
具体来说,竖板1311上与第二链轮1333对应的位置或者竖板1311上靠近第二链轮1333的位置设有安装通孔,安装座1351设置于竖板1311的外侧且位于安装通孔处,第二链轮1333位于竖板1311的内侧,同时第二链轮1333可旋转地设置于滑块1352上,如此通过调节前述滑块1352即可调节第二链轮1333的位置,从而调节传送链1331的张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滑块1352上设有沿滑槽13511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通孔设有内螺纹,张紧调节组件1353一部分螺纹连接于通孔内、另一部分抵接挡块13512。本实施例张紧调节组件1353螺纹连接于通孔内,通过旋转张紧调节组件1353改变张紧调节组件1353的位置,张紧调节组件1353顶抵挡块13512,改变滑块1352和挡块13512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传送链1331的张力。
具体地,通孔的第一端远离挡块13512,通孔的第二端靠近挡块13512,通孔第一端设有前述螺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张紧调节组件1353包括调节螺丝13531和缓冲件13532,缓冲件13532的一部分伸入通孔的第二端,缓冲件13532的另一部分抵接挡块13512,调节螺丝13531螺纹连接于通孔的第一端,调节螺丝13531还抵接缓冲件13532以调节滑块1352与挡块13512之间的距离。调节螺丝13531与通孔的第一端螺纹配合,通过旋转调节螺丝13531,可改变调节螺丝13531伸入通孔的位置,从而顶抵缓冲件13532,缓冲件13532顶抵挡块13512,从而调节传送链1331的张力。缓冲件13532位于调节螺丝13531和挡块13512之间,对滑块1352和挡块13512施加预紧力,一方面能够避免过度旋转调节螺丝13531导致传动链1342张力过大,升降链组运行阻力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传动链1342磨损、张力不足的时候,缓冲件13532能够对滑块1352和挡块13512施加作用力,增加传动链1342的张力。
具体来说,缓冲件13532可以是弹性橡胶或者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张紧调节组件1353还包括滑动设置于通孔第二端的滑动件13533,滑动件13533一部分抵接调节螺丝13531、另一部分连接缓冲件13532。缓冲件13532为弹簧。在调节螺丝13531的公称直径小于弹簧的内径,如此,调节螺丝13531容易穿入弹簧内,较难直接抵接弹簧。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3533设置于调节螺丝13531和缓冲件13532之间,通过设置滑动件13533代替调节螺丝13531直接与缓冲件13532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滑动件13533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滑动部,滑动部滑动设置于通孔的第二端,滑动部抵接调节螺丝13531,连接部与缓冲件13532连接。本实施例中缓冲件13532优选弹簧,滑动件13533中的连接部伸入弹簧内,滑动部与通孔的第二端滑动配合,同时滑动部还与调节螺丝13531抵接,调节螺丝13531推动滑动部滑动,连接部压缩弹簧,从而调节滑块1352与挡块13512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链条张紧装置135还包括锁紧螺母1354,锁紧螺母1354螺纹连接于锁紧调节螺丝13531上。旋转锁紧螺母1354,使得锁紧螺母1354抵接滑块1352,从而将调节螺丝13531锁紧,放置调节螺丝13531松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挡块13512上的朝向滑块1352的一侧设有用于限制张紧调节组件1353抵接位置的定位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部定位张紧调节组件1353的朝向挡块13512的一端,放置张紧调节组件1353抵接挡块13512时产生移位。
具体来说,定位部为定位孔,张紧调节组件1353朝向挡块13512的一端伸入定位孔内,更具体地,前述缓冲件13532的朝向挡块13512的一端伸入定位孔内。定位部还可以是凸起,缓冲件13532为弹簧时,凸起嵌入弹簧的内径中;凸起是弹性橡胶时,弹性橡胶的朝向挡块13512的一端设有凹位,弹性橡胶抵接挡块13512时,凸起嵌入凹位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立式加热炉中,立式料盘13除了包括前述两个并排设置的料架外,还包括宽度调节组件136,宽度调节组件136与两料架连接以调节两料架的距离。宽度调节组件136调节两料架的间距,从而使得立式料盘13能够存放不同尺寸的电路板,提高立式加热炉对不同尺寸的电路板的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宽度调节组件136包括料架导向机构1361、调节螺杆1362和调节动力机构1363,两料架与料架导向机构1361滑动连接以引导至少一个料架滑动,调节动力机构1363与调节螺杆1362驱动连接以驱动调节螺杆1362旋转,调节螺杆1362与其中可滑动的料架螺纹连接以调节两支撑架131的间距。本实施例中,通过料架导向机构1361引导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料架滑动,调节动力机构1363驱动调节螺杆1362旋转,调节螺杆1362与其中可滑动的料架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杆1362与可滑动的料架之间的螺纹配合驱动可滑动的料架滑动,从而调节两料架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电路板。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调节螺杆1362能够可以调节其中一个料架移动,从而调节两料架的间距。也可以同时调节两料架移动,从而调节两料架的间距。调节螺杆1362与两料架螺纹连接时,可以设置多跟调节螺杆1362其中一部分调节螺杆1362与其中一个料架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动力机构1363驱动该部分调节螺杆1362正转转,另一部分调节螺杆1362与另一个料架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动力机构1363驱动该部分调节螺杆1362反转,如此实现调节两个料架同时移动。当然,调节螺杆1362与两料架螺纹连接时,还可以调节螺杆1362一端设置正螺纹,调节螺杆1362的另一端设置反螺纹,同时其中一个设置料架设置正螺纹,另一个料架设置反螺纹,调节螺杆1362具有正螺纹的一端与设有正螺纹的料架螺纹连接,调节螺杆1362具有反螺纹的一端与设有反螺纹的料架螺纹连接,如此通过调节螺杆1362的正螺纹和反螺纹同时调节两料架相向移动或者背离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调节动力机构1363包括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第三传动轮13632、第四传动轮13633和第三缠绕件13634,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与第三传动轮13632连接,第四传动轮13633设置于调节螺杆1362上,第三缠绕件13634绕设于第三传动轮13632和第四传动轮13633上。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输出动力至第三传动轮13632,第三传动轮13632瞳第三缠绕件13634传递至第四传动轮13633,从而驱动调节螺杆1362旋转。
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可以是电机或者气动马达等。第三缠绕件13634为链条或者皮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调节螺杆1362的数量为多根,可以两根、三根、四根以及四根以上的其他数量。各根螺杆均与可滑动的料架螺纹连接。调节动力机构1363还包括第四缠绕件和多个第五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的数量与调节螺杆1362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各第五传动轮设置于对应的调节螺杆1362上,第四缠绕件绕设于第五传动轮上。设置多根调节螺杆1362,调节螺杆1362数量为四根时,其中两根调节螺杆1362与前述料架上位于上方的横板1312的两端连接,另外两根调节螺杆1362与前述料架位于下方的横板1312的两端连接。如此,调节螺杆1362与支撑架131的四角连接,能够均匀驱动可滑动的料架,滑动的料架受力均匀,能够平稳移动。
第四缠绕件为链条或者皮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料架导向机构1361包括导向杆13611和与导向杆13611对应设置的直线轴承13612,导向杆13611的数量与调节螺杆1362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导向杆13611与对应的调节螺杆1362并行设置,直线轴承13612套设与导向杆13611上,可滑动的料架与直线轴承13612固定连接,具体来说,料架上的横板1312与直线轴承13612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杆13611和直线轴承13612滑动配合,引导料架移动,从而提高料架移动的稳定性。
对于前文中的两料架,优选一个为静止的料架,另一个为可滑动的料架,调节螺杆1362与滑动料架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杆1362驱动可滑动的料架移动,驱动单个料架相比于驱动两个料架,调节幅度更容易控制,驱动连接方式更加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料架导向机构1361还包括与导向杆13611对应设置的固定座13613,固定座13613固定于导向杆13611上,固定座13613还与静止的料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料架设置于加热箱体11内,导向杆1361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加热箱体11的两相对的侧壁。调节螺杆136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连接于加热箱体11的两相对的侧壁。调节螺杆1362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前述加热箱体11的一侧壁上,调节螺杆1362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前述加热箱体11的另一相对侧壁上。如此,通过加热箱体11来安装调节螺杆1362,调节螺杆1362安装稳定。
前述导向杆13611的一端连接前述加热箱体11的一侧壁上,前述导向杆13611的另一端连接前述加热箱体11的另一相对侧壁上。如此,通过加热箱体11来安装导向杆13611,导向杆13611安装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调节螺杆1362至少一端伸出至加热箱体11外,第四传动轮13633设置于调节螺杆1362的伸出至加热箱体11外的部分。调节动力机构1363也设置于加热箱体11外,具体来说,调节动力机构1363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一端连接于加热箱体11,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固定于安装板的另一端,前述第三传动轮13632可转动地设置于前述安装板上。调节动力机构1363外置于加热箱体11外,避免调节动力机构1363受加热箱体11内的高温环境影响。
还有,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为电机或者气动马达,其沿输出轴方向的尺寸远远大于其垂直输出方向的尺寸。调节螺杆1362从加热箱体11的侧壁伸出至加热箱体11外。对于安装板,安装板的一端连接于加热箱体11的侧壁,安装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设置于安装板的一侧面,具体来说靠近加热箱1几何中心的侧面,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的输出轴则穿过安装板。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设置于侧壁上时,加热箱体11占用的横向空间扩大,第二调节动力件13631设置于前述安装板的侧面时,加热箱体11占用的竖向空间扩大,但是竖向空间扩大幅度远远小于横向空间扩大幅度,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热风箱12包括热风箱体121、加热器122和风机123。热风箱体121内设有出风罩124,出风罩124位于热风箱体121的靠近前述加热箱体11加热区(准确来说是位于加热区的立式料盘13)的一侧,出风罩124具有朝向加热区(准确来说是位于加热区的立式料盘13)的开口,用于向加热区送热气流。加热器122设置于热风箱体121内用于加热空气。风机123与热风箱体121连接,风机123的叶轮1232设置热风箱体121内用于将热风箱体121内的热气流送入出风罩124。本实施例中,热风箱12向加热箱体11供给热气流,具体来说,在热风箱体121内,加热器122加热空气,通过风机123将热气流送入出风罩124内,出风罩124朝向加热区,从而向加热箱体11内的加热区供给热气流。本实施例中,设置出风罩124,能够扩大出风横截面,热气流从出风罩124出来后再次扩散,使得前述立式料盘13能够均匀地接受热气流,保持立式料盘13各个位置的温度均衡,使得立式料盘13各个位置能够保持在预定的加热温度范围内,也使得立式料盘13内的各电路板能受热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热风箱体121的靠近加热区的一侧设有出风板1211,出风板121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孔,出风罩124的开口朝向出风板1211,出风罩124与出风板1211连接。热气流从出风罩124流出后,虽然出风面积被扩大,但仍然存在不同位置流速不相同的情况,在立式料盘13上的不同位置接受的热气流量不相同。在出风板1211和出风罩124之间形成缓冲空间,热气流从出风罩124流出,经缓冲空间缓冲,热气流再经出风孔流出,各出风孔的出风速度相同或者相近,如此,在立式料盘13上的不同位置接受的热气流量更加均衡。
具体来说,出风罩124包括背板和多块围板,背板与出风板1211并行设置,各围板一侧边缘与背板的边缘连接,各围板首尾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热风箱12还包括与出风罩124连接的导流件,导流件上设有吸风口和排风口,吸风口位于热风箱体121内,吸风口朝向加热器122,排风口位于导流件的与出风罩124连接的位置,排风口连通出风罩124内的空间,叶轮1232设置于导流件内。在叶轮1232的作用下,吸风口泵入热气流,热气流经排风口排入出风罩124,最后流向前述加热区。在通过导流件引导热气流经过出风罩124,形成热气流循环流动。
具体地,导流件为蜗壳125,叶轮1232设置于蜗壳125内,蜗壳125上设有出风管道1251,出风管道1251连接出风罩124。
更具体的,出风罩124与出风管道1251一一对应设置,蜗壳125上设有两个出风管道1251,两出风管道1251向分别两侧延伸并且连接对应的出风罩124。本实施例中增加出风管道1251和出风罩124,一方面,扩大两热气流流通的横截面,另一方面,减缓热气流流速,各出风孔的热气流流速更加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流件排出的热气流直接冲向出风板1211,在出风罩124内设有挡风板,挡风板位于排风口处,用于阻挡热气流,改变热气流方向,避免热气流直冲出风板1211。具体来说挡风板正对排风口,挡风板在尺寸无需过大,能遮挡排风口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热风箱12还包括回风管道126,回风管道126一端延伸至加热区,回风管道126的另一端连接热风箱体121,回风管道126连通热风箱体121内的空间。在加热箱1内,具有出风路径和回风路径,其中,出风路径为的起始位置为位于热风箱12的加热器122处,加热器122加热空气,形成热气流,热气流从导流件的吸风口进入导流件内,从排风口进入出风罩124内,经出风板1211上的出风孔进入加热区;回风路径的起始点为加热区,热气流加热电路板,温度下降,成为降温气流,降温气流从加热区经回风管道126回流至热风箱12内。降温气流为加热电路板后的气流,虽然温度低于热气流,但依然比常温空气高,空气经过出风路径和回风路径,形成气流的循环,能重复利用对电路板进行加热后的降温气流,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耗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风机123还包括送风电机1231,送风电机1231设置于加热箱体11外,送风电机1231的输出轴伸入热风箱12内,送风电机1231与叶轮1232连接以驱动叶轮1232转动。送风电机1231外置于加热箱体11外,避免送风电机1231受内部高温环境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热风箱1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热风箱12均匀分布于非加热区,增加热风箱12的数量,使得立式料盘13不同位置接受的热气流量更加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入料机构2a包括入料传送组件和入料推移组件,入料传送组件用于将电路板传送至靠近立式料盘13处。入料推移组件部分伸入至电路板的靠近入料口11a的一侧,用于将电路板推入立式料盘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机构2b包括出料推移组件和出料传送组件,出料推移组件部分伸入至电路板的远离出料口11b的一侧,用于将电路板从立式料盘13上推出。出料传送组件用于传送从立式料盘13上推出的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对于前述入料机构2a和出料机构2b均可以设置为推料机构2,入料机构2a和出料机构2b区别在于第二传送组件231伸入加热箱1内的位置。推料机构2包括两第一传送组件21、传送动力机构22、推料组件23和推料动力机构24。
具体来说,如图4、图5所示,两第一传送组件21并排间隔设置,两第一传送组件21延伸至外部设备(推料机构2用于物料的送入或者送出,推料机构2应用立式加热炉时,外部设备为加热箱1,下文中外部设备以加热箱1为例),具体来说是延伸至加热箱体11的入口或者出口,用于将电路板传送至前述入口或者将电路板从前述出口下加热箱1外传送。传送动力机构22,与两个第一传送组件21连接以驱动两个第一传送组件21传送电路板。推料组件23包括第二传送组件231和推块232,第二传送组件231设置于两第一传送组件21之间,第二传送组件231伸入加热箱1内,推块232固定于第二传送组件231上,用于将电路板从两第一传送组件21上推入加热箱1内或者将加热箱1内的电路板推入两第一传送组件21上。推料动力机构24,与第二传送组件231连接以驱动第二传送组件231带动推块232移动。推料机构2与加热箱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位于加热箱体11的出口或者入口处,对于将电路板送入或者送出前述加热箱1,包括两个传送动作,其中一为推料机构2至间隙之间传送,其二为间隙至存放位置的传送,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第一传送组件21将电路板传送至间隙处或者从间隙处传出,通过第二传送组件231将电路板传送至存放位置或者从存放位置传送至间隙处。通过第一传送组件21和第二传送组件231的配合完成电路板的从推料机构2至存放位置的传送。
第二传送组件231伸入加热箱1内,具体来说,对于入料机构2a,第二传送组件231延伸至电路板存放位置的靠近入口的一侧。两个第一传送组件21将电路板传送间隙处,推块232在第二传送组件231的驱动下,从而电路板的远离存放位置的一侧推动电路板移动至电路板存放位置。
对于出料机构2b,第二传送组件231延伸至电路板存放位置的远离出口的一侧。推块232第二传送组件231驱动下从电路板的远离出口的一侧推动电路板向间隙移动,即向加热箱体11的出口移动,电路板传送至间隙处时,电路板的一部分位于两第一传送组件21上,两第一传送组件21传送电路,使得电路板从间隙处完全传送第一传送组件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推料机构2还包括推料箱25,传送动力机构22和推料动力机构24设置于推料箱25外。传送动力机构22的一部分伸入推料箱25内,传送动力机构22伸入推料箱25内的部分与两个第一传送组件21连接以驱动第一传送组件21传送电路板。推料动力机构24的一部分伸入推料箱25内,推料动力机构24伸入推料箱25内的部分与第二传送组件231连接以驱动第二传送组件231带动推块232移动。推料机构2靠近加热箱1的出入口,热气流容易外泄,使得推料机构2内的环境温度升高。传送动力机构22伸入推料箱25的部分用于驱动第一传送组件21传送电路板,推料动力机构24伸入推料箱25内的部分驱动第二传送组件231带动推块232移动,即,传送动力机构22和推料动力机构24伸入推料箱25的部分为动力传动结构,而传送动力机构22的动力元件和推料动力机构24的动力元件依然位于推料箱25外,如此,能够确保传送动力机构22的动力元件和推料动力机构24的动力元件避免受推料机构2内的环境温度影响,保证传送动力机构22和推料动力机构24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传送组件21包括传送支架211、第一缠绕件212和至少两个第一传动轮213,两第一传动轮213分别设置于传送支架211的两端端,第一缠绕件212绕设于两第一传动轮213上。传送动力机构22与第一缠绕件21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缠绕件212运动。第一缠绕件212承载电路板,传送动力机构22驱动第一缠绕件212运动,从而驱动第一缠绕件212运动,进而带动电路板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传送动力机构22包括传送电机221和传送传动杆222,传送电机221设置于推料箱25外,传送传动杆222的一端与传送电机221连接,传送传动杆222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第一传送组件21连接以驱动第一传送组件21传送电路板。或者传送动力机构22包括两传送电机221和与各传送电机221一一对应的两传送传动杆222,两传送电机221设置于推料箱25外,两传送传动杆222与两第一传送组件21一一对应设置,各传送电机221通过对应的传送传动杆222与对应的第一传送组件21连接以驱动第一传送组件21传送电路板。
具体来说,第一缠绕件212为链条或者皮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二传送组件231包括推料支架2311、第二缠绕件2312和至少两个第二传动轮2313,各第二传动轮2313设置于推料支架2311上,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轮2313设置于推料支架2311的一端,另一第二传动轮2313设置于推料支架2311的另一端,第二缠绕件2312绕设于第二传动轮2313上,推料动力机构24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轮2313连接以驱动第二缠绕件2312运动。
推块232固定于第二缠绕件2312上。推料动力机构24与第二缠绕件231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缠绕件2312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推料动力机构24包括推料电机241和推料传动杆242,推料电机241设置于推料箱25外,推料传动杆242的一端与推料电机241连接,推料传动杆242的另一端与第二传送组件231连接以驱动推块232移动。
具体来说,第二缠绕件2312为链条或者皮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推料机构2还包括用于调节两第一传送组件21宽度的传送调节组件2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传送调节组件26包括第一调节动力件261、第一丝杆262、第二丝杆263和调节传动机构264,第一丝杆262和第二丝杆263并排设置,第一丝杆262的一端与第一调节动力件261连,第一丝杆262的另一端通过调节传动机构264与第二丝杆263连接,第一丝杆262还与其中一个第一传送组件21连接以驱动第一传送组件21移动,第二丝杆263与第二传送组件231连接以驱动第二传送组件231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调节组件26还包括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至少一根调节导向杆,调节导向杆沿丝杆的轴向延伸。两第一传送组件21可滑动地套设置于调节导向杆上。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包括加热箱体和热风箱,所述加热箱体内设有加热区和非加热区,所述热风箱设置于所述非加热区,所述热风箱包括:
热风箱体,所述热风箱体内设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位于所述热风箱体的靠近所述加热区的一侧,所述出风罩具有朝向所述加热区的开口,用于向加热区送热气流;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热风箱体内用于加热空气;及
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热风箱体连接,所述风机的叶轮设置所述热风箱体内用于将热风箱体内的热气流送入所述出风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箱体的靠近所述加热区的一侧设有出风板,所述出风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出风孔,所述出风罩的开口朝向所述出风板,所述出风罩与所述出风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罩包括背板和多块围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出风板并行设置,各所述围板一侧边缘与所述背板的边缘连接,各围板首尾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箱还包括与所述出风罩连接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上设有吸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位于所述热风箱体内,所述吸风口朝向所述加热器,所述排风口位于所述导流件的与所述出风罩连接的位置,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罩内的空间,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导流件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为蜗壳,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上设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连接所述出风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属出风罩的数量与所述出风管道的数量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蜗壳上设有两个出风管道,两所述出风管道分别向两侧延伸并且连接对应的所述出风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箱还包括回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一端延伸至所述加热区,所述回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热风箱体,所述回风管道连通所述热风箱体内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还包括送风电机,所述送风电机设置于所述加热箱体外,所述送风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热风箱内,所述送风电机与所述叶轮连接以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热风箱均匀分布于所述非加热区。
10.一种立式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加热炉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83947.5U CN215893183U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83947.5U CN215893183U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93183U true CN215893183U (zh) | 2022-02-22 |
Family
ID=8034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83947.5U Active CN215893183U (zh) | 2021-05-19 | 2021-05-19 | 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893183U (zh) |
-
2021
- 2021-05-19 CN CN202121083947.5U patent/CN2158931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18387A (zh) | 一种立式加热炉 | |
CN215854079U (zh) | 一种立式升降料盘 | |
CN216644906U (zh) | 可调节立式料盘 | |
CN103429064A (zh) | 收纳装置 | |
WO2022089042A1 (zh) | 输送装置、输送系统及打印设备 | |
CN215893183U (zh) | 一种加热箱及立式加热炉 | |
CN216548388U (zh) | 一种推料机构 | |
CN215893184U (zh) | 一种链条张紧装置及立式加热炉 | |
CN209065756U (zh) | 一种用于烘干玻璃片的烤炉 | |
KR101620393B1 (ko) | 세라믹 전자부품 소성로용 투입 및 배출장치 | |
US6133549A (en) | Heat treatment furnace and conveyor with multi-conveyance | |
WO2007111045A1 (ja) | 温度処理装置及び温度処理システム | |
JP6274946B2 (ja) | 自動乾燥システム | |
JP6660246B2 (ja) | 乾燥装置、及び塗布システム | |
CN112964047B (zh) | 烘干固化炉装置和烘干方法 | |
CN114593566A (zh) | 一种烘干设备 | |
CN212673823U (zh) | 连续式真空加热设备 | |
JP4353457B2 (ja) | 塗装乾燥装置 | |
CN209905872U (zh) | 一种料匣式载板上下料装置 | |
CN221279945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隧道炉 | |
CN219253154U (zh) | 一种烘干设备 | |
CN115930587A (zh) | 具有烘干散热机构的热熔胶包背机 | |
CN106766859A (zh) | 一种用于换热器翅片烘干的运输装置 | |
CN219078409U (zh) | 一种皮带贴合机的自动下落机构 | |
CN220641513U (zh) | 一种气门热处理上料排序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