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83826U - 客车顶盖和客车 - Google Patents

客车顶盖和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83826U
CN215883826U CN202122620445.8U CN202122620445U CN215883826U CN 215883826 U CN215883826 U CN 215883826U CN 202122620445 U CN202122620445 U CN 202122620445U CN 215883826 U CN215883826 U CN 215883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beams
passenger car
composi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04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正福
张祥宇
孟岳
樊竖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04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83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83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83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客车顶盖和客车,其中,所述客车顶盖包括:骨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一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二梁,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相交连接设置,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梁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梁共同围合成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以及复合板,连接于所述骨架,所述复合板包括隔热层;所述复合板设有多个,且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复合板用以封盖所述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客车顶盖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客车顶盖和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顶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车顶盖和客车。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顶盖通常采用挤压成型或冲压成型的钢蒙皮,焊接于钢骨架上,然后在钢蒙皮的内侧安装隔热材料,例如顶棚内饰件,再在钢骨架的内侧安装具有装饰功能的内饰件,以对钢骨架进行遮丑处理而提升车内整体美观性。可以看出,目前客车顶盖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涉及到的作业工序繁多且复杂,导致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客车顶盖,旨在提高客车顶盖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客车顶盖包括:
骨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一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二梁,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相交连接设置,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梁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梁共同围合成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以及
复合板,连接于所述骨架,所述复合板包括隔热层;
所述复合板设有多个,且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复合板用以封盖所述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复合板还包括面板层,所述隔热层内设于所述面板层。
可选地,所述面板层的外侧缘延伸有安装翻边,所述安装翻边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外边缘。
可选地,所述安装翻边通过铆钉连接于所述骨架。
可选地,所述安装翻边与所述骨架之间还夹设有结构胶层。
可选地,相邻的两所述安装翻边之间的对接缝填充有密封胶。
可选地,所述安装翻边的料厚与所述面板层的料厚之间的比值设置为1.5至3。
可选地,所述客车顶盖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骨架的加强板,所述面板层的内侧缘抵接于所述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客车顶盖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骨架的内侧面的装饰板。
可选地,所述装饰板还连接于所述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对应所述装饰板设有沉槽,所述装饰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沉槽。
可选地,所述装饰板粘接固定于所述骨架。
可选地,所述面板层的材质设置为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
可选地,所述隔热层的材质设置为发泡材料。
可选地,所述面板层与所述隔热层成型为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客车顶盖还包括设于所述骨架的内侧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梁,所述风道组件、所述复合板、及所述骨架共同限定出用以供气流通过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客车,包括前述的客车顶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复合板直接安装固定在骨架上,不仅能够实现客车顶盖的密封防水功能,还能够利用隔热层实现客车顶盖的隔热功能,也即,一步到位同时实现密封及隔热功能。相较于先将钢蒙皮焊接于钢骨架上,然后在钢蒙皮的内侧安装隔热材料这一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显著简化客车顶盖的装配工序,从而提高客车顶盖的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客车的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前后方向即为纵向,左右方向即为横向,则第一方向可以是与纵向相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与纵向相交设置;第二方向可以是与横向相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与纵向相交设置。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车顶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为图1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图2中骨架的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4为图1中客车顶盖在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客车顶盖在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客车顶盖在C-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客车顶盖 200 复合板
11 铆钉 201 隔热层
12 结构胶层 202 面板层
13 通道 203 安装翻边
100 骨架 204 沉槽
101 第一梁 300 加强板
102 第二梁 400 装饰板
103 安装孔 500 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客车顶盖通常采用挤压成型或冲压成型的钢蒙皮,焊接于钢骨架上,然后在钢蒙皮的内侧安装隔热材料,例如顶棚内饰件,再在钢骨架的内侧安装具有装饰功能的内饰件,以对钢骨架进行遮丑处理而提升车内整体美观性。可以看出,目前客车顶盖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涉及到的作业工序繁多且复杂,导致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客车顶盖,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客车顶盖包括:
骨架10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一梁101、及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二梁102,第一梁101与第二梁102相交连接设置,相邻的两第一梁101与相邻的两第二梁102共同围合成安装孔103,安装孔103设有多个,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设置;以及
复合板200,连接于骨架100,复合板200包括隔热层201;
复合板200设有多个,且与安装孔103一一对应,复合板200用以封盖安装孔1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复合板200直接安装固定在骨架100上,不仅能够实现客车顶盖10的密封防水功能,还能够利用隔热层201实现客车顶盖10的隔热功能,也即,一步到位同时实现密封及隔热功能。相较于先将钢蒙皮焊接于钢骨架100上,然后在钢蒙皮的内侧安装隔热材料这一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显著简化客车顶盖10的装配工序,从而提高客车顶盖10的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客车的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前后方向即为纵向,左右方向即为横向,则第一方向可以是与纵向相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与纵向相交设置;第二方向可以是与横向相平行设置,也可以是与纵向相交设置。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多个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复合板200还包括面板层202,隔热层201内设于面板层202。利用面板层202不仅能够良好地保护隔热层201,且能在顶盖内外侧均起到良好的外观效果,从而提高客户的市场竞争力。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面板层202的外侧缘延伸有安装翻边203,安装翻边203连接于安装孔103的外边缘。复合板200采用从车外侧往车内侧进行安装的方式,工人无需一直举托着复合板200直至复合板200固定到骨架100上,从而提高装配的便捷性,同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客车顶盖10的外侧指的是车外侧,客车顶盖10的内侧指的是车内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面板层的侧面连接于安装孔的孔壁。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安装翻边203通过铆钉11连接于骨架100。采用铆钉11固定的方式,不仅便于装配,从而提高装配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客车顶盖10的密封防水性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安装翻边通过螺钉、螺栓、及卡扣的其中至少一种安装在骨架上。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安装翻边203与骨架100之间还夹设有结构胶层12。结构胶层12既能够进一步加强安装翻边203与骨架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又能够对铆钉11的安装孔103起到密封作用,从而提高客车顶盖10的密封防水性能。结构胶层12的材料可以选择型号为BETAFORCE(TM)CB-1NL或者是TS 842的结构胶。
为了进一步提高客车顶盖10的密封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相邻的两安装翻边203之间的对接缝填充有密封胶。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安装翻边203的料厚与面板层202的料厚之间的比值设置为1.5至3。通过只加厚安装翻边203的料厚,不仅能够加强安装翻边203的强度,从而加强复合板20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够降低复合板200的重量,从而有利于降低客车顶盖10的整体重量。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客车顶盖10还包括连接于骨架100的加强板300,面板层202的内侧缘抵接于加强板300。加强板300能够对复合板20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板20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客车顶盖10的使用寿命。不失一般性的,客车顶盖10还通常承受空调、顶风窗、及电池等负载,所以其不仅需要满足密封性、隔热性的要求,还要满足强度、刚度、及模态的性能要求。而这些负载部分会固定在复合板200上,所以通过增设加强板300,还能够提高复合板200的承载能力,同时提高客车顶盖10的强度、刚度、及模态性能。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梁101和第二梁102的材质设置为钢、铝合金、及镁合金的其中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强板300的材质设置为钢、铝合金、镁合金、及碳纤维的其中至少一种。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客车顶盖10还包括连接于骨架100的内侧面的装饰板400。装饰板400能够遮盖骨架100以起到装饰作用,从而提高客车顶盖10的美观性,提高客车的市场竞争力。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装饰板400还连接于复合板200,复合板200对应装饰板400设有沉槽204,装饰板400至少部分收容于沉槽204。装饰板400还固定在复合板200上,从而对复合板20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板20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利用沉槽204能够让装饰板400的内侧面与复合板200的内侧面趋于齐平,从而提高客户顶盖的美观性。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装饰板400粘接固定于骨架100。采用粘接的固定方式不仅能够简化装饰板400及骨架100的结构,从而降低装饰板400及骨架100的制造成本,还由于粘接剂不外露而有利于提高客车顶盖10的美观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装饰板通过螺钉、螺栓、卡扣、及铆钉的其中至少一种安装在骨架上。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装饰板400粘接固定于复合板200。采用粘接的固定方式不仅能够简化装饰板400及复合板200的结构,从而降低装饰板400及复合板200的制造成本,还由于粘接剂不外露而有利于提高客车顶盖10的美观性。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装饰板通过螺钉、螺栓、卡扣、及铆钉的其中至少一种安装在复合板上。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装饰板400的材质设置为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塑料、及针织面料的其中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面板层202的材质设置为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采用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不仅能够提高面板层202的结构刚度及强度,还能够提高面板层202更加耐磨损、耐酸、耐碱、耐候性等性能,从而提高客车顶盖10的使用寿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面板层的材质设置为碳纤维材料、铝合金、镁合金、钢、及塑料的其中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隔热层201的材质设置为发泡材料。发泡材料制备隔热层201不仅制造成本低廉,还具有良好的隔热及隔音性能,同时有利于降低客车顶盖10的整体重量。而且发泡材料制备的隔热层201由于受面板层202的保护,所以不易遭受破坏或形变,从而有利于提高复合板200的使用寿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隔热层的材质设置为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及气凝胶毡的其中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隔热层201采用PVC或PU材料经发泡工艺制备。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面板层202与隔热层201成型为一体设置。通过将发泡成型后的隔热层201放置于面板层202的注塑模具内,然后在面板层202的注塑材料固化过程中与面板层202成型为一体,不仅节省了隔热层201与面板层202之间的固定工序,从而提高复合板200的生产效率,还能够将隔热层201完全包裹在面板层202内部,从而提高面板层202对隔热层201的保护效果,进而提高复合板200的使用寿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面板层包括相拼接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隔热层夹设于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
参照图6,为了简化客车顶盖10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客车顶盖10还包括设于骨架100的内侧的风道组件500,风道组件5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第二梁102,风道组件500、复合板200、及骨架100共同限定出用以供气流通过的通道13。直接利用风道组件500、复合板200、及骨架100的结构实现通风功能,而为车内的不同区域输送冷气或暖气,能够简化客车顶盖10的结构,从而降低客车顶盖10的制造成本。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客车顶盖还包括设于骨架的内侧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第二梁,风道组件包括风道,风道内设有用以供气流通过的通道。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强板300位于通道13内设置。将加强板300布置在通道13内,达到利用风道组件500遮掩加强板300的效果,从而提高客车顶盖10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客车,包括前述的客车顶盖,该客车顶盖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客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一梁、及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的多根第二梁,所述第一梁与所述第二梁相交连接设置,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梁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梁共同围合成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以及
复合板,连接于所述骨架,所述复合板包括隔热层;
所述复合板设有多个,且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复合板用以封盖所述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板还包括面板层,所述隔热层内设于所述面板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层的外侧缘延伸有安装翻边,所述安装翻边连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外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翻边通过铆钉连接于所述骨架;和/或
所述安装翻边与所述骨架之间还夹设有结构胶层;和/或
相邻的两所述安装翻边之间的对接缝填充有密封胶;和/或
所述安装翻边的料厚与所述面板层的料厚之间的比值设置为1.5至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顶盖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骨架的加强板,所述面板层的内侧缘抵接于所述加强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顶盖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骨架的内侧面的装饰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还连接于所述复合板,所述复合板对应所述装饰板设有沉槽,所述装饰板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沉槽;和/或
所述装饰板粘接固定于所述骨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层的材质设置为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和/或
所述隔热层的材质设置为发泡材料;和/或
所述面板层与所述隔热层成型为一体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顶盖还包括设于所述骨架的内侧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二梁,所述风道组件、所述复合板、及所述骨架共同限定出用以供气流通过的通道。
10.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客车顶盖。
CN202122620445.8U 2021-10-26 2021-10-26 客车顶盖和客车 Active CN215883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0445.8U CN215883826U (zh) 2021-10-26 2021-10-26 客车顶盖和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0445.8U CN215883826U (zh) 2021-10-26 2021-10-26 客车顶盖和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83826U true CN215883826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51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0445.8U Active CN215883826U (zh) 2021-10-26 2021-10-26 客车顶盖和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83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6259B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US6779830B2 (en) Anti-intrusion beam for a vehicle door assembly
US7125067B2 (en) Magnesium door assembly for automobiles
CN108674488B (zh)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JP5498866B2 (ja) 自動車用異種材料ルーフ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US20110074179A1 (en) Composite Liftgate System
CN110329361B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US20180050735A1 (en) Composite flo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floor,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floor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vehicle
CN113619627A (zh)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CN215883826U (zh) 客车顶盖和客车
CN1330597A (zh) 构成铁路车辆车身外壳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件
CN112277593A (zh) 一种氢能汽车车门
CN112026932A (zh) 一种汽车塑料顶边梁安装结构及电动汽车
CN115071846B (zh) 一种驾驶室制造方法及驾驶室通用连接结构
CN214776189U (zh) 一种多元材料新能源客车
US5954389A (en) Reinforced front part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cabins/bodies for vehicles
CN212098711U (zh) 车门上护板结构、汽车车门结构及汽车
CN113859174B (zh) 集成式侧除霜风管、除霜风管及车辆
CN106892000B (zh) 汽车前围结构
CN113771892A (zh) 车体及磁悬浮车辆
CN204110040U (zh) 铁路棚车内板安装结构
CN216185524U (zh) 车身地板
CN107585215B (zh) 一种翼子板系统及设有该翼子板系统的车辆
CN109484491B (zh) 复合材料后舱门及其设计方法
CN216070207U (zh) 客车轻量化顶盖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