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4918U - 一种医疗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疗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4918U
CN215874918U CN202121458524.7U CN202121458524U CN215874918U CN 215874918 U CN215874918 U CN 215874918U CN 202121458524 U CN202121458524 U CN 202121458524U CN 215874918 U CN215874918 U CN 215874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egment
tube
medical catheter
sh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85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阮峰
梁波
董超
朱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EP Med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85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4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4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49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远端定形段和连接于所述远端定形段的近端的主体段;所述远端定形段包括第一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定形丝;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二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外管的内支撑件,所述第二外管为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相接,所述内支撑件与所述内定形丝相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保证导管可操控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也提高了抗弯折性,安全系数得以提高,另外,由于所述内支撑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定形段的内定形丝过渡连接,因此可保证导管整体的扭控传递性。

Description

一种医疗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导管。
背景技术
环肺标测导管,导管远端具有圈形结构,用于配合冷冻球囊消融导管(或其他类似结构导管)进行心脏内信号标测(主要用于肺静脉信号标测)。手术时,环肺标测导管经由球囊导管内腔通道(或其他类似结构导管的内腔推送通道)到达心脏部位,然后通过CT和心电信号,找到肺静脉口。另外也通过环肺标测导管监测心电信号判断球囊导管消融是否完成。目前市场上的环肺标测导管存些如下不足:
(1)为保证导管操控性能,导管细长主体段为金属管,存在折断风险;
(2)导管性能单一,一般与CT配合只能进行二维显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基于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包括:远端定形段和连接于所述远端定形段的近端的主体段;
所述远端定形段包括第一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定形丝;
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二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外管的内支撑件,所述第二外管为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相接,所述内支撑件与所述内定形丝相接。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内支撑件的远端包括第一变细段,所述内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变细段与所述内定形丝的近端相接;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一对接管,所述第一变细段和所述内定形丝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一对接管实现对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变细段的外径等于所述内定形丝的近端的外径。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对接管为金属管。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内支撑件为金属芯棒。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远端定形段还包括传感器,所述内定形丝包括第二变细段,所述传感器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过渡连接形成一对接段,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单腔管,所述第一单腔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且至少覆盖所述传感器,所述第一单腔管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对接段的最大外径。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内定形丝包括圈段和直杆段,所述第二变细段位于所述直杆段。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外管还包括第二单腔管和第三单腔管,所述第二单腔管套设于所述圈段并延伸至所述直杆段,所述第三单腔管套设于所述直杆段除所述第二变细段之外的至少一部分。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远端定形段还包括多个环电极,多个所述环电极至少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单腔管,其中,至少一所述环电极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20mm。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至少一所述环电极套设于所述第三单腔管,套设于所述第三单腔管的所述环电极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20mm。
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直杆段包括第一直杆段和第二直杆段,所述圈段、所述第一直杆段和所述第二直杆段依次相接,所述第二变细段包括等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直杆段的近端,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直杆段的远端,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对接管实现对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包括:远端定形段和连接于所述远端定形段的近端的主体段,所述远端定形段包括第一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定形丝;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二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外管的内支撑件,所述第二外管为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相接,所述内支撑件与所述内定形丝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所述主体段的外管为高分子管或高分子编织管,可以增加导管的扭控性和抗弯折性,另外,所述内部支撑件使得所述主体段的外管在保持操控性能的同时难以折断,故而可以提高安全性。
(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远端定形段还包括传感器,所述内定形丝包括第二变细段,所述传感器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单腔管,所述第一单腔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且至少覆盖所述传感器,所述第一单腔管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过渡连接所形成一对接段的最大外径。即在不改变导管最大外径的前提下,在远端定形段通过对内定形丝进行处理节省出空间安装传感器,进而可利用磁电双定位技术,结合现有三维设备实现三维显示功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环形导管与球囊导管配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的内定形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区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区域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的内定形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直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医疗导管的第一外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远端定形段;2-主体段;3-取直管;4-插座;
100-对接段;101-第一变细段,102-第二变细段;
11-内定形丝;12-第一外管;
111-圈段;112-直杆段;12a-第一单腔管;12b-第二单腔管;12c-第三单腔管;
13a-环电极;13b-传感器;13c-环电极导线;13d-传感器导线;
200-第二对接管;201-第一对接管;
21-第二外管;22-内支撑件;
112a-第一直杆段;112b-第二直杆段;
102a-第一部分;102b-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还应当理解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可以用于肺静脉心电信号监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消融导管。例如,如图1所示,该环形导管(例如为环形标测导管)可以配合球囊导管(例如为球囊消融导管或其他类似结构导管),通过球囊消融导管内腔通道,到达心脏内部,帮助球囊消融导管找到肺静脉并监测导管消融效果。本申请以肺静脉心电信号监测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导管也可以用于其他部位的标测,或者该导管也可以适用于肺静脉或其他部分的消融(比如:射频、脉冲、微波等消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文件中,“近端”和“远端”是从使用该医疗器械的医生角度来看相对于彼此的元件或动作的相对方位、相对位置、方向,尽管“近端”和“远端”并非是限制性的,但是“近端”通常指该医疗设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靠近医生的一端,而“远端”通常是指首先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疗导管,所述医疗导管包括:远端定形段1和连接于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近端的主体段2。
具体请参见图5,所述远端定形段1包括第一外管12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内定形丝11;
具体请参见图4,所述主体段2包括第二外管21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外管的内支撑件22,所述第二外管21为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所述第二外管21与所述第一外管12相接,所述内支撑件22与所述内定形丝11相接。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中,导管主体段为金属管,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折断风险,安全系数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所述主体段2的所述第二外管21采用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可以增加导管的扭控性和抗弯折性,而所述主体段2的穿设于所述第二外管21的所述内支撑件22,在使导管保持操控性能的同时使导管主体段2难以折断,提高安全性。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所述主体段2通过采用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与内支撑件22的组合设计,在保证导管可操控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也提高了抗弯折性,安全系数得以提高。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所述内支撑件22的远端与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所述内定形丝11过渡连接,如此,可保证导管整体的扭控传递性。
一般的,所述内定形丝11较细,为了实现较佳的抗弯折效果的,所述内支撑件22的外径应大于所述内定形丝11的外径。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内支撑件22的远端包括第一变细段101,所述内支撑件22通过所述第一变细段101与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近端相接,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一对接管201,所述第一变细段101和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一对接管201实现对接,所述第一对接管201套设于所述第一变细段101和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近端,所述第一对接管201的内轮廓与所述第一变细段101和所述内定形丝11的外轮廓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变细段101的外径等于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近端的外径,这样的设计,提高所述第一变细段101和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近端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较佳的,所述第一对接管201可为金属管,使得在所述第一变细段101和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一对接管201实现对接后,可通过压握或电阻焊进行固定,保证所述内支撑件22和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连接强度,从而以保证导管整体的扭控传递性。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细段101与所述内定形丝11的近端也可直接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另外较佳的,所述内支撑件22为芯棒,例如为金属芯棒,通过不同硬度和韧性的芯棒赋予导管不同的操作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所述第一外管12为单腔管,材料采用高分子材料,所述内定形丝11用于定形和支撑。如图3所述,所述内定形丝11包括圈段111和直杆段112,所述直杆段112的近端与所述内支撑件22相接。一般的,由于对于所述直杆段112的刚性要求大于对于所述圈段111的刚性要求,故所述直杆段112的外径大于所述圈段111的外径。所述圈段111和所述直杆段112可均采用镍钛丝,或者较佳的,所述圈段111采用镍钛丝,而所述直杆段112采用硬度大于镍钛丝的支撑丝,以使得所述直杆段112呈现良好的支撑效果。
由于一般对于所述主体段2的刚性要求大于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刚性要求,因此所述主体段2的外径大于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外径,在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近端与所述主体段2连接时,较佳的,如图6所示,对所述第一外管12的近端做扩口处理,形成一扩口段,所述第一外管12通过所述扩口段套设于所述第二外管21的远端,形成一对接段100,使得所述第一外管12和所述第二外管21过渡连接,或者,对所述第二外管21的远端做缩口处理,形成一缩口段,所述第二外管21通过所述缩口段套接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近端,形成一对接段100,使得所述第二外管21和所述第一外管12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外管12和所述第二外管21相互套设后,可通过压握或电阻焊进行固定,保证导管整体的扭控传递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外管12和所述第二外管21相接所形成的所述对接段100,为所述医疗导管管身最粗的部分,即,所述对接段100的外径为所述医疗导管的最大外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二外管21通过所述缩口段套接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近端上时,所述第二外管21的外径,即为所述对接段100的最大外径,亦即为所述医疗导管的最大外径。
请继续参见图2,除了所述第一外管12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所述内定形丝11,所述远端定形段1还包括多个环电极13a,多个所述环电极13a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用于寻找肺静脉口、获取心内电信号和监测消融等。具体的,多个所述环电极13a至少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穿设有所述圈段111的部分。亦即,多个所述环电极13a可全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穿设有所述圈段111的部分,或者,多个所述环电极13a除了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穿设有所述圈段111的部分,还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的穿设有所述直杆段112的部分,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请继续参见图2并结合图5及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取直管3和插座4,所述插座4与所述主体段2的近端相连,所述环电极13a的导线13c在穿出所述主体段2后,与所述插座4相接。所述取直管3套设在所述主体段2上,具体而言,套设在所述主体段2的所述第二外管21上。所述取直管3用于将所述远端定形段1由自由状态变至控形状态(可以理解为近似直线状态),从而以使得所述远端定形段1能通过鞘管到达目标组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还可包括扭转器(未图示),所述取直管3的近端与所述扭转器的远端相接,所述扭转器通过相对所述主体段2旋紧或旋松,以限定所述取直管3相对所述主体段2的移动,所述取直管3用于使所述远端定形段1从自由状态变至为近似直线状态。
具体的,所述扭转器可包括上部件和下部件,所述上部件的远端与所述取直管3相接,具体的,可通过粘接或热处理的方式相接,所述上部件的近端与所述下部件的远端螺纹连接,所述下部件的远端为多瓣结构,所述下部件相对于所述上部件旋紧时,使得所述多瓣结构与所述主体段2相抵靠,限定所述取直管3相对所述主体段2的移动。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扭转器可包括具有开口的可开合部件和用于改变可开合部件的开口大小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可开合部件螺纹连接,所述可开合部件套设在所述主体段2上,所述旋转件通过相对所述主体段2移动以改变所述开口的大小,从而以限定所述取直管3相对所述主体段2的移动。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扭转器的具体结构不构成对于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的使用过程如下:
将所述扭转器旋松,并将所述取直管3沿着所述主体段2移动,而后将所述远端定形段1由自由状态变至为近似直线状态;
将所述医疗导管穿入鞘管,通过所述鞘管达到目标组织部位,而后撤去所述鞘管,使得所述远端定形段1恢复至呈环状的自由状态,对目标组织进行标测或消融。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6并结合图7及图8,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所述远端定形段1还包括传感器13b,所述内定形丝11包括第二变细段102,所述传感器13b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102;所述第二外管21与所述第一外管12过渡连接形成一对接段100,所述第一外管12包括第一单腔管12a,所述第一单腔管12a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102且至少覆盖所述传感器13b,所述第一单腔管12a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对接段100的最大外径。所述传感器13b的导线13d在穿出所述主体段2后,与所述插座4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导管的所述主体段2以及其他部件,例如所述取直管3、插座4、扭转器,以及所述内定形丝11的组成结构(包括圈段111和直杆段112)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在不改变导管最大外径的前提下,在远端定形段1通过对内定形丝11进行处理节省出空间安装传感器13b,通过与环电极13a双定位,结合现有三维设备可以实现三维显示功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
其中,所述传感器13b可以为磁定位传感器,利用磁电双定位技术,结合现有三维设备可以实现三维显示功能。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13b还可以是其他与环电极配合使用能够进行双定位的传感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管12还包括第二单腔管12b和第三单腔管12c,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套设于所述圈段111并延伸至所述直杆段112,所述第三单腔管12c套设于所述直杆段112除所述第二变细段102之外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外管12通过所述第三单腔管12c与所述第二外管21相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请再次参见图6,多个所述环电极13a至少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单腔管12b上,其中,至少一所述环电极13a与所述传感器13b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20mm,以保证磁电双定位的精度。
为提高磁电双定位的精度,进一步的,至少一所述环电极13a套设于所述第三单腔管12c,套设于所述第三单腔管12c的所述环电极13a与所述传感器13b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20mm。也就是说,所述传感器13b两侧至少分别设有一所述环电极13a,且设置的所述环电极13a与所述传感器13b的距离应在合适范围内,如此,可使得磁电双定位的精度得以提高。
如实施例一中所述,一般对于所述主体段2的刚性要求大于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刚性要求,因此所述主体段2的外径大于所述远端定形段1的外径,在所述第三单腔管12c与所述第二外管21连接时,较佳的,对所述第三单腔管12c的近端做扩口处理,形成一扩口段,所述第三单腔管12c通过所述扩口段套接于所述第二外管21的远端,使得所述第三单腔管12c与所述第二外管21过渡连接,或者,对所述第二外管21的远端做缩口处理,形成一缩口段,所述第二外管21通过所述缩口段套接于所述第三单腔管12c的近端,使得所述第三单腔管12c与所述第二外管21过渡连接。同样的,在所述第三单腔管12c和所述第二外管21相互套设后,可通过压握或电阻焊进行固定,保证导管整体的扭控传递性。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定形段1根据内部定形件的各段的尺寸,匹配不同的外管,包括第一单腔管12a、第二单腔管12b和第三单腔管12c,由于所述第一单腔管12a套设于外径相对较大的所述传感器13b上,为与内部结构相匹配,所述第一单腔管12a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和所述第三单腔管12c的外径。其中,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和所述第三单腔管12c可采用相同的外径;或者,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和所述第三单腔管12c采用不同的外径。为了实现过渡连接,如图9所示,可将所述第一单腔管12a的两端分别做缩口处理后套设在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和所述第三单腔管12c,而后采用热熔融的方式实现三个单腔管的固定连接;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和所述第三单腔管12c做扩口处理后,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单腔管12a的两端,而后采用热熔融的方式实现三个单腔管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的,设计所述第二变细段102位于所述直杆段112。具体的,为了方便所述传感器13b的套设,所述直杆段112包括第一直杆段112a和第二直杆段112b,所述圈段111、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和所述第二直杆段112b依次相接,所述第二变细段102包括等径的第一部分102a和第二部分102b,所述第一部分102a位于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的近端,所述第二部分102b位于所述第二直杆段112b的远端,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二对接管200,所述第一部分102a与所述第二部分102b通过所述第二对接管200实现对接。其中,第一直杆段112a与所述圈段111连接,可选地,第一直杆段112a可与所述圈段111一体成型,且较佳的,所述第二对接管200可为金属管,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02a和第二部分102b通过所述第二对接管200实现对接后,可通过压握或电阻焊进行固定,保证第一部分102a和所述第二部分102b的连接强度,从而以保证导管整体的扭控传递性。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02a和所述第二部分102b也可直接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不以此为限。
较佳的,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包含所述第二变细段的第一部分102a)的长度大于5mm且小于50mm,如此设置,可避免所述圈段111和所述直杆段112连接处太细导致支撑力不够而断裂,同时可避免所述传感器13b离导管远端太远,影响标测准确性。如前所述,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套设于所述圈段111后,延伸至所述直杆段112,具体的,所述第二单腔管12b套设于所述圈段111后,延伸至套设于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除所述第一部分102a的部分,相应的,至少一所述环电极13a套设于所述第二单腔管12b穿设有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单腔管12c套设于所述直杆段112除所述第二变细段102之外的至少一部分,具体的,所述第三单腔管12c套设于所述第二直杆段112b除所述第二部分102b之外的部分。
一般的,所述直杆段112需要有一定的支撑力,当所述圈段111和所述直杆段112均采用镍钛丝时,所述直杆段112所采用的镍钛丝的外径一般大于所述圈段111所采用的镍钛丝的外径,从而导致当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与所述圈段111一体化成型时,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直杆段112b的外径,故而在形成所述第二变细段102时,可依据所述第二变细段102的目标外径,选择仅对所述第二部分102b,或者,对所述第一部分102a和所述第二部分102b同时做变细处理。
具体而言,现有包括圈段111和直杆段112的导管,圈段111外径为0.1~0.4mm,直杆段112外径为0.4~0.6mm,为保证现有中空结构的传感器13b套设在所述第二变细段102而且套上外管后,外径不大于所述对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变细段102的直径应为0.2~0.3mm。若所述圈段111的外径为0.3~0.4mm,则在形成所述第二变细段102时,除了要对所述第二直杆段112b远端的第二部分102b做变细处理,也要对所述第一直杆段112a近端的第一部分102a做变细处理。若所述圈段111的外径为0.1~0.2mm,则在形成所述第二变细段102时,仅对所述第二直杆段112b远端的第二部分102b做变细处理即可。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变细段102还可仅设置于所述圈段111,即,将所述圈段111的某一段做变细处理,而且将所述环电极13a套设于所述圈段111。其虽然也能够利用磁电双定位技术,结合现有三维设备可以实现三维显示功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但相对于本实施例,当所述环电极13a套设于所述圈段111时,由于所述圈段111的弯曲属性,使得导管在使用时,会增加取直管3的取直难度,故而,本实施例,优选的,将所述第二变细段102设置于所述直杆段112。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打磨的方式将所述内定形丝11做变细处理形成所述第二变细段10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设计模具,直接形成包括所述第二变细段102的所述圈段111和/或所述直杆段112。具体的,可采用如下制法方法制作而成:(1)根据目标结构设计相应尺寸;(2)制作与目标结构相匹配的定形模具,并在定形模具上做出与目标尺寸一致的凹槽,每一段凹槽与各部分的尺寸一一对应;(3)将形状记忆合金沿凹槽进行绕制,并用固定栓固定;然后经过一定时间和温度的热处理,最后急速冷却,松开固定栓即可得到所需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圈段111可为螺纹结构,包括不小于1的螺纹圈数。所述圈段111的近端可形成一内勾段(未图示),所述内勾段可通过一偏转段(未图示)与所述直杆段112过渡连接,从而可增加导管的抗弯折性。其中,较佳的,所述偏转段与所述内勾段在所述圈段111的正向投影面上具有相同半径,使得所述圈段111和所述直杆段112之间呈现较佳的平滑过渡效果,避免定形丝或者导管头端导线弯折导致导管使用寿命降低。进一步较佳的,所述圈段111的远端为一回勾段(未图示),所述回勾段在所述圈段111的正向投影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圈段111内,如此,当医生逆向旋转导管时,导管头端不会插入组织表面,对组织造成损伤,此外,导管在操控过程中,圈段111远端(即自由端)不容易与圈段111缠绕在一起,避免因电极之间相互交叠,影响电信号的采集。另外,当所述圈段111包括所述回勾段和所述内勾段时,若所述回勾段受到挤压朝所述直杆段112运动时,所述内勾段对所述回勾段的运动进行阻挡,避免所述回勾段运行到所述圈段111的下方,与所述圈段111交错,从而可避免环电极13a之间发生交叠,影响标测或消融的准确性。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内定形丝11还包括所述回勾段和所述偏转段时,所述第二单腔管12b还套设于所述回勾段和所述偏转段。
由于所述内定形丝11较细,可能会导致支持力不足以抵抗所述第一外管12的张力,若所述内定形丝11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直杆段112与所述圈段111的中心线重合,则所述内定形丝11在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后,因受到所述回勾段的影响,所述直杆段112不再保持与所述圈段111的中心线重合,即,在所述圈段111的正投影面上,所述直杆段112偏离所述圈段111的圆心,移动至所述圈段111的与所述回勾段所在的象限及所述内勾段所在的象限产生重叠的象限内。有鉴于此,本实施例中,较佳的,将所述内定形丝11配置为,在自由状态下,在所述圈段111的正投影面上,所述直杆段112位于所述圈段111的不与所述回勾段所在的象限及所述内勾段所在的象限发生重叠的象限内,如此,便可使得在所述内定形丝11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12后,因受到张力的影响,所述直杆段112与所述圈段111的中心线重合。本申请中所述的象限以所述圈段111正投影面的圆心为中心,通过横轴和纵轴将所述圈段111的正投影面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一区域叫做一个象限。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定形段也可与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未进行改进的主体段结合使用,在此情况下,虽然导管抗弯折性未得以改善,但可结合三维设备实现三维显示功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医疗导管,包括:远端定形段和连接于所述远端定形段的近端的主体段;所述远端定形段包括第一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定形丝;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二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外管的内支撑件,所述第二外管为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相接,所述内支撑件与所述内定形丝相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疗导管,保证导管可操控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也提高了抗弯折性,安全系数得以提高,另外,由于所述内支撑件的远端与所述远端定形段的内定形丝过渡连接,因此可保证导管整体的扭控传递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此外,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部分也可互相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还应该认识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导管包括:远端定形段和连接于所述远端定形段的近端的主体段;
所述远端定形段包括第一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一外管的内定形丝;
所述主体段包括第二外管和穿设于所述第二外管的内支撑件,所述第二外管为高分子管或者编织高分子管,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相接,所述内支撑件与所述内定形丝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件的远端包括第一变细段,所述内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变细段与所述内定形丝的近端相接;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一对接管,所述第一变细段和所述内定形丝的近端通过所述第一对接管实现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细段的外径等于所述内定形丝的近端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管为金属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件为金属芯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定形段还包括传感器,所述内定形丝包括第二变细段,所述传感器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一外管过渡连接形成一对接段,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单腔管,所述第一单腔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变细段且至少覆盖所述传感器,所述第一单腔管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对接段的最大外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定形丝包括圈段和直杆段,所述第二变细段位于所述直杆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还包括第二单腔管和第三单腔管,所述第二单腔管套设于所述圈段并延伸至所述直杆段,所述第三单腔管套设于所述直杆段除所述第二变细段之外的至少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定形段还包括多个环电极,多个所述环电极至少间隔套设于所述第二单腔管,其中,至少一所述环电极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20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环电极套设于所述第三单腔管,套设于所述第三单腔管的所述环电极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0~20mm。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段包括第一直杆段和第二直杆段,所述圈段、所述第一直杆段和所述第二直杆段依次相接,所述第二变细段包括等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直杆段的近端,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直杆段的远端,所述医疗导管还包括第二对接管,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对接管实现对接。
CN202121458524.7U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医疗导管 Active CN215874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8524.7U CN215874918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医疗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8524.7U CN215874918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医疗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4918U true CN215874918U (zh) 2022-02-22

Family

ID=80500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8524.7U Active CN215874918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医疗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49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1789A (zh) * 2024-01-03 2024-02-02 梅奥心磁(杭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能量多功能电生理导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1789A (zh) * 2024-01-03 2024-02-02 梅奥心磁(杭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能量多功能电生理导管
CN117481789B (zh) * 2024-01-03 2024-04-02 梅奥心磁(杭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能量多功能电生理导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8670B2 (en) Guidewire
US8708932B2 (en) Guide wire
US8622932B2 (en) Guidewire
JP7043310B2 (ja) 改善されたループ収縮及びより大きな収縮変位を伴うカテーテル
JP4681551B2 (ja) カテーテルに使用するガイドワイヤ
JP7171187B2 (ja) 可変弧状遠位アセンブリのためのテーパ状支持部材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CN102921089A (zh)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头部可控弯曲导管
CN215874918U (zh) 一种医疗导管
US10039903B2 (en) Wire guid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5530968A (zh) 一种医疗导管
CN113289202A (zh) 一种转向灵活的介入微导管
US11426235B2 (en) Electrode loop assembly including shaped support tub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CN211243685U (zh) 一种高频内窥镜手术电极
CN218528874U (zh) 医疗导管
CN219764254U (zh) 一种可调弯导丝组件
CN111888628B (zh) 一种空腔导丝
CN221286600U (zh) 一种经桡导引导管组件
WO2024017280A1 (zh) 医疗导管
EP3760272B1 (en) Pressure guide wire
CN116439716B (zh) 一种标测件和标测导管
CN220237540U (zh) 一种免焊接高性能镍钛记忆合金与不锈钢复合微导丝
CN217938363U (zh) 针式消融导管
CN115530967A (zh) 医疗导管
CN116077799A (zh) 一种拉线腔固定器及其固定方法
CN114098844A (zh) 一种超细支气管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