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70026U -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70026U
CN215870026U CN202121837714.XU CN202121837714U CN215870026U CN 215870026 U CN215870026 U CN 215870026U CN 202121837714 U CN202121837714 U CN 202121837714U CN 215870026 U CN215870026 U CN 215870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ub
wiring structure
connection portio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77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春
宋凯权
徐安
罗华东
李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77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70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70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7002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8044 priority patent/WO202301625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电子器件之间的接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接线结构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位于线本体的两个端部,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主设备和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第三端子连接在线本体的中间部分,第三端子用于与另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电控盒包括上述接线结构。空调室外机包括上述电控盒。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接线结构用于连接至少三个电子器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电控盒用于空调室外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空调室外机用于空调器中,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用于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的空气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

Description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空调器通常包括电控盒,电控盒内设置有滤波器等电子器件,多个电子器件之间通常通过各种连接线连接,进而配合工作。然而,电子器件与连接线之间的接线方式复杂,导致电子器件之间的接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旨在解决电子器件之间的接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线结构,用于连接至少三个电子器件,其包括线本体和连接端子,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三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位于线本体的两个端部,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主设备电性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用于与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第三端子连接在线本体的中间部分,第三端子用于与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另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其中一个与主设备电性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与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可以实现主设备和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通过第三端子与另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可以实现主设备与另一个副设备连接;主设备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其中一个相连,其中一个副设备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相连,另一个副设备与第三端子相连,主设备与两个副设备均与连接端子中的其中一个相连,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第三端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端子沿线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
进一步,线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子线段,至少两个子线段顺次连接;且第三端子位于相邻两个子线段之间且与子线段电性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首尾两个子线段的一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线本体包括至少三个子线段,其中一个子线段的第一端设置第一端子,第一端子与主设备电性连接,剩余子线段的第一端设置第二端子,每个第二端子与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对应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全部子线段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三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第三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副设备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子线段连接。
进一步,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本体的外侧壁上的两个连接凸起,两个连接凸起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第一本体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孔。
进一步,第二连接部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与连接凸起连接,子线段的一端插接在管状结构中。
进一步,管状结构的中心线与板状结构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连接,第一端子的第三连接部用于与主设备电性连接,第二端子的第三连接部用于与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第四连接部与子线段连接。
进一步,第三连接部包括板件,板件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孔。
进一步,第四连接部为管件,管件内插装对应的子线段。
进一步,管件的中心线与板件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线本体和第一端子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线本体和第二端子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线本体和第三端子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第一端子和线本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第二端子和线本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第三端子和线本体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控盒,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接线结构。
进一步,电控盒包括滤波器和至少两个模块板,接线结构中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其中一个与滤波器连接,接线结构中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外一个与对应的模块板连接,第三端子与对应的模块板连接。
进一步,电控盒为密闭的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电控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有益效果有上述接线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01088550000031
Figure BDA000320108855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电控盒的内部设置有电子器件,电子器件例如可以是滤波器等。多个电子器件之间通过连接线电性连接,进而配合工作。由于电控盒内设置的电子器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子器件之间相互连接,这导致电控盒内部的接线复杂,电控盒内多个电子器件之间的接线效率低。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在线本体上设置多个连接端子,通过线本体上的多个连接端子与多个电子器件连接,使得多个电子器件连接在一起。其中,每个电子器件仅与一个端子连接,这使得多个电子器件之间的接线结构简单、装配效率提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结构100,接线结构100用于连接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例如,接线结构100用于连接三个电子器件、四个电子器件等。其中,电子器件包括主设备和副设备,主设备的数量为一个,副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及其以上,每个副设备均需要与主设备电性连接,主设备例如为滤波器,副设备例如为模块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控盒例如可以是密闭电控盒。这样能够避免水滴、灰尘等其他异物进入电控盒内,对电控盒内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达到防水、防尘、防腐蚀的效果。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接线结构100包括线本体110和连接端子120。线本体110可以为导电的棒结构、板结构、线结构等,线本体110可以为硬线,也可以为软线,线本体110用于导电。以线本体110为棒结构为例,线本体110可以为铜质导电棒,其材质可以是紫铜,这种结构,可以使得导电棒具有外力作用下可弯折、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可弯折的性能,而且紫铜材质的导电棒的导电性能好。
当然,导电棒也可以采用其他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制作,或者合金材料制作,例如,导电棒采用铝钛合金。连接端子120能够导电,例如,连接端子12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合金等能够实现导电的材质,金属例如为铜,合金例如为铝钛合金。连接端子120用于与电子器件连接。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连接端子120包括第一端子121、第二端子122和至少一个第三端子123。其中,第一端子121设置在线本体110的一端,线本体110和第一端子12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并且线本体110和第一端子121可拆卸连接。第二端子122设置在线本体110的另一端,线本体110和第二端子12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并且线本体110和第二端子122可拆卸连接。第三端子123设置在线本体110的中间部分,线本体110和第三端子123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三端子123和线本体110可拆卸连接。
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中的其中一个与主设备电性连接,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中的另一个与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主设备和该副设备通过线本体110实现电性连接。第三端子123与另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主设备和这个副设备通过部分线本体110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100,线本体110的两端设置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线本体110的中间部分设置第三端子123,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中的其中一个与主设备连接,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中的另一个与一个副设备连接,第三端子123与另一个副设备连接,如此,可以实现至少两个副设备和主设备通过一个接线结构100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
以两个副设备均与一个主设备电性连接为具体示例,分别采用相关技术的接线方式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100的接线方式进行接线,具体如下:
在相关技术中,主设备通过第一连接线与一个副设备连接,主设备通过第二连接线与另一个副设备连接,需要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两个连接线,才可以实现两个副设备均与主设备电性连接。此外,主设备上的接线端子需要与第一连接线连接,且主设备上的接线端子需要与第二连接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100中,主设备通过线本体110与一个副设备连接,主设备通过线本体110与另一个副设备连接,通过一个接线结构100,可以实现两个副设备均与主设备电性连接。此外,主设备上的接线端子仅需要和第一端子121或者第二端子122连接。
通过对上述具体示例中的主设备和副设备进行接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100,相比相关技术,一方面,线本体110的总长度比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总长度减小,另一方面,主设备的接线端子仅与第三端子123进行一次连接,而相比相关技术中主设备需要与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线进行两次连接,连接次数减小一次。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100,相比相关技术,成本减小,结构更简单,且装配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的接线结构100中,第三端子123的数量可以为图1示出的一个,这样,实现两个副设备与主设备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端子12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例如第三端子123的数量为两个、三个、四个中的一种。在第三端子123为多个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端子123沿线本体110的延伸方向布置,如此,实现三个以上的副设备与主设备电性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线本体110包括至少两个子线段111,其中,至少两个子线段111顺次连接。第三端子123位于相邻两个子线段111之间且与相邻的子线段111电性连接,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分别与首尾两个子线段111的一端电性连接,如此,可以配置不同数量的第三端子123,进而适配不同的安装场景。
例如,需要将三个副设备与一个主设备电性连接时,可以设置两个第三端子123、一个第一端子121、一个第二端子122以及三个子线段111,其中,三个子线段111定位为第一子线段、第二子线段以及第三子线段,第一子线段、第二子线段以及第三子线段顺次连接,第一子线段的第一端和第二子线段的第一端通过一个第三端子123连接,第二子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三子线段的第一端通过一个第三端子123连接,第一子线段的第二端和第三子线段的第二端分别构成线本体110的两个端部,第一子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子121连接,第三子线段的第二端与第二端子122连接。
在图1示出的实施例中,线本体110包括两个子线段111,两个子线段111定义为第一子线段和第二子线段,第一子线段例如为图1中的左边的子线段111,第二子线段例如为图1中的右边的子线段111,第三端子123位于第一子线段的右端和第二子线段的左端之间,且第三端子123与第一子线段的右端连接,第三端子123还与第二子线段的左端连接,第一子线段的左端与第一端子121连接,第二子线段的右端与第二端子122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的接线结构100中,第三端子123的数量为一个,第三端子123可以与多个副设备连接。例如,需要将三个副设备与一个主设备电性连接时,可以设置一个第三端子123、一个第一端子121、两个第二端子122以及三个子线段111,其中,三个子线段111定位为第一子线段、第二子线段以及第三子线段,第一子线段的第一端、第二子线段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子线段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三端子123连接,第一子线段的第二端设置一个第一端子121,第二子线段的第二端设置一个第二端子122,第三子线段的第二端也设置一个第二端子122。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两种实施例进行组合设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三端子12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三端子123包括第一连接部123a和第二连接部123b,第一连接部123a与第二连接部123b连接,第一连接部123a用于与副设备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123b用于与个子线段111连接,如此,实现第三端子123将相邻的子线段111连接,并实现第三端子123与副设备电性连接。其中,第三端子123中的第二连接部123b的数量为两个及其以上,第二连接部123b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在一起的子线段111选择,例如,需要将三个子线段111通过第三端子123连接,此时,可以设置三个第二连接部123,再例如,需要将两个子线段111通过第三端子123连接,此时,可以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123。
请参阅图4,第一连接部123a包括第一本体123c和设置在第一本体123c的外侧壁上的两个连接凸起123d。
第一本体123c可以为板状结构,或者第一本体123c也可以为块状结构,第一本体123c和连接凸起123d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分体结构。在第一本体123c为板状结构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孔123e,第一电连接孔123e用于与第一本体123c与对应的副设备电性连接。例如,副设备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第一孔,第一孔和第一电连接孔123e对应设置,第一孔和第一电连接孔123e内穿装螺钉或者螺纹,以将副设备和第三端子123的第一本体123c连接。
请参阅图4,连接凸起123d凸出第一本体123c,连接凸起123d与第二连接部123b连接。连接凸起123d与连接部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方式连接。连接凸起123d可以为连接板,连接板凸出设置在第一本体123c的上。
第二连接部123b为管状结构。管状结构与连接凸起123d连接,例如,管状结构的侧壁与连接凸起123d连接,再例如,管状结构的端壁与连接凸起123d连接。子线段111的连接端插接在管状结构中,如此,实现第二连接部123b与对应的子线段111连接,进而实现第三端子123将需要连接的两个及其以上个数量的子线段111连接。
管状结构的中心线与板状结构呈夹角设置,管状结构的中心线与板状结构之间的夹角度数可以根据实现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60°,90°、120°等,以设配不同的安装场景。例如,图4中,两个第二连接部123b呈管状结构,第一本体123c可以为板状结构时,其中一个管状结构的中心线与板状结构之间呈90°,另一个管状结构的中心线与板状结构之间呈0°或180°。
下面结合附图对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端子121的结构和第二端子122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分别与主设备和副设备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5,第一端子121包括第三连接部121a和第四连接部121b,第二端子122也包括第三连接部121a和第四连接部121b。第一端子121中的第三连接部121a和第二端子122中的第三连接部121a结构相同,但是,第一端子121中的第三连接部121a用于与主设备连接,第二端子122中的第三连接部121a用于与副设备连接。第一端子121中的第四连接部121b和第二端子122中的第四连接部121b的结构相同,且第一端子121中的第四连接部121b与第二端子122中的第四连接部121b均用于与不同的子线段111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5,第一端子121中的第三连接部121a和第四连接部121b连接,第一端子121的第三连接部121a用于与主设备电性连接,第一端子121中的第四连接部121b与对应的子线段111连接,如此,实现第一端子121与主设备电性连接,并且实现第一端子121与子线段111连接。第二端子122中的第三连接部121a和第四连接部121b连接,第二端子122的第三连接部121a用于与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第二端子122中的第四连接部121b用于与对应的子线段111连接,以实现第二端子122与副设备电性连接,并且实现第二端子122与子线段111连接。
请参阅图5,第三连接部121a包括板件,板件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孔121c,第二电连接孔121c为通孔,其中,第一端子121中的第二电连接孔121c用于与主设备电性连接,第二端子122中的第二连接孔用于与对应的副设备连接。例如,主设备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第二孔,第二孔和第一端子121中的第二电连接孔121c对应设置,第二孔和第一端子121中的第二电连接孔121c内穿装螺钉或者螺纹,以将主设备和第一端子121的电性连接。再例如,副设备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上设置有第三孔,第三孔和第二端子122中的第二电连接孔121c对应设置,第三孔和第二端子122中的第二电连接孔121c内穿装螺钉或者螺纹,以将副设备和第二端子122的电性连接。
第四连接部121b为管件。管件与板件连接,例如,管件的侧壁与板件连接,再例如,管件的端壁与板件连接。管件内插装对应的子线段111,如此,实现第四连接部121b与对应的子线段111连接。
管件的中心线与板件呈夹角设置,管件的中心线与板件之间的夹角度数可以根据实现需要设置,例如可以为60°,90°、120°等,以设配不同的安装场景。例如,参见图5所示,第三连接部121a包括板件,第四连接部121b为管件,管状结构的中心线与板状结构之间呈0°或1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结构,通过在线本体上设置第一端子121、第二端子122以及第三端子123,可以实现利用同一接线结构实现将至少两个副设备与主设备电性连接,如此,可以降低成本、简化接线步骤、提高接线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利用同一接线结构实现将至少两个副设备与主设备电性连接,并不意味至少两个副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仅设置一个接线结构,实际上,至少两个副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可以有一个及其以上的数量,每个接线结构用于实现至少两个副设备与主设备之间一种电性连接需要,示例性说明,例如,至少两个副设备与主设备之间可以设置两个接线结构,一个接线结构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另一个接线结构用于传输检测信号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控盒,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接线结构100。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采用了上述接线结构100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接线结构100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6,电控盒还包括滤波器200和至少两个模块板300,模块板300为电路板。接线结构100中的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中的其中一个与滤波器200连接,接线结构100中的第一端子121和第二端子122中的另外一个与对应的模块板300连接,第三端子123与对应的模块板300连接,滤波器200为主设备,两个模块板300为副设备。如此,可以实现滤波器200输出的信号传输给两个模块板3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其可以用于设置在空调器上,例如设置的中央空调的室外机上。模块板300例如用于对空调室外机的压缩机、室外风机等进行控制。
在,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模块板300的数量为两个,对应的,在空调室外机内部有两个压缩机和两个室外风轮,其中一个模块板300可以对空调室外机的其中一个压缩机和其中一个室外风机进行控制,另外一个模块板300可以对空调室外机的另一个压缩机和另一个室外风机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控盒为密闭的电控盒,在图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电控盒包括盒体400和盒盖500,盒体400和盒盖500围合出设置上述接线结构100、滤波器200、模块板300的空间。盒体400和盒盖500之间密封设置。密闭的电控盒可以实现电控盒外的诸如雨水等液体、颗粒等固体进入到电控盒内部,进而提供电控盒内部设置的例如上述滤波器200、模块板300等电子器件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电控盒。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采用了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是中央空调,中央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安装在室外,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共同配合工作实现空调制冷、制热、除湿等功能。中央空调中,空调室外机的数量为一个,空调室内机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空调室内机中通常设置有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外机中通常设置有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通常通过冷媒管道连通,使得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可以流通。中央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蒸发器中的冷媒从液体吸热变为气态;在冷媒蒸发吸热的过程中,蒸发器与流过蒸发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空调室内机中的空气中的热量带走,进而使得排出空调室内机的空气为放热降温后的空气,空调室内机吹冷风;同时,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冷媒从气态变为液态;在冷媒冷凝放热的过程中,冷凝器与流过冷凝器的空调室外机中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空调室外机中的空气将冷凝器的热量带到空调室外机外部,如此,实现制冷过程。
中央空调在制热过程中,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蒸发器中的冷媒从液态吸热变为气态;在冷媒蒸发吸热的过程中,蒸发器与流过蒸发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空调室外机中的空气中携带的热量置换到蒸发器内的冷媒中;同时,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冷凝器中的冷媒从气态变为液态;在冷媒冷凝放热的过程中,冷凝器与流过冷凝器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空调室内机中的空气将冷凝器携带的热量带走,并从空调室内机排放到空调室内机外的室内,使得空调室内机吹热风,如此,实现制热过程。
上述电控盒即安装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内。电控盒例如可以用于对空调室外机中的压缩机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电控盒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接线结构,用于连接至少三个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本体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至少一个第三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线本体的两个端部,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中的其中一个用于与所述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主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中的另一个用于与所述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端子连接在所述线本体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三端子用于与所述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另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端子沿所述线本体的延伸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本体包括至少两个子线段,至少两个所述子线段顺次连接;
且所述第三端子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线段之间且与所述子线段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与首尾两个所述子线段的一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本体包括至少三个子线段,其中一个所述子线段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主设备电性连接,剩余所述子线段的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二端子,每个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至少三个电子器件中的对应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全部所述子线段的第二端均通过所述第三端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副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子线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外侧壁上的两个连接凸起,所述两个连接凸起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为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与所述连接凸起连接,所述子线段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管状结构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的中心线与所述板状结构呈夹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主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三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一个副设备电性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子线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板件,所述板件上设置有第二电连接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为管件,所述管件内插装对应的所述子线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的中心线与所述板件呈夹角设置。
14.一种电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包括滤波器和至少两个模块板,所述接线结构中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滤波器连接,所述接线结构中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另外一个与对应的所述模块板连接,所述第三端子与对应的所述模块板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为密闭的电控盒。
17.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电控盒。
1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CN202121837714.XU 2021-08-07 2021-08-07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870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7714.XU CN215870026U (zh) 2021-08-07 2021-08-07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CT/CN2022/108044 WO2023016253A1 (zh) 2021-08-07 2022-07-26 接线座、电控盒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7714.XU CN215870026U (zh) 2021-08-07 2021-08-07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0026U true CN215870026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26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7714.XU Active CN215870026U (zh) 2021-08-07 2021-08-07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700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6253A1 (zh) * 2021-08-07 2023-02-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接线座、电控盒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6253A1 (zh) * 2021-08-07 2023-02-1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接线座、电控盒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70026U (zh) 接线结构、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US11493213B2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EP3667189B1 (en) Outdoor unit for refrigeration device
JP501805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19160153A1 (ja)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08027153A (zh) 室外机
CN101178225A (zh) 双系统机柜空调器
CN215412223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US4367635A (en) Combination control box and service cord strain relief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unit
CN213480529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6953286U (zh) 一种电控冷却器、电控箱、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210801560U (zh) 移动空调
CN21327291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065151U (zh) 一种一体化直膨空调机组
CN203550073U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
CN2146198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919728U (zh) 一种变频器电气控制柜
JP741260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3146895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490058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719959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215724061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CN220852395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3630661U (zh) 壁挂式机房空调装置
CN213395631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