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9560U -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9560U
CN215869560U CN202121679669.XU CN202121679669U CN215869560U CN 215869560 U CN215869560 U CN 215869560U CN 202121679669 U CN202121679669 U CN 202121679669U CN 215869560 U CN215869560 U CN 215869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vehicle
battery heating
heating devi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96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映竹
黄武荣
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96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9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9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9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车辆包括电池和用于加热电池的加热回路,电池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电芯模组,底座内形成有收容电芯模组的容置槽,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加热回路连接的高压接口,高压接口与电芯模组连接,电池加热装置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DC/DC变换器,高压接口与DC/DC变换器连接,当电池处于低温环境时将高压接口与加热回路连接,电芯模组通过高压接口向加热回路提供电能,DC/DC变换器用于将电芯模组输出的低压直流电变换为与加热回路匹配的高压直流电,加热回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电池,确保电池能在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增加了电池的续航时间,进而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中通过车载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车载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驱动车轮行驶,锂电池作为常用的一种车载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容量大、重量轻等优点,但是锂电池的低温性能差,在-20℃的低温环境下锂电池不仅充放电困难,而且难以维持常温条件下的性能,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续航时间短,大幅降低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旨在解决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续航时间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所述车辆包括电池和用于加热所述电池的加热回路,所述电池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电芯模组,所述底座内形成有收容所述电芯模组的容置槽,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回路连接的高压接口,所述高压接口与所述电芯模组连接,所述电池加热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DC/DC变换器,所述高压接口与所述DC/DC变换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的AC/DC变换器。
优选地,所述底座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底座包括底壁和四个侧壁,四个所述侧壁依次连接围设于所述底壁外周,且所述底壁和四个所述侧壁围成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具有开口,四个所述侧壁两两相对设置;所述电池加热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包括顶盖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两侧,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盖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壁外,所述高压接口和所述充电接口分别设置于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壁外。
优选地,所述端盖还包括多个安装耳,多个所述安装耳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所述安装耳用于与所述车辆连接。
优选地,所述端盖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
优选地,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按钮和与所述按钮连接的多个指示灯,多个所述指示灯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顶盖和两个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制件。
优选地,所述电芯模组靠近所述底壁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安装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电芯模组连接,另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底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芯模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模组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模组之间通过一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中,底座内形容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于收容电芯模组,电路板上的DC/DC变换器与高压接口连接,高压接口的一端与电芯模组连接,高压接口的另一端用于与加热回路连接,当电池处于低温环境时将高压接口与加热回路连接,电芯模组通过高压接口向加热回路提供电能,DC/DC变换器用于将电芯模组输出的低压直流电变换为与加热回路匹配的高压直流电,加热回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电池,确保电池能在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增加了电池的续航时间,进而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加热装置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加热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加热装置中的电芯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池加热装置中的底座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电池加热装置 30 高压接口
10 底座 40 充电接口
11 容置槽 50 端盖
111 开口 51 顶盖
12 底壁 52 侧板
13 侧壁 53 安装耳
20 电芯模组 54 提手
21 安装板 55 按钮
211 安装部 56 指示灯
22 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至图3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至图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
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100,车辆包括电池和用于加热电池的加热回路,电池加热装置100包括底座10和电芯模组20,底座10内形成有收容电芯模组20的容置槽11,底座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加热回路连接的高压接口30,高压接口30与电芯模组20连接,电池加热装置100还包括电路板(图未示),电路板上设置有DC/DC变换器,高压接口30与DC/DC变换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车辆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加热回路为现有技术中能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电池的加热回路。
如图3所示,底座10内形容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用于收容电芯模组20,电路板上的DC/DC变换器与高压接口30连接,高压接口30的一端与电芯模组20连接,高压接口30的另一端用于与加热回路连接,当电池处于低温环境时将高压接口30与加热回路连接,电芯模组20通过高压接口30向加热回路提供电能,DC/DC变换器用于将电芯模组20输出的低压直流电变换为与加热回路匹配的高压直流电,加热回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电池,确保电池能在低温环境下正常使用,增加了电池的续航时间,进而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本实施例中,底座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接口40,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充电接口40连接的AC/DC变换器。如图2所示,充电接口40设置于底座10的外侧壁上,AC/DC变换器和DC/DC变换器集成于一个电路板上,降低了制作成本,AC/DC变换器与充电接口40连接,当电芯模组20电量耗尽后,通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线将充电接口40与外部电源连接,AC/DC变换器用于将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通过充电接口40输入给电芯模组20,以实现电芯模组20的充电。
如图1至图5所示,底座10呈长方体结构,底座10包括底壁12和四个侧壁13,四个侧壁13依次连接围设于底壁12外周,且底壁12和四个侧壁13围成容置槽11,容置槽11的顶部具有开口111,四个侧壁13两两相对设置;电池加热装置100还包括端盖50,端盖50包括顶盖51和两个侧板52,两个侧板52分别连接于顶盖51的两侧,顶盖51盖设于开口111处,两个侧板52分别盖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13外,高压接口30和充电接口40分别设置于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13外。
具体地,底座10的四个侧壁13围设于底壁12的外周,端盖50的侧板52自顶盖51向下延伸,顶盖51盖设于开口111处并与底壁12相对设置,其中一个侧板52盖设于位于前侧的侧壁13外,另一个侧板52盖设于位于后侧的侧壁13外,高压接口30设置于位于左侧的侧壁13外,充电接口40设置于位于右侧的侧壁13外,端盖50起到保护电芯模组20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端盖50还包括多个安装耳53,多个安装耳53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侧板52上远离顶盖51的一端,安装耳53用于与车辆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安装耳53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在其中一个侧板52的下端,电池加热装置100可通过安装耳53安装在车辆的后备箱内,安装耳53起到固定电池加热装置100的作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另外,端盖50还包括提手54,提手54设置于其中一个侧板52上,提手54与安装耳53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在位于前侧的侧板52上,提手54便于使用者搬运电池加热装置100。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侧板52的下端均设置有多个安装耳53,多个安装耳53间隔布置,且多个安装耳53均用于与车辆的后备箱连接,以将电池加热装置100固定于车辆的后备箱内,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安装耳53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或其他数量,安装耳5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本实用新型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100对安装耳53的数量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顶盖51上设置有按钮55和与按钮55连接的多个指示灯56,多个指示灯56间隔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指示灯5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指示灯56间隔布置在顶盖51上,四个指示灯56分别为开关指示灯、充电指示灯、充电完成指示灯及故障指示灯,按钮55用于启动或关闭电池加热装置100,在需要加热电池时按下按钮55启动电池加热装置100,此时开关指示灯亮起,可以理解地,当电池加热装置100使用完后,再次按下按钮55关闭电池加热装置100,开关指示灯熄灭;当外部电源通过充电接口40对电芯模组20充电时充电指示灯亮起,电芯模组20充满电后充电指示灯熄灭,且充电完成指示灯亮起;当电池加热装置100发生故障时,故障指示灯亮起,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快捷。
如图1至图5所示,顶盖51和两个侧板52为一体成型制件,多个安装耳53一体成型于侧板52上,底座10的底壁12和四个侧壁13也为一体成型制件,不仅易于制作,而且具有节省装配步骤以及省略装配误差的优点;另外,端盖50与底座10可拆卸连接,具有便于拆装,装配方便快捷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电芯模组20靠近底壁12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安装部211,其中一个安装部211与电芯模组20连接,另一个安装部211与底壁12连接。如图3至图5所示,竖直设置的安装部211连接于电芯模组20靠近下端的位置,水平设置的安装部211连接于底壁12上,电芯模组20通过安装板21与底壁12连接,起到固定电芯模组20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电芯模组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芯模组20间隔设置在容置槽11内,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电芯模组20之间通过一连接件22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电芯模组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芯模组20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在容置槽11内,两个电芯模组20之间通过连接件22连接,两个间隔布置的电芯模组20不仅利于电芯模组20散热,而且增加了电池加热装置100的续航时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芯模组20的数量还可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多个电芯模组20间隔布置在容置槽11内,进一步增加了电池加热装置100的续航时间,电芯模组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设置,本实用新型电池加热装置100对电芯模组20的数量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100,车辆为采用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车辆还包括电池和用于加热电池的加热回路,电池加热装置100用于与加热回路连接并向加热回路提供电能,加热回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加热电池,该电池加热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所述车辆包括电池和用于加热所述电池的加热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电芯模组,所述底座内形成有收容所述电芯模组的容置槽,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加热回路连接的高压接口,所述高压接口与所述电芯模组连接,所述电池加热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DC/DC变换器,所述高压接口与所述DC/DC变换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接口连接的AC/DC变换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底座包括底壁和四个侧壁,四个所述侧壁依次连接围设于所述底壁外周,且所述底壁和四个所述侧壁围成所述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具有开口,四个所述侧壁两两相对设置;所述电池加热装置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包括顶盖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两侧,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开口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盖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壁外,所述高压接口和所述充电接口分别设置于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侧壁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多个安装耳,多个所述安装耳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远离所述顶盖的一端,所述安装耳用于与所述车辆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按钮和与所述按钮连接的多个指示灯,多个所述指示灯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和两个所述侧板为一体成型制件。
8.如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靠近所述底壁的位置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安装部,其中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电芯模组连接,另一个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底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芯模组间隔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模组之间通过一连接件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
CN202121679669.XU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5869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9669.XU CN215869560U (zh)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9669.XU CN215869560U (zh)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9560U true CN215869560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9669.XU Active CN215869560U (zh) 2021-07-22 2021-07-22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9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1879B (zh) 具有紧凑结构的电池组
JP6219519B2 (ja) サブモジュールが内部に装着されている電池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
KR100863729B1 (ko) 전지모듈 인터페이스
EP2645454A2 (en) Bus bar assembly having a novel structure
CN111976507B (zh) 具有交换电池组的电动车
KR101302357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팩
CN102934254A (zh) 具有新型结构的电池模块
CN104704649A (zh) 具有汇流条组件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KR20120126893A (ko) 전압 센싱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108327501A (zh) 用于电池电动车辆的集成有连接器的端板
CN105633450B (zh) 具有扣合式汇流条模块的牵引电池组件
JP2017162703A (ja) 組電池とこの組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
KR101443833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외부 입출력 케이블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JP7350152B2 (ja) 固定棒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それを含む電子デバイス及び自動車
KR20150049277A (ko) 개선된 체결구조를 갖는 센싱 모듈을 구비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2014203770A (ja) 蓄電装置
CN215731862U (zh) 一种集成bms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及其电池包
CN215601054U (zh)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源
CN215869560U (zh) 车辆的电池加热装置及车辆
KR101667519B1 (ko) 외부 입출력 단자를 형성하는 버스 바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214898728U (zh) 电池模块及动力电池模组
CN114865191A (zh) 双层模组电池系统及车辆
CN210760705U (zh) 移动式交换充电站
CN113193287A (zh) 一种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CN216819731U (zh) 一种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