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9392U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9392U
CN215869392U CN202122263372.1U CN202122263372U CN215869392U CN 215869392 U CN215869392 U CN 215869392U CN 202122263372 U CN202122263372 U CN 202122263372U CN 215869392 U CN215869392 U CN 2158693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tructure
groove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33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丰燕
杨东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633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93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93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93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器件设置区和围绕器件设置区的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器件设置区的封装胶和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位于封装胶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通过在器件设置区设置凹槽结构,使得呈流动状态的封装胶可流入凹槽结构,降低封装胶的外溢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装置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屏内摄像头,即将摄像头嵌入显示区内,是当前显示领域研究的热点,有利于提高显示屏的屏占比。
现有面内盲孔设计,显示装置的面内盲孔设计是在盲孔下方安置手机摄像头。为了提高盲孔区域的透过率,在玻璃基板与盖板的盲孔区域进行光固化胶填充并固化,但由于光固化胶未固化前具备流动性,导致面内盲孔的光固化胶发生移动,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下降或者缩短显示面板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以降低光固化胶的流动至显示区的概率,提高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器件设置区和围绕所述器件设置区的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位于所述器件设置区的封装胶和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所述封装胶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可选的,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和/或,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第一连续凹槽结构,所述第一连续凹槽结构围绕所述封装胶;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一凹槽分部,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分部围绕所述封装胶;
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第二连续凹槽结构,所述第二连续凹槽结构围绕所述封装胶;或者,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二凹槽分部,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分部围绕所述封装胶。
可选的,沿所述器件设置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子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沿所述器件设置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子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一侧;
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和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发光,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封装胶一侧的第一凹槽边缘,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封装胶一侧的第二凹槽边缘;
所述第一凹槽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凹槽边缘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开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
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开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凹槽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梯形、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凹槽结构的开槽宽度为L,L≥40μm。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器件设置区对应设置的感光元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器件设置区和围绕器件设置区的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器件设置区的封装胶和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位于封装胶靠近显示区的一侧,且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通过在器件设置区设置凹槽结构,使得呈流动状态的封装胶可流入凹槽结构,降低封装胶的外溢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凹槽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器件设置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器件结构的示意图并非按照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以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器件设置区AA和围绕器件设置区AA的显示区BB,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
位于器件设置区AA的封装胶103和凹槽结构104,凹槽结构104位于封装胶103靠近显示区BB的一侧,且凹槽结构104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
其中,器件设置区AA一般为盲孔区或通孔区,用于容纳感光元件,例如摄像头或是光感传感器等。示例性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例,围绕器件设置区AA的显示区BB可以包括无机金属层11、有机层12和支撑挡墙13,支撑挡墙13位于显示区BB的边缘,且有机层12覆盖支撑挡墙13,保证显示区BB显示效果。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第一基板101可以为衬底基板,可以为刚性衬底基板或是柔性衬底基板,第二基板102可以为玻璃盖板,一般为玻璃钢制作得到,对显示面板100起到保护作用。在器件设置区AA一般需要设置封装胶103,封装胶103可以通过常温固化或热固化等方式固化成型,封装胶103固化后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改善在器件设置区AA的牛顿环现象,并降低光学透过率波动。封装胶103可以为固化胶环氧类封装胶、有机硅类封装胶、聚氨酯封装胶以及紫外线光固化封装胶等。封装胶103的颜色一般为透明无色的,以增加器件设置区AA的透光率。器件设置区AA还设置有凹槽结构104,凹槽结构104可以采用激光光刻的方式得到,凹槽结构104位于封装胶103靠近显示区BB的一侧,且凹槽结构104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凹槽结构104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或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均设置,凹槽结构10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是由多个子凹槽结构组成,以保证封装胶103未固化之前,呈流动性的封装胶103可以流入凹槽结构104内,避免封装胶103经器件设置区AA流动至显示区BB,对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由于有机层12和封装胶103均为有机材,极性相似,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封装胶103可以沿着有机层12至显示区,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器件设置区设置凹槽结构,在器件设置区进行封装胶点胶及封装过程中,封装胶使呈流动性的封装胶可以流至凹槽结构内,降低封装胶的外溢风险,避免封装胶流动至显示区,影响显示效果。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可选的,凹槽结构104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1靠近第二基板102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第一凹槽结构1041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
和/或,凹槽结构104包括位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101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1042,第二凹槽结构1042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
其中,如图1所示,凹槽结构104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1靠近第二基板102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第一凹槽结构1041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第二基板102未设置凹槽结构104,使得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进行封装胶103点胶封装时,封装胶103由第二基板102流入第一基板101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进行固化,起到在器件设置区AA的支撑作用。如图2所示,凹槽结构104包括位于第二基板102靠近第一基板101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1042,第二凹槽结构1042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第一基板101未设置凹槽结构104,合理设置第二凹槽结构1042的位置,使得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进行封装胶103点胶封装时,封装胶103位于第二基板102的第二凹槽结构1042内,封装胶103在流动过程可与第一基板102接触,封装胶103固化,实现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的固化支撑作用。如图3所示,凹槽结构104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1靠近第二基板102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第一凹槽结构1041围绕封装胶103和位于第二基板102靠近第一基板101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1042,第二凹槽结构1042围绕封装胶103,使得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之间进行封装胶103点胶封装时,位于第二基板102的第二凹槽结构1042内的封装胶103,在封装过程中,可由第二基板102的第二凹槽结构1042流至第一基板101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中,有效避免未固化的封装胶103向显示区BB流动,影响显示效果。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槽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凹槽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可选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包括第一连续凹槽结构1043,第一连续凹槽结构1043围绕封装胶103;或者,第一凹槽结构1041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一凹槽分部1044,多个第一凹槽分部1044围绕封装胶103;
第二凹槽结构1042包括第二连续凹槽结构1045,第二连续凹槽结构1045围绕封装胶103;或者,第二凹槽结构1042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二凹槽分部1046,多个第二凹槽分部1046围绕封装胶103。
其中,第一凹槽结构1041包括第一连续凹槽结构1043,第一连续凹槽结构1043围绕封装胶103,第二凹槽结构1042包括第二连续凹槽结构1045,第二连续凹槽结构1045围绕封装胶103,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连续凹槽结1043构为圆环形凹槽结构,第二连续凹槽结构1045为圆环形凹槽结构。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凹槽结构1041包括两个个分立设置的第一凹槽分部1044,多个第一凹槽分部1044围绕封装胶103;第二凹槽结构1042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二凹槽分部1046,多个第二凹槽分部1046围绕封装胶103。还可以将第一凹槽结构1041设置第一连续凹槽结构1043,第二凹槽结构1042设置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二凹槽分部1046,或者第一凹槽结构1041设置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一凹槽分部1044,第二凹槽结构设1042置第二连续凹槽结构1045,原理与图4和图5相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优先地,为降低制作工艺的难度和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可以在第一基板101上设置第一连续凹槽结构1043围绕封装胶103,在第二基板102上设置第二连续凹槽结构1045围绕封装胶103,有效避免封装胶103流向显示区BB,影响显示效果。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选的,沿器件设置区AA指向显示区BB的方向,第一凹槽结构104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凹槽结构1047,第一子凹槽结构1047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
沿器件设置区AA指向显示区BB的方向,第二凹槽结构104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凹槽结构1048,第二子凹槽结构1048至少部分围绕封装胶103。
其中,为保证第一凹槽结构1041和第二凹槽结构1042内容纳封装胶103的体积,可以在器件设置区AA内,将第一凹槽结构1041设置成包括两个第一子凹槽结构1047,第二凹槽结构1042设置成包括两个第二子凹槽结构1048,第一子凹槽结构1047和第二子凹槽结构1048可以为连续子凹槽结构也可以为由分立的凹槽分部组成,且第一子凹槽结构1047和第二子凹槽结构1048均围绕封装胶103设置,保证第一凹槽结构1041和第二凹槽结构1042对未固化的封装胶103进行容纳,避免在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进行封装过程中,封装胶103流动至显示区BB,影响显示区BB的显示效果。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可选的,第二基板102位于第一基板101靠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侧一侧;
凹槽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基板101靠近第二基板102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和第二基板102靠近第一基板101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1042;
沿显示面板100的出光发光,第一凹槽结构1041与第二凹槽结构1042至少部分交叠。
其中,在第一基板101靠近第二基板102一侧设置第一凹槽结构1041和在第二基板102靠近第一基板101一侧设置第二凹槽结构1042,且设置第一凹槽结构1041与第二凹槽结构1042至少部分交叠,使得未固化的封装胶103可由第二凹槽结构1042流动至第一基板101时,可由第一凹槽结构1041容纳,避免封装过程中封装胶103流动至显示区BB。
图8为图7中器件设置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可选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包括靠近封装胶103一侧的第一凹槽边缘105,第二凹槽结构1042包括靠近封装胶103一侧的第二凹槽边缘106;
第一凹槽边缘105位于第二凹槽边缘106靠近显示区BB的一侧。
其中,控制第一凹槽结构1041的第一凹槽边缘105位于第二凹槽结构1042的第二凹槽边缘106靠近显示区BB的一侧,第一凹槽结构1041和第二凹槽结构1042均为圆环形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1042的第二凹槽边缘106所在内径圆环半径小于第一凹槽结构1041的第一凹槽边缘1041所在内径圆环半径,使得位于第二凹槽结构1042内的封装胶103可流入第一凹槽结构1041内,避免未固化的封装胶103在第一基板101上流动时,流至显示区BB,影响显示区BB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的开槽深度小于第一基板101的厚度;
第二凹槽结构1042的开槽深度小于第二基板102的厚度。
其中,为防止显示面板封装失效,AA区凹槽结构104的开槽深度需要小于基板的厚度,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厚度一般为0.2~0.3mm,因此第一凹槽结构1041的开槽深度小于0.2~0.3mm;第二凹槽结构1042的开槽深度小于0.2~0.3mm,具体的第一凹槽结构1041的开槽深度和第二凹槽结构1042的开槽深度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凹槽结构104的开槽深度可由控制激光光束的出光强度和出光次数实现。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继续参考图7,可选的,凹槽结构104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梯形、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图7示例性的以凹槽结构104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示出,图9示例性的以凹槽结构104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示出,凹槽结构104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经激光光刻得到,通过控制激光光束的出光强度、光照辐射范围和出光次数,制备得到不同的凹槽结构104的形状,凹槽结构10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梯形、圆弧形等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参考图7,可选的,凹槽结构104的开槽宽度为L,L≥40μm。
其中,合理设置凹槽结构104的开槽宽度,可由激光光刻过程中激光光束的光斑大小和出光次数实现,保证凹槽结构104容纳封装胶103的体积,保证流动状态的封装胶103可以流动至凹槽结构104,避免封装胶103流动至显示区BB,影响显示效果。同时对于有机显示面板,对于器件设置区AA的第一基板101的无机金属层11被刻蚀掉,大部分有机层12也被刻蚀掉,仅在显示区BB和器件设置区AA的交界位置存在一定宽度的有机层12,以防止在激光光刻凹槽结构104过程中,由于激光的能量较高,热量较大,破坏位于显示区BB边界处的金属走线11,进而影响显示区BB的显示效果。而缓冲发光层的宽度至少为70μm,有效保证显示效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任意一项的显示面板,以及与器件设置区对应设置的感光元件110。
其中,感光元件110可以为摄像模组、光感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具备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图10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器件设置区和围绕所述器件设置区的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位于所述器件设置区的封装胶和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位于所述封装胶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和/或,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第一连续凹槽结构,所述第一连续凹槽结构围绕所述封装胶;或者,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一凹槽分部,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分部围绕所述封装胶;
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第二连续凹槽结构,所述第二连续凹槽结构围绕所述封装胶;或者,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多个分立设置的第二凹槽分部,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分部围绕所述封装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器件设置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子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沿所述器件设置区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子凹槽结构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封装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一侧;
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一凹槽结构和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二凹槽结构;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发光,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凹槽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封装胶一侧的第一凹槽边缘,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包括靠近所述封装胶一侧的第二凹槽边缘;
所述第一凹槽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凹槽边缘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的开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
所述第二凹槽结构的开槽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梯形、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的开槽宽度为L,L≥40μm。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与所述器件设置区对应设置的感光元件。
CN202122263372.1U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Active CN2158693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3372.1U CN215869392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3372.1U CN215869392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9392U true CN21586939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54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3372.1U Active CN215869392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93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5244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039216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US7969741B2 (en) Substrate structure
JP4385741B2 (ja) 発光装置
WO202101747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2851971B1 (en) LED package structures for preventing lateral light leakag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30022074A (ko) 발광 모듈 및 백라이트 유닛
EP2876490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060121184A1 (en) Photocurable-resin application method and bonding method
CN10944518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240118482A1 (en) Lighting module, ligh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863843B (zh) 感测器封装结构及其感测模块
CN21586939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CN11456609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5757687B2 (ja)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00046478A (ko) 조명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KR101655505B1 (ko) 발광 소자
CN112186090A (zh) 一种led封装体、封装方法和发光装置
KR102604712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824039B (zh) 显示器件的封装方法
CN110739379A (zh) 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7277805B2 (ja) 区画部材、区画構造体、面状光源、液晶表示装置
CN114335380B (zh)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393313A1 (en) Sensor lens assembly
US2023034390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