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8487U - 透明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透明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8487U
CN215868487U CN202121737558.XU CN202121737558U CN215868487U CN 215868487 U CN215868487 U CN 215868487U CN 202121737558 U CN202121737558 U CN 202121737558U CN 215868487 U CN215868487 U CN 2158684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transparent conductive
display screen
conductive circu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75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玉琳
孙晓辉
李金水
朱世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Huachuang Tou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Huachuang To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Huachuang Tou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Huachuang To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75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84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84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84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明显示屏,包括:透明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透明导电线路,设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一面,第一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一预设值;第二透明导电线路,设置于透明基板的第二面,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二预设值;以及发光组件,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电连接,用于提供透明显示屏进行显示所需的光源。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透明显示屏的透过率。

Description

透明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明显示屏。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在不断革新的发展历程中发展出各种形态的产品,如透明LED显示屏。透明LED显示屏通过在透明基板上排布LED灯珠制作而成。目前,透明 LED显示屏中LED灯珠的供电线路通常呈实线设计。为了减少供电线路热量的累积,以保证对LED灯珠供电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增加供电线路的厚度与宽度。然而,供电线路厚度与宽度的增加会影响透明LED显示屏的透明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明显示屏,能够有效提高显示屏的透过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明显示屏,所述透明显示屏包括:
透明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透明导电线路,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第二透明导电线路,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二预设值;以及
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电连接,用于提供所述透明显示屏进行显示所需的光源。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个驱动装置和若干灯珠,所述透明基板还包括驱动区和透明导电线路区,所述驱动区位于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皆位于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驱动区。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若干驱动装置和若干灯珠,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灯珠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透明基板设有若干贯孔,所述贯孔中设有导电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通过所述导电体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均包括若干导电导线,所述若干导电导线规则布设形成网格状。
可选地,所述若干导电导线包括地线、信号线、以及电源线,所述信号线、所述地线、以及所述电源线之间分别形成断点,所述信号线、所述地线、以及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发光组件形成通路。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呈直线排列的多条灯带,每条所述灯带对应一组电源线、地线、以及信号线,所述电源线、地线、以及信号线沿着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可选地,所述透明基板还包括两个接口区,其中一个所述接口区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远离所述驱动区的一侧,另一所述接口区设置于所述驱动区远离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的一侧,所述接口区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插接的若干接口导线。
可选地,所述透明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两端的若干接口导线,所述若干接口导线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边缘,用于与外部电源插接。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封装胶,所述灯珠包括相背设置的发光面和焊接面,所述焊接面焊接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所述封装胶包覆所述发光面,以将所述灯珠分别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封装在一起。
上述透明显示屏,在透明基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均与发光组件电连接,从而形成双面都能够显示画面的透明显示屏,使得透明显示屏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实用性更强。其中,将第一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一预设值、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二预设值:1-300微米,可以使得透明显示屏在视觉上整体像透明的,使得透明显示屏整体透光均匀,具有高透过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透明显示屏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透明显示屏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所示的透明显示屏的发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7-10为图1所示的透明显示屏的透明导电线路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规划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换句话说,描述的实施例根据除了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还可以包含其他内容,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只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看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的示意图。透明显示屏1000为柔性显示屏,可安装于具有弧度的玻璃或墙面上。透明显示屏1000 包括透明基板10、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以及发光组件 40。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其中,透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
透明基板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 设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一面11,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设置于透明基板10的第二面12。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0还包括透明导电线路区14,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皆位于透明导电线路区1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分别设置于透明导电线路区14相背的两面。透明基板10设有若干贯孔13,贯孔13中设有导电体130。优选地,若干贯孔13设置于透明导电线路区14。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通过导电体130电连接。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 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还可以通过搭桥的方式电连接。
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均包括若干导电导线,若干导电导线规则布设或不规则布设形成网格状。若干导电导线可以规则布设形成多边形网格状,若干导电导线也可以不规则布设形成随机的网格状。其中,多边形包括但不限于正方形、菱形等四边形、以及五边形、六边形等。举例来说,如图7-10所示,图7为正方形网格状透明导电线路,图8为菱形网格状透明导电线路,图9为六边形网格状透明导电线路,图10为不规则网格状透明导电线路。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导电导线形成的网格状形不限于此,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导电导线布设所形成的网格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导电导线均规则布设形成正方形网格状,或者,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的导电导线规则布设形成菱形网格状,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导电导线不规则布设形成不规则网格状。进一步地,当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导电导线布设所形成的网格形状相同时,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 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可以完全重叠设置于透明基板10,也可以错位设置于透明基板10。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导电导线布设所形成的网格形状相同,且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完全重叠设置于透明基板10时,透明显示屏1000具有更高的透过率。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导线由金属材料制成。其中,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银、铝、镍、铁等。优选地,导电导线采用铜制成。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可通过压合的方式固定于透明基板10,从而形成复合基板。优选地,当导电导线采用铜制成时,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和透明基板10形成复合铜基板。
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的线宽设置为第一预设值,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线宽设置为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为1-300微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导电导线的线宽可以为1-300微米之间的任意数值。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即是说,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导电导线的线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若干导电导线包括地线21、信号线22、以及电源线23。其中,信号线22 与地线21及电源线23设置成不同的网格形状,或者,信号线22与地线21或者电源线23设置成不同的网格形状。即是说,不论地线21和电源线23的网格形状相同或者不相同,信号线22的网格形状与地线21和电源线23的网格形状均不同,或者,信号线22的网格形状只与地线21的网格形状不同,或者,信号线22的网格形状只与电源线23的网格形状不同。
信号线22、地线21、以及电源线23之间分别形成断点200(如图4所示)。即是说,信号线22、地线21、以及电源线23互不相连。其中,电源线23、地线21、以及信号线22沿着第二方向Y依次设置,电源线23、地线21、以及信号线22沿第一方向X分别形成电源线网格带230、地线网格带210、以及信号线网格带2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互相垂直。可以理解的是,电源线网格带230、地线网格带210、以及信号线网格带220依次设置组成一组导电导线,设置于第一面11的多组导电导线形成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设置于第二面12的多组导电导线形成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优选地,信号线网格带220的宽度分别大于电源线网格带230和地线网格带210的宽度。
发光组件40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电连接,用于提供透明显示屏1000进行显示所需的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40包括沿着第一方向X呈直线排列的多条灯带410,每条灯带410对应一组电源线23、地线21、以及信号线22。即是说,每条灯带410与一组导电导线相对应设置。信号线22、地线21、以及电源线23通过发光组件40形成通路。其中,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的灯带410和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灯带410可以完全重叠设置,也可以错位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发光组件40包括若干灯珠41,若干灯珠41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远离透明基板10的一侧,并分别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 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电连接。其中,灯珠41为LED灯珠。在本实施例中,若干灯珠41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形成多条灯带410。可以理解的是,若干灯珠41呈矩阵状排列,在第一方向X上,同一直线的灯珠41形成一条灯带410。一组信号线22、地线21、以及电源线23通过相对应灯带410的灯珠41形成通路。在本实施例中,灯珠41包括焊接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焊接面412。其中,焊接面412通过焊锡等导电材料与一组信号线22、地线21、以及电源线23电连接,以将一组信号线22、地线21、以及电源线23 形成通路。
发光组件40还包括一个驱动装置43。一个驱动装置43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灯珠41电连接,用于驱动灯珠41发光。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10还包括位于透明导电线路区14一侧的驱动区15,驱动装置43设置于驱动区15。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装置43可以设置于第一面1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面12,在此不做限定。其中,驱动装置43包括但不限于单片机、集成电路芯片(Integrated Circuit Chip,IC芯片)等。
发光组件40还包括封装胶42,灯珠41还包括与焊接面412相背设置的发光面411。封装胶42包覆发光面411,以将灯珠41分别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 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封装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封装胶42为热熔胶。加热后的封装胶42呈熔融状,可以填充灯珠41、以及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之间的空隙。冷却后的封装胶42固化,可以将灯珠41分别固定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
透明基板10还包括两个接口区16。其中一个接口区16设置于透明导电线路区14远离驱动区15的一侧(图未示),另一接口区16设置于驱动区15远离透明导电线路区14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接口区16分别设置于透明基板10两侧的边缘。接口区16设有若干接口导线160,接口导线160用于与外部电源插接。其中,接口导线160由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银、铝、镍、铁等。优选地,接口导线160采用与导电导线相同的材料制成。相应地,若干接口导线160分成若干组,每一组接口导线160与一组导电导线对应连接。其中,一组接口导线160包括三个接口导线160,每一接口导线160 分别与信号线22、地线21、以及电源线23连接(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接口区16相背的两面均设有接口导线160。设置于第一面11的接口导线160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电连接,设置于第二面12的接口导线160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电连接。
透明显示屏1000还包括第一保护膜50和第二保护膜60。其中,第一保护膜50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远离透明基板10的一侧,第一透明导电线路 20、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的发光组件40、以及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 电连接的接口导线160均包裹于第一保护膜50和透明基板10之间;第二保护膜60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线线路20远离透明基板10的一侧,第二透明导电线路 30、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发光组件40、以及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 电连接的接口导线160均包裹于第二保护膜60和透明基板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膜50和第二保护膜60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其中,透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ET、玻璃等。
上述实施例中,在透明基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均与发光组件电连接,从而形成双面都能够显示画面的透明显示屏,使得透明显示屏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实用性更强。其中,通过将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的导电导线布设形成网格状,透明基板、第一保护膜、以及第二保护膜等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使得透明显示屏整体透光均匀,具有高透过率。虽然导电导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但是通过将第一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一预设值、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二预设值:1-300微米,可以使得透明显示屏在视觉上整体像透明的。同时,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的导电导线分布均匀,整体美观的同时提升了透明显示屏整体的视觉效果。
此外,利用一个驱动装置驱动所有灯珠,可以极大降低制造成本。利用封装胶封装灯珠,封装胶通过加热的方式无缝填充于灯珠周围,不会形成气泡,不仅能够将灯珠分别固定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还能够使灯珠不容易出现散光、雾光的情况,从而提高透明显示屏的亮度,使得透明显示屏呈现的画面更加清晰,从而提升视觉体验。通过封装胶的封装,使得透明显示屏具有防水汽、高耐久性的优点,能极大地提高产品体验效果和稳定性。
请结合参看图3和图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20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10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显示屏2000中,发光组件40包括若干驱动装置43和若干灯珠41。驱动装置43和灯珠4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驱动装置43驱动相对应的灯珠41发光。其中,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装置43和灯珠41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开设置。与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的灯珠41相对应的驱动装置 43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电连接,与设置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灯珠41相对应的驱动装置43与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电连接。
封装胶42将一一对应设置的灯珠41和驱动装置43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 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封装在一起。加热后的封装胶42呈熔融状,可以填充灯珠41、驱动装置43、以及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之间的空隙。冷却后的封装胶42固化,可以将灯珠41、以及驱动装置43固定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
透明显示屏20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 30两端的若干接口导线160。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接口导线160设置于透明基板10的边缘,用于与外部电源插接。分别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的接口导线160可以布设形成相同的图形,也可以布设形成不相同的图形。优选地,接口导线160分别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线路20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30相同的两端,且接口导线160布设形成的图形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与灯珠一一对应设置,每一驱动装置单独驱动灯珠发光,若某一驱动装置发生故障,只有相应的灯珠无法正常工作,不会影响其它灯珠,从而有效保障透明显示屏的运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屏包括:
透明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第一透明导电线路,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一预设值;
第二透明导电线路,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的线宽设置为第二预设值;以及
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电连接,用于提供所述透明显示屏进行显示所需的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一个驱动装置和若干灯珠,所述透明基板还包括驱动区和透明导电线路区,所述驱动区位于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的一侧,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皆位于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驱动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若干驱动装置和若干灯珠,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灯珠一一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设有若干贯孔,所述贯孔中设有导电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通过所述导电体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均包括若干导电导线,所述若干导电导线规则布设形成网格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电导线包括地线、信号线、以及电源线,所述信号线、所述地线、以及所述电源线之间分别形成断点,所述信号线、所述地线、以及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发光组件形成通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呈直线排列的多条灯带,每条所述灯带对应一组电源线、地线、以及信号线,所述电源线、地线、以及信号线沿着第二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还包括两个接口区,其中一个所述接口区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远离所述驱动区的一侧,另一所述接口区设置于所述驱动区远离所述透明导电线路区的一侧,所述接口区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插接的若干接口导线。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两端的若干接口导线,所述若干接口导线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边缘,用于与外部电源插接。
10.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透明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还包括封装胶,所述灯珠包括相背设置的发光面和焊接面,所述焊接面焊接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第二透明导电线路,所述封装胶包覆所述发光面,以将所述灯珠分别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线路封装在一起。
CN202121737558.XU 2021-07-28 2021-07-28 透明显示屏 Active CN2158684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7558.XU CN215868487U (zh) 2021-07-28 2021-07-28 透明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7558.XU CN215868487U (zh) 2021-07-28 2021-07-28 透明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8487U true CN215868487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28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7558.XU Active CN215868487U (zh) 2021-07-28 2021-07-28 透明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84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1398B2 (ja) Led画素点、発光ユニット、発光パネル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
JP2018530792A (ja) Led発光ユニット、led発光パネル及びled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
US20160245491A1 (en) Transparent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KR101544716B1 (ko)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CN107548523A (zh) 发光模块
JP2014236007A (ja) 透明導電膜
CN104461112A (zh) 触控板与触控显示设备
KR101544715B1 (ko) 투명 전도성 필름
KR20100007822A (ko) 엘이디모듈용 플렉시블 피씨비
CN215868487U (zh) 透明显示屏
CN209859971U (zh) 一种透明led显示屏
CN113436550A (zh) 透明显示屏
JP7420136B2 (ja) 透明表示装置、透明表示装置付きガラス板、透明表示装置付き合わせガラス、及び移動体
CN113450671B (zh) 透明显示屏
CN214254420U (zh) Led贴膜屏
CN113450672B (zh) 透明显示屏
CN214541404U (zh) 一种发光显示装置
CN113594050A (zh) 线路基板的修补方法及透明显示屏
JP6582794B2 (ja) 融雪機能付led情報表示パネル及びled情報表示装置
CN211428166U (zh) 一种由柔性基板组成的随形显示屏
KR100871086B1 (ko) 엘이디 광고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68625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21039731U (zh) 基于pcb基板的电子纸显示装置
CN210865434U (zh) 一种可弯曲透明led显示屏
CN220623737U (zh) 一种自变光色霓虹灯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