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57742U -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57742U
CN215857742U CN202121605557.XU CN202121605557U CN215857742U CN 215857742 U CN215857742 U CN 215857742U CN 202121605557 U CN202121605557 U CN 202121605557U CN 215857742 U CN215857742 U CN 215857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telescopic
section
suppor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55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虎
刘鑫锦
门燕青
商金华
李小玉
王启民
刘浩
刘文静
曲荣怀
唐志辉
宋鹏飞
刘建军
康紫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ail Transi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Liuyuan Group Co Ltd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ail Transi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Liuyuan Group Co Ltd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ail Transi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Liuyuan Group Co Ltd, Jinan Rail Transi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ail Transi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055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57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57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57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标准拼接单元和伸缩拼接单元,标准拼接单元由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劲板形成第一封闭结构,相邻第一加劲板的连接处与第一支撑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安装用于连接伸缩拼接单元的第一连接板;伸缩拼接单元包括伸缩段和固定段,所述伸缩段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另一端包覆于固定段外侧,且固定段深入伸缩段的长度可调;所述固定段远离伸缩段的一端安装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或基坑支撑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单元可拆卸连接,拆除后可以重复循环使用,提高了支撑立柱的利用率,减低了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背景技术
地铁明挖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支护系统中水平支撑系统受基坑水平跨度,横跨基坑改迁管线、基坑内设置临时铺盖系统或现场施工荷载影响,水平支撑在竖向承载力、变形控制要求不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时,需要增设临时支撑立柱,减小基坑水平支撑的跨度,提高支撑系统承担竖向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
目前支撑立柱设计长度一般为15~35m,采用角钢和加劲钢板在施工前焊接而成,造价较高。支撑立柱与其他支撑系统中其他构件如:型钢连系梁、剪刀撑采用焊接施工。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期一般为5~6个月,附属结构主体结构施工为2~3个月,支撑立柱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和水平支撑同时拆除,因此,基坑临时支撑立柱的使用时间为2~6个月,拆除后的支撑立柱被当做废品处理,不能循环使用。
由于支撑立柱与基坑支撑系统中的型钢连系梁、剪刀撑的连接都是通过电焊,后续拆除也采用电焊切割。焊接构件吊装作业过程中不容易固定,因此焊接不容易保证,支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掉落高温焊渣,部分焊渣掉落过程扔在燃烧,容易发生火灾。焊接作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同时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拼接单元可拆卸连接,拆除后可以重复循环使用,提高了支撑立柱的利用率,减低了工程造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包括:
标准拼接单元,由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劲板形成第一封闭结构,相邻第一加劲板的连接处与第一支撑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安装用于连接伸缩拼接单元的第一连接板;
伸缩拼接单元,包括伸缩段和固定段,所述伸缩段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另一端包覆于固定段外侧,且固定段深入伸缩段的长度可调;所述固定段远离伸缩段的一端安装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或基坑支撑系统。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大于第一加劲板的高度,多个第一封闭结构沿第一支撑件内侧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加劲板对应位置均开有第一预留孔,二者通过第一预留孔中置入连接件实现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固定段由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二加劲板形成第二封闭结构,相邻第二加劲板的连接处与第二支撑件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高度大于第二加劲板的高度,多个第二封闭结构沿第二支撑件内侧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另一端形成开口端;所述开口端深入伸缩段内部。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用于连接基坑支撑系统的锚拉件。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伸缩段由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三加劲板形成第三封闭结构,相邻第三加劲板的连接处内侧可拆卸连接第三支撑件;第三封闭结构沿第三支撑件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板,另一端形成用于固定段插入的开口;第三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三支撑件与第三加劲板对应位置开有第三预留孔,二者通过第三预留孔中置入连接件实现连接。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采用工厂标准化生产支撑立柱拼装单元,采用连接螺栓对标准拼装单元、伸缩拼接单元进行拼接,解决了连接过程中出现偏心的风险;采用伸缩拼装单元和标准拼装单元进行拼接,通过伸缩拼接单元长度可以解决目前支撑立柱安放过程中的超高、欠高风险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支撑立柱采用角钢、加劲板在焊接工程拼接组合而成,在角钢、加劲板上部预留钻孔,与后续基坑支撑系统连系梁、剪刀撑采用螺栓连接,解决了焊接质量不满足要求支撑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拼装作业全程无焊接,避免因焊接、切割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高温、燃烧焊渣引发现场火灾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支撑立柱在角钢位置预留了连接孔,混凝土支撑与立柱交叉位置的纵向钢筋可以通过连接孔贯通立柱,解决了混凝土主受力钢筋在支撑立柱位置截断、承载力降低的问题。支撑立柱在拆除后,将拼接单元拆卸后可以重复循环使用,提高了支撑立柱的利用率,减低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标准拼接单元侧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标准拼接单元横断面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标准拼接单元俯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伸缩拼接单元固定段主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伸缩拼接单元伸缩段主视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伸缩拼接单元固定段俯视图;
图3(d)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伸缩拼接单元伸缩段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锚拉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连接螺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标准拼接单元,11、第一支撑件,12、第一加劲板,13、第一预留孔,14、第一连接板,15、第一连接孔;2、伸缩拼接单元,21、伸缩段,211、第三支撑件,212、第三加劲板,213、第三连接板,214、第三连接孔,215、第三预留孔;22、固定段,221、第二支撑件,222、第二加劲板,223、第二连接板,224、第二连接孔,225、第二预留孔;3、连接螺栓,4、锚拉件,41、第四连接板,42、连接筋,43、第四连接孔,5、基坑支撑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如图1所示,包括标准拼接单元1、伸缩拼接单元2,标准拼接单元1之间通过伸缩拼接单元2连接;标准拼接单元1、伸缩拼接单元2的连接个数根据实际基坑支护要求选择。
其中,伸缩拼接单元2的一端连接标准拼接单元1,另一端连接标准拼接单元1或基坑支撑系统5,基坑支撑系统5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伸缩拼接单元2与标准拼接单元1、基坑支撑系统5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解避免连接过程中出现偏心的问题。
进一步的,标准拼接单元1包括第一支撑件11、第一加劲板12、第一连接板14;多个第一加劲板12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第一封闭结构。相邻第一加劲板12的连接处与第一支撑件1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图2(c)所示,为了实现对基坑的稳定支护,第一封闭结构由四个第一加劲板12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相应地,第一支撑件11采用角钢。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封闭结构也可以由其他个数的第一加劲板12构成,则对应的第一支撑件11横截面与相邻第一加劲板12连接所形成的夹角相适应。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件11的高度大于第一加劲板12的高度,多个第一封闭结构沿第一支撑件11内侧高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第一支撑件11实现多个第一封闭结构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固定于第一加劲板12连接形成的第一封闭结构的四个角位置。第一支撑件11与第一加劲板12对应位置分别开有若干第一预留孔13,通过在第一预留孔13中置入连接件实现连接。采用角钢、加劲板在焊接工程拼接组合而成,在角钢、加劲板上部预留钻孔,与后续基坑支撑系统连系梁、剪刀撑采用螺栓连接,解决了焊接质量不满足要求支撑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四个第一支撑件1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4,第一连接板14表面开设若干第一连接孔15。第一连接孔15通过连接螺栓3与伸缩拼接单元2相连。
为了解决支撑立柱安放时容易出现超高、欠高问题,本实施例设置伸缩拼接单元2。所述伸缩拼接单元2包括伸缩段21和固定段22,如图1所示,伸缩段21一端与标准拼接单元1连接,另一端包覆于固定段22的一端外侧;固定段22的另一端通过锚拉件4连接基坑支撑系统5。当然,在需要延长支撑立柱长度的情况下,固定段22还可以与另一标准拼接单元1相连。
如图3(a)和图3(c)所示,所述固定段22包括第二支撑件221、第二加劲板222、第二连接板223,若干第二加劲板222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第二封闭结构;相邻第二加劲板222连接处的外侧安装第二支撑件221。第二支撑件221的高度大于第二加劲板222的高度,第二支撑件221内侧沿其高度方向安装多个第二封闭结构。
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221内侧安装两个第二封闭结构,且两个第二封闭结构分别位于第二支撑件221的一端。优选地,第二封闭结构的截面为正方形,第二支撑件221采用角钢。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件221与第二加劲板222的对应位置分别开有若干第二预留孔225,二者通过在第二预留孔225置入连接件实现连接。
第二支撑件221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23将固定段22的端部封闭,所述第二连接板223开有若干第二连接孔22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224通过如图5所示的连接螺栓3与锚拉件4连接,锚拉件4用于连接基坑支撑系统5。
如图4所示,锚拉件4包括第四连接板41和连接筋42,多个连接筋42间隔分布于第四连接板41一侧。且所述第四连接板41开有用于安装连接螺栓的第四连接孔43。
进一步的,如图3(b)和图3(d)所示,伸缩段21包括第三加劲板212、第三支撑件211、第三连接板213,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三加劲板212形成第三封闭结构,相邻第三加劲板212的连接处内侧可拆卸连接第三支撑件211。
优选地,第三封闭结构的横截面呈正方形,第三支撑件211采用角钢。
所述第三支撑件211的高度大于第三加劲板212的高度,第三支撑件211的外侧间隔安装多个第三封闭结构。第三支撑件211和第三加劲板212的对应位置开设若干第三预留孔215,通过在第三预留孔215中置入连接件实现二者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封闭结构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三支撑件211的一端。
进一步的,第三支撑件211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板213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固定段22的开口端从伸缩段21的开口段伸入,且二者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段22伸入伸缩段21的长度可调,通过对应的预留孔连接即可,从而实现伸缩拼接单元2的长度可调。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基坑支撑设计要求,角钢采用等边角钢,宽度一般为140~350mm,厚度为12~30mm。在等边角钢两侧分别设置两排预留孔,两侧预留孔高度一致,预留孔直径为16~34mm。
各加劲板采用加劲钢板,例如Q345;根据支撑立柱要求,加劲钢板厚度设置为8~20mm,长度为350~650mm,宽度为150~450mm。为满足加劲钢板在角钢内侧或外侧的拼接,标准拼接单元1、伸缩拼接单元2的加劲钢板在沿角钢方向设置45度楔角。
各连接板采用连接钢板,优选地,采用正方形钢板,连接钢板厚度为8~20mm,连接钢板中心及沿中心四周设置连接孔,连接孔直径为20~34mm。锚拉件4采用直径为14~25mm的钢筋与连接钢板焊接。基坑支撑系统5为截面尺寸为600mm~1000mm的混凝土支撑。
本实施例在安装前将标准拼接单元1和伸缩拼接单元2通过螺栓连接,伸缩拼接单元2的固定段22和伸缩段21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支撑立柱高度。支撑连接构件连系梁、剪刀撑构件安装之前在连系梁和剪刀撑上预留螺栓孔,通过连接螺栓3与支撑立柱的预留孔连接。支撑立柱在基坑支撑系统拆除时按照连接单元进行拆除、保养、存放,在后续工程中重复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准拼接单元,由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加劲板形成第一封闭结构,相邻第一加劲板的连接处与第一支撑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安装用于连接伸缩拼接单元的第一连接板;
伸缩拼接单元,包括伸缩段和固定段,所述伸缩段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相连,另一端包覆于固定段外侧,且固定段深入伸缩段的长度可调;所述固定段远离伸缩段的一端安装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板或基坑支撑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大于第一加劲板的高度,多个第一封闭结构沿第一支撑件内侧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一加劲板对应位置均开有第一预留孔,二者通过第一预留孔中置入连接件实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段由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二加劲板形成第二封闭结构,相邻第二加劲板的连接处与第二支撑件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高度大于第二加劲板的高度,多个第二封闭结构沿第二支撑件内侧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另一端形成开口端;所述开口端深入伸缩段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用于连接基坑支撑系统的锚拉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段由若干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三加劲板形成第三封闭结构,相邻第三加劲板的连接处内侧可拆卸连接第三支撑件;第三封闭结构沿第三支撑件高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板,另一端形成用于固定段插入的开口;第三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与第三加劲板对应位置开有第三预留孔,二者通过第三预留孔中置入连接件实现连接。
CN202121605557.X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Active CN215857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5557.XU CN21585774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5557.XU CN21585774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57742U true CN21585774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3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5557.XU Active CN215857742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57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0478B1 (ko) 철골구조물의 보
CN202347664U (zh) 一种通过角钢连接的高延性钢结构梁柱节点
CN105937274B (zh) 装配式预制剪力墙水平拼缝槽钢焊接连接装置和连接方法
CN112144659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主体连接结构
CN215857742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装配式支撑立柱
CN109057012A (zh) 震后自复位可装配多段梁中心预应力支撑钢框架
CN108265827A (zh) 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房屋
JP7058892B1 (ja) 既設柱状体の周囲に構築される鉄骨構造物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JPH07107360B2 (ja) 多連接シールド工法による駅部構築工法
CN115110632A (zh) 一种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耗能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1201112U (zh) 一种分节段钢塔安装的装配式施工平台
CN213571351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轨道梁
CN216428010U (zh) 一种匝道桥现浇梁支架
CN213540193U (zh) 用于安全梯笼的立柱安全门
CN114045937B (zh) 一种适用于柱顶隔震的可替换隔震支座
CN109295993B (zh) 一种快速周转施工用的管柱基础结构及使用方法
CN218623673U (zh)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栏
CN214274677U (zh) 一种用于浅埋地下管线的贝雷架支撑保护结构
CN219826244U (zh) 横跨基坑电力管沟保护装置
CN217379721U (zh) 一种构筑物组装式外操作架
CN211737371U (zh) 风机塔架的预制构件的拼装平台
CN219753484U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式的装配厂房框架
KR101519373B1 (ko) 차량 충돌시 충격 분리를 위한 스마트 솔라웨이
CN220770331U (zh) 一种适用于预埋套筒的区间管线综合支架
CN217323073U (zh) 一种用于车站变跨龙门轨道的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