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8749U - 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8749U
CN215838749U CN202121616433.1U CN202121616433U CN215838749U CN 215838749 U CN215838749 U CN 215838749U CN 202121616433 U CN202121616433 U CN 202121616433U CN 215838749 U CN215838749 U CN 215838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hell
fa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64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生平
许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64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8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8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8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收纳箱和风机组件,收纳箱设于机器人壳体,收纳箱具有抽风口;风机组件设于机器人壳体,且连通收纳箱,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间隔设置,第一风机设于第一风道、用于引起第一风道内的气流,第二风机设于第二风道、用于引起第二风道内的气流;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连通抽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朝向机器人壳体的侧壁设置。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提高了风机组件在单位时间内的气流流量,同时控制了风机组件的噪音。

Description

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清洁机器人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其智能化程度也由最初的初级智能向着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发展,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清洁。
清洁机器人扫地、吸尘时,滚刷转动,风机组件工作而抽吸尘盒内空气,进而在吸尘口形成吸力,经滚刷扫起的垃圾被吸入吸尘口,进入尘盒内。由于清洁机器人的风机组件在单位时间内形成的气流流量不够大,即通过气流带走的垃圾有限,导致清洁效率有待提高;若提高风机组件的转速又会导致风机组件工作引起的噪音加大,不利于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站,旨在提高清洁机器人的风道在单位时间内的气流流量,同时控制风机组件的工作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壳体;
收纳箱,设于所述机器人壳体,所述收纳箱具有抽风口;以及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器人壳体,且连通所述收纳箱,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引起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起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连通所述抽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朝向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侧壁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风机组件中设置第一风道和第一风机、第二风道和第二风机,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同时不会增大噪音,提高了清洁效率,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器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清洁机器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清洁机器人的分解图;
图4为图1中清洁机器人的风机组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清洁机器人的风机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风机组件的分解图;
图7为图5中风机组件的分解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请参阅图1至图6,在第一实施例中,该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壳体1、滚刷(未图示)、收纳箱2以及风机组件3。滚刷设于机器人壳体1的底部,用于清洁地面,机器人壳体1的底部设有对应滚刷的吸口(未图示)。收纳箱2设于机器人壳体1,收纳箱2具有抽风口20和进尘口22,进尘口22与吸口连通,垃圾通过吸口、进尘口22收容于收纳箱2的内部。风机组件3设于机器人壳体1,且连通收纳箱2,风机组件3包括第一风道30、第二风道31、第一风机35和第二风机36,第一风道30和第二风道31间隔设置,第一风机35设于第一风道30、用于引起第一风道30内的气流,第二风机36设于第二风道31、用于引起第二风道31内的气流。其中,第一风道30具有第一进风口300和第一出风口302,第二风道31具有第二进风口310和第二出风口312,第一进风口300和第二进风口310均连通抽风口20,第一出风口302和第二出风口312均朝向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设置。
清洁机器人工作时,滚刷转动而扫刷地面,第一风机35和第二风机36转动,第一风道30的第一进风口300和第二风道31的第二进风口310同时抽吸收纳箱2内的空气,进而在吸口形成吸力,被滚刷扫起的垃圾在吸力的作用下经过吸口、进尘口22进入收纳箱2内。由于该风机组件3设有第一风道30和第一风机35、第二风道31和第二风机36,该第一风道30和第二风道31间隔设置而实现双通道气流流量,即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同时不会增大噪音,提高了清洁效率,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在清洁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上风机组件3位于收纳盒的前方。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清洁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上风机组件3位于收纳盒的后方,此时,第一出风口302和第二出风口312均靠近或接触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设置,便于将出风口吹出的气体从侧壁的开孔排出机器人之外。该收纳箱2可以是尘盒或污水箱。
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3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风通道304、第一风机腔室306和第一出风通道308,第一风机35设于第一风机腔室306,第一进风口300设于第一进风通道304,第一出风口302设于第一出风通道308,第一风机35工作时,气流经第一进风口300进入第一进风通道304中,然后进入第一风机腔室306,接着流入第一出风通道308,最后从第一出风口302吹出。
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3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进风通道314、第二风机腔室316和第二出风通道318,第二风机36设于第二风机腔室316,第二进风口310设于第二进风通道314,第二出风口312设于第二出风通道318,第二风机36工作时,气流经第二进风口310进入第二进风通道314中,然后进入第二风机腔室316,接着流入第二出风通道318,最后从第二出风口312吹出。
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还包括第一壳体32,第一进风通道304和第二进风通道314间隔设于第一壳体32中,即该第一壳体32内设有分隔的第一进风通道304和第二进风通道314,在一个壳体中设置两个通道,可简化结构,有利于加工制造,降低成本。
具体地,第一进风通道304和第二进风通道314共用部分通道壁,进一步简化了通道结构,节省了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进风通道304和第二进风通道314间隔一定的空间设置,即不共用通道壁。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通道304和第二进风通道314左右对称设置,方便与收纳箱2的抽风口20对接,且可以降低气流进入进风通道的噪音。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进风通道304和第二进风通道314可以上下设置或者前后设置,还可以对称设置或者不对称设置,具体视实际需求而定。
为了更好地与收纳箱2的抽风口20密封对接,本实施例风机组件3还包括密封胶套(未标号),该密封胶套套接在进风口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32设有第一进风通道304的第一出口314和第二进风通道314的第二出口316。第一壳体32的顶部自外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内凸部310和第二内凸部312,该第一内凸部310对应第一出口314设置,该第二内凸部312对应第二出口316设置。气流进入第一进风通道304后在第一内凸部310的引导作用下,从第一出口314流出而进入到第一风机腔室306中,避免气流在第一进风通道304内环流,提高了导流气流进入第一风机腔室306的效果,提升了进气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噪音。同理,第二内凸部312起到相同的作用,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第一内凸部310的中心、第一出口314的中心基本上位于第一风机35的中心轴线上,第二内凸部312的中心、第二出口316的中心基本上位于第二风机36的中心轴线上。
进一步地,第一内凸部310由第一壳体32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从外侧看,其为凹部,从内侧看,其为凸部,其具体呈圆锥状,其导流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内凸部310可以呈圆台状。第二内凸部312由第一壳体32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从外侧看,其为凹部,从内侧看,其为凸部,其具体呈圆锥状,其导流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内凸部312可以呈圆台状。
请参阅图5至图7,本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还包括第二壳体33,第二壳体33具有第一进口330和第二进口332,第一进口330连通第一出口314而连通第一进风通道304和第一风机腔室306,第二进口332连通第二出口316而连通第二进风通道314和第二风机腔室316。为了保证第一进口330和第一出口314之间的密封连通,第一进口330和第一出口314通过第一密封连接套(未标号)连通,同样地,第二进口332和第二出口316通过第二密封连接套(未标号)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33包括上壳34和下壳37。上壳34包括第一子上壳340和第二子上壳342,第一进口330设于第一子上壳340,第二进口332设于第二子上壳342。下壳37包括第一子下壳370和第二子下壳372。其中,第一子上壳340和第一子下壳370拼合而形成第一风机腔室306和第一出风通道308,第二子上壳342和第二子下壳372拼合而形成第二风机腔室316和第二出风通道318。
其中,第一子下壳370设有连接的第一下腔部和第一下出风部,第二子下壳372设有连接的第二下腔部和第二下出风部。第一子上壳340设有连接的第一上腔部和第一上出风部,第二子上壳342设有连接的第二上腔部和第二上出风部。进而,第一下腔部与第一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一风机腔室306,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一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一出风通道308。第二下腔部与第二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二风机腔室316,第二下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二出风通道318。
其中,第一子上壳340和第一子下壳370通过卡扣配合而实现密封上下拼接,第二子上壳342和第二子下壳372也通过卡扣配合而实现密封上下拼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螺钉锁合实现密封上下拼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308和第二出风通道318左右对称设置,有利于降低气体排出时的噪音。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308和第二出风通道318可以上下设置或者前后设置,还可以对称设置或者不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还包括左驱动轮组件4和右驱动轮组件5。机器人壳体1包括底盘10,左驱动轮组件4和右驱动轮组件5设于底盘10,收纳箱2设于底盘10。底盘10设有第一导风板12和第二导风板14,第一导风板12位于左驱动轮组件4和收纳盒之间,第二导风板14位于右驱动轮组件5和收纳盒之间的第二导风板14。第一出风通道308的第一出风口302位于左驱动轮组件4和第一导风板12之间,第二出风通道318的第二出风口312位于右驱动轮组件5和第二导风板14之间。
第一出风口302吹出的气流从左驱动轮组件4和第一导风板12之间的空间经过,到达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并从侧壁的开孔排出。第二出风口312吹出的气流从右驱动轮组件5和第二导风板14之间的空间经过,到达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并从侧壁的开孔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通道308从收纳箱2和左驱动轮组件4之间经过,而延伸至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使第一出风口302靠近或接触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设置。同样地,第二出风通道318从收纳箱2和右驱动轮组件5之间经过,而延伸至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使第二出风口312靠近或接触机器人壳体1的侧壁设置。
为了进一步对出风口进行减震、降噪,第一出风通道308的第一出风口302套设有第一减震套120,第一减震套120的两侧卡接在左驱动轮组件4和第一导风板12之间。第二出风通道318的第二出风口312套设有第二减震套140,第二减震套140的两侧卡接在右驱动轮组件5和第二导风板14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清洁机器人的第二实施例,请结合图6和图7,本实施例清洁机器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二壳体33的上壳34设有第一上腔部、第二上腔部、第一上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第一上腔部与第二上腔部间隔设置,第一上出风部连接第一上腔部,第二上出风部连接第二上腔部。第二壳体33的下壳37包括第一子下壳370和第二子下壳372,第一子下壳370设有连接的第一下腔部和第一下出风部,第二子下壳372设有连接的第二下腔部和第二下出风部。其中,第一下腔部与第一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一风机腔室306,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一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一出风通道308,第二下腔部与第二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二风机腔室316,第二下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二出风通道318。
本实施例第二壳体33的上壳34为一体结构,而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壳体33的上壳34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子上壳340和第二子上壳342。
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清洁机器人的第三实施例,请结合图6和图7,本实施例清洁机器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二壳体33的上壳34包括第一子上壳340和第二子上壳342,第一子上壳340设有连接的第一上腔部和第一上出风部,第二子上壳342设有连接的第二上腔部和第二上出风部。第二壳体33的下壳37设有第一下腔部、第二下腔部、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二下出风部,第一下腔部与第二下腔部间隔设置,第一下出风部连接第一下腔部,第二下出风部连接第二下腔部。其中,第一下腔部与第一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一风机腔室306,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一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一出风通道308,第二下腔部与第二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二风机腔室316,第二下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二出风通道318。
本实施例第二壳体33的下壳37为一体结构,而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壳体33的下壳37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子下壳370和第二子下壳372。
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清洁机器人的第四实施例,请结合图6和图7,本实施例清洁机器人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
风机组件3还包括第二壳体33,第一风机腔室306和第二风机腔室316间隔形成于第二壳体33中,第一出风通道308形成于第二壳体33中、且连通第一风机腔室306,第二出风通道318形成于第二壳体33中、且连通第二风机腔室316。即在一个壳体中分隔形成连通的第一风机腔室306和第一出风通道308、连通第二风机腔室316和第二出风通道318,可进一步简化风道结构,方便组装。
第二壳体33包括下壳37和盖合于下壳37的上壳34。下壳37设有第一下腔部、第二下腔部、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二下出风部,第一下腔部与第二下腔部间隔设置,第一下出风部连接第一下腔部,第二下出风部连接第二下腔部。上壳34设有第一上腔部、第二上腔部、第一上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第一上腔部与第二上腔部间隔设置,第一上出风部连接第一上腔部,第二上出风部连接第二上腔部。其中,第一下腔部与第一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一风机腔室306,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一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一出风通道308,第二下腔部与第二上腔部拼合形成第二风机腔室316,第二下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拼合形成第二出风通道318。
本实施例第二壳体33的上壳34和下壳37均为一体结构,而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壳体33的上壳34和下壳37均为分体结构,即上壳34包括第一子上壳340和第二子上壳342,下壳37包括第一子下壳370和第二子下壳372。
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壳体;
收纳箱,设于所述机器人壳体,所述收纳箱具有抽风口;以及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机器人壳体,且连通所述收纳箱,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引起所述第一风道内的气流,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引起所述第二风道内的气流;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连通所述抽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朝向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侧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进风通道、第一风机腔室和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一风机腔室,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
所述第二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进风通道、第二风机腔室和第二出风通道,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机腔室,所述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二进风通道,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共用部分通道壁。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通道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左右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第一进风通道的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二进风通道的第二出口;
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自外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一内凸部和第二内凸部,所述第一内凸部对应所述第一出口设置,所述第二内凸部对应所述第二出口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
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子上壳和第二子上壳,所述下壳包括第一子下壳和第二子下壳;
其中,所述第一子上壳和所述第一子下壳拼合而形成所述第一风机腔室和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子上壳和所述第二子下壳拼合而形成所述第二风机腔室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
所述上壳设有第一上腔部、第二上腔部、第一上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所述第一上腔部与所述第二上腔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一上腔部,所述第二上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二上腔部;
所述下壳包括第一子下壳和第二子下壳,所述第一子下壳设有连接的第一下腔部和第一下出风部,所述第二子下壳设有连接的第二下腔部和第二下出风部;
其中,所述第一下腔部与所述第一上腔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一风机腔室,所述第一下出风部和所述第一上出风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下腔部与所述第二上腔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二风机腔室,所述第二下出风部和所述第二上出风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
所述上壳包括第一子上壳和第二子上壳,所述第一子上壳设有连接的第一上腔部和第一上出风部,所述第二子上壳设有连接的第二上腔部和第二上出风部;
所述下壳设有第一下腔部、第二下腔部、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二下出风部,所述第一下腔部与所述第二下腔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下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一下腔部,所述第二下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二下腔部;
其中,所述第一下腔部与所述第一上腔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一风机腔室,所述第一下出风部和所述第一上出风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下腔部与所述第二上腔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二风机腔室,所述第二下出风部和所述第二上出风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一风机腔室和所述第二风机腔室间隔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中、且连通所述第一风机腔室,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中、且连通所述第二风机腔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下壳和盖合于所述下壳的上壳;
所述下壳设有第一下腔部、第二下腔部、第一下出风部和第二下出风部,所述第一下腔部与所述第二下腔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下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一下腔部,所述第二下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二下腔部;
所述上壳设有第一上腔部、第二上腔部、第一上出风部和第二上出风部,所述第一上腔部与所述第二上腔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上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一上腔部,所述第二上出风部连接所述第二上腔部;
其中,所述第一下腔部与所述第一上腔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一风机腔室,所述第一下出风部和所述第一上出风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一出风通道,所述第二下腔部与所述第二上腔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二风机腔室,所述第二下出风部和所述第二上出风部拼合形成所述第二出风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出风通道左右对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驱动轮组件和右驱动轮组件;
所述机器人壳体包括底盘,所述左驱动轮组件和所述右驱动轮组件设于所述底盘,所述收纳箱设于所述底盘;
所述底盘设有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左驱动轮组件和所述收纳盒之间,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右驱动轮组件和所述收纳盒之间的第二导风板;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左驱动轮组件和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右驱动轮组件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套设有第一减震套,所述第一减震套的两侧卡接在所述左驱动轮组件和所述第一导风板之间;
所述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出风口套设有第二减震套,所述第二减震套的两侧卡接在所述右驱动轮组价和所述第二导风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上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收纳盒的前方;或者,在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前进方向上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收纳盒的后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靠近或接触所述机器人壳体的侧壁设置。
CN202121616433.1U 2021-07-15 2021-07-15 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5838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433.1U CN215838749U (zh) 2021-07-15 2021-07-15 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6433.1U CN215838749U (zh) 2021-07-15 2021-07-15 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8749U true CN215838749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3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6433.1U Active CN215838749U (zh) 2021-07-15 2021-07-15 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87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7604A (zh) * 2022-04-11 2022-08-30 上海岚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吸尘器及其吸尘方法
WO2023221295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广东东菱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7604A (zh) * 2022-04-11 2022-08-30 上海岚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吸尘器及其吸尘方法
WO2023221295A1 (zh) * 2022-05-20 2023-11-23 广东东菱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38749U (zh) 清洁机器人
CN105737354A (zh) 吊顶空调机
WO2023134112A1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CN216854579U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CN115886642A (zh) 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及其系统
CN207444897U (zh) 抽吸喷嘴及具备其的吸尘器
CN209285355U (zh) 一种吸尘器主机
CN107981778B (zh) 桶式吸尘器及其过滤风道
CN116906347A (zh) 清洁设备的风机装置、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14617485A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CN216417045U (zh) 尘盒组件、清洁机器人及其系统
CN213046753U (zh) 防堵塞的集尘充电服务站和扫地机清洁系统
CN210472042U (zh) 一种家用车载无线两用吸尘器
CN209770259U (zh) 地刷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116211159B (zh) 擦窗机器人
CN217185913U (zh) 一种侧出风式吸尘器降噪出风结构
CN220967205U (zh)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KR100710392B1 (ko) 진공청소기
EP2789282A1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N218862810U (zh) 新型降噪的医用压缩泵
CN214906389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7524980U (zh) 洗地机器人
CN208709752U (zh) 吸嘴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9374517U (zh) 清洁机器人的双风路结构
CN220655480U (zh) 一种清洁器及清洁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