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7205U -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7205U
CN220967205U CN202322494647.1U CN202322494647U CN220967205U CN 220967205 U CN220967205 U CN 220967205U CN 202322494647 U CN202322494647 U CN 202322494647U CN 220967205 U CN220967205 U CN 220967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air outlet
cylinder
inn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946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立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lais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lais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lais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laish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946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7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7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7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反吹装置及吸尘器,反吹装置应用在吸尘器上,吸尘器具有吸尘腔,吸尘器还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通风壳,通风壳具有吸风孔和出风孔,吸风孔用于对吸尘腔抽气,出风孔用于排气,反吹装置用于套装在通风壳,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位于吸尘腔内部,内筒设有内腔,内腔与通风壳的吸风孔连通,内筒的侧面设有出风口;外筒与内筒连接,位于吸尘腔外部,外筒设有外腔,外腔与通风壳的出风孔连通,外腔与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外筒的侧面设有吸风口,吸风口与内腔连通,出风口与外腔连通。该反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者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很低,而且非常实用,完全利用吸尘器自身风机产生的动力,不需要外加动力,更加节省资源。

Description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小型家用电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尘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领域必备电器之一,吸尘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卧式、立式、手持式等吸尘器。手持吸尘器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非常方便,主要用于车内的清洁,对键盘,电器等也有良好效果。
手持吸尘器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吸尘器本体尾部的风机组件和套装在风机组件通风壳上的过滤罩,通风壳具有位于吸尘器内部的吸风孔和位于吸尘器外部的出风孔,工作原理是将吸尘器内部空气经风机吸入从尾部的过滤罩排出,而达到吸尘目的。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手持吸尘器,机器内部因结构原因,吸尘器内部很容易残存灰尘而且很难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反吹装置及吸尘器,能够改变手持吸尘器内部空气流动方向,达到清理吸尘器内部灰尘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反吹装置,应用在吸尘器上,所述吸尘器具有吸尘腔,所述吸尘器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通风壳,所述通风壳具有吸风孔和出风孔,所述吸风孔用于对所述吸尘腔抽气,所述出风孔用于排气,其特征在于,用于套装在所述通风壳,包括:
内筒,位于所述吸尘腔内部,所述内筒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与所述通风壳的吸风孔连通,所述内筒的侧面设有出风口;
外筒,与所述内筒连接,位于所述吸尘腔外部,所述外筒设有外腔,所述外腔与所述通风壳的出风孔连通,所述外腔与所述内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外筒的侧面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外腔连通。
上述反吹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需要清理时,反吹装置用于替换吸尘器的过滤罩套装在通风壳上,内筒位于吸尘腔的内部,内筒的内腔与风机的吸风孔连通,外筒的外腔与风机的吸风孔连通,内腔与外腔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起到分隔内腔与外腔的作用,由于内筒的侧面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外腔连通,外筒的侧面设有吸风口,吸风口与内腔连通,因此吸尘器加装该反吹装置之后,吸风组件改为从外筒的吸风口吸风,从内筒的出风口出风,再吹进吸尘腔内,改变手持吸尘器内部空气流动方向,从而达到清理机器内部灰尘的目的。该反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者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很低,而且非常实用,完全利用吸尘器自身风机产生的动力,不需要外加动力,更加节省资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外筒位于所述内筒一侧设有用于卡接吸尘器尾部的卡槽。
有益的是:设置卡槽有利于将内筒从吸尘器尾部安装进吸尘器内部,同时起到固定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外腔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腔的直径。
有益的是:这样设置可以在内筒侧壁设置出风通道,有利于内筒侧面的出风口与外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内筒设有延伸至所述外腔的凸环,所述凸环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
有益的是:通过设置凸环有利于安装第一密封圈,保证内腔与外腔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外筒背向所述内筒一端设有与所述风机端面配合的散热口,所述散热口设有第二密封圈。
有益的是:设置散热口可以使风机的端面露出外面,起到散热的作用,设置第二密封圈起到隔绝外部空气的作用,保证外腔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内筒的侧壁设有出风通道,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外腔通过所述出风通道连通。
有益的是:在内筒的侧壁设置出风通道,结构紧凑,保证出风口与外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外筒的侧壁设有吸风通道,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内腔通过所述吸风通道连通。
有益的是:在外筒的侧壁设置吸风通道,结构紧凑,保证吸风口与内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出风口设有两个,所述吸风口设有两个,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吸风口间隔设置。
有益的是:两个出风口和两个吸风口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出风量和进风量,达到最佳清理吸尘器内部灰尘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所述出风口的中间和所述吸风口的中间均设有支撑板。
有益的是:设置支撑板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提高出风口和吸风口的结构强度,防止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反吹装置。
上述吸尘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尘器具有防吹装置,在需要清理时,反吹装置用于替换吸尘器的过滤罩套装在通风壳上,吸风组件改为从外筒的吸风口吸风,从内筒的出风口出风,再吹进吸尘腔内,改变手持吸尘器内部空气流动方向,从而达到清理机器内部灰尘的目的。该反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者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很低,而且非常实用,完全利用吸尘器自身风机产生的动力,不需要外加动力,更加节省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处出风口处的截面图;
图4为图1中B-B处吸风口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通风壳110、内筒120、外筒130、内腔140、外腔150、吸风孔160、出风孔170、第一密封圈180、出风口190、吸风口200、卡槽210、凸环220、散热口230、第二密封圈240、出风通道250、吸风通道260、支撑板2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反吹装置及吸尘器。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反吹装置,应用在吸尘器上,吸尘器具有吸尘腔(吸尘器和吸尘腔的结构在图中未示出),吸尘器还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风机组件仅示出通风壳,未示出内部零件)包括通风壳110,通风壳110具有吸风孔160和出风孔170,吸风孔160用于对吸尘腔抽气,出风孔170用于排气,反吹装置用于套装在通风壳110,包括内筒120和外筒130。其中,内筒120位于吸尘腔内部,内筒120设有内腔140,内腔140与通风壳110的吸风孔160连通,内筒120的侧面设有出风口190;外筒130与内筒120连接,位于吸尘腔外部,外筒130设有外腔150,外腔150与通风壳110的出风孔170连通,外腔150与内腔14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80,外筒130的侧面设有吸风口200,吸风口200与内腔140连通,出风口190与外腔150连通。
在需要清理时,反吹装置用于替换吸尘器的过滤罩套装在通风壳110上,内筒120位于吸尘腔的内部,内筒120的内腔140与风机的吸风孔160连通,外筒130的外腔150与风机的吸风孔160连通,内腔140与外腔15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80起到分隔内腔140与外腔150的作用,由于内筒120的侧面设有出风口190,出风口190与外腔150连通,外筒130的侧面设有吸风口200,吸风口200与内腔140连通,因此吸尘器加装该反吹装置之后,吸风组件改为从外筒130的吸风口200吸风,从内筒120的出风口190出风,再吹进吸尘腔内,改变手持吸尘器内部空气流动方向,从而达到清理机器内部灰尘的目的。该反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者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很低,而且非常实用,完全利用吸尘器自身风机产生的动力,不需要外加动力,更加节省资源。
如图1和图2所示,外筒130位于内筒120一侧设有用于卡接吸尘器尾部的卡槽210。设置卡槽210有利于将内筒120从吸尘器尾部安装进吸尘器内部,同时起到固定的作用。
具体地,外腔150的直径大于内腔140的直径。这样设置可以在内筒120侧壁设置出风通道250,有利于内筒120侧面的出风口190与外腔150连通。
如图4所示,内筒120设有延伸至外腔150的凸环220,凸环220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80。通过设置凸环220有利于安装第一密封圈180,保证内腔140与外腔150之间的密封性。
另外,外筒130背向内筒120一端设有与风机端面配合的散热口230,散热口230设有第二密封圈240。设置散热口230可以使风机的端面露出外面,起到散热的作用,设置第二密封圈240起到隔绝外部空气的作用,保证外腔150的密封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内筒120的侧壁设有出风通道250,出风口190与外腔150通过出风通道250连通。在内筒120的侧壁设置出风通道250,结构紧凑,保证出风口190与外腔150连通。相应地,外筒130的侧壁设有吸风通道260,吸风口200与内腔140通过吸风通道260连通。在外筒130的侧壁设置吸风通道260,结构紧凑,保证吸风口200与内腔140连通。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口190设有两个,吸风口200设有两个,出风口190与吸风口200间隔设置。两个出风口190和两个吸风口200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出风量和进风量,达到最佳清理吸尘器内部灰尘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出风口190的中间和吸风口200的中间均设有支撑板270。设置支撑板270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可以提高出风口190和吸风口200的结构强度,防止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反吹装置。吸尘器具有防吹装置,在需要清理时,反吹装置用于替换吸尘器的过滤罩套装在通风壳110上,吸风组件改为从外筒130的吸风口200吸风,从内筒120的出风口190出风,再吹进吸尘腔内,改变手持吸尘器内部空气流动方向,从而达到清理机器内部灰尘的目的。该反吹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者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很低,而且非常实用,完全利用吸尘器自身风机产生的动力,不需要外加动力,更加节省资源。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反吹装置,应用在吸尘器上,所述吸尘器具有吸尘腔,所述吸尘器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通风壳(110),所述通风壳(110)具有吸风孔(160)和出风孔(170),所述吸风孔(160)用于对所述吸尘腔抽气,所述出风孔(170)用于排气,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筒(120),位于所述吸尘腔内部,所述内筒(120)设有内腔(140),所述内腔(140)与所述通风壳(110)的吸风孔(160)连通,所述内筒(120)的侧面设有出风口(190);
外筒(130),与所述内筒(120)连接,位于所述吸尘腔外部,所述外筒(130)设有外腔(150),所述外腔(150)与所述通风壳(110)的出风孔(170)连通,所述外腔(150)与所述内腔(140)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80),所述外筒(130)的侧面设有吸风口(200),所述吸风口(200)与所述内腔(140)连通,所述出风口(190)与所述外腔(15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30)位于所述内筒(120)一侧设有用于卡接吸尘器尾部的卡槽(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150)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腔(140)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20)设有延伸至所述外腔(150)的凸环(220),所述凸环(220)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密封圈(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30)背向所述内筒(120)一端设有与所述通风壳(110)端面配合的散热口(230),所述散热口(230)设有第二密封圈(2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120)的侧壁设有出风通道(250),所述出风口(190)与所述外腔(150)通过所述出风通道(25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30)的侧壁设有吸风通道(260),所述吸风口(200)与所述内腔(140)通过所述吸风通道(26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90)设有两个,所述吸风口(200)设有两个,所述出风口(190)与所述吸风口(200)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90)的中间和所述吸风口(200)的中间均设有支撑板(270)。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反吹装置。
CN202322494647.1U 2023-09-13 2023-09-13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Active CN220967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4647.1U CN220967205U (zh) 2023-09-13 2023-09-13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94647.1U CN220967205U (zh) 2023-09-13 2023-09-13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7205U true CN220967205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6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94647.1U Active CN220967205U (zh) 2023-09-13 2023-09-13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7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81723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967205U (zh)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CN216962330U (zh) 一种洗地机
CN217039953U (zh) 一种具有加长式风道结构的吸尘器
CN210472042U (zh) 一种家用车载无线两用吸尘器
CN210300861U (zh) 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CN209301007U (zh) 一种集尘杯装配组件及吸尘器
CN219720564U (zh) 吸吹一体吸尘器
CN221017911U (zh) 焊接烟雾收集装置
CN218390944U (zh) 一种除尘舱装置及集尘架
EP2789282A1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N201286671Y (zh) 中央吸尘器
CN219742590U (zh) 便于散热的模块安装吸尘器手柄结构
CN216854552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主机结构及吸尘器
CN215400820U (zh) 一种多孔内桶及垃圾桶
CN216962342U (zh) 一种用于洗地机风机模块的冷凝结构
CN21042541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6823314U (zh) 一种集尘站
CN217792954U (zh) 一种清洗机
CN213309468U (zh) 一种节省空间的尘杯式吸尘器
CN209404644U (zh) 一种集尘杯装配结构及吸尘器
CN211155529U (zh) 一种擦窗机的风道结构
CN214791335U (zh) 一种运动面板组件及应用有该运动面板组件的吸油烟机
CN217792813U (zh) 吸尘器
CN211650488U (zh) 空气净化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