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5412U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5412U
CN210425412U CN201920813590.8U CN201920813590U CN210425412U CN 210425412 U CN210425412 U CN 210425412U CN 201920813590 U CN201920813590 U CN 201920813590U CN 210425412 U CN210425412 U CN 210425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vity
opening
fresh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35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祥龙
丁佳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35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5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5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5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和空气净化腔,空气净化腔中设有空气净化组件,还包括气流分配腔,气流分配腔包括:吸风分隔腔,其与吸风口相连通,且与空气净化腔隔离;新风分隔腔,其与新风口相连通,且与空气净化腔连通;分隔壁,位于吸风分隔腔和新风分隔腔之间,分隔壁上设有连通吸风分隔腔和新风分隔腔的连通口;导流件,设置在吸风口处,包括用于将吸风口处的气流导入吸风分隔腔的第一导流面,和用于将新风分隔腔内的部分气流导入空气净化腔的第二导流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第一导流面使导入吸风分隔腔的气流更顺畅,避开分隔板上的电气部件;第二导流面使导入空气净化腔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属于空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工业污染的原因,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等有害物质含量较多,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种用于净化处理空气的装置就应运而生。
目前的空气净化器从吸风口吸入室内空气,从新风口吸入室外空气,室内和/或室外空气会从一个腔室进入过滤网,由过滤网来净化空气。为了提高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中有采用环形或半圆形等净化面积大的过滤网,但空气净化器的吸风口和新风口通常设置在空气净化器壳体的某一侧面处,因此靠近吸风口或新风口处的过滤网被频繁使用,而远离吸风口或新风口的过滤网利用率极低,甚至接触不到空气,进而整个过滤网的使用寿命也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过滤网利用效率、提升整机净化效率的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吸风口和新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空气净化腔,所述空气净化腔中设有空气净化组件,还包括气流分配腔,所述气流分配腔包括:吸风分隔腔,其与所述吸风口相连通,且与所述空气净化腔隔离;新风分隔腔,其与所述新风口相连通,且与所述空气净化腔连通;分隔壁,位于所述吸风分隔腔和新风分隔腔之间,所述分隔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吸风分隔腔和新风分隔腔的连通口;导流件,设置在所述吸风口处,包括用于将所述吸风口处的气流导入所述吸风分隔腔的第一导流面,和用于将所述新风分隔腔内的部分气流导入所述空气净化腔的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使导入吸风分隔腔的气流更顺畅,第二导流面使导入空气净化腔的气流分布均匀。
优选地,在所述新风口和连通口处设有开闭装置,可以根据空气净化器的实际运转需求调节新风口或连通口的开闭
优选地,在所述新风分隔腔内设有一个摆动阀板,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新风口和/或连通口,有利于提高空气净化器的运转模式切换的灵活性。
优选地,所述吸风分隔腔与空气净化腔之间由分隔板隔离,有利于避免吸风分隔腔与空气净化腔内的气流之间的相互干扰。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上安装有电气部件,所述电气部件位于所述吸风分隔腔中。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呈四边形,包括远离所述吸风口的第一边和邻近所述新风口的第二边,以及邻近所述吸风口的第三边和远离所述新风口的第四边,其中第一边低于第三边、第二边低于第四边;优选地,所述第二边平行于所述第四边,所述第二边与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一边与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利用坡面结构形成导流面,结构简单。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上贴覆有密封隔热层,既可以防止不同腔体之间的气流相互干扰,也可以防止因不同腔体内气流的温差过大而形成凝露。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为一圆柱状或圆锥台状的过滤网,净化面积大,而且便于与空气净化器的壳体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吸风口处设置了具有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导流件,第一导流面引导吸风口处的气流避开分隔板上的电气部件,避免引入吸风分隔腔的气流在电气部件处产生涡流,造成噪音,并且有利于防止气流直吹向电气部件而影响电气部件的寿命;第二导流面的设置可以引导新风分隔腔内的气流分散流入空气净化腔,使气流分布均匀,有利于增加空气净化腔中空气净化组件的使用面积,提高净化效率,延长空气净化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空气净化过程中,因增加了净化面积,提高了净化效率,可减少进风风扇的马达转速,从而实现运转噪音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为空气净化器的后视图;
图1b为从右后侧方向观察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主外饰面去除;
图1c为从左侧方向观察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主外饰面去除;
图2为气流分配腔的俯视图;
图3为气流分配腔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图4的B-B向剖面图;
图6为气流分配腔引新风工作模式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气流方向;
图7为气流分配腔内循环工作模式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气流方向;
图8为气流分配腔同时引新风和内循环工作模式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气流方向。
元件标号说明:
1 气流分配腔
11 吸风分隔腔
111 吸风口
112 吸风口
12 新风分隔腔
121 新风口
122 新风口
13 导流件
131 第一边
132 第二边
133 第三边
134 第四边
135 第一导流面
136 第二导流面
14 分隔壁
141 连通口
142 分隔板
15 摆动阀板
151 驱动装置
16 摆动阀板
161 驱动装置
2 空气净化腔
21 空气净化组件
22 安装座
3 壳体
31 主外饰面
32 安装面
4 进风风腔
41 进风风扇
421 送风口
422 送风口
5 空气净化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2所示为从上方向下方观察的空气净化器5,在以下的描述中,以图2中的附图作为方向的参考基础,在图2中,垂直于视图纸面朝外为上方向,垂直于视图纸面朝内为下方向,沿视图纸面向上为后方向,沿视图纸面向下为前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右为右方向,沿视图纸面朝左为左方向,在对其他视图描述时,以图2所确定的方向作为基础。
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5具有柱状结构的壳体3,壳体3为筒形,包括设置在壳体3两端的端盖,壳体3的一侧面为主外饰面31,主外饰面31的两侧分别设有吸风口111/112和送风口421/422。
如图1b所示,空气净化器5包括:依次设置在气流路径上的气流分配腔1、空气净化腔2和进风风腔4,进风风腔4和气流分配腔1均与空气净化腔2连通;进风风腔4中设有进风风扇41,并且进风风腔4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送风口421/422;空气净化腔2中设有空气净化组件21,空气净化组件21位于气流分配腔1的下游侧;空气净化组件21具体地为一圆柱状或圆锥台状的过滤网;气流分配腔1具有如图2所示的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新风口121/122,以及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吸风口111/112,具体地,如图1c所示,壳体3的侧壁上设有安装面32,新风口121从安装面32露出。
如图1b、图2和图3所示,气流分配腔1包括吸风分隔腔11和新风分隔腔12,吸风分隔腔11与位于主外饰面31的两侧的吸风口111/112相连通,且吸风分隔腔11的顶部密封,与空气净化腔2隔离,优选地采用分隔板142密封,并且分隔板142上可形成有用于安装空气净化组件21的安装座22,结构简单,有利于空气净化器5的小型化。新风分隔腔12与新风口121/122相连通,新风分隔腔12的顶部开口A,与空气净化腔2连通。其中,吸风口111/112用于从室内空间吸入空气,新风口121/122用于从室外空间吸入空气。
吸风分隔腔11和新风分隔腔12之间设有分隔壁14,分隔壁14上设有连通吸风分隔腔11和新风分隔腔12的连通口141,吸风分隔腔11内的气流可以通过连通口141进入新风分隔腔12,并从新风分隔腔12中流入空气净化腔2。新风口121/122和连通口141处设有开闭装置,用于连通或隔断室外空间与新风分隔腔12,以及连通或隔断吸风分隔腔11与新风分隔腔12。如图3、图6-8所示,优选地,新风分隔腔12内设有阀板,该阀板可以是由驱动装置151/161驱动的一个摆动阀板15/16,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性地打开新风口121/122和/或连通口141。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实现以下三种工作模式:
第一种工作模式:引新风工作模式,如图6所示,用于从室外空间吸入新鲜空气并经过净化之后送向室内空间;摆动阀板15关闭新风口121,摆动阀板16关闭连通口141,室外空气从新风口122进入新风分隔腔12,并且从新风分隔腔12中直接流入空气净化腔2,经空气净化组件21净化后从送风口421/422送入室内;
第二种工作模式:内循环工作模式,如图7所示,用于从室内空间吸入混浊空气并经过净化之后再送向室内空间;摆动阀板15/16关闭新风口121/122,室内空气从吸风口111/112进入吸风分隔腔11之后通过连通口141进入新风分隔腔12,再从新风分隔腔12中直接流入空气净化腔2,经空气净化组件21净化后从送风口421/422送入室内;
第三种工作模式:同时进行引新风和内循环的工作模式,如图8所示,用于从室外空间吸入新鲜空气并经过净化之后送向室内空间,并同时从室内空间吸入混浊空气并经过净化之后再送向室内空间;摆动阀板15关闭新风口121,摆动阀板16位于连通口141和新风口122之间,室外空气从新风口122进入新风分隔腔12,与此同时,室内空气从吸风口111/112进入吸风分隔腔11之后通过连通口141进入新风分隔腔12,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在新风分隔腔12内混合,混合空气从新风分隔腔12中直接流入空气净化腔2,经空气净化组件21净化后从送风口421/422送入室内。
气流分配腔1还包括一个或两个导流件13,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只在一个吸风口处设置一个导流件13,也可以在两个吸风口处各设一个导流件13。具体为在吸风口附近,且在连通口141和新风分隔腔12的顶部开口A之间的气流路径上设有导流件13,该导流件13自气流分配腔1的一端朝向气流分配腔1的下游侧的空气净化组件21的一端倾斜延伸,优选地,导流件13构成分隔壁14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仅在吸风口111处设有一个导流件13,该导流件13具有如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导流面135和如图2、3和5所示的第二导流面136。第二导流面136可以将新风分隔腔12内的部分气流导入空气净化腔2的后半侧,具体为靠近主外饰面31的一侧的空气净化腔2,有利于使空气净化腔2内的气流均匀分布,进而有利于提升位于空气净化腔2后半侧的空气净化组件21的净化效率。第一导流面135将吸风口111的气流导入吸风分隔腔11中,还可以进一步地避免气流直接进入吸风口111后碰到位于分隔板142上的电气部件,如断电保护开关等,此处的断电保护开关用于检测空气净化组件21是否安装于安装座22上。如气流直接与电气部件相碰,不仅会在电气部件周围形成涡流,造成气流损失,而且会加速电气部件的老化,减少电气部件寿命,因此第一导流面135将气流顺着导流件13的倾斜方向往下方引导(而不是朝电气部件方向引导)可以有效避免涡流的产生,降低噪音,使气流流通顺畅,并且有利于保证电气部件的寿命和安全。
如图2、4和5所示,优选地,导流件13呈四边形,包括远离吸风口111的第一边131和邻近新风口121(即远离主外饰面31)的第二边132,以及邻近吸风口111的第三边133和远离新风口121(即邻近主外饰面31)的第四边134,其中第一边131到分隔板142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三边133到分隔板142的垂直距离,第二边132到分隔板142的垂直距离大于第四边134到分隔板142的垂直距离。
具体地,第三边133固定在吸风口111的上方,第一边131与分隔板142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优选地该夹角为18°。由吸风口111处进入的气流沿着第一导流面135从第三边133流向第一边131,在进入吸风分隔腔11的过程中自然地避开分隔板142上的电气部件,如图5所示,电气部件固定安装在分隔板142的靠近吸风分隔腔11的一侧,从吸风口111快速流入吸风分隔腔11的气流在第一导流面135的引导下流向吸风分隔腔11内,具体为引导到电气部件的下方,因此气流不会聚集到电气部件的周围,也不会直接吹向电气部件。类似地,第二边132与第四边134平行,并与分隔板142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优选地该夹角为40°。新风分隔腔12内的部分气流沿着第二导流面136从第二边132流向第四边134,改变了部分气流离开新风分隔腔12的路径,具体为将部分气流朝向靠近主外饰面31的空气净化组件21处引导,使气流在空气净化腔2中能较为均匀地分布,进而提高空气净化组件21的使用面积、净化效率。
优选地,导流件13上贴覆有密封隔热层,密封隔热层主要实现以下两个功能:1、密封功能:填补吸风分隔腔11、新风分隔腔12与导流件13之间的连接间隙,使不同腔室内的气流不会互相干扰;2、隔热功能:有效减小吸风分隔腔11内外的温差,避免凝露的产生。
具有导流件13的空气净化器三种工作模式如下:
1、引新风工作模式,如图6所示,室外空气从新风口122进入新风分隔腔12,其中一部分室外空气在新风分隔腔12中直接流入空气净化腔2的前半侧,由靠近新风口122处的空气净化组件21进行净化,一部分室外空气沿着导流件13的第二导流面136从左上方流入空气净化腔2的后半侧,由靠近主外饰面31处的空气净化组件21进行净化;
2、内循环工作模式,如图7所示,室内空气从吸风口111/112进入吸风分隔腔11之后通过连通口141进入新风分隔腔12,其中一部分室内空气在新风分隔腔12中直接流入空气净化腔2的前半侧,由靠近新风口122处的空气净化组件21进行净化,一部分室内空气会沿着导流件13的第二导流面136从左上方流入空气净化腔2的后半侧,由靠近主外饰面31处的空气净化组件21进行净化;
3、同时进行引新风和内循环的工作模式,如图8所示,室外空气从新风口122进入新风分隔腔12,与此同时,室内空气从吸风口111/112进入吸风分隔腔11之后通过连通口141进入新风分隔腔12,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在新风分隔腔12内混合,其中一部分混合空气在新风分隔腔12中直接流入空气净化腔2的前半侧,由靠近新风口122处的空气净化组件21进行净化,一部分混合空气会沿着导流件13的第二导流面136从左上方流入空气净化腔2的后半侧,由靠近主外饰面31处的空气净化组件21进行净化。
由上述三种工作模式可以看出,导流件13的第二导流面136均可以对新风分隔腔12内的空气起到引导分流的作用,提升空气净化组件21后半侧的利用率,避免空气净化组件21只有前半侧长时间工作而后半侧几乎用不到的情况发生,提升空气净化组件21的使用效率,延长空气净化组件21的使用寿命。
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的,气流分配腔1也可以包括两个导流件13,即在吸风口111和112处各设有一个导流件13。在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的三种工作模式下,新风分隔腔12中的部分空气会沿着两个导流件13的第二导流面136从左上方和右上方流入空气净化腔2的后半侧,相较于只有一个导流件13的前述实施例,两个导流件13能够使气流分布更加均匀,增大空气净化组件2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吸风口处设置了具有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导流件,第一导流面引导吸风口处的气流避开分隔板上的电气部件,避免产生涡流,造成噪音,同时有利于提高电气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第二导流面的设置可以引导新风分隔腔内的气流分散流入空气净化腔,使气流分布均匀,有利于增加空气净化腔中空气净化组件的使用面积,提高净化效率,延长空气净化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空气净化过程中,因增加了净化面积,提高了净化效率,可减少进风风扇的马达转速,从而实现运转噪音的降低。
此外,空气净化器还可以包括独立设置于气流分配腔下端的排风风腔,排风风腔中设有排风风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上设有吸风口(111)和新风口(121),所述壳体(3)内设有空气净化腔(2),所述空气净化腔(2)中设有空气净化组件(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分配腔(1),所述气流分配腔(1)包括:
吸风分隔腔(11),其与所述吸风口(111)相连通,且与所述空气净化腔(2)隔离;
新风分隔腔(12),其与所述新风口(121)相连通,且与所述空气净化腔(2)连通;
分隔壁(14),位于所述吸风分隔腔(11)和新风分隔腔(12)之间,所述分隔壁(14)上设有连通所述吸风分隔腔(11)和新风分隔腔(12)的连通口(141);
导流件(13),设置在所述吸风口(111)处,包括用于将所述吸风口(111)处的气流导入所述吸风分隔腔(11)的第一导流面(135),和用于将所述新风分隔腔(12)内的部分气流导入所述空气净化腔(2)的第二导流面(1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风口(121)和连通口(141)处设有开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风分隔腔(12)内设有一个摆动阀板(15),用于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新风口(121)和/或连通口(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分隔腔(11)与空气净化腔(2)之间由分隔板(142)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42)上安装有电气部件,所述电气部件位于所述吸风分隔腔(11)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13)呈四边形,包括远离所述吸风口(111)的第一边(131)和邻近所述新风口(121)的第二边(132),以及邻近所述吸风口(111)的第三边(133)和远离所述新风口(121)的第四边(134),其中第一边(131)低于第三边(133)、第二边(132)低于第四边(1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132)平行于所述第四边(134),所述第二边(132)与分隔板(142)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131)与分隔板(142)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13)上贴覆有密封隔热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组件(21)为一圆柱状或圆锥台状的过滤网。
CN201920813590.8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 Active CN210425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3590.8U CN210425412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3590.8U CN210425412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5412U true CN210425412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3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3590.8U Active CN210425412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5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92871A (zh) 一种洗地机
JP7174296B2 (ja) 室内空気処理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2018476A (zh) 吸尘器的电机罩结构
CN216281723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425412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11637548B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6159251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JP5079136B2 (ja) 同時給排形換気扇
CN215502725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吸头及清洁机
CN214009455U (zh) 单风机双通道吊顶吹风换气设备
CN212378187U (zh) 小型家用换气机
CN108870483B (zh) 一种免清洗吸油烟机
CN217685448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6522029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CN218953648U (zh) 一种风机外壳及风机
CN219868284U (zh) 新风机
CN212005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624132U (zh) 抽油烟机
CN217528510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9300888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20967205U (zh) 反吹装置及吸尘器
CN220017625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9166328U (zh) 一种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
CN220185436U (zh) 用于新风机的风扇、新风机
CN212362350U (zh) 一种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