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34522U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34522U
CN215834522U CN202121435956.6U CN202121435956U CN215834522U CN 215834522 U CN215834522 U CN 215834522U CN 202121435956 U CN202121435956 U CN 202121435956U CN 215834522 U CN215834522 U CN 215834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sub
layer
glass substrate
pix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359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漫铁
余亮
屠孟龙
曾聪
张李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359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34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34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34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线路层、玻璃基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子像素位于第二导电层上表面,第二导电层设置有多路第一共电极线路,同一列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引线连接至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并贯穿第一导电层和玻璃基板连接至驱动线路层;各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引线分别贯穿第二导电层连接至第一导电层,并贯穿玻璃基板连接至驱动线路层,如此由于采用了玻璃基板,散热效果更好,且通过减少第二导电层上的布线减少散热,同时通过将第一导电层设置在邻近玻璃基板的一侧,从而可加快第一导电层的散热,最终提升显示面板的整体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屏作为显示器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其可用于显示面积要求不高的产品,例如智能电话、笔记本、电视和平板个人电脑(PC)等;也可用于显示面积较高的产品,例如无缝拼接的LED COB显示屏以及家庭影院级别的超级电视产品。无论显示面积要求的高低,高分辨率的显示面板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满足高分辨率的要求,显示面板排布的LED要求间距尽量小,这样的排布方式导致LED的排线也很密集,显示面板发热严重。因此急需一种散热性较好的显示面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升散热性能的显示面板。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线路层、玻璃基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有多路第一共电极线路,同一列所述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引线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并贯穿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玻璃基板连接至所述驱动线路层;各所述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引线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层,并贯穿所述玻璃基板连接至所述驱动线路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有多路第二共电极线路,同一行所述子像素中至少两个所述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引线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二共电极线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还设置有多路导电线路,同一列所述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引线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各所述导电线路,并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为阴极引线,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为阳极引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线路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三导电层,所述至少两层第三导电层设置有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和所述第二共电极线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多个集成电路芯片,所述集成电路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电层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多个输出控制端,各所述输出控制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或各所述第二共电极线路一一对应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导电层上的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多于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导电层上的所述集成电路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电层靠近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玻璃基板分别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经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分别贯穿各所述过孔连接至所述驱动线路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过孔在堆叠方向上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和两个绿色子像素。
上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线路层、玻璃基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子像素位于第二导电层上表面,第二导电层设置有多路第一共电极线路,同一列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引线连接至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并贯穿第一导电层和玻璃基板连接至驱动线路层;各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引线分别贯穿第二导电层连接至第一导电层,并贯穿玻璃基板连接至驱动线路层,如此由于采用了玻璃基板,散热效果更好,且由于同一列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引线连接至第二导电层的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从而通过减少第二导电层上的布线减少散热,同时由于各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引线是分别连接至第一导电层,因此第一导电层的布线较复杂,通过将第一导电层设置在邻近玻璃基板的一侧,从而可加快第一导电层的散热,最终提升显示面板的整体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各子像素的排布示意图;
图3为各子像素的电极引线在第二导电层上的布线示意图;
图4为各子像素的电极引线在第一导电层上的布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驱动线路层,101;玻璃基板,102;第一导电层,103;第二导电层,104;子像素,110;第一电极引线,1101;第二电极引线,1102;像素单元,100;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导电层称为第二导电层,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导电层称为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两者都是导电层,但其不是同一导电层。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线路层101、玻璃基板102、第一导电层103和第二导电层104,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110,子像素110位于第二导电层104上表面,第二导电层104设置有多路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同一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连接至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并贯穿第一导电层103和玻璃基板102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各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分别贯穿第二导电层104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03,并贯穿玻璃基板102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子像素110位于第二导电层104上表面,即其部分可直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104上,也可由第一电极引线1101和第二电极引线1102作为支撑,不接触第二导电层104,而仅仅位于第二导电层104上表面,其具体排布方式如图2所示。
图3为各子像素110的电极引线在第二导电层104上的布线示意图,各子像素110包括第一电极引线1101和第二电极引线1102(图中同一虚线框中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和第二电极引线1102属于同一子像素110),第一电极引线1101和第二电极引线1102分别用于与驱动控制电路连接,从而通过驱动控制电路驱动各子像素110进行点亮。各子像素110位于第二导电层104上表面,第二导电层104设置有多路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各路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分别与各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一一对应连接,从而实现同一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共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连接至第二导电层104,例如可直接在第二导电层104贴装焊盘,从而第一电极引线1101可直接通过焊盘连接至第二导电层104;对于在第二导电层104上不易贴装焊盘的情况,也可在其它层贴装焊盘,从而第一电极引线1101可先连接至其它层,最终布线至第二导电层104。
可以理解,第一导电层103、第二导电层104和玻璃基板102分别开设有过孔,过孔内填充有导电材料,从而第一电极引线1101和第二电极引线1102能够分别通过过孔贯穿各材料层。
具体的,相比于普通的FR4板材作为基板,玻璃基板102的散热性和平整度更好,更适于做显示面板的基板。另外,一方面由于在远离玻璃基板102的第二导电层104上各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为共连接,从而减少了在第二导电层104的布线,减小了子像素110在第二导电层104的发热;另一方面由于各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是分别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03,第一导电层103的线路较为复杂,设置将第一导电层103临近玻璃基板102,有利于第一导电层103的散热,最终整体降低显示面板的发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线路层101、玻璃基板102、第一导电层103和第二导电层104,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110,子像素110位于第二导电层104上表面,第二导电层104设置有多路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同一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连接至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并贯穿第一导电层103和玻璃基板102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各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分别贯穿第二导电层104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03,并贯穿玻璃基板102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如此由于采用了玻璃基板102,散热效果更好,且由于同一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连接至第二导电层104的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从而通过减少第二导电层104上的布线减少散热,同时由于各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是分别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03,因此第一导电层103的布线较复杂,通过将第一导电层103设置在邻近玻璃基板102的一侧,从而可加快第一导电层103的散热,最终提升显示面板的整体散热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03设置有多路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同一行子像素110中至少两个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贯穿第二导电层104连接至同一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其中第一电极引线1101为阴极引线,第二电极引线1102为阳极引线。
可以理解,在各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共连接的情况下,为实现各子像素110的单独点亮的同时减少布线,可对各行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进行共连接,因此可对同一行中至少两个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共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行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引线1102可连接同一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如图4所示,通过电极引线的共连接减少布线,从而可减小布线所占空间,同时避免线路过多导致散热困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03还设置有多路导电线路(未示出),同一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分别贯穿第二导电层104连接至各导电线路,并贯穿第二导电层104连接至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
具体的,当第二导电层104不适于直接与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连接时(例如第二导电层103无法贴装焊盘时),可将各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贯穿第二导电层104(如图4所示),并分别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03的导电线路,其中同一列子像素110中各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分别连接一导电线路,然后贯穿第二导电层104连接至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最终实现同一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连接至同一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线路层101可包括至少两层第三导电层,至少两层第三导电层设置有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和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连接。
可以理解,子像素110数量越多,驱动控制电路越复杂,考虑到单层导电层可能无法布置复杂的驱动控制电路,因此可设置至少两层第三导电层用于驱动控制电路的设置。当包括多层第三导电层时,各层第三导电层可开设有过孔,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和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通过各过孔连接至相应的第三导电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多个集成电路芯片,集成电路芯片设置在第三导电层远离玻璃基板102的一侧,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多个输出控制端,各输出控制端分别与各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或各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一一对应连接。
可以理解,各子像素110可通过集成电路芯片进行驱动,集成电路芯片可包括多个输出控制端,每一输出控制端连接一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或一第二共电极线路1031,从而导通一行的子像素110或一列的子像素110。具体的,当需要点亮某一子像素110时,可通过集成电路芯片导通该子像素110所在的一行子像素110和一列子像素110。
在一个实施例中,靠近玻璃基板102的第三导电层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多于远离玻璃基板102的第三导电层上的集成电路芯片。
可以理解,集成电路芯片为驱动控制电路中的主要发热源,受玻璃基板102导热性的影响,靠近玻璃基板102的第三导电层散热性更好,因此可将集成电路芯片尽可能多的设置在靠近玻璃基板102的第三导电层上,从而提升显示面板整体的散热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电层靠近玻璃基板102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
可以理解,第三导电层可为通过涂覆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层,为实现其可涂覆性,可在玻璃基板102和相邻的第三导电层之间以及各相邻第三导电层之间设置绝缘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03和第二导电层104靠近玻璃基板10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绝缘层。
可以理解,第一导电层103和第二导电层104可为通过涂覆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层,为实现其可涂覆性,可在玻璃基板102与第一导电层103之间,以及第一导电层103和第二导电层104之间分别设置绝缘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03、绝缘层和玻璃基板102分别开设有过孔,第一电极引线1101经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分别贯穿各过孔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
可以理解,同一列子像素110的第一电极引线1101连接至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后,为进一步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可在第一导电层103与第二导电层104之间的绝缘层、第一导电层103、第一导电层103与玻璃基板102之间的绝缘层以及玻璃基板102上开设过孔,通过过孔中填充的导电材料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
其中,第一电极引线1101经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贯穿第一导电层103与第二导电层104之间的绝缘层之后,可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03,并经第一导电层103上的线路连接至第一导电层103的过孔,进而依次通过第一导电层103与玻璃基板102之间的绝缘层的过孔、玻璃基板102的过孔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过孔可在堆叠方向上连通。
可以理解,在堆叠方向上连通的过孔形成了最短的导通线路,如此,第一电极引线1101可经第一共电极线路1041依次接通各过孔,最终连接至驱动线路层101,减少了层间布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子像素110形成多个像素单元100,如图2所示。其中,像素单元100可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和两个绿色子像素。可以理解,一个像素单元100中同时设置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可使得该像素单元100的出射光为白光。其中,两个绿色子像素中的一者可作为备用的虚拟像素。
在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单元100中存在一个对角线方向的子像素110颜色相同。
可以理解,像素单元100中的四个子像素110呈方阵排布,其中有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子像素110为绿色子像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驱动线路层、玻璃基板、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子像素,所述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上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有多路第一共电极线路,同一列所述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引线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并贯穿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玻璃基板连接至所述驱动线路层;各所述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引线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层,并贯穿所述玻璃基板连接至所述驱动线路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设置有多路第二共电极线路,同一行所述子像素中至少两个所述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引线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二共电极线路;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为阴极引线,所述第二电极引线为阳极引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还设置有多路导电线路,同一列所述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引线分别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各所述导电线路,并贯穿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路层包括至少两层第三导电层,所述至少两层第三导电层设置有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和所述第二共电极线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多个集成电路芯片,所述集成电路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三导电层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多个输出控制端,各所述输出控制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或各所述第二共电极线路一一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导电层上的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多于远离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第三导电层上的所述集成电路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层靠近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靠近所述玻璃基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绝缘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玻璃基板分别开设有过孔,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经所述第一共电极线路分别贯穿各所述过孔连接至所述驱动线路层;各所述过孔在堆叠方向上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蓝色子像素和两个绿色子像素。
CN202121435956.6U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面板 Active CN215834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5956.6U CN215834522U (zh)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35956.6U CN215834522U (zh)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34522U true CN215834522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1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35956.6U Active CN215834522U (zh) 2021-06-25 2021-06-25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34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169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3333906B1 (en) Led component, led panel and led display screen
CN113920943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3805378B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42476B (zh) 一种led显示单元组及显示面板
JP7420900B2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2401177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92879B (zh) 阵列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12928123A (zh) 一种驱动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571627A (zh) 一种led显示单元线路板
TWI764096B (zh) 雙面顯示封裝結構
CN215834522U (zh) 显示面板
CN112997241B (zh)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215869365U (zh) 显示面板
CN115084185A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0714B (zh) 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CN113921673B (zh) 用于显示的发光二极管
CN113054089A (zh) 发光体和显示装置
CN11464939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4088A (zh) 发光封装结构和显示屏
CN21518396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89844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624328U (zh) 发光体和显示装置
WO2023201808A1 (zh) 显示面板
CN216624329U (zh) 发光封装结构和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