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28422U -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28422U
CN215828422U CN202121832539.5U CN202121832539U CN215828422U CN 215828422 U CN215828422 U CN 215828422U CN 202121832539 U CN202121832539 U CN 202121832539U CN 215828422 U CN215828422 U CN 215828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tank
sewage
bioreactor
ab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25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海林
刘峰
王晓龙
贾馨
吴玉波
潘兆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Dexi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Dexi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Dexi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Dexin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25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28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28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28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沉淀池内的横隔板和竖隔板将沉淀池分为多个溢流池,污水从进水口依次蛇形流过各溢流池并从出水口流出,固体杂质会沉淀在各溢流池的池底。溢流池池底设置有排泥槽,排泥槽两侧的池底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排泥槽两侧的侧壁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使排泥槽底部的杂质容易聚集且较容易从排泥管排出。在进水口处的溢流池上方设置有添加絮凝剂的加药口,横隔板和竖隔板上的溢流口处设置有导流管,污水经过导流管流入下一个溢流池,导流管的底端设置在溢流池的中部,减缓了污水流动速度,使污水中添加的絮凝剂能更充分的反应,而不会搅动到溢流池底部的沉淀,大大提高了对污水中固体杂质沉淀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背景技术
ABR(Advanced Biological Reactor)高效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极难降解的有机物的好氧生物反应器,适用于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ABR高效生物反应器为在反应池中由下至上设置过滤层和载体层,ABR生物反应器的反应池需要定期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时产生的反冲洗水中会夹杂大量的污泥,反冲洗后的反冲洗水需要经过一定净化工序再次处理。对反冲洗水进行处理时需要对污泥进行沉淀,由于反冲洗时会产生大量的反冲洗水,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将反冲洗水排放至沉淀池中并加入絮凝剂后静置,对沉淀池的容纳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沉淀池无法将反冲洗水完全容纳,则需要将反冲洗水分几次静置沉淀后再进行下一步工序,静置沉淀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反应池需要停止工作直至反冲洗水完全排出,浪费了大量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在沉淀池中设置有横隔板和竖隔板将沉淀池分隔为多个溢流池,在溢流池底部设置有排泥槽,排泥槽两侧的溢流池池底为向上延伸的斜面,排泥槽两侧的槽壁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排泥槽底部设置有排泥管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沉淀池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隔板,该多个横隔板将沉淀池内部空间分为多个横向的溢流槽,每个溢流槽内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隔板,该多个竖隔板将每个溢流槽内的空间分为多个溢流池,进水口设置在沉淀池一侧前端的底部,出水口设置在沉淀池一侧后端的顶部,进水口所在的溢流池上方设置有加药口,污水从进水口流入并蛇形流过沉淀池中的各溢流池后从出水口流出。
其中,每行溢流槽中的竖隔板上均设置有溢流口,每行溢流槽中的最后一个溢流池处的横隔板上设置有溢流口。
其中,沉淀池内第一个溢流池设置的溢流口至最后一个溢流池设置的溢流口竖向高度逐渐降低。
其中,每个溢流口处设置有用于污水流出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底端延伸至每个溢流池的中部。
其中,相邻的两个溢流槽内的污水流向相反。
其中,每个所述溢流池的池底均设置有横向的排泥槽,排泥槽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排泥槽一侧或两侧的溢流池池底为倾斜面,排泥槽一侧或全部两侧的槽壁为向上倾斜的斜面。
其中,排泥槽两侧的溢流池池底均为由排泥槽向其外侧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排泥槽任意一侧或全部两侧的槽壁为向排泥槽外侧倾斜的斜面。
其中,每行横向的溢流池池底的排泥管连通,排泥管位于每个溢流池内均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沉淀池内设置横隔板和竖隔板将沉淀池分为多个溢流池,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个溢流池,依次蛇形流过沉淀池中的各溢流池,从最后一个溢流池处设置的出水口流出,在流经各溢流池时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会沉淀在各溢流池的池底。溢流池池底设置有排泥槽,排泥槽两侧的池底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污泥能随倾斜面流入排泥槽中,排泥槽两侧的槽壁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使排泥槽中的污泥容易聚集,排泥槽底部设置的排泥管能将排泥槽中的污泥排出。在进水口处的溢流池上方设置有添加絮凝剂的加药口,使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能更快沉淀,横隔板和竖隔板上的溢流口处设置有导流管,污水从上一个溢流池流出时经过导流管流入下一个溢流池,导流管的底端设置在溢流池的中部,减缓了污水流动速度,使溢流池中部的污水能充分搅动而不会搅动到溢流池底部沉淀的污泥,污水中添加的絮凝剂能更充分的反应,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有更多的沉淀时间,大大提高了对污水中固体杂质沉淀处理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第一行溢流槽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第一列溢流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如图1、2、3所示,包括进水口8和出水口13,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在于:沉淀池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隔板6,该多个横隔板将沉淀池内部空间分为多个横向的溢流槽,每个横隔板的两个端部均与同侧的沉淀池池壁1连接。每个溢流槽内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隔板3,该多个竖隔板将每个横向溢流槽内的空间分为多个溢流池2。沉淀池一侧前端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沉淀池一侧后端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进水口所在的溢流池为第一个溢流槽中的第一个溢流池,位于该溢流池上方设置有用于向污水中添加药剂的加药箱9,加药箱上设置有加药口10。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个溢流池后,蛇形流经沉淀池中的各溢流池,最后从出水口所在的最后一个溢流池流出。
沉淀池内的各溢流池均设置有向下一个溢流池溢流污水的溢流口,每行横向的溢流槽中的各溢流池的溢流口4位于该溢流槽中的竖隔板顶端,污水能通过竖隔板上的溢流口4依次流过每个溢流槽中的各溢流池,每行溢流槽中的最后一个溢流池处的横隔板上设置有溢流口5,污水能从该行溢流槽中最后一个溢流池通过横隔板上设置的溢流口5流入相邻溢流槽的第一个溢流池中。
每行横向的溢流槽内的竖隔板上的溢流口的竖向高度由第一个溢流池至最后一个溢流池逐渐降低,多个横隔板上的溢流口的竖向高度由第一个溢流槽至最后一个溢流槽逐渐降低。每个横隔板上的溢流口的竖向高度低于上一个溢流口的竖向高度且高于下一个溢流口的竖向高度,沉淀池内的第一个溢流池的溢流口至最后一个溢流池的溢流口的竖向高度逐渐降低。上述结构使污水能从进水口流入第一个溢流池,之后依次流过每个溢流槽中的每个溢流池,在最后一个溢流池从出水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污水的液位差使污水从各溢流池中流过,因此沉淀池内第一个溢流池设置的溢流口至最后一个溢流池设置的溢流口竖向高度应逐渐降低,使污水能从第一个溢流池的溢流口溢流至下一个溢流池,依次蛇形流过沉淀池内的所有溢流池。污水从进水口流入第一个溢流池,再依次溢流至该行溢流槽中所有的溢流池,再从该行最后一个溢流池内横隔板上的溢流口流入下一行溢流槽中的第一个溢流池中,以此蛇形流过沉淀池中的各溢流池,相邻两个溢流槽内污水的溢流方向相反。
每个溢流口处均设置有一个用于污水流出的导流管12,导流管的底端延伸至每个溢流池的中部。溢流口流出的水会经过导流管,从导流管底端流入下一个溢流池,导流管底端设置在溢流池的中部使水从溢流池的中部流入,能对溢流池中部的水起到充分的搅动作用,加快污水和药剂的混合,同时对溢流池底部沉淀的污泥搅动较少,提高了沉淀的效率。
每个溢流池的池底均设置有横向的排泥槽11,排泥槽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排泥槽位于每个溢流池池底的中部,排泥槽两侧的溢流池池底14均为由排泥槽向其外侧逐渐上延伸的斜面,排泥槽两侧的槽壁15为向排泥槽外侧倾斜的斜面。每行溢流池底的排泥槽不连通,每行溢流槽内各溢流池底部的排泥管连通,排泥管位于每个溢流池内均设置有排泥口,该排泥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排泥口开启或关闭的阀门7。
污水中的污泥会沉淀在溢流池的池底,由于溢流池池底的倾斜角度,污泥会向池底中部的排泥槽中滑落,排泥槽槽壁的倾斜设置能使滑入排泥槽中的污泥更加容易向排泥槽中部聚集。
进水口8位于第一个溢流池的底部,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个溢流池时,第一个溢流池上方的加药口向溢流池中加入药剂,药剂为絮凝剂,使污水中的固体杂质絮凝沉淀。出水口12位于最后一个溢流池的顶部,固体杂质逐渐沉淀在各溢流池池底后,从各溢流池顶端流出的水中的固体杂质逐渐减少,至最后一个溢流池时应满足净化标准,固体杂质易沉淀的性质,将出水口设置在溢流池顶端能获得杂质较少的处理后的水。
各溢流池的液面能自进水口所在的第一个溢流池至出水口所在的最后一个溢流池逐渐降低,污水从液面最高的第一个溢流池逐一流过液面依次降低的各溢流池至液面最低的最后一个溢流池。污水从第一个溢流池进入,横向依次流过第一个溢流槽中的各溢流池,再从横隔板上的溢流口流入下一行溢流槽中的各溢流池,在沉淀池中的各溢流池中蛇形流动,从最后一个溢流池流出,污水中携带的污泥会在流经各溢流池时沉淀在各溢流池中。
为了加速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沉淀,在向污水中添加絮凝剂后,为了使絮凝剂尽快与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混合后絮凝沉淀,在流经各溢流池时由于在溢流口处设置的导流管,污水流入下一个溢流池的中部时能充分的搅动和混合,加速对污水的沉淀净化效果,而不会搅动沉淀池底部沉淀的杂质。
本实用新型中,在沉淀池内设置横隔板和竖隔板将沉淀池分为多个溢流池,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个溢流池,依次蛇形流过沉淀池中的各溢流池,从最后一个溢流池处设置的出水口流出,在流经各溢流池时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会沉淀在各溢流池的池底。溢流池池底设置有排泥槽,排泥槽两侧的池底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污泥能随斜面流入排泥槽中,排泥槽两侧的槽壁均为向上倾斜的斜面,使排泥槽中的污泥容易聚集,排泥槽底部设置的排泥管能将排泥槽中的污泥排出。在进水口处的溢流池上方设置有添加絮凝剂的加药口,使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能更快沉淀,横隔板和竖隔板上的溢流口处设置有导流管,污水从上一个溢流池流出时经过导流管流入下一个溢流池,导流管的底端设置在溢流池的中部,减缓了污水流动速度,使溢流池中部的污水能充分搅动而不会搅动到溢流池底部沉淀的污泥,污水中添加的絮凝剂能更充分的反应,污水中的固体杂质有更多的沉淀时间,大大提高了对污水中固体杂质沉淀处理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

Claims (8)

1.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沉淀池纵向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隔板,该多个横隔板将沉淀池内部空间分为多个横向的溢流槽,每个溢流槽内横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竖隔板,该多个竖隔板将每个溢流槽内的空间分为多个溢流池,进水口设置在沉淀池一侧前端的底部,出水口设置在沉淀池一侧后端的顶部,进水口所在的溢流池上方设置有加药口,污水从进水口流入并蛇形流过沉淀池中的各溢流池后从出水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行溢流槽中的竖隔板上均设置有溢流口,每行溢流槽中的最后一个溢流池处的横隔板上设置有溢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沉淀池内第一个溢流池设置的溢流口至最后一个溢流池设置的溢流口竖向高度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溢流口处设置有用于污水流出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底端延伸至每个溢流池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溢流槽内的污水流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溢流池的池底均设置有横向的排泥槽,排泥槽底部设置有排泥管,排泥槽一侧或两侧的溢流池池底为倾斜面,排泥槽一侧或全部两侧的槽壁为向上倾斜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排泥槽两侧的溢流池池底均为由排泥槽向其外侧逐渐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排泥槽任意一侧或全部两侧的槽壁为向排泥槽外侧倾斜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每行横向的溢流池池底的排泥管连通,排泥管位于每个溢流池内均设置有阀门。
CN202121832539.5U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Active CN215828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2539.5U CN215828422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2539.5U CN215828422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28422U true CN215828422U (zh) 2022-02-15

Family

ID=80194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2539.5U Active CN215828422U (zh) 2021-08-06 2021-08-06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28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9227B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CN211069312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设备
CN215828422U (zh) 一种abr生物反应器固体沉淀池
CN206081768U (zh) 一种污水沉淀池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219072151U (zh)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CN216877987U (zh) 一种高效一体化沉淀池
CN216777998U (zh) 一种撬装式高效泥水分离设备
CN214141900U (zh) 多级混凝沉淀装置
CN111847774B (zh) 一种泥水分离池的应用方法
CN103922541A (zh)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9752379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高效率三级沉淀池
CN218290572U (zh) 一种中心导流筒沉淀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7148845U (zh) 一种净水厂排泥水处理装置
CN111498993A (zh) 集约式升流一体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控制系统
CN217479153U (zh) 一种好氧沉淀一体化设备
CN217391830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214167573U (zh) 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CN213760615U (zh) 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
CN214829808U (zh) 一种多级布水沉淀束处理系统
CN216537028U (zh) 一种沉淀池的排水系统、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20684804U (zh) 污水处理沉淀池
CN217868545U (zh) 一种污水降解设备
CN217781008U (zh) 一种剩余污泥的浓缩装置
CN220812147U (zh) 一种工业污水斜管沉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