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6052U -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16052U
CN215816052U CN202121368514.4U CN202121368514U CN215816052U CN 215816052 U CN215816052 U CN 215816052U CN 202121368514 U CN202121368514 U CN 202121368514U CN 215816052 U CN215816052 U CN 215816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iquid
battery
liquid cooling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685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富启
谢炫辉
马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685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16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16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16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其中,电池模组,包括:箱壳,形成有装配空间;多个电芯,安装在装配空间中,导热结构,导热结构位于装配空间中,导热结构包括集热部和并排设置的多片导热翅片,各个导热翅片的一端与集热部连接,并且每个导热翅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与相应的电芯的表面接触;液冷构件,液冷构件位于装配空间中,液冷构件与集热部连接,液冷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流经集热部以带走集热部上的热量。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中对电芯所采用的散热降温方式达到散热降温效果均不理想,影响了电池包的供电性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电池包工作在合适的温度区间(25~45℃),需要采取措施对电池包实行加热或者冷却。电池包的热管理重点聚焦在冷却方面,目前电池包内一般会采用液冷、风冷以及相变材料吸热均温这几种方式。
液冷方式可以将电池包内的温度快速降至理想工作温度区,但是由于液冷装置只布置在电池包底部或顶部,会造成电池包内温度不均、影响电池包整体性能的风险;而风冷由于散热系数较低,不适于当前电池包大功率的放电需求;相变材料在均温上效果是最理想的,但是由于其是被动散热模式,存在散热效果差的劣势。
可见,现有电池包中对电芯所采用的散热降温方式达到散热降温效果均不理想,影响了电池包的供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电池包中对电芯所采用的散热降温方式达到散热降温效果均不理想,影响了电池包的供电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箱壳,形成有装配空间;多个电芯,安装在装配空间中,导热结构,导热结构位于装配空间中,导热结构包括集热部和并排设置的多片导热翅片,各个导热翅片的一端与集热部连接,并且每个导热翅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与相应的电芯的表面接触;液冷构件,液冷构件位于装配空间中,液冷构件与集热部连接,液冷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流经集热部以带走集热部上的热量。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电池模组在运行供电过程中,电芯产生的热量依次传递至导热翅片、集热部和液冷构件,并最终由液冷构件中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如此,便达到了对电芯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使得电池模组能够在合适稳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稳定供电。
可选地,集热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道,液冷构件包括进液结构和出液结构,进液结构与通道的入口相连通,出液结构与通道的出口相连通。
可选地,集热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道,液冷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液冷管,液冷管插装在通道中,液冷管的外壁面与通道的孔壁面之间导热相接。
可选地,液冷管的外壁面与通道的孔壁面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
可选地,各个液冷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紊流结构,紊流结构的横截面积大于液冷管的横截面积。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液流经紊流结构,冷却液形成了紊流,能够迅速带走热量,实现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
可选地,相邻两个导热翅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芯,各个电芯的顶部均与集热部导热相接,各个导热翅片远离集热部的一端均抵接在箱壳的底壁上。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热翅片的表面与电芯的表面接触而传递热量的同时,集热部也从各个电芯的顶部进行导热,从而进一步加快将电芯产生的热量传导走,实现对电芯的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
可选地,各个电芯远离集热部的端部与箱壳的底壁导热相接。
可选地,相邻两个导热翅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芯,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电芯隔板,电芯隔板与导热翅片一一对应,相邻两个电芯的同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电芯隔板,各个电芯隔板的两端分别抵靠集热部与箱壳的底壁。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电芯隔板能够对导热结构起到支撑作用。
可选地,液冷构件包括进液结构、液冷板和出液结构,液冷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流道,进液结构和出液结构分别与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液冷板的板面覆盖在集热部的顶部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具体地,该电池包包括外壳和多个电池模组,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电池模组为前述的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串联或并联地装配在容纳空间中。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组装成电池包来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在电池模组运行供电过程中,电芯产生的热量依次传递至导热翅片、集热部、液冷构件和冷却液,并最终由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如此,便达到了对电芯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使得电池模组能够保持在合适稳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供电,提高了电池包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的导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的液冷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池模组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池模组的分解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下壳体;12、上盖板;13、装配空间;20、电芯;30、导热结构;31、集热部;32、导热翅片;33、通道;40、液冷构件;41、液冷管;42、紊流结构;43、进液结构;431、进水口;44、出液结构;441、出水口;45、液冷板;451、流道;50、电芯隔板;60、连接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并应用多个该电池模组组装成电池包,并将电池包应用在用电设备上进行供电,例如应用在电动汽车上进行供电。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一中,该电池模组包括箱壳、导热结构30、液冷构件40和多个电芯20。具体地,箱壳包括下壳体11和上盖板12,下壳体11开设有槽空间,上盖板12盖合在下壳体11上使得槽空间形成为装配空间13,多个电芯20安装在装配空间13中。导热结构30安装在装配空间13中,其中,导热结构30包括集热部31和并排设置的多片导热翅片32,各个导热翅片32的一端连接在集热部31上,各个导热翅片32均位于集热部31的同一侧,相邻两个导热翅片32间隔设置,每个导热翅片32具有至少一个接触表面,各个电芯20均为板条状,即每个电芯20均有两个表面,则每个导热翅片32的至少一个接触表面与相应的电芯20的一个表面接触,从而实现电芯20与导热翅片32之间传导热量,这样,在电芯20工作过程中,电芯20发热,随即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导热翅片32上,并通过导热翅片32传递至集热部31中。液冷构件40也安装在装配空间13中,并且液冷构件40与集热部31连接,液冷构件40工作过程中用于输送冷却液,冷却液流动经过集热部31,则传递到集热部31的热量传递向冷却液,而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对电芯20实现散热降温的目的。
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组装成电池包来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装配该电池模组时,各个导热翅片32的至少一个表面与相应的电芯20的表面接触,各个导热翅片32与集热部31连接,并且液冷构件40输送的冷却液能够流经集热部31将集热部31上的热量带走。因此,在电池模组运行供电过程中,电芯20产生的热量依次传递至导热翅片32、集热部31、液冷构件40和冷却液,并最终由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如此,便达到了对电芯20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使得电池模组能够保持在合适稳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供电,提高了电池包的整体性能。
优选地,导热结构30为采用泡沫炭相变材料(泡沫炭相变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是泡沫炭为骨架、相变材料为填充物的复合材料,它具有快速散热的特点,器导热系数最高为200W/mK,克服了纯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固-液相转换流动以及无法定型等缺点)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因此,泡沫炭相变材料制成的导热结构30能够更迅速地将电芯20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液冷构件40,然后液冷构件40中流动的冷却液迅速地将热量带走。
如图3所示,集热部31上开有至少一个通道33,优选地,通道33的数量为多个。如图1和图4所示,液冷构件40包括至少液冷管41,优选地,液冷管41的数量也为多个,并且多个液冷管41与多个通道33一一对应。装配过程中,一个液冷管41插装在一个通道33中,多个液冷管41均匀排布在集热部31中,并且各个液冷管41的外壁面与通道33的孔壁面之间导热相接,各个液冷管41中通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液冷管41的过程中将集热部31上聚集的热量带走,从而使集热部31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也就使得电芯20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合适稳定的温度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一的液冷构件40中,如图4所示,液冷构件40还包括进液结构43和出液结构44,各个液冷管41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进液结构43和出液结构44上,进液结构43上开有进水口431,出液结构44上开有出水口441,进液结构43与出液结构44均位于集热部31的外部。冷却液从进水口431流入进液结构43中,然后冷却液分流流向各个液冷管41,当冷却液流过集热部31将集热部31上的热量吸收升温,则各个液冷管41中冷却液流动至出液结构44中汇合,然后从出水口441流出。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一中,液冷管41的外壁面与通道33的孔壁面之间填充了导热介质(未图示),导热介质完全包裹了液冷管41的外壁面,并且导热介质与通道33的孔壁面紧密接触,从而通过导热介质在液冷管41与集热部31之间快速地传导热量,而液冷管41中流动的冷却液能够将传递到液冷管41的热量迅速带走,达到快速散热降温的目的。优选地,导热介质为导热结构胶,装配时,先将液冷管41插置入通道33中,然后向液冷管41的外壁面与通道33的孔壁面之间的缝隙中注入具有流动性的导热结构胶,然后液冷管41静置在通道33中等导热结构胶固化成型即可。
在本实施例一中,各个液冷管41的管径相等,并且,各个液冷管41之间平行布置,而相邻液冷管41之间的间距相等。因此,冷却液在各个液冷管41中的流速以及流量均相等,使得集热部31的各个位置的热量被液冷管41中冷却均匀地带走,也就是,集热部31的各个位置处对应的电芯20被散热降温的热量是均匀的,因而各个电芯20能够保持基本相等的合适稳定的工作温度,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模组的散热降温效果不均匀的问题。
如图1和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的各个液冷管4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紊流结构42,紊流结构42的横截面积大于液冷管41的横截面积。当冷却液在液冷管41中流动过程中,由于紊流结构42的横截面积大于液冷管41的横截面积,则流动的冷却液形成了伯努利效应(伯努利效应适用于包括液体和气体在内的一切理想流体,是流体作稳定流动时的基本现象之一,反映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当冷却液流经紊流结构42,冷却液形成了紊流,能够迅速带走热量,实现快速散热降温的效果。优选地,各个液冷管41上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紊流结构42,相邻两个紊流结构42之间的间距相等,各个紊流结构42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液冷管41的横截面积,因此,冷却液在各个液冷管41中流动的过程中,冷却液每经过一个紊流结构42时都形成了一次伯努利效应,加快了流动速度以快速带走热量,提高了散热降温的效率。
在实施例一中,各个导热翅片32为板片状,即每个导热翅片32均具有两个接触表面。导热翅片32与电芯20装配时,相邻两个导热翅片3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芯20,优选地,相邻两个导热翅片32之间只设置了一个电芯20,则此时每个电芯20的两个表面分别与两个导热翅片32的接触表面相互贴靠。也就是,多个导热翅片32与多个电芯20依次交替地排布,并且最外面的两侧均为导热翅片32(即最外侧的两个导热翅片32仅有一个接触表面与一个电芯20的表面相互贴靠,其余的导热翅片32的两个接触表面分别与两个电芯20的表面相互贴靠)。这样,每个电芯2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传导给两个导热翅片32,各个导热翅片32再将热量传导给集热部31和液冷管41,最后,液冷管41中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迅速带走。
或者,在实施例一中,导热翅片32与电芯20装配时,将两个电芯20贴靠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芯组,相邻两个导热翅片32之间设置一个电芯组,此时最外面的两侧也分别是导热翅片32,并且每个电芯20都仅有一个表面与相应的导热翅片32的接触表面相互贴靠以传导热量,接着各个导热翅片32再将热量传导给集热部31和液冷管41,最后,液冷管41中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迅速带走。
进一步地,各个电芯20朝向集热部31的顶部均与集热部31导热相接,这样,每个电芯2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中会有一部分热量由电芯20的顶部直接地传导给集热部31,也就是,各个电芯20产生的热量分别从电芯20的两个表面传导给导热翅片32并同时从电芯20的顶部传导给集热部31,从而进一步加快将电芯20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然后液冷管41中流动的冷却液迅速地将热量带走,进一步提高对电芯20的散热降温效率。具体地,各个电芯20的顶部与集热部31之间也设置有导热介质(即导热结构胶)。装配过程中,先在各个电芯20的顶部涂覆上导热结构胶,然后将电芯20插入相邻两个导热翅片32之间的间隔中,直至电芯20的顶部与集热部31相抵,等导热结构胶固化稳定即可。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电芯隔板50,多个电芯隔板50与多个导热翅片32之间一一对应,相邻两个电芯20的同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个电芯隔板50,各个电芯隔板50的两端分别抵靠集热部31与下壳体11的底壁。在装配电芯隔板50的过程中,先将各个电芯隔板50对应安装在相邻两个电芯20之间,从而使相邻两个电芯20之间留出大约2mm的间隙,然后将导热翅片32插入该间隙中。具体地,各个导热翅片32的厚度均一致,各个电芯隔板50的厚度也均一致。并且,电芯隔板50的厚度等于导热翅片32的厚度,此时,各个电芯20的表面与相应的导热翅片32的接触表面直接地相互贴靠,即电芯2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直接地传导给导热翅片32;或者,电芯隔板50的厚度略大于导热翅片32的厚度,此时,各个电芯20的表面与相应的导热翅片32的接触表面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即导热结构胶),即电芯20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胶传导给导热翅片32,电芯20的表面与相应的导热翅片32的接触表面之间的导热结构胶固化后,电芯20的表面与导热翅片32的接触表面也固定贴靠在一起。
在将导热结构30与多个电芯20装配完成而形成一个整体之后,再将导热结构30与电芯20装配形成的整体安装进装配空间13中。安装完成后,在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中,各个电芯20远离集热部31的底端部与下壳体11的底壁之间导热相接,具体地,各个电芯20的底端部与下壳体11的底壁之间设有导热介质(即导热结构胶),并且各个导热翅片32远离集热部31的一端均抵接在下壳体11的底壁上,进一步地,各个电芯隔板50远离集热部31的端部也均抵接在下壳体11的底壁上。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在下壳体11的底壁上涂覆导热结构胶,然后将导热结构30与电芯20装配形成的整体安装进装配空间13中,并压紧,则此时导热翅片32远离集热部31的端部和电芯隔板50远离集热部31的端部都会穿过所涂覆的导热结构胶而直接抵接到下壳体11的底壁上,而电芯20的下端部则与导热结构胶接触,等导热结构胶固化成型即可,这样导热结构30、电芯20、电芯隔板50和下壳体11就装配形成了一个整体。
在实施例一中,各个电芯隔板50朝向集热部31的端部连接起来,使得多个电芯隔板50朝向集热部31的端部形成为整体端部,并且该整体端部抵接在集热部31上,这样,在将上盖板12与下壳体11盖合的过程中,上盖板12会对集热部31有一个挤压力,此时,电芯隔板50能够支撑起导热结构30,从而保证集热部31不会被继续下压,继而确保了导热翅片32不会被挤压变形。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一中,相邻两个电芯20通过连接铜排60串联连接(当然,电芯20之间也可以根据输出电压的实际需要而通过连接铜排60并联连接;或者,若干个电芯20之间通过连接铜排60并联连接成一组,相邻两组之间再通过连接铜排60串联连接;或者,若干个电芯20之间通过连接铜排60串联连接成一组,相邻两组之间再通过连接铜排60并联连接)。在将导热结构30与电芯20装配形成的整体安装进装配空间13中之后,并且在涂覆于下壳体11的底壁的导热结构胶固化之前,采用连接铜排60将各个电芯20电性连接完成。在实施例一中,各个电芯隔板50为绝缘板,这样,电芯隔板50不仅能够对导热结构30起到支撑作用,也能够将连接铜排60与电芯20隔离开,避免连接铜排60直接接触电芯20而导致相互之间产生静电影响,避免了电芯20受静电影响而导致电芯20的电容量降低的情况发生,保证了电池模组的产品装配质量。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相比较而言,实施例二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在实施例二的电池模组中,电池模组的液冷构件40包括进液结构43、液冷板45和出液结构44,液冷板45上设有至少一个流道451,优选地,液冷板45上设有多个流道451,相邻两个流道451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且各个流道451的孔径相等,每个流道451均为直流道。
在装配过程中,进液结构43与流道451的进液口相连通,具体地,进液结构43具有多个出液对接口,多个出液对接口与多个流道451一一对应,各个出液对接口密封对接在相应的流道451的进液口中;出液结构44与流道451的出液口相连通,出液结构44具有多个进液对接口,多个进液对接口与多个流道451一一对应,各个进液对接口密封对接在相应的流道451的出液口中。
在实施例二中,进液结构43和出液结构44均为金属结构件,并且液冷板45也为金属结构件,优选地,进液结构43、出液结构44和液冷板45均为金属铝构件或者铝合金构件。这样,进液结构43的各个出液对接口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密封螺接在相应的流道451的进液口中,或者,进液结构43的各个出液对接口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在相应的流道451的进液口中;出液结构44的各个进液对接口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密封螺接在相应的流道451的出液口中,或者,出液结构44的各个进液对接口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在相应的流道451的出液口中。
集热部31的顶部表面是平面,液冷板45的板面覆盖在集热部31的顶部表面上,优选地,在集热部31的顶部表面与液冷板45的板面之间涂覆有导热介质(即导热结构胶),从而使得集热部31的顶部的各个位置与液冷板45之间能够均匀地传导热量,然后液冷板45的流道451中流动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实现对电芯20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二的电池模组与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相比较而言,除了以上结构不同之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相比较而言,实施例三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在实施例三的电池模组中,电池模组的集热部31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道33,优选地,集热部31上设有多个通道33,而且集热部31上的通道33直接作为冷却液流动的流道。相邻两个通道33之间的间距相等,并且各个通道33的孔径相等,每个通道33均为直流道。此时,实施例三的导热结构30中,集热部31为金属件,集热部31优选为金属铝件或铝合金件,导热翅片32为采用泡沫炭相变材料制成的结构件,导热翅片32固定连接在集热部31上。
进一步地,液冷构件40包括进液结构43和出液结构44,进液结构43和出液结构44均为金属结构件,优选地,进液结构43和出液结构44均为金属铝构件或者铝合金构件。进液结构43与通道33的入口相连通,出液结构44与通道33的出口相连通,具体装配过程中,进液结构43的各个出液对接口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密封螺接在集热部31的相应通道33的进液口中,或者,进液结构43的各个出液对接口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在集热部31的相应通道33的进液口中;出液结构44的各个进液对接口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密封螺接在集热部31的相应通道33的出液口中,或者,出液结构44的各个进液对接口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在集热部31的相应通道33的出液口中,如此,集热部31的各个通道33中流动的冷却液直接地将集热部31上的热量带走,实现对电芯20进行散热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三的电池模组与实施例一的电池模组相比较而言,除了以上结构不同之外,其余结构均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具体地,该电池包包括外壳(未图示)和多个电池模组,优选地,电池包的各个电池模组均采用前述的电池模组进行组装,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多个电池模组装配在容纳空间中,并且多个电池模组之间串联或并联地完成电性连接(多个电池模组之间依次串联地电性连接;或者,各个电池模组之间相互并联地电性连接;或者,若干个电池模组之间进行串联连接形成一组,然后相邻两组之间进行并联连接;或者,若干个电池模组之间进行并联连接形成一组,然后相邻两组之间进行串联连接)。装配完成后,利用该电池包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该电池包在供电过程中能够保持在合适稳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在该电池包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的工作过程中,每个电池模组中的各个电芯20能够快速且均匀地散热降温,使得各个电芯20始终保持在合适稳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从而有效地延长了电芯20的循环使用寿命,也就有效地延长了电池包的循环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电池包的放电倍率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箱壳,形成有装配空间;
多个电芯,安装在所述装配空间中,
其特征在于,
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装配空间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集热部和并排设置的多片导热翅片,各个所述导热翅片的一端与所述集热部连接,并且每个所述导热翅片的至少一个表面与相应的所述电芯的表面接触;
液冷构件,所述液冷构件位于所述装配空间中,所述液冷构件与所述集热部连接,所述液冷构件用于输送冷却液流经所述集热部以带走所述集热部上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热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液冷构件包括进液结构和出液结构,所述进液结构与所述通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出液结构与所述通道的出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热部上设有至少一个通道,所述液冷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液冷管,所述液冷管插装在所述通道中,所述液冷管的外壁面与所述通道的孔壁面之间导热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管的外壁面与所述通道的孔壁面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液冷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紊流结构,所述紊流结构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液冷管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导热翅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芯,各个所述电芯的顶部均与所述集热部导热相接,各个所述导热翅片远离所述集热部的一端均抵接在所述箱壳的底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电芯远离所述集热部的端部与所述箱壳的底壁导热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导热翅片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芯,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多个电芯隔板,所述电芯隔板与所述导热翅片一一对应,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的同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电芯隔板,各个所述电芯隔板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集热部与所述箱壳的底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冷构件包括进液结构、液冷板和出液结构,所述液冷板上设有至少一个流道,所述进液结构和所述出液结构分别与所述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所述液冷板的板面覆盖在所述集热部的顶部表面上。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形成有容纳空间;以及,
多个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串联或并联地装配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CN202121368514.4U 2021-06-18 2021-06-1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ctive CN215816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8514.4U CN215816052U (zh) 2021-06-18 2021-06-1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68514.4U CN215816052U (zh) 2021-06-18 2021-06-1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16052U true CN215816052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77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68514.4U Active CN215816052U (zh) 2021-06-18 2021-06-18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160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546A (zh) * 2021-06-18 2021-09-17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546A (zh) * 2021-06-18 2021-09-17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58367B (zh) 一种蛇形扁管液体冷却电池模块
CN203617406U (zh) 水冷式锂离子电池
CN113410546A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7542358U (zh) 液冷电池模组以及电动汽车
CN113690510B (zh) 一种圆柱电池模组的防爆液冷结构
CN109742282B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冷却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15816052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3471604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
CN114335805A (zh) 一种集成液冷板组件的动力电池模组
WO2024087801A1 (zh) 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
CN210015934U (zh) 锂离子电池包结构
CN219144456U (zh) 一种电池组
CN112993312A (zh) 一种具有间隔冷却腔的高温甲醇燃料电池电堆
CN109066007B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大规模电池模组集成箱冷却系统
CN219476803U (zh) 自带冷却水道的电池包、应用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11162350A (zh) 一种具有ptc加热片和热管集成化结构的电池箱
CN213546401U (zh) 方形电池模组液冷装置
CN216671797U (zh) 一种集成液冷板组件的动力电池模组
WO2022001382A1 (zh) 极耳和具有其的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8677305U (zh) 动力电池包
CN220065816U (zh) 一种ccs组件
CN219163591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9534677U (zh) 电池壳及锂电池
CN218975587U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9249645U (zh) 一种模组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