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97969U -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97969U
CN215797969U CN202122002640.4U CN202122002640U CN215797969U CN 215797969 U CN215797969 U CN 215797969U CN 202122002640 U CN202122002640 U CN 202122002640U CN 215797969 U CN215797969 U CN 215797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conveying
shaped
fixedly connected
conveying device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026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锦平
许德宏
吴保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026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97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97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97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包括垂直运送装置本体,所述垂直运送装置本体包括U形底座、以及设置在U形底座上方的电葫芦和电葫芦上的钢丝拉绳,U形底座的底部四角均转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U形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顶板的顶部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安装孔,电葫芦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两侧内壁之间,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移动板,钢丝拉绳与移动板的顶部拴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两个第一T形滑轨的设置,可降低在垂直运送的过程中渣车晃动的现象,通过两个L形托板对渣车进行支撑,可降低渣车在垂直运送过程中的滑脱风险,提高垂直运送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渣土垂直运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掘进机主要分为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两种模式,土压平衡模式靠螺旋输送机将碴土排送至渣车,由装在螺旋输送机排土口处的滑动闸门或旋转漏斗控制出土量,并将土压平衡顶管机渣车输送至始发洞口后,采用履带吊将渣车吊出井外,由于顶铁开口及顶进油缸行程限制,吊装空间有限,履带吊吊起渣车后,只能采用回转及伸缩臂等合成运动实现渣车空中位移,吊装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现有的垂直运送装置,大多通过吊装和电葫芦配合实现对渣车的垂直运输,其运输稳定性较差,缺少垂直运输过程中对渣车进行支撑的功能,在垂直运输的过程中,大多采用拉绳进行吊装作业,在吊装上移渣车时存在晃动滑脱的风险较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包括垂直运送装置本体,所述垂直运送装置本体包括U形底座、以及设置在U形底座上方的电葫芦和电葫芦上的钢丝拉绳,U形底座的底部四角均转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U形底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顶板的顶部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安装孔,电葫芦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两侧内壁之间,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移动板,钢丝拉绳与移动板的顶部拴接固定,移动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导向机构,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L形托板,L形托板的底部延伸至U形底座内,移动板上安装有同步螺纹驱动机构,两个L形托板均螺纹套设在同步螺纹驱动机构上,移动板上安装有提升机构,同步螺纹驱动机构套设在提升机构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移动板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槽,两个第一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滑轨,滑块滑动安装在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同步螺纹驱动机构包括两个螺杆,螺杆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矩形槽内,L形托板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上,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管,转管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形齿轮,两个螺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转动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两个第二伞形齿轮对称设置,两个第二伞形齿轮均与第一伞形齿轮相啮合,转管的底端延伸至移动板的下方,转管上固定套设有位于移动板下方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齿轮,移动板的底部嵌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底端与第二齿轮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嵌装在转动槽顶部内壁上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底端延伸至U形底座内并固定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底部拴接固定有三个柔性钢绳,柔性钢绳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悬挂钩,转管套设在电动伸缩杆上。
优选的,所述滑块远离移动板的一侧开设有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T形滑槽,第一T形滑槽与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防脱块,防脱块的顶部与对应的滑块的底部活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T形滑轨,L形托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二T形滑槽,第二T形滑轨与对应的第二T形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L形托板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对应的螺杆螺纹连接,两个矩形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矩形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均与对应的螺杆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管的外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的外侧与转管的内壁不接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电葫芦、钢丝拉绳、U形底座、支撑板、顶板、移动板、滑块、矩形槽、螺杆、L形托板、转动槽、第二伞形齿轮、第一伞形齿轮、转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驱动电机、电动伸缩杆、安装块与柔性钢绳相配合,此时渣车位于U形底座内,紧接着使用悬挂钩对渣车进行悬挂,紧接着正向启动电动伸缩杆依次通过安装块、三个柔性钢绳和三个悬挂钩将渣车向上提起,当渣车的底部与L形托板的底部内壁平齐时,正向启动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通过转管和第一伞形齿轮带动两个第二伞形齿轮转动,第二伞形齿轮带动对应的螺杆转动,两个螺杆转动带动两个L形托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至其底部内壁与渣车的底部接触时,停止驱动电机,此时两个L形托板对渣车进行支撑,紧接着正向启动电葫芦通过钢丝拉绳带动移动板向上移动,移动板带动两个滑块分别在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上滑动,移动板通过两个L形托板带动渣车向上垂直运输作业。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两个第一T形滑轨的设置,可降低在垂直运送的过程中渣车晃动的现象,通过两个L形托板对渣车进行支撑,可降低渣车在垂直运送过程中的滑脱风险,提高垂直运送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电葫芦、101钢丝拉绳、1U形底座、2支撑板、3顶板、4移动板、5滑块、6矩形槽、7螺杆、8L形托板、9转动槽、10第二伞形齿轮、11第一伞形齿轮、12转管、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驱动电机、16电动伸缩杆、17安装块、18柔性钢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包括垂直运送装置本体,垂直运送装置本体包括U形底座1、以及设置在U形底座1上方的电葫芦100和电葫芦100上的钢丝拉绳101,U形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转动安装有万向轮,U形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安装孔,电葫芦100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两侧内壁之间,两个支撑板2之间设有移动板4,钢丝拉绳101与移动板4的顶部拴接固定,移动板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导向机构,移动板4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6,矩形槽6的顶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L形托板8,L形托板8的底部延伸至U形底座1内,移动板4上安装有同步螺纹驱动机构,两个L形托板8均螺纹套设在同步螺纹驱动机构上,移动板4上安装有提升机构,同步螺纹驱动机构套设在提升机构上;
导向机构包括滑块5,两个滑块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移动板4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槽,两个第一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滑轨,滑块5滑动安装在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上;
同步螺纹驱动机构包括两个螺杆7,螺杆7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矩形槽6内,L形托板8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7上,移动板4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9,转动槽9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管12,转管12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形齿轮11,两个螺杆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转动槽9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10,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0对称设置,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0均与第一伞形齿轮11相啮合,转管12的底端延伸至移动板4的下方,转管12上固定套设有位于移动板4下方的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4,移动板4的底部嵌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底端与第二齿轮14的顶部固定连接;
提升机构包括嵌装在转动槽9顶部内壁上的电动伸缩杆16,电动伸缩杆16的输出轴底端延伸至U形底座1内并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7,安装块17的底部拴接固定有三个柔性钢绳18,柔性钢绳1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悬挂钩,转管12套设在电动伸缩杆16上,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两个第一T形滑轨的设置,可降低在垂直运送的过程中渣车晃动的现象,通过两个L形托板8对渣车进行支撑,可降低渣车在垂直运送过程中的滑脱风险,提高垂直运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滑块5远离移动板4的一侧开设有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T形滑槽,第一T形滑槽与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防脱块,防脱块的顶部与对应的滑块5的底部活动接触,矩形槽6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T形滑轨,L形托板8的顶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二T形滑槽,第二T形滑轨与对应的第二T形滑槽滑动连接,L形托板8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对应的螺杆7螺纹连接,两个矩形槽6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矩形槽6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均与对应的螺杆7的外侧固定连接,转动槽9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管12的外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6的外侧与转管12的内壁不接触,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两个第一T形滑轨的设置,可降低在垂直运送的过程中渣车晃动的现象,通过两个L形托板8对渣车进行支撑,可降低渣车在垂直运送过程中的滑脱风险,提高垂直运送稳定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四个万向轮移动整个装置,使得盛放有渣土的渣车位于U形底座1内,紧接着使用悬挂钩对渣车进行悬挂,紧接着正向启动电动伸缩杆16,电动伸缩杆16的输出轴带动安装块17向上移动,安装块17通过三个柔性钢绳18和三个悬挂钩将渣车向上提起,当渣车的底部与L形托板8的底部内壁平齐时,正向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带动第二齿轮14转动,第二齿轮14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3转动,第一齿轮13带动转管12转动,转管12带动第一伞形齿轮11转动,第一伞形齿轮11带动与其相啮合的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0转动,第二伞形齿轮10带动对应的螺杆7转动,在开设在L形托板8上的螺纹孔作用下,两个螺杆7转动带动两个L形托板8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L形托板8移动至其底部内壁与渣车的底部接触时,停止驱动电机15,在螺纹孔与对应的螺杆7自身螺纹锁定力作用下,使得L形托板8被固定,此时两个L形托板8对渣车进行支撑;
紧接着正向启动电葫芦100对钢丝拉绳101进行收卷,钢丝拉绳101带动移动板4向上移动,移动板4带动两个滑块5分别在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上滑动,移动板4通过两个L形托板8带动渣车向上移动,从而实现对渣车的垂直运输,且通过两个L形托板8对渣车进行支撑,配合两个第一T形滑轨的设置,可降低在垂直运送的过程中渣车晃动的现象,降低渣车在垂直运送过程中的滑脱风险,提高垂直运送稳定性。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包括垂直运送装置本体,所述垂直运送装置本体包括U形底座(1)、以及设置在U形底座(1)上方的电葫芦(100)和电葫芦(100)上的钢丝拉绳(101),U形底座(1)的底部四角均转动安装有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底座(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前侧为开口设置的安装孔,电葫芦(100)固定安装在安装孔的两侧内壁之间,两个支撑板(2)之间设有移动板(4),钢丝拉绳(101)与移动板(4)的顶部拴接固定,移动板(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导向机构,移动板(4)的底部开设有两个矩形槽(6),矩形槽(6)的顶部内壁上滑动安装有L形托板(8),L形托板(8)的底部延伸至U形底座(1)内,移动板(4)上安装有同步螺纹驱动机构,两个L形托板(8)均螺纹套设在同步螺纹驱动机构上,移动板(4)上安装有提升机构,同步螺纹驱动机构套设在提升机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块(5),两个滑块(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移动板(4)的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槽,两个第一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T形滑轨,滑块(5)滑动安装在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螺纹驱动机构包括两个螺杆(7),螺杆(7)转动安装在对应的矩形槽(6)内,L形托板(8)螺纹套设在对应的螺杆(7)上,移动板(4)的底部开设有转动槽(9),转动槽(9)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管(12),转管(12)上固定套设有第一伞形齿轮(11),两个螺杆(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延伸至转动槽(9)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10),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0)对称设置,两个第二伞形齿轮(10)均与第一伞形齿轮(11)相啮合,转管(12)的底端延伸至移动板(4)的下方,转管(12)上固定套设有位于移动板(4)下方的第一齿轮(13),第一齿轮(13)的右侧啮合有第二齿轮(14),移动板(4)的底部嵌装有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底端与第二齿轮(14)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嵌装在转动槽(9)顶部内壁上的电动伸缩杆(16),电动伸缩杆(16)的输出轴底端延伸至U形底座(1)内并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7),安装块(17)的底部拴接固定有三个柔性钢绳(18),柔性钢绳(1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悬挂钩,转管(12)套设在电动伸缩杆(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远离移动板(4)的一侧开设有顶部和底部为开口设置的第一T形滑槽,第一T形滑槽与对应的第一T形滑轨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防脱块,防脱块的顶部与对应的滑块(5)的底部活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槽(6)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T形滑轨,L形托板(8)的顶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第二T形滑槽,第二T形滑轨与对应的第二T形滑槽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托板(8)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对应的螺杆(7)螺纹连接,两个矩形槽(6)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两个矩形槽(6)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内固定套设有两个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内侧和第二轴承的内圈内侧均与对应的螺杆(7)的外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槽(9)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套设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的内圈内侧与转管(12)的外侧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16)的外侧与转管(12)的内壁不接触。
CN202122002640.4U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Active CN215797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2640.4U CN215797969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02640.4U CN215797969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97969U true CN215797969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50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02640.4U Active CN215797969U (zh) 2021-08-24 2021-08-24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97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97969U (zh) 一种顶管施工用渣土垂直运送装置
CN213231167U (zh) 一种自旋转式起重机吊具
CN107662885A (zh) 一种行走吊装航车
CN209038910U (zh) 门座起重机
CN111646373A (zh) 一种起重机械用组合式配重结构
CN216687188U (zh) 一种建筑和道路桥梁施工用的钢结构起吊设备
CN203946809U (zh) 轻量型悬臂起重机
CN215798086U (zh) 一种条状物吊机系统
CN214456324U (zh) 一种桥梁工程的桥梁施工用材料运送升降设备
CN214570159U (zh) 行车刚性升降装置
CN113734982A (zh) 一种欧式双梁起重机
CN211619794U (zh) 一种低空间简易龙门吊装装置
CN209038911U (zh) 移动式门座起重机
CN208747487U (zh) 一种双吊钩起重机回转小车
CN205998894U (zh) 多功能移料塔式起重机
CN220886730U (zh) 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物料起重设备
CN114249233B (zh) 一种专用带副钩的氧化起重机
CN210557504U (zh) 一种小车载具推车机
CN212334504U (zh) 一种起重机制造用运输装置
CN216188638U (zh) 单轨吊运输装置
CN214616589U (zh) 一种隧道拱架安装设备
CN219341485U (zh) 一种移动式起重机械底座
CN221053698U (zh) 一种井下提升式渣斗存换装置
CN212712554U (zh) 一种桥梁工程的桥梁施工用材料运送升降设备
CN213737077U (zh) 一种新型翻斗式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