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8219U -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8219U
CN215768219U CN202120723962.5U CN202120723962U CN215768219U CN 215768219 U CN215768219 U CN 215768219U CN 202120723962 U CN202120723962 U CN 202120723962U CN 215768219 U CN215768219 U CN 215768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air
case
inlet pipe
cartridg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239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胜男
侯玉翠
王新珉
崔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7239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8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8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8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实施方式的试剂库包括:箱体,其由底部和侧壁构成为顶部开口的筒状;试剂载置部,其载置试剂容器;罩,其覆盖所述箱体的开口并且具有供试剂分注探针插入的插入口;进气管,其具有与所述箱体的侧壁或者排水部连接的第一开口部、以及在箱体的外部的高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设置的第二开口部,所述进气管以可以将所述箱体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到所述箱体内部的方式连通;以及循环风扇,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循环风扇将所述箱体的外侧的空气经由所述进气管导入到所述箱体内。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试剂库的试剂容器瓶口出现结露。

Description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以生物化学检查项目、免疫检查项目等为对象,光学地对从被检体取样的样品与分析各检查项目的试剂的混合液进行测量并生成分析数据的装置。自动分析装置通过试剂库存放检测用的试剂,通过样品台存放检测用的标准样品或被检样品,通过反应部对混合了试剂与标准样品的混合液或混合了试剂与被检样品的混合液进行测定。为了进行试剂的吸取,试剂库的罩上具有插入口。
然而,由于插入口的存在,试剂库内的空气会与外界的空气连通,当外界的空气温度、湿度高时,位于插入口下方的试剂容器的瓶口容易发生结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试剂库中的试剂容器的瓶口发生结露的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试剂库包括:箱体,其由底部和侧壁构成为顶部开口的筒状;试剂载置部,其载置试剂容器;罩,其覆盖所述箱体的开口并且具有供试剂分注探针插入的插入口;进气管,其具有与所述箱体的侧壁或者排水部连接的第一开口部、以及在箱体的外部的高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设置的第二开口部,所述进气管以可以将所述箱体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到所述箱体内部的方式连通;以及循环风扇,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循环风扇将所述箱体的外侧的空气经由所述进气管导入到所述箱体内。
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上述的试剂库。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试剂库的试剂容器瓶口出现结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结构标注相同符号。
为了便于说明,在图中示出了坐标轴。X轴方向是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水平方向(以下有时也称为横向方向),+X方向是从左向右的方向。Y轴方向是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高度方向(以下有时也称为纵向方向),+Y方向是从下向上的方向。Z轴方向是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进深方向,+Z方向是从前向后的方向。另外,X、Y、Z轴相互正交。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结构适当地放大、缩小或省略地表示。另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没有直接关系的部件。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通过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自动分析装置1是以生物化学检查项目、免疫检查项目等为对象,光学地对从被检体取样的样品与分析各检查项目的试剂的混合液进行测量并生成分析数据的装置。
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样品台2、样品分注臂3、样品分注探针31、反应部4、试剂分注臂5、试剂分注探针51、搅拌器6、测定部7、试剂库8以及清洗部9。
样品台2内设置有环状的转动轨道,转动轨道上放置有收纳着标准样品或被检样品的样品容器。样品容器沿样品台2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等间隔地配置。样品台2以可旋转移动地方式保持环状的转动轨道。
反应部4内设置有环状的转动轨道,转动轨道上放置有收纳着样品与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容器。反应容器沿反应部4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等间隔地配置。反应部4以可旋转移动地方式保持环状的转动轨道。
试剂库8内设置有环状的转动轨道,转动轨道上放置有收纳着试剂的试剂容器。试剂容器沿试剂库8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等间隔地配置。试剂库8对试剂容器进行保冷。试剂库8以可旋转移动地方式保持环状的转动轨道。
样品分注臂3绕自身的与Y轴平行的轴线以在反应部4与样品台2之间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样品分注臂3的一端具有样品分注探针31。样品分注探针31伴随着样品分注臂3的转动而转动。样品分注探针31的转动路径分别与样品台2的样品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交叉,样品分注探针31的转动路径与样品台2内的样品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的交叉点成为样品吸引位置、样品排出位置。
样品分注臂3还可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移动,以使样品分注探针31在样品吸引位置和样品排出位置之间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移动。样品分注探针31抽吸位于样品吸引位置的样品容器内的标准样品,并向反应部4中的位于样品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注。另外,样品分注探针31抽吸位于样品吸引位置的样品容器内的被检样品,并向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样品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注。
试剂分注臂5绕自身的与Y轴平行的轴线以在反应部4与试剂库8之间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试剂分注臂5的一端具有试剂分注探针51。试剂分注探针51伴随着试剂分注臂5的转动而转动。试剂分注探针51的转动路径分别与试剂库8内的试剂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交叉,试剂分注探针51的转动路径与试剂库8内的试剂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的交叉点成为试剂吸引位置、试剂排出位置。
试剂分注臂5还可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升降,以使试剂分注探针51在试剂吸引位置和试剂排出位置之间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移动。试剂分注探针51抽吸位于试剂吸引位置的试剂容器内的试剂并向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试剂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注。
搅拌器6在由样品分注探针31排出标准样品或被检样品、试剂分注探针51排出试剂后,搅拌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搅拌位置的反应容器内的标准样品与试剂的混合液或被检样品与试剂的混合液。
测定部7对反应部4中的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液进行光学测定。测定部7对反应部4中的各个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液照射光,测定部7检测透过反应部4中的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液的光,并基于得到的检测信号生成例如以吸光度、吸光度的变化量表示的标准数据、被检数据。
清洗部9清洗由测定部7完成了测定的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清洗位置的反应容器。清洗部9具备废液喷嘴、清洗单元以及干燥喷嘴。清洗部9通过废液喷嘴抽吸反应部4中的反应容器内的作为废液的混合液。清洗部9利用清洗单元向抽吸过废液的反应容器排出清洗液以对反应容器进行清洗。清洗部9通过干燥喷嘴向清洗过的反应容器供给干燥空气,由此使反应容器干燥。
下面,通过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试剂库8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的结构示意图。
试剂库8包括箱体81、罩82、试剂载置部83、冷却部84、排水部85、循环风扇86以及进气管87。
箱体81由底部811和侧壁812构成。底部811为在ZX平面上呈圆形、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立起的圆柱体。侧壁812为在底部811的外周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立起的圆筒状的薄壁。箱体8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顶部(+Y方向)形成有开口。也就是说,箱体81由底部811和侧壁812构成为顶部开口的筒状。箱体81的内部具有收容多个试剂容器P的空间,试剂容器P可自由装卸地收纳在箱体81中,箱体81将多个试剂容器P中的试剂保持在一定温度下。
罩82形成为在ZX平面呈圆形,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立起的圆柱体,罩82覆盖箱体81的开口,罩82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箱体81的顶部,当将罩82覆盖在箱体81的顶部后,罩82将箱体81的开口封闭,当将罩82整体取下后,箱体81的开口敞开。罩82可以通过旋转以打开或闭合箱体81的开口。罩82具有使试剂分注臂5的试剂分注探针51插入的插入口821。罩82上还具有铰链部822,铰链部822将罩82分隔为包括固定部823和活动部824的两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以位于铰链部822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右侧(+X方向)的部分为活动部824,以位于铰链部822的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左侧(-X方向)的部分为固定部823进行说明。在将罩82的整体(包括固定部823和活动部824)取下后,箱体81的顶部开口敞开。另外,罩82的活动部824可以绕铰链部822的轴线(与Z轴方向平行)朝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翻转,以实现即使不将罩82整体取下,也可以将箱体81的一部分开口敞开的效果。通过在罩82上设置铰链部822,即使不将罩82整体取下,也可以对箱体81内的试剂容器P进行观察和操作。
试剂载置部83设置在箱体81的内部,试剂载置部83形成为环形,试剂载置部83为试剂库8中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的一个具体例子。试剂载置部83以可绕箱体81的轴线C旋转地方式设置,试剂载置部83上载置有多个试剂容器P,多个试剂容器P沿试剂载置部83的周向以等间隔的方式依次排列。当试剂库8处于运行状态时,试剂载置部83进行旋转并停止在规定的位置,伴随试剂载置部83的旋转及停止,各个试剂容器P按照顺序依次移动到试剂吸引位置,以使试剂分注探针51可以对试剂进行抽取。当试剂库8处于待机状态时,试剂载置部83不转动,试剂载置部83只作为保持试剂容器P的部件。
冷却部84安装在箱体81的底部811。冷却部84通过箱体81的底部811对箱体81内的空气进行冷却。
排水部85设置在箱体81的底部811。排水部85具有排水接头851,排水部85通过排水接头851将箱体81内的结露水导出。
循环风扇86设置在箱体81的内部,例如:循环风扇86可以位于试剂载置部83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循环风扇86用于使箱体81内的空气循环,以此保持箱体81内各处的温度恒定。
由于罩82上设置有用于抽取试剂容器P中的试剂的插入口821,因此试药库8内的空气与外界的环境空气会经由插入口821连通。当外界环境高温高湿时,插入口821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下方(-Y方向)的试剂容器P的瓶口易发生结露。产生结露的原因是:当箱体81内的空气的压力小于外界的热空气压力时,箱体81内的空气相对于外界的空气正压不足,由于只有插入口821成为箱体81内与外界空气的流通的途径,在没有其他途径可以使空气进入到箱体81内时,外界的热空气从插入口821流入,导致试剂容器P的瓶口发生结露。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试剂容器P的瓶口发生结露,试剂库8上还设置有进气管87。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87设置在箱体81的侧壁812上,进气管87为管状的结构,进气管87具有与箱体81的侧壁812连接的第一开口部871、以及在箱体81的外部的高于第一开口部871的位置设置的第二开口部872,进气管87的第二开口部872连通外界的空气,进气管87的第一开口部871与试剂库8的箱体81的侧壁812上的连接孔连接,由此进气管87将第一开口部871与第二开口部872连通,也就是说,进气管87以可以将箱体81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到箱体81内部的方式连通。
为了使进气管87能够将外界环境的空气导入到箱体8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风扇86以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高于进气管87的方式设置,并且将循环风扇86的风向调整为:循环风扇86从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抽风,并朝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吹风。
当循环风扇86工作时,位于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的空气被循环风扇86抽吸并朝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排出,此时,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形成负压区域,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形成正压区域,通过循环风扇86形成的负压区域,箱体81的外侧的热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进气管87被压入箱体81内,循环风扇86将箱体81的外侧的空气经由进气管87导入到箱体81内。被压入的热空气在循环风扇86的作用下沿流动路径L1流动,当热空气沿流动路径L1流动时,被位于箱体81的底部811的冷却部84冷却,冷却后的空气在经过循环风扇86后被朝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吹出到达正压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到达正压区域的一部分空气被朝向箱体81的顶部推压,并经过罩82上的插入口821排出到试剂库8的外侧。到达正压区域的另一部分空气沿流动路径L2在试剂库8内的试剂容器P周围流动并将试剂容器P降温,经过试剂容器P的空气在到达箱体81的侧壁812后,从侧壁812与试剂载置部83之间的间隙向循环风扇86形成的负压区域流动,被压向负压区域的空气在沿流动路径L1流动并被冷却部84降温后继续被循环风扇86抽吸,由此循环风扇86使箱体81内的空气循环,并使试剂容器P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以下。
也就是说,当循环风扇86处于工作状态时,由于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形成有负压区域,箱体81的外侧的热空气经由进气管87被不断压入到箱体81的内部。由于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形成有正压区域,经过循环风扇86到达正压区域的空气的一部分,会通过罩82上的插入口821被向外压出。
通过本实施方式,箱体81内的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的部分(正压区域)的空气的压力大于外界的空气的压力,箱体81内的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的部分(负压区域)的空气的压力小于外界的空气的压力,当循环风扇86工作时,负压区域不断有空气流入,正压区域不断有空气流出。由于位于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途径只有插入口821,因此正压区域的一部分空气只能从罩82的插入口821持续流出,相比于未设置进气管87时,罩82的插入口821处的空气流出流量提高。由于插入口821处不断向外排出空气,外界的空气无法从罩82的插入口821流入,因此试剂容器P的瓶口不容易因为从罩82的插入口821流入热空气而发生结露。
另外,由于进气管87处不断有热空气的流入,因此在进气管87内部有可能会产生结露水,为了将进气管87中的结露水通过箱体81的排水部85导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进气管87以朝向箱体81倾斜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87具有倾斜的流入段873,流入段873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倾斜,流入段873以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越靠近第一开口部871越靠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的方式倾斜,由此在进气管87的流入段873与水平方向(X轴方向)之间形成夹角θ。
在进气管87中形成的结露水通过倾斜的流入段873流入到箱体81内部,流入到箱体81内部的结露水通过设置在箱体81的底部811的排水部85的排水接头851导出到箱体81的外侧。
另外,为了防止由于流入段873的倾斜角度过小而导致结露水无法经过箱体81的侧壁812流入到箱体81的内部,优选地,以夹角θ为至少一度的方式倾斜地设置进气管87的流入段873。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夹角θ设置为两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进气管87与外界产生热交换,进气管87可以由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形成,例如树脂材料等。另外,为了避免在设置进气管87时出现与箱体81干涉的情况,进气管87也可以由软硅胶形成,并在软硅胶的外部粘贴隔热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试剂库8上额外设置了进气管87,因此箱体81内的空气的流动速度会变快。为了防止箱体81内的试剂容器P中的试剂因为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导致过度蒸发的情况,可以在试剂容器P的瓶口处设置抑制板88。抑制板88以与水平方向(X轴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在抑制板88的作用下,抑制板88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的空气相对于下方(-Y方向)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变低,因此通过追加抑制板88可以防止试剂容器P内的试剂过度蒸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经由进气管87进入到箱体81内的热空气立即冷却,优选地,进气管87在试剂库8(具体为箱体81)的圆周方向上(以轴线C为中心轴)设置在靠近冷却部84的位置,由此使从进气管87流入的热空气,以最快的速度被冷却部84冷却,使冷却部84的稼动率得到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进气管87在试剂库8(具体为箱体81)的圆周方向(以轴线C为中心轴)设置在罩82的固定部823的下方,以使进入箱体81内的高温热空气不集中在一侧。由此,通过使箱体81内的高温空气分离,来使箱体81内的温度均匀,并且使冷却部84的稼动率得到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试剂库上设置进气管,并对循环风扇的风向进行调整,避免了试剂库内的试剂容器的瓶口发生结露的现象。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3以及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试剂库8同样包括箱体81、罩82、试剂载置部83、冷却部84、排水部85、循环风扇86以及进气管87。另外,下述说明中省略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的描述,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试剂容器P的瓶口发生结露,试剂库8上设置有进气管87,但进气管87的设置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87设置在箱体81的底部811的排水部85处,具体地,进气管87设置在排水部85的外周上。进气管87形成为管状,进气管87具有与排水部85连接的第一开口部871、以及在箱体81的外部的高于第一开口部871的位置设置的第二开口部872,进气管87的第二开口部872连通外界的空气,进气管87的第一开口部871与试剂库8的排水部85上的连接孔连接,由此进气管87将第一开口部871与第二开口部872连通,也就是说,进气管87以可以将箱体81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到箱体81内部的方式连通。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循环风扇86设置在箱体81内,例如,循环风扇86以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高于进气管87的方式设置。循环风扇86从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抽风,并朝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吹风。循环风扇86将箱体81的外侧的空气经由进气管87导入到箱体81内,由此使箱体81内的空气循环。
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形成负压区域,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形成正压区域。箱体81的外侧的热空气经由进气管87被不断压入到箱体81的内部,经过循环风扇86的到达正压区域的一部分空气从罩82上的插入口821不断被向外压出。
通过本实施方式,箱体81内的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的部分(正压区域)的空气的压力大于外界的空气的压力,箱体81内的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的部分(负压区域)的空气的压力小于外界的空气的压力,当循环风扇86工作时,负压区域不断有空气流入,正压区域不断有空气流出。由于位于循环风扇86的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上方(+Y方向)的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的途径只有插入口821,因此正压区域的一部分空气只能从罩82的插入口821持续流出,相比于未设置进气管87时,罩82的插入口821处的空气流出流量提高。由于插入口821处不断向外排出空气,外界的空气无法从罩82的插入口821流入,因此试剂容器P的瓶口不容易因为从罩82的插入口821流入热空气而发生结露。
另外,由于进气管87处不断有热空气的流入,因此在进气管87内部有可能会产生结露水,为了将进气管87中的结露水通过箱体81的排水部85导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进气管87以朝向排水部85倾斜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管87具有倾斜的流入段873,流入段873相对于水平方向(X轴方向)倾斜,流入段873以在水平方向(X轴方向)上越靠近第一开口部871越靠纵向方向(Y轴方向)的下方(-Y方向)的方式倾斜,由此在进气管87的流入段873与水平方向(X轴方向)之间形成夹角θ。
在进气管87中形成的结露水通过倾斜的流入段873流入到排水部85中并被排水部85的排水接头851导出到箱体81的外侧。
相比于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进气管87设置在排水部85上,因此不需要在箱体81上额外开孔,可以避免影响箱体81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结露水从进气管87向四周飞散,可以在进气管87的周围设置伞形部89,伞形部89将进气管87的四周包围,由此防止结露水的飞溅。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库8同样可以采用下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为了防止由于进气管87的流入段873的倾斜角度过小而导致结露水无法经过排水部85排出,优选地,以夹角θ为至少一度的方式倾斜地设置进气管87的流入段873。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夹角θ设置为两度。
为了防止进气管87与外界产生热交换,进气管87可以由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形成,例如树脂材料等。
为了避免在设置进气管87时出现与箱体81干涉的情况,进气管87也可以由软硅胶形成,并在软硅胶的外部粘贴隔热材料。
为了防止箱体81内的试剂容器P中的试剂因为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导致过度蒸发的情况,可以在试剂容器P的瓶口处设置抑制板88。抑制板88以与水平方向(X轴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
为了使经由进气管87进入到箱体81内的热空气立即冷却,优选地,进气管87在试剂库8(具体为箱体81)的圆周方向上(以轴线C为中心轴)设置在靠近冷却部84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进气管87在试剂库8(具体为箱体81)的圆周方向(以轴线C为中心轴)设置在罩82的固定部823的下方,以使进入箱体81内的高温热空气不集中在一侧。
根据上述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说明的试剂库以及具有该试剂库的自动分析装置,通过在试剂库上设置进气管并对循环风扇的风向进行调整,使外界环境的空气经由进气管流入到试剂库内,以改变试剂库内的正负压区域。在不影响试剂库内部的冷却、保冷,蒸发的同时,解决试剂库中的试剂容器的瓶口容易发生结露的问题。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试剂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由底部和侧壁构成为顶部开口的筒状;
试剂载置部,其载置试剂容器;
罩,其覆盖所述箱体的开口,并且具有供试剂分注探针插入的插入口;
进气管,其具有与所述箱体的侧壁或者排水部连接的第一开口部、以及在箱体的外部的高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设置的第二开口部,所述进气管以可以将所述箱体的外侧的空气导入到所述箱体内部的方式连通;以及
循环风扇,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所述循环风扇将所述箱体的外侧的空气经由所述进气管导入到所述箱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循环风扇从下方抽风并朝上方吹风使所述箱体内的空气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在所述试剂库的圆周方向上设置在靠近冷却部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在所述试剂库的圆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罩的固定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具有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流入段,所述流入段以在水平方向上越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部越靠下方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抑制板,其设置在收容在所述箱体内的试剂容器的瓶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由树脂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由软硅胶构成,所述软硅胶的外部粘贴有隔热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至少为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气管的周围设置有伞形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角为两度。
12.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试剂库。
CN202120723962.5U 2021-04-09 2021-04-09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215768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3962.5U CN215768219U (zh) 2021-04-09 2021-04-09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3962.5U CN215768219U (zh) 2021-04-09 2021-04-09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8219U true CN215768219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9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23962.5U Active CN215768219U (zh) 2021-04-09 2021-04-09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8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416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库
US8834791B2 (en) Sample analyzer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US20110223064A1 (en) Sample analyzer
US8450114B2 (en) Method of stabilizing constant-temperature path
JP6602367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1242396A (ja) 試料準備のためのラボラトリ用計器
JP200730393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29789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6206113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927085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3267639A (zh) 自动免疫分析仪
CN215768219U (zh)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JP2019124607A (ja) 容器収容ユニット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643385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858037B2 (ja) 試薬保冷装置、自動分析装置及び保冷システム
US20220203352A1 (en) Reaction vessel and automatic analyzing device
JP609196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15953641U (zh)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JP7140545B2 (ja) 試薬庫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6857570B2 (ja) 容器収容ユニット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28635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17180945U (zh)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CN215986112U (zh)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JP2007309742A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100126536A1 (en) Cleaning device and analyz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