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3641U -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3641U
CN215953641U CN202121713796.7U CN202121713796U CN215953641U CN 215953641 U CN215953641 U CN 215953641U CN 202121713796 U CN202121713796 U CN 202121713796U CN 215953641 U CN215953641 U CN 215953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opening
holder
cold air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37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珉
新野俊之
崔尧
侯玉翠
朱胜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7137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3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3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3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实施方式的试剂库包括:托盘,其上形成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沿托盘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以及保持架,其设置在托盘的上方,保持架的下端形成有多个开口,保持架的开口与托盘的开口一一对应,保持架沿托盘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收容试剂容器的收容部,收容部与保持架的开口在保持架的周向方向上交替排列,各个收容部之间的间隔中分别形成有引导冷气流动的冷气通道,当收容部中收容有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有冷气流过,当收容部中未收容有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没有冷气流过。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利用冷气,使试剂库中各处的试剂的温度均一。

Description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是以生物化学检查项目、免疫检查项目等为对象,光学地对从被检体取样的样品与分析各检查项目的试剂的混合液进行测量并生成分析数据的装置。自动分析装置通过试剂库存放检测用的试剂,通过样品台存放检测用的标准样品或被检样品,通过反应部对混合了试剂与标准样品的混合液或混合了试剂与被检样品的混合液进行测定。为了保存试剂库中的试剂,需要通过风扇使冷气在试剂库的多个试剂容器之间循环以冷却试剂容器。
然而,当将试剂库中的部分试剂容器取出时,冷气会向未放置试剂容器的位置更多的流动,导致试剂库中其他位置的试剂容器的试剂的温度发生波动,进而影响试剂库中的试剂的温度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试剂温度均一的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试剂库包括托盘,其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沿所述托盘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以及保持架,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上方,所述保持架的下端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保持架的开口与所述托盘的开口一一对应,所述保持架沿托盘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收容试剂容器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与所述保持架的开口在所述保持架的周向方向上交替排列,各个所述收容部之间的间隔中分别形成有引导冷气流动的冷气通道,当所述收容部中收容有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有冷气流过,当所述收容部中未收容有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没有冷气流过。
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上述的试剂库。
通过本实用新型,根据收容部收容试剂容器的情况,对冷气通道是否流通冷气进行调整,可以有效地利用冷气,使试剂库中各处的试剂的温度均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的分解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中的托盘与保持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试剂库中的开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表示开闭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b)是表示开闭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c)是表示试剂容器与保持架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中的开闭部的优选地结构的示意图,图6(a)是表示开闭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开闭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试剂库中的开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表示试剂容器未完全收容在收容部时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试剂容器完全收容在收容部时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试剂库中的开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表示从保持架的周向外侧对保持架进行观察时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图8(a)的E1-E1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8(c)是表示试剂容器未完全收容在收容部时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试剂库中的开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表示从保持架的周向外侧对保持架进行观察时的示意图,图9(b)是表示图9(a)的E2-E2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9(c)是表示试剂容器未完全收容在收容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结构标注相同符号。
为了便于说明,在图中示出了坐标轴。X轴方向是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宽度方向(以下有时也称为横向方向),+X方向是从左向右的方向。Y轴方向是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高度方向(以下有时也称为纵向方向),+Y方向是从下向上的方向。Z轴方向是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的进深方向,+Z方向是从前向后的方向。另外,X、Y、Z轴相互正交。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结构适当地放大、缩小或省略地表示。另外,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没有直接关系的部件。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通过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
自动分析装置1是以生物化学检查项目、免疫检查项目等为对象,光学地对从被检体取样的样品与分析各检查项目的试剂的混合液进行测量并生成分析数据的装置。
自动分析装置1具有样品台2、样品分注臂3、样品分注探针31、反应部4、试剂分注臂5、试剂分注探针51、搅拌器6、测定部7、试剂库8以及清洗部9。
样品台2内设置有环状的转动轨道,转动轨道上放置有收纳着标准样品或被检样品的样品容器。样品容器沿样品台2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等间隔地配置。样品台2以可旋转移动地方式保持环状的转动轨道。
反应部4内设置有环状的转动轨道,转动轨道上放置有收纳着样品与试剂的混合液的反应容器。反应容器沿反应部4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等间隔地配置。反应部4以可旋转移动地方式保持环状的转动轨道。
试剂库8内设置有环状的转动轨道,转动轨道上放置有收纳着试剂的试剂容器。试剂容器沿试剂库8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等间隔地配置。试剂库8对试剂容器进行保冷。试剂库8以可旋转移动地方式保持环状的转动轨道。
样品分注臂3绕自身的与Y轴平行的轴线以在反应部4与样品台2之间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样品分注臂3的一端具有样品分注探针31。样品分注探针31伴随着样品分注臂3的转动而转动。样品分注探针31的转动路径分别与样品台2的样品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交叉,样品分注探针31的转动路径与样品台2内的样品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的交叉点成为样品吸引位置、样品排出位置。
样品分注臂3还可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升降,以使样品分注探针31在样品吸引位置和样品排出位置之间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移动。样品分注探针31抽吸位于样品吸引位置的样品容器内的标准样品,并向反应部4中的位于样品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注。另外,样品分注探针31抽吸位于样品吸引位置的样品容器内的被检样品,并向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样品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注。
试剂分注臂5绕自身的与Y轴平行的轴线以在反应部4与试剂库8之间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试剂分注臂5的一端具有试剂分注探针51。试剂分注探针51伴随着试剂分注臂5的转动而转动。试剂分注探针51的转动路径分别与试剂库8内的试剂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交叉,试剂分注探针51的转动路径与试剂库8内的试剂容器的转动轨道、反应部4内的反应容器的转动轨道的交叉点成为试剂吸引位置、试剂排出位置。
试剂分注臂5还可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升降,以使试剂分注探针51在试剂吸引位置和试剂排出位置之间沿纵向方向(Y轴方向)移动。试剂分注探针51抽吸位于试剂吸引位置的试剂容器内的试剂并向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试剂排出位置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注。
搅拌器6在由样品分注探针31排出标准样品或被检样品、试剂分注探针51排出试剂后,搅拌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搅拌位置的反应容器内的标准样品与试剂的混合液或被检样品与试剂的混合液。
测定部7对反应部4中的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液进行光学测定。测定部7对反应部4中的各个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液照射光,测定部7检测透过反应部4中的反应容器内的混合液的光,并基于得到的检测信号生成例如以吸光度、吸光度的变化量表示的标准数据、被检数据。
清洗部9清洗由测定部7完成了测定的反应部4中的停止在清洗位置的反应容器。清洗部9具备废液喷嘴、清洗单元以及干燥喷嘴。清洗部9通过废液喷嘴抽吸反应部4中的反应容器内的作为废液的混合液。清洗部9利用清洗单元向抽吸过废液的反应容器排出清洗液以对反应容器进行清洗。清洗部9通过干燥喷嘴向清洗过的反应容器供给干燥空气,由此使反应容器干燥。
下面,通过图2、图3、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试剂库8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的分解后的剖视示意图。
在图2和图3中为了清楚的示出各部件之间的关系,省略了剖面线。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试剂库8包括多个试剂容器80、箱体81、托盘82、保持架83、循环部84、冷却部85以及驱动部86。
箱体81由圆柱形底部和圆环形侧壁构成为顶部开口的以轴线C为中心线的圆筒体。箱体81的内部具有收容托盘82以及保持架83的空间,箱体81由隔热材料形成,箱体81对内部收容的试剂容器80进行保温。
托盘82设置在箱体81的内部,托盘82为以箱体81的轴线C为中心线的圆环形的底盘,托盘82为试剂库8中的环状的转动轨道的一个具体例子。托盘82在后述的驱动部86的驱动下以可绕试剂库8的箱体81的轴线C1旋转地方式设置。托盘82上形成有多个开口821,多个开口821沿托盘82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
保持架83设置在托盘82的上方(+Y方向),保持架83为以箱体81的轴线C为中心线的中空的圆环形框架。保持架83与托盘82的位置相对固定,因此保持架83可以随着托盘82的旋转而旋转。保持架83由多个方框状的保持架单元832构成,各个保持架单元83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当保持架83设置在托盘82的上方(+Y方向)时,多个保持架单元832与托盘82上的多个开口821一一对应。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中的托盘82与保持架8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在图4中,为了清楚地表示保持架83与托盘82之间的关系,只示出了完整的保持架83的一部分,即只示出了两个保持架单元832。在实际情况中,如图2、图3所示,完整的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多个保持架单元832。
如图4所示,保持架83的下端(-Y方向)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开口833,多个开口833分别形成在各个保持架单元832的下端(-Y方向)的表面上,因此多个开口833在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以等间隔的方式形成。当保持架83设置在托盘82的上方(+Y方向)时,保持架83上的多个开口833与托盘82上的多个开口821一一对应。
保持架83的两个相邻的保持架单元832之间,形成有通过夹持的方式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虽然在图4中只示出了两个保持架单元832以及一个收容部834,但其他未示出的保持架83的相邻的保持架单元832之间也形成有夹持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多个收容部834沿托盘82的周向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保持架83沿托盘82的周向等间隔的形成有多个通过夹持的方式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
由于保持架83的多个开口833与托盘82的多个开口821一一对应,因此,当将保持架83设置在托盘82的上方(+Y方向)时,保持架83上的多个收容部834与托盘82的多个开口821在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交替排列。
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的内侧壁(内壁)上,还形成有多个出口835,并且各个出口835分别形成在各个保持架单元832的内侧壁(内壁)上。
试剂容器80可自由装卸地夹持在保持架83的收容部834中,保持架83的各个收容部834均可夹持试剂容器80。通过保持架83收容试剂容器80,使多个试剂容器80沿托盘82的周向以等间隔的方式依次排列。
在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各个收容部834之间的间隔中分别形成有引导冷气流动的冷气通道836。也就是说,在每个收容部834的两侧均形成有冷气通道836。通过使冷气在冷气通道836中流动,冷却与该冷气通道836相邻的收容部834中的试剂容器80中的试剂。在本实施方式中,冷气通道836的入口为保持架83的开口833,冷气通道836的出口为保持架83的出口835。
当试剂库8处于运行状态时,托盘82进行旋转并停止在规定的位置,伴随托盘82的旋转及停止,各个试剂容器80依次移动到试剂吸引位置,以使试剂分注探针51(图1中示出)可以对试剂进行抽取。当试剂库8处于待机状态时,托盘82不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循环部84以自身的旋转轴与箱体81的轴线C同轴地方式设置在箱体81内部,循环部84设置在托盘82的中心。循环部84使试剂库8内的冷气循环流动,以此保持箱体81内各处的温度恒定。循环部84的风向可以任意设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部84以从上方(+Y方向)抽风,朝下方(-Y方向)吹风的方式循环冷气。
冷却部85设置在循环部84的下方(-Y方向),冷却部85设置在箱体81的底部。冷却部85对冷却部85周围的、位于循环部84下方(-Y方向)的空气进行制冷。例如:冷却部85的表面上可以具有多个制冷芯片(Pel t ier)。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部85为绕箱体81的轴线C形成的圆环体。
驱动部86设置在冷却部85的下方(-Y方向),并向托盘82传递驱动力,使托盘82绕箱体81的轴线C旋转。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保持架83的各个出口835形成在保持架83的上部(+Y方向)并且朝向循环部84的一侧。由此,可以提高循环部84从上方(+Y方向)抽风的速度,提高试剂库8内的冷气循环的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循环部84将被冷却部85冷却的空气从托盘82的下方(-Y方向)沿托盘82的径向方向吹向托盘82的开口821,空气经过托盘的开口821,从保持架83的开口833流动到冷气通道836中,流动到各个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之间的间隔中(即冷气通道836中)的冷气对试剂容器80进行冷却,与试剂容器80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冷气通道836的出口(即保持架83的出口835)流出,被循环部84吸入,并朝下方(+Y方向)的冷却部85排出,热空气再次被冷却部85冷却。通过循环进行上述过程试剂库8使试剂容器80中的试剂冷却,并将试剂保持在恒定的温度。
由于通过使冷气在收容试剂容器的收容部之间的间隔中(即冷气通道836中)流动的方式对试剂容器进行降温,因此会出现以下的情况:当取出试剂库中的部分试剂容器时,试剂库中剩余的试剂容器之间的间隔会改变,冷气会向未放置试剂容器的位置更多的流动,进而使试剂库中剩余的试剂容器之间的风流发生变化,导致试剂库中剩余的试剂容器中的试剂出现温度波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冷气是否可以流动到各个冷气通道836中是根据与冷气通道836相邻的收容部834中是否收容有试剂容器80来决定的。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83的下端(-Y方向)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开闭部831,开闭部831分别设置在保持架83的各个开口833中。各个开闭部831在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以等间隔的方式形成,保持架83的收容部834与保持架83的开闭部831在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依次交替排列。当保持架83设置在托盘82的上方(+Y方向)时,保持架83上的多个开闭部831与托盘82上的多个开口821一一对应。
各个开闭部831可以打卡和关闭。当一个开闭部831打开时,露出与该开闭部831对应的开口833以及开口821,冷气可以从该开闭部831流动到冷气通道836中,冷气对冷气通道836两侧的试剂容器80进行冷却。当一个开闭部831关闭时,封闭与该开闭部831对应的开口833以及开口821,冷气无法从该开闭部831流动到冷气通道836中。由此,通过开闭部831可以在不影响试剂库8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冷气通道836中是否流入冷气进行方便地控制。图4中示出了开闭部831处于打开时的状态,即露出保持架83的开口833以及托盘82的开口821时的状态。
当保持架83的收容部834中收容有试剂容器80时,与该收容部834相邻的开闭部831打开,露出与该收容部834相邻的开口833以及开口821,此时,冷气通过上述开闭部831流动到与该收容部834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并对试剂容器80进行冷却。
当保持架83的收容部834中未收容有试剂容器80时,与该收容部834相邻的开闭部831关闭,封闭与该收容部834相邻的开口833以及开口821,此时,冷气无法通过上述开闭部831流动到与该收容部834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在将试剂库8中的部分试剂容器80从收容部834中取出时,通过使与刚刚取出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不再流过冷气,防止冷气向未放置试剂容器80的位置更多的流动,从而防止试剂库8中的剩余的试剂容器80由于风流的改变而出现温度波动。
在将部分试剂容器80存放到试剂库8中的收容部834中时,通过使与刚刚存放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开始流过冷气,使冷气能够流动到刚存放的试剂容器80的周围,对刚存放的试剂容器80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与收容有试剂容器的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流过冷气,使与未收容试剂容器的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不流过冷气,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冷气,防止试剂库中的试剂容器由于风流的改变而出现温度波动,保证各个试剂容器之间的温度均一。
下面,通过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表示开闭部831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b)是表示开闭部83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c)是表示试剂容器80与保持架83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虽然在图5中只示出了保持架83中一个保持架单元832以及一个试剂容器80,但是保持架83中的所有保持架单元832均具有相同的结构。
如图5(a)、图5(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部831为可绕与X轴平行的轴线C1旋转的翻板。开闭部831为与保持架83的开口833相同大小的板状部件。随着开闭部831绕轴线C1旋转,开闭部831在图5(a)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关闭的位置和图5(b)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打开的位置之间移动。
在保持架83的保持架单元832上设置有由第一连杆8301和第二连杆8302构成的连杆机构830。虽然在图5中只示出保持架83的一部分(仅示出了一个保持架单元832),但是在真正的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830的数量与开闭部831的数量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各个连杆机构830与各个开闭部831一一对应。
第一连杆8301的位于下部的一端(-Y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二连杆8302的靠近第一连杆8301的一端时刻保持抵接。
第二连杆8302的远离第一连杆8301的一端与开闭部831连接,第二连杆8302与开闭部831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第二连杆8302能够与开闭部831共同绕轴线C1旋转。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第二连杆8302绕轴线C1旋转,可以使开闭部831在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打开的位置以及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关闭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5(c)所示,第一连杆8301的位于上部的一端(+Y方向上的一端)用于与试剂容器80的凸部800接触。
与连杆机构830相对应地,在保持架83上还设置有多个复位部8303,复位部8303时刻保持对第二连杆8302施力,该力刚好使第二连杆8302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该规定的位置是指开闭部831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关闭的位置。
下面,对开闭部83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部831通过连杆机构830以及复位部8303在打开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位置和关闭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5(a)所示,当试剂容器80未收容在保持架83中时,复位部8303始终对连杆机构830的第二连杆8302施力。连杆机构830中的第一连杆8301以及第二连杆8302处于如图5(a)所示的位置,第二连杆8302的靠近第一连杆8301的一端将第一连杆8301朝上方(+Y方向)顶起,第二连杆8302的远离第一连杆8301的一端将开闭部831保持在关闭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位置。
如图5(b)、5(c)所示,当试剂容器80向保持架83中插入时(朝-Y方向移动),试剂容器80上的凸部800与第一连杆8301的上部的一端(+Y方向上的一端)接触,试剂容器80开始按压所述连杆机构830中的第一连杆8301,并使第一连杆8301的下部的与第二连杆8302始终保持抵接的一端(-Y方向上的一端)按压第二连杆8302,第二连杆8302和开闭部831克服复位部8303的力开始绕轴线C1旋转。随着试剂容器80继续朝下方(-Y方向)插入,开闭部831顺时针旋转九十度,开闭部831旋转到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完全打开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将试剂容器80向保持架83中插入,试剂容器80上的凸部800按压连杆机构830,使开闭部831打开。此时,冷气可以流动到与刚插入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当将试剂容器80从保持架83中取出时(朝+Y方向移动),在复位部8303的作用下,第二连杆8302以及开闭部831绕轴线C1旋转,开闭部831回复到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关闭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将试剂容器80从保持架83中取出,复位部8303对连杆机构830施力,使开闭部831关闭。此时,冷气无法流动到与刚取出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试剂容器插入到收容部中时,自动打开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在试剂容器从收容部取出时,自动关闭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
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试剂库8的开闭部831的优选地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优选地结构的示意图,图6(a)是表示开闭部831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示意图;图6(b)是表示开闭部83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在本优选地结构中,不需要连杆机构,因此也不需要在试剂容器上形成按压连杆机构的凸部。在本优选地结构中,通过试剂容器的底部使开闭部打开。
如图6所示,开闭部831为可绕与X轴平行的轴线C1旋转的L字型翻板。随着开闭部831绕轴线C1旋转,开闭部831在图6(a)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关闭的位置和图6(b)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打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当试剂容器80插入到收容部834中时,试剂容器80的底部按压开闭部831的位于收容部834中的朝向上方(+Y方向)一端,使开闭部831移动到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打开的位置,此时,冷气可以流动到与刚插入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中。当试剂容器80从保持架83中取出时,开闭部831通过旋转轴上的复位部(例如扭簧等)回复到关闭开口833的位置,此时,冷气无法流动到与刚取出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中。
在本优选地结构中,由于不需要在保持架上设置连杆机构,也不需要在试剂容器上形成凸部,因此,可以进一步简化保持架与试剂容器的结构,并且实现根据收容部收容试剂容器的情况,对冷气通道是否流通冷气进行调整的效果。
另外,为了防止从托盘82的开口821排出的冷气从试剂容器80与托盘82之间接触的部分流出,需要提高托盘82与试剂容器80接触部分的密着度。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托盘82和试剂容器80之间接触的部分可以由柔性材料构成,例如:柔软的橡胶、树脂,海绵等。当托盘82和试剂容器80之间接触的部分由柔性材料构成时,即可以提高托盘82与试剂容器80之间的密着度,也可以将试剂容器80的位置固定。
另外,为了避免试剂库8内的试剂容器80中的试剂过度蒸发,需要防止冷气流动到试剂容器80的上方(+Y方向)。为了不在试剂容器80的上方(+Y方向)形成冷气流路,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试剂库8还具有抑制风流板87,抑制风流板87设置在保持架83的上方(+Y方向),抑制风流板87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设置在试剂容器80的瓶口801与瓶身802之间的位置。抑制风流板87上形成有多个插入口871,当将抑制风流板87设置在保持架83上时,各个插入口871在保持架83的周向方向上与各个收容部834一一对应。
另外,为了防止试剂容器80的瓶口801周围发生结露,如图2所示,优选地,在试剂容器80的瓶口801的周围还设置有隔热材料803。这样,瓶口801的温度不会过冷,当试剂库8外部的热空气与试剂容器80的瓶口801接触时,不易在瓶口801发生结露。
另外,为了使与收容在收容部834中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的冷气能够与试剂容器80的侧面完全均匀地接触,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83的高度与试剂容器80的高度相同。这样,试剂容器80的侧面能够完整地与冷气通道836中的冷气接触,使冷却试剂容器的冷却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为了防止打开试剂库8的上罩时,试剂库8外部的热空气通过保持架83中的未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流入到试剂库8内,影响试剂的温度均一性。如图3所示,在抑制风流板87上还设置有多个盖板872,多个盖板872分别设置在各个插入口871中以对插入口871进行遮盖。盖板872上设置有旋转轴,盖板872通过旋转轴在关闭插入口871的位置和打开插入口871的位置之间转动。盖板872可以设置在插入口871的任一边缘,例如:盖板8721的旋转轴以沿抑制风流板87的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插入口871中;盖板8722的旋转轴设置在插入口871的靠近抑制风流板87的周向外侧的位置。
当试剂容器80向保持架83中插入时,试剂容器80与抑制风流板87的盖板872接触,盖板872在试剂容器80的按压下,旋转到打开插入口871的位置,试剂容器80可以顺利插入。
当试剂容器80从保持架83中取出时,盖板872通过旋转轴上的复位部(例如扭簧等)回复到关闭插入口871的位置。
通过在抑制风流板87的插入口871中设置盖板872,即使在打开试剂库8的上罩时,试剂库8外部的热空气也不会从保持架83的未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流入到试剂库8内,因此不会影响试剂库8中的试剂的温度的均一性。
另外,由于试剂库8周围的环境温度在周向方向上是不均匀的,因此位于冷却部85上的不同位置的制冷芯片的散热效果也不相同,散热的效果决定了制冷芯片的制冷效果,因此需要避免试剂库8周围的环境温度影响试剂库8内的试剂的温度。因此,优选地,将冷却部85设置为与托盘82同步旋转。当冷却部85随着托盘82的旋转而旋转时,可以将各个制冷芯片的散热均匀化,即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温度对制冷的影响,因此不会导致试剂库8内出现温差。
另外,为了使冷却部85能够和托盘82同步旋转,驱动部86还具有滑环861。滑环861设置在驱动部86内,滑环861与驱动部86同轴地设置,冷却部85的电力通过滑环861进行传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慢冷气在冷气通道836中的流动速度,使冷气能够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冷却试剂容器,优选地,如图5(a)、图5(b)所示,冷气通道836中设置有隔板837。通过在冷气通道836中设置隔板837,能够延长冷气在试剂容器周围流动时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冷却试剂容器的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表示试剂容器80未完全收容在收容部834时的示意图,图7(b)是表示试剂容器80完全收容在收容部834时的示意图。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虽然在图7中只示出了一个收容部834,以及位于该收容部834两侧的两个开闭部831,但是保持架83中的各个收容部以及与各个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均为同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如图7(a)、图7(b)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部831由两个L字型的翻板8311构成,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中的翻板8311构成为翻板单元。也就是说,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中的朝向该收容部834的两个翻板8311组成一个翻板单元。
翻板8311与保持架83的开口833对应,对于一个开闭部831中的两个翻板8311而言,每一个翻板8311覆盖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一半,翻板8311在图7(a)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一半关闭的位置和图7(b)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一半打开的位置之间翻转。翻板8311的位于收容部834中的端部朝上方(+Y方向)突出。
下面,对两个开闭部831中的翻板8311组成的翻板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当试剂容器80向收容部834插入时(朝-Y方向移动),在试剂容器80完全收容到收容部834之前,试剂容器80与位于收容部834中的翻板8311的朝上方(+Y方向)突出的端部接触,随着试剂容器80朝下方(-Y方向)继续插入,试剂容器80压动翻板8311的朝上方(+Y方向)突出的端部,使翻板8311开始旋转。
如图7(b)所示,随着试剂容器80的按压,收容部834一侧(-Z方向)的翻板8311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收容部834另一侧(+Z方向)的翻板8311顺时针旋转九十度,之后,试剂容器80完全收容到收容部834中。此时,随着翻板8311的旋转,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各打开一半,冷气可以流动到与刚插入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当试剂容器80从收容部834中取出时(朝+Y方向移动),在复位部(例如扭簧等)的作用下,收容部834一侧(-Z方向)的翻板8311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收容部834另一侧(+Z方向)的翻板8311逆时针旋转九十度。此时,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关闭,冷气无法流动到与未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通过上述的翻板单元,在试剂容器插入到收容部时,自动打开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在试剂容器从收容部取出时,自动关闭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表示从保持架83的周向外侧对保持架83进行观察时的示意图。图8(b)是表示图8(a)的E1-E1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8(c)是表示试剂容器80未完全收容在收容部834时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虽然只示出了一个收容部834,以及位于该收容部834两侧的两个开闭部831,但是保持架83中的各个收容部以及与各个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均为同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收容部834中的支杆8321以及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中的压板8322组成一个压板单元。
每个压板单元由一个支杆8321和两个压板8322构成。压板8322与保持架83的开口833对应,压板8322为与保持架83的开口833相同大小的板状部件,压板8322在图8(b)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打开的位置和图8(c)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关闭的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8(a)所示,支杆8321为T字型,支杆8321在Z轴方向上形成有两个与相邻的压板8322抵接的端部,支杆8321在+Y方向上形成有一个顶端。如图8(c)所示,在试剂容器80未收容在收容部834中时,支杆8321的顶端(+Y方向上的端部)位于收容部834中。当支杆8321朝下方(-Y方向)移动时能够按压与支杆8321相邻的两个压板8322,使压板8322与支杆8321共同转动。
下面,对位于收容部834中的支杆8321以及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中的压板8322组成的压板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8(c)所示,当试剂容器80向收容部834插入时(朝-Y方向移动),在试剂容器80完全收容到收容部834之前,试剂容器80与位于收容部834中的支杆8321的顶端(+Y方向上的端部)接触,随着试剂容器80朝下方(-Y方向)继续插入,试剂容器80压动支杆8321,支杆8321被从收容部834中压出,此时,支杆8321通过Z轴方向上的两端压动相邻的两个压板8322,两个压板8322朝下方(-Y方向)转动。
如图8(a)、8(b)所示,随着试剂容器80的按压,与试剂容器80相邻的压板8322均被向下按压一定的角度,之后,试剂容器80完全收容到收容部834中。此时,随着压板8322和支杆8321的转动,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打开,冷气可以流动到与刚插入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当试剂容器80从收容部834中取出时(朝+Y方向移动),在复位部(例如扭簧)的作用下,收容部834两侧的压板8322向上(+Y方向)抬起并回复到封闭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位置。当压板8322抬起时带动支杆8321回复到收容部834中。此时,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关闭,冷气无法流动到与未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通过上述的压板单元,在试剂容器插入到收容部时,自动打开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在试剂容器从收容部取出时,自动关闭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试剂库8中的开闭部831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表示从保持架83的周向外侧对保持架83进行观察时的示意图。图9(b)是表示图9(a)的E2-E2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9(c)是表示试剂容器80未完全收容在收容部834时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虽然只示出了一个收容部834,以及位于该收容部834两侧的两个开闭部831,但是保持架83中的各个收容部以及与各个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均为同样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仅针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收容部834中的滑板8332以及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中的滑轮8331组成一个滑板单元。
如图9(a)所示,每个滑板单元由四个滑轮8331和一个滑板8332构成。滑板8332为矩形的板状部件,滑板8332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被设置为至少不小于收容部834以及与该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口833的各一半在Z轴方向上的长度的和。四个滑轮8331被设置为只能沿保持架83上规定的路径移动(即不会脱离保持架83),四个滑轮8331分别设置在滑板8332的四个角,滑轮8331带动滑板8332在保持架83中移动。
随着四个滑轮8331的滑动,滑板8332在图9(b)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一半打开的位置和图9(c)中所示的将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一半关闭的位置之间移动。
下面,对位于收容部834中的滑板8332以及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中的滑轮8331组成的滑板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9(c)所示,当试剂容器80向收容部834插入时(朝-Y方向移动),在试剂容器80完全收容到收容部834之前,试剂容器80与位于收容部834中的滑板8332接触,随着试剂容器80朝下方(-Y方向)继续插入,试剂容器80挤压滑板8332,滑板8332与四个滑轮8331朝远离收容部834的方向(-X方向)移动。
如图9(a)、9(b)所示,随着试剂容器80的挤压,滑板8332离开收容部834并立起在保持架83中,之后,试剂容器80完全收容到收容部834中。此时,随着滑板8332和滑轮8331的滑动,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各打开一半,冷气可以流动到与刚插入的试剂容器80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当试剂容器80从收容部834中取出时(朝+Y方向移动),在复位部(例如扭簧)的作用下,四个滑轮8331回复到如图9(c)所示的位置,滑板8332随着四个滑轮8331回复到封闭保持架83的开口833的位置。此时,与收容部834相邻的两个开闭部831关闭,冷气无法流动到与未收容试剂容器80的收容部834相邻的冷气通道836中。
通过上述的滑板单元,在试剂容器插入到收容部时,自动打开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在试剂容器从收容部取出时,自动关闭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
根据上述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说明的试剂库以及具有该试剂库的自动分析装置,通过使与收容有试剂容器的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流过冷气,使与未收容试剂容器的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不流过冷气,可以更加高效的利用冷气,防止试剂库中的试剂容器由于风流的改变而出现温度波动,保证各个试剂容器之间的温度均一。
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要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试剂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盘,其上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沿所述托盘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以及
保持架,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上方,所述保持架的下端形成有多个开口,所述保持架的开口与所述托盘的开口一一对应,所述保持架沿托盘的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收容试剂容器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与所述保持架的开口在所述保持架的周向方向上交替排列,各个所述收容部之间的间隔中分别形成有引导冷气流动的冷气通道,当所述收容部中收容有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有冷气流过,当所述收容部中未收容有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冷气通道中没有冷气流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的各个开口中设置有开闭部,当所述收容部中未收容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关闭,当所述收容部中收容试剂容器时,与该收容部相邻的开闭部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循环部,其设置在所述托盘的中心,使冷气在所述试剂库内循环流动;
冷却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部的下方,并对所述循环部下方的空气进行制冷;以及
驱动部,其设置在所述冷却部的下方,并使所述托盘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气通道中设置有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和所述试剂容器之间接触的部分由柔性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抑制风流板,其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上方,并且形成有多个插入口,所述插入口在所述保持架的周向方向上与所述收容部一一对应,所述抑制风流板在纵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试剂容器的瓶口与瓶身之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试剂容器的瓶口的周围设置有隔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的高度与所述试剂容器的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通过连杆机构以及复位部在打开所述保持架的开口的位置和关闭所述保持架的开口的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试剂容器插入到所述保持架中时,所述试剂容器上的凸部按压所述连杆机构,使所述开闭部打开,
当所述试剂容器从所述保持架中取出时,所述复位部对所述连杆机构施力,使所述开闭部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收容部相邻的两个开闭部中的翻板组成翻板单元,当所述试剂容器向所述收容部插入时,压动所述翻板单元中的所述翻板,使与所述收容部相邻的两个开闭部各打开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中的支杆以及与所述收容部相邻的两个开闭部中的压板组成压板单元,当所述试剂容器向所述收容部插入时,压动所述压板单元中的所述支杆,使与所述收容部相邻的两个开闭部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中的滑板以及与所述收容部相邻的两个开闭部中的滑轮组成滑板单元,当所述试剂容器向所述收容部插入时,挤压所述滑板单元中的所述滑板,使与所述收容部相邻的两个开闭部各打开一半。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部与所述托盘同步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的上部并且朝向所述循环部的一侧形成有出口。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制风流板的各个插入口中均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可在关闭所述插入口的位置和打开所述插入口的位置之间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试剂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具有与所述驱动部同轴设置地滑环。
17.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试剂库。
CN202121713796.7U 2021-07-26 2021-07-26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215953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3796.7U CN215953641U (zh) 2021-07-26 2021-07-26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3796.7U CN215953641U (zh) 2021-07-26 2021-07-26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3641U true CN215953641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4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3796.7U Active CN215953641U (zh) 2021-07-26 2021-07-26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3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5153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and reagent storage thereof
US8834791B2 (en) Sample analyzer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US6066300A (en) Reagent handling system and configurable vial carrier for use therein
EP0896224B1 (en) Incubation station for test sample cards
US20110223064A1 (en) Sample analyzer
US20100248346A1 (en) Analyzer
WO2001051929A1 (fr) Analyseur automatique et dispositif de transfert de portoir
US20060159587A1 (en) Automated clinical analyzer with dual level storage and access
JP2009139269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61532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5178835A (en) Biochemical analysis apparatus
JP2009270857A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29789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15953641U (zh)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JP306825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9124607A (ja) 容器収容ユニット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5752449B2 (ja) 検体分析装置
JP309126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323869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316438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215768219U (zh)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JP641667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3159759U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857570B2 (ja) 容器収容ユニット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CN217688987U (zh) 试剂库以及自动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