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65861U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65861U
CN215765861U CN202122053647.9U CN202122053647U CN215765861U CN 215765861 U CN215765861 U CN 215765861U CN 202122053647 U CN202122053647 U CN 202122053647U CN 215765861 U CN215765861 U CN 215765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flow path
pipe
refrigerant flow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53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红霞
吕根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53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65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65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65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换热器包括第一总管、第二总管、第一冷媒流路、第二冷媒流路、以及连接管。其中,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内设有第一阀体,第一阀体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第二冷媒流路流入第一总管;连接管内设有第二阀体,当气态冷媒从第一总管流入时,第二阀体处于打开状态;当液态冷媒从第二总管流入时,第二阀体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设有第三阀体,第三阀体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第二总管流入第二冷媒流路。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冷媒采用单流路换热、制热模式下冷媒采用双流路换热,以使换热器分别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均能发挥最佳的换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的冷媒管路为双流路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进口管组件、出口管组件、多个直管及多个U管,其中,进口管组件由第一总管1、第一进口分支管31及第二进口分支管41组成,出口管组件由第二总管2、第一出口分支管33及第二出口分支管43组成,第一进口分支管31通过多个直管和U管与第一出口分支管33连通以形成第一冷媒流路3,第二进口分支管41通过多个直管和U管与第二出口分支管43连通以形成第二冷媒流路4。如图2所示,制冷模式下,气态冷媒通过第一总管1流入后,分别沿第一冷媒流路3和第二冷媒流路4流动,最后汇聚至第二总管2后流出。如图3所示,制热模式下,液态冷媒通过第二总管2流入后,分别流入第一冷媒流路3和第二冷媒流路4流动,最后汇聚在第一总管1流出。
但是,由于制冷模式下的气态冷媒为高温高压,冷媒流动阻力较小,往往冷媒流过的路径越远,换热效果越好,因此冷媒分成两个冷媒流路流动的换热效果较为一般,比单流路结构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差。而制热模式下的液态冷媒为低温低压,冷媒流动阻力较大,因此采用两个冷媒流路流动的换热效果较佳。总而言之,现有的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是单流路还是双流路,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都是采用相同数量的冷媒流路,而由于制冷模式下采用较少数量的冷媒流路的换热效果好,制热模式下采用较多数量的冷媒流路的换热效果好,导致换热器难以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分别发挥最佳的换热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能够分别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通过改变冷媒流路的数量,以使换热器分别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均能发挥最佳的换热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室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
第一总管;
第二总管;
第一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
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以及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内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流入所述第一总管;所述连接管内设有第二阀体,当气态冷媒从所述第一总管流入时,所述第二阀体处于打开状态;当液态冷媒从所述第二总管流入时,所述第二阀体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所述第二总管流入所述第二冷媒流路。
基于上述方案,当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从第一总管流入后,冷媒从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流入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而由于第一阀体限制了冷媒从第二冷媒流路流入第二冷媒流路的中部、第三阀体限制了冷媒从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流入第二总管,以使全部冷媒依次通过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一端、第一冷媒流路的中部、连接管、第二冷媒流路的中部、及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二端后进入第二总管,以使气态冷媒采用单流路方式进行换热,冷媒流过的路径最远,换热效果更佳。当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从第二总管流入后,由于第二阀体限制了冷媒从连接管流过,以使全部冷媒先通过第二总管分流到第一冷媒流路及第二冷媒流路后,再分别从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一端及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汇流到第一总管,以使液态冷媒采用双流路方式进行换热,换热效果更佳。因此,通过分别控制气态冷媒及液态冷媒在换热器中的冷媒流路的数量以实现空调室外机分别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发挥最佳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体及所述第三阀体分别为单向阀,所述第二阀体为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进口分支管、第一换热管组件及第一出口分支管,所述第一进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总管,所述第一出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总管;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第一出口分支管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二进口分支管、第二换热管组件及第二出口分支管,所述第二进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总管,所述第二出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总管;所述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二进口分支管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口分支管及所述第二进口分支管并联于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口分支管及所述第二出口分支管并联于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过冷管;所述过冷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总管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冷媒流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总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总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总管及所述第二总管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当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从第一总管流入后,冷媒从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流入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而由于第一阀体限制了冷媒从第二冷媒流路流入第二冷媒流路的中部、第三阀体限制了冷媒从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流入第二总管,以使全部冷媒依次通过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一端、第一冷媒流路的中部、连接管、第二冷媒流路的中部、及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二端后进入第二总管,以使气态冷媒采用单流路方式进行换热,冷媒流过的路径最远,换热效果更佳。当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从第二总管流入后,由于第二阀体限制了冷媒从连接管流过,以使全部冷媒先通过第二总管分流到第一冷媒流路及第二冷媒流路后,再分别从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一端及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汇流到第一总管,以使液态冷媒采用双流路方式进行换热,换热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冷媒采用单流路换热、制热模式下冷媒采用双流路换热,以使换热器分别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均能发挥最佳的换热能力,从而提高空调室外机的工况。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如上面所述的换热器;当空调室外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从所述第一总管流入;当空调室外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媒从所述第二总管流入。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3是图1的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6是图5的简化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7是图3的换热器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8是图7的简化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冷媒的流动方向;
图中,
1、第一总管;
2、第二总管;
3、第一冷媒流路;31、第一进口分支管;32、第一换热管组件;33、第一出口分支管;
4、第二冷媒流路;41、第二进口分支管;42、第二换热管组件;43、第二出口分支管;
5、连接管;
6、第一阀体;
7、第二阀体;
8、第三阀体;
9、过冷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总管1、第二总管2、第一冷媒流路3、第二冷媒流路4以及连接管5。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一端与第一总管1连通,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与第二总管2连通;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与第一总管1连通,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二端与第二总管2连通;连接管5的一端与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连通,连接管5的另一端与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内设有第一阀体6,所述第一阀体6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4流入所述第一总管1;所述连接管5内设有第二阀体7,当气态冷媒从所述第一总管1流入时,所述第二阀体7处于打开状态;当液态冷媒从所述第二总管2流入时,所述第二阀体7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设有第三阀体8,所述第三阀体8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所述第二总管2流入所述第二冷媒流路4。
基于上述方案,当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从第一总管1流入后,冷媒从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5流入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而由于第一阀体6限制了冷媒从第二冷媒流路4流入第二冷媒流路4的中部、第三阀体8限制了冷媒从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流入第二总管2,以使全部冷媒依次通过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一端、第一冷媒流路3的中部、连接管5、第二冷媒流路4的中部、及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二端后进入第二总管2,以使气态冷媒采用单流路方式进行换热,冷媒流过的路径最远,换热效果更佳。当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从第二总管2流入后,由于第二阀体7限制了冷媒从连接管5流过,以使全部冷媒先通过第二总管2分流到第一冷媒流路3及第二冷媒流路4后,再分别从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一端及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汇流到第一总管1,以使液态冷媒采用双流路方式进行换热,换热效果更佳。因此,通过分别控制气态冷媒及液态冷媒在换热器中的冷媒流路的数量以实现空调室外机分别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发挥最佳的换热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8所示,第一阀体6及第三阀体8分别为单向阀,第二阀体7为电磁阀。具体地,单向阀能够使冷媒只能沿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反向流动,第一阀体6用于确保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冷媒不能从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进入第二冷媒流路4的中部、而在制热模式下冷媒可以从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进入第一总管1,第三阀体8用于确保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冷媒不能从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进入第二总管2,而空调室外机在制热模式下冷媒可以从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进入第一冷媒流路3的中部。进一步地,第二阀体7与空调室外机的控制组件电性连接,通过电控方式智能控制当空调室外机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二阀体7处于打开状态、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阀体7处于关闭状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阀体6及第三阀体8也可以为电磁阀,第一阀体6与第三阀体8与控制组件电性连接,通过电控的方式以实现上述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8所示,第一冷媒流路3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进口分支管31、第一换热管组件32及第一出口分支管33,第一进口分支管31用于连接第一总管1,第一出口分支管33用于连接第二总管2;第三阀体8设于第一出口分支管33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一端为第一进口分支管31,第一冷媒流路3的第二端为第一出口分支管33。其中,第一换热管组件32属于现有换热器的一般结构,具体由多个U管及弯管依次连通组成,其目的是用于增大换热面积以增强换热效果。第三阀体8用于控制冷媒只能单向从第二总管2流入第一换热管组件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8所示,第二冷媒流路4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二进口分支管41、第二换热管组件42及第二出口分支管43,第二进口分支管41用于连接第一总管1,第二出口分支管43用于连接第二总管2;第一阀体6设于第二进口分支管41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一端为第二进口分支管41,第二冷媒流路4的第二端为第二出口分支管43。其中,第二换热管组件42与上述第一换热管组件32结构及原理相同,此处省略描述。第一阀体6用于控制冷媒只能单向从第二换热管组件42流入第一总管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组件32及第二换热管组件42依次穿设有多个翅片(图中未显示),用于提高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进口分支管31及第二进口分支管41并联于第一总管1的一端,第一出口分支管33及第二出口分支管43并联于第二总管2的一端。采用并联的方式有利于优化管道的布设,能够减小管道在空调室外机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还包括过冷管9;过冷管9连接于第二总管2的另一端。如此在冷媒从第二总管2流出后经过过冷管9,利用过冷管9增加换热路程,保证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冷媒具有一定的过冷度,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一个第一冷媒流路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冷媒流路4。第二冷媒流路4例如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如此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冷媒采用单流路的方式进行换热、制热模式下采用多流路的方式进行换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总管1位于换热器的顶部,第二总管2位于换热器的底部。如此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气态冷媒从第一总管1流入后,通过与外界换热形成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从第二总管2流出。相反地,空调室外机在制热模式下液态冷媒从第二总管2流入后,通过与外界换热形成气态冷媒,冷媒的密度变小后上升,从第一总管1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总管1及第二总管2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如此能够有序化地进行管道布设,减小管道在空调室外机的占用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控制空调室外机在制冷模式下冷媒采用单流路换热、制热模式下冷媒采用双流路换热,以使换热器分别在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下均能发挥最佳的换热能力,从而提高空调室外机的工况。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上面所述的换热器;当空调室外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从所述第一总管1流入;当空调室外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媒从所述第二总管2流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总管;
第二总管;
第一冷媒流路,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
第二冷媒流路,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以及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连通;
其中,所述第二冷媒流路的第一端内设有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流入所述第一总管;所述连接管内设有第二阀体,当气态冷媒从所述第一总管流入时,所述第二阀体处于打开状态;当液态冷媒从所述第二总管流入时,所述第二阀体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一冷媒流路的第二端设有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阀体用于限定冷媒单向从所述第二总管流入所述第二冷媒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为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流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进口分支管、第一换热管组件及第一出口分支管,所述第一进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总管,所述第一出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总管;所述第三阀体设于所述第一出口分支管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流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二进口分支管、第二换热管组件及第二出口分支管,所述第二进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总管,所述第二出口分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总管;所述第一阀体设于所述第二进口分支管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分支管及所述第二进口分支管并联于所述第一总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出口分支管及所述第二出口分支管并联于所述第二总管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冷管;所述过冷管连接于所述第二总管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冷媒流路、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冷媒流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所述第二总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管及所述第二总管位于换热器的同一侧。
10.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当空调室外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从所述第一总管流入;当空调室外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冷媒从所述第二总管流入。
CN202122053647.9U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5765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3647.9U CN215765861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53647.9U CN215765861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65861U true CN215765861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81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53647.9U Active CN215765861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658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402A (zh) * 2022-03-23 2022-05-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WO2023206885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器的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3402A (zh) * 2022-03-23 2022-05-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14543402B (zh) * 2022-03-23 2024-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WO2023206885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器的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120255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5765861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101900460A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201779925U (zh) 一种平行流蒸发器及热泵空调器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112640187A (zh) 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模组
CN217031695U (zh) 换热器模块和空调器
CN114608220B (zh) 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216592327U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CN114688635B (zh) 一种换热器、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1552123U (zh) 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CN111912261A (zh) 一种换热器
CN113719901B (zh) 空调换热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8722228U (zh) 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8495415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8495181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6693772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9199350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8495414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8495416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21611613U (zh) 一种具有过冷管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8794551U (zh) 气液分离器、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4543402B (zh) 换热器、换热器流路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217004685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057733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