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93772U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693772U CN216693772U CN202123120889.1U CN202123120889U CN216693772U CN 216693772 U CN216693772 U CN 216693772U CN 202123120889 U CN202123120889 U CN 202123120889U CN 216693772 U CN216693772 U CN 2166937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branch pipe
- heat exchanger
- pipe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通过将换热效果较好的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将换热效果其次的所述第一流路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将换热效果较弱的所述第三流路连通所述第三支管,并将所述第二支管的入口设置为低于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入口,且所述第一支管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三支管的入口;使得冷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支管的冷媒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一支管的冷媒量,流入第二支管的冷媒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一支管的冷媒量。进而使得各流路的冷媒均能得到充分蒸发,减少了各流路之间的温度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制冷换热器是制冷系统中在温度不同的流体介质间实现相互换热的设备。
家用空调的换热器通常安装在室内机内,且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通常为两段式或三段式。
换热器的各段流路互不导通,但因重力、压降以及上下回风温差等因素影响,不同流路中的冷媒温差过大。进而各流路的冷媒未能得到充分蒸发,导致蒸发器进出口温差过大而引起风道吹水现象,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冷媒流路中温度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
蒸发组件,所述蒸发组件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竖直方向的两侧;
进液管组件,所述进液管组件包括进液总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支管的入口,所述第一支管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入口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所述进液总管。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设有一个进液口和三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总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分别连通一个所述出液口。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为双排管路,所述双排管路具有迎风侧的内排管路和背风侧的外排管路。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由相同数量的多个U形管依次连通组成,且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U形管数量为奇数。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设有入液口和排液口,所述入液口设置在所述外排管路上,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内排管路上。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内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A,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外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B,其中,A和B满足:B=A-1;
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内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C,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外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D,其中,C和D满足:D=C-1;
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内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E,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外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F,其中,E和F满足:E=F-1。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连通所述出液管。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蒸发组件包括第四流路,所述第四流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之间。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流路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流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H,其中,H满足:65°≤H≤85°;
所述第二流路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流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K,其中,K满足:135°≤K≤155°。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换热器和贯流风机,所述换热器罩设在所述贯流风机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一种换热器,包括:蒸发组件,所述蒸发组件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竖直方向的两侧;进液管组件,所述进液管组件包括进液总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支管的入口,所述第一支管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入口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所述进液总管。通过将换热效果较好的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将换热效果其次的所述第一流路连通所述第一支管,将换热效果较弱的所述第三流路连通所述第三支管,并将所述第二支管的入口设置为低于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入口,且所述第一支管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三支管的入口;使得冷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支管的冷媒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一支管的冷媒量,流入第二支管的冷媒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一支管的冷媒量。进而使得各流路的冷媒均能得到充分蒸发,减少了各流路之间的温度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各流路流向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另一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100、蒸发组件200、第一流路210、第二流路220、第三流路230、入液口240、出液口250、总流入管路260、进液管组件300、第一支管310、第二支管320、第三支管330、进液总管340、内排管路350、外排管路360、四通阀400、出液管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100,包括:蒸发组件200,所述蒸发组件200包括第一流路210、第二流路220和第三流路230,所述第一流路21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220竖直方向的两侧;进液管组件300,所述进液管组件300包括进液总管340、第一支管310,第二支管320和第三支管330,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支管32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220,所述第三支管330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路230;所述第三支管330的入口,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支管320的入口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所述进液总管340。
需要说明的是,分体式空调的所述换热器100通常安装在室内机(图中未视出)内,所述室内机通常包括贯流风机(图中未视出)和所述换热器100。所述换热器100朝向室内并侧罩设在所述换热器100上;安装在室外机(图中未视出)内的压缩机(图中未视出)将气态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然后送到安装在所述室外机内的冷凝器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然后液态冷媒通过所述进液总管340进入到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由于冷媒从所述进液总管340分流到达三个流路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冷媒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冷媒,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所述换热器100表面就会变冷;最后在贯流风机作用下将室内的空气从所述换热器100中吹过,进而所述室内机可吹出冷风。
另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室内机通常采用所述贯流风机作为风源,故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均适配所述贯流风机为长方形。此外,所述换热器100还间隔设有多个换热翅片(图中未视出),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均穿设通过所述换热翅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换热器100为三段式;其中,所述第一流路210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共同组成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二流路220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共同组成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三流路230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共同组成第三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三换热段沿竖直方向依次布置。另在所述室内机的实际使用和运行测试中发现,经过所述第二换热段的风量最大,所述第一换热段的风量其次,经过所述第三换热段的风量最小。即,所述第二流路220,所述第一流路21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换热效果依次减弱。
另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310,所述第二支管320和所述第三支管330均为具有一个入口和出口的管体。
通过将换热效果较好的所述第二流路220连通所述第二支管320,将换热效果其次的所述第一流路210连通所述第一支管310,将换热效果较弱的所述第三流路230连通所述第三支管330,并将所述第二支管320的入口设置为低于所述第一支管310和所述第二支管320的入口,且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入口高于所述第三支管330的入口;使得冷媒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入第二支管320的冷媒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冷媒量,流入第二支管320的冷媒量大于流入所述第一支管310的冷媒量。进而使得各流路的冷媒均能得到充分蒸发,减少了各流路之间的温度差。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换热段上设置总流入管路260。
所述总流入管路260经所述第一换热段连通所述进液总管340,可以进一步避免过低温度的冷媒直接进入所述进液总管340,避免所述进液管组件300内冷媒温度的大幅波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00包括四通阀400,所述四通阀400设有一个进液口和三个出液口250,即一进三出阀。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总管340,所述第一支管310,所述第二支管320和所述第三支管330分别连通一个所述出液口250。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如上文所述的在所述进液总管340上依次并联三个支管的管路结构,所述第一支管310,所述第二支管320和所述第三支管330与所述进液总管340的连接处为弯折状态,冷媒在所述连接处的流动容易收到阻滞,进而影响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速度。
通过设置所述四通阀400,采用一进三出的阀门,可以避免在所述进液总管340上多次分流,提高了所述冷媒在所述进液管组件300上的流动速度,提高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管320的管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支管310或所述第三支管330的管径,所述第一支管310的管径不小于所述第三支管330的管径。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较小功率的空调,其所述换热器100以及所述进液管组件300的尺寸较小,所述四通阀400各管口之间的高度差较小,通过选用不同的管径的支管配合所述四通阀400,可以使得冷媒在所述蒸发组件200内的分配更加合理,使得各流路的冷媒均能得到充分蒸发,减少了各流路之间的温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均为双排管路,所述双排管路具有迎风侧的内排管路350和背风侧的外排管路36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排管路350靠近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即所述内排管路350靠近所述贯流风机的一侧为迎风侧;相应的,所述外排管路360远离所述贯流风机设置,即所述外排管路360远离所述贯流风机的一侧为背风侧。
通过将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均设置为双排管路,增大了所述蒸发组件200的流路长度,进而增大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面积,使得各流路的冷媒均能得到充分蒸发,减少了各流路之间的温度差。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或所述第二流路220,或所述第三流路230还可以是单排管路。
示例性地,所述第三流路230可以是单排管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换热效果较弱,通过减少所述第三流路230为单排管路,可以避免双排管路的所述第三流路230外排管路360对内排管路350的气流阻挡提高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换热效率,且还可以简化所述第三流路230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均由相同数量的多个U形管依次连通组成,且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所述U形管数量为奇数。
多个所述U形管组成的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其结构简单,且各管路之间间隔均匀,冷媒在各流路之间的流动较为顺畅。通过选用相同数量多个所述U形管依次连通组成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各流路的管路容积相近,可以选用相同或相近的支管连通各流路,便于冷媒的分配。此外,通过将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所述U形管数量设置为奇数,可以使得各流路的入口和出口均在同侧,即所述进液总管340和出液管500可以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00的同侧,减少了所述换热器100的体积。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还可以任意数量,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均设有入液口240和排液口,所述入液口240设置在所述外排管路360上,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内排管路350上。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贯流风机吹出的气流从述双排管路的迎风侧流动至所述背风侧。将各流路的所述入液口240设置在所述外排管路360,温度较低的冷媒将会从所述双排管路的所述背风侧流动至所述迎风侧。而所述背风侧靠近室内侧设置,所述背风侧的较低温度的空气可以更加充分的吹出至室内,提高了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或所述第二流路220,或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所述入液口24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内排管路350上,所述排液口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外排管路360上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的所述内排管路35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A,所述第一流路210的所述外排管路36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B,其中,A和B满足:B=A-1;所述第二流路220的所述内排管路35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C,所述第二流路220的所述外排管路36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D,其中,C和D满足:D=C-1;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所述内排管路35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E,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所述外排管路36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F,其中,E和F满足:E=F-1。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A=C=F=5,B=D=E=4。
如此,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可以内部围合形成一个近似半圆形的腔体,该腔体可以更好适配安装所述贯流风机,提高了所述换热器100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的所述内排管路350和/或所述外排管路360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不作过多的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00包括出液管500,所述出液管500连通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均连通所述出液管。
通过设置所述出液管500以集中将各流路中的冷媒输出至所述压缩机,可以提高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组件200包括第四流路(图中未视出),所述第四流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210和所述第二流路220之间。
由上文所述可知,所述第二流路220的换热效果最佳,所述第一流路210的换热效果其次。
通过在所述第一流路210和所述第二流路220之间加设所述第四流路,可以均衡所述第一流路21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之间的温度差,提高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210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流路22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H,其中,H满足:65°≤H≤85°;所述第二流路220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流路230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K,其中,K满足:135°≤K≤155°。
通过将各个流路之间设置上述夹角,所述第一流路210、所述第二流路220和所述第三流路230围合形成的腔体可以更好地容纳圆柱形的所述贯流风机,提高了所述换热器100的适配性。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H还可以满足:45°≤H<85°,或85°<H≤95°等,K还可以满足:125°≤K<135°,或155°<K≤165°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图中未视出),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换热器100和贯流风机,所述换热器100罩设在所述贯流风机上。由于该空调器具有上述换热器100,因此具有全部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100及空调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发组件,所述蒸发组件包括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流路竖直方向的两侧;
进液管组件,所述进液管组件包括进液总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所述第三支管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支管的入口,所述第一支管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支管的入口沿竖直方向依次连通所述进液总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四通阀,所述四通阀设有一个进液口和三个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总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分别连通一个所述出液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为双排管路,所述双排管路具有迎风侧的内排管路和背风侧的外排管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由相同数量的多个U形管依次连通组成,且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U形管数量为奇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设有入液口和排液口,所述入液口设置在所述外排管路上,所述排液口设置在所述内排管路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内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A,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外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B,其中,A和B满足:B=A-1;
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内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C,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外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D,其中,C和D满足:D=C-1;
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内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E,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外排管路的所述U形管的数量为F,其中,E和F满足:E=F-1。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均连通所述出液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组件包括第四流路,所述第四流路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流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H,其中,H满足:65°≤H≤85°;
所述第二流路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流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K,其中,K满足:135°≤K≤155°。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和贯流风机,所述换热器罩设在所述贯流风机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20889.1U CN216693772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120889.1U CN216693772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693772U true CN216693772U (zh) | 2022-06-07 |
Family
ID=81838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120889.1U Active CN216693772U (zh) | 2021-12-10 | 2021-12-10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693772U (zh) |
-
2021
- 2021-12-10 CN CN202123120889.1U patent/CN2166937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694082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4581751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6221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621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5958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4276220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102692101A (zh) |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 |
CN110425722A (zh) |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5765861U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301993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2660821U (zh) | 平行流式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CN112594974A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6693772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7843029B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594975B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1552123U (zh) | 换热组件及空调系统 | |
CN110207428B (zh)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
CN214276218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723613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888411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5809462U (zh) |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设备 | |
US20240175643A1 (en) | Heat exchanger and outdoor unit comprising said heat exchanger | |
CN216925228U (zh) | 用于顶出风式空调器的翅片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10050891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436U (zh) | 空调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