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52700U -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 Google Patents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2700U
CN215752700U CN202121785280.3U CN202121785280U CN215752700U CN 215752700 U CN215752700 U CN 215752700U CN 202121785280 U CN202121785280 U CN 202121785280U CN 215752700 U CN215752700 U CN 215752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er
truck
sleeping berth
pad
abutme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852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明
王钧林
杨纪军
李进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852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2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2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27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车的卧铺和卡车,所述卡车的卧铺包括:卧铺本体,所述卧铺本体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卡车的驾驶舱的后壁;加长垫,所述加长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卧铺本体的端部且以使所述加长垫在所述卧铺本体的端部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所述加长垫构造为在所述展开状态时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相抵,以及在所述折叠状态时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间隔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当加长垫处于折叠状态时,卧铺本体可以相对驾驶舱的后壁转动以进行调整,当卧铺本体固定至水平方向后,加长垫切换至展开状态,以与驾驶舱的侧壁相抵,从而封闭卧铺本体与驾驶舱的侧壁之间的缝隙,避免卧铺上的物品从缝隙处掉落,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重卡车型的卧铺通常采用翻转形式实现折叠展开,卧铺与驾驶舱的侧壁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避免产生干涉,展开后的卧铺与驾驶舱的侧壁之间存在缝隙,当乘客在卧铺休息时,手机、钥匙等较小物品易从缝隙中掉落,从而造成损坏丢失,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卡车的卧铺,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加长垫,可以选择性消除卧铺与驾驶舱侧壁之间的缝隙,避免物品通过缝隙从卧铺掉落丢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包括:卧铺本体,所述卧铺本体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卡车的驾驶舱的后壁;加长垫,所述加长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卧铺本体的端部且以使所述加长垫在所述卧铺本体的端部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所述加长垫构造为在所述展开状态时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相抵,以及在所述折叠状态时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当加长垫处于折叠状态时,卧铺本体可以相对驾驶舱的后壁转动以进行调整,当卧铺本体固定至水平方向后,加长垫切换至展开状态,以与驾驶舱的侧壁相抵,从而封闭卧铺本体与驾驶舱的侧壁之间的缝隙,避免卧铺上的物品从缝隙处掉落,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加长垫具有第一贴合面和第二贴合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贴合面相对设置的抵压面;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卧铺本体的端面贴合,所述抵压面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相抵;以及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贴合面与所述卧铺本体的侧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第一贴合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接处形成有缝合边,所述缝合边用于与所述卧铺本体缝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抵压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加长垫在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对设置的侧面形成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相接且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相接,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抵压面相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面之间的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抵压面相接触形成有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和所述抵压面均与所述弧形过渡面相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抵压面以及所述抵压面的周边区域为柔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所述加长垫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加长垫分别设于所述卧铺本体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卡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卡车的卧铺。
所述卡车和所述卡车的卧铺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铺与侧壁的安装位置图(加长垫处于折叠状态);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卧铺与侧壁的安装位置图(加长垫处于展开状态)。
附图标记:
卧铺100,
卧铺本体1,加长垫2,第一贴合面21,第二贴合面22,抵压面23,第一导向面24,第二导向面25,弧形过渡段26,支承座3,气动撑杆4,固定铰链5,
侧壁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10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100,包括:卧铺本体1和加长垫2。
卧铺本体1可转动地安装于卡车的驾驶舱的后壁,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卧铺本体1的后侧间隔设有多个固定铰链5,卧铺本体1通过多个固定铰链5与驾驶舱的后壁相连。如卧铺本体1通过两个固定铰链5固定在侧壁101上,且两个固定铰链5相对卧铺本体1的中线对称设置,卧铺本体1可以绕固定铰链5转动以在固定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切换,从而调整与驾驶舱的侧壁101的相对位置,在乘客不使用卧铺100时,卧铺本体1贴合向驾驶舱的后壁以进行收纳,从而减小卧铺100对驾驶空间的占用,当乘客需要进行休息时,乘客可以将卧铺本体1展开至水平方向以形成为卧铺100。
驾驶舱的后壁处间隔设有两个支承座3,两个支承座3分别设置在卧铺本体1的两端,且支承座3的高度位置低于固定铰链5的高度位置,以使得支承座3与固定铰链5沿高度方向间隔开。两个支承座3上分别连接有气动撑杆4,两个气动撑杆4整体布置于卧铺本体1的两端外侧,且两个气动撑杆4远离支承座3的一端分别连接在卧铺本体1的左右两端面的前部位置处,使得气动撑杆4可以从两端支撑卧铺本体1的前部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当卧铺本体1展开至水平方向后,两个气动撑杆4从支承座3处向上延伸变长,以从下侧支撑卧铺本体1的前端区域,通过气动撑杆4和固定铰链5共同作用,以从前后两侧固定卧铺本体1,使得卧铺本体1可以在乘客休息时保持稳定。
卧铺本体1的两端与驾驶舱的侧壁101设有缝隙,加长垫2安装于卧铺本体1的端部,且可相对卧铺本体1转动,使得加长垫2在卧铺本体1的端部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加长垫2构造为在展开状态时与驾驶舱的侧壁101相抵,以及在折叠状态时与驾驶舱的侧壁101间隔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卧铺本体1处于收纳状态或转动状态时,加长垫2处于折叠状态,加长垫2与驾驶舱的侧壁101间隔开,使得卧铺本体1的端部与驾驶舱的侧壁101间隔开,避免卧铺本体1的端部在转动时与驾驶舱的侧壁101发生干涉,使得卧铺本体1可以进行展开或收纳。当卧铺本体1展开至水平方向且固定完成后,将加长垫2切换至展开状态,加长垫2抵压在驾驶舱的侧壁101处,以封闭卧铺本体1的端部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其中,加长垫2构造为长条形结构,加长垫2的长度不小于卧铺本体1的长度。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加长垫2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进行状态切换,使得卧铺本体1的收纳展开过程保持流畅,且当卧铺本体1展开后,有效封堵卧铺本体1的端部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在乘客休息时,有效避免手机、钥匙等小物品从缝隙中掉落丢失。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卧铺本体1的端部为其长度方向的端部,即卧铺本体1在长度方向的两头设置加长垫2,以用于增加卧铺100的整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100,当加长垫2处于折叠状态时,卧铺本体1可以相对驾驶舱的后壁转动以进行调整,当卧铺本体1固定至水平方向后,加长垫2切换至展开状态,以与驾驶舱的侧壁101相抵,从而封闭卧铺本体1的端部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避免卧铺100上的物品从缝隙处掉落,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长垫2具有第一贴合面21和第二贴合面22以及与第一贴合面21相对设置的抵压面23。其中,如图3所示,在展开状态时,加长垫2翻折至卧铺本体1的端部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内,第一贴合面21与卧铺本体1的端面贴合,抵压面23与驾驶舱的侧壁101相抵,以从两侧贴合加长垫2,使得加长垫2可以完全封闭驾驶舱的侧壁101与卧铺本体1的端面之间的缝隙,以消除物品从缝隙中掉落的可能性,且当加长垫2受到上侧的作用力时,作用力可以分散至驾驶舱的侧壁101和卧铺本体1的端面,从而提高加长垫2的稳定性,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
其中,如图2所示,当乘客结束休息时,加长垫2切换至折叠状态,加长垫2脱离卧铺本体1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并翻折至卧铺本体1的上侧面处,第二贴合面22与卧铺本体1的上侧面贴合,以使得加长垫2固定在卧铺本体1处,且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保持间距,避免加长垫2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产生干涉,使得卧铺本体1可以进行转动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贴合面21与第二贴合面22相接处形成有缝合边,缝合边用于与卧铺本体1缝合相连,也就是说,加长垫2通过缝合边与卧铺本体1相连,缝合边连接在卧铺本体1的上侧面和端面的交界处,加长垫2可以绕缝合边进行转动,以使得第一贴合面21贴合向卧铺本体1的端面,或者使得第二贴合面22贴合向卧铺本体1的上侧面,从而实现加长垫2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相互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抵压面23的宽度小于第一贴合面21的宽度,由此,减小了加长垫2绕缝合边转动时的最大半径,减小了加长垫2与驾驶舱的侧壁101的干涉程度,从而减小了加长垫2转动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在保证抵压面23与驾驶舱的侧壁101能够有效贴合的前提下,使得加长垫2的状态切换过程更加流畅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长垫2在与第二贴合面22相对设置的侧面形成有第一导向面24和第二导向面25,第一导向面24与第二导向面25相接且具有夹角,第一导向面24与第一贴合面21相接,第二导向面25与抵压面23相接。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向面24和第二导向面25均构造为从抵压面23到第一贴合面21朝向远离缝合边的方向倾斜,且第一导向面24与第二导向面25之间具有一定夹角,以将加长垫2与第二贴合面22相对设置的侧面构造为翻折斜面。由此,通过将第一导向面24和第二导向面25相连以构造出翻折斜面,并通过翻折斜面实现抵压面23与第一贴合面21的相连,从而将加长垫2的整体构造为具有多边型截面,且使得加长垫2的宽度从抵压面23到第一贴合面21逐渐增大,使得加长垫2整体具有更大的抗变形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向面24与第二贴合面22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导向面25与第二贴合面22之间的夹角。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加长垫2位于第一导向面24处的部分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以对加长垫2位于第二导向面25处的部分形成有效支撑,使得加长垫2可以牢牢封堵住卧铺本体1的端面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避免卧铺100上的物品通过缝隙掉落丢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导向面25与抵压面23相接触形成有弧形过渡面,第二导向面25和抵压面23均与弧形过渡面相切。需要说明的是,在加长垫2绕缝合边转动的过程中,加长垫2的第二导向面25先与驾驶舱的侧壁101接触并产生相对滑动,随着转动过程不断进行,驾驶舱的侧壁101通过弧形过渡段26从第二导向面25滑动至抵压面23处,以与加长垫2的抵压面23进行贴合,从而将加长垫2切换至展开状态。
通过设置弧形过渡面,使得加长垫2相对驾驶舱的侧壁101的滑动过程保持稳定流畅,降低加长垫2卡死的可能性,且使得转动过程中所需的作用力变化平缓,提高乘客的操作手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压面23以及抵压面23的周边区域为柔性材料制成,也就是说,在加长垫2的转动过程中,当加长垫2与驾驶舱的侧壁101接触时,加长垫2产生弹性变形,以使得加长垫2可以绕缝合边继续转动,使得抵压面23抵压在驾驶舱的侧壁101处,从而封闭卧铺本体1的端面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避免卧铺100上的物品从缝隙处掉落,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其中,加长垫2从抵压面23到第一导向面24的厚度大于卧铺本体1的端面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宽度,使得抵压面23可以始终弹性抵压在驾驶舱的侧壁101处,以实现缝隙的有效封堵。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长垫2为两个,且两个加长垫2分别设于卧铺本体1的两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两个加长垫2可以分别封堵卧铺本体1两端处的缝隙,以完全消除卧铺100与侧壁101之间的缝隙,使乘客在卧铺100休息时,物品无法从卧铺本体1的端面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处掉落,极大地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卡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车,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卡车的卧铺100。当加长垫2处于折叠状态时,卧铺本体1可以相对驾驶舱的后壁转动以进行调整,当卧铺本体1固定至水平方向后,加长垫2切换至展开状态,以与驾驶舱的侧壁101相抵,从而封闭卧铺本体1的端部与驾驶舱的侧壁101之间的缝隙,避免卧铺100上的物品从缝隙处掉落,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从而提升了乘客对卡车的整体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卧铺本体(1),所述卧铺本体(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卡车的驾驶舱的后壁;
加长垫(2),所述加长垫(2)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卧铺本体(1)的端部且以使所述加长垫(2)在所述卧铺本体(1)的端部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
所述加长垫(2)构造为在所述展开状态时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101)相抵,以及在所述折叠状态时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101)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垫(2)具有第一贴合面(21)和第二贴合面(22)以及与所述第一贴合面(21)相对设置的抵压面(23);其中
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贴合面(21)与所述卧铺本体(1)的端面贴合,所述抵压面(23)与所述驾驶舱的侧壁(101)相抵;
以及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贴合面(22)与所述卧铺本体(1)的侧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面(21)与所述第二贴合面(22)相接处形成有缝合边,所述缝合边用于与所述卧铺本体(1)缝合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面(2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贴合面(2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垫(2)在与所述第二贴合面(22)相对设置的侧面形成有第一导向面(24)和第二导向面(25),所述第一导向面(24)与所述第二导向面(25)相接且具有夹角,所述第一导向面(24)与所述第一贴合面(21)相接,所述第二导向面(25)与所述抵压面(23)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24)与所述第二贴合面(22)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导向面(25)与所述第二贴合面(22)之间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面(25)与所述抵压面(23)相接触形成有弧形过渡面,所述第二导向面(25)和所述抵压面(23)均与所述弧形过渡面相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面(23)以及所述抵压面(23)的周边区域为柔性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垫(2)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加长垫(2)分别设于所述卧铺本体(1)的两端。
10.一种卡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车的卧铺(100)。
CN202121785280.3U 2021-08-02 2021-08-02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Active CN215752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5280.3U CN215752700U (zh) 2021-08-02 2021-08-02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85280.3U CN215752700U (zh) 2021-08-02 2021-08-02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2700U true CN21575270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9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85280.3U Active CN215752700U (zh) 2021-08-02 2021-08-02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2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4624A (en) Multi-position seat and its application especially to motor vehicles
KR101014493B1 (ko) 자동차 시트용 사이드볼스터 장치
US20050225143A1 (en) Rear Fold Down Cargo Seat with Tilt Down Cushion
JP2003509265A (ja) 折り畳み位置を備えたベンチシート
US20180186263A1 (en) Seatback with collapsible internal support unit
CN101522464A (zh) 具有传动杆的折叠放平座椅组件
CN215752700U (zh) 卡车的卧铺和卡车
US1976320A (en) Seat and berth construction
US6464279B1 (en) Self stowing seat
CN212579679U (zh) 一种折叠式汽车后排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CN210912137U (zh) 抽拉式汽车卧铺
CN214984984U (zh) 一种宽度可调的载重汽车下卧铺装置
CN219446793U (zh)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JPS6325233Y2 (zh)
CN211001010U (zh) 一种汽车变形座椅及包含其的房车
CN218750434U (zh) 一种可折叠的坐垫结构及副座座椅
JPH0428840Y2 (zh)
JPH0515154Y2 (zh)
JP20191422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6000870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KR102037075B1 (ko) 차량용 시트장치
KR100521589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폴드 앤 다이브 구조
JPH0545557Y2 (zh)
JP4090684B2 (ja) 折りたたみシート
US20040155505A1 (en) Seating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