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5258U - 低噪音型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低噪音型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5258U
CN215725258U CN202121465141.2U CN202121465141U CN215725258U CN 215725258 U CN215725258 U CN 215725258U CN 202121465141 U CN202121465141 U CN 202121465141U CN 215725258 U CN215725258 U CN 215725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praying
spray
devices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514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ir Research Cooling T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ir Research Cooling T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ir Research Cooling T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ir Research Cooling T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514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5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5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5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型冷却塔,包括壳体、两个密封盖、四个消音阀、两个风机、两个喷淋泵、两个散热装置和两个喷淋装置;风机设于开口内,两个密封盖分别设于两个开口的顶部,两个喷淋装置和两个散热装置均设于壳体内,且两个喷淋装置分别位于两个散热装置的顶部,壳体的一侧还连接有两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两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分别与两个喷淋装置连接的位置处均设有消音阀,两个喷淋泵分别与两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连通;这样水流涌入和排出都经过消音阀消除噪音,有效地减少本装置的噪音,而且两个风机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盖,两个密封盖也可以将噪声封闭在壳体内,防止噪声传播。

Description

低噪音型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型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原理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实现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噪音当中,容易损坏听力系统,危害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噪音型冷却塔,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的噪音较大,容易损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噪音型冷却塔,包括壳体、两个密封盖、四个消音阀、两个风机、两个喷淋泵、两个散热装置和两个喷淋装置;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开口,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开口内,两个所述密封盖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开口的顶部,两个所述喷淋装置和两个所述散热装置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两个所述喷淋装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的顶部,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连接有两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且两个所述进水管和两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连接,两个所述进水管和两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连接的位置处均设有所述消音阀,两个所述喷淋泵均设于所述壳体外,两个所述喷淋泵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水管和两个所述出水管连通。
可选地,四个所述消音阀均朝同一方向布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包覆有第一隔音棉。
可选地,两个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上均包覆有第二隔音棉。
可选地,两个所述喷淋装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的正上方。
可选地,两个所述散热装置的结构相同并包括两个固定板和若干散热盘管;四个所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且四个所述固定板两两对称布置,各所述散热盘管分别设于两两设置的所述固定板之间,各所述散热盘管之间相互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分别与壳体上进水的管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分别与壳体上出水的管道连通。
可选地,两个所述散热装置还均包括进水分流管和出水分流管;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连通,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上两个进水的管道连通,壳体上两个出水的管道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连通,两个所述出水分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上两个出水的管道连通。
可选地,两个所述喷淋装置的结构相同并均包括喷淋管和若干喷淋分流管;两个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壳体外并与两个所述进水管连通,各所述喷淋分流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管连通。
可选地,两个所述喷淋装置还均包括若干喷头;各所述喷头分别与各所述喷淋分流管连通。
可选地,位于同一所述喷淋分流管上的各所述喷头间隔均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噪音型冷却塔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低噪音型冷却塔,使用时,热水分别从壳体侧壁上设置的两个管道进入到壳体内的散热装置内,由于两个喷淋装置分别位于两个散热装置的上方,那么两个喷淋装置喷出的水会受引力的影响向下滴落,并与两个散热装置接触,两个散热装置的热水会将热量通过两个散热装置转移至两个喷淋装置喷出的水上,同时,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风机,风机转动时,壳体内部的风流循环,有利于带走散热装置内热水的热量从而实现热水的快速降温,然后,两个喷淋装置喷出的水经过两个散热装置后滴入壳体的底部,再通过两个喷淋泵将壳体底部的水抽回至两个喷淋装置,实现水的循环利用,结构紧凑,提高本装置的散热性能,而且在本装置中,喷淋装置工作的时候会将水不断循环喷向散热装置,水流从出水管输出之后,经由喷淋泵加压送到进水管内,然后再经由进水管排入喷淋装置中,水流从进水管排入喷淋装置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两个消音阀,这样两个消音阀就会消除一大部分水流涌入的噪声,当水流排出循环的时候,水流还要再次经过两个消音阀,这样水流涌入和排出都经过消音阀消除噪音,有效地减少本装置的噪音,而且两个风机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盖,两个密封盖也可以将噪声封闭在壳体内,防止噪声传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噪音型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噪音型冷却塔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噪音型冷却塔的另一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噪音型冷却塔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 11—开口 12—进水管
13—出水管 20—密封盖 30—消音阀
40—风机 41—安装座 42—电机
43—叶片固定座 44—叶片 50—喷淋泵
60—散热装置 61—固定板 62—散热盘管
63—进水分流管 64—出水分流管 70—喷淋装置
71—喷淋管 72—喷淋分流管 73—喷头
81—第一隔音棉 82—第二隔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低噪音型冷却塔,包括壳体10、两个密封盖20、四个消音阀30、两个风机40、两个喷淋泵50、两个散热装置60和两个喷淋装置70;所述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开口11,所述风机40设于所述开口11内,两个所述密封盖20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开口11的顶部,两个所述喷淋装置70和两个所述散热装置60均设于所述壳体10内,且两个所述喷淋装置70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60的顶部,所述壳体10的一侧还连接有两个进水管12和两个出水管13,且两个所述进水管12和两个所述出水管13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70连接,两个所述进水管12和两个所述出水管13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70连接的位置处均设有所述消音阀30,两个所述喷淋泵50均设于所述壳体10外,两个所述喷淋泵50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水管12和两个所述出水管13连通。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低噪音型冷却塔,使用时,热水分别从壳体10侧壁上设置的两个管道进入到壳体10内的散热装置60内,由于两个喷淋装置70分别位于两个散热装置60的上方,那么两个喷淋装置70喷出的水会受引力的影响向下滴落,并与两个散热装置60接触,两个散热装置60的热水会将热量通过两个散热装置60转移至两个喷淋装置70喷出的水上,同时,壳体10内设置有两个风机40,风机40转动时,壳体10内部的风流循环,有利于带走散热装置60内热水的热量从而实现热水的快速降温,然后,两个喷淋装置70喷出的水经过两个散热装置60后滴入壳体10的底部,再通过两个喷淋泵50将壳体10底部的水抽回至两个喷淋装置70,实现水的循环利用,结构紧凑,提高本装置的散热性能,而且在本装置中,喷淋装置70工作的时候会将水不断循环喷向散热装置60,水流从出水管13输出之后,经由喷淋泵50加压送到进水管12内,然后再经由进水管12排入喷淋装置70中,水流从进水管12排入喷淋装置70的过程中,首先会通过两个消音阀30,这样两个消音阀30就会消除一大部分水流涌入的噪声,当水流排出循环的时候,水流还要再次经过两个消音阀30,这样水流涌入和排出都经过消音阀30消除噪音,有效地减少本装置的噪音,而且两个风机40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密封盖20,两个密封盖20也可以将噪声封闭在壳体10内,防止噪声传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四个所述消音阀30均朝同一方向布置。具体地,四个消音阀30均朝壳体10的前端方向布置,有利于壳体10和外界水源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壳体10的内壁上包覆有第一隔音棉81。具体地,壳体10的内壁上包覆有第一隔音棉81,这样壳体10内的大部分噪音就会被第一隔音棉81吸收,有效地防止噪音传到外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两个所述密封盖20的内壁上均包覆有第二隔音棉82。具体地,两个密封盖20的内壁上均包覆有第二隔音棉82,这样两个密封盖20内的大部分噪音就会被第二隔音棉82吸收,有效地防止噪音传到外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喷淋装置70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60的正上方。具体地,喷淋装置70设于散热装置60的正上方,那么喷淋装置70喷出的水流能够更精确地覆盖在散热装置60上,提高散热装置60和热水交换热量的性能,实现快速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散热装置60的结构相同并包括两个固定板61和若干散热盘管62;四个所述固定板61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0内,且四个所述固定板61两两对称布置,各所述散热盘管62分别设于两两设置的所述固定板61之间,各所述散热盘管62之间相互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62分别与壳体10上进水的管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62分别与壳体10上出水的管道连通。具体地,两个散热装置60均包括两个固定板61和多个散热盘管62,四个固定板61均通过焊接连接在壳体10内,多个散热盘管62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板61之间实现固定,至少一个散热盘管62和壳体10上进水的管道连通实现热水的吸入,和壳体10上进水的管道连接的散热盘管62的数量增加的时候,能够实现热水的大量吸入,提高热水吸入速度,至少一个散热盘管62和壳体10上出水的管道连通实现冷水的排出,和壳体10上出水的管道连接的散热盘管62的数量增加的时候,能够实现冷水的大量排出,提高冷水出水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散热装置60还均包括进水分流管63和出水分流管64;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63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62连通,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63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10上两个进水的管道连通,壳体10上两个出水的管道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62连通,两个所述出水分流管64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10上两个出水的管道连通。具体地,散热装置60还包括进水分流管63和出水分流管64,两个进水分流管63的一端分别和至少两个散热盘管62连通,这样两个进水分流管63就可以将热水分流到至少两个散热盘管62中,提高散热效率,两个进水分流管63的另一端和壳体10上两个进水的管道连通,保证热水的输入量,两个出水分流管64的一端分别和至少两个散热盘管62连通,这样至少两个散热盘管62中的冷水就可以汇流并送入两个出水分流管64内,提高冷水出水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63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进水分流口。具体地,两个进水分流管63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进水分流口,同一进水分流管63上的热水通过至少两个进水分流口输出到散热盘管62中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出水分流管64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分流口。具体地,同一个出水分流管64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出水分流口,冷水通过至少两个出水分流口输出到出水分流管64中,提高冷却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63和两个所述出水分流管64与各所述散热盘管62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具体地,两个进水分流管63和两个出水分流管64分别和多个散热盘管62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不需要在进水分流管63或者出水分流管64上打孔钻眼,既省工省时,又不使进水分流管63或者出水分流管64的截面积受到减损,使进水分流管63或者出水分流管64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通过焊接连接的气密性和水密性都较好,结构刚性也较大,结构的整体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散热盘管62间隔均布于两两对称布置的所述固定板61上。具体地,两两对称布置的固定板61上,多个散热盘管62间隔均布于两个固定板61上,这样能够保证任意两个散热盘管62之间不会相互阻挡,保证多个散热盘管62的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散热盘管62均呈U形状设置。多个散热盘管62均呈U形状设置,并且呈U形状设置的散热盘管62的内部阻力较小,有利于水流的循环流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喷淋装置70的结构相同并均包括喷淋管71和若干喷淋分流管72;两个所述喷淋管71的一端均设于所述壳体10内,两个所述喷淋管71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壳体10外并与两个所述进水管12连通,各所述喷淋分流管72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管71连通。具体地,两个喷淋装置70的结构相同并且工作原理也相同,喷淋管71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喷淋管71的另一端伸出壳体10外并和喷淋泵50连通,三个喷淋分流管72均与喷淋管71连通,那么喷淋泵50抽水的时候,水流就会被抽入喷淋管71内,然后喷淋管71内的水流就会分送到三个喷淋分流管72内,保证多个散热盘管62的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两个所述喷淋装置70还均包括若干喷头73;各所述喷头73分别与各所述喷淋分流管72连通。具体地,两个喷淋装置70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喷头73,多个喷头73分别和六个喷淋分流管72连通,多个喷头73可以将水更均匀地喷布在多个散热盘管62上,增强多个散热盘管62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位于同一所述喷淋分流管72上的各所述喷头73间隔均布。具体地,同一个喷淋分流管72上的多个喷头73间隔均布,这样可以保证水流能够平均地喷布在多个散热盘管62上,增强多个散热盘管62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喷头73均为雾化喷头73。具体地,雾化喷头73可以将有水流通过喷头73喷射到空中,呈雾状散落在多个散热盘管62上,增强多个散热盘管62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同一所述喷淋管71的长度方向上的各所述喷淋分流管72间隔均布。具体地,同一个喷淋管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三个喷淋分流管72间隔均布,有利于将水更均匀地喷布在多个散热盘管62上,增强多个散热盘管62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两个所述风机40的结构相同并均包括安装座41、安装架、电机42、叶片固定座43和若干叶片44;两个所述安装座41分别与两个所述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架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座4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机42的本体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机42的主轴分别与两个所述叶片固定座43固定连接,各所述叶片44分别与两个所述叶片固定座43固定连接。具体地,两个风机40的结构相同并且原理也相同,安装座41固定连接在开口的内壁中,保持安装座41的牢固度,将安装架固定在安装座41内,就可以对电机42进行安装固定,电机42和叶片固定座43驱动连接并且给叶片固定座43提供动力,叶片固定座43上安装有三个叶片44,那么电机42转动的时候,叶片固定座43就可以带动三个叶片44转动,壳体10内产生的蒸汽就会从被三个叶片44带出,有利于本装置提高散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两个所述叶片固定座43均呈圆形状设置,且各所述叶片44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叶片固定座43的环形方向上。具体地,叶片固定座43呈圆形状设置,三个叶片44分别设置在叶片固定座43的环形方向上,并且三个叶片44沿着叶片固定座43的环形方向间隔均布,那么叶片固定座43转动的时候,三个叶片44就能平稳地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各所述叶片44均呈倾斜状态布置。具体地,三个叶片44均呈倾斜状态布置,有利于带动空气流通,实现更好的热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任意两个所述叶片44的倾斜角度均相同。具体地,任意两个叶片44的倾斜角度均相同,那么就是说三个叶片44的倾斜角度均相同,这样三个叶片44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空气协同通过,防止气流紊乱,能够带动更多的空气实现更好的热交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各所述叶片44均与水平面呈30°~40°的夹角倾斜布置。具体地,风机40的安装角度不能任意改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大多数冷却塔的正常风机40的叶片44安装角在5°~9°之间,安装角度在30°~40°的比较少见,风机40的叶片44安装角度一般在5°~9°之间,角度太小,风量不够,不能充分发挥风机40的潜力和作用,安装角度过大,振动和噪声会增大,影响塔和风机40的使用寿命,降低风机40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各所述叶片44的截面均呈弧形状设置。具体地,截面呈弧形状设置的叶片44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与空气接触的面也为矩形面,所以呈弧形状设置的叶片44能够与更多的空气接触,因此能够带动更多的风量流通,使得冷却塔在散热的过程中能够迅速高效地将热量排出去,完成冷却过程,促进生产效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叶片44均采用铸铝或者冲压钢板或者尼龙制成。具体地,风机40的叶片44常用的材料的材料有铸铝或者冲压钢板或者尼龙,而铸铝的叶片44比冲压钢板的叶片44噪声小,尼龙叶片44比金属的叶片44噪声小,可见,叶片44材料的损耗系数越大,产生的噪音就会越小,根据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叶片44可以采用铸铝或者冲压钢板或者尼龙制成,以达到使用人员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叶片44的表面均设有防腐层。具体地,风机40的叶片44常用的材料的材料有铸铝或者冲压钢板或者尼龙,而铸铝的叶片44比冲压钢板的叶片44噪声小,尼龙叶片44比金属的叶片44噪声小,可见,叶片44材料的损耗系数越大,产生的噪音就会越小,根据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叶片44可以采用铸铝或者冲压钢板或者尼龙制成,以达到使用人员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4所示,各所述叶片44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具体地,叶片44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有利于减轻叶片44的重量,这样带动叶片44转动的时候就能够减轻电机42的负担,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两个密封盖、四个消音阀、两个风机、两个喷淋泵、两个散热装置和两个喷淋装置;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开口,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开口内,两个所述密封盖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开口的顶部,两个所述喷淋装置和两个所述散热装置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两个所述喷淋装置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的顶部,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连接有两个进水管和两个出水管,且两个所述进水管和两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连接,两个所述进水管和两个所述出水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连接的位置处均设有所述消音阀,两个所述喷淋泵均设于所述壳体外,两个所述喷淋泵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水管和两个所述出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消音阀均朝同一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包覆有第一隔音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上均包覆有第二隔音棉。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的正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的结构相同并包括两个固定板和若干散热盘管;四个所述固定板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内,且四个所述固定板两两对称布置,各所述散热盘管分别设于两两设置的所述固定板之间,各所述散热盘管之间相互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分别与壳体上进水的管道连通,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分别与壳体上出水的管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散热装置还均包括进水分流管和出水分流管;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连通,两个所述进水分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上两个进水的管道连通,壳体上两个出水的管道的一端与至少两个所述散热盘管连通,两个所述出水分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壳体上两个出水的管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的结构相同并均包括喷淋管和若干喷淋分流管;两个所述喷淋管的一端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均伸出所述壳体外并与两个所述进水管连通,各所述喷淋分流管分别与两个所述喷淋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喷淋装置还均包括若干喷头;各所述喷头分别与各所述喷淋分流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噪音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喷淋分流管上的各所述喷头间隔均布。
CN202121465141.2U 2021-06-29 2021-06-29 低噪音型冷却塔 Active CN215725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5141.2U CN215725258U (zh) 2021-06-29 2021-06-29 低噪音型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5141.2U CN215725258U (zh) 2021-06-29 2021-06-29 低噪音型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5258U true CN21572525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6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5141.2U Active CN215725258U (zh) 2021-06-29 2021-06-29 低噪音型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5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93626A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CN112444050A (zh) 内置有水泵的整体腔式水冷排
CN215725258U (zh) 低噪音型冷却塔
CN216132311U (zh) 一种自调节消气式防震内接管结构
CN212989598U (zh) 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散热系统
CN215725247U (zh) 高效散热冷却塔
CN210627119U (zh) 用于单片机封闭控制模块的散热装置
CN113593616A (zh) 一种存储器用散热装置
CN110749206A (zh) 一种直流输电用混流式低噪声闭式冷却塔
CN213362994U (zh) 冷水机组高效散热装置
CN214407066U (zh) 进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热水排
CN215725248U (zh) 开式冷却塔
CN212081529U (zh) 半导体空调
CN215261282U (zh) 一种干湿一体式冷却塔
CN211120727U (zh) 一种罐装气体生产用冷却塔
CN212870819U (zh) 一种用于新型橡胶生产用冷却塔
CN215521924U (zh) 一种高效散热减速机
CN218844421U (zh) 一种新能源增程系统用发动机冷却机构
CN212058315U (zh) 一种高效的炉体冷却塔
CN219589247U (zh) 散热装置和储能设备
CN214848597U (zh) 一种净水机的功率调节芯片散热结构
CN215261279U (zh) 一种多级控制的混流密闭式冷却塔
CN219611502U (zh) 一种带有冷却机构的高速电机
CN110469499B (zh) 隔音箱、泵组件、流体系统及暖通设备
CN213811830U (zh) 一种环保型防白烟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