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3731U -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3731U
CN215723731U CN202121748061.8U CN202121748061U CN215723731U CN 215723731 U CN215723731 U CN 215723731U CN 202121748061 U CN202121748061 U CN 202121748061U CN 215723731 U CN215723731 U CN 21572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upport
support body
moun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4806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保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4806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其中,电机支架用于安装电机,电机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第一支架本体用于安装电机。第二支架本体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上,第二支架本体上设有通口。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组合即能够为电机提供稳定性较高的固定安装,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由于第二支架本体上具有通口,在实现位置稳定性、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支架的整体的重量,利于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支架、一种电机组件、一种送风装置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作为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的电磁装置,其作为动力部件在电器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地,在电机工作过程中,电机产生的振动会影响电机与电器设备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为了增强电机的位置稳定性,确保电机能够正常运行,常常为其设置相应的电机支架,即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于电器设备的内部。
然而,一方面现有电机支架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不便装配,另一方面现有电机支架占用空间较大,会阻碍电器设备内部或者电器设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空气流通,影响电器设备整体的散热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支架,用于安装电机,电机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第一支架本体用于安装电机。第二支架本体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上,第二支架本体上设有通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第一支架本体用于与电机相连,即第一支架本体起到支撑电机的作用。第二支架本体设在第一支架本体上,第二支架本体上设有通口。对于第二支架本体而言,其具有与第一支架本体相连的近端,也具有远离第一支架本体的远端,第二支架本体的远端用于设置在安装件上,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为家电设备的结构部件,若家电设备为空调器时,则安装件可以为空调器的面板。即第二支架本体用作与安装件连接,进而实现电机的固定。第二支架本体上设有通口,不仅能够节省电机支架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的减震效果。此外,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构成的电机支架,所占空间较小,由于第二支架本体自身具有通口,通口能够允许空气流通,无论是安装有电机支架的空调器的内部,亦或是空调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气流通,均可以从通口处流通,从而能够确保空调器自身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的组合即能够为电机提供稳定性较高的固定安装,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由于第二支架本体上具有通口,在实现位置稳定性、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支架的整体的重量,利于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机支架应用于空调室外机时,安装在电机支架上的电机能够带动风轮转动,风轮运行过程中,会令气流在空调室外机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流通,此时,电机支架上的通口能够实现气流的流动,进而满足空调室外机的过风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电机支架还包括安装口,安装口设于第一支架本体上,安装口用于容纳电机的一部分。
在该设计中,电机支架还包括安装口,安装口设在第一支架本体上,且安装口与通口不连通,从而能够确保电机支架的结构强度。电机的一部分嵌入安装口内与第一支架本体相接触,也就是说,当安装口为圆形口时,则圆形口具有轴向,电机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口轴向两侧,可以增加电机在第一支架本体上的位置稳定性。
除此之外,安装口的设置还能够进一步节省电机支架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的减震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电机支架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电机支架与电机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构成的电机支架为钣金件,钣金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支撑臂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上并背离第一支架本体延伸,其中,相邻支撑臂之间具有通口。
在该设计中,第一支架本体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撑臂,一个支撑臂连接在一个第一支架本体上。或者,第一支架本体呈圆环状,多个支撑臂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本体的外周壁上,且多个支撑臂沿背离第一支架本体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多个支撑臂相较于第一支架本体呈向外辐射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支架本体呈圆环状,则支撑臂可以沿圆环的径向方向,朝外延伸。多个支撑臂中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具有通口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当支撑臂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支撑臂中任意相邻两个支撑臂之间形成空缺区域,三个支撑臂能够形成三个空缺区域,三个空缺区域构成前述的通口。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臂均匀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本体上,从而能够为电机提供均匀支撑力,确保电机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支撑臂包括支撑本体和翻边,支撑本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支架本体相连。翻边避开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置在支撑本体上。
在该设计中,支撑臂包括支撑本体和翻边,支撑本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为支撑本体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其中,由于第一连接端能够和第一支架本体连接,且支撑本体沿第一支架本体的径向方向,朝外延伸,那么第一连接端则为支撑本体的径向内端,第二连接端为支撑本体的径向外端。支撑本体上还设有翻边,翻边避让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在支撑本体的侧壁上,能够想到的是,支撑本体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两个侧壁,翻边可以设在至少一个侧壁上,翻边可以朝任意方向折弯,通过在支撑本体上设置翻边,从而能够加强支撑臂的结构强度。
能够想到地,支撑本体和翻边为一体式结构,支撑臂的一部分折弯形成翻边,支撑臂的有一部形成支撑本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翻边设在支撑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翻边位于支撑本体的同一侧,支撑本体和两个翻边之间具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置电机的线束。
在该设计中,翻边设在支撑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翻边位于支撑本体的同一侧,也就是说,两个翻边可以同时位于支撑本体的前侧,或者是支撑本体的后侧,支撑本体和两个翻边之间具有容纳槽,容纳槽大致呈U状,容纳槽用于容置电机的线束,在增强支撑臂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还能够令电机暴露在外的线束能够得到更好地收纳,提升结构紧凑性和产品安全性能,杜绝因为线束胡乱缠绕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臂的数量为多个,为了增强电机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故每个支撑臂均具有容纳槽,电机的线束可以选择就近的容纳槽进行收容,而并不是所有的容纳槽都必须用于收容线束,支撑本体上设置翻边,首要作用是加强结构强度,而作为附加作用是其具有收容线束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支架,以及电机,电机设置在电机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组件,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支架,因此具有该电机支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电机组件还包括电机,电机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机支架上,具体地,电机可拆卸设在第一支架本体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转动设在电机本体上的转轴,电机本体的一部分位于电机支架上的安装口内。电机本体的一部分背离转轴的旋转中心线凸出以形成装配凸耳,装配凸耳上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支架本体上还设有第二装配孔。电机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内,以使第一支架本体和电机本体相连。
在该设计中,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转轴,转轴可转动地设在电机本体上,电机本体为非转动部件,电机本体的一部分穿过安装口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上。需要说明的是,转轴具有旋转中心线,电机本体的一部分背离旋转轴线凸出,进而形成装配凸耳,装配凸耳上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支架本体上对应于第一装配孔设有第二装配孔,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后,实现电机和第一支架本体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一紧固件包括螺钉,采用螺钉连接方便安装,节省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包括配合使用的螺栓和螺母,其中,螺栓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螺母固定在螺栓的末端,螺栓的首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电机支架上。
需要说明的是,装配凸耳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装配凸耳均匀间隔排布,从而能够实现电机与电机支架之间的均匀受力,实现电机组件整体的受力平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电机组件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内,缓冲件位于第一紧固件与装配凸耳之间。
在该设计中,电机组件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内,缓冲件位于第一紧固件和装配凸耳之间,当电机转轴带动负载转动时,电机会产生振动,振动传递至装配凸耳处时,会被缓冲件削弱,使得尽量少的振动传递至电机支架处,从而提升电机组件的整体减震性能。具体地,缓冲件包括橡胶垫。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外露于电机本体的线束。电机组件还包括压线件,压线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支架的容纳槽内,线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压线件与支撑本体之间。
在该设计中,电机还包括线束,线束外露于电机本体,线束用于实现电机与控制装置的电连接,使得电机的工作过程得到更适合的控制。电机组件还包括压线件,压线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支架的容纳槽内,线束位于压线件与支撑本体之间,压线件能够进一步防止线束从容纳槽内脱出,确保线束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容纳槽的槽口面积小于等于容纳槽的槽底面积。
在该设计中,容纳槽的槽口面积小于等于容纳槽的槽底面积,即容纳槽呈缩口状,从而能够防止压线件从容纳槽中脱出。当支撑臂的一部分折弯形成翻边时,控制翻边相较于支撑本体的折弯角度大于90°,则会形成缩口状的容纳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压线件朝向支撑本体的壁面上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线槽,线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线槽内。
在该设计中,由于容纳槽是有支撑本体和翻边构成的,在支撑本体上设置翻边,首要作用是加强结构强度,附加作用是其具有收容线束的功能,在考虑到结构强度的需求下,容纳槽的容积存在与线束的体积不相匹配,比如,容纳槽的容积远大于线束的体积,则线束容易在容纳槽内窜动。
进一步地,压线件包括压线内壁,压线内壁为朝向支撑本体的壁面。考虑到线束的位置稳定性,压线内壁上设有线槽,线槽与容纳槽相连通,线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线槽内,受到线槽的约束后,线束在压线件和支撑本体之间的位置稳定性更好。具体地,线槽的形状与线束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组件,以及风轮,风轮与电机组件的转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装置,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组件,因此具有该电机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送风装置还包括风轮,风轮与电机组件的转轴相连,转轴带动风轮旋转以扰动气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电机组件的支撑本体的一部分朝向风轮凸出。
在该设计中,电机组件的支撑本体的一部分会朝向风轮凸出,具体地,支撑本体的一部分朝向风轮的出风侧凸出。也就是说,支撑本体的一部分会形成凸出结构,从而能够减小风阻,有效减少送风装置噪音。
与此同时,当支撑本体的一部分朝向风轮的出风侧凸出形成外凸段时,则线束与外凸段之间的距离,从而也能够有利于线束的散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送风装置还包括安装件和多个预定位口,安装件包括过风口,电机组件和风轮的一部分位于过风口内。多个预定位口间隔设于安装件上,电机组件的多个支撑臂中一个支撑臂的一部分伸入一个预定位口中。
在该设计中,送风装置还包括安装件,电机支架中第二支架本体的一端与第一支架本体相连,第二支架本体的另一端与安装件相连。安装件包括过风口,电机、电机支架以及风轮的一部分位于过风口内,转轴带动风轮旋转,气流会经过过风口和电机支架上的通口流出。也就是说,电机支架位于风轮的出风侧,由于电机支架上设有通口,进而不会产生明显的风阻而影响风轮的送风效率。
进一步地,安装件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预定位口,电机支架通过预定位口预先设置在安装件上,从而简化电机支架的装配过程。
具体地,电机支架中的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支撑臂与多个预定位口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端能够与一个预定位口相互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通过电机支架稳定装配在安装件上,风轮与电机的转轴相连接,则风轮相较于安装件而言,位置固定,不容易出现装配偏差,确保风轮的风量、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处于可控范围内,确保风轮具有稳定的能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安装件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端的一部分背离第一支架本体延伸以形成定位卡舌,定位卡舌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的第一侧,定位卡舌的另一部分穿过预定位口伸向安装件的第二侧。
在该设计中,安装件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比如,第一侧为前侧/外侧,第二侧为后侧/内侧。电机支架设在安装件的第一侧,风轮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的第二侧。其中,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端的一部分背离第一支架本体延伸以形成定位卡舌,定位卡舌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的第一侧,定位卡舌的另一部分穿过预定位口伸向安装件的第二侧,从而简化电机支架的装配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安装件上设有过线孔,电机组件的线束的一部分能够穿过过线孔延伸至安装件的第二侧。
在该设计中,安装件上设有过线孔,电机组件的线束的一部分能够穿过过线孔延伸至安装件的第二侧,从而能够方便线束与其他控制结构之间的电连接,将走线隐藏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送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至少一个固定件位于安装件的第二侧,每个固定件设置连接在安装件上,线束与固定件接触。
在该设计中,送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至少一个固定件位于安装件的第二侧,每个固定件设置连接在安装件上,固定件能够将线束固定在安装件上,防止线束胡乱排布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具体地,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件间隔排布在安装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扣和第二紧固件,第一连接口设在第二连接端上。第二连接口设在安装件上。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使支撑臂和安装件连接。
在该设计中,电机支架的每个支撑臂和安装件上,对应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后将第二支架本体与安装件可拆卸连接。
关于送风装置的组装过程说明,将电机支架的定位卡舌伸入安装件上的预定位口内进行预先定位,然后再通过第二紧固件将支撑臂与安装件锁紧,从而能够精准定位电机的位置,进而实现精准定位风轮的位置,能够准确控制风轮的风叶与安装件中导风圈之间的间距,避免相关技术中对于风轮的安装存在多个互相做基准的零件,累积公差会导致风叶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偏差较大,风叶转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刮损导风圈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为前面板,前面板上设有过风口,在过风口的位置处设有导风圈。电机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架本体上。电机的线束沿着电机支架背离风轮的一侧设置,压线件能够将线束固定在容纳槽内,其中,安装件上还设有过线孔,线束能够经由过线孔来到安装件的第二侧,然后再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安装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送风装置还包括导风网罩,导风网罩对应过风口设置在安装件背离风轮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送风装置还包括导风网罩,导风网罩对应过风口设置,导风网罩位于安装件背离风轮的一侧,即导风网罩位于风轮的出风侧,导风网罩能够改善气流流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导风网罩设置在安装件上,并位于电机组件背离风轮的一侧。
在该设计中,导风网罩设置在安装件上,导风网罩位于电机组件背离风轮的一侧,即导风网罩与电机支架之间为分体式结构,二者各自与安装件相连,不会相互影响。当导风网罩与电机支架中的一者出现故障时,则可以针对故障部件进行维修拆换,降低维修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导风网罩与电机组件中的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导风网罩通过电机支架与安装件相连。
在该设计中,导风网罩与电机组件中的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即电机支架为钣金件,导风网罩为注塑件。采用包塑工艺将导风网罩和电机支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装配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送风装置,因此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沿A-A截面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示出了图6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沿D-D截面图;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在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送风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机支架,
11第一支架本体,110安装口,
12第二支架本体,120通口,
121支撑臂,122支撑本体,123翻边,124容纳槽,125定位卡舌,
2电机组件,
21电机,
210电机本体,211装配凸耳,212第一紧固件,
220转轴,
230线束,
22缓冲件,
23压线件,
3送风装置,
31风轮,
32安装件,320过风口,321预定位口,322过线孔,
33固定件,
34第二紧固件,
35导风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机支架1、电机组件2、送风装置3和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支架1,如图2、图3、图6、图9、图12和图13所示,用于安装电机21,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第一支架本体11用于安装电机21。第二支架本体12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第一支架本体11用于与电机21相连,即第一支架本体11起到支撑电机21的作用。第二支架本体12设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对于第二支架本体12而言,其具有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连的近端,也具有远离第一支架本体11的远端,第二支架本体12的远端用于设置在安装件32上,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32为家电设备的结构部件,若家电设备为空调器时,则安装件32可以为空调器的面板。即第二支架本体12用作与安装件32连接,进而实现电机21的固定。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不仅能够节省电机支架1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1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1的减震效果。此外,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构成的电机支架1,所占空间较小,由于第二支架本体12自身具有通口120,通口120能够允许空气流通,无论是安装有电机支架1的空调器的内部,亦或是空调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气流通,均可以从通口120处流通,从而能够确保空调器自身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的组合即能够为电机21提供稳定性较高的固定安装,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由于第二支架本体12上具有通口120,在实现位置稳定性、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支架1的整体的重量,利于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机支架1应用于空调室外机时,安装在电机支架1上的电机21能够带动风轮31转动,风轮31运行过程中,会令气流在空调室外机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流通,此时,电机支架1上的通口120能够实现气流的流动,进而满足空调室外机的过风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13所示,电机支架1还包括安装口110,安装口110设于第一支架本体11上,安装口110用于容纳电机21的一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支架1还包括安装口110,安装口110设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且安装口110与通口120不连通,从而能够确保电机支架1的结构强度。电机21的一部分嵌入安装口110内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接触,也就是说,当安装口110为圆形口时,则圆形口具有轴向,电机2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口110轴向两侧,可以增加电机21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的位置稳定性。
除此之外,安装口110的设置还能够进一步节省电机支架1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1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1的减震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具体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电机支架1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电机支架1与电机21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构成的电机支架1为钣金件,钣金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6、图9和图13所示,第二支架本体12包括多个支撑臂121,多个支撑臂121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并背离第一支架本体11延伸,其中,相邻支撑臂121之间具有通口12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本体1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支架本体12包括多个支撑臂121,一个支撑臂121连接在一个第一支架本体11上。或者,第一支架本体11呈圆环状,多个支撑臂121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本体11的外周壁上,且多个支撑臂121沿背离第一支架本体11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多个支撑臂121相较于第一支架本体11呈向外辐射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支架本体11呈圆环状,则支撑臂121可以沿圆环的径向方向,朝外延伸。多个支撑臂121中相邻两个支撑臂121之间具有通口120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当支撑臂121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支撑臂121中任意相邻两个支撑臂121之间形成空缺区域,三个支撑臂121能够形成三个空缺区域,三个空缺区域构成前述的通口120。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臂121均匀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从而能够为电机21提供均匀支撑力,确保电机21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支撑臂121包括支撑本体122和翻边123,支撑本体122包括相背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连。翻边123避开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置在支撑本体122上。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臂121包括支撑本体122和翻边123,支撑本体122包括相背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为支撑本体122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其中,由于第一连接端能够和第一支架本体11连接,且支撑本体122沿第一支架本体11的径向方向,朝外延伸,那么第一连接端则为支撑本体122的径向内端,第二连接端为支撑本体122的径向外端。支撑本体122上还设有翻边123,翻边123避让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在支撑本体122的侧壁上,能够想到的是,支撑本体122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两个侧壁,翻边123可以设在至少一个侧壁上,翻边123可以朝任意方向折弯,通过在支撑本体122上设置翻边123,从而能够加强支撑臂121的结构强度。
能够想到地,支撑本体122和翻边123为一体式结构,支撑臂121的一部分折弯形成翻边123,支撑臂121的有一部形成支撑本体122。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翻边123设在支撑本体122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翻边123位于支撑本体122的同一侧,支撑本体122和两个翻边123之间具有容纳槽124,容纳槽124用于容置电机21的线束230。
在该实施例中,翻边123设在支撑本体122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翻边123位于支撑本体122的同一侧,也就是说,两个翻边123可以同时位于支撑本体122的前侧,或者是支撑本体122的后侧,支撑本体122和两个翻边123之间具有容纳槽124,容纳槽124大致呈U状,容纳槽124用于容置电机21的线束230,在增强支撑臂121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还能够令电机21暴露在外的线束230能够得到更好地收纳,提升结构紧凑性和产品安全性能,杜绝因为线束230胡乱缠绕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臂121的数量为多个,为了增强电机支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故每个支撑臂121均具有容纳槽124,电机21的线束230可以选择就近的容纳槽124进行收容,而并不是所有的容纳槽124都必须用于收容线束230,支撑本体122上设置翻边123,首要作用是加强结构强度,而作为附加作用是其具有收容线束230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组件2,如图1、图2、图3、图4、图10和图13所示,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支架1,以及电机21,电机21设置在电机支架1的第一支架本体11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组件2,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支架1,因此具有该电机支架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2、图3、图6、图9、图12和图13所示,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第一支架本体11用于安装电机21。第二支架本体12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第一支架本体11用于与电机21相连,即第一支架本体11起到支撑电机21的作用。第二支架本体12设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对于第二支架本体12而言,其具有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连的近端,也具有远离第一支架本体11的远端,第二支架本体12的远端用于设置在安装件32上,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32为家电设备的结构部件,若家电设备为空调器时,则安装件32可以为空调器的面板。即第二支架本体12用作与安装件32连接,进而实现电机21的固定。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不仅能够节省电机支架1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1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1的减震效果。
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的组合即能够为电机21提供稳定性较高的固定安装,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由于第二支架本体12上具有通口120,在实现位置稳定性、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支架1的整体的重量,利于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电机组件2还包括电机21,电机21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机支架1上,具体地,电机21可拆卸设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图10和图13所示,电机21包括电机本体210和转动设在电机本体210上的转轴220,电机本体210的一部分位于电机支架1上的安装口110内。电机本体210的一部分背离转轴220的旋转中心线凸出以形成装配凸耳211,装配凸耳21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支架本体11上还设有第二装配孔。电机21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212,第一紧固件21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内,以使第一支架本体11和电机本体210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21包括电机本体210和转轴220,转轴220可转动地设在电机本体210上,电机本体210为非转动部件,电机本体210的一部分穿过安装口110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需要说明的是,转轴220具有旋转中心线,电机本体210的一部分背离旋转轴220线凸出,进而形成装配凸耳211,装配凸耳21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支架本体11上对应于第一装配孔设有第二装配孔,第一紧固件212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后,实现电机21和第一支架本体11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一紧固件212包括螺钉,采用螺钉连接方便安装,节省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212包括配合使用的螺栓和螺母,其中,螺栓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螺母固定在螺栓的末端,螺栓的首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电机支架1上。
需要说明的是,装配凸耳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装配凸耳211均匀间隔排布,从而能够实现电机21与电机支架1之间的均匀受力,实现电机组件2整体的受力平衡。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电机组件2还包括缓冲件22,缓冲件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内,缓冲件22位于第一紧固件212与装配凸耳211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组件2还包括缓冲件22,缓冲件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内,缓冲件22位于第一紧固件212和装配凸耳211之间,当电机21转轴220带动负载转动时,电机21会产生振动,振动传递至装配凸耳211处时,会被缓冲件22削弱,使得尽量少的振动传递至电机支架1处,从而提升电机组件2的整体减震性能。具体地,缓冲件22包括橡胶垫。
进一步地,如图2、图11和图13所示,电机21还包括外露于电机本体210的线束230。电机组件2还包括压线件23,压线件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支架1的容纳槽124内,线束2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压线件23与支撑本体12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21还包括线束230,线束230外露于电机本体210,线束230用于实现电机21与控制装置的电连接,使得电机21的工作过程得到更适合的控制。电机组件2还包括压线件23,压线件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支架1的容纳槽124内,线束230位于压线件23与支撑本体122之间,压线件23能够进一步防止线束230从容纳槽124内脱出,确保线束230的位置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容纳槽124的槽口面积小于等于容纳槽124的槽底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容纳槽124的槽口面积小于等于容纳槽124的槽底面积,即容纳槽124呈缩口状,从而能够防止压线件23从容纳槽124中脱出。当支撑臂121的一部分折弯形成翻边123时,控制翻边123相较于支撑本体122的折弯角度大于90°,则会形成缩口状的容纳槽124。
进一步地,压线件23朝向支撑本体122的壁面上设有与容纳槽124连通的线槽,线束23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线槽内。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容纳槽124是有支撑本体122和翻边123构成的,在支撑本体122上设置翻边123,首要作用是加强结构强度,附加作用是其具有收容线束230的功能,在考虑到结构强度的需求下,容纳槽124的容积存在与线束230的体积不相匹配,比如,容纳槽124的容积远大于线束230的体积,则线束230容易在容纳槽124内窜动。
进一步地,压线件23包括压线内壁,压线内壁为朝向支撑本体122的壁面。考虑到线束230的位置稳定性,压线内壁上设有线槽,线槽与容纳槽124相连通,线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线槽内,受到线槽的约束后,线束230在压线件23和支撑本体122之间的位置稳定性更好。具体地,线槽的形状与线束230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3,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组件2,以及风轮31,风轮31与电机组件2的转轴220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装置3,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电机组件2,因此具有该电机组件2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图2、图3、图6、图9、图12和图13所示,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第一支架本体11用于安装电机21。第二支架本体12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第一支架本体11用于与电机21相连,即第一支架本体11起到支撑电机21的作用。第二支架本体12设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对于第二支架本体12而言,其具有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连的近端,也具有远离第一支架本体11的远端,第二支架本体12的远端用于设置在安装件32上,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32为家电设备的结构部件,若家电设备为空调器时,则安装件32可以为空调器的面板。即第二支架本体12用作与安装件32连接,进而实现电机21的固定。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不仅能够节省电机支架1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1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1的减震效果。
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的组合即能够为电机21提供稳定性较高的固定安装,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由于第二支架本体12上具有通口120,在实现位置稳定性、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支架1的整体的重量,利于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送风装置3还包括风轮31,风轮31与电机组件2的转轴220相连,转轴220带动风轮31旋转以扰动气流。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电机组件2的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朝向风轮31凸出。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组件2的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会朝向风轮31凸出,具体地,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朝向风轮31的出风侧凸出。也就是说,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会形成凸出结构,从而能够减小风阻,有效减少送风装置3噪音。
与此同时,当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朝向风轮31的出风侧凸出形成外凸段时,则线束230与外凸段之间的距离,从而也能够有利于线束230的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送风装置3还包括安装件32和多个预定位口321,安装件32包括过风口320,电机组件2和风轮31的一部分位于过风口320内。多个预定位口321间隔设于安装件32上,电机组件2的多个支撑臂121中一个支撑臂121的一部分伸入一个预定位口321中。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装置3还包括安装件32,电机支架1中第二支架本体1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连,第二支架本体12的另一端与安装件32相连。安装件32包括过风口320,电机21、电机支架1以及风轮31的一部分位于过风口320内,转轴220带动风轮31旋转,气流会经过过风口320和电机支架1上的通口120流出。也就是说,电机支架1位于风轮31的出风侧,由于电机支架1上设有通口120,进而不会产生明显的风阻而影响风轮31的送风效率。
进一步地,安装件32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预定位口321,电机支架1通过预定位口321预先设置在安装件32上,从而简化电机支架1的装配过程。
具体地,电机支架1中的第二支架本体12包括多个支撑臂121,多个支撑臂121与多个预定位口321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支撑臂121的第二连接端能够与一个预定位口321相互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1通过电机支架1稳定装配在安装件32上,风轮31与电机21的转轴220相连接,则风轮31相较于安装件32而言,位置固定,不容易出现装配偏差,确保风轮31的风量、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处于可控范围内,确保风轮31具有稳定的能效。
进一步地,安装件32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支撑臂121的第二连接端的一部分背离第一支架本体11延伸以形成定位卡舌125,定位卡舌125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32的第一侧,定位卡舌125的另一部分穿过预定位口321伸向安装件32的第二侧。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件32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比如,第一侧为前侧/外侧,第二侧为后侧/内侧。电机支架1设在安装件32的第一侧,风轮3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32的第二侧。其中,支撑臂121的第二连接端的一部分背离第一支架本体11延伸以形成定位卡舌125,定位卡舌125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32的第一侧,定位卡舌125的另一部分穿过预定位口321伸向安装件32的第二侧,从而简化电机支架1的装配过程。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13所示,安装件32上设有过线孔322,电机组件2的线束230的一部分能够穿过过线孔322延伸至安装件32的第二侧。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件32上设有过线孔322,电机组件2的线束230的一部分能够穿过过线孔322延伸至安装件32的第二侧,从而能够方便线束230与其他控制结构之间的电连接,将走线隐藏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送风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33,至少一个固定件33位于安装件32的第二侧,每个固定件33设置连接在安装件32上,线束230与固定件33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装置3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33,至少一个固定件33位于安装件32的第二侧,每个固定件33设置连接在安装件32上,固定件33能够将线束230固定在安装件32上,防止线束230胡乱排布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具体地,固定件3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件33间隔排布在安装件32上。
进一步地,送风装置3还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扣和第二紧固件34,第一连接口设在第二连接端上。第二连接口设在安装件32上。第二紧固件34穿过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以使支撑臂121和安装件32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电机支架1的每个支撑臂121和安装件32上,对应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第二紧固件34穿过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后将第二支架本体12与安装件32可拆卸连接。
关于送风装置3的组装过程说明,将电机支架1的定位卡舌125伸入安装件32上的预定位口321内进行预先定位,然后再通过第二紧固件34将支撑臂121与安装件32锁紧,从而能够精准定位电机21的位置,进而实现精准定位风轮31的位置,能够准确控制风轮31的风叶与安装件32中导风圈之间的间距。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32为前面板,前面板上设有过风口320,在过风口320的位置处设有导风圈。电机21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212(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电机21的线束230沿着电机支架1背离风轮31的一侧设置,压线件23能够将线束230固定在容纳槽124内,其中,安装件32上还设有过线孔322,线束230能够经由过线孔322来到安装件32的第二侧,然后再通过固定件33固定在安装件32上。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3还包括导风网罩35,导风网罩35对应过风口320设置在安装件32背离风轮31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送风装置3还包括导风网罩35,导风网罩35对应过风口320设置,导风网罩35位于安装件32背离风轮31的一侧,即导风网罩35位于风轮31的出风侧,导风网罩35能够改善气流流场。
进一步地,导风网罩35设置在安装件32上,并位于电机组件2背离风轮31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网罩35设置在安装件32上,导风网罩35位于电机组件2背离风轮31的一侧,即导风网罩35与电机支架1之间为分体式结构,二者各自与安装件32相连,不会相互影响。当导风网罩35与电机支架1中的一者出现故障时,则可以针对故障部件进行维修拆换,降低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导风网罩35与电机组件2中的电机支架1为一体式结构,导风网罩35通过电机支架1与安装件32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网罩35与电机组件2中的电机支架1为一体式结构,即电机支架1为钣金件,导风网罩35为注塑件。采用包塑工艺将导风网罩35和电机支架1合二为一,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装配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送风装置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设计所提供的送风装置3,因此具有该送风装置3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机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第一支架本体11用于与电机21相连,即第一支架本体11起到支撑电机21的作用。第二支架本体12设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对于第二支架本体12而言,其具有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连的近端,也具有远离第一支架本体11的远端,第二支架本体12的远端用于设置在安装件32上,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32为家电设备的结构部件,若家电设备为空调器时,则安装件32可以为空调器的面板。即第二支架本体12用作与安装件32连接,进而实现电机21的固定。第二支架本体12上设有通口120,不仅能够节省电机支架1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1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1的减震效果。
本申请通过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的组合即能够为电机21提供稳定性较高的固定安装,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且由于第二支架本体12上具有通口120,在实现位置稳定性、提升减震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支架1的整体的重量,利于产品轻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电机支架1还包括安装口110,安装口110设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且安装口110与通口120不连通,从而能够确保电机支架1的结构强度。电机21的一部分嵌入安装口110内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接触,也就是说,当安装口110为圆形口时,则圆形口具有轴向,电机2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口110轴向两侧,可以增加电机21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的位置稳定性。除此之外,安装口110的设置还能够进一步节省电机支架1材料成本,同时也能够为电机支架1整体提供缓冲空间,提升电机支架1的减震效果。
此外,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具体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电机支架1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使电机支架1与电机21的安装更为方便可靠。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本体11和第二支架本体12构成的电机支架1为钣金件,钣金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
同时,第一支架本体1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支架本体12包括多个支撑臂121,一个支撑臂121连接在一个第一支架本体11上。或者,第一支架本体11呈圆环状,多个支撑臂121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本体11的外周壁上,且多个支撑臂121沿背离第一支架本体11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多个支撑臂121相较于第一支架本体11呈向外辐射状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支架本体11呈圆环状,则支撑臂121可以沿圆环的径向方向,朝外延伸。多个支撑臂121中相邻两个支撑臂121之间具有通口120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当支撑臂121的数量为三个时,三个支撑臂121中任意相邻两个支撑臂121之间形成空缺区域,三个支撑臂121能够形成三个空缺区域,三个空缺区域构成前述的通口120。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臂121均匀间隔排布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从而能够为电机21提供均匀支撑力,确保电机21的位置稳定性。
关于支撑臂121的具体结构说明,支撑臂121包括支撑本体122和翻边123,支撑本体122包括相背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为支撑本体122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其中,由于第一连接端能够和第一支架本体11连接,且支撑本体122沿第一支架本体11的径向方向,朝外延伸,那么第一连接端则为支撑本体122的径向内端,第二连接端为支撑本体122的径向外端。支撑本体122上还设有翻边123,翻边123避让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在支撑本体122的侧壁上,能够想到的是,支撑本体122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两个侧壁,翻边123可以设在至少一个侧壁上,翻边123可以朝任意方向折弯,通过在支撑本体122上设置翻边123,从而能够加强支撑臂121的结构强度。
能够想到地,支撑本体122和翻边123为一体式结构,支撑臂121的一部分折弯形成翻边123,支撑臂121的有一部形成支撑本体122。
其中,翻边123设在支撑本体122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翻边123位于支撑本体122的同一侧,也就是说,两个翻边123可以同时位于支撑本体122的前侧,或者是支撑本体122的后侧,支撑本体122和两个翻边123之间具有容纳槽124,容纳槽124大致呈U状,容纳槽124用于容置电机21的线束230,在增强支撑臂121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还能够令电机21暴露在外的线束230能够得到更好地收纳,提升结构紧凑性和产品安全性能,杜绝因为线束230胡乱缠绕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臂121的数量为多个,为了增强电机支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故每个支撑臂121均具有容纳槽124,电机21的线束230可以选择就近的容纳槽124进行收容,而并不是所有的容纳槽124都必须用于收容线束230,支撑本体122上设置翻边123,首要作用是加强结构强度,而作为附加作用是其具有收容线束230的功能。
当电机支架1应用至电机组件2内时,电机21包括电机本体210和转轴220,转轴220可转动地设在电机本体210上,电机本体210为非转动部件,电机本体210的一部分穿过安装口110可拆卸设置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需要说明的是,转轴220具有旋转中心线,电机本体210的一部分背离旋转轴220线凸出,进而形成装配凸耳211,装配凸耳211上设有第一装配孔,第一支架本体11上对应于第一装配孔设有第二装配孔,第一紧固件212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后,实现电机21和第一支架本体11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第一紧固件212包括螺钉,采用螺钉连接方便安装,节省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便于后续的拆卸维护。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212包括配合使用的螺栓和螺母,其中,螺栓穿过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螺母固定在螺栓的末端,螺栓的首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在电机支架1上。
需要说明的是,装配凸耳2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装配凸耳211均匀间隔排布,从而能够实现电机21与电机支架1之间的均匀受力,实现电机组件2整体的受力平衡。
进一步地,电机组件2还包括缓冲件22,缓冲件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内,缓冲件22位于第一紧固件212和装配凸耳211之间,当电机21转轴220带动负载转动时,电机21会产生振动,振动传递至装配凸耳211处时,会被缓冲件22削弱,使得尽量少的振动传递至电机支架1处,从而提升电机组件2的整体减震性能。具体地,缓冲件22包括橡胶垫。电机21还包括线束230,线束230外露于电机本体210,线束230用于实现电机21与控制装置的电连接,使得电机21的工作过程得到更适合的控制。电机组件2还包括压线件23,压线件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机支架1的容纳槽124内,线束230位于压线件23与支撑本体122之间,压线件23能够进一步防止线束230从容纳槽124内脱出,确保线束230的位置稳定性。
其中,容纳槽124的槽口面积小于等于容纳槽124的槽底面积,即容纳槽124呈缩口状,从而能够防止压线件23从容纳槽124中脱出。当支撑臂121的一部分折弯形成翻边123时,控制翻边123相较于支撑本体122的折弯角度大于90°,则会形成缩口状的容纳槽124。由于容纳槽124是有支撑本体122和翻边123构成的,在支撑本体122上设置翻边123,首要作用是加强结构强度,附加作用是其具有收容线束230的功能,在考虑到结构强度的需求下,容纳槽124的容积存在与线束230的体积不相匹配,比如,容纳槽124的容积远大于线束230的体积,则线束230容易在容纳槽124内窜动。
对于压线件23的具体结构而言,压线件23包括压线内壁,压线内壁为朝向支撑本体122的壁面。考虑到线束230的位置稳定性,压线内壁上设有线槽,线槽与容纳槽124相连通,线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线槽内,受到线槽的约束后,线束230在压线件23和支撑本体122之间的位置稳定性更好。具体地,线槽的形状与线束230相适配。
当包括电机支架1的电机组件2,应用至送风装置3时,送风装置3还包括风轮31,风轮31与电机组件2的转轴220相连,转轴220带动风轮31旋转以扰动气流。电机组件2的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会朝向风轮31凸出,具体地,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朝向风轮31的出风侧凸出。也就是说,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会形成凸出结构,从而能够减小风阻,有效减少送风装置3噪音。
与此同时,当支撑本体122的一部分朝向风轮31的出风侧凸出形成外凸段时,则线束230与外凸段之间的距离,从而也能够有利于线束230的散热。
进一步地,送风装置3还包括安装件32,电机支架1中第二支架本体12的一端与第一支架本体11相连,第二支架本体12的另一端与安装件32相连。安装件32包括过风口320,电机21、电机支架1以及风轮31的一部分位于过风口320内,转轴220带动风轮31旋转,气流会经过过风口320和电机支架1上的通口120流出。也就是说,电机支架1位于风轮31的出风侧,由于电机支架1上设有通口120,进而不会产生明显的风阻而影响风轮31的送风效率。
具体地,电机支架1中的第二支架本体12包括多个支撑臂121,多个支撑臂121与多个预定位口321一一对应设置,一个支撑臂121的第二连接端能够与一个预定位口321相互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21通过电机支架1稳定装配在安装件32上,风轮31与电机21的转轴220相连接,则风轮31相较于安装件32而言,位置固定,不容易出现装配偏差,确保风轮31的风量、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处于可控范围内,确保风轮31具有稳定的能效。安装件32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比如,第一侧为前侧/外侧,第二侧为后侧/内侧。电机支架1设在安装件32的第一侧,风轮31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32的第二侧。其中,支撑臂121的第二连接端的一部分背离第一支架本体11延伸以形成定位卡舌125,定位卡舌125的一部分位于安装件32的第一侧,定位卡舌125的另一部分穿过预定位口321伸向安装件32的第二侧,从而简化电机支架1的装配过程。
关于送风装置3的组装过程说明,将电机支架1的定位卡舌125伸入安装件32上的预定位口321内进行预先定位,然后再通过第二紧固件34将支撑臂121与安装件32锁紧,从而能够精准定位电机21的位置,进而实现精准定位风轮31的位置,能够准确控制风轮31的风叶与安装件32中导风圈之间的间距。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32为前面板,前面板上设有过风口320,在过风口320的位置处设有导风圈。电机21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212(螺栓)连接在第一支架本体11上。电机21的线束230沿着电机支架1背离风轮31的一侧设置,压线件23能够将线束230固定在容纳槽124内,其中,安装件32上还设有过线孔322,线束230能够经由过线孔322来到安装件32的第二侧,然后再通过固定件33固定在安装件32上。
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3还包括导风网罩35,导风网罩35对应过风口320设置,导风网罩35位于安装件32背离风轮31的一侧,即导风网罩35位于风轮31的出风侧,导风网罩35能够改善气流流场。
在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导风网罩35设置在安装件32上,导风网罩35位于电机组件2背离风轮31的一侧,即导风网罩35与电机支架1之间为分体式结构,二者各自与安装件32相连,不会相互影响。当导风网罩35与电机支架1中的一者出现故障时,则可以针对故障部件进行维修拆换,降低维修成本。
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中,,导风网罩35与电机组件2中的电机支架1为一体式结构,即电机支架1为钣金件,导风网罩35为注塑件。采用包塑工艺将导风网罩35和电机支架1合二为一,进一步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装配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电机支架,用于安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用于安装所述电机;
第二支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上设有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
安装口,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所述安装口用于容纳所述电机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所述支撑臂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并背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延伸,其中,相邻所述支撑臂之间具有所述通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
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相连;
翻边,避开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设在所述支撑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所述翻边位于所述支撑本体的同一侧,所述支撑本体和两个所述翻边之间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的线束。
7.一种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支架;以及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转动设在所述电机本体上的转轴,所述电机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机支架上的安装口内;
所述电机本体的一部分背离所述转轴的旋转中心线凸出以形成装配凸耳,所述装配凸耳上设有第一装配孔;
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还设有第二装配孔;
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以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电机本体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装配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装配凸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还包括外露于所述电机本体的线束;
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
压线件,所述压线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机支架的容纳槽内,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压线件与所述电机支架的支撑本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的槽口面积小于等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线件朝向所述支撑本体的壁面上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线槽,所述线束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线槽内。
13.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组件;以及
风轮,所述风轮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转轴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组件的支撑本体的一部分朝向所述风轮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包括过风口,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风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过风口内;
多个预定位口,间隔设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电机组件的多个支撑臂中一个支撑臂的一部分伸入一个所述预定位口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所述支撑臂的第二连接端的一部分背离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延伸以形成定位卡舌,所述定位卡舌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件的第一侧,所述定位卡舌的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预定位口伸向所述安装件的第二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上设有过线孔,所述电机组件的线束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过线孔延伸至所述安装件的第二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固定件,位于所述安装件的第二侧,每个所述固定件设置连接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线束与所述固定件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口,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
第二连接口,设在所述安装件上;
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口,以使所述支撑臂和所述安装件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
导风网罩,对应所述过风口设置在所述安装件背离所述风轮的一侧,其中,
所述导风网罩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并位于所述电机组件背离所述风轮的一侧;或
所述导风网罩与所述电机组件中的电机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风网罩通过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安装件相连。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2121748061.8U 2021-07-29 2021-07-29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72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8061.8U CN215723731U (zh) 2021-07-29 2021-07-29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48061.8U CN215723731U (zh) 2021-07-29 2021-07-29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3731U true CN215723731U (zh) 2022-02-01

Family

ID=79991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48061.8U Active CN215723731U (zh) 2021-07-29 2021-07-29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3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45819B1 (ko) 재제조 엔진발전기의 엔진 냉각장치
CN108224566B (zh) 送风组件及具有该送风组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0249137B (zh) 风机
CN215723731U (zh) 电机支架、电机组件、送风装置和空调器
US20140023521A1 (en) Furnace Air Handler Blower Assembly Utilizing a Motor Connected to an Impeller Fan that is Suspended with Mounting Arms
EP1224386B1 (en) Mount for connecting automotive fan motor to housing
KR102249065B1 (ko) 엔진발전기
CN215921877U (zh) 一种集成主动进气格栅的前端模块及汽车散热系统和汽车
KR20220027325A (ko) 전동식 워터펌프용 하우징 조립체
CN212274105U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109974134B (zh) 用于安装电机的支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0474466A (zh) 电机安装机构、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13530868B (zh) 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4249885U (zh) 风叶支撑结构、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
CN217462672U (zh) 风机的安装支架及风机组件
CN213300298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118838U (zh) 空调器
CN212604357U (zh) 汽车空调风机
CN218093532U (zh)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CN211321075U (zh) 改进式泵用电机
CN210509721U (zh) 限位支撑装置、风机和空调器
CN218410086U (zh) 空气处理机组
CN22130145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819583U (zh) 电动机支架及电动机
CN212690461U (zh) 塔扇的壳体组件及塔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