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15450U - 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15450U CN215715450U CN202121969367.6U CN202121969367U CN215715450U CN 215715450 U CN215715450 U CN 215715450U CN 202121969367 U CN202121969367 U CN 202121969367U CN 215715450 U CN215715450 U CN 2157154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bearing platform
- building
- plate
- load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包括承台板,承台板用于连接既有承台和地梁,承台板和既有承台、地梁形成一体结构,承台板下方设有钢立柱,钢立柱下端与预设的钢管桩连接,承台板上预埋有多个钢套管,钢立柱上端伸入钢套管,钢套管与钢立柱焊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承台板将原有承台、地梁连接形成一体,使得建筑物上部载荷均匀地传递至新设的托换桩以及原有桩基上,并且由托换桩与原有桩基共同承受载荷,对建筑物达到了止沉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在既有建筑物范围内施工,增设结构不会占用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空间,在空间受限的市区也能适用,因此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背景技术
当建筑物出现差异性沉降时,对于能够自发稳定的建筑物,可不用进行加固措施。但对于沉降未稳定的建筑物,为了达到止沉、稳定的作用,保障安全性,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例如某建筑物主体出现明显的差异性沉降,大厦倾斜率为5.46%,且沉降倾斜未稳定,为阻止建筑物的继续沉降倾斜,需尽快对基础进行加固。
中国专利CN212406223U提供了一种既有保留建筑的承载传力结构,该结构包括:承载梁,位于既有保留建筑下方并承担所述既有保留建筑的载荷;竖向承载力构件,围绕既有保留建筑设于土层内;转换梁,用于连接承载梁和竖向承载力构件,从而将承载梁承担的载荷传递至竖向承载力构件。该结构可以在既有保留建筑物下方施工基坑,但由于需要围绕既有保留建筑施工竖向承载力构件,因此该方案会破坏且占用建筑物周围的路面、其他建筑物空间等,在空间受限的场合无法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包括承台板,承台板用于连接既有承台和地梁,承台板和既有承台、地梁形成一体结构,承台板下方设有钢立柱,钢立柱下端与预设的钢管桩连接,承台板上预埋有多个钢套管,钢立柱上端伸入钢套管,钢套管与钢立柱焊接。
所述钢套管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端板,两端板均与钢立柱焊接,端板形成外翻边结构,端板内侧与承台板连接。
所述承台板为混凝土浇筑结构,承台板上端和下端的混凝土内均埋设有钢筋网,钢筋网由若干横向和纵向的钢筋组合焊接而成,钢筋网与两端板内侧焊接。
所述两端板之间还设有支撑筋,支撑筋围绕钢套管分布,支撑筋两端分别与端板焊接。
所述支撑筋上端与下端均设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与端板内侧焊接。
所述支撑筋与钢筋网焊接。
所述承台板通过钢筋网与既有承台、地梁连接,既有承台和地梁上增设有包钢结构,包钢与钢筋网焊接。
所述承台板与既有承台、地梁通过混凝土同时浇筑,形成一体。
所述端板的外侧设有筋板,筋板围绕钢立柱分布,筋板分别与端板、钢立柱焊接。
所述钢立柱内浇注有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承台板将原有承台、地梁连接形成一体,使得建筑物上部载荷均匀地传递至新设的托换桩(钢管桩即为托换桩)以及原有桩基上,并且由托换桩与原有桩基共同承受载荷,对建筑物达到了止沉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在既有建筑物范围内施工,增设结构不会占用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空间,在空间受限的市区也能适用,因此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台板;2-钢立柱;3-钢套管;4-端板;5-钢筋网;6-支撑筋;7-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包括承台板1,承台板1用于连接既有承台和地梁,承台板1和既有承台、地梁形成一体结构,承台板1下方设有钢立柱2,钢立柱2下端与预设的钢管桩连接,承台板1上预埋有多个钢套管3,钢立柱2上端伸入钢套管3,钢套管3与钢立柱2焊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承台板1将原有承台、地梁连接形成一体,使得建筑物上部载荷均匀地传递至新设的托换桩(钢管桩即为托换桩)以及原有桩基上,并且由托换桩与原有桩基共同承受载荷,对建筑物达到了止沉的目的;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在既有建筑物范围内施工,增设结构不会占用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空间,在空间受限的市区也能适用,因此适用范围广。
所述钢套管3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端板4,两端板4均与钢立柱2焊接,端板4形成外翻边结构,端板4内侧与承台板1连接。便于使钢套管3定位准确,且载荷传递均匀,使钢套管3周围载荷集中处强度更高。
所述承台板1为混凝土浇筑结构,承台板1上端和下端的混凝土内均埋设有钢筋网5,钢筋网5由若干横向和纵向的钢筋组合焊接而成,钢筋网5与两端板4内侧焊接。通过承台板1上端和下端均设有钢筋网5,增大了承台板1的强度和刚度,整体性更好,有效达到建筑物的止沉目的;通过钢筋网5与两端板4内侧焊接,使载荷集中处韧性更强,载荷传递均匀。
所述两端板4之间还设有支撑筋6,支撑筋6围绕钢套管3分布,支撑筋6两端分别与端板4焊接。钢套管3保证了钢立柱2紧密焊接,使载荷充分传递,支撑筋6嵌入承台板1,使结构整体性更好,同时使得两端板4形成一整体,受力均匀,提高了整体强度。
所述支撑筋6上端与下端均设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与端板4内侧焊接。
所述支撑筋6与钢筋网5焊接。
所述承台板1通过钢筋网5与既有承台、地梁连接,既有承台和地梁上增设有包钢结构,包钢与钢筋网5焊接。整体性更好,提高了止沉效果。
所述承台板1与既有承台、地梁通过混凝土同时浇筑,形成一体。
所述端板4的外侧设有筋板7,筋板7围绕钢立柱2分布,筋板7分别与端板4、钢立柱2焊接。增加强度。
所述钢立柱2内浇注有混凝土。
Claims (10)
1.一种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台板(1),承台板(1)用于连接既有承台和地梁,承台板(1)和既有承台、地梁形成一体结构,承台板(1)下方设有钢立柱(2),钢立柱(2)下端与预设的钢管桩连接,承台板(1)上预埋有多个钢套管(3),钢立柱(2)上端伸入钢套管(3),钢套管(3)与钢立柱(2)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管(3)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端板(4),两端板(4)均与钢立柱(2)焊接,端板(4)形成外翻边结构,端板(4)内侧与承台板(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板(1)为混凝土浇筑结构,承台板(1)上端和下端的混凝土内均埋设有钢筋网(5),钢筋网(5)由若干横向和纵向的钢筋组合焊接而成,钢筋网(5)与两端板(4)内侧焊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端板(4)之间还设有支撑筋(6),支撑筋(6)围绕钢套管(3)分布,支撑筋(6)两端分别与端板(4)焊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6)上端与下端均设有折弯结构,折弯结构与端板(4)内侧焊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6)与钢筋网(5)焊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板(1)通过钢筋网(5)与既有承台、地梁连接,既有承台和地梁上增设有包钢结构,包钢与钢筋网(5)焊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板(1)与既有承台、地梁通过混凝土同时浇筑,形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4)的外侧设有筋板(7),筋板(7)围绕钢立柱(2)分布,筋板(7)分别与端板(4)、钢立柱(2)焊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立柱(2)内浇注有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69367.6U CN215715450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69367.6U CN215715450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15450U true CN215715450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79999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69367.6U Active CN215715450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15450U (zh) |
-
2021
- 2021-08-20 CN CN202121969367.6U patent/CN21571545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64700C (zh) | 格构式钢柱塔吊基础座的施工方法 | |
CN105220720B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基础加固桩及其压桩施工方法 | |
CN107013046B (zh) | 一种大截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矫正方法 | |
CN203531005U (zh) | 钢结构组合式塔式起重机基础结构 | |
CN215715450U (zh) | 建筑物上部载荷传递结构 | |
KR20100006805U (ko) | 토류판 | |
CN206800434U (zh) | 一种桥梁桩基复合加固结构 | |
CN215165648U (zh) | 一种可以回收的逆作区结构竖向承重装置 | |
CN102134856B (zh) | 一种塔机基础 | |
CN205296206U (zh) | 塔吊基础 | |
CN212026286U (zh) | 抗滑桩兼结构桩的支挡结构 | |
CN212294704U (zh) | 一种用于边坡防治的伞形支护结构 | |
CN211340370U (zh) | 一种与内支撑体系结合的撑间栈桥系统 | |
CN210216491U (zh) | 一种易搭建式塔吊基础结构 | |
CN209555962U (zh) | 一种适用于钻孔灌注桩ⅲ类桩与承台连接结构 | |
CN109750686B (zh) | 一种塔吊基础与支撑相连共用立柱桩的施工方法及结构 | |
CN210104781U (zh) | 一种塔吊基础与支撑相连共用立柱桩的结构 | |
CN218813864U (zh) | 基于薄壁式挡墙的建筑框架 | |
CN221663399U (zh) | 一种深基坑栈桥混凝土立柱桩与水平连系梁的连接节点 | |
CN111074916A (zh) | 抗滑桩兼结构桩的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2772395U (zh) | 双排桩与钢斜撑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深基坑支护体系 | |
CN110656576A (zh) | 一种桥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939356U (zh) | 一种临时墩 | |
CN216041219U (zh) | 一种用于边坡治理的多级支挡结构 | |
CN213897487U (zh) | 一种钢筋砼组合柱的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