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5458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75458U CN215675458U CN202121204712.7U CN202121204712U CN215675458U CN 215675458 U CN215675458 U CN 215675458U CN 202121204712 U CN202121204712 U CN 202121204712U CN 215675458 U CN215675458 U CN 2156754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guide
- air outlet
- rack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前表面设有出风口;风道部件设在机壳内且设有朝向出风口延伸的出风风道,风道部件的前侧设有避让空间;导风件可移动地设在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移动驱动装置设在机壳内,移动驱动装置与导风件相连以驱动导风件移动,空调室内机具有关机状态和第一出风状态,在关机状态,导风件位于出风口的前侧且导风件与机壳配合以关闭出风口;在第一出风状态,导风件移动至使得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避让空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在风道部件内设置避让空间,便于收容导风件,出风口打开方式使导风件不再向外展开,导风件在对气流进行导向时收纳于避让空间中,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传统的空调室内机一般将导风板设计在出风口内部,且通常设计为多个平行状的导风板结构,多个导风板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电机带动其中一根导风板转动,从而带动所有导风板转动,传统出风口内部的转动导风板方案,其送风角度小,侧向送风距离短,在防直吹时所产生的风量小,舒适性差。导风板在调整空调器出风方向过程中需要移动,导风板移动所需的空间大,空调室内机的布置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器在风道部件内设置避让空间,便于收容导风件,出风口打开方式使导风件不再向外展开,导风件在对气流进行导向时收纳于避让空间中,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表面设有出风口;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道部件内设有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的出风风道,所述风道部件的前侧设有避让空间,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避让空间;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件移动,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关机状态和第一出风状态,在所述关机状态,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侧且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机壳配合以关闭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状态,所述导风件移动至使得所述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避让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风道部件内设置避让空间,便于收容导风件,使导风件在朝向风道部件内移动后打开出风口,这种出风口的打开方式使导风件不再向外展开,使空调器动作所需要的空间更小,导风件在对气流进行导向时收纳于避让空间中,提高了空调器室内机的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避让空间,每个所述避让空间对应设置一个可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具有避让状态和挡风状态,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挡风板打开所述避让空间以使所述导风件可伸入,在所述挡风状态,所述挡风板遮挡所述避让空间以作为空气流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出风状态包括单侧出风模式,在所述单侧出风模式,所述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避让空间内且另一个所述避让空间的所述挡风件处于挡风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状态包括中间出风模式,在所述中间出风模式,两个所述挡风板均位于所述避让状态且两个所述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均伸入到所述避让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开机时,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被构造成先驱动所述导风件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导风件左右移动且使所述空调器切换至第一出风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前后推动装置,所述前后推动装置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端;左右摆动装置,所述左右摆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端相连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端的驱动下前后移动,所述左右摆动装置具有多个第二驱动端,每个所述第二驱动端与对应的所述导风件相连以适于驱动所述导风件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后推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的第一导槽,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端;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驱动所述滑动块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右摆动装置包括:摆动盒架,所述摆动盒架与所述第一驱动端相连,所述摆动盒架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配合块,所述配合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配合块上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导风件相连的第二驱动端;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摆动盒架上并驱动所述配合块移动,以带动所述导风件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构造为两个,所述导轨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盒架的上下两侧,所述配合块构造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摆动盒架的上下两侧且与对应的所述导轨配合并连接对应的导风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件构造为两个且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配合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轨构造为朝前凸出的弧形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前后推动装置,所述前后推动装置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驱动端;左右摆动装置,所述左右摆动装置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第四驱动端;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三驱动端、所述第四驱动端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导风件相连并驱动所述导风件在前后方向移动和左右方向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后推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引件;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上均设置有与对应的第一导引件配合的第二导引件,以使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在第一导引件和第二导引件的配合下在前后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杆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铰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构造为所述第三驱动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右摆动装置包括: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引件,两个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导引件配合的第四导引件,以在所述第三导引件和所述第四导引件的配合下使所述驱动杆在左右方向摆动,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构造为所述第四驱动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齿条滑槽,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滑槽配合的滑柱,所述齿条滑槽与所述滑柱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的移动轨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均构造为朝向彼此凸出的弧形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构造为朝向前侧凸出的弧形齿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关闭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三向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三向出风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两侧出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两侧出风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前侧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前侧出风的结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与滑动面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与导风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与导风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与转动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门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门为转动门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门为转动门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的外侧设置开关门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的外侧设置开关门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彼此远离状态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剖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与移动驱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与移动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导风件前后移动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导风件前后移动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导风件左右摆动的示意图;
图3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导风件后移以打开出风口的示意图;
图3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导风件封闭出风口时的剖视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导风件打开出风口时的剖视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导风件处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
机壳11,出风口111,避让空间112,风道部件113,挡风板114,
导风件12,导风面121,内导风板122,外导风板123,导风件盒架124,导风件盒盖125,导风件盒座126
移动驱动装置13,
滑轨131,滑槽1311,齿条132,滑柱1321,通孔1222,齿轮133,第一驱动件134,
前后推动装置135,
底座1351a,第一导向柱1352a,滑动块1353a,第一导槽1354a,
壳体1351b,滑柱1351b2,
第一导引件1352b,第一齿条1353b,第二齿条1354b,第二导引件1355b,
左右摆动装置136,驱动杆137,第四导引件1371,
摆动盒架1361a,配合块1362a,第二驱动件1363a,
第三齿条1361b,第四齿条1362b,第三导引件1363b,
转动驱动机构14,驱动轴141,转动电机142,
开关门15,滑动门驱动组件150,滑动门盒座151,第一轨道1511,第二轨道1512,滑动齿条152,枢转轴1521,限位柱1522,摆动板153,枢转孔1531,限位槽1532,第二驱动件154,导风边155,滑动门盒盖156,
显示面板17,人体检测装置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设置有机壳11、导风件12和移动驱动装置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风件12可以移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11处,并通过移动以改变出风口111出风的出风方向。而移动驱动装置13设于机壳11上并与导风件12相连以驱动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传统的空调室内机一般将导风板设计在出风口内部,且通常设计为多个平行状的导风板结构,多个导风板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电机带动其中一根导风板转动,从而带动所有导风板转动,传统出风口内部的转动导风板方案,其送风角度小,侧向送风距离短,在防直吹时所产生的风量小,舒适性差。
为此,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移动驱动装置13,移动驱动装置13通过驱动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使空调器室室内机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在防直吹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充足的风量,增加空调室内机1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21-22所示,在移动驱动装置13驱动导风件1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配合以朝向出风口111的第二侧导风;移动驱动装置13驱动导风件1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配合以朝向出风口111的第一侧导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111的第一侧和出风口111的第二侧可以是指出风口1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当导风件12移动至第一位置后,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的配合可以是重叠、交错或止抵,但不限于上述配合方法,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一侧配合的目的在于限制气流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出风。此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间隔开并存在较大的间隙,大部分气流可以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之间的间隙导出,此时的气流量大,避免了由出风口111处直接吹向用户,此时的气流会绕过用户起到防冷风直吹的作用,同时没有散风件等阻挡气流,气流的流量大,风量充足。
而导风件12移动至第二位置后,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的配合可以是重叠、交错或止抵,但不限于上述配合方法,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二侧配合的目的在于限制气流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出风。此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间隔开并存在较大的间隙,大部分气流可以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之间的间隙导出,此时的气流量大,避免了由出风口111处直接吹向用户,此时的气流会绕过用户起到防冷风直吹的作用,同时没有散风件等阻挡气流,气流的流量大,风量充足。
如图7所示,导风件12还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均限定出出风通道,使气流可以通过两侧出风,由于导风件12位于出风口111的中部,从而避免了气流直吹用户,起到风冷风直吹的作用,同时通过两侧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形成环抱气流的效果,可以快速并均匀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同时还能对墙体进行快速降温,解决了炎热夏天炉热效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设置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方面避免了出风口111对用户的直吹,同时还保证了室内风的出风量,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状况,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增强了空调室内机1的降温效果。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构造为多个,多个导风件12可以在组合后同步移动,气流无法由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流通,多个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改变出风方向和出风模式。
此外,多个导风件12可选择地远离彼此以在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限定出出风通道。气流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以使空调室内机1能够进行正面出风,多个导风件1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邻近出风口111第一侧的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邻近出风口111第二侧的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形成第三出风通道,多个出风通道道可以对气流进行风流,第三出风通道与用户正对,但风量小,出风的风感弱,用户的体验好。同时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形成环抱室内空间的气流,以形成环保气流,提高对室内的降温效果。
通过将导风件12构造为多个,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模式,使用户的选择空间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更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具有导风面121,导风面121构造为朝向机壳11外侧凸出的弧形面,导风件12可以保持与出风口111正对,导风面121用于对出风口111所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导风面121构造为弧形面后可以减小导风件12在对气流进行导向过程中气流流速的损失,提高空调室内机1的送风效率。
由于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需要将气流导向出风口111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以形成环抱风,将导风面121构造为朝向机壳11外侧凸出的弧形面,使气流在吹向导风面121时可以沿导风面121的弧形面流动,从而在改变出风方向时减少了气流与导风面121之间的摩擦,并且还减少了气流与导风件12之间摩擦所产生的噪音,进一步优化了空调室内机1的使用效果。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包括内导风板122和外导风板123,内导风板122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导风面121,外导风板123位于内导风板122的外侧,外导风板123和内导风板122之间限定出空腔,将导风件12设置有由内导风板122和外导风板123两部分构成,降低了导风件12的制造难度,在内导风板122和外导风板123之间设置空腔以降低导风件12的重量,从而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整体的重量,节约了空调器的成本。
外导风板123和内导风板122的端部配合,这里所说的端部可以是外导风板123的外周沿与内导风板122的外周沿,在外导风板123的外周沿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部,在内导风板122的外周延伸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可以通过卡接、螺接配合等方式固定,以将外导风板123那和内导风板122固定,以构造为完整的导风板结构。
此外,外导风板123和内导风板122之间通过卡扣配合,可以降低内导风板122和外导风板123之间的配合难度,卡扣配合牢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分别成型在内导风板122和外导风板123上,成型容易,在后续的内导风板122和外导风板123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卡接配合可以省去单独的装配工序,有助于提高生产节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外导风板123的外表面构造为外凸的弧形面,该弧形面可以与机壳11的外表面的圆度相同,从而使导风件12处于关闭出风口111的状态下,与机壳11之间搭接或配合以形成具有相同弧度的外观面,从而提高了导风件12在关闭出风口111状态下的美观度。
如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1处设置有出风格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为一个时,导风件12的截面可以构造为三角形、楔形以及月弧形;当导风件12构造为多个时,多个导风件12组合后所形成结构的结构为为三角形、楔形以及月弧形,这里所说的导风件12的截面是多个导风件12组合后所构成的截面。
其中,导风件12为一个或多个时,导风件12或导风件12组合后的截面构造为三角形的方案中,导风件12可以构造为等腰钝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角与出风口111正对,而三角形的长边位于远离出风口111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驱动装置13包括导向件和传动件,传动件可以与导向件配合,以在导向件的导向下沿预设的移动轨迹进行移动,导向件可以用于限制传动件的移动方向,使传动件可以完成规定的运动轨迹。
传动件用于连接导风件12,导风件12与传动件的运动轨迹相同,传动件可以位于机壳11的内部,传动件与导向件的配合关系无法在机壳11的外部被直接观察,以保护内部的驱动机构。机壳11可以用于保护传动件以及导向件,导向件可以构造为滑轨131、导轨、滑槽1311等具有与预设的导风件12的轨迹相同的轨道结构,而传动件与导向件配合,以限制传动件沿导轨结构在预设的轨迹中移动,从而保证导风件12在移动过程的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移动驱动装置13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34,第一驱动件134与传动件联动且适于驱动传动件带动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移动。第一驱动件134作为移动驱动装置13的原动件,是导风件12进行移动的动力源,第一驱动件134可以驱动传动件移动,以使传动件沿导向件的预设轨迹进行运动,导风件12也随之进行运动。而导向件的运动轨迹与导风件12的运动轨迹相同,均存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传动件移动至导向件轨迹的与第一位置相应的第一端时,导风件12相应移动到第一位置,在传动件移动至导向件轨迹的与第二位置相应的另一端时,导风件12相应移动到第二位置。而第一驱动件134可以驱动传动件按导向件轨迹移动,以完善整个传动结构。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向件构造为滑轨131,传动件包括齿条132,齿条132与滑轨131配合并沿滑轨131的延伸方向移动,齿条132与导风件12相连,第一驱动件134构造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与齿条132啮合的齿轮133,齿轮133与齿条132啮合以适于向齿条132传输驱动力,齿轮133转动后,齿轮133周向上的齿牙与齿条132上的齿牙啮合,齿条132上的齿牙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依次排布,因此在齿轮133转动后相当于齿轮133不断在齿条132上爬升,使齿轮133与齿条13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电机固定在机壳11上,当齿轮133与齿条13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后,可以理解为电机驱动齿条132移动。
同时又由于齿条132与滑轨131保持配合,因此齿条132的移动方向也被限定,所以在齿条132只能沿滑轨131的预设轨迹进行移动,即齿条132只能在带动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齿条132可以构造为弧形齿条132,齿轮133与弧形齿条132的一侧的齿牙啮合,而滑轨131的柜机也同样构造为弧形,以使齿条132与滑轨131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搓动,避免齿条132脱离滑轨131的轨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齿条132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柱1522,且多个限位柱1522在齿条132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限位柱1522与齿条132或轨道所形成弧形的圆心的距离相同。可以理解为,齿条132移动轨迹的圆弧的半径与多个限位柱1522与齿条132移动轨迹圆心之间的距离相同,多个限位柱1522的移动轨迹也同样落入到滑轨131所构成的圆弧上。从而进一步限制齿条132从滑轨131上脱离,提高了齿条132与滑轨131之间相对移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齿条132、齿轮133、滑轨131和第一驱动件134均构造为两个,两个导风件12可以组合以同步移动至第一位置或同步移动至第二位置,相邻两个导风件12之间无法实现出风,两个导风件12共同运动以避免出风口111的正面出风而导致冷风直吹用户,同时可以实现侧向送风的远距离送风模式。
两个导风件12组合后可以构造为中间厚两端薄的结构,而每个导风件12均构造为月弧形,这里所述的月弧形是内表面与外表面均朝向外侧凸出的弧形面。
两个导风件12还可以相对远离彼此的方向运动,以在两个导风件12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使部分气流可以通过两个导风件12之间进行出风,以对出风口111的正向进行吹风,提高空调室内机1正面出风口111的出风风量。
由于两个导风件12需要同步移动以及相对运动,因此需要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移动驱动装置13,通过将导风件12、齿条132、齿轮133、滑轨131和第一驱动件134均构造为两个,以使两个导风件12均被构造为独立相对运动,而两个导风件12的同步运动也是在两个相应的第一驱动件134的控制下实现同步移动。
由此,两个齿轮133与两个齿条132分别对应啮合,使每个齿轮133驱动对应的齿条132沿对应的滑轨131运动,以确保两个导风件12可以在各自的柜机中独立运动,两个第一驱动件134与两个齿轮133分别对应,每个第一驱动件134控制相应的齿轮133,使导风件12进行相应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风件12彼此远离,可以在一个第一驱动件134的驱动下进行控制,第一驱动件134可以驱动一个齿轮133,对应两个导风件12的齿条132在彼此正对的表面设有与齿轮133啮合的齿牙,齿轮133设置于两个齿条132之间,在齿轮133转动时两个齿条132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以使对应的两个导风件12远离彼此以打开两个导风件12之间的导风通道。
两个导风件12以及驱动两个导风件12的齿条132可以在另一个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移动,两个导风件12可以在保持合并的状态下在另一个第一驱动件134的驱动下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的单侧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滑轨131均构造为弧线形滑轨131且同心等半径设置,将两个滑轨131构造为同心等半径设置以确保两个导风件12所移动的柜机相同,两个导风件12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上移动时,两个导风件12的移动轨迹可以沿机壳11的外观面展开,使两个导风件12在远离彼此的过程中与出风口1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保持相同,以保证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的均匀度。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1上设置有导风件盒架124,导风件盒架124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同心等半径的滑轨131,导风件盒架124也同样构造为弧线形,在导风件盒架124的上侧设置有导风件盒盖125,导风件盒架124的下侧设置有导风件盒座126,导风件盒盖125、导风件盒座126分别与导风件盒架124的上下两侧之间限定出彼此间隔开适于齿条132移动的空间,齿条132构造为两个且分别配合在导风件盒架124的上下两侧的空间内,在对应的空间内设置有与齿条132啮合的齿轮133,而电机设置在导风件盒盖125上侧或导风件盒座126的下侧,电机的输出轴伸入至空间内与齿轮133相连以驱动齿轮133转动,齿轮133驱动对应的齿条132在沿滑轨131移动。
如图12所示,在齿条132上可以设置有穿过导风件盒盖125或导风件盒座126的配合插销,配合插销可以露出于移动驱动装置13,在导风件12的上端或下端,导风件12的上下两端设有与配合插销插接配合的插销孔,配合插销插入至插销孔内,以使电机在带动齿轮133转动时使导风件12保持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多个配合插销与相应的导风件12配合,以使多个导风件12可选择地远离彼此以在彼此之间形成出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滑轨131均包括设于对应齿条132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滑槽1311,每个齿条132的厚度方向上的对应侧设有滑柱1321,滑柱1321配合于对应的滑槽1311。滑轨131可以设置于导风件盒架124上,在导风件盒架124的上下两侧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两个滑轨131,而滑轨131由滑槽1311构成,滑槽1311可以构造为设置于导风件盒架124的上下表面的两条凸起筋,两条凸起筋之间形成滑轨131,而每个齿条132上设置有滑柱1321以嵌入至滑槽1311中,并在两条凸起筋的限定下沿预设的柜机移动。在邻近滑槽1311的边沿设置有适于配合插销穿过的过孔,可以令位于导风件盒架124上侧的齿条132上的配合插销或位于导风件盒架124下侧的齿条132上的配合插销,以使配合插销可以穿过导风件盒架124与对应的导风件12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移动驱动装置13为两个且设置于机壳11上分别位于导风件1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个移动驱动装置13上均可以设置有两个齿条132、两个导轨以及两个第一驱动件134,上下两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上的两个齿条132彼此正对,一个导风件12的上下两侧分别由一个齿条132所带动,使导风件12的移动根据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上下两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中,可以仅在其中一个上设置有电机,而另一个移动驱动装置13中可以仅设置滑轨131和导槽仅对导风件1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在上下两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中的每个中设置一个电机,而位于上下两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可以均可以对两个导风件12中的一个进行驱动对另一个进行导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上下两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中的一个上设有两个电机,而在上下两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中的另一个上不设置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导风件12可以被驱动绕配合插销自转地安装在移动驱动装置13上,使导风件12具有更大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调节范围。
当每个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时,通过自转以增大与出风口111第二侧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导风件12位于第一位置的出风量;当每个导风件12在第二位置时,通过自转以增大与出风口111第一侧之间的距离,以调整导风件12位于第二位置的出风量;在两个导风件12远离彼此以在两个导风件12之间形成出风通道时,通过导风件12的自转以改变两个导风件12之间的出风通道的大小,从而控制两个导风件12之间的出风通道的出风风量。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齿条132设于对应的导风件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这里所指的长度方向可以是高度方向,导风件12可以在高度方向延伸以构造为长条状导风件12,导风件12上设有面向对应的齿条132设置的配合孔,可以理解为导风件12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可以分别与位于上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或位于下侧的移动驱动装置13正对,在导风件12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配合孔,每个齿条132上均设置有通孔1222。
在空调室内机上还设置有转动驱动机构14,转动驱动机构14适于驱动导风件12自转以改变导风件12的角度从而调整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方向。转动驱动机构14包括驱动轴141和转动电机142,驱动轴141贯穿通孔1222使驱动轴141相对对应的齿条132空转,驱动轴141插配于配合孔使驱动轴141驱动对应的导风件12转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轴141始终保持与齿条132相对静止,驱动轴141可以随齿条132移动。
驱动轴141穿过齿条132上的通孔1222后,驱动轴141与通孔1222的内周壁之间不发生接触,以避免驱动轴141与齿条132之间发生干涉,驱动轴141可以一方面用于驱动导风件12在随齿条132的移动而移动,另一方面,驱动轴141用于驱动导风件12绕驱动轴141转动,以使导风件12可以用于调整导风件12的角度。
此外,驱动轴141与导风件12可以构造为一一对应的多个,每个导风件12均对对应驱动轴141至少一个驱动轴141,当导风件12对应两个驱动轴141时,两个驱动轴14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在上下两侧分别驱动导风件12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动驱动机构14还包括转动电机142,转动电机142与驱动轴141分别对应,转动电机142驱动对应的驱动轴141转动,驱动轴141在转动电机142的驱动下转动并将驱动力传递至导风件12,转动电机142作为导风件12自转过程中的驱动装置,通过控制转动电机142以控制导风件12自转的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转动电机142可以设置在齿条132上与齿条132同步移动,在齿条132移动的过程中,转动电机142、驱动轴141均同步移动,以确保转动驱动机构14与移动驱动机构对导风件12的驱动过程相互独立,提高导风件12移动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开关门部件,开关门部件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开关门15,两个开关门15沿横向设于出风口111的两侧,两个开关门15分别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运动,两个开关门15可运动至关闭位置,以使开关门15与导风件12邻近,当两个开关门15运动至打开位置时,导风件12可选择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的开关门部件可以设置在机壳11的外周,在关闭状态下开关门15与导风件12彼此邻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邻接可以是开关门15的部分边沿与导风件12的部分边沿彼此接触以拼合,在关闭状态下导风件12的部分与出风口111正对,而导风件12的两侧边沿通过与开关门15邻接以使开关门15保持与导风件12共同组成了机壳11的外观面。
在开关门15处于打开状态下,两个开关门15远离彼此,以避让导风件12的移动轨迹,特别是开关门15可以远离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外,使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移动过程中避免与开关门15发生干涉。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设置开关门15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与导风件12组成了完整的外观面,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美观度,降低了开关门15的动作角度,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科技感,同时增加的开关门15在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包括开关门部件,开关门部件包括两个沿竖直延伸的开关门15,两个开关门15沿横向设于出风口111的两侧,两个开关门15分别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运动,两个开关门15可有运动至关闭位置以覆盖导风件12。在开关门15处于关闭状态下,将覆盖出风口111,以将出风口111封闭,开关门15不仅仅封闭出风口111还用于封闭位于出风口111处的导风件12。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门15在关闭状态下的覆盖范围大,可以在关闭状态有效地保护导风面121的外表面。
如图17-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开关门15构造为转动门,开关门15的后侧沿与机壳11铰接以转动门的后侧沿转动。开关门15可以构造为两个对开式开关门15,开关门15构造为长条状开关门15且与出风口111的延伸方向相同,开关门15的后侧沿在竖直方向延伸,可以与机壳11铰链连接,开关门15在转动过程中以避让导风件12的运动轨迹。
如图18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开关门15在关闭状态下,开关门15的外表面与导风件12的外表面拼接以形成一体,开关门15在由关闭状态朝向开打状态切换时,开关门15朝向机壳11内侧转动,以使开关门15与导风件12之间交错开以形成出风通道,这种开关门15的布置方式,使得开关门15的移动范围小,操作方便控制容易。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开关门15在关闭状态下,开关门15的内表面覆盖在导风件12的外侧,开关门15的外表面作为外观面,而开关门15通过对开的方式朝向机壳11外侧打开,以将导风件12露出,使导风件12可以在预设的轨迹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开关门15构造为滑动门,滑动门围绕机壳11的外周并沿机壳11的周向滑移,将开关门15构造为滑动门,大大减小了开关门15的运动幅度,开关门1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的转换更加美观,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使用体验,增强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这里所说滑动门可以是在空调室内机的机壳11上设置有固定的滑动轨迹,当滑动门处于关闭位置时滑动门保持围绕在机壳11周向上的位置。滑动轨迹可以为环绕机壳11设置,以使滑动门打开时能够朝向远离彼此滑动,并沿机壳11的外周边沿的延伸方向滑动。
如图15-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包括滑动门驱动组件150,滑动门驱动组件150包括滑动门盒座151,滑动门盒座151上设有第一轨道1511和第二轨道1512。第一轨道1511和第二轨道1512均构造为远离机壳11方向凸出的弧形轨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滑动门盒座151座可以固定在机壳11上,滑动门盒座151作为开关门15的安装基础,在滑动门盒座151上内限定出第一轨道1511和第二轨道1512,以用于限定开关门15的活动轨迹。
在滑动门盒座151内设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多个筋条,多个筋条之间彼此间隔开,以在相邻的两个轨道之间形成上述第一轨道1511和第二轨道1512,一般地,滑动门驱动组件150中还设置有滑动门盒盖156,滑动门盒盖156盖设于滑动门盒座151上以形成封闭的活动空间,以便于保护在第一轨道1511和第二轨道1512内移动的零部件。
滑动门驱动组件150还包括滑动齿条152和第二驱动件154,滑动齿条15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轨道1511,第二驱动件154适于驱动滑动齿条152在第一轨道1511上移动,第二驱动件154作为滑动门驱动组件150的动力源,用于为滑动门的移动提供原动力,并控制滑动门的打开和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滑动门驱动组件150还包括摆动板153,摆动板153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动齿条152上,并沿第二轨道1512滑动,摆动板153与开关门15联动,摆动板153的摆动可以带动滑动门运动,摆动板153具有多个方向上的自由度。
摆动板153在第二轨道1512上滑动,以使摆动板153带动开关门15在第二轨道1512的柜机上平移以完成开关门15远离彼此的打开动作。摆动板153在平移的同时还相对滑动齿条152转动,由于滑动齿条152在第一轨道1511上滑动,滑动齿条152在第一轨道1511上的滑动与摆动板153在第二轨道1512上的滑动同步动作,同时摆动板153还相对滑动齿转动,以使摆动板153在开关门15逐渐打开的过程中,使开关门15进一步展开,以避免开关门15在打开的过程中与机壳11之间发生干涉,确保开关门15打开过程中的流畅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轨道1511和第二轨道1512均构造为弧形轨道,第一轨道1511设置于第二轨道1512的内侧且第一轨道1511与第二轨道1512之间的距离在开关门15打开方向上逐渐增加。
在滑动齿条152沿第一轨道1511滑动时,滑动齿条152带动摆动板153的一端一起沿第一轨道1511的轨迹滑动,摆动板153另一端与第二轨道1512配合,以使摆动板153的另一端沿第二轨道1512的轨迹滑动,摆动板153在打开的过程中带动开关门15打开并转动,使开关门15完成打开的同时还会逐渐张开的复合运动,这样就能有效地保证开关门15打开时不碰到机壳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滑动齿条152的下侧设置有多个滑轴,滑轴配合在第一轨道1511内,滑动齿条152的一端设置有枢转轴1521,在摆动板153的上侧设置有与枢转轴1521配合的枢转孔1531,以使摆动板153与滑动齿条152相对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滑动齿条152的上侧设置有限位柱1522,在摆动板153上设置有适于容纳限位柱1522的配合缺口,配合缺口在摆动板153相对滑动齿条152转动的方向上延伸,以限制摆动板153相对滑动齿条152转动过程中的自由度,避免滑动齿条152与摆动板153之间脱离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限位柱1522构造为多个其中一个限位柱1522设于滑动齿条152延伸方向上的另一端,限位柱1522与枢转轴1521分别设置于滑动齿条152的两端,摆动板153上设置有与位于滑动齿条152另一端的限位柱1522配合的限位槽1532,限位槽1532用于限制滑动齿条152与摆动板153之间的转动自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摆动板153上的外侧边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转动臂,转动臂用于连接开关门15,开关门15的上端面与转动臂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滑动门驱动组件150可以设置于机壳11的上下两侧,以在上下两个方向上支撑开关门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散风板,散风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11且可选择地封闭出风通道,散风板上设置有与出风通道正对的散风区,气流可以在散风区处穿过散风板,散风区上设置有散风结构以用于散风,降低空调器的出风风压,实现无风感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风结构可以构造为形成于散风板散风区上的多个微孔,来自出风风道的气流经过多个微孔后流出以用于降低出风风道的风压,实现无风感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散风板上设置有多个散风孔,散风结构构造为设于散风孔出的叶片,叶片可以在气流经过时转动以降低来自出风风道处的风压,实现无风感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风板与导风件12构造为同一结构,导风件12上设置有散风区以用于实现无风感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风板与开关门15构造为同一结构,开关门15上设置有散风区以用于实现无风感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可前后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111处以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111。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11的开启和关闭由导风件12的前后移动实现,在导风件12关闭出风口111时,导风件12处于与出风口111的外边沿配合的状态,可以使导风件12的外边沿与出风口111的外边沿止抵、交错或邻接,以将出风口111进行封闭或部分封闭。
在导风件12向前或向后移动后,导风件12的外边沿与出风口111之间形成间隙,以将出风口111打开,使空调室内机1可以进行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控制导风件12的前后移动实现出风口111的打开和关闭,导风件12的移动轨迹简单,使空调器出风口111的启闭控制更加方便,不需要设置复杂的传动结构,减少了空调器的零部件数量,降低了空调器的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中设置有移动驱动装置13,在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驱动装置13设置在机壳11上,移动驱动装置13驱动导风件12移动,以控制导风件12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移动驱动装置13与导风件12相连并驱动导风件12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并且在导风件12处于打开出风口111的状态下还可以驱动导风件12进一步动作。
在导风件12处于打开状态下,即导风件12已经完成前后移动的动作后,移动驱动装置13可以进一步驱动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移动驱动装置13驱动导风件1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配合以朝向出风口111的第二侧导风;移动驱动装置13驱动导风件1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配合以朝向出风口111的第一侧导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111的第一侧和出风口111的第二侧可以是指出风口1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当导风件12移动至第一位置后,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的配合可以是重叠、交错或止抵,但不限于上述配合方法,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一侧配合的目的在于限制气流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出风。此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间隔开并存在较大的间隙,大部分气流可以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之间的间隙导出,此时的气流量大,避免了由出风口111处直接吹向用户,此时的气流会绕过用户起到防冷风直吹的作用,同时没有散风件等阻挡气流,气流的流量大,风量充足。
而导风件12移动至第二位置后,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的配合可以是重叠、交错或止抵,但不限于上述配合方法,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二侧配合的目的在于限制气流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出风。此时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间隔开并存在较大的间隙,大部分气流可以由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之间的间隙导出,此时的气流量大,避免了由出风口111处直接吹向用户,此时的气流会绕过用户起到防冷风直吹的作用,同时没有散风件等阻挡气流,气流的流量大,风量充足。
导风件12还可以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均限定出出风通道,使气流可以通过两侧出风,由于导风件12位于出风口111的中部,从而避免了气流直吹用户,起到风冷风直吹的作用,同时通过两侧出风通道吹出的气流形成环抱气流的效果,可以快速并均匀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同时还能对墙体进行快速降温,解决了炎热夏天炉热效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通过设置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方面避免了出风口111对用户的直吹,同时还保证了室内风的出风量,改善了用户在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状况,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受,增强了空调室内机1的降温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构造为多个,多个导风件12可以在组合后同步移动,气流无法由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流通,多个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改变出风方向和出风模式。
此外,多个导风件12可选择地远离彼此以在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限定出出风通道。气流可以通过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以使空调室内机1能够进行正面出风,多个导风件1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邻近出风口111第一侧的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第一出风通道,邻近出风口111第二侧的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形成第二出风通道,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形成第三出风通道,多个出风通道道可以对气流进行风流,第三出风通道与用户正对,但风量小,出风的风感弱,用户的体验好。同时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形成环抱室内空间的气流,以形成环保气流,提高对室内的降温效果。
通过将导风件12构造为多个,丰富了空调室内机1的出风模式,使用户的选择空间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更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还设置有开关门15,开关门15设置于导风件12的外表面且与导风件12同步移动,开关门15适于在导风件12关闭出风口111时与机壳11配合令开关门15的前表面形成机壳11的外观面。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取消了开关门15,或是可以理解为开关门15与导风件12构造为一体结构。
导风件12上设置有导风面121,导风面121可以构造为两个且每个导风面121均构造为弧形面,两个弧形面对称布置于导风件12的内侧,两个导风面121均朝向外侧凸出,以使导风件12构造为楔形结构。
在导风件12的前侧设置有开关门15,开关门15设置于导风件12的前表面且宽度大于导风件12的宽度,开关门15可以用于导风,开关门15构造为长条的矩形板设置在导风件12的前侧,以在导风件12移动至打开出风口111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开关门15朝向出风口111一侧的表面对空气进行导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可以朝向前侧移动,以使开关门15与机壳11之间形成间隙以适于气流由出风口111排出后经过机壳11与开关门15后表面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导风件12向前移动一方面可以用于打开出风口111,使出风口111处的气流可以流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导风件12向前移动,以避免开关门15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移动过程中与机壳11之间发生碰撞,提高开关门15移动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开关门15的两侧边可以形成有导风边155,导风边155造为朝向出风口111一侧或远离出风口111一侧弯曲,位于开关门15两侧的导风边155可以进一步用于对气流导向,使气流在导风件12的导向下流动至开关门15的两侧边,并进一步在导风边155的导向下向远离开关门15的方向流动,以使空调器的出风形成环抱风。
导风边155朝向出风口111一侧弯曲时,导风边155可以与机壳11的外周邻近,导风边155可以与机壳11拼接或交错,以使外壳形成完整的外观面,导风边155的弯曲弧度可以与机壳11的外周面的弯曲弧度相同,以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内机1在关机状态下外观面的平整度。
如图31-3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1内设置有避让空间112,在所述导风件12打开所述出风口111时,所述导风件12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避让空间112内。在本实施例中,当导风件12处于关闭出风口111的状态下,导风件12的边缘与出风口111的边缘拼接或邻接,以封闭出风口111,在导风件12将出风口111打开时,导风件12向后移动,以使导风件12退入至出风口111中,使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两侧边缘之间形成出风风道。
在机壳11内所设置的避让空间112可以位于出风口111的两侧,而当导风件12处于第一位置时,导风件12进入到位于出风口111第一侧内的避让空间112中,以使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二侧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使导风件12进行出风。而当导风件12处于第二位置时,导风件12进入到位于出风口111第二侧内的避让空间112中,以使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的第以侧之间形成出风通道,使导风件12进行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风口111的两侧均设有避让空间112,每个避让空间112对应设置一个可活动的挡风板114,挡风板114具有避让状态和挡风状态,在避让状态挡风板114打开避让空间112以使所述导风件12可伸入,在所述挡风状态,挡风板114遮挡避让空间112以作为空气流道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114可以用于封闭避让空间112,避免避让空间112在敞开状态下产生兜风现象,挡风板114可以作为出风风道的一部分,用于导引气流,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小噪音的产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中包括机壳11和风道部件113,机壳11的前表面设有出风口111;风道部件113设在机壳11内,风道部件113内设有朝向出风口111延伸的出风风道,风道部件113的前侧设有避让空间112,出风口111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避让空间112;导风件12可移动地设在出风口111处以改变出风方向,移动驱动装置13设在机壳11内,移动驱动装置13与导风件12相连以驱动导风件12移动,空调室内机具有关机状态和第一出风状态,在关机状态,导风件12位于出风口111的且导风件12与机壳11配合以关闭出风口111;在第一出风状态,导风件12移动至使得所述导风件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避让空间11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在风道部件113内设置避让空间112,便于收容导风件12,使导风件12在朝向风道部件113内移动后打开出风口111,这种出风口111的打开方式使导风件12不再向外展开,使空调室内机进行打开或关闭动作所需要的空间更小,导风件12在对气流进行导向时收纳于避让空间112中,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的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出风口111的两侧均设有避让空间112,每个避让空间112对应设置一个可活动的挡风板114,挡风板114具有避让状态和挡风状态,在避让状态挡风板114打开避让空间112以使导风件12可伸入,在挡风状态,挡风板114遮挡避让空间112以作为空气流道的一部分;第一出风状态包括单侧出风模式,在单侧出风模式,导风件12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其中一个避让空间112内且另一个避让空间112的挡风件处于挡风状态。
通过设置导挡风板114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出风口111的气流进入到避让空间112内,减少避让空间112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空调室内机1空气的流通更加顺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为两个,第一出风状态包括中间出风模式,在中间出风模式下两个挡风板114均位于所述避让状态且两个导风件12的至少一部分均伸入到避让空间112内。
导风件12处于中间出风模式时,两个导风件12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并进入到出风口111两侧的避让空间112中,两个导风件12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通过控制两个导风件12之间的距离以调整中间出风口111的大小。
两个导风件12彼此间隔开后,每个导风件12的至少部分可以容纳在对应的避让空间112中,导风件12可以部分容纳在避让空间112内,也可以全部容纳在避让空间112内。
如图31-3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开机时,移动驱动装置13被构造成先驱动导风件12向后移动后驱动导风件12左右移动且使空调器切换至第一出风状态。移动驱动装置13先驱动导风件12前后移动以打开出风口111,使导风件12与出风口111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再控制导风件12左右移动,以在第一出风状态下利用导风件12调整出风方向。
如图2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移动驱动装置13包括前后推动装置135和左右摆动装置136,前后推动装置135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端,左右摆动装置136与第一驱动端相连并在第一驱动端的驱动下前后移动,左右摆动装置136具有多个第二驱动端,每个第二驱动端与对应的导风件12相连以适于驱动导风件12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驱动装置13具有两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导风件12的前后移动和左右摆动,前后推动装置135的第一驱动端可以带动左右摆动装置136移动,以带动导风件1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以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而左右摆动装置136可以随第一驱动端同步动作,左右摆动装置136可以在导风件12完成前后移动后,进一步驱动导风件12左右摆动,以使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用于驱动导风件12的外置从而改变出风风向,或是驱动多个导风件12远离彼此,以在相邻的两个导风件12之间形成出风通道。实现空调器的正面出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后推动装置135包括:底座1351a、滑动块1353a和第一驱动件134,底座1351a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1352a,滑动块1353a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且与第一导向柱1352a配合的第一导槽1354a,滑动块1353a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端,第一驱动件134设置于底座1351a上并驱动滑动块1353a移动。底座1351a构造为板状结构,在底座1351a上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导向柱1352a,滑动块1353a上的第一导槽1354a与第一导向柱1352a配合,以用于限制滑动块1353a的移动方向,其中第一导槽1354a构造为在前后方向延伸,驱动件在驱动滑动块1353a移动时,由于第一导向柱1352a与第一导槽1354a之间的配合限制了滑动块1353a的移动方向,使滑动块1353a仅能沿前后方向滑动,滑动块1353a上可以设置有与左右摆动装置136相连的第一驱动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底座1351a上侧还设置有滑轨131座,滑轨131座内设置有滑道,左右摆动装置136的底部上设置有与滑道配合的滑块,滑块嵌入至滑道内,滑道在前后方向延伸,在滑道的底壁上设置有贯通的通孔,第一驱动端可以构造为设置于滑动块1353a上的凸柱,凸柱可以穿过通孔并与滑动块1353a连接并配合,以驱动左右摆动装置136底部的滑块在滑道的延伸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滑动块1353a的两侧边沿设置有朝向上侧凸出的配合条,配合条中彼此正对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在前后方向依次排布的齿牙,第一驱动件134构造为两个电机,两个电机上设置有齿轮,并与对应的配合条上的齿牙啮合,以在电机转动过程中驱动滑动块1353a前后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左右摆动装置136包括摆动盒架1361a、配合块1362a和第二驱动件154,摆动盒架1361a与第一驱动端相连,摆动盒架1361a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配合块1362a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上,配合块1362a上设置有与对应的导风件12相连的第二驱动端;第二驱动件154设置于摆动盒架1361a上并驱动配合块1362a移动,以带动导风件12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导风件12构造为两个,所述导轨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盒架1361a的上下两侧,所述配合块1362a构造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摆动盒架1361a的上下两侧且与对应的所述导轨配合并连接对应的导风件12。
其中,摆动盒架1361a包括本体部,本体部的前侧设置有弧形的弯曲部,弯曲部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导轨,导轨可以构造为设置弯曲部上下两侧的凸起筋,凸起筋构造为在前后方向间隔开的多个,配合块1362a上设有配合柱,配合柱可以收容在相邻的两个凸起筋之间,以限制配合块1362a的移动轨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配合块1362a的前侧设置有朝向前侧伸出的摆动臂,摆动臂可以与导风件12直接相连,以使配合块1362a的连接位置与摆动壁的连接位置设置在远离盒架的前侧,以确保导风件12在移动过程中不会碰撞到机壳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配合块1362a的后侧设置有多个在宽度方向依次排布的配合齿牙,配合块1362a可以构造为朝向前侧凸出的弧形齿条132,且配合块1362a的弧度与轨道的导轨的弧度相同,第二驱动件154构造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133,齿轮133与配合块1362a后侧的配合齿牙啮合,以在齿轮133转动时驱动配合块1362a沿导轨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件12构造为两个,导轨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摆动盒架1361a的上下两侧,配合块1362a构造为两个分别位于摆动盒架1361a的上下两侧且与对应的导轨配合并连接对应的导风件12。可以理解为导风件12、导轨和配合块1362a均构造为对应的两个,以使两个导风件12可以选择地远离彼此,将两个配合块1362a设置于摆动盒架1361a的上下两侧,合理地布置左右摆动装置136的内部结构,使左右摆动装置136的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驱动件154构造为两个且分别驱动对应的配合块1362a,第二驱动件154可以驱动对应的配合块1362a,以使两个导风件12可以独立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驱动件154可以构造为一个,且分别与两个配合块1362a同步配合,第二驱动件154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33,第一齿轮133与其中一个配合孔上的配合齿啮合,另一个配合块1362a与第二齿轮133啮合,第二齿轮133与第一齿轮133啮合,以使第二驱动件154在输出动力时,同时驱动第一齿轮133和第二齿轮133转动,第一齿轮133和第二齿轮133的转动方向相反,并同时驱动两个配合块1362a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轨构造为朝前凸出的弧形导轨。
如图27-2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还包括前后推动装置135、左右摆动装置136和驱动杆137,前后推动装置135上设有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驱动端,所述左右摆动装置136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第四驱动端;所述驱动杆137分别与所述第三驱动端、所述第四驱动端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137与导风件12相连并驱动所述导风件12在前后方向移动和左右方向摆动。
驱动杆137可以在第三驱动端和第四驱动端的工作作用下实现前后移动后左右摆动两种动作,可以理解为前后推动装置135和左右摆动装置136所输出的动力共同作用于驱动杆137上,使驱动杆137能够同时具有两种方向的移动自由度。
驱动杆137的一端与导风件12相连,导风件12在驱动杆137的带动下前后移动或左右摆动,以实现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以及在打开出风口111后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后推动装置135包括:壳体1351b、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壳体1351b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引件1352b;第一齿条1353b与第二齿条1354b上均设置有与对应的第一导引件1352b配合的第二导引件1355b,以使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在第一导引件1352b和第二导引件1355b的配合下在前后方向移动,驱动杆137为两个分别与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铰接,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构造为第三驱动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左右摆动装置136包括: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引件1363b,两个驱动杆137上设置有与第三导引件1363b配合的第四导引件1371,以在第三导引件1363b和第四导引件1371的配合下使驱动杆137在左右方向摆动,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构造为第四驱动端。壳体1351b上设置有齿条132滑槽1311,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上设置有与齿条132滑槽1311配合的滑柱,齿条132滑槽1311与滑柱配合以限定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的移动轨迹。第一齿条1353b与第二齿条1354b均构造为朝向彼此凸出的弧形齿条132,第二齿条1354b与第四齿条1362b构造为朝向前侧凸出的弧形齿条1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构造为弧形齿条,且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构造为朝向彼此凸出的弧形,第二导引件1355b构造为设置于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上的弧形缺口,在壳体1351b的底壁上设置有与弧形缺口配合的限位柱,限位柱构造为第一导引件1352b,第一导引件1352b和第二导引件1355b配合,以限制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的移动方向。
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用于控制驱动杆137的前后移动,使导风件12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351b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对应的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的限位槽,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以及限位槽均构造为弧形,两个限位槽设置于壳体1351b前侧的两侧边,限位槽的在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上朝向后侧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杆137上设置有连接柱以构造为第四导引件1371,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上设置有与连接柱配合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型缺口,以适于第一齿条1353b和第二齿条1354b驱动驱动杆137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与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1362b之间保持相对移动。其中连接柱可转动地设置于直线型缺口内,在第三齿条1361b和第四齿条沿限位槽移动时,连接柱在直线形缺口内转动,并与直线型缺口的侧壁止抵,以拉动驱动杆137在左右方向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1出风口111的上侧设置有显示面板17,显示面板17可以用于显示空调器的参数。将显示面板17设置于空调器出风口111的上侧,可以使用户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空调器的详细参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1上设置有人体检测装置18,人体检测装置18可用于检测出风口111前侧的活动人体,人体检测装置18适于在空调器开启状态下,检测到出风口111前侧有人体活动时,控制导风件12的位置以使出风口111的出风方向避让人体,避免冷风直吹,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的前表面设有出风口;
风道部件,所述风道部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道部件内设有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的出风风道,所述风道部件的前侧设有避让空间,所述出风口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避让空间;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
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件移动,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关机状态和第一出风状态,在所述关机状态,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前侧且所述导风件与所述机壳配合以关闭所述出风口;
在所述第一出风状态,所述导风件移动至使得所述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所述避让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避让空间,每个所述避让空间对应设置一个可活动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具有避让状态和挡风状态,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挡风板打开所述避让空间以使所述导风件可伸入,在所述挡风状态,所述挡风板遮挡所述避让空间以作为空气流道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出风状态包括单侧出风模式,在所述单侧出风模式,所述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其中一个所述避让空间内且另一个所述避让空间的所述挡风板处于挡风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为两个,所述第一出风状态包括中间出风模式,在所述中间出风模式,两个所述挡风板均位于所述避让状态且两个所述导风件的至少一部分均伸入到所述避让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开机时,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被构造成先驱动所述导风件向后移动后驱动所述导风件左右移动且使所述空调室内机切换至第一出风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
前后推动装置,所述前后推动装置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端;
左右摆动装置,所述左右摆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端相连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端的驱动下前后移动,所述左右摆动装置具有多个第二驱动端,每个所述第二驱动端与对应的所述导风件相连以适于驱动所述导风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推动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柱;
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配合的第一导槽,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驱动端;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驱动所述滑动块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摆动装置包括:
摆动盒架,所述摆动盒架与所述第一驱动端相连,所述摆动盒架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
配合块,所述配合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配合块上设置有与对应的所述导风件相连的第二驱动端;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摆动盒架上并驱动所述配合块移动,以带动所述导风件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构造为两个,所述导轨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盒架的上下两侧,所述配合块构造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摆动盒架的上下两侧且与对应的所述导轨配合并连接对应的导风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构造为两个且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配合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构造为朝前凸出的弧形导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后推动装置,所述前后推动装置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第三驱动端;
左右摆动装置,所述左右摆动装置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第四驱动端;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分别与所述第三驱动端.所述第四驱动端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导风件相连并驱动所述导风件在前后方向移动和左右方向摆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推动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引件;
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上均设置有与对应的第一导引件配合的第二导引件,以使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在第一导引件和第二导引件的配合下在前后方向移动,所述驱动杆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铰接,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构造为所述第三驱动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摆动装置包括:
第三齿条和第四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引件,两个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导引件配合的第四导引件,以在所述第三导引件和所述第四导引件的配合下使所述驱动杆在左右方向摆动,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构造为所述第四驱动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齿条滑槽,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滑槽配合的滑柱,所述齿条滑槽与所述滑柱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三齿条和所述第四齿条的移动轨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均构造为朝向彼此凸出的弧形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四齿条构造为朝向前侧凸出的弧形齿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04712.7U CN21567545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04712.7U CN21567545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75458U true CN215675458U (zh) | 2022-01-28 |
Family
ID=7997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04712.7U Active CN215675458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75458U (zh) |
-
2021
- 2021-05-31 CN CN202121204712.7U patent/CN2156754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79147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EP2910862A1 (en) |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 |
WO2020118954A1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KR100371353B1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흡토출구 개폐 장치 | |
CN21479147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8626783B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791845U (zh) | 导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67545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11434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EP4056908A1 (en)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210345818U (zh) | 空调器 | |
CN115479304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5479305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1140923A (zh) | 空调器 | |
CN21567545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1575267U (zh) | 空调器 | |
WO2022252735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KR20110034848A (ko) | 차량용 송풍장치 | |
WO2022252587A1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283475U (zh) | 一种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 |
CN115773531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0269514U (zh) | 一种混合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 |
CN216346613U (zh) | 空调器 | |
CN110887208A (zh) | 风口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 |
CN21526009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