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60099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60099U CN215260099U CN202121204281.4U CN202121204281U CN215260099U CN 215260099 U CN215260099 U CN 215260099U CN 202121204281 U CN202121204281 U CN 202121204281U CN 215260099 U CN215260099 U CN 2152600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guide
- indoor unit
- air conditioner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导风件、转动驱动装置和移动驱动装置。机壳设有出风口,导风件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在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转动驱动装置设在机壳内,转动驱动装置与导风件相连以驱动导风件转动,移动驱动装置设在机壳内,移动驱动装置与导风件和/或转动驱动装置相连以驱动导风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导风件,可以增加导风件的导风范围,导风件可以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避让出整个出风口,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出风口开口面积以进行出风,增大出风量,减小风阻。又由于导风件可转动,因此在导风件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改变出风方向,导风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空调在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且通常设计为多个平行状的导风板结构,多个导风板之间通过连杆相连接,电机带动其中一根导风板转动,从而驱动所有导风板结构转动,这种送风方式其送风角度小,侧向送风距离短,舒适性较差,出风口空间有限,导风板组件导风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气流导向方向,送风角度大,导风效果好,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出风口;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件转动;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件和/或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配合以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导风;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第二侧配合以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第一侧导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导风件,可以增加导风件的导风范围,导风件可以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避让出整个出风口,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出风口开口面积以进行出风,增大出风量,减小风阻。又由于导风件可转动,因此在导风件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改变出风方向,导风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双流出风模式,在所述双流出风模式,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均限定出出风通道。
具体地,所述导风件具有内导风面,所述内导风面的中部朝向内部凸起。
可选地,所述导风件包括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位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内导风板的端部配合以在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内导风板之间限定出空腔。
具体地,所述内导风板和所述外导风板卡扣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导风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外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微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微孔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导风件相连以带动所述导风件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轴相连以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轴配合以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具体地,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相连以驱动齿轮转动;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连接至所述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盒体,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设有限定所述导风件移动轨迹的第一通道,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导风件相连。
具体地,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限定所述齿条移动方向的第二通道,所述齿条上设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与所述第二通道移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开关门和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门分别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门分别位于所述导风件的两侧,所述机壳、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和所述导风件配合限定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观面。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开机出风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门分别移动至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关闭状态的俯视角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双流出风模式的立体外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双流出风模式的俯视角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另一模式的立体外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于图5所示模式的俯视角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处又一模式的俯视角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件、转动驱动装置和移动驱动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导风件、转动驱动装置和移动驱动装置的另一角度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转动驱动装置和导风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移动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转动驱动装置和移动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转动驱动装置和移动驱动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设有活动驱动装置第一开关门和第二开关门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设有活动驱动装置第一开关门和第二开关门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活动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活动驱动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机壳1、出风口11、第一侧12、第二侧13、
导风件2、内导风面21、内导风板22、外导风板23、卡扣24、驱动轴孔25、
转动驱动装置3、第一驱动件31、驱动轴32、
移动驱动装置4、驱动电机41、齿轮42、齿条43、移动柱44、
盒体5、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盒盖53、盒架54、盒座55、
第一开关门6、第二开关门60、电机61、活动齿轮62、活动齿条63、第一滑柱631、转动臂64、第二滑柱641、活动槽642、第一滑轨65、第二滑轨66、上壳体67、下壳体6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图2、图14和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导风件2、转动驱动装置3和移动驱动装置4。机壳1设有出风口11,导风件2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在出风口11处以改变出风方向,转动驱动装置3设在机壳1内,转动驱动装置3与导风件2相连以驱动导风件2转动,移动驱动装置4设在机壳1内,移动驱动装置4与导风件2和/或转动驱动装置3相连以驱动导风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配合以朝向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导风,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二位置,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配合以朝向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导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立式空调,可通过送出气流来调节室温,在机壳1上设置有出风口11,气流从出风口11处流出,如图1所示,出风口11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视觉正面处,出风口1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开口面积较大,提高送风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的上方设计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上设计有感应探测器,可感知用户身体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导风件2设计在出风口11处,对从出风口11处排出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导风件2可转动且可移动设置,增加导风件2移动的灵活性,从而可提供多种的气流导向方向,增加气流的方向,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功能性。导风件2可朝向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11两侧位置移动,即所述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以改变出风方向,将气流朝向特定方向导出排放,当导风件2朝向第一位置移动时,可以将气流朝向第二侧13方向偏向流出,同理,导风件2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可以将气流朝向第一侧12方向偏向流出。而当导风件2位于第一位置时,整个出风口未被导风板2遮挡,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配合,将出风口11与第一侧12之间的空隙挡住,将气流导向第二侧13,气流从出风口11第二侧13方向偏向流出,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以进行出风。
同理,导风件2位于第二位置时,整个出风口未被导风板2遮挡,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配合,将出风口11与第二侧13之间的空隙挡住,将气流导向第一侧12,气流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方向偏向流出,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出风口的开口面积以进行出风。
如图5-图7所示,导风件2还可进行转动,导风件2的一侧可朝向空调室内机100外侧转动,另一侧朝向空调室内机100内侧转动,增加导风件2的导风范围。具体地,可以将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和第二侧13的侧壁曲线设计与导风件2的导风角度更加配合,气流流向更流畅,气流风量更大,风阻更小。导风件2的移动和转动还可相互配合,导风件2移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导风件2也可以进行转动,以改变出风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件2的转动和移动为相互独立的设置,导风件2可独立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导风件2也可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某一特定位置进行转动,除此之外,导风件2还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进行转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风件2可经特定程序设计,进行被设计好的移动或者转动动作,从而可以实现导风件2的动作循环,实现气流的循环调节流出,满足各个方向的风向需求。
转动驱动装置3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内,与导风件2相连,可驱动导风件2转动,移动驱动装置4也设置在空调内机的机壳1内,与导风件2相连,可驱动导风件2移动,移动驱动装置4可与转动驱动装置3连接设置,也可单独设置。将转动驱动装置3和移动驱动装置4设置在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内,空调室内机100的外部机壳1面更加整洁,不增加多余装置,可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美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设置可移动的导风件2,可以增加导风件2的导风范围,导风件2可以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以避让出整个出风口,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出风口开口面积以进行出风,增大出风量,减小风阻。又由于导风件2可转动,因此在导风件2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改变出风方向,导风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双流出风模式,在双流出风模式中,导风件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和第二侧13之间均限定出出风通道。
双流出风模式时,导风件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风件2不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相贴合,也不与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相贴合,气流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同时也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也就是说,气流从空调室内机100的两侧流出,避免气流直接从出风口的中部吹出。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开启空调室内机100或者用户较热需要降温时,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站在空调室内机100的前方进行吹风,此时采用双流出风模式,导风件2位于出风口的中部,可以避免气流直吹到人体,可以提高使用舒适性。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具有双流扫风模式,在双流扫风模式,导风件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风件2进行转动,导风件2向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和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方向往复摆动,大束气流随着导风件2转动,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随后大束气流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如此往复,不断改变空调室内机100两侧出风通道的出风量,气流流束从两侧的出风通道分股流出,形成双流扫风模式,可对多个方向进行气流吹动。
具体地,如图8所示,导风件2具有内导风面21,内导风面21的中部朝向内部凸起。
内导风面21的中部朝向内部凸起,相比于将内导风面21设计为平面结构,内部凸起的内导风面21可降低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可将空调室内机100产生的气流更好的导流向两侧,降低气流损耗,提高导风件2的导向作用。
可选地,如图8-图11所示,导风件2包括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外导风板23位于内导风板22的外侧,外导风板23和内导风板22的端部配合以在外导风板23和内导风板22之间限定出空腔。
内导风板22的内表面形成为内导风面21,外导风板23位于内导风板22的外侧,外导风板23与内导风板22之间具有空腔,即导风件2为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端部相连,导风件2内部为中空结构,相比于将导风件2设计为实体结构,将导风件2内部设计为空腔可有效降低导风件2的重量,可节省导风件2移动和转动所需要的能量,提高导风件2移动和转动的灵活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外导风板23的外表面可以设置为与机壳的外表面相匹配,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的前表面形成为圆弧面时,因此外导风板23的前表面也可以为圆弧面,在关机状态时,可以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外观美观性。
具体地,如图8所示,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卡扣24配合。
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通过卡扣24可拆卸配合,便于零件进行拆卸维修或者更换,并且相比与通过螺钉等结构连接,通过卡扣24相互配合的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结构更简单,无需增加多余结构满足螺钉安装要求,内导风板22的曲面更加顺滑,提高对气流的导向能力。并且通过卡扣24连接的导风件2重量更轻,可节省导风件2移动和转动所需要的能量,提高导风件2移动和转动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导风板22上设有第一通风孔,外导风板23上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微孔,第一通风孔和多个第二通风微孔分别与空腔连通。
通过设置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微孔与空腔连接,可将空调室内机100的气流也通过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微孔导出,可将气流直接从导风件2处排出,从而使正对着导风件2处也可接触到空调产生的气流,提高气流的覆盖面积,增加空调的工作区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由于外导风板23上设置多个第二通风微孔,空气被打散后从多个第二通风微孔吹出,可以实现无风感模式,避免冷风直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2还可设计为两个,其相对面为相互贴合结构,两个导风板可相互独立进行转动和移动,从而可增加气流的流经方向和增加导风范围。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风件2设计为两个,每个导风件2的内导风板22上设有第一通风孔,外导风板23上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微孔,第一通风孔和多个第二通风微孔与空腔连通。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4所示,转动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驱动轴32,驱动轴32与导风件2相连以带动导风件2转动,第一驱动件31与驱动轴32相连以驱动驱动轴32转动,移动驱动装置4与驱动轴32配合以驱动驱动轴32移动。从而使得转动驱动装置3和导风件2之间的配合关系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导风件2的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连接面上具有驱动轴孔25,驱动轴孔25位于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连接面的中部,驱动轴32与驱动轴孔25连接以驱动导风件2转动,驱动轴32的轴线即为导风件2在转动过程中的旋转轴线。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驱动装置3的第一驱动件31为电机,电机与驱动轴32相连,从而可带动驱动轴32转动,驱动轴32的轴端部与驱动轴孔25的形状相对应,驱动轴孔25与驱动轴32的轴端部连接,驱动轴32的轴端部的特殊结构使驱动轴32与驱动轴孔25固定卡接,而不会让驱动轴32在驱动轴孔25中空转。导风件2的转动动作过程为,当电机开始工作,电机连接驱动轴32使驱动轴32转动,从而带动与驱动轴32相连的导风件2转动,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即可带动导风件2向空调室内机100内、外侧两侧方向转动。
具体地,如图12、图14和图15所示,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齿轮42和齿条43,驱动电机41与齿轮42相连以驱动齿轮42转动,齿条43与齿轮42啮合,驱动轴32连接至齿条43。
驱动轴32包括轴端部和轴中部,轴端部与导风件2固定连接,轴中部穿过齿条43,可与齿条43相对转动,这种设计方式可使驱动轴32在驱使导风件2转动时,不会与齿条43发生运动干涉,降低移动驱动装置4对转动驱动装置3的运动干扰。将移动驱动装置4和转动驱动装置3相连,可降低装配的体积,并且移动驱动装置4和转动驱动装置3不会产生相互干扰,提高工作稳定性。驱动电机41与位于齿轮42中部的连接轴相连,驱动电机41和齿轮42均固定设置,因此齿轮42不能移动只能进行转动运动,驱动电机41在转动时,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和齿条43啮合,齿轮42转动即带动齿条43运动,齿条43即带动穿设的驱动轴32进行移动,最终带动导风件2进行移动。驱动电机41的正转和翻转即可带动导风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移动驱动装置4的结构简单,且移动驱动装置4和转动驱动装置3之间的配合关系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10、图11、图14和图15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盒体5,移动驱动装置4和转动驱动装置3均设置在盒体5内,盒体5设有限定导风件2移动轨迹的第一通道51,驱动轴32穿过第一通道51与导风件2相连。如图14和图15所示,盒体5内设有用于限定齿条43移动方向的第二通道52,齿条43上设有移动柱44,移动柱44与第二通道52移动配合。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盒体5包括盒盖53、盒架54和盒座55三部分,移动驱动装置4和转动驱动装置3均设置在盒体5内,盒体5对移动驱动装置4和转动驱动装置3有支撑和保护作用,并且可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整洁度。盒体5内设有第一通道51,驱动轴32会穿过盒架54和盒座55两部分与导风件2相连,因此第一通道51为两个,其一第一通道51穿设在盒架54上,其二第一通道51穿设在盒座55上,第一通道51为驱动轴32跟随齿条43进行转动时的移动路径,驱动轴32的轴中部穿过第一通道51,驱动轴32可按第一通道51的轨迹运动。
盒体5内还设有第二通道52,第二通道52设置在盒架54和盒座55上,第二通道52为齿条43在进行移动时的移动路径,第二通道52具有导向作用,将齿条43的运动轨迹限定在第二通道52中,提高齿条43运动的稳定性。并且第二通道52还可对齿条43起到位置限定,将齿条43与齿轮42之间的距离限定,提高齿轮42和齿条43的啮合作用,减小啮合出错的情况,提高导风件2的运动稳定性。在齿条43的上下表面上对称设置有移动柱44,移动柱44相较驱动轴32要短,移动柱44与第二通道52移动配合即可,因此第二通道并不穿设在盒体5上,而是位于盒体5上形成限定槽似结构,在第二通道52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挡件,可对齿条43的移动柱44的运动行程限定,提高齿条43的运动稳定性。
第一驱动件31位于盒盖53和盒架54形成的空间中,驱动电机41位于盒盖53的外侧,齿轮42和齿条43位于盒架54和盒座55形成的空间中,转动驱动装置3和移动驱动装置4分别设置在盒体5的不同位置,相互配合运动但不会相互干涉,节省安装体积,提高运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两个盒体5,分别位于导风件2的竖直方向的两端,即一个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两个移动驱动装置4和两个转动驱动装置3,导风件2的两端均与转动驱动装置3相连以进行转动,同理导风件2的两端均与移动驱动装置4相连以进行移动,导风件2的两端均匀受力,导风件2的移动和转动更加稳定顺滑,提高运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6和图17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分别可活动地设在机壳1上,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关机状态时,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分别位于导风件2的两侧,机壳1、第一开关门6、第二开关门60和导风件2配合限定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面。
机壳1、第一开关门6、第二开关门60和导风件2一起组成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面,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关机状态时,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分别位于导风件2的两侧,第一开关门6、第二开关门60和导风件2位于出风口11处,将出风口11关闭与外界阻挡,对空调室内机100内部起到保护作用,维持内部的清洁。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开机出风状态时,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分别移动至位于机壳1的前侧。
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开机出风状态时,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移动至机壳1的前侧,将出风口11露出,使气流流出,其中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移动方向相互背离,以露出出风口11。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还具有活动驱动装置,以第一开关门6为例,活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1、活动齿轮62、活动齿条63和转动臂64,电机61与活动齿轮62相连以驱动活动齿轮62转动,活动齿条63与活动齿轮62啮合,转动臂64连接至活动齿条63,转动臂64与活动齿条63的连接部具有活动槽642,电机61与活动齿轮62中部的轴固定连接,电机61与活动齿轮62均固定设置,电机61在转动时,带动活动齿轮62转动,活动齿轮62和活动齿条63啮合,活动齿轮62转动即带动活动齿条63运动,齿条43带动转动臂64进行移动。活动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65和多个第二滑轨66,活动齿条63上具有凸出结构的第一滑柱631,第一滑柱631与第一滑轨65移动配合,第二滑轨66为L型结构,转动臂64上具有凸出结构的第二滑柱641,第二滑柱641与第二滑轨66移动配合,转动臂64的端部与第一开关门6连接。
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67和下壳体68,活动驱动装置设置在壳体内,上壳体67和下壳体68为对称设置,上壳体67和下壳体68上对称分布设置有第一滑轨65和第二滑轨66。
电机61转动带动活动齿轮62转动,活动齿轮62和活动齿条63啮合,活动齿轮62转动即带动活动齿条63运动,活动齿条63通过第一滑柱631在第一滑轨65中移动,与活动齿条63相连的转动臂64按第二滑轨66的轨迹移动,因为第二滑轨66为L型结构,转动臂64沿活动槽642向外移动,带动第一开关门6向外打开,随后按第二滑轨66的后半程继续移动,带动第一开关门6移动打开,因此第一开关门6打开时的运动轨迹为先向外脱出,随后移动打开,第一开关门6关闭时的运动轨迹为先移动关闭,随后向内关闭,将出风口11关闭。
第一开关门6包括两个壳体,分别位于第一开关门6的竖直方向的两端,第一开关门6的两端均与活动驱动装置相连以进行移动,第一开关门6的两端均匀受力,第一开关门6的移动和转动更加稳定顺滑,提高运动稳定性。第二开关门60的结构与第一开关门6相同,对称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图1-图19描述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导风件2、第一开关门6,第二开关门60,在空调室内机100的机壳1上设置有出风口11,导风件2位于出风口11处,第一开关门6位和第二开关门60位于导风件2的两侧,机壳1、第一开关门6、第二开关门60和导风件2配合限定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外观面。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转动驱动装置3和移动驱动装置4,转动驱动装置3与导风件2相连以驱动导风件2转动,移动驱动装置4与导风件2和转动驱动装置3相连以驱动导风件2移动,转动驱动装置3和移动驱动装置4均设置在盒体5内,盒体5设在机壳1内。转动驱动装置3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驱动轴32,驱动轴32与导风件2相连以带动导风件2转动,第一驱动件31与驱动轴32相连以驱动驱动轴32转动。
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驱动电机41、齿轮42和齿条43,驱动轴32穿设连接于齿条43,驱动轴32在转动时,不会与齿条43发生运动干涉,驱动电机41在转动时,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和齿条43啮合,齿轮42转动即带动齿条43运动,齿条43即带动穿设的驱动轴32进行移动,最终带动导风件2进行移动。盒体5内设有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第一通道51为驱动轴32跟随齿条43进行转动时的移动路径,驱动轴32的轴中部穿过第一通道51与导风件2相连,第二通道52为齿条43在进行转动时的移动路径,齿条43上设有的移动柱44在第二通道52中移动。
导风件2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在出风口11处以改变出风方向,导风件2包括内导风板22和外导风板23,外导风板23和内导风板22的端部通过卡扣24配合,内导风板22的导风面形状为中部朝向内部凸起。
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过程为:将空调室内机100从关闭状态打开时,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分别移动至机壳1的前侧,将出风口11让出,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打开时的运动轨迹为先向外脱出,随后移动打开。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双流出风模式,导风件2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气流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同时也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通过导风件2将气流从两侧送出。空调室内机100还具有双流扫风模式,风件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导风件2进行转动,导风件2向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和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方向往复摆动,大束气流随着导风件2转动,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一侧12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随后大束气流从导风件2与出风口11的第二侧13之间的出风通道流出,如此往复,不断改变空调室内机100两侧出风通道的出风量,气流流束从两侧的出风通道分股流出,形成双流扫风模式,可对多个方向进行气流吹动。
导风件2可经特定程序设计,进行被设计好的移动或者转动动作,从而可以实现导风件2的动作循环,实现气流的循环调节流出,满足各个方向的风向需求。空调室外机从工作状态关闭时,第一开关门6和第二开关门60的运动轨迹为先移动关闭,随后向内关闭,将出风口11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其他构成例如驱动轴32和齿轮42、齿条43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出风口;
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可转动且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改变出风方向;
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件转动;
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件和/或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配合以朝向所述出风口的第二侧导风;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第二侧配合以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所述第一侧导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双流出风模式,在所述双流出风模式,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所述导风件与所述出风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均限定出出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具有内导风面,所述内导风面的中部朝向内部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位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内导风板的端部配合以在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内导风板之间限定出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和所述外导风板卡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上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外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风微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风微孔分别与所述空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导风件相连以带动所述导风件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轴相连以驱动所述驱动轴转动,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轴配合以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
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齿轮相连以驱动齿轮转动;
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连接至所述齿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盒体,所述移动驱动装置和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盒体设有限定所述导风件移动轨迹的第一通道,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导风件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有用于限定所述齿条移动方向的第二通道,所述齿条上设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与所述第二通道移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门和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门分别可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门分别位于所述导风件的两侧,所述机壳、所述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和所述导风件配合限定出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观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开机出风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门和所述第二开关门分别移动至位于所述机壳的前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04281.4U CN215260099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04281.4U CN215260099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60099U true CN215260099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7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04281.4U Active CN215260099U (zh) | 2021-05-31 | 2021-05-31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60099U (zh) |
-
2021
- 2021-05-31 CN CN202121204281.4U patent/CN2152600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118954A1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265778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0440432B (zh) | 空调器 | |
CN108626783B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1189117A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944523U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4791845U (zh) | 导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1380106A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575289U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57527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26009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011884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119932U (zh) | 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导风柱及空气处理设备 | |
CN109945303B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67545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6114341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479147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688465U (zh) | 空调器 | |
CN211345537U (zh) |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400038U (zh) | 空调器 | |
CN210861361U (zh) | 空调器 | |
CN211345544U (zh) | 空调器 | |
KR102697363B1 (ko) | 플로어 스탠딩 에어컨 실내기 및 에어컨 | |
CN20994453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0463249U (zh) | 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