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7787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57787U CN212657787U CN202020903413.1U CN202020903413U CN212657787U CN 212657787 U CN212657787 U CN 212657787U CN 202020903413 U CN202020903413 U CN 202020903413U CN 212657787 U CN212657787 U CN 212657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push rod
- indoor unit
- air conditioner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287 bat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机体具有出风口,机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推杆,推杆具有伸出端;导风板,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当导风板位于推出位置时导风板绕伸出端的平行于第一侧边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当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二侧边邻近出风口的下端以实现向上出风;当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侧边邻近出风口的上端以实现向下出风;当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邻近出风口以使气流沿风道方向从导风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吹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内机,保证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模式的多样性,增加了空调器室内机调节温度的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空调器仅设有一个导风板,然而,这种空调器的导风模式单一,不能实现无风感;第二、采用大导风板结合小导风板的形式,小导风板位于风道内部,且小导风板上开孔,以实现无风感,但是这种形式的空调器在无风感模式下的风阻很大,能效低。
此外,空调器的驱动装置一般采用齿轮结合内啮合齿轮机构进行传动。然而,上述传动方式使得导风板只能沿内啮合齿轮的圆弧轨迹运动,而且,由于驱动导风板旋转的电机固定在推杆的末端,当推杆向外推出导风板时,电机也随导风板一起被推离出空调器室内机的机体外,电机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保证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模式的多样性,有效避免气流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出风口,所述机体上设有相对于所述机体可运动的至少一个推杆,所述推杆具有适于伸出所述机体的伸出端;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连接在所述伸出端,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导风板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关闭位置和整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推出位置之间可运动,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推出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绕所述伸出端的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下端以实现向上出风;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上端以实现向下出风;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侧边或所述第二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以使气流沿风道方向从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吹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通过设置使导风板连接在推杆的伸出端,且导风板位于推出位置时导风板绕伸出端的平行于第一侧边的转动轴线可转动。由此,当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出风口的气流向上流动;当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出风口的气流向下流动;当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出风口的气流从导风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吹出,保证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模式的多样性,同时,当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有效地增加空调器室内机调节温度的速率,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推出驱动机构,所述推出驱动机构包括:推出驱动电机,所述推出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体内,所述推出驱动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推杆上,当所述推出驱动电机工作时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以带动所述推杆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一安装壳体,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包括机构壳和机构盖,所述机构壳的一侧敞开,所述机构盖设在所述机构壳的所述一侧且与所述机构壳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所述齿轮和所述推杆,所述推出驱动电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形成有穿过所述伸出端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杆上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推杆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具有第二输出轴;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所述主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推杆内;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沿所述推杆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从动轮设在所述伸出端处;绕带,所述绕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外;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导风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导风板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在所述枢转孔内的枢转轴,当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工作时所述从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枢转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枢转轴的中心轴线为所述转动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推出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始终位于所述机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杆包括推杆壳和推杆盖,所述推杆壳的一侧敞开,所述推杆盖设在所述推杆壳的所述一侧且与所述推杆壳共同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绕带,所述旋转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为同步轮,所述绕带为同步带;或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为皮带轮,所述绕带为皮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推出位置,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出风口的上端间隔开且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出风口的下端间隔开,以使气流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吹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板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所述第四出风模式时,所述导风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风道件和所述第二风道件的延长线的与所述导风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推杆分别连接在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第一安装壳体;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导风板和旋转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0是图8中所示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机构盖;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另一个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机构盖和推杆盖;
图14是图11中所示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再一个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机构盖、推杆盖和旋转驱动电机;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出驱动机构和旋转驱动机构的主视图,其中未示出机构盖、推杆盖、旋转驱动电机和推出驱动电机;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推出驱动机构的推杆伸出时的示意图,其中未示出机构盖;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的主视图;
图20是沿图19中B-B线的剖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的主视图;
图23是沿图22中C-C线的剖面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的主视图;
图26是沿图25中D-D线的剖面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四出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四出风模式的主视图;
图29是沿图28中E-E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室内机;
1:机体;11:出风口;12:第一风道件;13:第二风道件;14:风道;
15:第一安装壳体;151:机构壳;152:机构盖;153:第一容纳空间;
154:开口;2:导风板;21:第一侧边;22:第二侧边;23:枢转轴;
24:凸筋;241:斜面;3:推出驱动机构;31:推出驱动电机;
311:第一输出轴;32:齿轮;33:推杆;331:齿条;332:推杆壳;
333:推杆盖;334:第二容纳空间;335:伸出端;4:旋转驱动机构;
41:旋转驱动电机;411:第二输出轴;42:主动轮;43:从动轮;
431:枢转孔;44: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2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空调器室内机100为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空调器室内机100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空调器室内机,而不限于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如图1-图2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包括机体1和导风板2。
具体而言,机体1具有出风口11,机体1上设有相对于机体1可运动的至少一个推杆33,推杆33具有适于伸出机体1的伸出端335。导风板2连接在推杆33的伸出端335,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推杆33带动导风板2在关闭出风口11的关闭位置和整体远离出风口11的推出位置之间可运动,当导风板2位于上述推出位置时导风板2绕伸出端335的平行于第一侧边21的转动轴线可转动。
例如,在图18-图29的示例中,出风口11形成在机体1的前侧下部,导风板2可以位于出风口11的前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空调器室内机100的面向用户的方向为“前”,反之,远离用户的方向为“后”。至少一个推杆33安装在机体1上,导风板2与推杆33的伸出端335可枢转地连接。伸出端335可以为当导风板2位于推出位置时推杆33的伸出机体1外的一端。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时,推杆33带动导风板2向远离出风口11的方向运动直至导风板2到达推出位置,导风板2绕伸出端335的平行于第一侧边21的转动轴线转动至相应的导风位置,气流可以经出风口11送出,以调节室内温度。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停止工作时,导风板2处于关闭出风口11的关闭位置,以防止外界的灰尘、杂物、昆虫等进入机体1内。
如图18-图20所示,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二侧边22邻近出风口11的下端以实现向上出风。在导风板2运动至推出位置后或向推出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导风板2可以绕上述的转动轴线顺时针转动,以使导风板2的第二侧边22靠近出风口11的下端(如图20所示)。此时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为制冷模式,导风板2与机体1的底部平行,出风口11的气流经导风板2的导流后其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沿导风板2向上流动,这样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可以向下降,实现“沐浴式”吹风。
如图21-图23所示,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侧边21邻近出风口11的上端以实现向下出风。在导风板2运动至推出位置后或向推出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导风板2可以绕上述的转动轴线逆时针转动,以使导风板2的第一侧边21靠近出风口11的上端(如图23所示)。此时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为制热模式,出风口11处的气流经导风板2的导流后其流动方向发生改变,从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沿导风板2向下流动,这样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可以向上升,实现“地毯式”吹风。
如图24-图26所示,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侧边21或第二侧边22邻近出风口11以使气流沿风道14方向从导风板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吹出。在导风板2运动至推出位置后或向推出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导风板2可以绕上述的转动轴线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使得导风板2的第一侧边21或第二侧边22可以大致位于出风口11的中部。当第二侧边22邻近出风口11时,此时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为制冷模式,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一部分沿导风板2的内表面向上流动,这样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可以向下降,同时另一部分的气流沿导风板2的外表面向下流动,由此,可以有效地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调节温度的速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导风板2关闭出风口11时,导风板2朝向出风口11的表面为“内表面”,反之,远离出风口11的表面为“外表面”。同样的,当第一侧边21邻近出风口11时,此时空调器室内机100可以为制热模式,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一部分沿导风板2的外表面向下流动,这样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可以向上升,同时另一部分的气流沿导风板2的内表面向下流动。
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100上设置上述三种出风模式,与传统的空调器相比,保证了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导风模式的多样性,同时,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有效地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调节温度的速率,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通过设置使导风板2连接在推杆33的伸出端335,且导风板2位于推出位置时导风板2绕伸出端335的平行于第一侧边21的转动轴线可转动。由此,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出风口11的气流向上流动;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出风口11的气流向下流动;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出风口11的气流从导风板2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吹出,保证了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导风模式的多样性,同时,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有效地增加空调器室内机100调节温度的速率,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推出驱动机构3,推出驱动机构3包括推出驱动电机31、齿轮32和齿条331,推出驱动电机31固定在机体1内,推出驱动电机31具有第一输出轴311,齿轮32与第一输出轴311相连,齿条331与齿轮32啮合,齿条331设在推杆33上,当推出驱动电机31工作时齿轮32与齿条331配合以带动推杆33运动。参照图10-图17,推出驱动电机31的第一输出轴311与齿轮32固定连接,齿条331设在推杆33的宽度方向上的朝向齿轮32的一侧,齿轮32与齿条331相互啮合,当推出驱动电机31工作时,第一输出轴311旋转带动齿轮32转动,齿轮32与齿条331啮合,从而带动整个推杆33运动,实现推杆33伸出或缩回机体1。可选地,齿条331为直齿条。由此,与传统的驱动装置相比,通过齿轮32和齿条331的配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推出驱动电机31的力矩要求,传动可靠,且齿条331的加工简单,便于安装,成本低。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机体1内设有第一安装壳体15,第一安装壳体15包括机构壳151和机构盖152,机构壳151的一侧敞开,机构盖152设在机构壳151的上述一侧且与机构壳151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153,第一容纳空间153内设有齿轮32和推杆33,推出驱动电机31设在第一安装壳体15上且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53外,第一安装壳体15上形成有穿过伸出端335的开口154。由此,通过将推杆33和齿轮32均设置在机构壳151和机构盖152构成的第一容纳空间153内,提高了推出驱动机构3的集成度,且保证了推杆33和齿轮32的清洁。可选地,机构壳151和机构盖152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相互扣合连接。第一安装壳体15上形成有穿过伸出端335的开口154。开口154可以设在第一安装壳体1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推出驱动电机31的第一输出轴311穿过机构盖152伸入第一容纳空间153并与第一容纳空间153内的齿轮32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推杆33上设有旋转驱动机构4,旋转驱动机构4包括旋转驱动电机41、主动轮42、从动轮43和绕带44。旋转驱动电机41固定在推杆33上,旋转驱动电机41具有第二输出轴411,主动轮42与第二输出轴411相连,主动轮42可转动地设在推杆33内,从动轮43和主动轮42沿推杆33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从动轮43设在伸出端335处,绕带44绕设在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外。例如,参照图10并结合图13和图14,旋转驱动电机41和主动轮42均远离推杆33的伸出端335设置,旋转驱动电机41的第二输出轴411与主动轮42固定连接,从动轮43位于推杆33的伸出端335,绕带44绕设在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的外周。如此,通过采用包括主动轮42、从动轮43和绕带44的旋转驱动机构4,旋转驱动电机41与推杆33的伸出端335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得较远,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导风板2的旋转角度,同时可以有效保证旋转驱动电机41在空调器室内机100例如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位于机体1内。
从动轮43和导风板2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431,从动轮43和导风板2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在枢转孔431内的枢转轴23。其中,可以从动轮43上形成有枢转孔431,导风板2上形成有枢转轴23(如图5所示),或者,也可以从动轮43上形成有枢转轴23,导风板2上形成有枢转孔431(图未示出)。当旋转驱动电机41工作时从动轮43转动以带动导风板2绕枢转轴23的中心轴线转动,枢转轴23的中心轴线为转动轴线。例如,在图4-图6的示例中,导风板2的枢转轴23配合在从动轮43的枢转孔431内。当旋转驱动机构4工作时,旋转驱动电机41的第二输出轴411转动以带动主动轮42旋转,主动轮42通过绕带44的传动带动从动轮43转动,从而带动导风板2绕枢转轴23的中心轴线旋转,实现导风板2的转动。
推出驱动机构3可以用于将导风板2向远离出风口11的方向推出,旋转驱动机构4可以用于在导风板2远离出风口11时驱动导风板2绕枢转轴23的中心轴线转动。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工作时,推出驱动机构3的推杆33向前伸出机体1外,以带动导风板2远离出风口11,旋转驱动机构4的旋转驱动电机41驱动主动轮42转动,并通过与从动轮43的配合以带动从动轮43转动,从而带动导风板2转动,当导风板2转动到相应位置时,旋转驱动电机41停止工作。其中,旋转驱动机构4可以在推杆33带动导风板2远离出风口11之后再驱动导风板2转动,以避免导风板2在转动过程中与机体1干涉;当然,旋转驱动机构4还可以在推杆33带动导风板2向远离出风口1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驱动导风板2转动,以节约开机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8-图29,当推杆33带动导风板2在关闭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运动时,旋转驱动电机41始终位于机体1内。由此,无论旋转驱动机构4工作与否,由于旋转驱动电机41始终位于机体1内部,与传统的电机随导风板2一起被推离出机体1外相比,有效地保证了旋转驱动电机41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推杆33包括推杆壳332和推杆盖333,推杆壳332的一侧敞开,推杆盖333设在推杆壳332的上述一侧且与推杆壳332共同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334,第二容纳空间334内设有主动轮42、从动轮43和绕带44,旋转驱动电机41设在推杆33上且位于第二容纳空间334外。例如,参照图10并结合图13和图14,推杆壳332和推杆盖333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相互扣合连接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334,主动轮42、从动轮43和绕带44均位于第二容纳空间334内,且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间隔设置在推杆3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如此,能够有效地保证主动轮42、从动轮43和绕带44的清洁度,同时,合理利用了推杆33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旋转驱动机构4的占用空间。旋转驱动电机41的第二输出轴411穿过推杆盖333伸入第二容纳空间334并与第二容纳空间334内的主动轮42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均为同步轮,绕带44为同步带。由此,通过采用同步轮、同步带的传动方式,具有传动准确、平稳、传动效率高且噪声低等优点,且同步轮和同步带的维护保养方便,无需润滑,降低了维护成本。
或者可选地,主动轮42和从动轮43还可以均为皮带轮,绕带44为皮带(图未示出)。由此,通过采用皮带传动的方式,同样可以有效保证旋转驱动电机41在空调器室内机100例如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位于机体1内,且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旋转驱动机构4的小型化设计。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旋转驱动机构4也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多个齿轮(图未示出)。由此,齿轮传动具有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适用范围宽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7-图29所示,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导风板2位于推出位置,第一侧边21与出风口11的上端间隔开且第二侧边22与出风口11的下端间隔开,以使气流从所述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吹出。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气流直吹用户,实现无风感,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导风板2与出风口11是彼此间隔开的,从而风阻小,能效高。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停止工作时,导风板2关闭出风口11,以防止外界的灰尘、杂物、昆虫等进入机体1内。
进一步地,导风板2的长度大于等于出风口11的长度,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导风板2的宽度大于第一风道件12和第二风道件13的延长线的与导风板2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横截面上、导风板2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一风道件12和第二风道件13的延长线的与导风板2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横截面上、导风板2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一风道件12和第二风道件13的延长线的与导风板2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在空调器室内机100的横截面上,第一风道件12的延长线与导风板2的内表面的交点到第二风道件13的延长线与导风板2的内表面的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2的宽度。
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处于图27中所示的第四出风模式,此时导风板2打开出风口11且整体位于出风口11的前侧,由于导风板2的长度大于出风口11的长度,且第一风道件12的延长线与导风板2的内表面交点到第二风道件13的延长线与导风板2的内表面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导风板2的宽度,气流通过风道14经出风口11送出时能够被导风板2完全遮挡,使得气流从导风板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吹出,以调节室内温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气流直吹用户,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推杆33为两个,两个推杆33分别连接在导风板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如此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导风板2运动时的稳定性,同时降低推出驱动电机31的功率,减小能量损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导风板2的内表面上设有左右间隔设置的多个凸筋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凸筋24位于导风板2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上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多个凸筋24沿导风板2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多个凸筋24可以打散并柔化气流,使沿导风板2的内表面吹入室内的气流更加柔和,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而且,如此设置的多个凸筋24的风阻较小,当空调器室内机100制冷时,可以减小制冷损失。
其中,导风板2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可以均设有多个凸筋24(如图6和图7所示),当然,也可以仅导风板2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设有多个凸筋24(图未示出)。
可选地,每个凸筋24的至少一端具有斜面241,沿从凸筋24的中部朝向凸筋24的上述至少一端的方向、斜面241朝向导风板2的方向倾斜延伸。参照图7,每个凸筋24的两端可以均具有斜面241。由此,通过设置上述的斜面241,每个凸筋24的上述至少一端与导风板2的内表面之间的过渡更加平缓,从而使凸筋24可以起到很好的导风作用,且可以减小风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出风口,所述机体上设有相对于所述机体可运动的至少一个推杆,所述推杆具有适于伸出所述机体的伸出端;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连接在所述伸出端,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导风板在关闭所述出风口的关闭位置和整体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推出位置之间可运动,当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推出位置时所述导风板绕所述伸出端的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的转动轴线可转动;
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下端以实现向上出风;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的上端以实现向下出风;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侧边或所述第二侧边邻近所述出风口以使气流沿风道方向从所述导风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推出驱动机构,所述推出驱动机构包括:
推出驱动电机,所述推出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机体内,所述推出驱动电机具有第一输出轴;
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
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齿条设在所述推杆上,当所述推出驱动电机工作时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以带动所述推杆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一安装壳体,所述第一安装壳体包括机构壳和机构盖,所述机构壳的一侧敞开,所述机构盖设在所述机构壳的所述一侧且与所述机构壳共同限定出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有所述齿轮和所述推杆,所述推出驱动电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外,所述第一安装壳体上形成有穿过所述伸出端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上设有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
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推杆上,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具有第二输出轴;
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所述主动轮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推杆内;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沿所述推杆的运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从动轮设在所述伸出端处;
绕带,所述绕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外;
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导风板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枢转孔,所述从动轮和所述导风板中的另一个上设有配合在所述枢转孔内的枢转轴,当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工作时所述从动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导风板绕所述枢转轴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枢转轴的中心轴线为所述转动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推出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始终位于所述机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推杆壳和推杆盖,所述推杆壳的一侧敞开,所述推杆盖设在所述推杆壳的所述一侧且与所述推杆壳共同限定出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设有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绕带,所述旋转驱动电机设在所述推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为同步轮,所述绕带为同步带;或
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为皮带轮,所述绕带为皮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推出位置,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出风口的上端间隔开且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出风口的下端间隔开,以使气流从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吹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
当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处于所述第四出风模式时,所述导风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机体内的第一风道件和第二风道件的延长线的与所述导风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为两个,两个所述推杆分别连接在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51891.5U CN213300232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器室内机 |
CN202020903413.1U CN212657787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03413.1U CN212657787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器室内机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51891.5U Division CN213300232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57787U true CN212657787U (zh) | 2021-03-05 |
Family
ID=7474699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51891.5U Active CN213300232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器室内机 |
CN202020903413.1U Active CN212657787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器室内机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51891.5U Active CN213300232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133002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3511A (zh) * | 2021-11-29 | 2022-06-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出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31652A (zh) * | 2021-07-26 | 2021-10-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CN113566281B (zh) * | 2021-07-27 | 2022-08-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N113819518B (zh) * | 2021-08-26 | 2022-09-0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2020
- 2020-05-25 CN CN202021251891.5U patent/CN213300232U/zh active Active
- 2020-05-25 CN CN202020903413.1U patent/CN2126577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93511A (zh) * | 2021-11-29 | 2022-06-0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出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CN114593511B (zh) * | 2021-11-29 | 2023-02-17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控制空调出风角度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300232U (zh) | 2021-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5778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110701772A (zh) |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1561741A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EP2746690B1 (en) | Indoor air-conditioner | |
CN210861622U (zh) |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701771A (zh) |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762627A (zh) | 空调器 | |
CN111189117A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880172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2283922A (zh) | 导流件及空调室内机 | |
CN108626783B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1380106A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4688614B (zh) | 空调机 | |
CN107606704B (zh) | 一种柜式空调器 | |
CN214791845U (zh) | 导风部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575289U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575290U (zh) | 柜式空调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6678988B (zh) | 空调器及其导风装置 | |
CN21157527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7477694B (zh) | 一种可上下送风的柜式空调器 | |
CN21231986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861621U (zh) | 空调器的无风感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614381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11140923A (zh) | 空调器 | |
CN21567545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1 Haixin Road, Nancu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151,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SHANDONG) AIR-CONDITION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