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72912U -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72912U
CN215672912U CN202120526024.6U CN202120526024U CN215672912U CN 215672912 U CN215672912 U CN 215672912U CN 202120526024 U CN202120526024 U CN 202120526024U CN 215672912 U CN215672912 U CN 215672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air duct
annular air
handheld
flow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60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展辉
谢智育
胡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engyu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Perfect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engyu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Perfect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engyu Technology Co ltd, Foshan Perfect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eng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60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72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72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72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无叶风扇,包括手持部和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出风壳体;所述出风壳体的内部设有竖向的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的内壁平滑,所述环形风道的前端面开口形成环形出风口,所述环形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外侧向外拱起,所述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内侧为平直或向内拱起,使得所述环形风道的轴向截面的厚度从一侧到另一侧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所述环形风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加湿的手持无叶风扇利用优化进风模块与出风壳体内部结构从而提高出风性能,解决风扇使用挡风部件挤压出风导致噪音大和出风效率低的问题和过于强调对称性影响送风均匀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使用便于携带的手持风扇乘凉。风扇的扇叶在旋转的时候容易伤到把手指伸过去的小孩,为了满足人们对风扇的安全性能与美观的需要,市面上开始出现不具备传统风扇叶的无叶风扇。
在现有技术中,无叶风扇多数在风腔内部设置有空气倍增器,空气倍增器的机身内侧开有环形裂隙,在这些小裂口之间,空气流紧贴着内壁流动的同时因康达效应带动周围的空气流动后挤压出风。同时为了追求美观,风扇扇体一般采取各面对称的结构形式。
但使用空气倍增器消耗较大,且挤压出风容易影响气体在扇体内流动的流畅性,从而影响风扇的出风效率,还会带来噪音等问题。过于追求美观而过分强调对称性,使得扇体内整体送风均匀性受影响,进出风性能也因此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手持无叶风扇,以解决无叶风扇消耗较大,气体在扇体内流动的流畅性受影响从而影响风扇的出风效率,以及过分强调对称性扇体内整体送风均匀性受影响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手持无叶风扇,包括手持部和与手持部连接的出风壳体;
出风壳体的内部设有竖向的环形风道,环形风道的内壁平滑,环形风道的前端面开口形成环形出风口,环形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
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外侧向外拱起,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内侧为平直或向内拱起,使得环形风道的轴向截面的厚度从一侧到另一侧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
环形风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优选的,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最大厚度为R1,环形风道的轴向截面的最大宽度为L,在环形风道同一位置轴向截面的R1/L 比值范围为0.05<R1/L<0.5;
环形风道顶部的最大宽度为L1,环形风道底部的最大宽度为L2,0<L1/L2<0.5。
优选的,环形风道的顶部设置有风道隔板,风道隔板固定于出风壳体内,且风道隔板的面积用于封堵环形通道的顶端而将所述环形风道一分为二。
优选的,环形出风口的下部设置有挡板,挡板封堵于环形出风口的下部,用于阻隔气流从环形出风口的下部泄出。
优选的,手持部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底端为第二进风口,所述气流通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
气流通道与第一进风口的连通处设有导流体,导流体为球面锥体,导流体的横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导流体的顶端伸入所述环形风道并延伸至与出风壳体连接,导流体的外壁与气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
优选的,导流体的四周连接有多个圆柱支架;
圆柱支架的一端固定于导流体的外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手持部的内壁。
优选的,手持部的内部设置有相连接的电机和叶轮,导流体和叶轮分设于电机的上下两侧,叶轮位于气流通道的第二进风口处;叶轮的下端面设有导流锥,导流锥的小端靠近第二进风口。
优选的,电机的外壁和所述手持部的内壁之间为气流通道;
所述电机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导流支架,导流支架的端部与手持部的内壁相连用于支撑所述电机,导流支架为曲面片状结构。
优选的,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环形格栅,环形格栅的底部设有向内凹的格栅条;
环形格栅的外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环形格栅上端面的外直径与所述环形格栅下端面的外直径的比值大于0.8小于1。
优选的,出风壳体设有前后方向的贯通孔,贯通孔位于环形风道的内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加湿的手持无叶风扇利用优化进风模块与出风壳体内部结构从而提高出风性能,解决风扇使用挡风部件挤压出风导致噪音大和出风效率低的问题和过于强调对称性影响送风均匀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手持无叶风扇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B为图1A中手持无叶风扇除去前半部分壳体后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持无叶风扇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手持无叶风扇的C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手持无叶风扇的导流体、电机、叶轮和格栅的示意图,其中图4-E为图4-F的另一视角;
图5是图2中手持无叶风扇的D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手持无叶风扇的C部分放大图;
其中:手持部1、出风壳体2、环形风道3、环形出风口4、气流通道11、第二进风口12、导流体13、圆柱支架14、电机15、导流支架16、叶轮17、导流锥18、环形格栅19、格栅条191、风道隔板21、挡板22、贯穿孔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手持无叶风扇,包括手持部1和与手持部1连接的出风壳体2;
出风壳体2的内部设有竖向的环形风道3,环形风道3的内壁平滑,环形风道3的前端面开口形成环形出风口4,环形风道3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
环形风道3轴向截面的外侧向外拱起,环形风道3轴向截面的内侧为平直或向内拱起,使得环形风道3的轴向截面的厚度从一侧到另一侧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
环形风道3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手持无叶风扇工作时,气流自第一进风口进入出风壳体2后在环形风道3内流动,从环形出风口4处顺畅流出,不需依靠挡风部件挤压出风。本实用新型送风效率较高,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出挤压出风式的噪音。
环形风道3轴向截面的外侧和内侧结构与环形风道3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宽度配合形成一个顺应气流向上发展的腔体,风道内壁平滑使气流流通时形成无阶梯、光滑连续的曲线。
环形风道的宽度顺应流型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与市面上无叶风扇过分追求观感而设计成各面对称的外观有区别,但本实施例依然保持了左右对称的外观,保留手持无叶风扇美感的同时优化了环形风道内整体送风的均匀性。
具体的,出风壳体2由内环壳体和外环壳体组成,内环壳体和外环壳体相连接形成的内部空间为环形风道。在制作过程中,整个扇体分为前壳和后壳,前壳后壳组合形成上下一体成型的出风壳体2和手持部1。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环形风道轴3向截面的最大厚度为R1,环形风道的轴向截面的最大宽度为L,在环形风道3同一位置轴向截面的R1/L 比值范围为0.05<R1/L<0.5;
环形风道顶部的最大宽度为L1,环形风道底部的最大宽度为L2,0<L1/L2<0.5。
出风壳体2内气流整体趋势是由下到上,由后到前,环形出风口4内自下向上的发展结构顺应气流方向,环形风道3顶部的最大宽度为L1,底部的最大宽度为L2,L1与L2的比值控制在0到0.5范围内使得出风壳体2的前后端面呈现下大上小的倾斜结构,同时,环形风道3的轴向截面最大厚度为R1,其对应位置处的轴向截面最大宽度为L,出风壳体2的内部结构满足0.05<R1/L<0.5,环形风道3内的前后端面倾斜结构与环形风道3轴向截面的厚度关系并行使得气流在出风壳体2内形成光滑连续的气流曲线。气流在出口处直接顺畅流出,避免由于局部阶梯阻碍影响出风速度。
进一步的,环形风道3的顶部设置有风道隔板21,风道隔板21固定于所述出风壳体2内,且风道隔板的面积用于封堵环形通道的顶端而将环形风道一分为二。
风道隔板22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环形风道的顶部,风道隔板22的外边缘与出风壳体2相连,将环形风道整体分隔为左右两个部分,以避免环形风道内部左右两边的气流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相撞而产生乱流抵消风力。
进一步的,环形出风口的下部设置有挡板22,挡板22封堵于环形出风口4的下部,用于阻隔气流从环形出风口4的下部泄出。
挡板22覆盖在环形出风口4的下部端口处,并与出风壳体2的外壳和内壳紧密连接,封堵了三分之一的环形出风口4,可有效挡住从环形出风口4下端喷出来的气流,进而保证气流不会过早从环形出风口4下方流出壳体,使气流在出环形风道3内更均匀地流动,出风更为顺畅。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手持部1内部设有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的底端为第二进风口12,气流通道11的顶端与第一进风口相连通;
气流通道11与第一进风口的连通处设有导流体13,导流体13为球面锥体,导流体的横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导流体13的顶端伸入所述环形风道3并延伸至与所述出风壳体2连接,导流体13的外壁与所述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
具体的,该手持风扇在使用时,外部自由气流由大空间自第二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内,然后经第一进风口进入环形风道并从环形出风口排出。将气流通道设置在手持部内,一方面增加手持风扇的美观性,还能简化手持风扇的结构。导流体13用于对来自气流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其能顺畅的进入环形风道内,防止乱流。进一步采用呈球面锥体状的导流体13,可引导气流集中,减小气流进入环形风道时的阻力。同时,导流体的顶端与出风壳体连接对气流有更好的导向作用,能将气流绝大部分引导至环形风道内。
为了保证气流通道中的气流顺利进入环形通道内,使导流体13外壁与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气流可通过该空隙进入环形通道内,使流经导流体13时球面结构实现气流低阻上旋。
进一步的,导流体13的四周连接有多个圆柱支架14;
圆柱支架14的一端固定于导流体13的外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手持部1的内壁。
导流体由多个圆柱支架14支撑,固定在气流通道11内,气流经气流通道进入环形风道3时,圆柱体状的支架可减少风阻,避免乱流产生。
优选的圆柱支架14的数量为均匀分布的四个,将经过导流体13处的气流通道均匀分为四部分,更有利于出风的均匀性和进一步防止乱流。
进一步的,手持部的内部设置有相连接的电机15和叶轮17,导流体13和叶轮17分设于电机15的上下两侧,叶轮17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二进风口处;叶轮17的下端面设有导流锥18,导流锥18的小端靠近第二进风口12。
叶轮旋转用于带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处流入,经过气流通道和环形风道,自环形出风口4处喷出。具体的,叶轮的顶部与电机15的输出轴连接,电机15启动时带动叶轮17旋转而进风。叶轮下端面设置的导流锥18便于气流向上运动。
另外,将叶轮17置于手持部1内部,相比传统风扇的扇叶结构,本实施例的手持无叶风扇在进风时叶轮的安全性较高。
具体的,手持部还设置按钮和电路板组成的驱动模块,该驱动模块与电机电性连接,用户可通按钮实现电机15的启动和关闭。
进一步的,电机15的外壁和所述手持部1的内壁之间为所述气流通道;
电机15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导流支架16,导流支架16的端部与手持部的内壁相连用于支撑电机15,导流支架16为曲面片状结构。
导流支架16通过连接气流通道11内壁将电机15固定于手持部1内,导流支架16为与气流运动方向相适应的曲面片状支架,进风时可减小风阻,气流在流经电机15时能均匀流动,从而防止进风效率受手持部1内部结构影响。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二进风口12处设有环形格栅19,环形格栅19的底部设有向内凹的格栅条191;
环形格栅19的外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环形格栅19上端面的外直径与环形格栅19下端面的外直径的比值大于0.8小于1。
基于风机进风是一个将外部自由气流由大空间向小空间收缩过程,其进风流型基本表现为类双曲式结构,该手持无叶风扇的环形格栅19侧面的格栅条外侧面向外倾斜使得环形格栅19的外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适应上述的进风流型形成下大上小、轴向与径向同时进风结构。如此,既保证了轴向进风,同时将侧边入流顺畅引入手持部1内部,使整体入流阻力降低。
具体的,环形格栅19上端面的外直径与下端面的外直径的比值在0.8到1之间。
同时,环形格栅19的底面设置有向内凹的格栅条191,本实施例直立放置于平面时,气流从环形格栅19的底面进入第二进风口12,保证了本实施例的一种的手持无叶风扇直立在桌子时进风效果不受影响。
进一步的,出风壳体2设有前后方向的贯通孔23,贯通孔23位于环形风道3的内环。
贯通孔23可有效解决环形出风口4处的负压问题,增加出风量。在本实施例中,贯通孔23设置于环形风道3内环,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环形风道3内环上固定有加湿器,贯通孔23开设于环形风道3内环的内壁与加湿器的外壁之间。
本实行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和与所述手持部连接的出风壳体;
所述出风壳体的内部设有竖向的环形风道,所述环形风道的内壁平滑,所述环形风道的前端面开口形成环形出风口,所述环形风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风口;
所述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外侧向外拱起,所述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内侧为平直或向内拱起,使得所述环形风道的轴向截面的厚度从一侧到另一侧逐渐增大之后逐渐减小;
所述环形风道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风道轴向截面的最大厚度为R1,所述环形风道的轴向截面的最大宽度为L,在所述环形风道同一位置轴向截面的R1/L 比值范围为0.05<R1/L<0.5;
所述环形风道顶部的最大宽度为L1,所述环形风道底部的最大宽度为L2,0<L1/L2<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风道的顶部设置有风道隔板,所述风道隔板固定于所述出风壳体内,且所述风道隔板的面积用于封堵环形通道的顶端而将所述环形风道一分为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风口的下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封堵于所述环形出风口的下部,用于阻隔气流从所述环形出风口的下部泄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内部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底端为第二进风口,所述气流通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
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连通处设有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为球面锥体,所述导流体的横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所述导流体的顶端伸入所述环形风道并延伸至与所述出风壳体连接,所述导流体的外壁与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的四周连接有多个圆柱支架;
所述圆柱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导流体的外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手持部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的内部设置有相连接的电机和叶轮,所述导流体和所述叶轮分设于电机的上下两侧,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二进风口处;所述叶轮的下端面设有导流锥,所述导流锥的小端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外壁和所述手持部的内壁之间为所述气流通道;
所述电机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导流支架,所述导流支架的端部与所述手持部的内壁相连用于支撑所述电机,所述导流支架为曲面片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环形格栅,所述环形格栅的底部设有向内凹的格栅条;
所述环形格栅的外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的环形格栅上端面的外直径与所述环形格栅下端面的外直径的比值大于0.8小于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壳体设有前后方向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位于环形风道的内环。
CN202120526024.6U 2021-03-13 2021-03-13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Active CN215672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6024.6U CN215672912U (zh) 2021-03-13 2021-03-13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6024.6U CN215672912U (zh) 2021-03-13 2021-03-13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72912U true CN215672912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69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6024.6U Active CN215672912U (zh) 2021-03-13 2021-03-13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729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498A (zh) * 2022-03-10 2022-05-17 陈建元 一种多功能无叶手持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8498A (zh) * 2022-03-10 2022-05-17 陈建元 一种多功能无叶手持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16729U (zh) 挂脖风扇
CN215672912U (zh)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CN111441970B (zh) 手持无叶风扇
CN110762616A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927802B (zh) 一种空气净化电风扇
CN215370290U (zh) 一种可立式使用的挂脖式风扇
CN112113322A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5370289U (zh) 一种挂脖式风扇
CN214788109U (zh) 一种无叶风扇
CN117847008A (zh) 挂脖风扇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214617152U (zh) 一种全风向循环扇
CN209800328U (zh) 风扇
CN212488923U (zh) 一种手持式电吹风机
CN211501080U (zh) 一种进风门结构和干燥风机
CN112503006B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08105122B (zh) 一种双扇叶换气扇
WO2019200910A1 (zh) 一种改良风道结构的无叶风扇
CN112503005A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216814340U (zh) 具有降噪功能的取暖器
CN112503007A (zh) 送风装置和家用电器
CN216642527U (zh) 挂脖风扇
CN210663277U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9661130U (zh) 一种高速吹风机
CN214664912U (zh) 一种高效率降温循环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