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70289U - 一种挂脖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挂脖式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70289U
CN215370289U CN202120563544.4U CN202120563544U CN215370289U CN 215370289 U CN215370289 U CN 215370289U CN 202120563544 U CN202120563544 U CN 202120563544U CN 215370289 U CN215370289 U CN 215370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hanging
air
fa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35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春海
王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x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x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x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xi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35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70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70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70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有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上的风扇;其中: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一挂脖段和第二挂脖段,所述第二挂脖段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对称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的两端,所述第二挂脖段的端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挂脖段内并对应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包括有扇叶及驱动连接于扇叶的马达,所述第二挂脖段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如此,通过风扇和进风口的设计,利用马达驱动扇叶以使外界空气经进风口伸入第二挂脖段内,再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头颈部周围,从而实现用户的吹风降温,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相比传统的涡轮风扇,组装方便,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挂脖式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挂脖风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挂脖式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风扇作为一种常见的降温设备,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挂脖式风扇;挂脖式风扇通过挂在人体颈部上,设置在支架两端的风扇转动提供流动的空气,并可将流动的空气导通到头颈部周围,从而达到降温效果,挂脖式风扇小巧便携的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现有的挂脖式风扇通常采用涡轮风扇以实现空气的流通,其结构设计复杂,组装麻烦,成本高,适用范围小。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挂脖式风扇,其通过风扇和进风口的设计,利用马达驱动扇叶以使外界空气经进风口伸入第二挂脖段内,再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头颈部周围,从而实现用户的吹风降温,结构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有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上的风扇;其中: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一挂脖段和第二挂脖段,所述第二挂脖段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对称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的两端,所述第二挂脖段的端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挂脖段内并对应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包括有扇叶及驱动连接于扇叶的马达,所述第二挂脖段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挂脖段内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挂脖段内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风扇设置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挂脖段的内侧面并沿第二挂脖段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挂脖段上设置有若干连通于第一腔室的第二出风口,若干第二出风口沿第一挂脖段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风扇的风源依次进入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并分别从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向外流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挂脖段上,并与第一出风口同侧设置,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下侧,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二挂脖段的内侧面的上段位置,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二挂脖段的内侧面的中段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挂脖段的端部设置有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包括有罩体、连接柱和导风板,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连通于第二挂脖段内部的开口,所述连接柱位于开口的中心位置,所述导风板设置有若干,若干导风板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柱并沿连接柱的轴向间距式布置,其另一端连接于开口的内壁,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所述进风口形成于进风间隙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罩为扣合式拆装设置于第二挂脖段的端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风罩上设置有支撑部,以实现本体的立式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挂脖段上设置有按摩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摩头内设置有电极片,所述按摩头具有按摩面,所述电极片对应于按摩面的内侧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摩头凸露于第一挂脖段外;或者,所述按摩头为内藏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内,所述按摩头的按摩面与第一挂脖段的内侧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风扇和进风口的设计,利用马达驱动扇叶以使外界空气经进风口伸入第二挂脖段内,再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头颈部周围,从而实现用户的吹风降温,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相比传统的涡轮风扇,组装方便,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第二、第三出风口的设置,实现了对用户的脖颈处多角度吹风解暑,同时,进风罩的设置,避免了外界杂物进入第二挂脖段内导致杂物堵塞第二腔室,保证了空气的流通和风扇的使用稳定,可用性佳;
以及,按摩头的设置,使得用户使用挂脖式风扇时兼具颈部按摩功能,同时,电极片的设置,使得按摩头在工作时具有微电流的输出,以利用微电流对肌肉的按摩,提高了按摩头的按摩效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第一挂脖段
111、第一腔室 112、第二出风口
12、第二挂脖段 121、第二腔室
122、第一出风口 123、第三出风口
13、进风罩 131、罩体
132、连接柱 133、导风板
134、支撑凸点 135、进风避让口
136、进风间隙 14、PCB板
141、控制按钮 15、电源
16、隔板 161、气流通道
162、过线通道 20、风扇
21、马达 22、扇叶
30、按摩头 31、按摩面
32、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四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挂脖式风扇,包括有本体10及设置于本体10上的风扇20;其中:所述本体10包括有第一挂脖段11和第二挂脖段12,所述第二挂脖段12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对称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11的两端,所述第二挂脖段12的端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20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挂脖段12内并对应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20包括有扇叶22及驱动连接于扇叶22的马达21,所述第二挂脖段1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122;如此,通过风扇和进风口的设计,利用马达驱动扇叶以使外界空气经进风口伸入第二挂脖段内,再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头颈部周围,从而实现用户的吹风降温,结构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广。
通常,所述第一挂脖段11内设置有第一腔室111,所述第二挂脖段12内设置有第二腔室121,所述第一腔室111与第二腔室121相连通,所述风扇20设置于第二腔室121内,所述第一出风口122设置于第二挂脖段12的内侧面并沿第二挂脖段12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此处,所述第一挂脖段11上设置有若干连通于第一腔室111的第二出风口112,若干第二出风口112沿第一挂脖段11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风扇20的风源依次进入第二腔室121、第一腔室111并分别从第一出风口122、第二出风口112向外流出。
还设置有第三出风口123,所述第三出风口123设置于第二挂脖段12上,并与第一出风口122同侧设置,所述第三出风口123位于第一出风口122的下侧,所述第一出风口122位于第二挂脖段12的内侧面的上段位置,所述第三出风口123位于第二挂脖段12的内侧面的中段位置。
还有,所述第二挂脖段12的端部设置有进风罩13,所述进风罩13包括有罩体131、连接柱132和导风板133,所述罩体131上开设有连通于第二挂脖段12内部的开口,所述连接柱132位于开口的中心位置,所述导风板133设置有若干,若干导风板133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柱132并沿连接柱132的轴向间距式布置,其另一端连接于开口的内壁,相邻的导风板133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136,所述进风口形成于进风间隙136处。
此处,所述进风罩13为扣合式拆装设置于第二挂脖段12的端部上,所述进风罩13具有扣合部,所述第二腔室121内对应扣合部设置有卡扣部,所述扣合部适配定位于卡扣部以实现进风罩13与第二挂脖段12之间的组装连接;且,所述扣合部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罩体131的周缘间距式布置,相应的,所述卡扣部设置有两个以上并对应扣合部间距式布置于第二腔室121内。
还有,所述第一挂脖段12上设置有按摩头30,所述按摩头30内设置有电极片32,所述按摩头30具有按摩面31,所述电极片32对应于按摩面31的内侧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按摩头30凸露于第一挂脖段11外。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中,所述按摩头30为内藏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11内,所述按摩头30的按摩面31与第一挂脖段11的内侧面齐平。
以及,所述进风罩13上设置有支撑部,以实现本体10的立式放置;此处,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进风避让口135,以实现产品立式放置时的使用,使得外界空气依次经过进风避让口135、进风间隙136进入第二腔室121、第一腔室111内,再分别从第一至第三出风口流出,以满足用户在桌面上的使用;还有,所述支撑部具有支撑凸点134,所述支撑凸点134设置有两个以上并沿罩体131的外周轴向间距式布置,所述进风避让口135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支撑凸点134之间。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三中,所述按摩头30凸露于第一挂脖段11外,所述第二挂脖段12的进风罩13上设置有支撑部。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四中,所述按摩头30为内藏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11内,所述第二挂脖段12的进风罩13上设置有支撑部。
还包括有PCB板14,所述PCB板14设置于其一第二挂脖段12的第二腔室121内,所述PCB板14具有控制按钮141,所述第二挂脖段12对应控制按钮141开设有让位口,所述控制按钮141于让位口外露,所述PCB板14分别连接于按摩头30、电极片32、马达21;
此处,所述第二腔室121内还设置有电源15,所述电源15设置于任一第二腔室121内;或者,所述电源15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挂脖段12的第二腔室121内,所述电源15分别连接于马达21、按摩头30、电极片32、PCB板14,优选地,所述电源15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挂脖段12的第二腔室121内,所述PCB板14位于电源15的侧旁。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内均隔板16,以将第一腔室121、第二腔室122分设有气流通道161和过线通道162,所述第一腔室121的气流通道161和第二腔室121的气流通道161相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21的过线通道162和第二腔室121的过线通道162相连通,所述第一至第三出风口分别连通于相应的气流通道161,所述电源15、PCB板14、马达21和按摩头30的电线均设置于过线通道162内,以实现各部件电线的排布和连接,保证了各部件的使用稳定,避免了电线与气流之间出现干扰现象,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可用性佳。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风扇和进风口的设计,利用马达驱动扇叶以使外界空气经进风口伸入第二挂脖段内,再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头颈部周围,从而实现用户的吹风降温,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相比传统的涡轮风扇,组装方便,制作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其次是,第二、第三出风口的设置,实现了对用户的脖颈处多角度吹风解暑,同时,进风罩的设置,避免了外界杂物进入第二挂脖段内导致杂物堵塞第二腔室,保证了空气的流通和风扇的使用稳定,可用性佳;
以及,按摩头的设置,使得用户使用挂脖式风扇时兼具颈部按摩功能,同时,电极片的设置,使得按摩头在工作时具有微电流的输出,以利用微电流对肌肉的按摩,提高了按摩头的按摩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及设置于本体上的风扇;其中:所述本体包括有第一挂脖段和第二挂脖段,所述第二挂脖段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对称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的两端,所述第二挂脖段的端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扇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挂脖段内并对应进风口设置,所述风扇包括有扇叶及驱动连接于扇叶的马达,所述第二挂脖段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脖段内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挂脖段内设置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风扇设置于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挂脖段的内侧面并沿第二挂脖段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脖段上设置有若干连通于第一腔室的第二出风口,若干第二出风口沿第一挂脖段的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所述风扇的风源依次进入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并分别从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向外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第二挂脖段上,并与第一出风口同侧设置,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下侧,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二挂脖段的内侧面的上段位置,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二挂脖段的内侧面的中段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脖段的端部设置有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包括有罩体、连接柱和导风板,所述罩体上开设有连通于第二挂脖段内部的开口,所述连接柱位于开口的中心位置,所述导风板设置有若干,若干导风板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柱并沿连接柱的轴向间距式布置,其另一端连接于开口的内壁,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有进风间隙,所述进风口形成于进风间隙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为扣合式拆装设置于第二挂脖段的端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罩上设置有支撑部,以实现本体的立式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脖段上设置有按摩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内设置有电极片,所述按摩头具有按摩面,所述电极片对应于按摩面的内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挂脖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凸露于第一挂脖段外;或者,所述按摩头为内藏式设置于第一挂脖段内,所述按摩头的按摩面与第一挂脖段的内侧面齐平。
CN202120563544.4U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挂脖式风扇 Active CN215370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3544.4U CN215370289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挂脖式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3544.4U CN215370289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挂脖式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70289U true CN215370289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2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3544.4U Active CN215370289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挂脖式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702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9468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和便携式风扇的电机驱动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9468A1 (zh) * 2022-11-07 2024-05-16 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风扇、挂脖式风扇的控制电路和便携式风扇的电机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70289U (zh) 一种挂脖式风扇
CN106015046B (zh) 一种塔扇结构
CN215370290U (zh) 一种可立式使用的挂脖式风扇
CN207881025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112413729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672912U (zh) 一种手持无叶风扇
CN105318516A (zh)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吸顶式通风设备
CN205227719U (zh)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吸顶式通风设备
CN209042648U (zh) 一种带有杀菌消毒功能的移动式空调扇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211902805U (zh) 照明风扇
CN206073264U (zh) 一种圆形壁挂机及采用其的空调
CN215809004U (zh) 一种供水效率快的加湿器
CN217270956U (zh) 一种新型节能变频风机
CN219473786U (zh) 靠风压出风的线性取暖器
CN219733665U (zh) 挂屏扇
CN216868727U (zh) 低风阻新风机
CN215927911U (zh) 一种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无叶风扇
CN21395543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308607U (zh) 一种吹风机及其冷却机构
CN218889404U (zh) 一种电吹风
CN220581293U (zh) 一种无叶风扇
CN212511455U (zh) 新风装置及落地式空调器
CN219775875U (zh)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空调器
CN21083226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