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4276U -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 Google Patents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4276U
CN215644276U CN202121633866.8U CN202121633866U CN215644276U CN 215644276 U CN215644276 U CN 215644276U CN 202121633866 U CN202121633866 U CN 202121633866U CN 215644276 U CN215644276 U CN 215644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finger
contact finger
support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338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一鸣
王广先
袁松强
刘震
李文洋
胡冰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338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4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4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4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动触头结构包括:触头支架,触头支架可运动地设置;两个触指组合,两个触指组合对称设置在触头支架的相对两侧,各个触指组合均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触指以使多个触指所在的电路并联设置;各个触指组合在触头支架的带动下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动动触头结构会导致回路电阻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充气柜所用的隔离开关一般为一组三工位隔离开关,有“接通位”、“隔离位”和“接地位”三个位置。三工位隔离开关通过将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组合成为一个具有接通、隔离和接地功能的三工位开关来取代单个的开关,在保证隔离开关功能完备且外形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充气柜内隔离开关的配置数量及所占空间。
另外,当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处于分闸位置时具有明显的断口,其安全可靠性更高。
然而,现有技术中,三工位隔离开关中的动动触头结构较多地采用一对П型结构的触指(单根完整)且触指外部采用环形抱箍的方式,而单根完整的触指作为导体会使得回路电阻较大,通过大电流一段时间后会导致连接处温升过高,更有甚者会影响产品的绝缘性能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动动触头结构会导致回路电阻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触头结构,包括:触头支架,触头支架可运动地设置;两个触指组合,两个触指组合对称设置在触头支架的相对两侧,各个触指组合均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触指以使多个触指所在的电路并联设置;各个触指组合在触头支架的带动下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各个触指包括触指主体和接触凸起,各个触指主体上均具有用于夹持外部触头的夹持面,各个接触凸起位于相应的触指主体靠近触头支架的一侧;其中,接触凸起固定在夹持面上。
进一步地,触指主体的两端均设置有接触凸起。
进一步地,各个触指包括:触指主体,触指主体为条形,触指主体与触头支架相间隔地设置;凸起部,凸起部朝向触头支架设置,以用于与触头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凸起部为多个,多个凸起部沿触指主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动触头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各个触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触头支架上一一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各个第二安装孔和分别位于其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安装孔连通,以共同形成连通孔,多个连通孔与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连通孔用于供相应的连接件插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触指组合中,一个触指组合的触指为第一触指,另一个触指组合的触指为第二触指;各个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其中,第一连接件从第一触指远离第二触指的一端插入相应的连通孔内;第二连接件从第二触指远离第一触指的一端插入相应的连通孔内;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第一杆段的最小截面积大于第二杆段的最大截面积,第一杆段位于第二杆段远离触头支架的一端,第二杆段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
进一步地,触头支架用于与安装座活动连接,动触头结构还包括传动连接件,传动连接件的第一端与触头支架的一端连接,传动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操作机构连接,以使外部操作机构通过传动连接件驱动触头支架相对于安装座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接通触头、接地触头和安装座,接通触头、接地触头和安装座两两之间间隔设置,隔离开关包括:上述的动触头结构,动触头结构的触头支架与安装座铰接;其中,动触头结构的各个触指的一端与安装座的导电触头接触,动触头结构的各个触指的另一端包括与接通触头连接的第一位置、与接地触头连接的第二位置以及与接通触头和接地触头均相互分离的第三位置。
进一步地,隔离开关还包括外部操作机构,外部操作机构与动触头结构驱动连接,以驱动动触头结构转动;和/或接通触头、接地触头、动触头结构和安装座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接通触头、多个接地触头、多个动触头结构以及多个安装座一一对应地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结构通过设置可运动的触头支架和与触头支架连接的两个触指组合,两个触指组合对称设置在触头支架的相对两侧,各个触指组合均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触指以使多个触指所在的电路并联设置;各个触指组合在触头支架的带动下往复运动。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触头支架的运动来带动触指组合的多个触指运动,以使多个触指的一端可选择地与隔离开关的接头触头和接地触头连接,并且与采用单根完整的触指作为导体相比,在电流总流通面积和电流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多个触指并联的设置方式能够降低动触头结构所在的回路的电阻,从而降低动触头结构的连接处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控制了回路通过较大大的电流导致温升较高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动动触头结构会导致回路电阻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动触头结构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动触头结构的触头支架和传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动触头结构的触指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具有图1所示的动触头结构的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具有图5所示的动触头结构的隔离开关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接通触头;100、母线导体;110、接通触头主体;
20、接地触头;200、支撑架;210、连接排;220、接地触头主体;
30、动触头结构;
1、触头支架;11、支撑板;111、第二安装孔;112、连接孔;
2、触指组合;21、触指;201、第一触指;202、第二触指;211、触指主体;212、凸起部;213、第一安装孔;2131、第一孔段;2132、第二孔段;214、接触凸起;
3、连接件;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01、第一杆段;302、第二杆段;
4、第一弹性件;
5、传动连接件;51、连接主体;52、连接轴;
40、外部操作机构;41、绝缘拉杆;42、连接板;43、旋转轴;44、转轴拐臂;45、连接杆;46、驱动拐臂;
50、安装座;501、绝缘支撑部;502、导电触头;
60、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触头结构30,包括:触头支架1,触头支架1可运动地设置;两个触指组合2,两个触指组合2对称设置在触头支架1的相对两侧,各个触指组合2均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触指21以使多个触指21所在的电路并联设置;各个触指组合2在触头支架1的带动下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结构30通过设置可运动的触头支架1和与触头支架1连接的两个触指组合2,两个触指组合2,两个触指组合2对称设置在触头支架1的相对两侧,各个触指组合2均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触指21以使多个触指21所在的电路并联设置;各个触指组合2在触头支架1的带动下往复运动。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触头支架1的运动来带动触指组合2的多个触指21运动,实现了各个触指21的一端均可选择地与隔离开关的接头触头和接地触头连接,并且与采用单根完整的触指作为导体相比,在电流总流通面积和电流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多个触指21并联的设置方式能够降低动触头结构30所在的回路的电阻,从而降低动触头结构30的连接处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控制了回路通过较大的电流导致温升较高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动动触头结构30会导致回路电阻较大的问题。
具体地,触头支架1为支撑板11。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中,触头支架1为柱体,多个触指21绕触头支架1的周向设置。
可选地,触头支架1为棱柱状或圆柱状;和/或触指2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当触头支架1为棱柱时,棱柱的至少相对两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指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当触头支架1为棱柱时,棱柱的外周面由多个棱柱平面依次拼接而成,各个棱柱平面的外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指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触头支架1为支撑板11时,触指组合2为两个,两个触指组合2分别设置在触头支架1的相对两侧且关于触头支架1对称设置,两个触指组合2沿靠近或远离触头支架1的方向可相对运动地设置;各个触指组合2均包括多个触指21,一个触指组合2的多个触指21与另一个触指组合2的多个触指21一一对应地设置。
具体地,两个触指组合2均包括四个触指21,同一触指组合2的四个触指21沿第一预设方向依次并列布置,第一预设方向平行于支撑板11的板面,任意相邻两个触指2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以使其相互并联,各个触指21均能够与外部触头导电接触。一方面能够通过增加与外部触头的触点数量来增加与外部触头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以提高载流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多个触指并联的方式来降低动触头结构30的回路电阻,有效地控制了大电流温升较高的问题。
其中,各个触指21靠近触头支架1的一侧均具有夹持面,以共同形成用于夹持外部触头的夹持空间。
具体地,各个触指21包括触指主体211和接触凸起214,各个触指主体211上均具有用于夹持外部触头的夹持面,各个接触凸起214位于相应的触指主体211靠近触头支架1的一侧;其中,接触凸起214固定在夹持面上;或者触指21还包括弹性接触件,弹性接触件的一端与触指主体211连接,弹性接触件的另一端与接触凸起21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触指21包括触指主体211和接触凸起214,各个触指主体211上均具有夹持面,各个接触凸起214位于相应的触指主体211靠近触头支架1的一侧;接触凸起214固定在夹持面上且与触指主体211一体成型。
优选地,接触凸起214为圆弧状触点,通过设置接触凸起214实现动触头支架与外部触头之间的点接触,一方面能够增加与外部触头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以提高载流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减小与外部触头之间的摩擦力以延长具有该动触头结构30的隔离开关的机械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触指主体211的两端均设置有接触凸起214,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结构30适用于隔离开关,位于触指主体211的一端的接触凸起214可选择地与隔离开关的接通触头或接地触头连接,位于触指主体211的另一端的接触凸起214用于与隔离开关的安装座的导电触头连接,以使导电触头可选择地与接通触头或接地触头导电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中,触指21还包括弹性接触件,触指主体211上设置有弹性件安装槽,弹性接触件的一部分位于弹性件安装槽内,弹性接触件的另一部分伸出至弹性件安装槽外以用于与接触凸起214连接。
当触指21包括弹性接触件时,弹性接触件与接触凸起214对应设置且位于相应的位于接触凸起214和触指主体211之间,触指主体211上设置用于安装弹性接触件以防止其错位的弹性件安装槽,弹性接触件的一端部伸出至弹性件安装槽外以用于与接触凸起214连接,弹性接触件的设置能够将相应的接触凸起214压紧在相应的外部触头上,以使其与外部触头紧密接触,从而保证导电稳定性。
如图4所示,各个触指21包括:触指主体211,触指主体211为条形,触指主体211与触头支架1相间隔地设置;凸起部212,凸起部212朝向触头支架1设置,以用于与触头支架1固定连接。
优选地,凸起部212为多个,多个凸起部212沿触指主体2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和/或凸起部212靠近触头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垫,凸起部212通过缓冲垫与触头支架1接触;和/或凸起部212靠近触头支架1的一侧涂覆有绝缘材料,凸起部212通过缓冲垫与触头支架1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动触头结构3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3,各个触指21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3,触头支架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11,多个连接件3、多个第一安装孔213以及多个第二安装孔11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连接件3的至少部分穿过相应的第一安装孔213后插设在相应的第二安装孔111内,以将相应的触指21与触头支架1连接。其中,第一安装孔213为通孔,第二安装孔111为螺纹孔,连接件3的一端穿过相应的第一安装孔213后拧紧在相应的第二安装孔111上,以将相应的触指21与触头支架1连接;第一安装孔213与连接件3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便于各个触指21沿相应的连接件3滑动,以夹紧或松开外部触头。
如图1至图4所示,各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3,触头支架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11,多个第二安装孔111分别与位于触头支架1的相对两侧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1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安装孔111和分别位于其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一安装孔213连通,以共同形成连通孔,动触头结构30还包括多个连接件3,多个连通孔与多个连接件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连通孔用于供相应的连接件3插入。
具体地,一个触指21上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11组成一组第二安装孔111,触头支架1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安装孔111,多组第二安装孔111与其中一个触指组合2的多个触指21一一对应地设置,且多组第二安装孔111与另一个触指组合2的多个触指21也一一对应地设置,以组成多组连通孔;相应地,多个连接件3组成一组连接件3,动触头结构包括多组连接件3,多组连接件3与多组连通孔一一对应地设置,各组连接件3的多个连接件3与相应的一组连通孔的多个连通孔一一对应地设置。
其中,在相对设置的两个触指组合2中,一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一触指201,另一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二触指202;各个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从第一触指201远离第二触指202的一端插入相应的连通孔内;第二连接件32从第二触指202远离第一触指201的一端插入相应的连通孔内;其中,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连接。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螺纹连接;或者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过盈连接;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通过同时穿设在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上的销钉连接。
当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螺纹连接时,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一个具有螺纹孔,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另一个具有用于与螺纹孔配合的外螺纹,以通过螺纹孔和外螺纹的配合将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连接。
当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过盈连接时,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一个具有插入孔,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另一个具有用于与插入孔过盈配合的杆段,以通过插入孔和杆段的配合将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连接。
当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时,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一个具有卡扣,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另一个具有用于与卡扣卡接配合的卡槽,以通过卡扣和卡槽的配合将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连接。
当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之间通过同时穿设在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上的销钉连接时,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一个具有插入孔,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中的另一个具有用于与插入孔间隙配合的杆段;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连接位置处均具有销孔,各个销孔的孔心线垂直于插入孔的孔心线,在插入孔和杆段插接后,第一连接件31的销孔和第二连接件32的销孔连通,以使销钉穿设在第一连接件31的销孔和第二连接件32的销孔上,以将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包括第一杆段301和第二杆段302,第一杆段301的最小截面积大于第二杆段302的最大截面积,第一杆段301位于第二杆段302远离触头支架1的一端。
优选地,第二杆段302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4,第二杆段302插设在相应的连通孔内,第一弹性件4位于第一杆段301的端面和触指21之间,以通过第一弹性件4的弹性力将相应的触指21压紧在触头支架1上;或者第一安装孔213包括第一孔段2131和第二孔段2132,第一孔段2131位于第二孔段2132远离触头支架1的一侧;第一孔段2131用于供第一杆段301插入,第二孔段2132用于供第二杆段302插入;第一弹性件4位于第一杆段301的端面和第一孔段2131的孔底面之间,以通过第一弹性件4的弹性力将相应的触指21压紧在触头支架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触头支架1为支撑板11,成对的两个触指组合2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的相对两侧,在这两个触指组合2中,一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一触指201,另一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二触指202。
其中,各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3,触头支架1上设置有多组第二安装孔111;多组第二安装孔111与多个第一触指20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组第二安装孔111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11与相应的第一触指201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13一一对应地设置;多组第二安装孔111与多个第二触指202一一对应地设置,各组第二安装孔111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11与相应的第二触指202的多个第一安装孔213一一对应地设置。
各个第二安装孔111与分别位于其相对两端的两个第一安装孔213均连通,以形成一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与多个连接件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从第一触指201远离第二触指202的一端插入相应的连通孔内;第二连接件32从第二触指202远离第一触指201的一端插入相应的连通孔内;并且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相互靠近的端部螺纹连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为螺钉,第一连接件31的螺纹段的最小外径大于第二连接件32的的螺纹段的最大外径,且第一连接件31的螺纹段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连接件32的螺纹段螺纹连接的螺纹孔,第二连接件32拧紧在第一连接件31的螺纹孔内;第一触指201和第二触指202的第一安装孔213均包括第一孔段2131和位于第一孔段2131靠近触头支架1的一侧的第二孔段2132,其中,第一触指201的第一安装孔213的第一孔段2131用于供第一连接件31的螺帽段插入,第一触指201的第一安装孔213的第二孔段2132用于供第一连接件31的螺纹段插入,第二触指202的第一安装孔213的第一孔段2131用于供第二连接件32的螺帽段插入,第二触指202的第一安装孔213的第二孔段2132用于供第二连接件32的螺纹段插入。这样,各个连接件3完全位于相应的连通孔内,以使得动触头结构30的电场分布更加均匀,从而起到优化充气柜箱体内电场分布的作用。
另外,第一连接件31的螺纹段与第一触指201的第一安装孔213的第一孔段2131的孔底面之间夹设有第一弹性件4,第二连接件32的螺纹段与第二触指202的第一安装孔213的第一孔段2131的孔底面之间夹设有第一弹性件4,以通过各个第一弹性件4将相应的触指21压紧在相应的触头支架1上,以使成对的第一触指201和第二触指202之间可相对靠近或远离地设置。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4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4的尺寸与相应的第一连接件31或第二连接件32的尺寸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在相对设置的两个触指组合2中,一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一触指201,另一个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二触指202;各个连接件3包括第三连接件和分别套设在第三连接件两端的两个第四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为杆体,第三连接件穿设在相应的连通孔内且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从相应的连通孔的两端伸出,以分别与相应的第四连接件连接。
其中,各个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弹性件,位于第三连接件的各端的第二弹性件均位于相应的第四连接件的端面和相应的触指21之间,以通过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将相应的触指21压紧在触头支架1上。
具体地,第三连接件为双头螺柱,第四连接件为螺母,双头螺柱穿设在连通孔内,双头螺柱两端分别与相应的螺母螺纹连接,各个螺母和相应的触指21之间间隔设置,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相应的双头螺柱上并夹设在相应的螺母和触指21之间,以将相应的触指21压紧在相应的触头支架1上,以使成对的两个触指组合2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地设置。
优选地,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结构30中,触头支架1用于与安装座50活动连接,动触头结构30还包括传动连接件5,传动连接件5的第一端与触头支架1的一端连接,传动连接件5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操作机构40连接,以使外部操作机构40通过传动连接件5驱动触头支架1相对于安装座50运动。
其中,传动连接件5与触头支架1之间焊接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和/或传动连接件5包括用于与触头支架1连接的连接主体51,连接主体51为圆柱或棱柱或板体;和/或传动连接件5包括连接主体51和分别位于连接主体51的相对两端的两个连接轴52,连接主体51用于与触头支架1连接,两个连接轴52用于与外部操作机构40连接。
具体地,触头支架1为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一端通过连接孔112和穿设在连接孔112内的销钉与安装座50铰接,传动连接件5包括圆柱状的连接主体51和分别设置在连接主体51的相对两端的两个连接轴52,连接主体51与触头支架1焊接,两个连接轴52分别与外部操作机构40的两个绝缘拉杆41连接,以通过传动连接件5带动触头支架1相对于安装座50转动,从而使与触头支架1连接的各个触指21相对于安装座50转动。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包括接通触头10、接地触头20和安装座50,接通触头10、接地触头20和安装座50两两之间间隔设置,隔离开关包括:上述的动触头结构30,动触头结构30的触头支架1与安装座50铰接;其中,动触头结构30的各个触指21的一端与安装座50的导电触头502接触,动触头结构30的各个触指21的另一端包括与接通触头10连接的第一位置、与接地触头20连接的第二位置以及与接通触头10和接地触头20均相互分离的第三位置。
如图5所示,接通触头10的接通触头主体110安装在两块母线导体10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保证可靠接触;动触头结构30通过触头支架1与固定在充气柜的箱体底板上的安装座50的导电触头502铰接,以使动触头结构30绕铰接点转动;接地触头20的接地触头主体220通过支撑架200固定在充气柜的箱体底板上,接地触头主体220和支撑架200之间夹设有连接排210;接通触头10的接通触头主体110和接地触头20的接地触头主体220沿动触头结构30的远离安装座50的一端的运动轨迹间隔布置;安装座50的导电触头502通过绝缘支撑部501安装在充气柜的箱体底板上。
具体地,隔离开关还包括外部操作机构40,外部操作机构40与动触头结构30驱动连接,以驱动动触头结构30转动;和/或接通触头10、接地触头20、动触头结构30和安装座5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接通触头10、多个接地触头20、多个动触头结构30以及多个安装座50一一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隔离开关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通触头10、接地触头20、动触头结构30和安装座50的数量均为三个,分别对应三个相位电压,三个接通触头10、三个接地触头20、三个动触头结构30以及三个安装座50一一对应地设置,三个接地触头20的接地触头主体220之间通过连接排210短接。
如图5所示,外部操作机构40包括依次连接的绝缘拉杆41、连接板42、旋转轴43、转轴拐臂44、连接杆45和驱动拐臂46,其中,连接杆45的一端与驱动拐臂46连接,连接杆45的另一端与转轴拐臂44的一端连接,转轴拐臂44的另一端与旋转轴43连接,旋转轴43平行于充气柜的箱体的深度方向,旋转轴43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的前后侧板上,旋转轴43上套设有多组连接板42,多组连接板42与多组绝缘拉杆41的一端一一对应地连接,多组绝缘拉杆41与多个动触头结构30的传动连接件5一一对应地连接,以通过外部操作机构40同时带动多个动触头结构30相对于相应的安装座50转动。
如图6所示,隔离开关还包括操作面板60,操作面板60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操作机构40的驱动拐臂46驱动连接的开关机构,以驱动外部操作机构40运动。
优选地,旋转轴43为方形轴,各个连接板42的用于与旋转轴43连接的孔也为方形孔,以通过方形轴和方形孔的配合使旋转轴43和连接板42在运动过程中更好地保持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充气柜,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隔离开关,隔离开关为上述的隔离开关。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结构30通过设置可运动的触头支架1和与触头支架1连接的两个触指组合2,两个触指组合2对称设置在触头支架1的相对两侧,各个触指组合2均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触指21以使多个触指21所在的电路并联设置;各个触指组合2在触头支架1的带动下往复运动。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触头支架1的运动来带动触指组合2的多个触指21运动,以使多个触指21的一端可选择地与隔离开关的接头触头和接地触头连接,并且与采用单根完整的触指作为导体相比,在电流总流通面积和电流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多个触指21并联的设置方式能够降低动触头结构30所在的回路的电阻,从而降低动触头结构30的连接处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控制了回路通过较大的电流导致温升较高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三工位隔离开关的动触头结构30会导致回路电阻较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头支架(1),所述触头支架(1)可运动地设置;
两个触指组合(2),所述两个触指组合(2)对称设置在所述触头支架(1)的相对两侧,各个所述触指组合(2)均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触指(21)以使所述多个触指(21)所在的电路并联设置;各个所述触指组合(2)在所述触头支架(1)的带动下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触指(21)包括触指主体(211)和接触凸起(214),各个所述触指主体(211)上均具有用于夹持外部触头的夹持面,各个所述接触凸起(214)位于相应的所述触指主体(211)靠近所述触头支架(1)的一侧;其中,所述接触凸起(214)固定在所述夹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指主体(211)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接触凸起(21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触指(21)包括:
触指主体(211),所述触指主体(211)为条形,所述触指主体(211)与所述触头支架(1)相间隔地设置;
凸起部(212),所述凸起部(212)朝向所述触头支架(1)设置,以用于与所述触头支架(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212)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212)沿所述触指主体(2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件(3),各个所述触指(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13),所述触头支架(1)上一一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111);各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11)和分别位于其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13)连通,以共同形成连通孔,多个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多个连接件(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连通孔用于供相应的连接件(3)插入;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触指组合(2)中,一个所述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一触指(201),另一个所述触指组合(2)的触指(21)为第二触指(202);各个所述连接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从所述第一触指(201)远离所述第二触指(202)的一端插入相应的所述连通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32)从所述第二触指(202)远离所述第一触指(201)的一端插入相应的所述连通孔内;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3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均包括第一杆段(301)和第二杆段(302),所述第一杆段(301)的最小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杆段(302)的最大截面积,所述第一杆段(301)位于所述第二杆段(302)远离所述触头支架(1)的一端,所述第二杆段(302)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架(1)用于与安装座(50)活动连接,所述动触头结构还包括传动连接件(5),所述传动连接件(5)的第一端与所述触头支架(1)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连接件(5)的第二端用于与外部操作机构(40)连接,以使所述外部操作机构(40)通过所述传动连接件(5)驱动所述触头支架(1)相对于所述安装座(50)运动。
9.一种隔离开关,包括接通触头(10)、接地触头(20)和安装座(50),所述接通触头(10)、所述接地触头(20)和所述安装座(50)两两之间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结构,所述动触头结构的触头支架(1)与所述安装座(50)铰接;
其中,所述动触头结构的各个所述触指(21)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0)的导电触头(502)接触,所述动触头结构的各个所述触指(21)的另一端包括与所述接通触头(10)连接的第一位置、与所述接地触头(20)连接的第二位置以及与所述接通触头(10)和所述接地触头(20)均相互分离的第三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开关还包括外部操作机构(40),所述外部操作机构(40)与所述动触头结构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动触头结构转动;和/或
所述接通触头(10)、所述接地触头(20)、所述动触头结构和所述安装座(5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接通触头(10)、多个所述接地触头(20)、多个所述动触头结构以及多个所述安装座(50)一一对应地设置。
CN202121633866.8U 2021-07-16 2021-07-16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Active CN215644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3866.8U CN215644276U (zh) 2021-07-16 2021-07-16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33866.8U CN215644276U (zh) 2021-07-16 2021-07-16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4276U true CN215644276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0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33866.8U Active CN215644276U (zh) 2021-07-16 2021-07-16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4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43524U (zh) 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
CN215644276U (zh) 动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隔离开关
CN112735905A (zh) 一种永磁真空断路器
CN202332605U (zh) 一种高压气动开关
CN217788294U (zh) 一种控制多路电路同时导通或断开的机芯和电磁安全开关
EP2690637A1 (en) Connecting device
CN216389165U (zh) 触头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设备
CN211088097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主回路单极装置
CN105869942A (zh) 一种开关柜三工位隔离开关
CN108321004B (zh) 一种极柱
CN215869100U (zh) 一种触头组件及隔离开关
CN219553508U (zh) 一种三相纵向布置带隔离开关的真空断路器
CN111933488A (zh) 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
CN109637885B (zh) 一种开关主轴传动装置
CN220306152U (zh) 一种三工位负荷开关
CN215527566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4834474U (zh) 隔离开关的接地刀闸连接装置
CN115763138A (zh) 一种触头组件及隔离开关
CN116453881B (zh) 开关装置
CN211719495U (zh) 一种新型电力电气负荷开关装置
CN220774205U (zh) 一种环网柜隔离开关
RU193009U1 (ru) Рычаг вакуумного контактора
CN214477153U (zh) 一种三相隔离开关装置
CN219800680U (zh) 一种电气触头组件
CN220672458U (zh) 一种新型隔离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